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最新4篇)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 篇一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96)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has surveyed the use of 4-word lexical bundles in Master’s theses by Chinese and English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discipline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 comparativ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s reveals that Chinese students employ a larger number and a larger variety of 4-word lexical bundles than their English counterparts and show more reliance on lexical bundles of Passive V+(complement) structure. However, Chinese students use lexical bundles of prepositional phrase structure less frequently and use participant-oriented lexical bundles inadequately.

关键词 : 词块;英语学术写作;语料库语言学

Key words: lexical bundles;academic English writing;corpus linguistics

中图分类号:H310.43/.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252-03

0 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Miller和Selfridge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提出了“组块”(chunking)的概念,用以阐释单个信息集结成块的过程[1]。这个“组块”的概念后来被语言学家移植到语言学领域,就有了“词块”的概念[2][3]。词块(或称预制语块、词块、组块等)是由连续或非连续的两个或多个词组合而成的、有一定心理现实性的(即使用时可以整存整取而不经过语法生成或分析)预制语言单位[4]。词块整存整取的特征,大大提高了交际时语言表达的地道性、连贯性和生动性。词块的学习能够减少大脑处理信息时的负担,有利于自动识别和提取,有助于提高表达的流利性和理解的速度,语块习得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

国外语言学界对词块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国内对词块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对词块在二语习得或教学中的作用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探索[5]。经笔者综合检索,发现国内关于词块研究的文章数量稳步增长,2009年至今,研究文献迅速增加。国内过去十年左右时间里对词块的研究囊括了词块的定义、分类、识别,词块与语言水平(听、说、读、写)的相关性研究,二语学习者词块(口语、笔语词块)使用特点,词块教学的成效性等多方面的内容。上述各类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既有理论探究又包含基于语料库或语料库驱动,基于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数十年的词块研究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词汇语法二分法的观点,提出了以词汇语法为其一,以词块为另一内容的语言习得二重模式,这是语言学研究的重大进步。

然而,综观国内外学术语篇中词块的相关研究,很多都是对比研究二语学者和本族语学者使用词块的差异,鲜有中国学生与英语本族语学生词块使用的对比研究。针对该研究空缺,本研究自建语料库,通过对比分析2011-2013年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四词词块,探讨中外学生词块使用的异同。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首先自建了两个总字数约100万的学习者语料库,分别命名为语料库A和语料库B。前者由2011至2013年中国英语学习者所撰写的30篇硕士论文组成,后者则由2011至2013年英语本族语者所写的30篇硕士论文构成。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为避免体裁和学科差异造成的词块使用方面的差异,自建的两个小型语料库中的文章均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的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接着,用AntConc 3.3.5w软件提取符合条件的四词词块。本研究选择Cortes[6]较保守的20次/每百万词的提取频点,并要求所提取词块至少分布在5个文本中。最后,根据Hyland[7][8]的四词词块结构及功能分类(分别见表1和表2)对两个语料库中的目标词块进行分类,对比分析中国学生与本族语者学术写作中四词词块使用的异同点。

2 结果及讨论

本小节将通过考察语料库A和B中四词词块的结构及功能分布,对比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的词块使用情况。根据统计,语料库A共有字数约521,330,其中满足提取条件的四词词块类符总数为222,形符总数为4,325;语料库B共有字数约528,344,其中满足提取条件的四词词块类符总数为177,形符总数为3,550。由此可见,中国学生比英语本族语者在硕士学位论文中使用了更多类型和更多数量的四词词块,对词块依赖程度更大。

表1显示了两个语料库各结构分类中四词词块的种类数以及占词块总的种类数的比例。根据表1,在两个语料库中,结构为“名词短语+of短语片段”、“介词短语+嵌带of短语片段”和“其他形式”的四词词块使用较多,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名词短语+of短语片段”结构的词块种类,在语料库B中占22.6%,在语料库A中则多达26.1%。该研究发现支持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如Hyland[7]发现,硕士论文前50个高频四词词块中,“名词短语+of短语片段”结构的词块最常见。相比之下,本族语学生更偏好介词短语词块。在语料库B中,介词短语词块种类数的比例(“介词短语+嵌带of短语片段”与“其他介词短语片段”比例之和)高达31.7%,而在语料库A中仅为20.7%。值得注意的是,属于“其他介词短语片段”类型的词块“on the other hand”在两个语料库中都是最高频的词块,在语料库A、B中的标准频次分别为205、214次/每百万词,说明英语本族语学生和中国学生一样,对“on the other hand”词块依赖性很大。

表1显示,中国学生硕士论文中“被动动词+短语片段”结构的四词词块明显多于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具体而言,语料库A中被动结构的四词词块种类占9.9%,语料库B中该比例为6.2%。这一现象似乎说明中国学生比本族语学生更偏爱使用被动结构。Wei & Lei[9]也曾指出,同专家作者相比,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明显使用了更多的“被动动词+短语片段”词块。由表1可以看出,在两个语料库中,“先行词it+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片段”词块在语料库A中占到3.6%,在语料库B中稍微高一点,占到4.5%。Wei & Lei[9]发现学习者对“先行词it+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片段”结构使用的频率明显低于学者型作家,因而学习者,尤其是中国学生对于该结构词块的使用能力有待发展。“先行词it+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片段”结构性词块虽然数量和类型较少,但是此类词块可以为作者表达必要性、重要性、可能性等态度提供很好的话语资源。

从总体上看,语料库A和B中短语类词块(主要包括“名词短语+of短语片段”、“其他名词短语片段”、“介词短语+嵌带of短语片段”和“其他介词短语片段”)的种类都比句子片段类词块的种类多,该特点进一步支持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即学术英语词块更偏短语化[9][10]。

表2显示了两个语料库各功能分类中四词词块的种类数及占词块总的种类数的比例。根据表2统计数据,两个语料库中四词词块的种类数及比例从“研究主导的词块”到“文本主导的词块”再到“参与者主导的词块”呈递减的态势。这一现象与Hyland[7]及Wei & Lei[9]的研究发现一致,说明学术写作中的新手作者想通过对于研究材料、研究过程等的清晰表达而非通过话语资源来证实自己的学术能力。同时,本研究中选取的应用语言学学科中的论文大多是基于实证数据的,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研究主导的词块”的高频使用。根据Hyland[7]的研究,“文本主导”和“参与者主导”词块从硕士到博士再到专家学者,其使用比例越来越高,该结果似乎表明“文本主导”和“参与者主导”词块的使用频率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据此,中国学习者及英语本族语者都应当提高本文意识,同时注重让读者更好地融入文章。表2显示,中国学生对于“参与者主导的词块”的使用同本族语者相比更加不足,只有11.7%,低了4.1%。

在“研究主导的词块”的五个小分类中,语料库A和B都使用了很多类型的“描述词块”,该类四词词块种类数在语料库A中占到22.7%,在语料库B中占到19.8%,远高于“时间、地点词块”、“过程词块”、“量化词块”及“和研究话题有关的词块”的比例。这说明中国学生和本族语学生在学术写作中都特别注重描述研究方法、材料、设备、环境等信息,体现自己研究的客观性。相比而言,中国学生比本族语学生更加注重该类词块的使用。语料库A和B中“文本主导的词块”比例差不多,分别是22.5%和21.5%,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小类的数量和比例上。例如,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本族语学生“限制词块”使用最多,而中国学生比较偏爱“结果词块”。但是中国学生“参与者主导的词块”种类数明显低于英语母语学生,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观点、态度词块”的使用上。这说明,英语本族语者使用了更丰富的词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3 结束语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知:中国学生2011-2013年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比同时期的英语本族语者硕士学位论文使用了更多数量和更多种类的四词词块。同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学生2011-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中较少使用介词短语词块,但是“被动动词+短语片段”结构的词块明显较多,说明中国学生比本族语学生更偏爱使用被动结构。中国学生和本族语学生一样,对“先行词it+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片段”结构使用不足,能力有待加强。中国学生对于“参与者主导的词块”的使用同本族语者相比更加不足,主要表现为:中国学生较少使用“观点、态度词块”明确自己的立场、凸显自己的研究身份。在词块功能小类上,中国学生比本族语学生更加注重“描述词块”的运用,来描述研究方法、材料、设备、环境等信息,强调自己研究的客观性。本族语学生“限制词块”使用较多,而中国学生比较偏爱“结果词块”。

中国学生在词块使用方面,和英语本族语者还存在一定差距,因而建议外语教师使用基于语料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使用词块。

注释:

①结构类别8是本研究加进去的。

参考文献:

[1]戚焱。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词块使用情况的跟踪研究[J].外语界,2010(5):34-41.

[2]蒋宇红。词块教学促进英语学习者口语交际的实证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3):86-90.

[3]董丽云。语言哲学视域下语块对二语学习的成效性反思[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4):17-22.

[4]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5]李继民。国内外语块研究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11(5):17-23.

[6]Cortes, V. Lexical bundles in published and student disciplinary writing: Examples from history and biology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4,23(4): 397-423.

[7]Hyland, K. Academic clusters: Text patterning in published and postgraduate writ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8a, 18(1): 41-62.

[8]Hyland, K. As can be seen: Lexical bundles and disciplinary variation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8b, 27(1): 4-21.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 篇二

这里转发20XX级XX同学的论文致谢,写得不能算十分出彩,但表达的感情却是真挚的,当然博主也没有她说的那么好,“那只是一个传说”。苏醒同学是我校首批(4+2)全日制硕士毕业生,2006年由我校初阳学院保送成为我的门徒。苏醒同学读研期间品学兼优,多才多艺,深受师生爱戴,学位论文“基于历史发生原理的新课程高中概率教学研究”获2008年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现供职于浙江一所党校。

致谢

此刻的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昨天还烈日当空高温30度,今天却温度骤降,天色大变。来金华六年,早已习惯了这反复多变的气候,也习惯了许多原来的不良习惯。然而至今却仍没有养成轻松地表达自己情感的习惯,正如此刻的自己,直视电脑屏幕上那简简单单的“致谢”二字良久,却始终没有键下一个字。我己经能够深切体味鲁迅“说不出话来”的境地,只不过他是被太多的愤懑压抑胸口,而我却是因太多的谢意感动而哽咽。

感谢我的恩师——张维忠教授。清楚地记得二年前的那个秋天,一个电话,五分钟考虑时间,我做下了有生以来最有意义的抉择,放弃区域经济的保研机会,选择了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于是,我得以有机会投在张老师门下,开始走上了一条饶有趣味又不失深度的学术之路。张老师常吝于言敏于行,寥寥数语却总能醍醐灌顶,用无声的行动来展示治学为人的五彩哲学,他用严谨治学扎实研究的实践来诠释靛青般深厚的学术态度,用火红热情的赤诚之心来教育我们待人接物之道,用黄色雏菊般温暖关爱的教学方式让给予我们有了家庭式的幸福感,用有如蓝天般广褒宽容的胸襟来提点我们如何笑面生活,正视挫败,用青春活力积极乐观的绿色生活来告诉我们快乐其实可以随时随地。张老师用他那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从最初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迷茫到今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觉醒,从彼时的搜肠刮肚、生搬硬套堆砌文字,到此刻为这四万余字的毕业论文点击保存,是张老师引领着我一路成长。在我为前途担忧迷茫,为论文焦灼困顿时,又是张老师一次次无私给予慈父般的关爱——让我挺过了那些难关。在这短短的两年间,我曾在心里无数次的默念谢谢,但是今天,在面对着这从选题伊始到最终定稿都饱浸张老师无数心血的四万余字时,却发现这简单二字已经无法负荷内心那无限的感激,我想唯有用更加努力地追求卓越才是对张老师最为真切的回报。

感谢傅克昌老师,您的风趣乐观、豁达睿智常深深地感染着我,每次看到您那充满童真的笑容总会不由自主在您面前装嫩起来,真的很庆幸三年前能成为您指导的实习队的队长,使我能够更多也更早地向您学习。

感谢杨光伟老师,您的认真细致、严谨执着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对于学术的无限热爱,您所作的研究更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震撼,为我们开阔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感谢徐元根老师,您那丰富的人生阅历,低调的处事原则都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指导。

感谢蔡铁权老师,您那深厚的专业素养使我们这些晚辈为自己的浅薄而汗颜,您那严谨的教学态度以及对白己近苛刻的学习要求都让我们为自己的懈怠而愧疚,您那曲折的求学经历,执着的治学精神更让我们对您崇敬不己,虽然在师大不过短短六年,却有幸二度聆听您教授的课程,大一的《科学史导论》让我至今仍印象深刻。

感谢温州二中的谢树光老师对问卷的指导与建议,感谢温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以及温州第十一中学师生 ,是他们的积极配合才使得本论文的实证部分得以顺利地进行。

此外,还要向我敬爱的师兄师姐,亲爱的七仙女以及可爱的师妹们致以最为真挚绵长的谢意,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让我体味到了团结的力量,或许明天我们将会各自天涯,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根感情线牵引着我们,让我们彼此不会疏远;同时,还要感谢我们“4+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其它十二位友人,在他们身上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互帮互助的同窗之情,更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最后,谨以此文献给我此生最爱的人——我的母亲。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 篇三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法律专业技能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衡量硕士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和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从研究生一进入写作阶段就严抓、严管。保证选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加强开题报告的指导与管理,特别136是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应当由一个教授小组来对开题报告进行评价。通过导师指导选题和开题报告会以及思想教育等各类形式,首先教育研究生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要在论文写作上存在任何侥幸心理,要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踏踏实实的严谨学风,这些是能否通过论文答辩的必要前提。在论文选题上,作为导师要把好第一关,学位论文不应当视为学校毕业前的一个作业,在两年或者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连贯的科研指导与教育过程是导师长期以来要坚持的,逐渐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兴趣帮助学生选好研究方向。研究生的选题质量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整个研究生群体的培养结构。调整培养结构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学位点的设置、院系管理模式和学位管理的组织体系之间的关系处理、导师的研究方向的不断更新,对调整学科结构有重大影响的资金投入政策等等。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来看,只有培养的结构符合当代科技发展、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及遵守科学本身发展规律,整个研究生群体的培养质量才能展现比较高的水平。就一个具体课题而言,高水平的选题是高水平论文的基本前提,确定学位论文题目是导师发挥指导作用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确定论文课题,特别是博士生的课题并不容易。一个好的选题也许要占到整个成果的30%或者更多一点,因为,首先选择的课题要为学生留有相当的创造空间;其次,课题应该或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者具有工程和开发应用的价值;第三,课题要在规定的时间、给定的研究条件下可以完成。最后,选题的难度应当与学生的自身水平相当,这样才能创作出真实的成果。在满足这四个条件下,导师还要把获得创新成果的机会留给学生。选题这一关非常重要,从研究工作来说,选题好就意味着方向对头,不至于半途返工。从近年来我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管理工作中,有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如有的导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题目,作为所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这样既便于导师自己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随时了解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进度,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学术实践,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位论文创作。当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选题不当,中途改变论文题目的情况。此外,开题报告是检查研究生论文准备情况重要环节,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前题。

多年来,我校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已经形成相应的制度,并有效实施。但是,近年来,有的专业开题报告有流于形式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无法按时举行开题报告会西南政法大学近两年的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都是在第四学期末,个别专业甚至推迟到第五学期初进行。按照培养方案,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博士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两年。由于开题报告的滞后,造成一系列恶性循环,如学生论文写作时间有限,导师指导时间仓促,给最终的成果制作、评阅、审核造成很大压力,从而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创作时间充足与合理,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应当安排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开学后两周内进行。论文创作时间未达到一年的硕士研究生,一般不予推荐其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博士论文的创作时间,导师可以根据论文写作情况,可推迟一年时间但必须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说明其理由,导师签署意见报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能推迟。

(二)对开题报告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对开题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首先是研究生对开题报告的准备不充分,包括本有的开题报告资料不充实,所选题目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对写作中的难点无法预计。其次是开题报告会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个别专业有时一天要进行十几个研究生的论文开题,使得参加开题的老师根本没有时间思考研究学生的报告,提不出实质性的学术建议。所以就经常出现个别研究生在写作中途更换论文题目的情况,甚至在答辩中为论文题目是否成立引起其他答辩老师的质疑。因此,要认真完成开题报告的一系列步骤方能事半功倍,在导师指导下选好论文题目,研究生在调查研究、查阅大量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选题的学术价值,即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本人拟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2.论文的总体构想。3.论文工作的安排与进度计划。4.资料占有情况和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与解决的办法。参加开题报告会的导师和其他老师,应当在认真听取和评议每个研究生的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后,再经集体评议并填写相应学位的论文开题论证报告书。要将开题报告当做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工作的正式总结和考核,凡未获通过者,都不得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只有顺利通过开题报告会之后,研究生再根据大家提的建议,与导师一起共同修改、商定学位论文的写作计划。如此,从一开始就注重对学位论文的方向把握与态度纠正,使论文能够具有明确的既定目标与合格的水平,使研究生在论文创作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抓好论文工作阶段检查,认真举行论文工作报告会

在顺利开题之后,研究生就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期间导师不仅要注意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而且还要经常注意论文工作的检查,给予适当与及时的指导。简而言之,要引导研究生把本科生以听课、考试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开放式的思想交流、独立思考、研究创新以及追求完美的学术思维模式上来。其中,衡量博士学位论文最重要的标准是创造性,导师要鼓励同学们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形成卓有见识的认知模式与知识领域,鼓励学生突破导师的研究领域局限;要克服与杜绝极少数学术腐败的现状,提供机会让学生比较正规地独立发表他们自己的研究工作成果进展;对于研究生的工作和成果要不断地提出新指标、新目标。另一方面,阅读和修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同样是导师指导作用的重要体现。通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论文,使学生不轻易放弃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磨砺学生大胆分析矛盾和重视实践的学术品格,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追求完美的治学态度①。按照学校规定,研究生至少每月向导师汇报学习和论文工作的进度情况。但是,近年不少研究生利用论文写作阶段到全国各地考公务员、联系毕业工作,少则二三月,多则半年之久无法及时给导师汇报论文进度,这就使得导师无法了解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坚持和贯彻导师见面制度,只有双方有效的交流沟通才能保证学位论文的撰写质量。其次,认真举行论文报告会(预答辩)同样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论文报告会就是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完成初稿之后举行的汇报会议,时间一般会安排在第五学期开学初。各学科指导小组在教研室组织3一5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初稿进行评议以及提出修改意见,因此研究生必须在报告会前完成论文初稿,至少应该有详细的提纲。这个环节是为了对研究生的学位论一次中期的督促检查,实际上也是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一次筛选,同时也给他们的学位论文提供了最后一次质量提高机会。西南政法大学对近几年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都举行了预答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参照该种方式扩大到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这种方式对修改学位论文和最终答辩都能提供很好的帮助。最后,法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打造并非临门一脚,更要重视日常的学习积累。作为科研型人员,在独立学习研究的同时,更要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导师应当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学术报告,这样不仅能使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阔研究生的专业视野、丰富研究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在学术活动中提倡和鼓励研究生批判学习,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良性的交互式开放环境,以提高学生开展法学研究的兴趣,启发和完善创新思想的重要途径②。在课题组内的学术讨论可使导师了解、把握学生的写作方向,学位论文的进展,使学生有必要的紧迫感,同时启发、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进行积极交流和借鉴,以便能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现有成果。综上所述,学术活动的作用是单纯的课程学习所不可替代的,也是学位论文研究所必须的条件。

三、严格要求论文撰写规范

内在质量是指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的题目、观点、研究方法、逻辑结构、资料和语言文字等方面。外在质量不仅仅是印刷、装饰等物质载体方面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指论文的形式与格式,即学位论文写作所要求的一些固有规范。一丝不苟的态度,怎么会容许肤浅的形式错误?因此很自然地,学位论文规范就成为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应当引起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普遍重视。一般认为,合格的学位论文在规范要求上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学位条例和培养学位管理办法对学位论文管理的各项具体要求,是针对学位论文这一个对象的特殊要求,也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最需要重视的部分。二是学术著述的一般规范,它是指学术界所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在学术成果方面的体现,作为接受学位教育的研究生必须懂得自觉遵守,一般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都应当熟悉与贯彻。三是所有正式出版物共同遵循的文字印刷规范。它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以文件条例的形式所作出的正式规定③。这类文字印刷规范代表着整个中国文化在当代最正式的表达形式,因此每个受教育的有文化的中国人都应当遵循,研究生更应当在自己的论文中自觉遵守这些规范。除了以上要求,虽然我国高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上有不少规章制度,但是在工作中还是存在普遍的不足。一是有些研究生未理解学位论文摘要的重要意义,学位论文摘要简而言之是对学位论文的一个简要介绍,目的是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对学位论文整体有一个简单而又清晰的全面了解,因此它是对全文的高度概括,但是区别于一般论文的摘要,学位论文的摘要需要更简练的语言表达和更丰富的内容涵摄。学位论文摘要主要是有利于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在较短的时间里对论文的学术水平作出评价。其次,学位论文的评阅时间要给予充分保证,如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期为一个月,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期为二个月,只有这样,评阅人才有合理的学习时间,对学位论文作出公正有益的评价,毕竟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普遍具有较高的水平,即使是教授级别的专家也需要好好消化。最后,为了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有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一种导师回避制度。即导师不得参加自己学生的答辩委员会,让答辩委员会在讨论中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实事求是,开放地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评价论文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匿名投票表决。相对应的,为了保证对每位研究生作出公正的评判,我们设计了一套检验学位论文是否合格的量化指标,在现场让答辩委员会的每位成员对论文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这样就对该学科专业的优秀论文评选有了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重要依据。目前实施的这一系列做法,得到了我校导师和答辩委员会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对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以及促进答辩的效果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深化管理机制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 篇四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迅猛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技术的进步,促使了交通运输行业的高速发展,这本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我国交通管理和相关宣传、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也促使了道路交通中事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公共安全问题。统计显示,自XX年以来,我国因车祸死亡的人数连续4年超过1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00人,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巨大损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率近年来相对稳定并有所降低,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公安部联合开展的《中国儿童步行安全状况调研》报告显示,XX年,共有7078名中国儿童被道路交通伤害夺去了生命,有28017名儿童在道路交通伤害中受伤。该报告还指出,每天至少有19名儿童因道路交通意外死亡,77人受伤。每10起道路交通伤害中就有4起受害者是儿童,其中有44%是儿童步行者。近两年的统计数据依然呈上升趋势,XX年,公安部报告显示,当年我国共有1万余名儿童因交通意外伤害致死,3万余名儿童受伤,可见目前我国交通安全事故对于儿童的影响之重。

因此,研究交通安全策略成为国家发展中的必要内容。我国小学大都属于走读制,学生每日上下学时间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身体特点以及认知特点,使得该群体对于道路交通中的安全风险无法良好的规避,所以针对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就成为一种必要。

(二)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来看,针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教育和安全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视有所不足,尤其是针对低龄学生的教育规划和安排不足;

其二,大量安全教育内容和模式都沿用多年,实际效果远低于期待水平,许多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学生不愿意参与学习,预期效果难以实现,而且大部分教育内容和材料过于老旧,不能完全适应如今的安全需求;

其三,意识教育不足,对于小学生安全教育而言,思想教育比行为教育更为重要,但如今的小学安全教育体系中意识教育往往占比较少,依然集中在大量的行为约束和规范上。

本文专门针对小学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这一防线,提出教育策略的制定,并对策略方案进行有效性分析,使之能够更好的应用到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之中。

(三)参考文献

[1]王正国。新世纪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趋势[j].中华创伤杂志,XX,18.

[2]姜学锋。1970一XX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j].道路交通与安全,XX,6.

[3]唐洪。关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公共安全,XX,5.

[4]张志远。论对儿童和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XX,4.

[5]张锁,陈龙,李永芳。重视道路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j].山西交通科技,XX,2

[6]王雪松,王丽,林仁鑫等。上海市小学生交通行为观测与行为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XX,20.

[7]姚玉华,陈道滂,周峰。上海市虹口区小学生预防交通伤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XX,29.

[8]奚家全,赵先柱。重庆市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XX,28.

[9]魏换霞,张朝伟。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概述[j].青年文学家,XX.13.

[10]徐浩锋,马文军,聂少萍。农村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XX,29.

[11]姚玉华,陈道湧,周峰。上海市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XX,31.

[12]杨冬梅,张力斌,周凤梅。中小学生家长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XX,23.

[13]牛学军,陈文杰。儿童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XX.

[14]奚家全,赵先柱。重庆市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XX,28.

[15]田晓玲。浅谈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社会广角,XX,09

[16]王丽,王雪松。考虑学校和年级差异的精细化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XX,01.

[17]安冬梅,颉三想。如何改进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模式[j].甘肃法制报,XX,07.

[18]李生辉。浅析中小学生交通行为的特点及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a].甘南日报(汉文版),XX,10.

[19]董磊。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观察,XX,01.

[20]杜一鹏。关于高校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安,XX,06.

[21] 胡树成。英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简介[j].城市交通,XX,07.

[22] 屈增瑞。各具特色的国外交通安全教育[j].湖南安全与防灾,XX.

[23] 李 欣,肖贵平。社会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XX,3

[24] 新华通讯社。小宝宝也色,偏好红和蓝[eb/ol](XX-08-14).

[25] 李文馥。幼儿颜色爱好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11.

[26] 杨淑丽,张莉。4-6岁幼儿的颜色偏好[j].学前教育研究,XX,7.

[27] 陈 刚。浅议少年儿童道路交通安全预防教育的因龄措施[eb/ol].(XX-02-14)[XX-08-24].

[28]王正国。我国交通安全现状[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XX,19.

[29]王正国。新世纪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趋势[j].中华创伤杂志,XX,18.

[30] 刘莉。 浦东新区学生意外伤害的调查[d]. 上海: 复旦大学,XX.

[31]丁靖艳,翟良贵。 少年儿童安全行走教育策略[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XX,19( 3) : 161 -165.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