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0篇(教学设计方案是)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这里的10篇教学设计方案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等把《后羿射日》这篇课文读正确、流利。

2.了解后裔与怪禽猛兽等斗争的过程中的神勇无比。了解祖先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

3.积累,背诵《后裔射日》

教学难点:

了解后裔的神勇无比,了解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课文。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淮南子》中的秦西巴纵麑,谁来背诵给大家听。(指名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交流《淮南子》里面不仅收集了许多带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而且还有许多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后羿射日》课件出示

2.学习新课:

(1)听老师读,你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同时注意老师在哪个地方停顿。

(2)刚才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老师发现这些字很难读,老师把它拿出来,大家再读一读。(课件出示)

(3)生字读熟了,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熟,自读3遍,找同学起来读。(指名读)

(4)小组合作读准字音。展示读。

(5)课文读熟练了,尧之时,发生了什么事?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那你知道文中的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是什么吗?(交流)对,它们是一些危害人类的东西,来咱们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6)当这些怪禽猛兽危害百姓的生活时,尧是怎样做的?谁来读有关的句子。

(7)后羿为人类做了那么多,你想对他说什么?(交流)

(8)这个故事发生在上古时期,离我们十分遥远的时候,那时候科技不发达,不能正确认识和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便赋予他神话色彩!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的祖先是勤劳、勇敢和智慧!

(9)让我们带着读祖先的崇敬之情再来读一读课文!

3、积累、背诵课文

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先能背诵。交流展示。

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体会课文中描写的手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热爱身边的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质疑,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引情激趣。

提问:你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幻灯出示自学提纲,请学生按纲自学。

①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②默读学文,用圆点和横线画出生字词,并出声读三遍。

③浏览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由小组长带领,互相说说自己通过学习,懂得了哪些知识。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检查验收,由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欣赏”等简单词语,而一些重点的词语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等则要等到下一节课来理解,做到有主有次,分散学习。

3、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段知道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多?(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

(3)自由读,指导读,体会“绿色海洋”的美。

二、精读“春夏”两段,总结探究方法。

春、夏、秋、冬四段写法不尽相同,因此教学设计暗含着一条“教——扶——放”的线。

“春”由老师领学,“夏”由老师引导学,“秋”、“冬”由学生自学。

1、教师首先说一说“春”段的学习过程。

(1)指名读:找一找,描写了哪些景物。

(2)轻声读: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儿?

(3)重点理解描写树的句子。

首先:作者为什么用“抽出”而不用“长出”?这个问题可以看教师的直观演示。

然后:教师范读描写树的句子,学生仿读,以培养学生听、读能力。

(4)引读。

师说:春天醒了!

(学生读描写树木的句子,以下类推)雪化了!小鹿跑出来了,……春水流了……河水流淌着……”

(醒、化、跑、流、淌,描绘了春天来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读后再想像画面,概括出春天的特点)

2、“夏”段的学习过程基本和“春”段的相同。

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和探疑方法。

(1)读——找景物。

(2)读——写特点。

(3)读——悟其情。

3、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学习步骤如下:

(1)默读“夏”段,自己划出“夏”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2)自由读:小组议一议这些景物美在哪儿?

(3)在学生自读汇报时:重点学习描写树的句子,理解夏季小兴安岭树木有什么特点。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几个词,问学生把这几词的位置换一换行不行。因为这几个词都是描写夏天树海生机盎然的景象的,用词很有特色,很准确,所以在这里,用换词比较的方法来深刻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4)借助图片或录像理解“浸”、“千百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等词或句。

(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读,不同的是用“因为……所以……”引读。

因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所以“早晨……”(通过引读,理清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段落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板书设计:14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夏——秋——冬

按时间顺序描写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学“秋”、“冬”两段,议疑解疑。

运用第2段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秋”、“冬”两段。

1、小组学习,看看按上述学习步骤可提出哪些问题。

2、小组交流,做课后习题。

3、小组汇报。(抓住“飞舞”、“刮”、“积满”等词进行理解)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领略“秋”、“冬”之美。

5、问学生是否明白了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

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作者是怎样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回答问题时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学生的问题一一得到解答,达到解疑目的。

二、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默读课文,看课后表格思考。

小兴安岭都有哪些宝?第一宝是什么?看表格可以一目了然地使学生认识到除了“太阳、雪花”等外,绝大部分景物都是小兴安岭的宝物,进一步体会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如下: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看图书或录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三、词句赏析,巩固练习。

1、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好在哪里。

2、你认为文章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

3、从春、夏、秋、冬四段景物描写中任选一段,有感情地背诵。

教学设计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4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好的部分。

3、积累好词,了解北京的变化,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3。

【课前准备】

新北京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她的首都在哪里?

2、播放北京的有关介绍片段,激发学生了解北京的兴趣。

3、板书课题,揭示本堂所学内容进入新课。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看准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2、同桌互考生字,难记的交流认字方法,看哪组能最快记住所有的生字。

3、学生交流认字过程中最难记的字,并启发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

4、重点字教师提示并讲解:

似:在“似的”一词中,字音为 shi。

厦:在“大厦”一词中,字音为 sha。

阔:读音为三拼的“kuo”,而不是“ko”。

5、读生字并组词。

6、根据字形组合猜字谜,学生复记生字:

“庄”、“阔”、“周”、“似”、“拼”、“案”、“厦”、“坛”。

7、“土”还有哪些字:

⑴ 区别“坛”、“城”并练习书写。

⑵ 自学城市的市怎样写。

8、掌握笔顺写“央”字。

三、 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再认生字

1、再自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最流利。

2、小组接力读,开展竞赛。

3、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边读边体会,并争取把它背下来。

四、巩固本堂所学

1、全班抽认生字卡。

2、小火车抽认生字并组词,学生判断正误。

3、判断正误。

4、听写所学四个要求会写的字并注音:

“中央”、“花坛”、“城市”。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

1、开火车抽认生字卡。

2、重点字抽认。

二、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最喜欢哪儿就多体会体会,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它。

2、走入北京,让我们细细地品味和欣赏新北京的美丽:

第二自然段:

⑴ 齐读该段,提问:你了解了北京地什么?

⑵ 你能把你了解到的画下来,再当小导游介绍给大家吗?

⑶ 看着图再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天安门的美。

第三自然段:

⑴ 自己读该段,边读边想:这一段给我们介绍的是北京的什么?

⑵ 听老师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些什么?觉得怎样呢?

⑶ 自己反复再读读,把你觉得美的地方勾出来,并想想它的样子。

⑷ 体会读。

⑸ 课后读一读。

第四自然段:

⑴ 请人读,边听边想:北京还有什么?(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⑵ 老师介绍:

是啊,北京有闻名世界的故宫、万里长城,这些宏伟壮丽的名胜古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北京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山水相映、美不胜收,到处是绿树,鲜花争奇斗艳到处盛开,就像一个美丽无比的大公园,令人留恋忘返,北京处处是凌立的高楼,一片繁荣的现代都市景象,你喜欢北京吗?

⑶ 激发情感再读此段。

3、品读全文:

⑴ 首尾段齐读,中间段落分组读。

⑵ 体会感情反复品读末段。

三、扩展活动

展示收集资料,谈谈你所理解的北京的新变化。

四、写字教学

1、教师提示:

“旁”第6笔是横钩。

观察“国”、“图”指导写方框。

2、学生练习。

3、书空听写。

五、试着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教学理念: 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智和规律,以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文为基础,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品词、品句,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10 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认识塔

1、教师板书: 塔 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说说它的样子。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师告诉你们,我国有 3 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个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 神奇的塔” 。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这个神奇的塔是什么塔?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塔?)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感知——了解塔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轻声试读课文,读准字音。找一找,这座神奇的塔叫什么名字?

2、再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把课文读流利。

5、指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都是谁发现了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之处?

三、研读品味——熟悉塔

(一)整体感知塔

1、明确中央电视塔的位置。

2、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3、图文对照理解“耸立”一词。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4、指名读。

5、教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范读。你们听出什么了?(听出这座塔特别高)

6、学生模仿读。

(二)蓝天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在图上画不同的东西:画太阳,画白云,画小鸟,还可以画小树、房子等。画在哪儿,是关键,由此帮助学生体会塔高耸入云,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树就像积木块。

3、多种形式练读,体会塔的高。

(三)太阳眼中的塔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夜晚时的塔?(多媒体出示夜晚时明亮的电视塔)。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3、你们见过宫灯吗?(多媒体出示宫灯)请同学说说宫灯是什么样子的。

4、为什么要说这圆圆的塔楼像宫灯呢?(塔楼与宫灯有相似之处)

5、教师小结:当两种事物间有相似之处,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一种事物。

6、请同学们用“…… 像…… ”说话,体会塔的美。

7、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体会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8、同桌读,指名读。

(四)孩子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眼中的塔是什么样的塔?

2、仿照“中央电视塔上有…… 还有…… ”说话。

3、(课件出示旋转餐厅、了望塔),请同学说说旋转餐厅和了望塔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结合图介绍中央电视塔的结构。

5、小组比赛读这一段,体会塔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五)大人眼中的塔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妈妈说了些什么呢?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这么说?(生:这个塔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3、“ 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教师简介中央电视塔的功能。

5、同桌比赛练习读这一段,体会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作用。

6、展示读,学生评价。

四、美读欣赏——赞美塔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欣赏中央电视塔的图片,感受塔的外在美。

五、诵读积累——留住塔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为积累语言服务。

3、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丰富塔

1、引导探究性学习。

2、指导课外阅读。

七、总结:谈谈学习课文后,你有了哪些收获?

教学设计策略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3段。理解“傍晚、满湖通红、山神、省下、灰心”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灰心,要有信心,坚持天天学,认直学,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背诵第二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第2段的语言文字训练;难点是通过第3段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悟出道理。

三、课前准备:

挂图、词语卡片、小黑板、录音机、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

2.指名读第1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2、3段

引入新课:王冕的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背上还要读书,真是勤奋好学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王冕是怎样勤奋学习画荷花的'。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

学习第2段:

1.自由读,标出有几句话。

2.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傍晚是什么时候?

3.问: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给“忽然”换个词。

4.大雨过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出示挂图)

(1)看图说话:湖面上有哪些景物?

我们看去这湖面怎么样?荷花怎样?荷叶呢?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划出课文中写大雨过后湖面、荷花、荷叶的句子,读一读。

(3)理解“满湖通红”,并板书。

荷花的花瓣上有一滴滴清水(板书:清水滴滴)

荷叶上的水珠还滚来滚去的,(板书:滚来滚去)

真美啊!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读,男女读。

5.这么美的荷花,难怪王冕看得“出神”。(理解“出神”。)

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那多好啊!”后面用了感叹号,表达了王冕怎样的感情?谁能读出王冕心里很想把它画下来的语气?指名

6.这一段写得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一段背下来呢?自己试背,齐背。

7.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湖里有十来支,花瓣上,荷叶上滚来滚去。王冕看得。

学习3段

过渡语:下雨后的景色这么美,王冕多想把它画下来啊!那王冕是怎样学画荷花的呢?带着问题自己读第3段。

1.指名读第1句。画画用的画笔、颜料、纸,王冕是怎样得来的?理解“省下”。

2.后来王冕画的荷花像不像?从课文哪句话可看出?

出示句子比较:

比一比,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朗读这一句。

4.同桌讨论:王冕为什么能把荷花画得这么像?

交流,板书:不灰心,天天画

5.假如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应该怎样向王冕学习呢?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四人小组谈一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3、6题。

五、板书设计:

27学画

(课文插图

放大)

满湖通江画不像

清水滴滴

滚来滚去

像……一样

教学设计方案 篇六

课型:

自主阅读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 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 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 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 分同桌轮读,评议

5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 出示课件: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六、作业

1 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 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 怀念童年生活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七

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 蔡丽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理解“倒竖蜻蜓、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动物表演。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员们精心训练的结果。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欣赏3种动物表演的特点。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二三四段的写法,仿说一段话。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分享:请同学们欣赏小动物表演的节目。

一、谈话导入 , 揭示课题

1、刚才这些小动物表演的节目叫做“马戏”。

出示“_________的马戏”进行句式训练。把学生说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2、揭示课题

①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个最好,说说为什么?(精彩)

②板书“精彩的马戏”,朗读揭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和新词的音。

2、反馈检查:读词语。

三、再次朗读,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表演?动笔划下来。

2、指名交流: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表演?

3、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这场精彩的马戏都有哪些节目?

4、选节朗读

①你最喜欢这三个马戏节目中的哪一个呢?就请你选择这个马戏节目所在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②抽读,纠正字音,指导长句停顿。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猴子表演节目的句子。指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师:读着这两个句子,你觉得猴子爬竿有趣吗?

你从哪里读出它的有趣呢?请你找找有关的句子或者词语来说一说。用△标出。

4、交流中读:理解“倒竖蜻蜓”

理解:好奇、瞅。

5、研读第四句

1)想象说话:如果你是观众,看着猴子那顽皮的样子,你会怎样?

2)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哈哈大笑)

3)朗读:让我们把观众的这种快乐之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6、分句读,理清结构。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黑熊表演节目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勾画句子,并交流并说说从哪个词看出精彩。

理解:笨重、直立、小心移动

2、女生读,男生表演。

3、那样精彩的节目人们有什么反应?理解:哄笑。

4、请用你们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节目的精彩。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学:山羊是怎样表演节目的?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分析:山羊怎么表演走钢丝的?

4、比较句子:山羊在钢丝上走来走去。

在细细的钢丝上,山羊像在平地上一样稳稳当当地走过来走过去。

5、 山羊表演了几个节目?你是从哪个句子中读明白的。

1)理解“绝技” 2)为什么山羊表演的是绝技?看图片体会。

6、指导朗读。读出山羊表演的精彩。

7、看了山羊这么精彩的表演,观众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如果你是观众,你会怎么为山羊喝彩?

8、齐读第四自然段。

七、说话训练

1、这三个节目都这么精彩,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

都是先写谁表演什么节目,再写怎么表演,最后写观众的反应。(板书:节目、特点、反应)

2、马戏团的表演除了这些节目,还有哪些?你能像前面那样介绍下这些节目吗? (学生练习说话,教师指导。)

3、动物们为什么能表演这么精彩的节目?

八、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猴子爬竿 顽皮 哈哈大笑

熊踩木球 笨重 哄笑

精彩的马戏山羊走钢丝 出色 喝彩

小狗做算术

猴子骑车

马钻火圈

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八

一、直接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板书: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你们也去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提个醒,你可以抓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2-3人,(评:概括能力不错,概括得很准确)师随机板书:老汉村民

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板书:人物)

3.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板书:环境)

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评:找得真准)

第1句:这雨下得很大呀,声音响点,读的“这雨很大很大的样子出来。”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学生读这句,分析后再让他读。“你再来读读,读出洪水的凶猛。”多个学生读句子。

第3句:跳舞是很优雅的,这里是谁跳舞,(洪水)这舞给你的感觉-----(可怕)这是什么写作方法。(拟人)这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读出感觉来。

第4句: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凶恶地笑),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你在来读读。大家注意他的表情。

第5句这水舔到腰了,舔得你——毛骨悚然。

(2)齐读句子。

(3)师:如果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这场洪水,你会用什么字?(凶猛、狂、可怕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选择一、两句。多几位学生读

(3)读着读着,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评价:能读出丰富的画面,也是一种读书本领。想象力真丰富)

(4)这么丰富的画面,作者写作时仅用一个词就能表现出来。请看第一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这样的句子,一个词也是一句,我们叫他短句,这就是短句独特魅力,短而有力,短而丰富,让我们感受到了特殊的魅力。读好短句要注意停顿。齐读句子。

(5)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句子的独特魅力。(放音乐齐读句子。)

师:这哪是洪水啊!这分明就是——(死神、像魔鬼)

师:你看,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烘托小说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了感人的故事,请你细细读课文,文中的哪些地方深深感动了你?

四、品味言行,感悟丰满人物形象

1、默读7-23小节,划出让你心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等会儿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着重指导以下句子:

预设一: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生读并说(你真会学习)

师点拨:把老汉比作山给你的感觉是——冷静、镇定。不说话就能镇住大家,多有威信,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读这句。同学们来评评,是否读出感觉来了。

预设二: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读书要会看标点,谁能读出3个感叹号。指名多生读(评价:读得有力些、坚定些)

老汉的声音虽然沙哑,但是传来的声音却像大山一样坚定,铿锵有力。

我们一起合作读读句子:

再次朗读,老汉沙哑地喊——

老汉坚定地喊——

(一处神情、一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老汉的形象。小说描写一定离不开动作的描写。)

预设三:抓住“揪、推”来教学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师:请看屏幕读读这句话。生读(评价读书,够凶的支书,或不够凶,有点留情面,此时,他一点都没有留情面啊,谁读得更凶。)多生读。

2、师:被揪出的小伙子,将站在什么位置?(最后)

师:这意味着什么?揪出的小伙子可是他——儿子,他犹豫过吗?

揪得那么果断。(突然冲上去)

3、师:此时,你们看到的是怎样的老汉?(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私无畏、舍己为人)

4、师:让我们通过朗读让大家看到一个铁面无私、无私无畏的老汉。女支书先读,(温柔了,再读。或好凶的女支书)(男支书读得要胜过女支书哦,有信心吗?拭目以待)

师:文中与“揪”相反的动作,请同学们找找。

出示: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这一推又让你有什么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

2、师:这一推推出了——父子情深,多么感人的场面啊!

3、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互相推让。

出示: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4、同学们来,我们来角色朗读,再次感受一下这对父子之间深深的爱。

女同学读老汉的话,男同学读小伙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出示: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作者善于抓住一揪一抓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也是小说吸引人的魅力。

五、小说结尾的描写别出心裁。

①同学们,让我们静静地看,谁来读一读这个结局

②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听老师读读。

③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惊讶吗?为什么?

师: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营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简短的文字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这就是小小说的独特魅力。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是否发现这篇文章的布局与平时看到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好几个地方一个句子就是一段,这叫“独句成段”板书:独句成段

五、总结提升

1.学了课文,现在你明白这篇小小说为什么被评为全国优秀小说的原因吗?(情节有悬念,人物形象感人,环境描写,短句描写独特等)课外同学们去朗读优秀的小小说。板书

分享: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

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第二课时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较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

四、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1)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

五、作业

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九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堆、等、钻、剩、特、瘦、除、咬、越”9个生字,做到能读会写、能把握其基本意思。

2.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暖烘烘”、“特别”、“洁白”、“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等词句的意思。感受依据问题,分段阅读,把握意思,准确回答问题的方法。

3.了解丑小鸭自出世后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开家,历经苦难,最后竟意外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这一故事内容,初步懂得一些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方法理解词句段的意思,感受依据问题、分段阅读、把握意思、准确回答问题的方法。

教学思路:

以课后练习题一中的三个问题为线索,凭借课中的插图,先大致划出与各个问题相对应的段落,再抓住各个问题及其所对应的段落,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解词句段的方法,分段读议,理解基本意思,然后连段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全面达到本课的训练目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童话故事,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学习童话故事的,拣一篇自己最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跟家里的人或同学讲一讲。

二、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都完成了吗?谁能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这篇故事是根据安徒生爷爷写的同名童话改编的,叫《丑小鸭》。(板书课题:4丑小鸭)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读准字音,并用“——”线将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划出来,多读几遍生字的字音。

2.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生字的读音。

堆(duí),注意和方言区别,不要读成dǘi。

等(děng)和剩(shěng)都是后鼻音,不要读成děn和shěn。

瘦(shǒu)和除(chù)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ǒu和cù。

钻(zuán)是平舌音,不要把u读丢了。

3.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按已往老师教给的朗读长句子的方法和要求读通文中的长句子,并给自然段标序号。学生读时,教师可相机提醒学生,读长句子时,在句中可以稍微停顿一下,停顿时,不要读破词语,“的”字前面一般不要停顿……。

4.分段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是否读通了文中的句子。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可以小声地跟着读,进一步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6.边读课文边看图,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7.讨论上述问题。(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出生以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开家,历经苦难,最后意外发现自己不是一只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四、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带的词,读一读。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交待阅读方法。

1.指名学生朗读课后练习题1。

2.启发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练习题1中的三个问题,看图读课文,一段一段地把课文读懂。

二、围绕课后练习题1中的第(1)个问题,阅读1—2自然段。

1.围绕问题(1),看第一幅图,读课文,大致找出写这一问题的段落(1—2自然段)。

2.分段阅读。

(1)阅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①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②“暖烘烘的”是什么意思!你有过“太阳暖烘烘的”这样的感觉吗?“太阳暖烘烘的”这种感觉一般产生在什么时候?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

③“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孩子出世。”用我们平常的话说,这句话应该怎么说?

④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春天,鸭妈妈在孵小鸭。)

(2)阅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①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②“特别”是什么意思?(不同一般)

③边读边看图,找一找从这一自然段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丑小鸭很特别。(讨论后归纳)

a.蛋大。

b.出世时间长。(都……最后……过了好几天……才……慢慢……)

c.又大又丑。(毛……嘴巴……身子……)

④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抓住“特别”来说)。

3.连段阅读,回答问题(1)。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如下几个要点来回答:(1)时间;(2)事件(鸭妈妈孵小鸭);(3)丑小鸭显得很特别。

三、围绕课后练习题1中的第(2)个问题阅读3—6自然段。

1.围绕问题(2),看第二、三幅图,读课文,大致划出写这一问题(其中有两个小问题)的段落(3—6自然段,其中写第一个小问题的是第三自然段,写第二个小问题的是第四至六自然段)。

2.阅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看图、边思考,然后讨论。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疼爱”是什么意思?“欺负”呢?联系自己平时的观察,同小鸭在一起的可能有谁?他们谁欺负丑小鸭?是怎么欺负的?(咬、啄、讨厌)还可能怎么欺负?谁疼爱丑小鸭?从哪里看出来?(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试着用“除了……都……”说一句话。

(3)“孤单”是什么意思?丑小鸭为什么感到孤单?

(4)试着用“因为…所以……”说话。

①把“因为……所以……”加入“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一句中说话。

②把“因为……所以……”加入“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二个句子中说话。

(5)朗读这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2)中的第一个小问题。

3.分段阅读4—6自然段。

(1)回顾学法——怎样围绕问题来分段阅读课文:先一自然段一自然段地读,结合图画一句句地弄清各自然段的基本意思,再把几个自然段连起来读,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2)试着运用这一方法阅读4—6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表,展开讨论。季节丑小鸭遇到的困难

(3)检查自学、讨论情况,重点检查学生对第五自然段第二、三句话的理解情况:从这二句话中可看出些什么?(丑小鸭非常孤单;丑小鸭羡慕美丽的天鹅,希望像天鹅那样过上欢乐的日子。)

(4)连段阅读,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2)中的第二个小问题。

第三课时

一、围绕课后练习题1中的第(3)个问题阅读第七自然段。

1.围绕问题(3),看第四幅图,大致找出写这一问题的段落(第七自然段)。

2.阅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看图、边思考,然后讨论。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采用引读的方法分句理解课文。老师问学生答:什么时间?(第二年春天)什么地方?(湖面上)湖水怎样?(湖水很清像镜面)丑小鸭发觉了什么?(一个漂亮的影子)怎样漂亮?(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个漂亮的影子原来是谁的影子?(丑小鸭)

3.用自己的话回答第3个问题。

二、全文教学总结。

1.读全文,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

2.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主要就课文的思想内容说,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不要无限拔高。)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一自然段一自然段地讨论:应带着什么语气读?

2.试读,指名读,读读评评,直到读出感情为止。

四、综合练习。

1.课后练习题2、3、4。

2.练讲这一童话故事。

3.附:板书

4丑小鸭

教学设计 篇十

1、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进行一次动物知识大赛怎么样?师:请听题: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师:蜂鸟在刚出生时还不到1克重呢!

师:请听第二题:肚上大口袋,装个小宝宝,是什么动物?师:恭喜你们又答对了!最大的袋鼠体重可达到90千克。师:最难的题目来了,世界上最小的狗是什么狗呢?

师:你来说,你知道的真多!这就是可爱的茶杯犬,大约重1千克。

2、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师:看到这些有趣的信息,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情况1)生: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

1、初步感受克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

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我们先来认识1克有多重。

(情况2)生:克和千克是是什么?(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节奏快些)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

师:要想认识克和千克,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问题)

2、感受1克

师: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师:猜一猜桌子上哪些物品会和1克差不多重?(1枚2分硬币、一粒花生米。)

师:你们也找到了吗?那我们猜的对不对呢?还得通过这个小助手来验证一下。(课件加实物)师:他是谁?你会用吗?你来说说看。

(如果孩子说不到点上)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有一个小疑问:如果两边一样高呢?说得真好!

(如果说到点了)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也明白了:如果两边一样高就说明两边的物品一样重,是吗?你说的真好!师:除了像这样比较物品的轻重,天平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师:这就需要用到砝码。他们专门用来称出物品的轻重,砝码有200克、100克、、、等等

师:天平的托盘里已经有了1克的砝码,你们不能用它来验证一下硬币和花生米是不是1克呢?注意:在另一个托盘里放东西时一定要轻轻地放,明白了吗?好,开始验证吧?师:怎么样?有结果了吗?

师:那1枚2分硬币是不是重1克呢?(1克),一粒花生米呢?、、、、、、

师:猜对了的同学请举手!真了不起!接下来让我们亲自体验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掂硬币、花生米,体验1克有多重)

师:你掂了1克的硬币,还掂了1克的花生,你觉得1克怎么样?大家觉得呢?

师:是啊!真的是很轻很轻!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一起说,用什么表示?

3、进一步感受1克

师:现在记住1克的感觉了吗?这次不用天平称,你能不能通过掂一掂,来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吗?师:这些物品就在桌子上的小盒子里,组长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卡上,聪明的孩子们听明白了吗?开始!

师:有结果了吗?那就以最好的坐姿给老师看。哪个小组上来交流一下?

师:下面的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小组是不是和你们的一样?师:你跟大家说说吧!

情况一: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大家估的都一样准啊,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情况二: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对呢?大家赶紧用天平来验证一下。有结果了吗?(找错了的小组回答)现在我们就知道了,(钙片)比1克轻还是比1克重呢?

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4、体验20克、60克、500克

师:从桌箱里拿出一个小面包放在右手,再将一克的硬币放在左手里,对比着掂一掂,估计一下小面包大约有多重?、、、、、、

3、4人,有猜到大约20克)师:同意10克的同学请举手,同意20克的请举手,同意x克的请举手。师:到底谁估的更接近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师:大约多少克?

师:刚才谁估计的是大约20克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不但知道1克有多重,还知道了20克有多重,真是了不起!其他的同学要加油哦!情况2:(没有人估的接近)到底有多重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

师:有结果了吗?多少?师:一下子估这么重的物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估错了也没关系,赶紧掂一掂小面包,感受一下20克有多重,把它记在你的心里。

师:小猴子去超市买了两样物品,我们来看。这次不用电子秤,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对比着20克的小面包来掂一掂、估一估这两样物品呢?把你估计的结果先记录在探究卡的这个位置,听明白了吗?好,从桌箱里拿出小盒子,开始!

师:估计出来了吗?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把结果页填写在探究卡上,我们比比哪个组完成的最快。开始!师:哪个同学起来交流一下?

(生1交流)估的这么接近,真准!还有谁想交流一下?(生2交流)你的小秤也真准

师:他们两个估的可真准!你们也估的这么准吗?

师:看来有的同学估的准,有的同学估的还不是很准是吗?我们再比比谁的小手更灵活?

师:请同学们把qq糖、鸡蛋和苹果都放到小盒子里,三个数放回桌箱,

师:既然大家估的这么准,那快速掂一掂桌子上的一袋盐,你觉得它有多重?

师:好了吗?你来说!

(有说到500克的)就是500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其他同学也来找找看,找到了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就是包装袋上的标识,通过它就知道这袋盐重?(500克)很多包装上都有这样的标识,大家回去后找一找、认一认好吗?

师:赶紧再掂一掂,感受一下500克有多重。(拍手坐好)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些物品的轻重还可以用克来做单位?师:看来都是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是吗?你觉得老师的体重用克做单位合适吗?为什么?那用什么作单位?

1、师:你知道的真多!在计量像老师这样较重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来做单位,(板书)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一起来说,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师:你能从桌子上找到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我们比比赛,看谁最先找到?

师: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大家都觉得两袋盐重1千克,我们找的对不对呢?要验证1千克是不是还要用天平来帮忙呢?

(收天平:将放有砝码的托盘轻轻拿下来放在另一个托盘上,再轻轻地把天平放回材料箱)(师拍手坐好)

2、师:我们一起来看,称较重的物品都用到了哪些秤?(图片)师:你会看秤吗?我们来试试看师:它有多重呢?

(提醒说完整,反馈的语言)

3、师:刚才找到的两袋盐是不是大约重1千克呢?我们还得请上盘秤来帮忙验证一下。可以两个人轻轻地抬上来。好,开始吧!师:称出来了吗?两袋盐重多少呢?(板书:1千克)师:我们找的对吗?真了不起!

师:再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回想一下,一袋盐重?两袋盐就是500+500等于1000克。

师:同样的两袋盐,用秤称是1千克,而计算出来的却是1000克呢?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

师:你的意思是1千克=1000克,是吗?说的真对!用字母表示就是:1kg=1000g师: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示范)生读

师:那2千克就等于?6000克就等于?真聪明!

4、感受1千克

师:轮流掂一掂这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可以和硬币对比着掂。师:掂完了吗?你觉得1千克和一克比有什么感受?大家觉得呢?师:所以在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用(千克)来作单位。

5、称1千克物品,再次感受1千克。

师:记住1千克的感觉了吗?那你觉得几个这样的苹果能有1千克?(学生估)认为是3个的举手,4个的,5个的。师:到底谁估的准呢?赶紧来称一称,看看有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交流)

师:赶紧在小组内拎一拎,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拍手坐好)

6、估计比1千克重的物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千克,如果是再重一点的物品,你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这里有一棵大白菜,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觉得大约有多重?(交流)

师:你们俩(最靠前的同学)再来掂掂试试,估计有多重?师: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呢?你们小组帮忙验证一下。多少?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真是厉害啊!

师:你俩在提白菜时有什么感受?(很重)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拎回家是不是很辛苦啊?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分担一些,好吗?

师:同学们,这么重的大白菜你们都能估计的出来,那如果是更重一些的呢?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找一位坐姿端正的孩子上来,还是小组内估计一下,他大约有多重?(再找两个同学上来抱抱试试)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体重秤,你上来称称看,多少?师:估计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要出几道小题考考大家,敢闯关吗?

1、第一关:这瓶墨水有多重?你是怎么算的?同意吗?

2、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快速抢答!你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

3、加大难度!第三关:你知道一袋有多重?几袋重1千克吗?

4、第三关也顺利闯过,来看第四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有信心顺利过关吗?赶紧拿出桌箱里的练习纸,快速做一下第1题。

师:这是谁做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同意吗?全做对的举手!恭喜你们顺利过关

5、最后一关:你会填吗?快速做一下第2题。(交流同上)

师:咱班的同学学的太好了!真是一群聪明的好孩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计量较轻物品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如果是计量像大象、汽车这样特别重的物体,我们还会用到一个新单位,这个要留着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上面这10篇教学设计方案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