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汉语拼音总表(4篇)

汉语拼音总表 篇一

Kou Yannian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Engineering,Yulin College,Yulin 719000,China)

Abstract: The primary reason why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not developed into alphabetic writing is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homophonic morphemes in Chinese. The structure of isolated roots of Chinese words, unchanged word form and interrup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not the main reason for that.

关键词: 汉语 汉字 性质 规约

Key words: Chinese;Chinese characters;decisive role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26-02

0引言

汉字是语素文字或意音文字,不同于音节文字或音素文字。至于汉字没有走拼音化道路的原因,伊斯特林在《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一书中认为主要在于汉语的特点。他说:“(汉语)第一个特点是汉语的词根孤立性的语法结构,正因为这种语法结构,所以表词文字才能确切表达汉族人的语言,同时还不需要有补充性的音节符号或音素符号。第二个特点是,汉语的构词法几乎只通过原来单音节词组合方式来进行。第三个特点是汉语存在大量读音相近的词素。第四个妨碍汉字过渡到字母-音素文字的特点是,中国存在极不相同的地区方言。最后,妨碍中国汉字过渡到字母-音素文字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这一过渡会中断同中国多少世纪以来用汉字体现的古老文化的联系。”[1]关于这一问题我国文字学家梁东汉也在他的著作《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中有过论述。除了梁先生没有提到中断文化传统的因素外,两位先生的观点基本一致。从目前来看,各种对汉字没有发展成为拼音文字原因的讨论都没有超出伊斯特林和梁东汉先生所谈及的内容。

我们基本上同意上述两位先生提出的观点,不过还想强调一些细节的问题。我们认为致使汉字一直保持语素文字或意音文字性质而没有发展成为音节文字或音素文字的主要和直接的原因是汉语存在大量同音语素。汉语的词根孤立性的语法结构、很少词形变化,以及单音节词或语素很多这只是造成汉语存在大量同音语素的原因,但并不是汉字没有发展到拼音文字的直接原因。至于汉语多方言和伊斯特林提到的中断中国传文化也不是主要原因。下面作具体分析。

1一切成熟文字的本质是能有效记录语素

文字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言的,周有光先生说:“(可是)文字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呢?只有一句话:从表形、表意到表音。”[2]伊斯特林也说:“从总的历史方面看,文字的发展是从偶然的图画文字的图形到经过整理的,但又是复杂的表词文字体系,以及音节文字和字母-音素文字。”[3]这种对文字总体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但是,认为一切文字最终都要发展到音素文字(拼音文字),或者认为音素文字优越于音节文字,音节文字又优越于其他文字的看法则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判断一切文字是否成熟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这种文字能否有效地记录语言中的语素。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在《现代语言学教程》中说:“用任何语言说出的任何语句全都是语素的配列。假定我们设计大量的有视觉区别的记号,并且十分随意地指定某个记号代表语言中的某个语素。再假定我们大家都同意平面上的某种线性序列,比方从左到右再从上到下,或从上到下再从左到右,等同于时间的向度,那么,对于语言中任何一个可能的语句,我们都有办法写出若干个记号来表示。”[4]

这段表述可以让我们明白:任何文字只要能记录出一种语言的语素就能准确完备地记录这种语言;同样,使用任何成熟的文字记录语言,都必然是通过记录这种语言里的语素来实现的。认为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只是通过记录音节或音素来记录语言实在是很大的误会。从理论上说,音节和语素是语音的单位而不是语言的单位,音节和音素文字在记录语言时必须通过有效记地录语言的单位才能够记录语言。从实际情况上说,拼音文字中单词的拼写绝大多数具都有约定性,仅仅掌握某种拼音文字的字母,有些情况下是不可能记录出语言的,比如英文so,sew,sow读音完全相同但拼写不同。当然拼写与语音发生龃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语音演变造成的,可是语音变化之后,拼写为什么不随之变化呢?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拼写随之变化后就不能有效区别语素了。从这个侧面也可以说明成熟文字的本质是通过记录语素来记录语言,而不是通过记录音节或音素来记录语言。

有的人会认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文字只要能记录语音就能记录语言,持这种观点的人会拿口语作为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观点。但事实上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口语一般发生在一定的话语环境中,而且说话人可以借助于表情、手势、语气等辅助手段,有时还会使用重复或解释的办法来消除误解和歧义。用文字记录语言缺少这样的环境和手段,所以必须通过其它的办法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最明显的弥补办法就是使用更为规范、准确的书面语和使用能够有效记录语素的文字符号。

2汉语存在大量同音语素使得汉字不会向表音文字发展

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在产生之初基本上都是按记录语素的音节或音素来记录语素的,这种方式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拼音文字使用音节或音素字母可以有效记录和区别出它所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拼音文字所记录的不同语素同音的很少,基本上一个语音(可能是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对应一个语素,惟其如此拼音文字使用音节或音素字母才能有效记录和区别出语素。

由于汉语是孤立型语言,缺乏词类标记和词形变化,以及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致使汉语同音语素众多。汉语存在大量同音语素可以从汉语音节数量和语素数量的对比中看出。《广韵》所代表的中古汉语音系有35个声母,142个韵母,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组配成三千多个音节。[5]《广韵》是“兼包古今方国之音”[6]如果按一时一地计算音节数量会远远少于三千个。上古汉语音系据王力先生的看法声母32个,韵部(韵母)29个,声调有长平、短平、长入、短入四种,组配成的音节也是很有限的。[7]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组配成音节有1300个左右。汉语语素从古到今都是以单音节为主的,语素数量成千上万可是汉语音节数量却十分有限,这必然会产生很多的同音语素。

假借字和被借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形声字与作为它声符的字以及同声符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从历代假借字和形声字的情况也可以大体看出汉语同音语素的大量存在。甲骨文中的假借字共540个,占总数的46.8%。[8]《说文解字注》所列出的假借字(不计重复的)有1735个,占总字数的21%。[9]现代汉字中有三百多个假借字,还有一些兼任的假借字,占不到总数的5%。[10]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0%,有257个,所使用声符175个,[11]平均构字1.47个。小篆形声字已高达87.39%,声符有1670个,[12]平均构字4.396个。《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有5631个形声字,所用声符1354个,平均构字数量为4.25个。[13]假借字和形声字声符表示的读音和它所记录的语素的语音相同或相近,排除读音相近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也占很大的比例,这就说明汉语同音语素在各个时代都是大量存在的。从上面的统计数字还可以看出假借字的比例是逐渐减少的,形声字的比例是逐渐增多的。这是由于假借字虽然不同于音节字母,但是毕竟记录语素的有效性或区别性比形声字差。

汉语同音语素众多,如果用拼音文字记录汉语,几乎每个文字都要记录好几个语素,有的甚至会更多。这样就会使得文字记录语素的有效性很差,识读起来很困难。因此,在汉语存在大量同音语素的状况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汉字是不会走拼音化道路的。

3汉语多方言现象不是妨碍汉字过渡到拼音文字的根本原因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方面任何语言都有方言,多方言不独是中国或汉语所特有的。语言的多方言性也并不意味着文字不能成为拼音文字。比如说藏语的方言有康方言、卫方言和安多方言,藏文却是音节文字。另一方面,历代文献从《诗经》到现代白话文,文字都是主要记录雅言的,尽管不同时代雅言的基础方言不尽相同。在古代掌握汉字的人并不很多,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优势的特定社会阶层中,这种社会阶层使用的语言就是雅言。从现代汉字来看,字有定音,即使方言地区的人用汉字记录的也是共同语(普通话),而不是本地的方言。

伊斯特林提出会中断几个世纪以来的古老文化的联系是妨碍汉字过渡到拼音文字的最重要原因。这个命题在近、现代汉字改革思潮中可能还有些意义,但是,如果汉字有可能和必要过渡到拼音文字的话,这种过渡会发生得很早,不至于要待到近、现代才探讨这个问题。汉字和圣书字、丁头字、玛雅文字都是自源文字,它们在早期就显现出不同发展方向的端倪。圣书字、丁头字、玛雅文字在早期就由假借而产生大量纯粹的音符(没有意义),古代汉字中有假借字但始终没有产生出纯粹的音符。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假借字的比重不断减少,很多假借字被改造成形声或其他字。

参考文献:

[1][苏]伊斯特林[M].文字的产生和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55-156.

[2]周有光。比较文字学研究[J].中国语文。2000,5.

[3][苏]伊斯特林[M].文字的产生和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550.

[4][美]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77.

[5]方孝岳、罗伟豪。广韵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150.

[6]王力。中国语言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8.

[7]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74-79.

[8]邹晓丽、李彤等。甲骨文字学述要[M].长沙:岳麓书社,1999,65.

[9]韩霞。说文解字假借字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8,3.

[10]刘又辛、方有国。汉字发展史纲要[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344.

[11]邹晓丽、李彤、冯丽萍。甲骨文字学述要[M].长沙:岳麓书社,1999,55.

汉语拼音总表 篇二

教学设想

《汉语拼音复习》是《国标本(苏)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单元的总复习课,本课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表;第二部分是汉语拼音儿歌。汉语拼音复习-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德国哲学家约瑟·狄慈根有句名言:“重复是知识之母”,复习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把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使复习课科学、优化。不少学生对复习拼音缺乏兴趣,所以,教师必须活化练习的形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如创设一些情境,设计一些游戏,化枯燥无味为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复习中体验到快乐,在快乐中巩固拼音。

另外,在复习中教师要把复习旧知识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拼音卡片、直观形象的插图,电教媒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指导观察、发展语言、启发想像,引导表达,并运用小组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识字,学习普通话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考虑,制订本课教学目标如下: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熟练认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汉语拼音儿歌,增强拼读能力;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汉语拼音王国”游玩,你们想去吗?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出发吧!(播放火车开动的录音)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有效组织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一开始创设了去“拼音王国”游玩的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积极性高。]

二、复习声母

过渡: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拼音王国的大门口,看,门口有好多朋友在欢迎我们呢!

1出示声母表,采用分小组练读,小组比赛读,齐读等形式指导学生反复认读声母,读时教师提醒学生声母要读轻一些、短一些。

过渡:有些声母朋友长得特别相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认清楚呢?

2辨别形近、音近声母

卡片出示b-dp-qf-tm-n

z-zhc-chs-sh

每组声母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起读,读得好的可把卡片奖给他们。

三、复习韵母

过渡:告别了声母朋友,让我们继续向前看望拼音王国里的其他朋友。

1出示韵母表,指导学生分组反复认读,一组读单韵母,一组读复韵母。其他两组读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提醒学生韵母要读得响一些、长一些。

2辨别易混淆的韵母

卡片出示:ai-ao ao-ou ui-iu en-eng

ei-ie un-ǖn an-ang in-ing

指名学生认读。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每组声韵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帮助学生读准音,认清形。/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过渡:拼音王国里还有一群特殊的朋友,它们叫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整体认读音节表,认读16个整体认读音节,先按顺序读,再打乱次序读。

2找出下列音节的整体认读音节。

ri yuan ci ying yu er yue qi

wu shi yang ye zhi

[通过音节的比较,帮助学生巩固整体认读音节不能拼读,必须整体认读的特点。]

五、综合练习

1听音取卡片

学生每人准备一套写有声、韵母的字母卡片,老师读,学生迅速取出相应的卡片。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2分一分

出示草丛情境图,写有声、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师:草丛中来了好多小伙伴。你们能帮他们排成三队吗?(指导学生把这些拼音分成声、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三类)

[这两个游戏生动、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手、脑、口并用,发展了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声、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音和形。]

3读儿歌

(1)拼一拼

学生分小组借助拼音练习拼读儿歌。

(2)唱一唱

①边拍手边有节奏地唱读儿歌。

②给儿歌谱上熟悉的乐曲,并唱一唱。

(3)画一画

选择一首儿歌,把儿歌的内容画一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复习“三表”后,让学生听一听,分一分,拼一拼,唱一唱,画一画,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解决实际问题,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实现语文课程与音乐、美术课程的整合。]

六、总结延伸

汉语拼音总表 篇三

一、学习拼音的重要性

(一)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除了学习普通话,辅助识字和查字典之外,还能够帮助阅读和作文,学习拼音还能够帮助人运用拼音码来操作电脑。那么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就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单就拼音与电脑来说:在未来的新世纪,适应社会必备的素质之一就是要良好的使用电脑。实践证明,利用拼音码来操作电脑好学也容易记,比其他的操作方法更具有优越性。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要适应新世纪的需要,教会学生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汉语拼音功能的多面性,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教学内容,与汉字的教学应当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应当有独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二)可以快速掌握汉字

拼音与汉字相比,具有字母文字的特点,有好学易掌握的优势。儿童入学先学会汉语拼音,运用汉语拼音进行阅读和写作,充分利用儿童原有的口语优势来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使得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目的。通过这条途径,解决由于汉字难学难记,学生迟迟不能进入读写阶段,语言、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受到阻碍的问题。汉字方面,按照学习汉字最便捷的途径,按部就班地学习汉字。这样,拼音和汉字两种并行的符号系统将小学语文教学分成两条相互渗透的线索:汉字方面,用拼音来帮助读音;拼音方面,除了用拼音读,用拼音写之外,还可以用汉字注音来读,用学过的汉字掺进拼音来写。这样做的结果是既学习了拼音,又学习了汉字,这是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二、有效提高小学拼音教学的措施

(一)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每一课都安排了色彩明丽、内容丰富、具有启发性及思想深刻的图画

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这些图画是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听、说、想像与拓展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的极好素材。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画,挖掘课程资源,让教材内容为教师的教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培养合作举习意识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充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拼音教学中,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学习很有必要,小组讨论研究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合作意识。例如拼读时,可以这样跟学生说:“要像老师那样,先看声母、后看韵母、再加上声调、碰一碰看看发什么音?”这样的要求实际上强调拼读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再补充一句,“看谁是最好的小老师”。这样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胜心理促使他们竞读互学,课堂气氛热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树立起来了,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因为只有参与具体的活动,他们才能获取知识、与人合作,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才能主动的面对学习。

(三)用情境图观察学拼音

利用色彩鲜艳的情境图能够形象地展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万物,把它有机地与学习汉语拼音联系起来,就会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得以提升,语言不断丰富。利用情境图教学,可把形象生动的信息画面传到学生大脑中,形成初象,使他们在学习中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内心充满感受,从而激发出孩子们对自然世界和人类诸方面的关心。孩子们由不会表达到学会表达,由不会具体表达到用规范、流利的语句表达,训练是有成效的。

汉语拼音总表 篇四

关键词: 鼻音/n/ 汉语普通话 英语音节拼合 对比

关于英汉对比的文章与专著非常多,大多数人讨论的内容概括来说是从字词、句子、篇章三个角度进行的对比分析,很少有文章是针对于英汉语言中的语音层面来进行分析。本文就鼻音/n/在汉语普通话与英语音节拼合中的差异性进行对比,以期能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音教学中起到指导作用。

一、/n/在汉英拼合中的可比性

辅音/n/是属于舌尖中音,从发音学的角度来说,它在汉语与英语中的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性。

1.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的对比

从26个字母的发音来看,n的发音在汉语与英语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几乎完全一致。汉语中的n[n]在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软腭下降,阻塞口腔通道,气流通过振动让声音从鼻腔中发出。当阻碍解除时,气流会冲破舌尖与上齿龈的阻碍,发出塞音。英语中的n在26个字母的发音是[en],而实际的发音则是[n],它的发音与汉语中基本相同,也是一个齿龈鼻音,有差异的地方是当/n/处于单词中不同位置时,咬音的轻重上有差异性。

2./n/在音节组合方面的比较

普通话汉语的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组成,鼻音/n/是唯一一个既可以充当声母,又可以作为辅音韵尾的音。在普通话中,n可以搭配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但是不能单独使用,如那(nà)、闹(nào)、年(nián)、娘(niáng)、能(néng)等。英语的音节是由元音与辅音组成,/n/在英语中的位置比汉语要更加灵活,既可以是在开头,如need,near等,又可以是在中间,如snow,coincide等,也可以是在末尾,如clown,main等,也可以既在开头又在末尾,如noon,nation等,还可以是既在中间又在首尾,如nineteen,nomination等。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英汉在鼻音/n/在发音上的差异性,提示留学生发音的问题,尤其是鼻音与边音在一起的现象,如“年轮”、“等你来拿”等。

2)汉语教学中,拼音的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熟练地掌握拼音的规则,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要让留学生知道鼻音/n/在英汉拼合中的相同与相异的部分,从而到达正迁移的作用。

二、/n/在汉语普通话、英语拼合中的异同的具体表现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普通话与英语在发音与音节拼合上是有可比性的,下面具体探讨鼻音/n/在汉语普通话与英语音节的分布情况,并从实例出发来分析其异同。

1./n/在汉语普通话音节中的拼合

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是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的,所以按照/n/可以拼合的情况得出以下表格中的内容。

表1 声母n与韵母拼合情况表

2./n/在英语音节中拼合的情况

按照/n/在英语音节的位置的差异性,我们把/n/的拼合情况分成前、中、后三个部分。

(1)音节前:near,next,narrow,nation,no,nod,number,nylon,nickname。

(2)音节中:sneaker,snake,envelope,income,know,one,under,announce。

(3)音节后:noon,Ann。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

1)n可以和汉语普★WWW.SHUBAOC.COM★通话搭配的字母有a、e、i、u、ü,而英语中可以搭配的字母则是a、o、e、i、u、y,所以在六个基本元音里,英汉可以搭配的几率是十分相似的。但汉语中不存在/n/与o开头的韵母相拼这一情况,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汉语教学中要为留学生指明这一点。

2)英语的nn叠加起来只是发[n],这一现象在边音/l/中也有,如pillar,fall等。在发音的过程中省略了一个/n/的发音,这一现象在汉语中的表现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类似的地方是汉语普通话中的韵尾/n/有时候会出现脱落现象,特别是在语流的环境中,比如面貌(miàn mào)中的n在实际的发音中,n就脱落了,我们能够听到的就只是mià mào的声音。还有就是新年(xīnnián)中的nn,韵母in在发音的过程中被弱化了,我们听到的n的发音是nián中的n的发音,所以这一点和英语中的nn叠加后发单个/n/是相同的。与英语所不同的地方是在汉语的单个音节中是不允许/n/叠加在一起的,所以汉语中没有nni或者huann这样的音节。

三、/n/在汉语、英语在音节拼合中的语音差异

1./n/在英语中发音情况

/n/在英语中的发音一般为国际音标[n],但是有极少数是发的[?耷],如以下四类情况:

1)Finger[?fI?耷g?/],pinger[?pI?耷?],ringer[?rI?耷?],single[?sI?耷g!],winger[?wI?耷?]。

2)Tinker[?tI?耷k?],thinker[?θI?耷k?],junction[?d?廾?蘧?耷k?蘩?藜n],dinky[?dI?耷kI],ink[I?耷k],link[lI?耷k],oink[?蘅Ink],pink[pI?耷k]。

3)Tang,Tango,Slang,hang,language,thing,wing[wI?耷],zing[zI?耷]。

4)long。

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鼻音n在-g、-k的后面会发成[?耷],原因是-g、-k是由软腭与舌根形成阻碍所形成的塞音,而/?耷/也是属于软腭音,所以当鼻音n放置于这两个位置的时候,n就会变成了/?耷/的发音。

2./n/在汉语普通话中的发音情况

汉语中/n/的发音,我们认为只有一个[n],至于汉语中存在的ng,我们认为它是后鼻辅音韵尾,用国际音标表示ng就是/?耷/。主要出现在以下四例中:

1)ang,uang,iang。

2)eng,ueng。

3)ong,iong。

4)ing。

所以对比汉语普通话与英语中/n/的发音异同点,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英语中ng组合的发音并不等同于汉语中的ng组合的发音,比如在finger[?fI?耷g?/]中,g的发音是和后面的er组合起来念的。而汉语中的ng是不可以念成[?耷g]的,只能念成[?耷]。

2)在汉语教学,或者在教学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一种语言中存在的ong ing ang的搭配关系进而引入后一种语言。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汉语k只能作为声母的位置存在,是不能放置在音节末尾的;汉语中的eng组合,是英语中没有的,怎么样进行这个音的发音也十分关键,否则就容易把姓“程”弄成了姓“陈”。这样对比进行讲述可以给学生一个十分清晰关于后鼻音韵尾[?耷]认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好这些音。

总之,无论是在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还是在英语的教学中,我们都可以利用双方语言中有的关于n的发音规律进行正迁移的引导,让学生从自己的母语出发找到发音的要点。特别是在学习汉语普通话过程中,后鼻音的发音总是十分困难的,我们更要学会借用以上的英语单词来进行引导启发教学。

四、/n/在英汉教学中的迁移作用

利用汉语中的n音进行英语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由于方言区的差异性,有个别同学的普通话不标准,n音总是会发成l,所以就会把snow发成slow。这样会造成发音困难,因而会影响单词拼写的正确性。所以要正确对待教学中的正负迁移作用,要积极地引导。

相反,在对用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进行第二语言的教学时,如果留学生已经在英语中将n与l的发音区分好了,我们就完全可以利用n与l在英语中的发音区别来规范留学生学汉语中的n与l的发音问题。

参考文献:

[1]邢福义。现代汉语(全一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何善芬。实用英语语音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王桂英。英语语音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