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10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内容的网页及网站;

认识ACDSee软件——学会使用ACDSee软件游览图片;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掌握使用“Media Player Classic”软件播放音乐和视频文件,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认识ACDSee软件,认识Media Player Classic软件。

教学难点:认识ACDSee软件;认识Media Player Classic软件。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如果把现在的计算机跟20年前的计算机相比,除了性能上的差异外,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以前的计算机只是一个埋头苦干的计算工具,而现在的计算机更像一个“多面手”。除了计算外,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画画、打字、听音乐、看电影和玩游戏等。这里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词“多媒体计算机”。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多媒体世界,去感受多媒体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板书:认识多媒体)

2.讲授新课

(1)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投影。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媒体。

投影广播: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

师:请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就是媒体,媒体是指表达和传播信息的载体,如我们平时所见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就是媒体,它们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到一个计算机应用程序中,形成一个数字化、集成化的交互系统。一台配备了音响、光驱、声卡等硬件和相应的多媒体软件的计算机我们称之为多媒体计算机,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广泛运用到教学、宣传、娱乐等各个方面。

投影广播任务:多媒体电脑图片。

(2)体验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

浏览图片:师:有很多同学绘制了漂亮的图画作品,也保存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但图片的浏览和查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们可以借助看图软件方便地欣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图片,目前用得最多的看图软件是ACDSee。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使用看图软件“ACDSee”浏览计算机中的图片。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①启动ACDSee5.0,②选择你需要查看的图片,③单击“上一张”或“下一张”工具按钮可以显示不同的图片;单击“缩小”或“放大”按钮,可以将图片放大或缩小;单击“浏览”按钮则可回到浏览窗口。

(3)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学生重复老师的操作,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请学生上台操作,鼓励完成自己新发现的功能,演示给同学看,教师讲解,并评价。

②播放声音与视频。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浏览图片,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如何使用多媒体电脑播放音乐和视频文件。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1:启动“Media Player Classic”,2: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文件”来打开音乐文件。3:在“打开”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播放的音乐文件,单击“确定”,开始播放音乐。4:调整音量到合适的大小。5:播放视频文件。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类型有:mpeg、avi、rm和dat等。

(4)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教师发送文件。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3.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知识点:

(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2)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内容的网页及网站;

(3)认识ACDSee软件——学会使用ACDSee软件游览图片;

(4)认识Media Player Classic软件——学会使用Media Player Classic播放音频视频文件。

4.课堂作业

尝试刚才所学习到的知识,向老师提出新的问题。共同解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理解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并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会正确地求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归纳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百分率的用处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来源于生活,体验百分率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8分)

1、出示口算题,1分钟,并校正题目。

2、小结学生所提问题,并指名口头列式。

3、将问题中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引学生分析、解答。

4、小结:算法相同,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说明:我们把做对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正确率;那么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错误率。这些统称为百分率。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6、口算比赛:(1分钟)(见课件)

7、根据口算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做对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8、尝试解答修改后的问题。

9、比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0、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确目标,进入新课的学习:(1)知道达标率、发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义。(2)学习求百分率的方法,会解决求百分率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9分)

1、说明达标率的含义。

2、板书达标率的计算公式,并说明除法为什么写成分数的形式?

3、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

4、巡回指导书写格式。阅读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达标率?

(2)怎样计算达标率?

(3)思考:公式中为什么要“×100%”呢?

(4)尝试计算例1的达标率。

三、质疑探究(5分)

1、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写出的百分率计算公式。

2、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①生活中还有哪些百分率?它们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求这些百分率?

②求例1(2)中的发芽率。

四、巩固练习(14分)

1、指名口答,组织集体评议,再次引学生巩固百分率的含义。

2、对每一道题都要让学生分析、理解透彻,并找出错误原因。

3、出示问题,指导学生书写格式,并强调

4、解决问题要注意:看清求什么率?找出对应的量。

5、引学生比较、发现:这些百分率和100%比较,大小怎样?哪些百分率可能超过100%?

6、引学生观察、发现:出勤率+缺勤率=1.

五、加强巩固

1、说说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么意思。(1颗星)

(1)学校栽了200棵树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学的近视率达14%。

(3)海水的出盐率是20%。

2、判断。(2颗星)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为105%。()

(2)六年级共有54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级学生的出勤率为54%。()

(3)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25%。()

(4)一批零件的合格率为85%,那么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

3、解决问题(3颗星)

(1)我班有27名同学,上学期期末测试中,有24人优秀,那么我们班成绩的优秀率是多少?27名同学全部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3)要求,以2人小组互查,每人练习一道题,口头列式。1、王大爷在荒山上植树,一共植了125棵,有115棵成活。这批树的成活率约是多少?

(4)王师傅加工的300个零件中有298个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教学难点:

网上下载图片素材;

使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素材。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

所用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在上节课,我们已经亲身体验了绘声绘色的多媒体作品。一个优秀的多媒体作品常常包含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因此,我们要制作一个精彩的多媒体作品,常常需要收集大量的图片、声音等素材,这些素材也有赖于平时的积累,否则,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

(一)获取图片素材

师:那么,我们从哪里获得这些媒体素材呢?

生:(1)上网下载。(2)利用Photoshop等软件自己制作。(3)数码设备。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好。对于这个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答案。如:自己使用画图工具绘制、上网下载等。从因特网上搜索并下载图片素材资料十分方便。但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如果要引用别人的图片资料,必须注明图片的来源。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些搜索引擎开始建立我们的多媒体宝库。(板书课题:建立多媒体宝库。)

(二)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学生搜索“动物”图片。

教师总结并广播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

步骤2:选择搜索图片功能,输入关键词,选择大图,单击“百度搜索”按钮,搜索结果以缩略图的形式显示在窗口中。

步骤3:单击选中的“狮子”图片,就可以看到实际大小的图片。

步骤4:将图片以“狮子”为文件名保存到计算机中。

步骤5:修改该图片文件属性,将引用地址保存在“摘要”的“备注”栏中。

师:从网上下载图片虽然很方便,但并不是我们需要的图片网上都有。如:记录我们实际生活的图片就不一定能够在网上找到。特别是对于新闻工作者,许多新闻图片都需要现场拍摄。自从19世纪末照相机问世以来,相机成为我们记录生活的主要工具之一,几乎每个人都照过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拍摄数码相片,这些数码相片不但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成为图片素材,还可以与传统相片一样冲洗出来。与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从外观上看,有一个液晶显示屏,感光元件CCD和数字存储卡取代了传统胶卷,拍照的结果可以立刻显示在显示屏上,存储卡容量的大小决定了拍摄相片的数量,如果对拍摄结果不满意可以立刻删除,因此使用数码相机就不用买胶卷了。当然,照相机只是我们获取图片素材的基本工具,要拍出好的相片,往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许多战地记者为了获得一手的新闻图片,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投影广播数码相机图片。

师:如果我们使用的是传统相机或者需要采集一些实物图片,就需要使用扫描仪将图片扫描成数字图片,输入计算机。

小结课堂,学生尝试从网上下载其他类别的图片,并用ACDsee观看。

(三)获取声音素材

师:我们知道,使用录音机可以录制各种声音。如果计算机安装了声卡,通过麦克风,再配合录音软件,就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录制到计算机中去。

教师广播操作使用Windows里的“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过程:

步骤1:检查麦克风是否连接好,然后启动“录音机”程序,单击按钮,开始录音。

步骤2:对着话筒说一段话或朗诵一首古诗,这时会看到窗口中显示绿色的波形图,同时刻度尺上的滑块正在缓慢地向右移动,表示录音的进度。

步骤3:单击按钮,结束录音。

步骤4:打开“文件”菜单,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保存位置,然后输入文件名。

步骤5:单击“保存”按钮,录制的声音文件被保存下来。“录音机”默认的声音文件的扩展名是wav,保存文件时计算机会自动添加扩展名。

师:录音结束后,可以检验一下刚才录音的效果。单击按钮开始播放,音箱中就会传出刚刚录下的声音。

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利用“录音机”录制自己朗诵古诗的声音(静夜思),并保存下来。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四)获取视频素材

师:与图片、声音素材相比,视频素材制作难度大,占用的存储空间也大,因此,我们获取视频素材要困难一些。同样,我们在因特网上也能找到许多免费的视频文件,下载后成为我们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素材。在因特网上,有许多视频素材是以流媒体形式存在,需要使用专门的软件才能下载。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VCD、DVD节目光盘中截取或者从电视节目中录制所需要的视频素材。

投影广播视频素材制作过程(VCD、DVD等)。

投影广播数码摄像机采集过程。

四、课堂作业

请同学们使用“录音机”软件,课后录制一首古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啊,高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攀登科学的顶峰。

2、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难点:听音乐给歌曲划拍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啊,高山》录音。

(2)、歌中的“高山”是指什么?(高山是指科学的高峰)

教师介绍:这首歌的歌词是受马克思的名言启发而创作的。马克思的名言是“登向科学高峰是没有平坦的路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登上光辉的峰顶。”

(3)、八六拍的含义,即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拍,一小节内有六拍。

八六拍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4)、学生练习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5)、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随录音范唱做挥拍练习(第一乐段)。

(6)、学生简单唱歌曲,感受歌曲第一部分音乐具有叙述性,优美而平静。

(7)、第二部分为两个乐段,四四拍。

(8)、第二乐段在“啊,高山”富有想象的音调后,节奏突变,使用附点和八分休止符,连续的x.__0节奏型表现了青少年向科学高峰进军的顽强意志。

(9)、第二乐段歌词是__的名言,音乐变得宽广起来。

(10)、歌曲后半部分节拍变化了

二、复听《啊,高山》.

(1)、前半部分学生可轻身跟唱。

(2)、学生自己划拍。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了银河,引发了我们对太空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此外,还学习了新的节拍:八六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学生: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 www.kuaihuida.com 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

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去“大清花”饺子馆吃了一餐饺子,味道可真不错!一共用了168元,收银员找钱时还主动给了我一张发票,你能评价一下这种做法吗?

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

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

二、了解纳税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

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

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学习呢?

(看书、查资料、上网、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小学生,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小纳税人,学会怎样纳税!

教师介绍上网查询内容,纳税有哪几个步骤?

在这几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用到哪部分数学知识?

(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

究竟怎样运用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板书公式: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简单的说就是指什么?(应交的税款)

各种收入呢?是一定的吗?税率是一定的吗?你了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

那我选这个3%的来还!为什么不行?(根据税种选择税率来还。)

那你会哪种税种的计算方法?(消费税、营业税……)

都会算了吗?看这道题会算吗?(例1)

板书:230×5%=11、5(万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6、看来同学们没吹牛,确实会算营业税了,关于其它税种的计算还有什么问题或难以理解的地方吗?

可能说,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师:谁能帮助他?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师:会算个人所得税的请举手!看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靠自学还真有点难度,不急,我们一起解决它!哪些人要交个人所得税?

师:对,只要有工资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个人所得税!

(出示:个人所得税图表)

能看懂吗?什么意思?

帮我算算好吗?(猜猜我的工资收入?)

好吧,就透露这个秘密给你们,我上个月的工资收入是2100元,奖金是380元,该怎样算我的个人所得税?

板书:2100+380—2000=480(元)

480×5%=24(元)

谢谢大家,我一定会依法纳税的!

三、练一练

练一练1—4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借助网络、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了纳税中的数学问题,知道了运用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的方法来计算要交的税!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没有疑问?

如果没有,那老师这有几个话题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主题

1、你能为自觉纳税设计一句广告语吗?

2、如果我是税务稽查员,如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

3、我们能为纳税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纳税

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230×5%=11.5(万元)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合理存款”是在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折扣、利率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活动课。

活动构成:

1、明确问题。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这一问题展开,该问题共蕴含着三个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及资金用途。

2、收集信息。主要包括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教育储蓄存款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的利率,国债的购买及其利息的计算等。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信息。

3、设计方案。就是从收集到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相关实用信息,设计出具体的、不同的储蓄存款方案。

4、选择方案。即从上述各种可行性方案中选取收益的,化方案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时的总收入。教材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相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同时,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巩固对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学习综合运用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活动重、难点:

使学生能自主探索合理存款的收益问题的方法。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一、旧知铺垫,引入活动

1、复习:杨晨用8000元一年期存款的利息买了一台复读机,这台复读机的价格是多少?

8000×2.25%×1×(1—20%)=160元

问:算式中,本金和利息各是多少元?2.25%、20%各表示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渠道或方式了解到的?

2、引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还可以让本钱增值。存款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存款,获得的收益也会不一样。现在有一个问题:妈妈准备给小灵存1万元,供六年后上大学用,同学们计算分析一下,应该选择哪种存款方式收益?为什么?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案

1、小组合作探究

2、汇报交流

预设:

生1:选择存款期限长的,这样利息会高一些。

生2:定期存款要考虑利息税。

生3:国债和教育储蓄免征利息税,都可以考虑。

生4:国债的利率比教育储蓄的利率相对低一些,可以优先考虑教育储蓄。

师:课本第111页有两个表格,请同学们再次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聪明才智,按照你们的思路设计存款方案,看看哪些方案的存款利息较高。

3、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4、每组交流一种方案,说说这种方案为什么取得的利息高而且合理。

师:(根据汇报)看来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合理获得利息的存款方式。根据大家的汇报,老师把各小组化的方案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

问:对比后,你有哪些想法?如何存款算是合理的?定期存款方案为什么不考虑了?

学生各抒己见。

师:通过探讨,我们知道了存款有许多方式。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研究,认真发现,就能获取的方案,让存款合理的获利。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所设计的方案是六年后才取这笔钱的。现在,老师这里也有1万元钱,这1万元四年内不使用,四年后可能会随时取出。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一个存款方案,使方案获益。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学生汇报,学生评述。

四、活动结束,畅谈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2、你还有哪些需要?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听农民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渗透环保教育

三、探究体验

(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 )%;四成五=( )%;七成二=( )%。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四、巩固练习

1、三成=(  )%;五成六=(  )%;八成三=(  )%;

2、第9页做一做

3、解决问题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鼎湖山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4)某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xx年年产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产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欣赏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能够区分歌曲的段落,记忆歌曲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2.感受这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歌曲。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欣赏第一圆舞曲,感受这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歌曲。

教学难点: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录像片段:画面是春天来临的景色,背景音乐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提问:这是什么季节?表现了什么?背景音乐有谁听过?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打开书看欣赏曲目的曲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3)复听:歌曲是几拍子的?

(4)分段欣赏

①听赏第一圆舞曲

A、第一圆舞曲的速度、旋律有什么特点?(节奏规整、旋律上行)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

B、学生模唱主题旋律。

C、用竖笛演奏第一圆舞曲主题。

D、复听第一圆舞曲

②听赏第二圆舞曲

A、速度、旋律有什么变化?(速度稍快、节奏跳跃)

B、这段圆舞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C、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小鸟圆舞曲》《快乐的舞蹈》等)

③听赏第三圆舞曲

A、这段旋律的音区发生了什么变化?

B、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C、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姑娘们的歌唱》《河水的歌唱》等)

④听赏第四圆舞曲

A、这段旋律的节奏与第三圆舞曲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B、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C、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自由的天空》《湛蓝的河水》等)

⑤听赏第五圆舞曲

A、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B、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C、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勤劳的人民》《歌唱幸福的生活》等)

3.教师介绍曲作者。

被称为“圆舞曲”的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家庭,与父亲同名。

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奏的主要曲目。其创作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百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的头衔。

4.对比欣赏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谈谈你的感受?你更喜欢哪种表现形式?为什么?

5.对比欣赏民族管弦乐版、动画与管弦乐版《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谈谈你的感受?你更喜欢哪种表现形式?为什么?

6.音乐拓展。

我们以前还听过哪些圆舞曲?(《溜冰圆舞曲》《杜鹃圆舞曲》等)

7、教师小结:

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被誉为“圆舞曲”的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其它圆舞曲,去欣赏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这10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