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9篇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篇一
根据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内容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大量使用案例来实施教学,对于现成的案例,需要充实、改进和迁移。除了吃透案例并归纳出方法和规律以外,还要走出案例,在生活中发现新的案例,运用所学加以解决。
一、课标导航
课标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表述,“分析”是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举例”、“结合实例”属于行为条件,“说明”属于行为动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认知内容。
根据本段课程标准行为动词的表述,确定本课标中,农业区位因素属于理解层次要求,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迁移水平层次。所以,表述中的举例、结合实例并不是由老师提供例子,学生对例子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解决这么简单,而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提出实例,并加以分析阐释。
二、充实案例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开篇即是案例: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做出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利用,由图3.3将区位分析的各种要素做出梳理。明显的,在这里案例并没有被充分剖析,也无法具体分析,因为方法的缺失,只好先将方法提纲列出来。后面的活动安排则显得非常必要,表面上是一个活动框题,其实安排了三个案例: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粮食作物对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的要求;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变迁。
在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与气候区分布案例中,涉及气候资料分析,需要相应的知识铺垫。比如气候要素分析包括光照、热量、水分等,力求使学生接触完整的思维角度。这些要素条件反映在统计上,最主要的是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而数据的呈现可以是数字,更多的是直观的图表,因此对于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能力也是必要的能力,应该得到强化。对于教科书上提及的三个地点,应该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去寻找地理位置,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并训练读图能力。在这里,除了教科书上提供的案例信息,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实更多的有关案例的背景资料,以提高整个案例的信息量,帮助学生将案例分析得更加透彻,同时运用更多的方法技巧。因此,我们在必修2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教科书上的案例需做足功课,将案例的背景材料、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的地理规律方法等充实进去。这种充实内容有些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呈现,有些则仅仅是教师的知识储备。
三、改进案例
在上述学生活动中并不涉及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我国拥有大面积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且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处于这一气候条件下的学校也是很多的。可否根据学校所在地情况,适当调整?与其直接套用书中的例子,不如修改为本地的素材加以分析,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来建构新的系统的知识。本活动学生经过探究可以明白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在此过程中,学生由对本地的水稻种植业的直观感受而综合归纳出来的规律,对后面第二节专门讨论季风水田农业这一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区位条件有着非常好的方法积累。学生意识到农业区位选择还可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从而提供给他们一种地理的思维角度。同样的,商品谷物农业这一农业地域类型,教科书选用美国中部平原的案例。其实我国东北地区或者西北地区,同样存在这一形式的农业地域类型,何不干脆由身处该地区的案例来作为教学的素材。又如教科书讲述乳畜业的区位因素时,选用了西欧的乳畜业作为学生活动的案例展开,在此我们可否考虑替换成学校所在地区的大城市周边的乳畜业。很多城市郊区都发展了乳畜业,并形成了乳产品企业,在当地超市销售乳产品,这一生活常识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的地理。在学习立体农业时,也可采用其他地区的农业案例,如西南地区用横断山脉的立体农业,重庆湖北选用库区的立体农业,青藏高原的河谷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果基、蔗基鱼塘(广义的立体农业)。
通过对案例的自主选取和加工,学生从生活中所熟知的地理事物归纳出地理的各种规律与方法,其知识建构在已知的客观事物认识上,必然会产生更加牢固的知识网络。而且,学生学习到生活中的地理,反过来也促使其在生活中主动发现地理。这样不仅符合新课程要求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能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迁移案例
我们对教科书案例不断充实、修改,其出发点是因为这些案例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特征,学生知识建构非常有效率。由于这些案例具备非常广的代表性,因此我们要利用分析过程中掌握的一般方法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以达到对地理思维方法的掌握和亲身体验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科书经典案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机会去迁移。新的案例是必需的,可以由老师提示,更提倡学生自己去寻找。这样的案例,有的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锻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的可能会不那么典型,从而需要我们对各种干扰因素做出相应的考虑。这时,学生的思维要求非常活跃,要求其完全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活动主体性展现无遗。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篇二
关键词:案例教学;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冲击性能;汽车碰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56-02
在工科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学方法方面始终存在是否接地气,能否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的问题。案例教学不仅强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而且,也显著提升学生课外拓展学习的热情。“金属力学性能”课程案例嵌入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表明:恰当运用案例植入教学中,如果再给以学生适当的实践机会锻炼,有助于显著提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有益于锻炼工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锻炼其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其专业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案例”源自英文“case”,汉语为“个案”或“实例”。“案例”教学是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被许多国家的教师广泛地应用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在我国各高等院校也得到广泛认可与实践。案例教学是从一个个“实例”出发,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文献师生讨论,和教师引导、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业生产的实际问题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主要区别是在教学中使用一个个案例,对一个个实际工程问题或难题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讨论和描述,同时也要求探讨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文献,积极参与讨论、辩论、互动与总提炼结,加上教师的观点、分析与引导,这样在课堂中,师生一起参与对案例和问题的交流与讨论,对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金属力学性能”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原有教材缺乏鲜活的工程实践案例,教材与相关教学参考书籍的更新往往跟不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的节奏,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的内容,特别是需进行案例教学的实践,以保持课程的先进性与应用性。
一、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金属力学性能”课程教学目的及其案例概述。“金属力学性能”课程主要通过学习有关金属及合金的力学性能知识,使学生能比较深入地理解金属力学性能的本质及其与外在服役条件和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动地加以改变,并能根据力学性能正确地评定和选用金属材料,同时还能运用力学性能试验作为研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的有力工具。教学要求如下:①通过服役分析,确定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②了解材料力学性能的物理意义、测试方法及其应用领域。③掌握材料的成分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并建立失效分析的基本方法。④通过习题库的学习,以及在线测试系统的测试,巩固与加强所学知识。⑤通过案例教学及其研讨、实验教学等,促使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过程中结合主要课程内容,我们设置了包括“如何提高汽车的碰撞性能”、“航母甲板的耐磨性”、“如何提高大型船板的耐蚀性”及“如何提高大型钢板的冲击性能及韧脆性转变温度”等八个教学案例,其中“如何提高汽车的碰撞性能”教学案例为课程主要实施的案例。2009年以来,我国已稳居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的宝座连续7年,汽车的用户群体乃至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资源、能源危机和安全、环保等问题。因为我们发现汽车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大家现代化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安全隐患等负面影响。其中大家最为关切也最直接、最显著的问题是安全问题。为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实车碰撞试验法规,所有新车上市前都要强制进行相应的碰撞试验。目前世界上实车碰撞试验法规主要有美国的FMVSS和欧洲的ECE两大体系,其他国家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法规大多是参照上述两个法规体系制定的。我国的国家标准委员会2006年初的《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GB20071-2006)及《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GB20072-2006)7月1日起正式实施。侧碰标准中明确规定,所有M1类车型(9座(以下)4轮(以上)载客机动车辆)和N1类车型(最大设计总质量≤3.5吨的4轮(以上)载货机动车辆),都必须满足侧碰的强制性规定。而在后碰标准中则规定,所有M1类车型都必须满足后碰强制性规定。那些不能够达标的车辆都将被禁止销售。由于欧洲的强制认证方式与我国的认证方式相似,与美国FMVSS法规相比,欧洲ECE法规在测试方法、碰撞角度等方面都更符合我国国内的检测条件和实际情况,也更易实施,所以我国确定以欧洲ECE碰撞法规为借鉴基础,依据我国情况进行了一些修改,在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进行了大量的碰撞试验,才最终确定了我国实车碰撞试验法规的内容。碰撞特性已经是公众的关注热点。汽车的撞击行为恰好属于我们的《金属力学性能》课程的冲击性能研究范畴,两者有强相关性。因此,《金属力学性能》课程教学中,教师团队非常注意检索碰撞相关最新资料,提取信息,搜集照片和视频,并提炼素材,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碰撞案例教案,在冲击性能章节教案中引入了一些或触目惊心或生动有趣的汽车碰撞图文和案例,这些汽车碰撞案例在先前的教材和教案中并未涉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我们学到的课程理论知识。
2.案例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金属力学性能”课程的案例源于工业生产中的难题,因此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学生在案例的分析与探讨过程中,学生间彼此尊重、倾听和沟通、团体合作互动的意识获得发展,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这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及其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会发挥重要作用。
3.案例教学对教师的重要性。“金属力学性能”原有教材缺乏鲜活的工程实践案例,教材与教参的变化也往往跟不上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的内容,特别是需进行案例教学的实践,以保持课程的先进性与应用性;并且原来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暴露出不足: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以往的实验课包含在理论课之中,实验课程在较大程度上依附于理论课,往往变成了理论的验证课,不利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进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探索意识,也需要进行改革。
在“金属力学性能”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课程的理论性强,难度较大,因此许多教师会产生困惑,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通过案例教学形式,有效地把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同时,教师不断进行案例的凝练、分析和写作案例教学教案的过程是一个加强工程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主动学习和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的过程,这种任务驱动型的学习,使教师能不断内化理论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二、搞好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1.案例教学特点。“金属力学性能”课程的案例全部来源于工程领域,具有真实性、生动性,同时又富有挑战性。案例教学中,教学团队凭借自身的科研积累和学科知识底蕴,呈现给学生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从实际案例中引出问题、分析问题、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总结理论,灵活运用理论去解析案例。这样,教学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可以大大激发和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尽早接触并了解工程实践场景,了解工作实际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的直观性和具体性。案例直观性。案例来源于实践,具有真实性;同时它又是从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搜集,经过筛选、提炼后的成果。典型案例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实际。生动的案例,凭借灵活的教学方法,从实际案例中总结和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它比一般教学方法灵活、生动得多。案例具体性。即案例所涉及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十分具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整个教学过程让学习理论知识具体化到案例剖析的过程中。
3.“汽车碰撞”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结合案例教学发现,案例的引入,讨论、互动和层层递进的分析、总结,整个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课程中关于冲击性能这一章节的案例教学实践为例,我们引入“汽车碰撞”案例。尝试结合安全节能的时代主题,在讲清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解汽车碰撞法规的演变过程,引出冲击问题,以一场场车祸的照片、视频作为案例,让学生全神贯注于学习知识,积极开动脑筋思索。在案例中了解冲击能量、能量吸收、应变速率、惯性对冲击特性的影响等。让学生在案例中了解不同材料的吸能特性、抗撞击零件的选材要点,冲击性能的测试评价方法和不同材料的数据分析比较结果等。通过车祸案例的解析,同学们对金属的冲击性能知识点的理解就比纯粹从教材上学习容易得多,体验也深入得多了。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篇三
时展,社会在客观上强烈呼唤人的主体性。而主体参与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高质量的教学需要依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主体参与是它们二者和谐共振的有效机制。非智力因素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保障,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对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调动。因此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当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溶入教学从而实现自觉、自主的学习时,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联系现实因素分析,使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使学生大脑积极思考的气氛,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中,智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和综合能力。
一、新版高中教材的案例教学
新版高中教材注重加强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体现地理教学目标,新教材尽可能多地采用典型个案或例子说明地理基本原理。新教材抓住地理知识本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特点,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第五单元第九课教材以鲁尔区为例,分析了鲁尔区五个方面的优势,四个方面的衰落原因和德国政府及企业从五个方面进行的综合整治。课本对鲁尔地区的分析非常详细而到位。但留给学生探索思考的余地太少,学生一看就懂,但也容易忘掉。所以我在上课时用福建三明钢铁企业的事例让学生自己与鲁尔区进行对比分析。1:三钢有哪些区位优势,与鲁尔工业区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三钢在衰落吗?请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说明。3:三钢是否在进行综合整治,怎样进行整治?请举例说明。学生有着广泛的信息源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这些要靠我们老师去诱导去开发,只有这样,学生才是真正地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从而学有所用。
教材第六单元第三课举例株州是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从1949年以前用地与现有街区分布的区位对比,一者是自然区位因素,另一者是社会区位因素。为了说明交通因素的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课本还特意采用了阜阳市对外交通口岸三次转移的实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图中标出的转移方向及河流和铁路线独立分析对外交通口岸转移的原因,然后再对照材料中的说明文字核对自己的分析过程存在的偏差。第五课以上海为例分析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课本从城市规模、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城市环保三方面展开论述。我在上课时结合安海镇环境污染大的特点,组织学生讨论安海镇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主要有哪些措施,达到了哪些效果?安海镇交通问题主要有哪些?泉州市城市发展定位是什么?学生讨论热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材第七单元京九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案例分析,上海港的区位分析,让学生理解影响交通线和港口等区位因素都是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通过活动题北京西客站站址选择,让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或方法,对国家建设的一些大工程做一些简单的分析,谈一些粗浅的看法,非常有意义。但笔者认为,教材这样安排还不够,教材在案例中应配备适当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达到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教师为了启迪学生思考,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案例精心构思一些思考题。
新版高中教材除了用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外,还列举了大量地理事例(不完全案例)来帮助说明地理原理、规律等。这些地理事例课本以图表展示或文字讲述,信息量非常大,有利于说明、论证地理原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但对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来说,就显得很不够。所以地理教师要精心备课,对这些问题内容多设计适当的思考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多思考。只有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案例教学中的成绩评定
课堂教学的成功有赖于学生的参与,而能否成功参与,又与学生是否为每个案例做了充分的准备有关。为确保学生认真准备,对学生成绩的评分,有一半取决于课堂发言,另一半则视考试成绩而定,极少有书面作业,所以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视上课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发言。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为了争得能够发言的机会,经常是互不相让,你喊我叫。正是这种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的创新教学法,确保了所有“金子”都能发光。
三、案例授课是创新教学的一种模式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篇四
一、地理案例教学中素材选定的要求及处理原则
1.案例教学设计的情境化。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使用一些鲜活的案例,但这些实例往往不具备情境化,如在讲人文地理学“人口迁移”问题时,可以使用从我国浙江温州地区到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在巴黎逐渐形成了一个“温州城”的事例或者各国的“唐人街”。一般教师会把这个实例作为“举例”讲述给学生,而且不可能讲述得比较详细。如果把“温州城”事例加工成案例,使其成为一个有迁移背景、具体时间、地点及移民生存状况等的描述,就具有了“情境”。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征。能更好的使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兴趣。
2.典型性和针对性地理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整合过的一类教学资源。专门为教学开发的案例都有明确的重点,有清晰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教学案例,自己开发教学案例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即使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使用的也大多是一些未经加工的素材,如新闻报道。尽管这些素材也源于现实生活但它并不是专门为地理教学准备的。如果教师使用这些素材作案例,需要在选择时充分考虑素材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或者稍做加工,使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
3.内容丰富、相对完整地理教学案例从一开始背景的交代到问题情境的描述是相对完整的,有比较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对一个点、一个具体区域、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决策。一个出色的案例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分析解释的可能性,内容的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4.可读性强优秀的教学案例常能吸引学生阅读。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案例的可读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既然案例的使用者是学生,如果学生对阅读案例失去兴趣,案例就会失去意义,所以案例应有既能令人愉悦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经验的价值。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的形式
高中地理教学仍然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做基础,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明显提高。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案例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决策能力的途径之一。案例的使用有不同方法,这里讨论两种,一种是分析型,一种是决策型。
分析型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一案例分析一内容扩展。下面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案例(缩略):。
在北京市郊区的杨镇的有一片面积近3000亩的湿地。一家开发商看中该地区,准备在此开发建设“京东大芦荡休闲旅游度假村”。该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十分高兴,并纷纷积极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并希望将来能到度假村工作。
但是,环保志愿者得知该消息后,却纷纷为这片湿地的命运担忧。当环保志愿者多次赴现场进行考察,四处奔走,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
最终,当地政府对该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纳了环保志愿者的建议。
呈现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安排学生对环境事件中色的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行为价值分析,了解人的环境价值取向起着什么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分析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及价值观取向。 这段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下:
内容目标:国民环境行为价值分析
案例:要湿地还是要度假村?
案例使用: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行为反映出的环境价值观
结论:环境价值取向起着决定作用扩展:从环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并认识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
分析型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从案例中提取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基本原理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一步步学习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判断方法。
决策型案例一般采用分段式学习方法:案例(部分)呈现一提出问题一学生思考、判断、决策一案例(部分)呈现一检验判断或决策。这种学习的特点是案例本身为学生留下疑问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判断和决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是曾在教学中使用过的案例(缩略):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偏西的后套平原上,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市区人口目前已超过100万。包头是“包克图”的转音,意为“有鹿的地方”。1750年仅有600户人家,1938年设市,1957年建设大型钢铁公司后,城市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对包头钢铁公司的选址问题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三个规划方案:
A一包钢在河西,新城在河东,新城近包钢,距旧城14―20公里;
B一包钢建在离旧城不远的台地上,周围发展为新城,远期可与旧城连成一片成为一个整体;
C一工业区、新城、旧城分散布局。
教师根据案例提出问题:根据工业区位原理,比较包钢选址三个方案各自的优势和问题,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最好?为什么?当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后,教师继续呈现案例的结果部分。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篇五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1.联系实际
在案例教学中,所选的案例一般都来自生活中,是学生熟悉或了解的,因此,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如教材中讲到的宝钢和鞍钢的区位对比、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美国硅谷的发展、上海交通的改善提高。这种实际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2.归纳总结
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有广泛的内涵,它可以通过学生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与决策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思考、归纳、领悟而形成一套独特的适合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联系实际,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有兴趣阅读。如将北京两客站三个方案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从而理解和掌握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类似的还有国际互联网带来的崭新生活、某规划区的公路线路方案选择、阜阳市对外交通口岸的转移、李守银家稻谷商品率的估算等。这些案例的选取都体现了将现代教学理论和思想教育渗透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与编写过程。
2.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际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为主体。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可有可无了,或者说,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只是一个旁观者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
4.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这样可以避免教与学的脱节、实际与理论的脱节,同时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选择好的案例
所选案例必须紧靠教学大纲的要求,紧抓教材的重、难点。反之,则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学生对问题无从下手,而且可能误导学生,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知识。如学习“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则选择上海市为例,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2.进行必要的引导
在讨论中,案例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教师则应围绕题目中心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例如:在讲“工业的区位因素”时,先让学生充当决策者,一步步引导他们自己做出决策:决定工厂的区位、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选择的区位应达到的目的(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理想的区位应具备的条件(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等)、现实区位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然后以宝钢和鞍钢区位优势条件进行论证。
3.及时做好总结
案例讨论完毕,一般应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应该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并结合上述案例,教师可进一步总结出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再思考。
4.进行反馈和提高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篇六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案例教学 实施策略
1.引言
随着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尤其新课程制度的推行,各地区及各学校加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地理教学的要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基于此我对高中地理新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新课程教学效果的增强作出一定的贡献。
2.案例教学概述
2.1案例教学的概念界定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广泛[1]。主要是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分析、讨论、解决及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换句话说,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将真实、典型性的问题、事物或者现象作为教学的情景,并通过这些问题、事物及现象引起学生的讨论,而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教师要传授的一种学习过程、方法及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其实属于情景教学的范畴,但是又结合了探究法、讨论法等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这种能力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及长远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2.2案例教学的发展历史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案例教学早在1870年就已经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了[2],采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涵及其运用的方法及范围,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法律规则。之后,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慢慢地在美国所有大学的法学院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1919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德海姆教授接任了哈佛商学院院长的职务,于是他极力主张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商学院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中广泛推广的序幕由此拉开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已经广泛运用于法学、商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当中,而且不断推广。现在,案例教学法几乎可以说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
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引起学生对案例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之间并不存在内涵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所不同,地理案例教学法界定案例的选取范围。具体来说地理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3.1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性分析
从新课程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对具体地理情景的描述,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地理之所以给学生一种艰涩难懂的印象,归根究底是因为地理的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来说,认知是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的过程。在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讲授已经成为理论的地理知识,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认知的脱节,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互动性分析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4],强调的是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以学生朋友及伙伴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因此,案例教学要以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收集一些相关的地理案例,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系统化、理论化的一些知识点丰富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理论化。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3.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全面性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地理案例涉及的肯定不止一个知识点,通常都是以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为重点展开的,但是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全面。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是比较全面的[5]。首先,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案例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4.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是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我主要结合案例教学及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对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及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4.1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如下。值得强调的是对地理案例教学步骤的设计,主要是为其实施提供一个借鉴,并不是一个必须遵循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也可以将有些步骤省略或增加。一般来说,地理案例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案例展示。案例引出可以采用发放资料、口头描述、视频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关键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案例,为案例讨论做准备。第二,引出问题。在学生充分感知案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并最终引出案例讨论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要尽量从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实际中引出,并逐步深入。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直接引出讨论的主题的话,很容易给学生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这样会降低学生讨论的积极性。第三,小组讨论。引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当中。第四,班级交流。在各个小组讨论出案例的结论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而且给学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第五,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可以由教师做出,也可以由学生做出,再结合教师评点。
4.2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给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首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但是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案例的讨论围绕着主题进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引导不当或者控制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讨论与主题偏离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有可能导致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如果学生不积极,教学的效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学生达不到对知识的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会严重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可能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教师不愿教、学生也不愿学。同时,案例的选取也非常重要。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尽量选取一些与学生关心话题相关的案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与学生都要对讨论过的案例做出反思与总结,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在讨论的过程中,由于头脑风暴的影响,对问题的认知很容易受其他观点的影响。学生进行课后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及相关知识点。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总结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积累与总结教学经验,这对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结语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互动性,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全面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的运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不能盲目采用,否则不仅达不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而且有可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更严重的是有可能阻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所以,教师一定要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并且对学生讨论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小玉。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J].地理教育,2011(1):45-46.
[2]袁平。以地理教学为切入点促进研究性学习实施—探索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家,2010(9):49-50.
[3]陈皆兵。中学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探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2(11):76-78.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篇七
关键词:案例教学;核心素养;高中地理
一、研究背景
地理核心素养,是在地理素养的前提下,找出其中主要的、对今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地理学科素养。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转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下,我们做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加快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不过,目前学校教育中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水平,地理课堂教学中依然以传统教学理念。而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案例教学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全面做好核心素养下地理课堂的案例教学工作,对于我们做好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案例教学开展中,不同教师也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持有积极态度。不过,在实际过程中,推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知普遍不足,片面的认为地理学习中仅仅通过死记硬背便能够过关。整体上看,学校管理中,对于地理教育内容及其价值普遍缺乏明确的认知,特别是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认知程度更是非常有限。所以,从教师层面,由于尚未对地理教育的认知特别是对于地理教育核心素养的认知没有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因此,地理课堂案例教学中,教师很容易会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二)教师案例素材选择渠道单一,尚未形成系统化案例素材库
案例教学中,教师选取的素材来源主要以网络、课本、日常生活等不同方面。不过,在各种各样的素材来源下,如何选择与教材能力要求相符的典型案例,则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筛选。在案例选择中,部分教师仅仅注重案例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案例的知识性。因此,案例选择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并没有建立系统化、专业性的素材库,教师具体应用教学案例时,每次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筛选。
(三)案例教学中没有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缺乏一定的引导。相应的,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也缺乏对于学生案例讨论的指导,甚至存在着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相违背的情况。同时,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时,大多以小组讨论并由代表发言汇报方式为主,而在讨论中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讨论不积极、不主动的情况,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提升建议
(一)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在案例教学中的认知
提升核心素养在案例教学中的认识水平,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提升合作及互动性水平。同时,教师也应该重点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推动地理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首先,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确定将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应用到地理案例教学中来,在能够明确课堂教学方向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更好的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理案例中来找出并分析问题,通过不断探索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来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能力。
(二)确定案例筛选原则,建立案例素材库
案例筛选中,地理教师应该按照典型性、客观性的原则做好案例筛选工作。首先,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案例选择时,教师还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参考。在案例素材选取中,主要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主。只有这样的案例,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习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重点做好案例素材库收集整理工作,结合生活实际做好素材更新。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篇八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育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19-02
教育学课程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标志性课程,在提高未来教师的教育素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课堂效率不高、学生不感兴趣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学课程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对于高等院校艺术学院和体育学院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专业的特殊性质,以及学生文化课基础的薄弱,使得他们对于基础理论的学习比较困难,并且缺乏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立足于教育学课程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来改善这一状况。
一、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在法学和医学院的教学中开始运用,并且成为商业、医学和管理学领域职业培训的基本模式,特别是在MBA的教学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案例教学才逐渐被引入到教育学的课程教学之中,尤其是师资培训领域。我国对案例教学的运用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虽经过多年推广,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还处在萌芽状态,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案例教学的作用和益处。
(一)案例教学是学生获得教育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案例教学消解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改变了教育学课堂教学一贯的封闭教学模式,强调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事件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学习,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和研讨。这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与交流的课堂学习模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能够使他们更深入地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是沟通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方式
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从理论到理论的讲授模式,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获得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因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所获得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这种经过分析与讨论的内化知识将有助于学生运用到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
(三)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方式
案例教学中所呈现的案例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没有教师的绝对权威,它只是通过一种特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论,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而且,案例教学不仅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分享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还要能够与他人形成合作小组,倾听他人的思想和观点,并进行相互的交流和对话,从而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从实践中选取具有两难、可供思辨且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案例,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并运用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促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间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如下。
(一)设计案例,创设情境
案例教学能否有效实施,首先取决于案例的设计与选择。教育案例的引入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其中教师可以以两种形式导入教育案例:一是来自于课堂中的真实教学情境;二是来自于对教育教学中真实事件的加工和处理。这些案例可以是我们日常教学实践中的事例,也可以在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寻找。学生引入案例与教师有很大不同,他们基于受教育者的角度,可以将自己真实的受教育经验引入课堂。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并讲出自己以往的感受,尽量使学生回忆的内容贴近课堂教学要求。总之,一个好的教育案例既要来源于教育实践、符合教育实际,又要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充满矛盾和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议。
(二)呈现案例,组织讨论
教育案例设计好之后,就需要考虑如何在教学中给学生呈现案例。案例的呈现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一是可以在教师讲解课程内容的相关概念原理后呈现案例进行分析;二是可以先向学生呈现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所学内容的复习,继而引出新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新课程内容的讲授。教师要首先利用案例把学生带入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案例讨论的组织者和发起者,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明确的具有可争辩性的事实和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最后各小组要形成自己的讨论意见并进行汇报发言,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时,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案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必须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此,在案例讨论时要求教师创造一种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可根据学生的讨论作出适时的反馈和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案例中所蕴含的教育学理论知识,但要避免成为讨论的主宰者。
(三)教师总结,提升理论
案例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素养,帮助他们解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往往仅停留在表面的分析上,还不能真正运用有关的教育基本理论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归纳,也就不可能建构起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体系,更谈不上对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因而教师的归纳总结就成为学生讨论之后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简明的语句或直观的图表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案例中所蕴含的教育学知识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讨论中所获得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提升与内化教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四)案例评价,拓展理解
评价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尝试根据教育学理论综合分析教育案例,并对其做出评价,而后形成分析报告。案例评价强调的是结合教学现场理解教育学知识及其存在的意义,同时提高学生运用已有教育知识及教育原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关键是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清晰地意识到对案例评价本身并没有标准的答案,这也体现着教育学中倡导的“教无定法”。尊重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原理进行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才是此环节的重点。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教育学课程应用中所产生的优势,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处理好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案例教学在教育学课程中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理论知识,缩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差距,案例教学不能替论教学,它们两者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理论教学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因而,我们要将案例教学和理论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将二者割裂开来。
(二)精心选择与设计高质量的教育案例
案例教学运用的前提就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这既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根本特征,也是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案例应该是当代教育教学的完整故事,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启发学生的兴趣,蕴含着一般的教育理论与技术,能够引起争论并具有多种选择方案。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教学素养的提高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教师要改变过去知识的宣讲者和真理代言人的角色,由原来课堂教学的控制者与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其次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要了解案例产生的背景,熟悉案例中所蕴含的各种问题及相关的理论原理,并能提出不同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还要以包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并给予及时地总结和评价。
(四)学生角色的转变与学习观念的更新
案例教学需要学生把自己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改变被动听讲的习惯,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案例教学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做一个学习的主动者,乐于参与,勤于探究;其次,做一个合作者,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能够与小组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与学习;最后,要做一个倾听者,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能够对不同于自己的意见进行分析和思考,学习从他人那里获得知识。
总之,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枯燥的状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给予学生极大的活跃空间,更适合于艺体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雷晓云。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4,(8).
[3]黄明,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J].教育探索,2006,(3).
[4]索桂芳。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7,(7).
[5]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收稿日期:2013-09-15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篇九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
随着我国高中新课改的推进,案例教学作为新课改中的重要教学手段,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案例教学能够充分弥补传统教学课堂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不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更多的应用性内容融入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地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程案例教学方式,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地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要点
地理案例教学是指在地理课堂中以案例为载体向学生传达地理知识,将地理内在规律和特征借以案例讲述和深入挖掘的形式在课堂中展开教学。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综合涉及地理知识的各个方面,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此教学方法中,对于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要点:1.选用有据可查的案例,而不应随意杜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地理事件,教师选择一些地理事件作为案例,会让学生感到案例真实可信,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学以致用,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乐于探讨。例如,2016年4月16日0时25分在日本九州岛熊本县发生了地震。这次地震的震级7.3级,震源深度10千米,已致900多人伤亡。房屋、大桥、公路等均有毁坏,民众生活也受到影响。位于熊本县境内的活火山——阿苏山,在当日上午8时30分,发生了喷火。这次地震震级大,可能余震不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重大新闻作为案例,做一些恰当的、简单的地震模拟体验,让学生相互发表感受和感想,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撞击,共同探讨地震成因、类型、分布、危害、监测及一些地震逃生知识。2.案例应当能够综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案例教学以案例讲述和深入挖掘的形式来展开教学,学生必须先进行问题的原因分析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又有相互讨论交流,然后确定方案去解决问题。因此,案例应当能够综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假如是一些简单的、不典型的案例,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必修3“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时,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作为案例。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进行开发的自然背景包括地形、气候、地质和自然资源等要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和渗透,这就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开发建设的内容多,如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和土地利用等;综合治理的措施。这些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必须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调动已有的经验、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迪,能力得到了提升。3.案例应当兼具时代性,教师应当选用时间较近、学生比较熟悉的、能够体现某一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案例。案例兼具时代性,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案例兼具时代性,也才更好地体现地理知识与现实的关系,从现实生活中、社会发展中发现和分析问题,易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的探讨,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效果。例如,2015年12月10日0点4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个案例展示后,就卫星发射基地的优越条件、发射窗口以及天体运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知识,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掌握知识,启迪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填鸭式”教学为主。目前的案例教学实际上还没有摆脱传统的一贯模式,教师往往是将案例拿到课堂上,换一种方式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师只是将案例作为一种授课形式,并没有将案例作为知识的载体。例如在进行大气污染的讲解时,教师只是将有关雾霾的科普文章当作案例拿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在案例中进行学习。这并没有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只是将学生的学习材料从教科书转变为材料,教师在分析案例时也以传授为主,没有精心设计城市雾霾应该钻研的内容,尤其是雾霾的形成要素、危害及预防措施等内容,没有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辩论。教师依旧是课堂中的绝对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致性的。2.课堂环境创设欠缺合理。案例教学强调课堂交流的高效完成,但是,目前的课堂硬件设置并不利于交流的进行。如学生全体面向老师,一旦有学生想要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讨玉林北流市第二中学李文志高中课改•理论博览发表看法,就需要学生先举手,教师允许后起立,再发言。这实际上在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另外,教师也不擅长利用多媒体设备,只是利用其进行幻灯片的播放,不利于案例的传达和展示,更不能够帮助建立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3.教师精力不济,无法专心教学。案例教学不仅需要老师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而且更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目前,由于一线教师受制于升学率、排名和分数,心理压力已经很大,很少有教师会将精力投入到开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并加以实施和改进。而教师也没有时间进行案例的筛选和阅读。如在利用案例教学讲授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时,教师应当搜集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从中发现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其他一些地理规律和原理,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但是,教师往往只能够找到一至两个案例,对于规律的发现还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填鸭式”教学。老师过多地关注成绩和升学率,就会忽略自身素质的提高,导致教师与时代慢慢脱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三、高中地理实施案例教学的策略
1.转换课堂主体。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师将案例下发后,学生应当根据案例进行科学而又系统的讨论分析。如进行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讨论时,教师应当选择具有典型性且答案不唯一的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教师在课堂中应当以引导为主,若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教师不应当在第一时间予以否定,而是应当适当加以引导,指导学生转换分析思维,并帮助学生更换资料查找方法。若学生得出几种不同的结论,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自由进行交流讨论。但是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把控课堂节奏,避免无意义的争执。在课堂最后,教师应当进行总结,并就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适当点评和鼓励,将课堂作为学生进步的平台,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角。2.改善教学环境。目前,我国的教室硬件设施参差不齐,硬件设置单一,环境设置也较为刻板。如学生的座位设置全部面向教室黑板,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若想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教师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改变教室的教学环境,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更加顺畅交流的可能。例如采用分小组围坐方式会更有利交流。同时,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增加硬件设施和善用多媒体设备。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若教师将所有案例印刷并直接下发到同学手中,势必要减弱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若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将案例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播放,则进行讨论的案例就从文字等拓展到视频、图片、音频中。多元化的案例表达能够在课堂中同时传达多重信息,更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3.提高教师素质。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应当根据当前发生的热点新闻或符合学生的知识认知范围合理选择案例。同时,教师应当能够有着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的能力,并有着极强的基础知识,能够将课本知识信手拈来,以便能够及时地、可靠地解决在课堂上的突发状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阅读大量的文献材料,进行分析比对,以此来挑选适合的案例。教师还应当在课后及时与科组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共同确定适合的案例,并应当根据课堂实际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但是,教师不应该将教学的重点只放在案例中。案例是知识的载体,教师还应当承担起传输知识的重任,把控课堂节奏,帮助学生完成课标内容。因此,教师应当权衡案例与知识传输的比重,不能够使案例教学形式化。教师除应当掌握地理知识外,还应当掌握丰富的教学技巧。综上,案例教学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尤其在面临高考的升学压力下,教师如何端正自身心态,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创新教学策略和方式是重要的问题。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此事进行重视。可以预见,案例教学必将会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卫华。浅谈案例教学法的作用[J].职业圈,2015(6)
[2]覃燕飞。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案例运用解答[J].地理教育,2015(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这9篇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