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快回答分享了9篇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篇一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要求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属于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
具体内容标准
行为动词
目标动词水平要求
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搜集
知识性:理解
根据必修模块2教材编排体系的设计思路,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章是解决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这个问题的。所以应该在如何利用上做文章。本模块前5章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本章集中讲述遗传和变异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得到更多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但现阶段新的育种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在生产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学生并不清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www.kuaihuida.com>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2、生活经验方面: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育种有关的物品,如杂交水稻(大米)、各种类型的猫狗等宠物,对育种有一些感性认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最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制订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分析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能力目标:
1、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学会运用和分享信息;
2、尝试将生物学原理和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解决的模式带领学生分析教材和课前收集的育种实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使学生了解遗传学原理应用的同时,还能关注这部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六、教学的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我为本节课设计了导入——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小结检测四个环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育种方法,在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解决这两个内容时,我都遵循以下四个步骤:创设情境;探究问题;归纳总结;习题反馈。
(一)导入
以美国学者的“中国威胁论”和袁隆平的宣言营造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PPT课件展示育种工程的四个实例: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太空椒、转基因抗虫棉和乳汁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的转基因牛,引出课题《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并且让学生体会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教学
一、杂交育种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出示教具:两穗具有不同性状的玉米。其中一穗具有子粒
多、不抗黑粉病性状,另一穗具有子粒少、抗黑粉病性状。怎样利用这样的两种玉米,培育出同时具有子粒多、抗黑粉病两种性状的玉米新品种?
2、讨论方案、共同研究采用问题式探究模式进行教学,设置有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共同探究解决这个问题。
附:设置的问题:
1.怎样将子粒多和抗黑粉病两种性状结合到一起?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引出杂交育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杂交后可能出现几种性状?
——引导学生回顾自由组合定律,目的是训练学生将遗传学原理应用于实践,并且总结杂交育种的优点。
3.性状是受什么物质控制的?
——回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下面将要学习的知识埋好伏笔。
4.性状的重新组合过程中有没有新基因的出现?
——这是杂交育种的一种局限,同时为后面进行诱变育种的内容作好铺垫。
5.得到所需性状后可以将种子直接卖给农民作为良种吗?
——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知道杂交育种的最终是要得到纯合子。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如果不能的话,那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总结杂交育种的另一个局限:育种时间过长。
7.如果子粒多(A)对子粒少(a)是显性,不抗病(B)对抗病(b)是显性,假定两个亲本玉米品种都是纯合子,请绘出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
——要求写清楚每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简要说明。展示学生的答案,学生互评,规范作图。
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师生共同归纳,形成有关杂交育种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整个知识体系包括:杂交育种的概念、依据原理、常用方法以及优点和缺点。
4、习题反馈,活用知识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假设现有长毛立耳猫(BBEE)和短毛折耳猫(bbee),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你能否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长毛折耳猫(BBee)?
1)运用什么育种方法?
2)依据的原理是?
3)方法步骤?
(重点标注与植物育种不同的部分,请学生总结育种过程。)
补充介绍杂交动物中国荷斯坦牛的培育。
由杂交育种的局限性引出诱变育种。
二、诱变育种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出示教具或图片:一穗具有黄粒性状的玉米。
问题:怎样利用现有的玉米品种培育出具有黑色性状的玉米新品种呢?
2、阅读资料、讨论研究
课前布置兴趣小组同学搜集有关航天诱变育种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并且整理资料的能力,并体会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阅读生物兴趣小组课前搜集的有关航天诱变育种问题的资料及教材P100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有关诱变育种的有关问题,附:设置的问题:
1、新品种中有没有产生新基因?
2、空中诱发基因突变的条件有哪些?
3、航天诱变育种有哪些优点?
4、地面上有哪些因素可以诱发生物体产生基因突变?
5、诱变育种有哪些局限性?如何克服?
以航天诱变育种为典型,解决诱变育种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学会对已有知识进行应用。
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表达和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形成有关诱变育种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整个知识体系包括:诱变育种的概念、依据原理、常用方法以及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4、及时反馈,巩固知识利用教材P101练习3巩固所学知识。
(三)小结、检测
小结本课知识:列表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在方法、原理、优缺点的异同点。
检验学习效果:
1、课堂检测:通过一道一题多解的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的掌握程度。
每小组设计一套育种方案,小组间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评出胜方案。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共同取胜。
附: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
量,获得早熟、抗倒伏、抗病等性状,科学工作者往往要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民要求的新品种,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每小组设计一套育种方案。
已有的材料: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B小麦的矮秆不抗锈病纯种,C水稻的迟熟种子非生物材料:根据需要自选
2、课后练习:丰台目标P
2021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1.减数_的概念和意义
2.图示说明细胞减数_的过程
3.细胞减数_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
4.比较细胞的减数_和有丝_、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5.细胞的减数_过程中各时期图像的识别
[教材梳理]
一、真核细胞_的方式
有丝_、无丝_和减数_。
二、细胞的减数_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_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4.过程
三、生殖细胞的形成
1.精子的形成
(1)形成场所:哺乳动物的_。
(2)形成过程及数量变化:
2.卵细胞的形成
(1)形成场所:哺乳动物的卵巢中。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牛刀小试]
一、减数_过程相关概念辨析
1.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染色体。
提示:①同源染色体:指在减数_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如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②非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_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什么是联会?什么是四分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四分体。
提示:①联会:指减数第一次_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该时期已完成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已形成。
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1和2构成一个四分体,3和4构成一个四分体。
(3)什么是姐妹染色单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提示:①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粒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a和a′、b和b′、c和c′、d和d′。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粒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2.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吗?举例说明。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吗?举例说明。
提示:(1)不一定。如人的X和Y染色体,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得多,但减数第一次_过程中能联会,仍称为同源染色体。
(2)不一定。如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完全相同,但由于来源相同,因此不属于同源染色体,一般称为相同染色体。
3.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一定会发生联会吗?
提示:不一定。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前期,而有丝_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阅读教材内容,探讨下列问题:
1.减数第一次_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后,其数目和形态结构有何变化?
提示:染色体数目不发生变化;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一条染色体中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哪个_期?减半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的末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3.经减数第一次_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情况下)形态大小一一对应两两相同。
4.在减数第一次_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减数第二次_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相同吗?
提示:数目相同,形态结构不同。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5.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_后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说明原因。
提示:两种类型。原因是由于在减数第一次_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阅读教材内容,探讨下列问题:
(1)试从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变化角度,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点。
提示:Ⅰ.行为变化:①染色体复制;②联会、形成四分体、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减数第二次_后期染色体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Ⅱ.数目变化:①减数第一次_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②减数第二次_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
(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_有哪些异同点?
提示:精子形成过程中两次细胞_时,细胞质均为均等_;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次级卵母细胞_时,细胞质都是不均等_,但极体_时,细胞质是均等_的。
(3)试从产生部位、是否变形、产生细胞数目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点,填写下表。
提示:_卵巢变形不变形41
2.试依据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分析,核DNA、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1)体细胞含有染色体数为2N,核DNA分子数为2C,填表分析它们在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数目变化。
提示:2N2NNN→2NN2C→4C4C4C2CC
(2)依据上表数目变化,尝试在坐标中画出染色体数、核DNA数目变化曲线。
提示:
3.连线(把细胞_图像与所对应的时期用线连接起来)
[重难突破]
一、细胞_图像鉴别
1.常见的前期、中期、后期的_图像(以2N=4为例)比较
时期有丝_减数第一次_减数第二次_
前期
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染色体散乱分布,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且有联会和四分体,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无联会,染色体散乱分布,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中期
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后期
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一极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开,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每一极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一极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2.鉴别图像的常用方法
(1)前期的鉴别: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及联会、四分体现象。
(2)中期的鉴别
(3)后期的鉴别
二、减数_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的变化
1.变化曲线
2.曲线分析
(1)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DNA分子含量的变化不是完全平行的,因为复制后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而DNA分子含量已加倍。
(2)在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第二次_后期着丝粒_之后(FH和fh段),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1。
(3)在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_后期着丝粒_之前(CF和cf段),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2。
(4)BC(bc)段表示间期DNA(染色体)的复制,DNA含量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5)DE(d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_结束时,同源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6)ff′段表示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DNA含量不变。
(7)H(h)点表示减数第二次_结束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分到了两个子细胞中。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篇三
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单质还是化合态),分析时结合学生了解的生物体组成的化合物来分析,总结归纳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80-90%
无机盐:1-1、5%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7-10%
核酸
糖类:1-1、5%
脂类:1-2%
二、水
问题2:水对于生物体是至关重要的,水对于生物体、对于细胞有什么生理作用呢?这种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说明:引导学生从水的生理作用、水的存在形式等方面分析水分的相关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水分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
如:种子烘干(水分为自由水)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问题3: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无机盐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如何?这些生理作用是如何发挥的?
说明:引导学生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等方面分析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见下面总结)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镁离子:叶绿素;铁离子:血红蛋白
(2)维持生命活动
钙离子:激活凝血酶原,缺乏时表现抽搐现象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生理盐水:保证细胞正常的渗透平衡
四、糖类
问题4:你所知道的糖有哪些?这些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糖类出发,分析糖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糖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糖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五碳糖、六碳糖
葡萄糖:光合作用的产物
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
半乳糖:乳汁中
(2)二糖:水解后产生两个单糖
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
动物二糖:乳糖
(3)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
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多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问题5:你所知道的脂类有哪些?这些脂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脂类出发,分析脂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脂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脂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脂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N、P)
C、H比例高,彻底氧化释放出更多能量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
维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脑磷脂、卵磷脂
六、蛋白质
问题6:你所知道的蛋白质有哪些?这些蛋白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重要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蛋白质出发,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功能的结构基础及结构特点,详细地分析讲解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蛋白质被称做是生命活动的体现物质。在细胞的各种结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分。大约占细胞干重的50%,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或叫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分子量几万到几百万
如:乳球蛋白3、6万
2、分子结构复杂
1、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分析原因:
(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2)空间结构多样
2、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核酸是从细胞核中最初提取出来的酸性物质。分为两类:DNA、RNA
1、分子量大 名称 RNA DNA
分子量 104 106
分布 细胞质 细胞核
2、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分类:核糖核苷酸:4种
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注:第六章详细讲解)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过渡:六种化合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是生命活动的调控者,二者最为重要,都是生物大分子,而糖类和脂类主要是作为能源物质出现的,同时参与一些生命活动调节,水和无机盐作为生命活动的辅助物质,这六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的物质,即原生质。
八、原生质
案例1:小实验--科学家研磨活水螅,提取出各种化合物,然后再按真实比例混合,放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预测一下能否得到活细胞?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分析:当然不能
原生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活细胞
原生质具有特定的结构
所以: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本质,需要研究细胞的结构。
板书提纲
第二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
二、水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维持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四、糖类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
(1)单糖: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1.组成元素:C、H、O、(N、P)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维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六、蛋白质--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2.分子结构复杂
(4)空间结构:蛋白质--一条或多条多肽链形成空间结构
3.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4.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DNA和RNA
1.分子量大 名称 RNA DNA
分子量 104 106
分布 细胞质 细胞核
2.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八、原生质
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2021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简述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提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
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设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接着,ppt展示两组图片:(1)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它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2)荧光水母的图片,荧光水母因为它体内的“荧光蛋白”,使得它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蛋白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课题)。
(过渡)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二)资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
PPT上展示拥有4种氨基酸,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1)四种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组成?有什么共同特点?区别是什么?
(2)如果将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字母R表示(—R),尝试归纳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种氨基酸都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共同点);R基不同(不同点)。
教师邀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并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氨基酸的结构,但是由氨基酸作为基本单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
(三)动手操作,演示蛋白质的形成
用角色扮演法让一组学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尝试怎样才能连接起来。学生会很容易想到“手拉手”。
提问:
(1)描述氨基酸分子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2)有没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
(3)虽然和手牵手有相似的地方,但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总结出这种“相互连接”称为“脱水缩合”)。
(4)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5)二肽还能继续进行“脱水缩合”吗?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肽”、“多肽”、“肽链”,以及一条肽链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氨基酸数”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用表格的形式)。
创设情景:观看蛋白质形成的flash动画。
课件展示:胰岛素的空间结构。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过渡)展示一些常见蛋白质的结构图片,指出这些蛋白质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并指出生物界中蛋白质的种类有1010—1012种,可是构成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20种,这些氨基酸是怎样形成数量如此多的蛋白质分子呢?
(四)合作探究,深度理解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活动:将学生分成每6人一组,请其中一组的同学到台上来扮演氨基酸,其它组同学相互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请2组学生代表发表蛋白质分子多样的原因。
评价并总结: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种类不同;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变化多端;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五)巩固新知,归纳总结概念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概念图。
(六)作业拓展
课后调查资料:科学上第一个人工蛋白质的诞生和“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研究进展及成就。
四、板书设计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和结构通式
二、蛋白质结构的形成
三、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案 篇五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阅读教材P85~86)
1.类型[连线]
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大多数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阅读教材P86~88)
1.染色体组
(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染色体。
(2)写出图中的染色体组:X、Ⅱ、Ⅲ、Ⅳ或Y、Ⅱ、Ⅲ、Ⅳ。
2.二倍体、多倍体
项目起点体细胞染色体组数实例
二倍体受精卵两个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
多倍体受精卵三个或三个以上三倍体香蕉和四倍体马铃薯
3.染色体数目变异与育种
(1)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形成多倍体植株
(2)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人工诱导用秋水仙素处理
染色体数目加倍,正常纯合子
三、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
(阅读教材P88)
重点聚焦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3.什么是染色体组?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育种方法有哪些?
[共研探究]
1.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
(2)图2表示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
项目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
本质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或倒位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发生变化
的基因的
数目1个或多个1个
变异水平细胞分子
光镜检测可见不可见
[总结升华]
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类型定义实例示意图
缺失一条正常染色体断裂后丢失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果蝇缺刻翅、猫叫综合征
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连接到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结果后者就有一段重复基因果蝇棒状眼
续表
类型定义实例示意图
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某种夜来香经常发生
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180°后重新结合到原部位引起的变异。基因并不丢失,因此一般生活正常普通果蝇3号染色体上某些基因
2.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与基因突变的区别(如图所示)
【易错易混】染色体易位与交叉互换的比较
染色体易位交叉互换
图解
区别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对点演练]
1.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
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C.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了180°
解析:选CDNA中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选项A、B、D依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重复和倒位。
2.图1和图2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则二者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重组和易位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D.重组和重组
解析:选A图1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2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案 篇六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阅读教材P90~91)
1.概念: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类型[连线]
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阅读教材P92)
1.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1)遗传咨询
(2)产前诊断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与人体健康
(阅读教材P92~93)
1.内容:绘制人类遗传信息的地图。
2.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3.意义: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4.结果: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为2.0万~2.5万个。
重点聚焦
1.人类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类型,病因是什么?
2.如何监测和预防遗传病?
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共研探究]
1.单基因遗传病有6500多种,并且每年在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单基因遗传病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2)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说明:一种相对性状可以由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
(3)单基因遗传病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4)人类遗传病中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都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
2.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亲本产生的异常配子发生受精作用导致的。如图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异常卵细胞的示意图(图中染色体代表21号染色体)
(1)异常卵细胞的形成
①减数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异常的次级卵母细胞,进而形成了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
②减数第二次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未被拉向两极,产生了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
(2)异常精子的形成
①减数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②减数第二次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未被拉向两极。
[总结升华]
1.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特点
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特点
单基因
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几率相等、连续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几率相等、隔代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连续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交叉遗传
多基因遗传病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影响
染色体
异常遗
传病结构异常往往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甚至在胚胎时期就引起自然流产
数目异常
2.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的辨析
项目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
特点能够在亲子代个体之间遗传的疾病出生时已经表现出来的疾病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都表现出来的疾病
病因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可能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也可能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无关可能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也可能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无关
关系大多数是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举例红绿色盲、血友病等①遗传病:先天性愚型、多指(趾)、白化病、苯丙尿症
②非遗传病:胎儿在子宫内受天花病毒感染,出生时留有瘢痕①遗传病:显性遗传病
②非遗传病: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都患夜盲症
【规律总结】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方法
[对点演练]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
D.基因突变不一定诱发遗传病
解析:选B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基因突变后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即不一定诱发遗传病。
2.如图表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如果图中3号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下一个患病的男孩,则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
①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②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③Y染色体上的遗传④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⑤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A.②④B.②⑤
C.③⑤D.①④
解析:选B由题干“如果图中3号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下一个患病的男孩”可推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男性患者多,所以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项正确。
[共研探究]
1.调查人类遗传病
材料1:广西是我国地中海贫血病发病率的省区,地中海贫血病患病率为2.43%。
材料2:着干皮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隐性遗传病。由于患者体内缺少一种酶,紫外线照晒人体后造成的DNA损伤缺乏修复能力。随着紫外线晒伤的积累,极易引发严重的皮肤癌变。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调查的样本:在患有该遗传病的家族中进行调查。
(2)根据调查结果,绘制遗传系谱图,分析遗传方式。
(3)数据处理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随机抽取人群样本,进行该遗传病的统计,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得出该遗传病的发病率。
遗传病的发病率=遗传病患病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2.一对夫妇,一方为色盲患者,另一方表现正常,妻子怀孕后,请分析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1)若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因为表现正常的女性有可能是携带者,她与男患者结婚时,男性胎儿可能是患者。
(2)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正常的胎儿的性别为女性,因为女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时,所有的女性胎儿都含有来自父亲X染色体上的正常显性基因。
3.人的染色体组中有23(22+X或22+Y)条染色体。在测定人类基因组组成时,应测24条(22条常染色体+X+Y),因为X、Y染色体上有非同源区段。
2021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 篇七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
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
四、落实课程目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
五、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够准确说出酶的特性包括那个方面,并举例说明。
2、能力目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试图准确辨认酶在生活生产中(比如说某商品)运用了哪些特性。尝试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汇总、分析、总结。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虚拟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感受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地形成酶在生活中应用多样,种类多样,但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它的特性。也形成了一种观念:生物其实离我们很近,它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也可以当“科学家”。(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一个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也使学生养成好奇、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酶的三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及其案例
教学难点:1酶如何“娇气”了?
2低温的时候酶失活了吗,为什么?
七: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比如说酶的应用的图片,案例。
2、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加以指导。
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②能够认识分辨一些常见的致癌因子
③理解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运用癌细胞的特征解释癌症的相关症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癌症相关资料进行查询、整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懂得如何预防癌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对待癌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癌细胞的特征
②致癌因子
2.教学难点
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教学过程
【导入】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1.展示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以及歌手姚贝娜的图片,指出两位名人皆是因患癌症逝世;
2.当今社会,癌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古人谈虎色变,今人谈癌色变,癌症为何如此恐怖,而它又是因何而产生?
引出课题:细胞的癌变
【讲授】知识目标一:癌细胞的特征
展示资料1:海拉细胞系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1:在营养充分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不死
资料2:癌细胞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2: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变态
资料3:癌细胞转移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可以扩散转移
探讨:1.从癌症的特征的角度思考,癌症病人为何会消瘦?
2.要治愈癌症,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期?
【讲授】知识目标二:细胞癌变的直接原因——致癌因子
提问:生活中,不要过度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之下,我们强调少吃腌制食品,定期注射乙肝疫苗,这是为什么?
PPT展示日常易诱发癌症的实例和图片,并引导学生按自然科学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指示并联系实际生活碰到的致癌因子,进行分类归纳: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致癌,如紫外线、X射线等。
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甲醛、煤焦油、苯等。
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感染乙肝的人患肝癌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
【讲授】知识目标三: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
指导学生看书并找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指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指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调节细胞周期。
原癌基因:主要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总结: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引出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讲授】知识目标四:癌细胞的定义
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对癌细胞下一个全面的定义:
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刺激,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成为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的细胞。
【讲授】知识目标五:癌症的预防
提问:“病从口入”用于癌症是否合适?
引导学生围绕如何预防癌症展开讨论(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
【活动】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写一份建议书,纠正身边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提出防癌的生活方式及建议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篇九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与结构相适应,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膜结构的探索。而第二节内容又是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科学史的渗透,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说学情
本课所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化合物”、“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科的知识,初步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2.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说教学方法
1.教法
通过讲授、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诱导探究的课堂模式,使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的实验变成一种探究式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全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内容。
2.学法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利用课本和课件提供的资源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综合了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构建。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利用生活示例导入,多媒体展示: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肌红蛋白—肌红蛋白尿。随后提出问题,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尿液的颜色和患者尿液颜色的区别,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随后补充,正常人的细胞膜没有破坏,具有选择透过性,引导学生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与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有关,从而引入本节的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症是生活中常见的示例,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回顾旧知,引入新知,目的是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并且渗透健康饮食习惯。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对这一知识点的教授,我打算采用:教师提供资料→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假设(构建模型)→教师提供实验验证,通过这种思路,可以将课本中的结论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一个验证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1.组成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一和实验二)
鼓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循序渐进、层层诱导。并顺势引导学生提出何种假设?又如何来证实你的假说?学生根据实验一、二,能够得出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说,引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随后称热打铁,继续提出问题,脂质和蛋白质又是如何组成细胞膜呢?
2.磷脂分子的排布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磷脂分子资料和实验三)
多媒体课件展示介绍磷脂的性质和细胞生存的条件,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小组讨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以及假设组织细胞膜中磷脂的分布情况,并派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教师评价,给出意见。最终得出细胞膜是一种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相对朝向内侧,只有这种结构才可能稳定于细胞内外均为水的环境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蛋白质分子的排布(多媒体展示资料4和冰冻蚀刻显微技术)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如果把自己当作科学家,会得到怎么样的假设?同时表述模型。学生根据扫描电镜技术和冰冻蚀刻技术的实验结果,描述细胞膜结构中的蛋白颗粒的存在状态。培养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4.细胞膜是静止的吗?(多媒体展示变形虫视频和实验五)
视频展示变形虫运动,动画展示荧光标记技术,启发诱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相应结论,并设计新的验证性实验证实细胞膜具有流动性。通过视频和动画的辅助,增加学生对微观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质疑、创新、探索的科学观点。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模型)
多媒体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实验探究上进行回顾,用自己的话说出基本要点。教师纠正、展示完整内容并进行详细讲解并补充糖蛋白等相关知识。
让学生进行回顾,增强口语表达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并检验教学效果。
环节三: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知识、形成概念图。为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教师布置课外思考题,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中,哪些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哪些又体现了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点?
通过学生总结知识,形成概念图,有助于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课后以思考题的形式,既能消化知识,应用新知,又能激起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9篇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