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教师论文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5篇教师个人论文,欢迎查阅与参考。
幼儿园教师论文 篇一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阻碍因素
20世纪70~80年代,教师专业化开始被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我国学术界对此也作过热烈的探讨。不难看出,在诸多文章中,谈得最多的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对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只是零星涉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建设,对教师专业特性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明确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质,也有助于我们探讨阻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职业可以分为普通职业和专业性职业,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需要一定的标准。关于专业化的标准,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虽然众说纷纭,但已形成一定共识[1]:①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在职前必须学习规定的专业知识,接受规定的专业训练,掌握专门的教育理论与技能;②作为专业的职业和作为专业人员的个人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与个体责任,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与素质;③作为专业的职业,在本职业范围内应具有专业性的自;④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只有在社会需要和被社会认可,建立和实施了一整套相应制度后,才能真正确立或提高专业地位。若按这些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还不能称为一门专业,只能称之为“准专业”或“半专业”。但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是由其自身性质及发展水平决定的。教师的职业事实上具备一切专业化的特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具有系统、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高超、熟练的教育技能技巧,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认定。这些足以证明教师职业具备专业人员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具有专业属性,[2]只是目前自身发展水平和外部条件不成熟而已。随着对教师素质的日益关注,把教师或教学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来看待,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界及社会各界的共识。[3]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和能动性的人,这决定了教师不仅具备一般专业的共性,还具有不同于医生、律师等专业的个性,具体表现在[4]:①教师除了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还应具备实践的智慧、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行动和寻求变化的能力;②对教师的培养方式不能只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应强调教师对实际教育情境的反思、探究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③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道德具有更强的利他性,这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更基本的专业特征;④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学不仅是拥有知识技能的专业,更是一种人际关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的欲望、情绪、价值信仰等人格特征也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③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组织的功能主要不在于市场的垄断和自身保护,而在于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
教师专业特殊的知识技能、专业训练、专业道德和专业自主性使得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种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
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幼儿园教师属于教师群体,具有一般教师的职业特点。同时幼儿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
第一,幼儿园教师的劳动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必须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既要向全体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多方面的教育,又要负责幼儿的整个生活;不但要在园内言传身教,还要同社会、家庭密切配合,以取得教育-上的一致。这对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思维形式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这要求教师不仅要能歌善舞,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掌握幼儿认知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技巧。
第三,幼儿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幼儿时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只有切实地把握幼儿在各阶段发展的规律,留心观察幼儿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各种心理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心理特点的把握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四,幼儿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幼儿的兴趣、个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要求教师更善于了解幼儿,更善于启发诱导,更善于个别教育。
可见,幼儿园教师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客观基础。全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5]
综观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与上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或中师以下学历,文化、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起点低,学生在3~4年的学习中又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专业理论课基础较窄,缺乏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而当前的幼儿园教师培训大多是搭小学教师培训的“顺风车”,因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更多的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家园合作也一直进展缓慢。另有资料显示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大,从教热情不高,在热爱儿童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看来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度和期望值低,幼儿园管理封闭,人文环境不协调等外在因素,也有幼儿园教师观念与社会不同步,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更新慢等内在因素[6]。这里主要从五个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面加以具体分析。
1.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
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职业专业性认识较模糊。一般认为幼儿园教师只是带带孩子,会唱会跳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因此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期望偏低。这在无形中阻碍了高学历人员进入幼教队伍,不利于幼教师资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除此之外,社会公众特别是某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即使在认知教育上也存在着不少偏颇,重幼儿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学习的兴趣、动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7]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只注重儿童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培养,使得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尤其是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认识不到自身职业的专业性,从未想过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说社会和家长对幼教职业认识上的偏差使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他律的条件,那么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职业专业性的认识不足更可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还要靠教师自律,要靠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因此,幼儿园教师对本职业的专业认同是进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2.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目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很不稳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心理压力大、负担重等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职业声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一项有关职业声望的调查显示,在教师职业中大学教授的职业声望最高,等级为2;中小学教师等级排名29,而同样在为基础教育作贡献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等级却降至36,[10]这在100种职业中声望虽不算低,但与其他教师职业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很多人只是把从事幼儿教育当成一块跳板,一有合适的机会便会另谋高就,这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也严重地制约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能也潜在地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价值观是:女性被认为有天生的母性,易动感情,相夫教子,最适合她们的职业是贤妻良母、幼儿园教师或小学教师、公司秘书、保育员、护士、服务员等辅和抚养性工作。多少年来,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人们的观念中是低于男性的。尽管目前已开始提倡鼓励男性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但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还是女性,这势必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
3.专业自不够
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保育主任、园长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教育行政机关太多的硬性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的自主性,致使一些幼儿园教师出现“为了做而做”的应付现象。看来,要想切实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首先应给幼儿园教师“松绑”。
4.理论研究较为欠缺
一种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有系统的理论作支持。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缺乏适合本国幼儿发展的系统理论。总体来看,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向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理论学习和引进阶段。当然这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差异,国外理论的引进必然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才能真正适合我国幼儿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幼教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的研究课题大多数是对儿童的行为、心理发展需要的研究,对新形势、新问题的研究较少。此外,很多幼儿教育研究实验往往局限于幼儿园的三年时间,缺乏反复验证,很少有像美国“开端计划”这一类型的长期追踪研究,因而幼儿教育的长期效应难以充分体现,学前教育的功能缺乏有力的实证证据,从而也降低了幼儿教育科学实验作用于理论产生的实效和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专门的幼教科研人员不多,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理论研究队伍的力量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不够重视,研究得不到应有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际研究收效不大。从广州1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来看,在有较大经费资助的6项重大课题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仅有1项;9项重点课题当中并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62项一般课题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5项;1日项专项课题中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可见,幼儿教育科研项目无论在科研项目的数量还是经费支持上都得不到重视,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幼儿教育科研更普遍、更深入的开展。
5.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又缺少实践经验,因此职后教育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而事实上,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9]特别是民办、私立幼儿园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没有任何保障,职后培训成为一大难题。目前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或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对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惟一研修目标的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师或高师课程的“重复”,忽视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同时由于承担培训任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准与教育水准的局限,导致继续教育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甚至脱节,延误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10]可见,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还处于补缺补差的低水平状态,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自身明确认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并积极进取,也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的支持。只有内外协同发展,才能逐步推进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黄伟娣.教师职业,资格与专业化.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6
[2]于晶.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
[3]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5
[4]参见胡定荣.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5]NAEYC.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arlyChildho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1993,11
[6][10]彭兵.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障碍及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7]庞丽娟等.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02,1
[8]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45-247
幼儿园教师论文 篇二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群体文化;思想体系;价值体系;行为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4-0028-05
教师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融合了教师群体的价值观,是教师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幼儿园教师群体文化是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世界中展现出来的生活风格和精神风貌,是幼儿园教师群体共享的文化形态,包括思想体系、价值体系与行为体系三个方面。其中,思想体系是根基,价值体系是动力,行为体系是实践表现。幼儿园教师群体文化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一个不断建构和巩固的过程的。在本文中,笔者不打算去辨析不同类型幼儿园教师群体文化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而是将幼儿园教师看作一个整体,重在厘清其文化上的共性,以帮助读者认识幼儿园教师群体文化的特点。
一、幼儿园教师群体文化的思想体系
文化是生活实践的积淀,也是生活实践的反映。在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中,幼儿园教师慢慢建立起对职业生活的基本认识以及对学前教育的基本信仰。这些认识与信仰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树立起专业自信和文化自尊。
1.幼儿园教师的身份认同
幼儿教育具有教育性、福利性的双重属性。教育性主要针对儿童而言,主张为儿童提供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与教育方法。福利性主要针对家长而言,强调要为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提供帮助,在接送时间、假期安排、收费标准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家长的需求。可以说,幼儿园教师既是儿童的教师,也是家长的教师,既要提供保育、看护等生活服务,也要提供教育、引导等专业服务。
前几年,随着学前教育改革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政府越来越多地退出了学前教育领域,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身份、专业地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民办幼儿园规模逐渐扩大。在这样一种公私不均的办园体制下,幼儿园教师原有的思想体系不断受到挑战。学前教育不再被认为是公益性事业和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受到严重影响,而服务家长的呼声则越来越被重视。在市场化办园体制下,幼儿园教师原来的文化身份变得越来越模糊,服务者角色代替了专业人角色,为家长服务被放到了幼儿园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家长的福利与需求取代了儿童的福利与需求,幼儿园教师不得不在专业人与服务者角色的转换中紧张生活。文化自主性、专业自主性逐渐丧失,文化自尊、文化自信也不断遭遇危机,贬抑性文化生存方式取代了原有公办幼儿园体制下的褒奖性文化生存方式。伴随着专业权威的消解,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决策权也不断受到挑战:一方面市场上各种流行的课程模式让幼儿园教师眼花缭乱;另一方面家长的需求又五花八门,导致幼儿园教师经常疲于应付、无所适从。
2.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现实
与中小学的组织架构与班级构成不同,幼儿园通常由三位教师构成保教小组共同负责一个班级。两教一保的人员配备,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保育员的合理分工,使得幼儿园教师必须认同合作性文化,抑制个体性文化。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三人同行既可能促使三人共同分担班级的管理责任和相关事务,也可能使三人之间产生种种矛盾。就主班教师与配班教师而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收入高低、责任大小与事务多寡的冲突。一般而言,主班教师的收入高、责任大,配班教师的收入低、责任小。为了班级事务,有时主班教师与配班教师之间会发生争执,如主班教师会分派班级任务,但配班教师会认为主班教师在逃避责任。主配班教师与保育员之间通常也是各尽其职,而很少互助。
由上可见,班级保教小组虽然是一个适合幼儿园保教工作需要的小群体,但如果教师自身合作能力、合作意识欠缺,三人小组最终会成为一种形式上的组合,而非实质性的组合。但无论如何,三人共同生活在一个班级空间,相互嵌入彼此的日常工作,其互动密度与交往的可能性都远远超过中小学教师。
幼儿园教师从其工作的第一天起通常就生活在三个社会交往圈子中:第一圈也是最小的圈子就是三人保教小组;第二圈是幼儿园设立的各种教研组,如游戏组、语言组、音乐组、美术组以及年级组等;第三圈也是最大的圈子是全园教师组成的小社会。三个圈子中最具意义的是三人保教小组,因为这是蕴育幼儿园教师合作文化的土壤。三人如何打破各自为政的交往惯习,形成一种立体互动的合作文化,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重要话题。
二、幼儿园教师群体文化的价值体系
如果说思想体系更多突出了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职业的基本认识、基本信仰,获得文化身份与职业认同的话,那么,价值体系则更多地激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热情,帮助教师准确地进行伦理定位。
1.幼儿园教师的伦理定位
在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获得的是对专业和教育对象的基本认识,并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建构起对儿童、对幼教的热爱之情。毕业找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伦理和信仰定位的过程,那些对儿童无特殊感情、对专业无特殊激情的学生很可能会放弃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而那些爱儿童、爱专业的学生则会选择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并且在不断与儿童接触的过程中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
与其他阶段的教师不同,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这些学前儿童不仅在生理需要上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在心理发展(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发展)方面也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如果幼儿园教师缺少爱心和耐心,那对儿童的影响将是非常负面的。在现实的幼儿园教师群体中,绝大多数教师是因为爱儿童才选择这份职业的,所以说,网络所曝光的某些幼儿园教师虐童现象只是很少发生的个案。
爱儿童,爱专业这种情感的培养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养成的起点。没有对儿童、专业的热爱,幼儿园教师就不可能获得职业幸福感,也不可能在专业上付出心力。爱是基于认知,并在认知中发展的。在实际的工作中,认知与情感常常是合二为一、相互交融的。因为爱,所以欣赏儿童,尊重儿童,对儿童抱有适度的期待。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爱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
2.幼儿园教师的母性追求
客观地说,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是更适合女性从事的职业。女性温柔、细腻的性格特点以及由生育催生的母性本能对年幼儿童来说更为合适,更能使其获得安全感。幼儿园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妈妈”,是儿童情感依恋的对象。
通常来说,一位已是妈妈的幼儿园教师与一位未生育过的幼儿园教师相比,前者对儿童的反应更敏感,情感的唤起更快速。
基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园教育必须首先是情感性教育,其次才是专业性教育。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情绪感应力与情绪反应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扮演其他理性的、专业的、多元的角色。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表意性的、非制度化的,是以情感性角色为主的。
综合来看,幼儿园教师是一个情感性职业,无论是爱儿童情感的生成、蕴育还是发展,女性都具有一种先天的优势。当然,男性教师也是需要的。如果以家庭为喻,幼儿园的每个班级就是一个家庭,包含三位教师和几十位儿童。而我们知道。光有女性与儿童是不完整的,家庭中必须有男性的参与才能成为完整的家庭。因此,男性的加盟可以适当平衡幼儿园中的性别生态,创造一种刚柔相济的氛围。
三、幼儿园教师群体文化的行为体系
相比复杂的社会生活而言,幼儿园是由教师与儿童构成的简单又纯真的小社会。在这个特殊的文化圈子里,幼儿园教师的行为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孩子气”“小家子气”“非理性”“活力四射”等是社会对幼儿园教师行为方式的常见评价。教师文化行为层面的表现是由其日常生活与职业处境决定的,幼儿园教师生活在一群活泼可爱的幼小儿童中,儿童的纯真、可爱、顽皮、好奇、依赖等都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到幼儿园教师与其互动的方式。在长期的职业生活与师幼互动中,幼儿园教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行为方式与文化特点。具体而言,幼儿园教师群体文化的行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幼儿园教师的生活方式、实践图式和文化焦虑。
1.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处境与生活方式
幼儿园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既是女性聚集之地,又是幼小儿童集中之所,女性文化与慈幼文化成为幼儿园行为层面的文化风景。
作为主要由女性组成的群体,幼儿园教师群体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如情绪化、非理性、感性、追求细节与小节、特殊的生育文化、母性意识、是非多、爱唠叨等。在幼儿园,女性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具有对男性教师颠覆性的改造作用。从目前全球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构成看,女性仍然是这个职业的主体。作为幼儿园教师,不具备细腻、温柔、耐心的品质,是很难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当然,在细腻、温柔之外,幼儿园教师同样需要具备勇气、果敢等其他品质。
除了女性特征外,幼儿园还是一个慈幼文化盛行的场所。为了符合慈幼文化的期待,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与幼小儿童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的特殊才能。因为教育对象年纪小,所以幼儿园教师得事无巨细,既管鸡毛蒜皮的小事,又管事关发展的大事。而且,为了当个好老师,幼儿园教师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能文能武,能弹能唱,能画能跳。幼儿园教师常戏称自己既是研究者、一级演员,又是清洁工、艺术家,角色担当过多,角色转化非常快。一位教师在博客中这样形象地描述幼儿园教师。
刚刚还像个学者似的在搞研究,一眨眼就在给小孩子叠被子了,忽然又得演个小猫、小狗之类的故事角色;出去玩的时候是个义务清洁工,把一些废旧物品捡回来以备利用;回到家像个暴君,一肚子气有老公的撒在老公身上,有男朋友的撒在男朋友身上,都没有的就撒在食物上。
幼儿园教师的行为表现与儿童的需要、家长的社会期待之间会相互强化。对于儿童来说,那些具有亲和力、善于观察儿童的教师通常都是受欢迎的教师。所以说,并非幼儿园教师不能够理性一些、粗放一些,而是其工作的职责迫使其更多发展起感性、精细的生活方式与师幼互动方式。
2.幼儿园教师的日常表现与实践图式
幼儿园教师的行为体系是职业社会化的结果。面对着幼小儿童,幼儿园教师有必要用儿童的语言与儿童对话,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启迪儿童思维。因此,幼儿园教师常常说的是“娃娃语”,唱的是“娃娃歌”,演的是“娃娃家”。一位幼儿园教师的丈夫在博客中所描述的妻子形象其实是许多幼儿园教师的共性表现。
由于工作和性格的缘故,你天真、单纯,很有亲和力。当然,脾气也像小孩子一样,爱笑爱闹,来得快去得快。你会因为一点儿小事情悲伤,也会因为一些细节开心。我呢,就要调整我脆弱的神经,准备随时迎接你的变脸绝技。和你吃饭总不会冷场,因为每天幼儿园里的趣事让你如数家珍。今天谁哭了,谁尿床了,谁说了经典的话了,谁让你没辙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让你津津乐道半天。我对你们班级的小朋友也越来越熟悉。谁让你每天都要在我面前点名呢?不过,能分享你工作的快乐,当然,还有牢骚,就算我耳朵生老茧。也心甘情愿啊!
在幼儿园里,每天面对几十个孩子,时间长了,幼儿园教师往往会形成“唠叨”“喋喋不休”“儿童化”等语言习惯。一位幼儿园教师在博客中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作为幼儿园教师,每天要对着二三十个孩子。孩子们年纪小,自理能力差,所以事无巨细都要向教师汇报请示。我要喝水,我要小便,我要回家,某某打我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教师对这些事情都要一一亲自回答和处理。二三十住幼儿的问题。教师每人回答一句,一天就得二三十句,更何况有的孩子的问题还得回答上三四句呢。工作需要教师们每天上百遍地重复说同样的话,这就导致了教师的喋喋不休。
不光是语言上的喋喋不休,幼儿园教师在行为层面还有一个特殊偏好,即收集破烂,变废为宝。纸箱、饮料瓶等都是幼儿园教师心仪的宝贝。在幼儿园教师的巧手下,废品常会变成儿童爱不释手的玩具。
其实,不仅是幼儿园教师群体自身,绝大多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都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永远有一颗童心。职业生活造就了不同职业人能特殊文化气质。学前教育是一个让人年轻、阳光、充满朝气的职业。每天与幼小的儿童在一起,看到的永远是笑脸和希望。与幼小儿童的无限接近塑造了幼儿园教师语言上的儿童化、表情上的夸张化、思维上的幼稚化和心态上的年轻化。
3.幼儿园教师的日常烦恼与竞争焦虑
幼儿园教师是一个年轻人的职业,一方面因为与幼小儿童生活在一起,需要有年轻人的心态;另一方面也因为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更适合年轻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要有与儿童一起玩的活力,要能跑、能跳、能唱,没有充沛的体力是不行的。从下文一位幼儿园教师对其日常工作的描述可见一斑。所以在幼儿园里,45岁以上的一线教师是很少见的,许多教师到了这个年纪要么转岗,要么选择下岗。
赶上带小班吧,第一个月新生刚入园时的场面,那是相当壮观!二三十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教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拽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你没有三头六臂哄不了这么多孩子,得,你也哭吧!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教师还得哄家长。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也许看暴力动画片多了,像奥特曼之类的,所以多少有点暴力倾向,往往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没有体力真干不了幼儿园教师这一行。所以教师光荣负伤是常事。赶上带大班吧,一大群孩子跟孙悟空似的上窜下跳、东奔西跑、大喊大叫,弄得整个活动室鸡飞狗跳。可怜原本一个个细声细气、温婉娴静的教师。半年下来往往都变成了大嗓门。声音小点儿谁理你呀!
教师教学论文 篇三
人际偏好状态:这是指在师生交流中会产生个性化的情感因素,进而出现不同倾向的情感偏好,客观上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同的教学地位,这会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交往状态。学者阿伦森观点如下所述,每个人都喜爱对自己产生信仰或益处的同类人,以及具有才干、能力、技术的卓越品质。如果上述的条件不符合要求,人际关系便建立在疏远的基础上,教学环境中也是体现出如此的状态,教师一般都喜欢成绩好或者利于教学的学生,学生一般都喜欢有才干或者吸引力强的教师。如果将这些要素引入到教学领域中,将会对教师的课堂情绪产生相应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的个性等其他因素也会对教师情绪产生重要影响,很可能体现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对其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教师情绪自我调控方略
这是体现在教师自我情绪管理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情境内容的差异化,适度有计划地调节和控制教师课堂教学的情绪,使其能够适合教学的需求,并有利于教师情绪的运用和意向选择。教师教学情绪自我调控可以运用如下策略。
1.认知调节情绪方法
当处于同样的时代社会大背景下或者类似的生活环境中,有些人会产生情绪上的困惑,有些人则能够很好地控制。这就表明产生情绪困惑的原因是来自于自身,更是个体对世界的主观看法。通过科学研究论证,情感和行为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人们产生的情绪或行为问题源自于对相关事件的分析,这其中负面认知情绪和行为阻滞间会产生共鸣效果,进而导致恶性循环,让当事人困惑于其中无法自拔。有效地改善现有的认知行为和不理性的思考模式,用正确的观念去理解世界,这会有效解决人们产生的情绪困惑。教师会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素养,有利于实施认知调节策略。
2.提升个体精神境界
主导情绪是某个人常态下的情绪表现,这一认知反应更多层面上是体现在个体性格因素的潜在影响,若从教师群体作为参照物,这是和他们的工作态度以及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着积极人生态度的人,会更加深刻地了解生活的意义和工作的动力,教师正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会愿意为其奋斗一生,学生的成长又让他们充分看到自身的价值,具有上述精神境界的教师会有效的克服不良情绪,也会在出现相应问题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调整,否则,人生态度消极的群体,会在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有效提升个体精神境界,这是树立起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有效媒介,更是成为自我调控情绪的根本途径。
3.暗示
暗示可以发挥调节情绪的功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调节情绪,采用的方法多是自我暗示。这是指教师对自己提出暗示,它存在着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两种状态。前者具有着积极的倾向,能有效战胜自卑、懦弱和冲动等不良情绪,这也成为提升个人心理素养的重要方式;后者具有着消极的倾向,常会出现否定自己的状态,难以在现有环境中继续行动等等,会对课堂教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4.有效交流沟通
这包含着信息、意见、情绪等多方面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其是属于间接教学情绪调节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具有着贯通的特点,意见沟通主要集中在批评性的沟通,其涵盖着冲突、分歧、调停和互动等几个环节,情绪沟通主要是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观察学生,并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沟通方式。
三、总结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沟通的宗旨是要强化师生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为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同时也会有效消除不良教师情绪。当教师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教育界、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时,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消极情绪,当教师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轻易地克服不良情绪、能时刻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的时候,教师就成了情绪的主人而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教学,我希望那一天早日到来。
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激励教师敬业奉献精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梯次发展、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并努力打造一批素质过硬、专业精良、乐思善研、具有风格的研究型、专家型品牌教师。
二、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目标设置
教师的成长发展有其规律性。根据我区教师队伍实际状况,教师成长确定为七个梯次,即:教学新兵、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按照两年合格、五年骨干、七年教学能手、十年学科带头人、十五年研究型教师、二十年专家型教师的目标时限,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力争在五年内,全区现任中小学专任教师均为合格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1000名骨干教师,300名教学能手,100名学科带头人,50名研究型教师,10名专家型教师。
三、各梯次教师的基本条件
(一)共性条件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品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能用远程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二)个性条件
教学新兵:参加工作时间未满两年,基本熟悉教育教学过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合格教师:三字两话(画)一机达标,能够承担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按照教学常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胜任班主任工作,能上好校内的公开课、示范课;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上网查找、下载资料、接发邮件等;具有晋升初级职称的资格。
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娴熟,能够承担区级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教学,并获得校、乡镇“教学能手”称号,能撰写教学论文并在区级以上交流或发表;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自动化处理和课件制作;在5年内能带出2-3名合格教师;具有晋升中级职称和评选区级优秀教师的资格。
教学能手:能指导下一梯次教师;在5年内能带出1-2名骨干教师,能够参与课题研究,在学校教育教学或业务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获得区级及以上的“骨干教师”称号,5年内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及以上教育核心期刊交流或发表;具有晋升高级职称和评选市级优秀教师的资格。
学科带头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承担的学科教学工作在全区成绩突出,在该学科的教学、研究、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带领和指导相关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承担有省级课题研究任务,并在课题研究中起主要作用,5年内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及其以上公开发行的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或交流;在5年内能带出1-2名教学能手;具有评选省级先进的资格。
研究型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承担的学科教学和课题研究在全市成绩突出,其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得到专家和市级以上教学研究机构的认可,5年内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及其以上公开发行的教育期刊上发表。
专家型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深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所承担的学科教学在全市名列前茅,所主持和指导的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在全市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能承担全区中小学各层级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至少有2篇论文或专著在省级及其以上公开发行的教育期刊上发表。
四、各梯次教师的评选和认定
各梯次教师的评选和认定每两年进行一次,合格教师及以下梯次教师由乡镇中心校和各中学认定,报区教育局教师教育办公室备案,骨干教师及以上梯次教师由区教育局组织专门机构进行评选。各梯次教师的推荐和评定要依据条件自下而上逐级推荐选拔,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充分了解被评选者的师德表现、教育教学实绩和教育科研成果的质量。对经评选确定的各梯次教师颁发证书、建立档案。
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行分梯次培养。从2008年起,分层级实施“新教师上岗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研修”等梯次培养,促进我区骨干教师体系的形成。
(二)开展全区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从2008年开始,在全区中小学倡导开展“八个一”岗位练兵活动,要求全员参与,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步伐。“八个一”的内容与要求是:每学期上一节优质公开课、写一份优质教学设计、写一份优质说课稿、写一份优质教学反思(或教育教学叙事)、制作一个课件;每周上一节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课;每年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或专题研究)、发表一篇论文(或获区级以上评奖)。
各校根据实际,应将“三字两话(画)一机”(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普通话、计算机)列入全体教师“通用基本功”训练内容。在梯次教师评审工作中,将“通用基本功”纳入评审的基本内容。
(三)开展全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坚持自下而上层层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每年11月为教学技能大赛月,区级每两年进行一次。
(四)开展学术论坛活动。在全区实行学术论坛制度,为学校和一线教师搭建交流经验、展示教研成果的平台。中学以校、小学以乡镇中心校为单位,每年开展一次学术论坛活动。区教师教育办公室两年组织一次全区学术论坛大会,并编印《区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集》和《区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汇编》等,在全区中小学进行交流,加强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通过学术论坛活动的开展,在全区营造出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五)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是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课题(或专题)研究,实现“人人有课题、个个都参与、年年有成果”的目标,并将其纳入办学评价考核内容。
(六)实施“师徒结对”和“一师多徒”培养制度。凡达到教学能手梯次及以上的教师,都具有培养青年教师(带徒弟)的责任与义务。可实行师徒结对和一师多徒目标责任制,双方签定责任书,并由单位监督管理。提倡城区中小学骨干教师与农村乡镇学校教师建立师徒结对或一师多徒帮扶关系。对培养青年教师取得显著效果的“师傅”,在年度考评和精神、物质上给予奖励。
(七)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带下去”的教师培训方式。
“走出去”就是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期分批派教师外出参加主管部门的短期学科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班,也可派教师到外地名校“下水”实践进修;“请进来”就是聘请外校、外地名师或专家上示范观摩课,做学术报告,加强专业引领;“带下去”就是由区教师教育办公室牵头组织本区名师“下乡”,到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乡镇学校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开展送教下校、互帮互助活动,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八)开展教研成果评优奖励活动。从年开始,在全区实行教研成果评审奖励激励机制,中学以校、小学以乡镇中心校为单位,每年开展一次评优奖励活动;区教师教育办公室每年进行一次区级评优奖励活动。通过评价引导与激励诱导,使学校和广大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六、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管理
(一)各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力争用5—10年的时间使学校教师梯次结构、学科结构趋于合理,建立激励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教师成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鼓励教师向高一梯次发展,在教师学历提高、校本研修、外出培训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经费和时间保证。
(三)建立教师职称晋升与教师成长发展梯次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没有达到相应的梯次,不能晋升高一级职务。
(四)建立各梯次教师动态管理制度,实行“年审制”。对年审不合格的教师,取消相应的称号;对连续五年年审合格的,从第六年起主管部门不再年审。
(五)建立教师成长发展档案袋。各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个人发展计划、任课情况、任教学科成绩、教研论文(的复印件、获奖论文证书、论文交流的会议通知等有关材料和论文底稿)、课题研究立项通知书、成果证明、教育教学成绩分析等有关材料。教师调动工作时,业务档案应随转调入学校。
七、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学校要将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制定出教师专业成长的短、中、长期目标;区教育局将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列入对学校工作和校长履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各学校要制定有利于教师成长发展的具体措施,要落实包、帮、带责任,要给予必要的经费和物力支持,确保教师专业成长发展顺利推进。
幼儿园教师论文 篇五
1.新手型教师———模仿新手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直接指向于模仿,在模仿中学习,在渗透中学习。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其具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具有积极探索的欲望,具有创新的动力,但是新手型教师往往会流于表面,对于深刻的教育规律把握和教育章法把握不够,导致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有一定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的牵引与指导。教育本身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章法的。新手型教师可以在模仿的过程中习得教育的基本步骤,模仿已经成熟的经验,逐步掌握幼儿教师中需要学习的,诸如师幼互动、家园联系、经验提炼、活动设计等方面内容。同时,每个新手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个人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幼儿园可先进行职前培训,内容包括园所发展历史、规章制度、实例剖析、工作解析等,帮助其了解工作特点,萌发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之情。因此,对于新手型教师而言,园本教研需要为新手型教师提供一对一帮扶平台,需要提供优秀的教师保教活动,为新手型教师入职打好基础。
2.能手型教师———反思与创新能手型
教师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不仅能够胜任常规的保教活动,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园本教研需要逐步指向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发挥教师的内驱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积累总结的过程,教学的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素养的有效方法。在自我评价中“回顾得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是重要的反思方法之一。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会逐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在矫正的过程中引导出创新的动力,这对于能手型教师而言是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的。对于能手型教师而言,园本教研需要为其教师提供较为有效的反思平台,让其在反思中寻找自身不足,引导出正确的创新能力。
3.骨干型教师———科研骨干教师
本身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有效的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运用自身的优势去指导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因此骨干教师在幼儿园的地位是直接而且突出的,必须发挥骨干教师的中流砥柱作用。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指导作用,而且可以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定的有效培训,但是,骨干教师必须逐步地走向科研平台,将自身丰富经验转化为可以研究的一般幼教规律,才能突破教育瓶颈,推动自身深入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园本教研平台需要积极为骨干教师创造科研平台,积极鼓励骨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补充,思想上倡导“走出去,引进来”,为骨干教师深入学习创造机会;行动上倡导“先进理念本土化”,为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教学计划,参与课题研究,为骨干教师的跨越发展,创造坚实基础。
4.专家型教师———引领专家型教师
在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在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老师。专家型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师德和职业素养,而且具有一定的业务知名度,能够在一定范围产生积极影响的公众人物。专家型教师在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中属于精神核心,对于幼儿园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专家型教师,幼儿园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教科研交流平台,促进专家型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造优质的外出学习机会,推动专家型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反思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发展策略
园本教研,除了要关注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外,还要为教师的共同学习创造机会,让教师能在共性活动中,取长补短,各取所需,推动自身专业发展。
1.观摩与技能
培训观摩与技能培训是较为直接和有效的,教师通过观摩和技能学习,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和技巧,可以较为直接的加快自身学习速度。首先,从园本教研实际来说,观摩可以包括优质教学课堂,也包括了入园参观等学习模式。观摩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师尤其是新手型教师而言,可以给予其较为直接的感性经验,对于幼儿保教活动可以有较为直接的认识;对于能手型教师可以寻找更多的创新点;对于骨干教师而言,在研习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反思能力;对于专家型教师而言,可以提供较为鲜活的案例便于研讨。其次,由于幼儿园教师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其对于幼儿教师弹跳画唱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职业要求。因此,在美术、音乐、舞蹈、片段教学(说课)、备课、教学等方面都可以在专家引领、骨干制定培训计划、能手教师实践、新手教师学习的模式中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
2.专题研讨模式专题研讨
其根据是园本活动中出现的某一个较为突出的保教活动问题,通过集中交流、探讨、梳理,总结出规律的有效模式。这是一个由点及面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点的有效性来促进面的普及型过程。第一,专题反思。专题反思是具有专门针对性的反思行为。大家互通成功之道,同时将自己的疑难和困惑说出,共同分析解决。在专题反思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反思活动中,习得大量有益经验和鲜活案例,为应对相似情景问题,提供了有效依据。例如,年轻教师可以在针对如何做好班级离园时间段的幼儿组织问题中向有经验教师学习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第二,主题读书交流。对于教师而言,其必须从内心对于知识的获取抱有兴趣,而主题读书交流活动,为教师的主题研讨提供理论高度,同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教师提供针对性、专门性的知识。例如,关于如何做好观察记录,推荐《观察儿童》、《计划、记录与幼儿发展》、《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等相关书籍,可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第三,专家入园指导。专家入园,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走向正轨,同时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上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专家入园,不同阶段的教师可以获得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教育专业理念,这从整体上推动了新教师的专业觉醒、能手教师的反思深度、骨干教师的研究能力乃至专家教师的思维碰撞。
3.优化教师管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5篇教师个人论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