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精选4篇)(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4篇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篇一

一、抓情景教学,促口语环境快速生成。口语交际就是日常生活交际,而童年是学习口语交际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我注重选话题、创情景,力争教学简单学习有效。如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学生起来扮演朗读小骆驼的话前,老师(我)问他“请问你现在是谁?”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我是晟树(学生名)啊。”“再想想,你现在到底是谁?”学生想了想,恍然大悟地说:“我是小骆驼(文中角色)。”教师如此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学习情景当中,使学生眨眼之间就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通过创设节日、生活等片断情景,说的氛围快速建立,教师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激励学生练说,效果颇佳。

二、重择入时机,激活快乐情趣。朱自清先生说过“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学生有了说的冲动就必须进行互动交流。抓住独说激活交流互说,从独立思维发展到碰撞思维,从无心交流到心灵交流的发展。抓住典例激发学生练、思、说(或写),拓展了学生说的学习空间。一次语文课上,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会儿就雷鸣闪电下起了大雨,学生的思绪立即被吸引过去,哪还有心思学习。我一转念,让学生离开座位到走廊去,对着景致看雨说雨,在亲近自然中大家谈论雨的形态、雨的色彩,想象雨的功劳,被雨水漂打的快乐……。教师选择有利时机,口语交际教学不乏“语文的味道”和“语文的乐趣”,能让学生百学不厌。

三、活用变式法,听说读议融一体。“采用变式教学法”精心选择交际话题,融听说读议于其中,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在教学中我坚持尝试口语交际常规化、交流形式多样化。每周一次的看图说话、每月一次的课本剧表演,让每位学生都参与的诸如讲故事、朗诵作品、介绍资料、辩论会、小组民主评议会等。例如,我曾在六年级班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口语交际的系列教育活动:以“夸夸我的孩子”为主题举办毕业班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们在会上都来夸自己的孩子,同时进行了现场录音。有些家长夸到感动之处,流下情感眼泪,突然间感到了孩子也有那么多优点,孩子在长大。会后我给学生播放了家长的录音,让每一个孩子仔仔细细听,然后谈感受并互相交流;还让每位学生自己命题写文章,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父母、感恩父母,活动既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能力。利用活动展开教学,实施“以说促写、以看促写、以议促写”的教学思路,多渠道培养了学生口表交往技能。

四、构建开放序列,学习主体深体验。学生的学习进程无时不在进行着交际言语的序列,我精心捕捉生活现象,有计划地增设以语文应用为特征的语文课外综合性学习序列活动。利用班队会进行视听说话训练;走出教室和校园,激活交际语言训练,带领学生参观柳高新校园、市博物馆,调查市场、访问教师、长辈等,随时随处利用时机让学生成为与人交往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之中,近三年来,学生由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到现在的有话想说敢说乐说,实现了一个较大的良性转变,学生各种场合进行互动交流练说,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才学积累生成,从而构建“活选话题——激趣创境——交流互动——评价推进”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论文 篇二

小学语文;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13-01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1课程结构改革

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2教材建设改革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所使用的学科教育类教材,存在很多不足。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目前缺少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需要的教材;从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看,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与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的反映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没有体现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没有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因此,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具有深入研究和深厚修养的人员编写,理想的人员构成是高等学校研究初等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界的名师的组合。这样,既可以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育全貌,又可以站在微观的、实践的角度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内部,编写出的教材则容易体现出一般学科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作用,又能够体现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兼顾小学语文教育的普遍性和地方性差异,将反映小学语文教育一般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普遍现象作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而将具体细部的问题诸如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放在课外阵地或者教育实践阵地去完成,把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留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根据地方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进行修正和补充,并且需要经常向小学语文教育人员请教,或者请他们作专题讲座,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因此,兼顾上述三个方面编写系列新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 3义务教育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考试政策 内容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我国最大的英语语言测试活动,同时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在它走过的二十多年的历程中,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该项考试及改革的重要政策。作为该项考试政策的最主要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共有三个,分别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5),《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大学英语课程标准》(2004)。它们分别决定了不同时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的基本走向,因此笔者将该项考试政策的过程归为三个主要阶段。

一、大学英语考试开启阶段的政策主要内容(1985―1999)

大学英语四、六级标准化考试自1986年末开始筹备,正式在全国各高校试行是在1987年9月,而关于此项考试的文件最早在1985年,1985年2月9日教育部发出(85)教高一字004号文件《关于印发〈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的通知》,文件中提到,《大纲》确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反映了当前国家对高等专业人才外语方面的要求,是我部今后检查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依据。鉴于各校在新生入学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别,《大纲》规定重点院校一般应达到基础阶段四级的教学要求,非重点院校应达到的级别由各校自定。教育部将从1987年秋开始,对结束四、六级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测试。以后毕业生记分册上应同时注明学生在英语基础阶段所达到的级别,以及专业阅读阶段的成绩,供用人单位参考。这是四、六级考试第一次出现文件中,它并不是单独出现,而是在教学大纲中,作为大纲的测试部分出现的。它是大纲的一部分,大纲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它的性质和目的。

大纲及文件下发后,大学开始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受到高度重视,地位得到了高度提升。1993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正式成立,考试委员会由全国重点大学的有关教授和专家组成,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1993年前名为“大学英语四、六级标准化考试设计组”。考试委员会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为了适应我国幅员广大的情况,在考试委员会下成立了三个考试中心,分别设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这期间发表的有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论文主要是对教学和考试的技术性分析,怎样配合大纲进行教学,怎样提高考试成绩等。如怎样进行四、六级考试的写作训练,怎样提高学生的四六级词汇学习,等等。

1994年后,一些学者认识到四、六级考试的对教学的影响,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探讨了四、六级考试的一些负面效应,1996年5月2日,原国家教委发了《关于印发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高教司1996第56号14文件),该文件强调,为了全面贯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必须加强专业阅读阶段教学,使学生在修完基础阶段后,英语学习不断线。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文件的背后的问题之一是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占据了较大的空间。

二、大学英语考试发展阶段的政策主要内容(1999―2004)

随着国际交流与日俱增,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本人对听说等产出技能的需要都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调整教育教学目标以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听、说、写、译的比重。针对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变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了相应调整:采用新题型、采用平均级点分报告成绩、设作文最低分。

1999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1999第53号文件,在部分院校开展了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试点工作,同年11月扩大到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四城市所有的高校,并于2000年扩大到全国19个省会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高校,2001年扩大到全国直辖市和所有省会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高校。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这一次改革在测试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探索,以体现加大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考核,翻译、复合式听写和简答题、设作文最低分、对测试内容的各部分进行答题时间限制等措施应该说更能有效测量应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实施口语考试是新进步,它必将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朝着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1年4月6日《关于印发〈第八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总主考会议纪要〉的通知的文件》,附了《第八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总主考会议纪要》。《纪要》指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取得的成绩,是“功不可没,有目共睹”,指出四、六级考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境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香港中文大学、英国霍尔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等都已正式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中国大陆学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英语水平成绩证明;并指出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

2001年9月4日教高司函[2001]148号文件《关于印发〈2001―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中提到配合考委会进一步改革、完善四、六级考试,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外语实用能力的提高。

2003年12月29日,教育部了教高厅[2003]10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3年9月20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失密事件的通报》,文件将2003年9月20日四级考试试题失密事件的经过和处理情况进行通报,并提出要加强考务工作,充分认识考试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2003年12月30日,教育部发了部委号教电[2003]507号电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购买试题答案事件进行调查的通知》,电文中提到2003年浙江工业大学发现有考生购买试题答案进行作弊。考前试题可能失密,并要求各地区和考试进行逐级排查,并提出各地区、各考点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管理,对再次出现类似事件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领导责任。

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发了鄂教办[2004]4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3年9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失密事件的通报〉的通知》,《通知》提出一系列要求,要各校结合各自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2004年初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教学。

可以说,2003年和2004年的工作重点在处理和防止试题泄密上。

三、大学英语考试开启阶段的政策主要内容(2005以后)

2005年3月18日,教育部了教高厅[2005]1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的通知》,在其发出前,教育部专门召开了新闻会。因为一个教学考试而召开新闻会,这在以前是很少有的。文件指出:近期内四、六级考试将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改革计分体制和成绩报导方式。自2005年6月考试(试点)起,四、六级考试成绩将采用满分为710分的计分体制,不设及格线;成绩报导方式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即考后向每位考生发放成绩报告单,报导内容包括总分、单项分等。为使学校理解考试分数的含义并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考试测量的结果,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向学校提供四、六级考试分数的解释。这是四、六级考试改革中第一次开始对成绩报导方式进行改革,明显淡化了考试合格证书的作用。文件的附件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以下简称为《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的目标总的来看有两个,一是要通过改革,引导师生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更合理地使用四、六级考试,使考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二是要准确地测量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体现改革开放对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需求。

根据《改革方案》的安排,2007年1月全面开始实施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07年6月开始实施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另外,为了加强管理,教育部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从2005年4月份开始,考试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教育部的考试中心共同来管理。具体的分工是这样的,高等教育司负责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发展的方向,聘请大学四、六级的委员会的委员,指导他们做好四、六级的业务工作。教育部的考试中心是具体负责包括考试的组织与实施,考风、考纪建设,以及负责安全保密的考务工作。

综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见一条清晰的线索:开始―发展―反泄密―改革。

参考文献: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篇四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测试的历史沿革 1987年国家教委开始在全国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1996年1月的四级考试开始推出翻译测试,测试的题型是基于短文的英汉句子翻译,六级考试中未出现翻译测试题。2005年12月推出的新四、六级考试对翻译测试做出了重大改革:原来仅为选考的翻译题,现在调整为必考题;原来对阅读理解部分文章中的句子进行英译汉,现在调整为短句、短语或固定结构表达层面上的汉译英;原来只在四级考试中的考查,现在改为四、六级考试共同考查。2008年底开始试点的基于网络的四、六级考试中又不再包括翻译题型。 二、大学英语翻译测试面临的问题 纵观四、六级考试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笔者发现其翻译测试存在明显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考试效度:考试效度是衡量考试质量最重要的标准,是考试最基本的出发点。所谓效度,是指考试在多大程度上测试了想测试的内容。按照不同的角度,效度可以分为: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标准相关效度等。所谓表面效度是指考试题目在多大程度上看起来是对该项能力的测试。2006年以前的四级考试翻译测试是基于阅读理解文章的句子翻译,可直接测试学生的翻译能力,具有一定的表面效度。2006年后的新四、六级考试中翻译测试为根据中文提示把五个英文句子补充完整,从测试的技能来看更像是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的掌握,没有涉及到对翻译技能的测试。无论是从测试材料的真实性和测试任务的真实性角度来看,新四、六级考试翻译测试是缺乏表面效度的。内容效度是指考试是否考核了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内容。我们对照一下2007年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一般要求翻译能力的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对比后发现,新四、六级考试翻译测试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无法测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的翻译能力。结构效度是指测试能测量理论上结构或心理特征的程度。李欣认为“翻译测试要考查三种能力,即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翻译知识”。对照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测试所测试的能力,我们可以发现:2006年以前的老四级考试中基于篇章句子的翻译勉强考查了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新四、六级考试要求考生根据括号内的汉语提示将五个英语句子补充完整。 这些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语法,短语固定搭配等英语应用能力,但是根本无法测试学生对翻译原文的理解,更谈不上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笔者统计分析了2006年以来的历次四级和六级翻译测试的题目,发现翻译测试侧重的是对某些语法规则的测试,例如,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倒装句型等或者考查动词,名词等的固定搭配。现行四、六级考试并没有体现出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考查,依然是对学生语法、词汇结构及常用表达等知识的考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关于翻译能力的要求未能在翻译测试中得以落实。 (二)测试频率低,测试比重小:经过统计发现,从1987年四级考试开始实行到2006年12月,全国共组织了30余次四级考试,其中却只有1996年1月、6月和2000年6月三次考试中包含有英译汉翻译测试。而六级考试自推出之日起到2006年12月实行新题型为止,翻译测试一直空缺。而目前正在试点,即将全国推广的基于网络的四、六级考试中根本不涉及翻译测试。2006年以前,四级考试的翻译测试部分分值为10分,要求考生在10分钟内把阅读理解里的五个英文句子翻译成中文。在2006后的新题型中翻译测试部分改为汉译英,要求学生把五个中文句子(其实是五个短句)翻译成英文,时间缩减为5分钟,分值也减少为5分。无论从完成时间还是从分值来看,翻译测试在四、六级考试中都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三、应对措施和建议 针对当前翻译测试的现状,笔者提出了如下意见: (一)针对当前四、六级考试翻译测试效度不高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翻译测试:应用文翻译。首先,此种题型重点在于测试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宗旨。其次,通过应用文翻译可以大大的提高翻译测试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二)针对当前四、六级考试翻译测试测试频率低,测试比重小的问题,笔者建议首先把翻译测试固定下来作为四、六级考试的必考题型,在即将推广的四、六级网考中也应该增加翻译测试,只有这样才能对翻译教学起到良好的反拨效应。其次,应当增加翻译测试的比重,当前翻译测试在四、六级考试中只占到5%,形同鸡肋,无法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随着大规模考试主观题自主评分系统的开发和运用,大规模的评阅翻译试卷的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四、结语 尽管新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翻译题为单句、短语或常用表达法层面的汉译英,以较高的效度检测学生对语法、词汇结构的掌握程度,但作为翻译能力的测试,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达到准确地衡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之目的也是不现实的。由此,在试题设计的形式和内容上,应当处理好几种关系:信度和效度、间接测试和直接测试、题型与题量。变汉语短语翻译为应用文翻译,开发多种翻译测试题型,适度调高测试分值,既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又能检查语言翻译的整体水平。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4篇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