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密度的教学设计,希望你对物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了加深您对于密度教学设计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6篇密度教学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密度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因而第七章第一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 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教具准备 每两人一天平,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学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新大纲规定的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密度的概念
新大纲要求: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手段,它还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了每两人一组的分组实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中,当学生测出了质量与体积之后,我改变了教材中直接要求学生计算m/v的编排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我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根据测出的质量和体积,仍然能得出什么结论?面对这样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根据认识心理学,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直接利用这些数据去寻求某种规律,有的甚至能得出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样的结论,还有部分学生,他们可能想到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运算。当学生讨论得出利用m和v可以计算它们的比值时,我用课件出示鼓励性的评语,并播放一段音乐,以松缓刚才紧张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法分析m/v的含义,利用比较法、归纳法得出密度的概念。并告诉学生: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初中阶段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还要引导学生欣赏天平平衡时的对称美,领会物理学方法的和谐美,感受物理概念的简洁美。促使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物理学的热爱。
3、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能弄清公式的来源,并能记住公式。要记住公式,除了了解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还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并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在这一部分,我利用知识的迁移理论,设计了一些跳一跳能摸到的问题:①怎样计算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②如何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怎样计算密度的单位?③一木块,体积为 10cm3,质量为6克,它的密度多大?若切掉它的3/4,剩下的密度多大?④根据密度的公式,我们能说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吗?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教师适度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这样的办法,加深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这里通过对公式物理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形成基本的、朴素的、唯物物理学思想
物理学史 在学生紧张的劳动之后,课件出示“王冠”图,告诉学生阿基米德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王冠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服务人类的科学思想。
小结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物理学知识,还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学方法,甚至要形成一些基本的物理学思想。小结中,我准备先让同桌的学生相互回忆本节学过的主要内容,让这些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
知识体系中去,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老师再从物理学方法和物理学思想两个方面着手,总结学生在这堂课中的表现,肯定他们的成绩,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体现成功教学的激励机制。
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教师用:4千克的铅球、细铁丝或细铜丝一卷。
学生用:托盘天平、砝码、量筒、一瓶酒精、一把小铝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达式是什么?体积V的表达式又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运用讨论法,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使同学弄清楚,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讨论的问题如下:
1、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2、物理课本P83中的第一个问题。怎样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质量?
3、物理课本P83中的第二个问题。教师出示一卷细铜丝或细铁丝,问:怎样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讲清楚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可适当地书写副板书。并注意学生用词的准确性,如是“测量”,还是“计算”等。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小结,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三)讲授新课
板书:五、密度的应用。
板书:1、应用。
(1)可以鉴别物质。如勘探人员鉴别矿石等。
(2)计算不便于宜接测量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进一步体会密度知识的应用。
【实验一】用托盘天平测定小铝勺的体积。
【实验二】用量筒测出质量为40克的酒精。要求学生边实验,边在笔记本上简要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对学生的实验和计算进行指导。
让一两个实验组,汇报测定过程和结果。
板书:2、解应用题
【例1】测得体育课上用的质量为4千克的铅球,体积约为0.57分米3,此铅球是用铅制成的吗?
(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题目中的已知量,并加注角标。注意书写的格式。
已知:铅球=4千克,V铅球=0.57分米3=0.57×100米3
铅=11.3×103千克/米3、
求:铅球是用铅制成的吗?
解。
=7.0×103千克/米3、
铅球≠铅
答:铅球不是用铅制成的。
【例2】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的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的煤油?(煤油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教师用分析法,讲述解题思路。并使学生注意到题中的隐蔽条件V水=V煤油。
由学生表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包括明显的已知条件和隐蔽的已知条件。并加注角标。
已知:水=1千克,煤油=0.8×103千克/米3
水=1.0×103千克/米3V水=V煤油
求:煤油=?千克
所以煤油=煤油·V煤油
=0.8×103千克/米3×0.001米3,
=0.8千克。
答:这个瓶子能盛0.8千克的煤油。
解题完毕,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这两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希望学生课下考虑,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P87中的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
书面作业:课本P83中,6、7、8、9、10。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物理意义。
(2)掌握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了解密度表。
(4)知道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5)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
(1)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2)灵活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及练习
【知识点1】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1)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
(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的。
2、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可以作为区分物质的重要依据。
【知识点2】密度的概念、公式
定义: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知识点3】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
1.原理:
2.用称出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利用和测出它的'体积,对于液体,可用量筒直接测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1)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
(2)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可以用方法。
(3)测液体的密度
误差较小的实验步骤如下①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m2;④液体的密度ρ=
【知识点4】密度的应用
(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ρ=m/v)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m=ρV)
(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v=m/ρ)
《密度》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准备: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
一、新课引入: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二、新课讲解: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 (克/厘米3)
木块1
5
10
0.5
木块2
10
20
0.5
石块1
10
4
2.5
石块2
20
8
2.5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 的物理意义。
三。巩固练习:《同步三练》
四。小结
《密度》的教学设计 篇五
二、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教学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2、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合作探究:
量筒的使用:
①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2页“信息快递”中的问题;
②学生交流使用方法。
3、如何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
2 --- 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学生分组实验并交流结果。
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会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3、学习根据器材设计实验及采用类比方法进行物理知识归纳的方法。
教具:天平、不同体积的石块、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相同体积的两铜块、体积不同的两木块。有关密度知识的文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4 --- 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想,
三、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四、查阅资料,得出结论
师:这种特性叫什么?是怎样定义的?
生:这种特性叫密度,定义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五、类比分析,学习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速度学习中,对速度的定义与今天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
相似之处,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并根据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六、例题解答,巩固密度公式及单位应用
例题:一铁块的质量是,体积是。
6 --- 类比法,希望同学们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应用。
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用2课时。
8 ---
1.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所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比值定义法的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
学生亲自动手、合作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学习情境设计:
故事情境引入,问题情境引导思考进入探究、合作学习之中。
六、教学媒体资源的设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采用PPT课件;多组实物的天平、量筒、木、铁;实验表格。
七、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协作式、问题解决式多种策略组合的教学模式
10 --- 必须要向下按着木块才能把它浸到水里。这表明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有关,而不是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在水中感觉有多重一定与水的密度有关。阿基米德在此找到了解决国王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密度。如果皇冠里面含有其他金属,它的密度会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这个皇冠的体积是不同的。把皇冠和同样重量的金子放进水里,结果发现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这表明皇冠是掺假的。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实验:
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b.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12 ---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分析与与论证: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单位体积的木块、铁块的质量的关系?对实验表格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
单位何体积木块的质量是相同的。
单位体积铁块的质量是相同的。
单位体积木块和铁块的质量是不同的。
2.密度的概念
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上述特性,将某种物质单位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密度=质量/体积
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密度公式、单位及密度表,熟悉常见的物质的密度。
14 --- 下的半杯盐水
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
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D.体积一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5.制作飞机应尽可能的选用密度 的材料,制造电风扇底座应尽可能选用密度 的材料。
6.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37g,体积是30 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 kg/m3,这种金属是 。若将这块金属切成两半,则其中一半的密度是 kg/m3。
7.单位换算:
30ml= cm3= m3
16 --- 大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4.一瓶子最多可以装的水,那么用它最多可以装酒精
5.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一定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也是空心的
C.铜球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
D.铜球是空心的,而铝球和铁球是实心的
6.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空心球,分别是铜、铁、铝制成,那么其空心体积最大的是
A.铜球最大
B.铝球最大
C.铁球最大
D.无法判断
7.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是物体的疏密程度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的大
18 ---
20
密度教学设计 篇六
【课前自学】
1.“铁比棉花重”的说法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样说才正确呢? 。
2.密度的定义: 。
3.质量的单位:;体积的单位:;密度的单位:; 质量的符号:;体积的符号:;密度的符号:; 密度公式用文字表示为:;
密度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
4.从课本密度表查找常见物质的密度:
铜 ;铁 ;铝 ; 大理石 ;冰 ;水银 ; 纯水 ;酒精 ;煤油 ; 空气 ;氧气 。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到以下规律:对于固体、液体、气体来说,一般的密度较大,密度其次, 的密度最小。
【课堂探讨】
1.区别特性与属性 质量:一切物质都有质量,质量是物质的基本 。(质量不随着温度、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属性:即无条件的不变。比如物质的质量、惯性,外界条件再变,属性都不变。
特性:即有条件的不变。比如物质的密度,在常温常压下,密度是固定值,可是温度一变,密度就要改变了。例如水结成冰后,密度就要发生变化。)
2.正确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外界条件不变时,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正确理解密度公式时,要注意条件和每个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义。
从数学的角度看: 结合物理意义
(1)一定时,m和V 成正比; ( )
(2)m 一定时,与 V 成反比 ;( )
(3)V 一定时,与 m 成正比。 ( )
理论依据: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时,不可能脱离物理事实,不能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关系
3.密度单位的换算问题
3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米”,这个你一定能够掌握的,但是要换算
单位,你可能会感到困难。
333例如:水的密度是1.0×10kg/m=g/cm。
3 1.0×10kgg
33 3 1.0×10kg/m=——————= ———————=_________ g/cm
3 3 1 m ()cm
溶液的密度单位可用g/L来表示,换算一下 31g/L= = kg/m。
333铁的密度7.8×10kg/m= g/cm。
333酒精的密度0.8×10kg/m=g/cm。
33 冰的密度0.9 g/cm=kg/m
33铜的密度8.9 g/cm=kg/m
4.查密度表。
比较不同状态的密度。
【课堂小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这6篇密度教学设计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密度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