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与朱元思书教案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12篇《与朱元思书》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2.反复朗读,品味意境。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
1.导入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同学们,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
2.出示学标
(1)、积累文言词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品味意境。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3.介绍文体
骈文,又称“骈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讲求辞藻、声律、对偶。南朝时在我国文坛上盛行。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4.了解作者
吴均,字叔庠,浙江吴兴故鄣人,南朝梁代文学家。出身贫贱,好学而有俊才。他的诗文长于山水描写,多含有对现实愤激之情。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的动荡混乱。许多文人消极避世,或怡情山水,或隐居山林。
由于梁武帝萧衍喜欢吴均的诗文,吴均曾做过闲散的朝官。他为人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今存诗一百三十余首,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抒发矢志不遇之慨;或表现了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心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世间的退避。
5..朗读
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
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疏通。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黑板展示: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
(2)读出节奏
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
(4)注意语速
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二、在合作中,归纳疏通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分小组,由组长带领,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2.划出疑难语句,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如:
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返回。
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百叫无绝:停止以为妙绝:极
重点词语:奔:飞奔的马;负:凭借;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经纶:筹划……
三、在品读中,质疑赏析
阅读中有所思考、善于发现才能学有所得,教学中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注重品读,通过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感悟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1.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又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
2.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3.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便充满灵性;山有水相映,便增其生机。山水相映之美,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你能用词语概括其体现出来的意境美吗?
4.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它们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5.请以“我喜欢___一句,因为”的形式说一段话,赏析本文语言的精美。
四、在表演中,拓展提高
读完本文后,你一定有所感悟。穿越时空,假若你有幸遇见吴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以“吴均,我想对你说”的形式说一段话。
五、在实践中,检测收获
1、解释词语
急湍负势轩邈泠泠戾天
2、翻译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3、用文中诗句填空:
①概括富春江美景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抒发作者厌弃世俗思想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六、作业布置
导游篇:“美丽的富春江”
请写一篇导游词,要求你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力求打动听众,吸引他们报名参加富春江之旅。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书下注释和同班互助了解文义;
2、通过品读能够理会作者观察角度的独特,写法的精妙;
3、通过不同层次地朗读能够领会到富春江绮丽的美景和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够理会作者观察角度独特,写法精妙的特点。
难点是了解文义。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说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写山水的文章。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
参考: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均所写的《朱元思书》,相信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山水美景。请大家打开书,听我朗读课文,注意读音的正确。
3、要与古人对话还需过翻译这道关:老师从网上找到一篇文章的译文,请大家对照书下注释和手头的参考资料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翻译不到位的地方,有的话请及时在旁边进行纠正,看谁的眼光最犀利,谁的古文翻译能力最强?每小组负责一段,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分发材料)
4、进行每小节节意的分析。
明确:古文翻译要注意逐字翻译,灵活成句;字字正确,语句通顺;句意要与文意一致。
5、再齐读,停顿的适当、节奏的缓急。老师在找课文翻译的同时,又找到一篇《与朱元思书》的文章,作者也是吴均,据说这是原稿。真实性我想也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有改动的地方哪个更好些?为什么?
明确:文章结构特点:总分;语句多用对偶句,增强气势;抓住景物特征,注重细节描写;善用精妙词语,表现事物特征;语句书写为情感表达服务。
6、注意重读,和语气的轻重缓急,再读课文,感受文章中山水之美。
7、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作者在这幅优美的山水写意画中要表达什么呢?
明确: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感情)
8、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特点,再读课文,能够让人心动之感。
9、其实在古代像吴均这样寄情山水,表达志向的人很多,下面请大家回忆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对联的下联。(文化内涵)
吴均绝赞富春江水抒归隐之心
欧阳修倾心醉翁亭唱闲置之情
柳宗元细绘小石潭感凄凉之意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作者简介:
补:吴均出生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后官至奉朝请。他为人耿直,因私下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
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学生朗读或范读课文。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一、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那样阴暗。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
[教学步骤]
一.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
第二段先写“异水“部分,再写“奇山”部分
二、简析
(一)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板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二)第二段接下来应该围绕“奇山异水”来分别来写,山之奇,水之异。
1、哪里语句写“异水”;哪里语句写“奇山”呢?
明确: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写的是“异水”。
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写的是“奇山”。
2、先读“异水“部分。
(1)、作者怎样写“异水”,写了哪几方面?
明确:写水,突出“异”。写水色、水清、水急。
(2)、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明确:没有,“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
(3)“甚箭”,“若奔”,分别是什么意思?
明确:“甚箭”,是甚于箭,比箭还快速。“若奔”,像奔马一样。
(4)“于”字在这里省了。看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夸张和比喻。
(5)大家看看以上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快回答★www.kuaihuida.com)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一句是间接描写。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动静两两结合,直接间接描写两两结合,所以,才如此美妙。
3、分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板书:
水色
异水水清直接和间接、静态与动态美妙
水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4.再写“奇山”部分。
(1)、作者怎样写“奇山”?
启发:大家知道,山是静态的,生长时也是默默的,可是,这里24个字,就写出了夹岸高山昂扬的生命力。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化静为动。
(2)、是从视觉,还是从听觉来写的?写了哪几种景物?
明确:听觉;泉水、鸟、蝉、猿,四种。
引导:通过听觉来写的。有的泠泠作响水声,有的嘤嘤成韵鸟鸣声,有的千转不穷蝉叫,有的百叫无绝猿啼。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对吧?——大家再仔细品一品。这是一种嘈杂的气氛吗?
分析:这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声响,是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风啸啸、马悲鸣,刀枪剑戟冲撞的厮杀之声!
师: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洁净”的。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繁杂来写单纯。
(3)、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明确: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
小结: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能理解吗?
点拨:鸢,一种凶猛的鸟。戾,到达的意思。飞得非常高的鸢,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经纶,就是筹划,治理。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这是作者的感慨。
小结:具有高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5)作者是南朝的著名的文学家,博学多才,对史学有研究。他也曾经做过闲散的朝官。他曾经撰写《齐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遇了焚书免官的惩处。正因为有这样的遭遇和经历,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自然产生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之情。可是,这里“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说的不是作者自已,而是那些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那些在官司场乃至商场中人,那些如日中天的人,他们如果见到这样的美景,一定会放弃自我的事业,迷途知返,陶醉在这富春江的美妙之中。大家考虑考虑,这是写人呢,还是写山水呀?
明确:写山水之美
(6)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主要突出富春江景色的奇异、独绝。文末点题
(7)怎样理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作者留下这两句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乘着船,在刚刚发出那番感慨后,船继续前进,江面上又出现了一种景观:两岸高大繁茂的树木,把整个江面遮蔽了,好像一个大帐篷,船就在这种笼罩中慢慢前进、慢慢游弋,一会又到了江面稍宽的地段,“横柯”变成了“疏条”。短小精悍,诗中有画,这就有名的“吴均体”
三、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
如: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四、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明确:“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明确:“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明确: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明确:“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明确:“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明确: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的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明确: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反映出季节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有的又为山林之间所独有,如泉声,如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声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又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而又简洁。如形容水流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完成练习(一)(二)题
3.预习下一课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健康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地培养对语文文字的感悟能力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
1、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6为重点。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文的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骨所收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国有优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壮丽山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读
1、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注音。
2、生自读,点人读,齐读。
3、四人一组,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4、师生互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解决。
三、析
1、指名一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两句来写的?从文中找出句子说明。
3、边读、边找、边背、边完成板书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异水 急 (激湍甚箭、急浪若奔)
山色之奇
奇山 山音之奇
4、学生总结写景方法:抓景物特征。
5、出示幅图画,让学生用课文的句子概括。
6、联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与课文的句子一样的诗文。
四、结
1、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方法。
2、积累文言实词。
课件教案试题论文图书中考高考新课标。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理念:
把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深入文章意境,吟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教学方法:
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一、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作者及作品
二、作家作品介绍:
吴均,字叔庠(xiáng),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好诗文,文章风格清拔有古气,称为“吴均体”。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如实记录齐、梁历史,被焚书稿并免职。后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描绘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本文为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其中以四句、六句相间定句者又称“四六文”。
三、读得顺畅。
自主朗读,熟悉课文。
要求:
1、读得流畅响亮。
2、读得字正腔圆。
3、读得抑扬顿挫。
4、读得层次分明。
具体实施如下:
A、生自由读。
B、抽一位同学来读。
C、请同学对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
D、教师朗读课文。
E、学生评价教师的读法。
四、课文学习:
学生活动: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教师活动: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俱:都共:相同色:颜色)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沿、顺流:江流东西:虚指,作者随心所欲观赏景物使船所至)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左右、上下、大约独绝:独一无二)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④水皆缥缈,千丈见底(缥缈:青绿色。缥,本义是青白色的丝织品;碧,本义是“石之青美者”,青色美玉,用在一起组成近义联合式复合词。)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⑤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⑥急湍甚剑,猛浪若奔(湍:急流的水。甚剑:甚于剑,比剑还快。奔:飞奔的马。甚、若互文。)
湍急的水流比剑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⑦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负:凭借,仗恃。竞:争逐。上:向上。轩邈:本义是高远的意思,这里形容词做动词,比高远,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直:笔直地。指:向,这里是向上的意思。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相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⑧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激:冲击。作:发出。响:声响。好鸟:美丽的鸟,又说百鸟。韵:和谐之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百鸟相互和鸣,鸟声嘤嘤,和谐动听。
⑨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千、百:言其多。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无绝:不绝,与不穷对偶。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⑩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鸢:鸱,俗称老鹰。鹞鹰。戾:到。息:停止,平息。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反:归,还。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柯:树枝。疏:稀疏。交:互相。映:掩映。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列出文章的结构图。
五、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关照课文内容。
具体实施方法:
由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内部合作解决问题,焦点问题,全班共同探讨,提倡有不同的见解。
1、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提示: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2、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提示;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3、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提示: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4、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提示: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5、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提示: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山水巨大诱人的魅力,使作者产生隐居之想,表达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6、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提示: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六、拓展延伸:
请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理解。
提示:这句话中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奇峰。聆听“泠泠作响,嘤嘤成韵”的美声,不禁心旷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泊了功名利禄之心。
假如我们置身山水,是否会产生和作者类似的想法?赏景产生的感情是由欣赏者的处境和心态决定的。乐景可以产生乐情(如:《社戏》),乐景也可以产生哀情(如:《小石潭记》)。同样,富春江山水能使政治上失意的吴均产生退隐之心,也可使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也可使一些遭遇挫折而不能正确对待的`青年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吴均
奇山异水
主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六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一篇精美散文。作者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辞美,章法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教学目标
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学习层次分明,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物者,窥谷忘反”一句的含义。
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音乐起,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和着优美的音乐我们彷佛置身于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间。仰望:层峦叠嶂,俯视:流水淙淙。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忘怀得失。
这里的水很清,可见锦鳞游泳,当风乍起时,可卷起千堆雪;这里的山很高,遮天蔽日;这里的树很茂盛,直入云霄。这就是喂鱼钱塘江上游的富春江。它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三条江河风光游览线”。富春江到底有多美, 现在我们就随吴均游一次美丽的富春江。
二、简介作者并解题
吴均,吴均南朝梁,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只留下这段优美文字。当时人们写信都习惯开篇描写一下景色,以烘托自己的心情,并达到打动对方的目的。就像我们现在的环境描写一样。
三.解析全文:
1. 读文。明确读音和句读
2. 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3. 学生读文并质疑。
4. 文有文眼。本文的文眼时哪个词语?(奇山异水)
5. 文章那段写奇山?哪段异水?为什么不先写山后写水?第一段和后面两段是什么关系?
6. 概括总结水的特点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正侧结合)
7. 读这段文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你联想到哪些诗句?(知识拓展)
8. 山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哪些手法写的?
9. 读这段文字应什么语气?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0.怎样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想。(联想“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1.可见吴均是个什么样的人?再预见一下,他写信的内容。(当时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当时的情感。)
12.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此时你想对那些仍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说些什么?
13.为什么不把最后写景的那句话搬到抒情句前?(言有尽而意无穷。像电影片尾展示的越来越远的景物镜头)
四.小结全文,总结手法。
骈散相间,动静互见,正侧结合
富春江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感谢吴均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小品文,让我们认识了富春江。有机会希望大家能够亲游富春江,感受一下山奇水异,天下独绝的富春江。
五.作业:
给吴均写几句话-----书想书之言。
板书:
水(异):清 深 急
山(奇):山高 树寒 鸟鸣 禅啭 猿鸣
感想: 息心 忘返
【教学反思】
讲此文时因为借助了多媒体,有声有色,所以讲解不是很费劲,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因而整体效果比较好。
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构思讲解的:
一。文与人结合
学文一要学写法,二要学精神。本文我们不但要学清晰明了的写作方法还能学到作者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良好心态和崇高品质。特别安排了一个让学生结合生活或自己的情况谈感想的问题,这样更能很好的将文章与实际有效结合。
二。学与思结合
“教”为了“不教”。教师的启发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我们在给学生提出问题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又要想到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再思考的能力。既然让他们思考就是为了加深他们对此内容的印象,那教师的问题一定要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而且问题不要全部简单直接化,要有一些让他们稍转一下弯才能回答出来的问题。那样才会有一种“路转溪桥忽见”的惊喜。
三。读和写结合
朗读是教学的基础。读出味道才能理解其含义。最后我设计一个作业-----让他们给吴均写几句话。这是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孩子们了解了吴均的身世和处境,理解了吴均为人和品质,就不怕无话可说。
每一篇优美的文章读起来都陶醉,讲起来都应手,回味起来仍有遗憾:
此文觉得有点头重脚轻,开始太罗嗦,结尾太仓促。对课文的延伸拓展不够到位。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七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句。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本文的写景文字,赏析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难词、句,掌握写景文字内容。
教学难点:
1.对景物的感悟。
2.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祖国名山大川很多,旅游黄金周时,若想乘船赏山水之景,你准备去哪里呢?
(学生自由回答:长江三峡、桂林漓江,……)
还有一个好去处,山水景色也很美。
(用投影仪,投影出:
这个去处就是钱塘江上游的一段,叫富春江。现在让我们随着吴均到那里去游览一番。
(板书作者,课题)
二、 释题:
学生解释:“与……书”是什么意思?
教师补充:既是信又不符合信体的原因。(语言要简洁)
三、 检查预习效果:
(重点查文言字词、句等内容的理解)
学生之间互动:
1. 预习时,你遇到了什么障碍?请你提出来,让我们大家来帮你解决。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字句,由其它同学解决)
2. 一个同学自己设计一个问题,自己指名让另一个同学来回答,看是否能难住对方。
教师小结。
四、 初步感知课文:
1. 放录音,先欣赏课文。
(学生闭目聆听,初步感知、体会课文的优美写景)
2. 这一江段山水之美,文中,作者用了八个字进行了高度概括,是哪八个字呢?
(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
(教师指名回答,同时明确,且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 教师进一步提问: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
(学生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清澈、急猛)
联系——四人一组讨论后回答:(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
(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
(每组可以写在题板上,看哪一组写的准确又快)
4. 再分组讨论(仍四人一组):文中又是如何写山的呢?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或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让一组中的一个代表来回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
树——竞上、争、直指
泉水:
鸟:
猿:
5.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作者有什么感悟?(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
明确后,教师板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然后要求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 进一步感知课文:
1.(品味语言)
教师提问:你认为作者什么地方写得最好?简要说明你自己的理由。
(给学生留思考余地,然后回答,过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 设计情境(一)
(一学生扮演朱元思,一学生扮演吴均。)
情境:朱元思接到吴均的信后,来到此地,吴均作为导游,两人一同乘船,边走,边看,边介绍。
(学生准备2分钟)
(注意:学生表演时,重在表现人物在船上的神态、动作等)
4. 设计情境(二)
现在,全国兴起旅游热。“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前,为了把这个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丽的景点推介出去,富春江旅游开发公司决定派一些推介员,到各地作宣传。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员,该如何作宣传,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过去旅游呢?
(学生准备5分钟)
(让大家推荐二至三名同学到前面作宣传介绍,同时,可以播放风光片作背景)
(都介绍完之后,由大家进行评判。注意:不合格的可要被炒鱿鱼的。)
六、 总结:
祖国如此美丽,请热爱她吧!请欣赏她吧!
七、 作业:
写一篇游记,记自己的一次旅游活动。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树:负势竞上、争
奇泉水:天
好鸟:声
山蝉:音感下
猿:
悟
异清澈独
急
水猛绝
教后记:
(1) 学生课前必须充分的预习课文。
(2)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能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本课的情境设计,提高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
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
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可教授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文章语言精练生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背诵、通过联想与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学设计
恰当导入
1、可以由美景图片导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筝曲,让学生想像,音乐为我们创设了怎样一幅图画。
同学们,你到过富春江吗?它位于浙江省境内,是全国闻名的胜景之一。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赞过它,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文中,作者给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誉。这篇与一般书信不同的写景小品文,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目标: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缥碧甚箭轩邈泠泠千转直视无碍千百成峰
鸢飞唳天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有条件的可利用课件或投影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2、教师导读:
阅读文言文要掌握合理的方法与步骤。(方法适当也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熟读全文,把握大意,识记词语,揣摩句意。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难句标出,精读分析。
感情朗读,弄懂其义,省略补出,圈点画批。
(对以上方法稍加解释指导,引导学生在诵读直至背诵时,展开联想与想像)
合作学习
1、学生在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然后,展开小组竞赛;竞读后每组参与朗读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2、学生同位合作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清句子大意。
3、学生直译后,各组进行质疑,互相解答,教师随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研读赏析
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归结: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
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3、找出总结全文的句子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帮助明确:
1、要求学生学会复述文章内容,进一步熟悉课文,特别是二、三段: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进一步领略文中的美景,同时可以参照课文后的补白。引导学生用重复性和改造性复述两种方法,对课文进行重点赏析。
2、本文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
3、总结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体验
1、反馈巩固
教师指导学生当堂背诵,可运用“联想记忆”法和“画面记忆”法进行背诵。(先讲方法,后背诵)
2、探究想像
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发出了“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叹。思考一下,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可达成共识: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鄙弃名利的思想。这种寄情山水的写法在本册的《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中可以再次学到。
拓展练习
1、背诵并默写课文,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
2、查询搜集有关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人文背景的资料或有关诗文。
3、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请你以“我说美丽富春江”为题,写一篇解说词。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叙:景色奇特秀丽爱慕自然
分叙:奇山异水独绝志趣高洁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篇九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并且熟练的背诵课文。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着力于诵读,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品味出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和文中所写景物的诗情画意,
才能体会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志趣。学习时可先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诵读,
并展开联想,放飞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领略语言的神韵;最后熟读成诵。朗读课文时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读出情趣。
【知识链接】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
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
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本文是骈文,骈文起源于汉魏,
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
1、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水皆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鸢飞戾天()()
经纶世务()互相轩邈()()嘤嘤成韵()千转不穷()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A层、B层、C层必做)
从流飘荡:______水皆缥碧猛浪若奔:____________急湍甚箭:____________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____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横柯上蔽
3、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4、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5、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6、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7、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写了哪几种景物?
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8、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家、家,字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
10.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1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⑴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⑵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⑶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
第二段承“异水”二字,运用和的修辞手法,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
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从、两个角度写景状物。
13.本文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__________体;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__________;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__________。
14.用原文填空。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对对联:上联:山高生寒树下联:
15、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十
成功学习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
第一课时
成功目标
要想学的好,目标少不了,让我们一起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1.熟读课文,能借助课下注释与工具书翻译课文。
2.学习本文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
快乐自学
目标已明确,方法先行!请同学们用科学的方法开始自学吧!
一、字词解决:生字词是学习的基础,只有把字词解决掉,才能更好的领悟文章内容,请同学们查找工具书,识记下列生字词: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戾天鸢飞经纶横柯
二、读好课文:读通课文是能力的展现,读出节奏、美读课文是能力提升的标志。请同学们美读课文吧,因为读书是一种享受。
三、试译课文:文言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还要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并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四、走进作者:别忘了,让我们去了解她(他)内心的感受啊!
互帮互学
经过自学,同学们一定收获了许多知识,那么就在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学吧!学时要注意:首先是自测,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交流。
1、我会读下列字词,并给它们加黑的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戾天鸢飞经纶横柯
2、我会读课文,并读出节奏和重读。
3、我会美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4、我积累了一些重点词及它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5、我会翻译课文。
6、我知道题目的意思:
7、我了解这篇文章的结构,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成功展示
我的课堂我做主。老师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课时
成功目标
1.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感受江山的奇美和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关键句,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背诵全文。
互帮互学
1.这篇文章写的非常美,特别是写景句,我会品味写景的妙处。(注意抓关键词或关键句,看谁找的最好)
提示:用“我认为词用得好,因为它写出了的句式”说话
用“我认为句子写的好,因为它不仅写出了,
从中我还看出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说话。
2.我最喜欢第段,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下面我能发挥自己的想像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你看:
3.我理解了作者的感情:
4.我会归纳本文的主旨:
5.我会背诵第几段或者整篇文章。
成功展示
我自信,我成功!
创新质疑
发现问题是最大的成功,敢于质疑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同学们,请提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吧,哪怕是一个也好。
一、基础题
1、本文选自《》,作者是(),()文学家,本文题目的意思是(),本文是一篇()文。
2、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奔轩邈转鸢
戾经纶反柯
3、翻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二、综合拓展题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同是书信,也都是通过写景抒发感情,但作者感情却不同,请分别说说不同在哪里。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多层次的景物描写。
3.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想象,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2.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
3.感受骈体文的声韵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对比法、联想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
1.介绍作者及文体特点。
2.疏解生字词。
3.熟读课文。
4.学生自主疏通文意。
第二课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对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骈体文名作《与朱元思书》进行了初步的阅读。让我们重温一遍那“奇山异水”的美景。
学生齐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
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提出朗读要求:①语速舒缓。②注意停顿。③注意重音。
三.品析美文(分四个环节进行)
1.似曾相识何处来?
师:读完本文,你发现文中的一些句子与以前所学的那些课文有相似之处?
生:《三峡》、《答谢中书书》二篇文章中有许多句子的意思和本文相同。
师:请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这些意思或意境相同的句子。
生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和“自三峡七百里中”句式相同,都在说地理环境。
生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和“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写水之清。
生3.:“急湍胜箭,猛浪若奔”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都写了水之急。
生4:“猿则百叫无绝”和“猿鸟乱鸣”“高猿长啸”三句都写猿啼之声。
生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都写山峦重叠,树林茂密,遮天蔽日。
…………
2.且品且看游一回
师:文章的开头别具一格,让人仿佛即将开始一次旅行。这次的旅行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开始的?用诗化的语音说出来。
生:在一片高爽明净的天空下,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流而下。诗人站在船头,饱览满目风光。
师: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生:奇山异水
师:水之异体现在那里?
生:“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说明水清见底,水急甚箭。
师:前文“风烟俱净“说明没有风浪,后文又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为什么?
生:山高岭连,水的落差极大,故成滔滔之势。
师:诗人看到了怎样的“奇山”
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藐。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师:“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怎样理解“寒”的意思?
生:因为山高,林密,无阳光照射,所以树显得很阴暗,使人看了有寒意。
师:山给水增加了气势,水给山增添了灵气,而声音则给山水增添了无限生机。闭上眼,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师:游览江山,重岩叠嶂,奇壁陡峭,眼看水石相击,耳闻泠泠之声,谐婉动听。鸟之鸣,晶莹润畅,蝉猿之声,空谷传响,袅袅不绝。有奇山异水,有奇声异音,必有人之真情感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生1:表达了诗人“遁迹山林,不做凡夫俗子”的感情。
生2: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生3:还表达了诗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不拘一格评一句
请用“我喜欢______句,因为这句写出了______”的句式说一说你读文后的感受:喜则赞之,美则赏之。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派代表回报。(此环节可训练学生对句子的品析能力)
生1:我喜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一句,因为这一句写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和无拘无束的洒脱。
生2:我喜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一句,因为这一句写出了水的清和静,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
生3:我喜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一句,因为它写出了波浪翻滚的壮观情景,描慕出了震耳发聩的声音,极有气势。
生4:我喜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一句,因为这一句即写了鸟禽的声音,又反衬了山林的寂静,达到了以静写动的目的。
生5:我喜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这一句,因为它给人无限的启示和想象空间。
4.文言一隅“酸”一回
让我们当一回古代的书生,也来“酸”一回。试用文言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说一句话。(学生兴趣很高)
生1: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争与人乐,美哉!乐哉!
生2:急湍猛浪,不亦险乎?
生3:此山此水,天下独绝!
生4:返璞归真,不慕名利,真君子者也!
生5:此文此情,亦天下独绝!
师小结:《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春江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画,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游了一番,评了一句,酸了一回。收获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有诗人高洁飘逸的志趣熏陶。
教学反思:如何使文言文的教学生动有效,是许多教师探讨的话题。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力求有所突破。首先,我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文的学习过程分为:似曾相识何处来、且品且看游一回、不拘一格评一句、文言一隅“酸”一回,共4.个环节。形式新颖,思路清晰,且很好的整合了新旧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收获打。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一段段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的画面。学生即愿意学又能够由联想的画面去学,且轻松愉快。最后,我大胆给学生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鼓励学生多说,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并尝试性的采用了“说文言”的课堂教学活动。总之,教无定法,但只要不放弃对课堂教学日益创新的追求,就会“教有新法”。
与朱元思书教案 第十二篇
一、简析教材:
本单元为古诗文单元。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相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诵背全文,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通译全文,把握主旨,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美,领会作者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美文美读,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深刻
领悟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时效。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释全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
2、反复诵读,背默全文。
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字词,疏通全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好多同学都写过信,或给亲朋好友或给同学,我想同学们写信的内容大都是日常生活的叙述。今天,我们来学习南朝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他写给友人的这封书信与一般书信不同,他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的叙述,而是一篇由倩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
二、研读课文
1、诵读课文,订正字音。(教师黑板板书生字词)
(1)学生自读: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注解决。
重点生字词:
猛浪若奔(bēn)干转(zhuàn)不穷轩邈(xuān)(mio)
泠泠(líng)(líng)缥(pio)碧鸢(yuān)飞戾(lì)天
横柯(kē)上蔽有时见(xiàn)目窥(kuī)谷忘反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语调。(反复读课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
(3)学生竞读,教师点拨。
朗读注意:第一,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第二,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第三,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以上12篇《与朱元思书》教案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与朱元思书教案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