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乘法》教案优秀14篇(五年级小数乘法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乘法,快回答整理分享了14篇《乘法》教案。

《乘法》教案 篇一

第一节:数一数

活动(一):有多少个熊猫?

在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描述中猜一种动物:身体由两种颜色组成,黑色和白色,长得胖乎乎的,眼睛就像带着一副大墨镜,你知道它是什么动物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熊猫!”由此引出了数熊猫个数的活动。

首先请学生观察这些整齐排列的熊猫图片,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在同桌讨论的基础上请他们讲讲各自数的方法。

生1:“我是横着数的,5加5得10,10加5得15”。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数一数,明确这是5个5个数的,一共有3个5,用算式表示就是5+5+5=15。

生2:“我是竖着数的 …… 。”

这个孩子似乎不知该怎样表达,于是教师让全班同学帮他一起数,明确了竖着数有5个3,一共是15 个,列出的算式是3+3+3+3+3=15。

之后教师对这两种数法作了一下简单的小结,使学生初步地感受到3个5和5个3都是15。

活动(二)有多少个圆点?

在出示圆点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你能不能用刚才这两种方法数出一共有多少个圆点?并尝试着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在集体交流时,逐步引导学生用“每行几个有几行、每列几个有几列”这样方式来表述自己数的方法,逐步抽象,为后面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奠定基础。

活动(三)有多少个方格?

从数熊猫、数圆点到数方格,数的对象的抽象程度在逐步提高。

教师先请学生独立数一数,列算式,在进行集体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生1:横着数,每行有10个,有3行,就是3个10,10+10+10=30;

生2:竖着数,每列有3个,有10列,就是10个3,3+3+3+3+3+3+3+3+3+3=30。

这时有个学生提出了问题,没有表述地很清楚,大概的意思是说 3个10和10个3正好是相反的,教学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3个10 和10个3只是数的方法不同,但他们表示的数量的是相等的。

活动(四)有多少个苹果?

这个活动与前面有所不同,只能用列出一个加法算式,教师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以区分。而这个活动更重要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法来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比较麻烦,从而引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学生列出3+3+3+3+3=15之后,教师回过来让学生观察前面列出的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的加数都相同,即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然后通过让学生表示50个3相加,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的繁琐,从而自然地引出用乘法来表示。在以活动(一)为重点初步弄清3×5(5×3)表示的意义之后,放手让学生尝试把刚才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再进行集体反馈与交流。学习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学生们都比较高兴,不时还窃窃私语。

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列出3+3+3+3+3=15一个加法算式,而7盘、50盘都只是让学生说一说,没有动笔写。如果让学生真正写一写的话,他们一定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加法地繁琐,乘法的简洁,从而体会到学习乘法这种新的表示方法的必要性。

小学乘法教案 篇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学生看屏幕上的小区图,图上不但有漂亮的楼房、还有美丽的草坪。提问:你们知道小区里为什么种草坪吗?

1.师出示例题:

月星小区有850平方米草坪。这种草坪每平方米每天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学生读题,师解释氧气、二氧化碳的知识

2.学生列式85015、85020

二、尝试计算,探索方法

1.梳理知识、指导学法

(1)比较:这两个乘法算式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板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回忆:计算85015,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哪些乘法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的笔算、估算

师帮助大家回忆以前知识。

口算: 802= 980= 6070=

3020= 1330= 5040=

提问:你是怎样口算的?老师为什么让大家做这组口算题?(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

2.提问:你能估算一下85015的结果是多少吗?

学生估算:把850看作800,15看作10,用80010=8000,结果应该比8000大。把850看作900,15看作20,用90020=18000,结果应该比18000小。(板书80010=8000、90020=18000)

要求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算好之后,在小组之间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教师寻找不同算法。小组内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85015 =

850 850 850

15 15 15

4250 4250 425

850 85 85

12750 12750 12750

3.全班交流讨论:

(1)比较:这三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答案和估算的结果比,合理吗?为什么?

(2)同一道题黑板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请第一个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用85015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

(3)比较:后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请第二个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4250是怎么得来的?85呢?计算第一步看0,得到4250;计算第二步不看0,得到85,一会儿看0,一会儿不看0,这样做容易出错。

请第三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就是把0前面的数相乘。425是怎么得来的?85呢?0到哪里去了?这里怎么有0出现呢?这是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指黑板上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说一说)

(4)比较: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谈谈你的理由。(板书:简便方法)

(5)完整计算,感悟简便方法

用简便方法计算,做的时候,首先要会摆竖式,下面请同学上黑板把竖式摆一摆。

师带领学生集体计算。先怎样?(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写答语。

刚才通过应用以前所学的估算等知识,算出了草坪释放的氧气。计算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什么方法?接下来我们用简便方法算一算草坪吸收的二氧化碳,好吗?算的时候,仍然通过估算、再算一遍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果。

4.再次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850 850

20 20

17000 1700

(2)讨论比较:

提问做错的学生:你是怎样计算的?1700中的第一个0是怎样得来的?第二个0呢?

提问:你估算了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850 (板书:80020=16000,90020=18000)

20

1700

提问:1700这个答案合适吗?你能自己找到错误原因吗

提问做对的。学生:你是怎样计算的?17000这个结果合理吗?为什么?他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和这位同学是一样的;把85020看作852,和这位同学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是添一个0和添两个0。为什么添两个0?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

(3)反馈:请做错的学生改正错误的结果。师写答语。

三、分层练习

1.练习:在练习纸上做38022、17060、50040 60035

(1)应用所学知识,先将竖式列好,不计算。

反馈:比较60035的竖式的摆法,你认为哪一种好?为什么?(如果写成635要乘两次,写成356只要乘一次,为了计算简便,可以把乘数的位置交换一下)

(2)学生计算:反馈:教师巡视,要求学生规范地说。选取38022、50040说理。

(3)讨论:做这些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为什么这四道题都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

2.做书P5第四题。

要求学生先估算一下结果的范围。再列式计算。最后反馈。

3.做书P7第三题。

学生做题,集体反馈。

4.据调查,每个成人每天大约吸入氧气750克,呼出二氧化碳950克。17个成人每天大约吸入氧气多少克?每天呼出二氧化碳多少克?

比较:谈一谈想法。

850平方米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2750克

85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17000克

17个成人每天大约吸收氧气12750克

17个成人每天大约呼出二氧化碳16150克

四、全课总结

《乘法》教案 篇三

单元主题

乘法

单元目标

(须体现“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 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 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5) 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2) 在探索活动中,学会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3) 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与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作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题目,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体育场(估算)

神奇的计算工具

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

数学阅读 计算工具的演变乘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法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单元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1.教学中采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溶入活动当中亲自体验参与2.让学生动手操作,积累感性认识3.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让学生自己出题

4.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帮一的小组学习方法,让优生能够帮助比他困难的同学,达到共同进步

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他们上课是的精力时候集中,随时提醒他们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感兴趣与生活有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同时在课堂中设立互帮互助的原则,同时对于新课的知识及时采用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并对学生掌握不是很好的知识及时巩固加深理解,练习的 形式也会多种多样,尽量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形式。

课时的划分

卫星运行时间 1课时

体育场 1课时

练习三 1课时

神奇的计算工具 1课时

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 1课时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 1课时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1课时

练习四 1课时

课时进度

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3.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

挂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三、课堂活动

学生用算式计算

学生反馈:

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

生:114×21

生1:比分多

生2:比2500分少

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生1: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生2:114×21=114×3×7=2394生3:1 1 4 × 2 1 1 1 4 2 2 8 2 3 9 4

出示挂图

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3圈,5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揭示课题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旧知铺垫

(1) 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

说一说:“114×10”你是怎样算得?

2.探索新知

(1) 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2) 列出算式表示

(3)估算结果

师: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4)具体计算

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3.试一试

课本第34页的试一试

(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

(2) 反馈运算结果课本第34页练一练2题作业设计 课本第34页练一练1、3、4题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单元教学反思备注: 每个单元教学完后,应写单元反思(对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情况进行分析)。

课时进度

1课时体育场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课堂活动

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

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

生:72×28可以看成70×30就是2100

师: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给予肯定。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中插图,说出准确的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3.估算算式结果

4.小结

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课文36页“练一练”1题

作业设计 课文36页“练一练”2-4题板书设计 体育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2 ×6×28或 72×28单元教学反思备注: 每个单元教学完后,应写单元反思(对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情况进行分析)。

课时进度

1课时练习三

课型特点

练习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2.进一步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能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3.能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估算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练习三的第1、2题

二、练习三的第3题

三、估算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反馈

第1题,通过用口算卡片进行快速口答练习。

第2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与同伴交流、检验。这是一道判断题,反馈时,要求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判断出每一道题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1.第4题,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情境插图,教师不作任何提示,直接让学生观察图上信息,然后解答。2.第5题应鼓励学生交流各种估计的方法,然后与同桌交流3.第6题,要估计书架的图书数量及调查学校藏数量。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练习三单元教学反思备注: 每个单元教学完后,应写单元反思(对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情况进行分析)。

课时进度

1课时神奇的计算器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2.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的了解

教学(具)准备

最好每人一个计算器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

三、课堂活动

生:认识计算器

999×9=8991

9999×9=89991

99999×9=899991

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9的个数少一个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师:猜一猜,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1, 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方法。2, 认知一些功能键(1) 由学生来说明本活动可以先让部分学生做小老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① 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② 运算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③ 数字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④ 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⑤ 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3.尝试练习(1)计算25×4。4.探索一些数学规律(1)呈现一些数学规律999×9 9999×9 99999×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3) 反馈计算结果(4) 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课文第40页“试一试”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器单元教学反思备注: 每个单元教学完后,应写单元反思(对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情况进行分析)。

课时进度

1课时探索与发现(一)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111×1111=1234321

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9999×9999=99980001

生:不相信

生1:老师怎么讲迷信呢?

学生探索,学生独立计算,最终发现结果全部都是6174大家都是好孩子

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老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

11111×11111=?

(1)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讨论

1111×1111的结果

(3)反馈讨论结果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

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

(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2=285714

142857×3=428571

142857×4=571428

(3) 观察积结果的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4) 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3 第三关神奇的9

1,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

999×999=998001

(2)猜一猜:9999×

9999的结果(3)发现规律并归纳:(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9999×9999=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4 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2)让学生在这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师:请你们在这十个数字中,选4个你喜欢的数字,(3) 老师也选了4个数字:6、1、7、4(4) “卖关子”师: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个数字中推测出来,你相信吗?(5) 运算规则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能重复的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如1,2,5,0最大的:5210最小的1025,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

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

(6)学生探索

作业设计 让学生相互提供些有趣的计算题进行练习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一) 有趣的算式单元教学反思备注: 每个单元教学完后,应写单元反思(对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情况进行分析)。

课时进度

1课时探索与发现(二)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懂得用字母进行正确的表示3.是学生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结合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导入谈话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观察正方体,数有几个小的正方体

声:从前面看,每一层有5×4个,有3层,算式表示:

5×4×3

=60(个)

生2:从上面看,每一层有5×3个,有4层。5×3×4=60(个)

生3:从侧面看,每一层有3×4个,有5层。3×4×5=60(个)

78×34=34×78

12×35=35×12

a×b=b×a

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一看,我们还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能发现什么规律呢?等待我们去探索。

1.出示书上的正方体的模具

2.提问:有几个小正方体?

3.学生观察,数一数有几块小正方体

4.反馈数数结果

师:请回答共有几个小正方体,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5.比较算式特点。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

5×4×3=5×3×4=3×4×5

即:三个数连乘,不管运算顺序如何改变,积都不变。

6.举例验证

算一算:15×25×4和15×(4×25)

34×(28×21)和(34×28)×21

7.用字母表示。

(1)教师:如果用

a .b ,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2)学生尝试书写关系式,教师巡视

(3)学生反馈尝试结果

(a×b )×c= a×(b×c)(4)揭示,补充课题

师: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

课文45页的试一试

乘法交换律

师:我们知道4×5=5×4

12×10=10×12你还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师:如果用a,b来表示两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这个就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作业设计 课文45页的练一练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二) ?

乘法结合律(a×b )×c= a×(b×c) 乘法交换律a×b=b×a ------------------------------单元教学反思备注: 每个单元教学完后,应写单元反思(对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情况进行分析)。

课时进度

1课时探索与发现(三)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2.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3.会使乘法分配律进行 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导入谈话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生1:6×9+4×6

=54+36 =90(块)生2:(6+4)×9=10×9=90(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如乘法结合律等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

今天,又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

1.书上的插图

师: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反馈交流情况4.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5.举例验证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讨论交流:(1) 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2) 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3) 还有什么发现6.字母表示。师:如果用a .b ,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7.揭示课题。课文49页试一试作业设计 课文49页的练一练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三) ? 乘法分配律 -------------------------单元教学反思备注: 每个单元教学完后,应写单元反思(对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情况进行分析)。

课时进度

1课时练习四

课型特点

练习课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基础练习

二、深化练习

学生独自完成

1.练习四中的第1题

这是一道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的练习题目,可以让学生独自完成。

2.练习四中第2题

(1) 呈现题目

(2) 弄清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 学生列式,并计算

3.练习四中第3题这是一道趣味练习题,开展“比一比,看谁的连线又快又正确”活动。

4.练习四中第4题学生列出算式后,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也是可以的,但是应该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课文练习四中的“观察与思考”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练习四单元教学反思备注: 每个单元教学完后,应写单元反思(对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情况进行分析)。

课时进度

1课时整理与复习(一)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通过对所学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2.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反馈、纠正,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复习“认识更大的数”

二、复习“线与角”

三、复习“乘法”

1.学生梳理知识

师:学习了“认识更大的数,你都知道了什么”?

2.归纳知识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利用板书帮助学生归纳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

3.写出下列各数。

(1) 三百二十一万----------------

(2) 二十万三千-------------------(3) 二千二百八十一万-----------------(4) 四十五万零六千------------------4.课文53也的第1题1.梳理知识师:在“线与角”这一单元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归纳知识点。3.即使练习。课文第53页的2、3、4题1.基础练习教师用口算卡出示口算题13×2= 28×3=130×2= 280×3=130×20= 280×30=2.做一做完成课文第53页的第5题的第3题。3.复习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课文第53页的第5题相应题目4.解决问题课文第53页的第6题作业设计 选用课时作业板书设计 认识更大的数: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数位、计数单位) 2.亿以内的数的读写 3.大数的改写(大小不变,计数单位变) 4.近似数的认识(“四舍五入”法取值)单元教学反思备注: 每个单元教学完后,应写单元反思(对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情况进行分析)。

《乘法》教案 篇四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在购物、乘车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4、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单元编写意图

1 、会写 100 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 、能对 100 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 、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数感。

4 、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5 、在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

购物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它是在学习了口算百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引入,旨在通过“购物”这一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可以考虑下列几个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信息,在学生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如:买3张桌子多少钱?买3个书柜多少钱?买1张桌子和4把椅子多少钱?教师还可以根据身边实际情况创设其他的生活情境,如买电器、买衣服。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列出算式。例如:买4把椅子多少钱?(12×4=)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怎样计算,经讨论后在班级中汇报小组意见。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用加法、也可能用乘法或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因为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计算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在用竖式计算时,要用乘数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通过实物演示和对照连加竖式,使学生了解其算理。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同时教师要注意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加以指导。

(3)拓展应用

教材安排的拓展内容“试一试”,主要是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想法,还可以从以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任选一个,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用竖式计算乘法,可能会出现许多错误,因此教师要注重对竖式计算过程的指导,让学生了解算理,从而真正掌握数学方法和技能。

教学时,还可以参考前面的教学案例。

去游乐场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

教材以“买票”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旨在通过“买票”这一活动,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通过下面的步骤完成。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信息,在学生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42人跳蹦蹦床,需要多少钱” ;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本班实际人数提出“购票”问题;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其他的情境,如:外出旅游购车票等,便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

首先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列出算式,例如: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4=)再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计算,也可以让学生用摆一摆小棒等实践操作活动辅助探究。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16×4的计算方法。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算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知道“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在刚开始学习列竖式计算进位乘法时,“向前一位进几”的数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遗漏;如果有学生不在竖式中做出记号能正确计算,教师应予以肯定,可以建议他为了避免错误最好做出记号。

(3)“试一试”,主要是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乘火车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它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1)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乘火车”的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如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什么车厢乘坐的人多?多多少人?”对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乘法算式:72×5=。

②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此时要注意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③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并组织全班集中交流。

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教学时要关注积的个位上“0”的处理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在竖式漏写“0”后的得数“36”是否正确,也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的方面,防止漏写“0”的错误。

(3)拓展应用

教材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本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由于学生容易忽略进位,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特别关注。

0×5=?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应用意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并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为什么“0×5=0”,在此基础上通过“算一算”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时,可根据需要对教材作适当的补充或调整。

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过程来实现。

(1)讨论 0×5=?——发现规律

①算一算 3×5=(  ),2×5=(  ),1×5=(  ),0×5=(  )。

②找规律。在前面四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③用其他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启发学生用“5个0相加得0”说明0×5=0。还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如:结合“5个空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为什么“0×5=0”。

④算一算,发现规律。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后,通过观察发现有关“0”的乘法的规律;还可以让学生各自任意出几道0和任何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0”)进行计算,再通过观察发现规律。

(2)试一试——探究算理

在学生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一个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①试一试“130×5=”,这是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可能这样想:因为13×5=65,所以130×5=650。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13×5=65与130×5=650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10乘5等于65个10,也就是650。但是较为简洁的乘法竖式的书写方法,即“先将13和5相乘,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的写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完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②试一试“402×3=”,这是一个乘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题,在学生独立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想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724÷9=80……4 验算:

买矿泉水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连乘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继续学习混合运算的基础,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

(1)创设“买矿泉水”的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信息,在学生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如“买2箱矿泉水共花多少钱”。

(2)探索多样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结合“买矿泉水”这个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买2箱矿泉水共花多少钱,并在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除了教材中呈现的两种估算方法,学生还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进行估算:①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矿泉水大约140元;②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20元,但不到200元;③两箱矿泉水48瓶,不到50瓶,每瓶3元,两箱矿泉水不到150元。

学生想法合理的地方,教师应给予肯定。

在计算“共花了多少钱”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展示各种方法,除了教材中出现的两种方法外,学生还可能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①24×2=48(瓶),48×3=144(元);②24×2×3=48×3=144(元)。

在交流算法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用连乘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3)“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第2题是一个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估算,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中交流估算的方法、解释估算的过程。学生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进行估算:①根据一个班的人数和班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②根据一个年级的人数和年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③根据做早操时队列的有关数据,估计全校总人数。

认识乘法 篇五

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场景图 小棒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创设动物学校的活动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动物学校的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出示如下算式:

2+3+6 5+5+5 3+7+8 4+4+4+4 91+6 2+2+2+2+2

2+3+6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5+5+5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谁能根据加数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二、感知“几个几相加”

1.教学第一页的例题

出示第一页例题中的场景图,提问: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2+2=6(只) 3+3+3+3=12(只)

提问:第一道算式是几个2相加?第二道算式是几个3相加?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完成第一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怎样列式?这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2)继续要求学生摆小棒:每堆摆4根,摆3堆。提问: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一个摆了多少根小棒?

三、认识乘法

1.教学第二页的例题

出示第二页例题的场景图。

提问: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在那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2+2+2+2=8

讲述:求4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除了用加法来算,还可以用乘法来算。

(板书:乘法)

教师板书:4×2=8或2×4=8。

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乘号、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然后组织交流。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堆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2.完成第二页的“试一试”

要求学生看图数一数是几个4,再分别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比较列出的算式。提问:求5个4相加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如果求9个4相加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让学生通过比较和思考,感知乘法算式的简便。

四、练习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2题

提问:钢笔一共有几个2枝?鲜花一共有几个5朵?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自己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3.读出第4题中的乘法算式,分别说说乘数和积各是多少。然后写出乘法算式。

4.应用乘法解决问题

提出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先请大家想一想,在说给同学听一听。

五、课堂总结

小学乘法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80页“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并能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

(3)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4)引导学生找到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5)会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通过多次质疑讨论,激活思维,开拓视角。

(6)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2、熟记9的乘法口诀,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口算卡片,袋鼠跳格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5月5日是什么节日吗?

师:在端午节那天人们一般的会举行什么活动?

师:那你们看过赛龙舟吗?下面老师带你们去看赛龙舟好吗?

[在多媒体电脑中出示赛龙舟图。请同学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师: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引出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先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师:我们把9条龙舟分开逐条逐条来看。

出示一条龙舟:

提问:

①师:一条龙舟上共有几个人?表示几个9?

出示:2条龙舟

②师:2条龙舟上共有几个人?表示几个9?

出示:3条、4条、5条、6条、7条、8条、9条龙舟

③师:那么3条、4条、5条、6条、7条、8条、9条龙舟上的人数,分别可以用几个9来表示呢?

出示:3个9、4个9、5个9、6个9、7个9、8个9、9个9

3、用袋鼠跳格的图来帮助我们算出龙舟上的人数。

[出示袋鼠跳格图。

师:袋鼠每跳一步是9格就表示一条龙舟上的人数,请学生独立将袋鼠跳格图完成。学生独立完成袋鼠跳格图。]

4、指名汇报填写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龙舟的条数和总人数。

师:“你是怎么得到这个数的?”

[5、引导学生观察已填完整的数轴,发现每个方框中的数都是连续加9的规律。

提问:有了这个袋鼠跳格的图,我们现在随便点几条龙舟都能很快答出总人数了,那么9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3条呢?5条呢?8条呢?]

6、提问:从1个9到9个9,我们可以用什么简便的算式来表示呢?

师:你们会写吗?请你们独立写出9的乘法算式并填写出结果。

指名汇报,教师出示:1个9到9个9的全部乘法算式。

7、为了使我们很快地记住9的乘法算式的结果,我们给它们编乘法口诀。你们有信心编出来吗?

[同桌的两个学生讨论、交流,将编出的乘法口诀写在自己的课堂练习本上,有困难的同学可利用课本第80页例4中的表来完成。

学生分组讨论编口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交流时,要求学生说清每一组算式、所编的口诀及意义。引导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及时进行补充、纠正。]

8、质疑:在编口诀的时候你们遇到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9、指名学生汇报,教师出示:9的每一句乘法口诀

先齐读,再分组读、分男女比赛读。

[10、引导学生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方法记住9的乘法口诀?也就是说你发现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记忆呢?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

11、师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真是太棒了,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我们一边读,一边记忆。

[学生各自试着记忆9的乘法口诀,自由读、自由背。]

12、检查学生记忆口诀的情况:

先全班背,然后指名背:谁能试着给我们背一背?

13、师:在学生背的过程中询问:背到“五九四十五”“六九……”不会了怎么办?

小结:是的,根据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我们就能把口诀很快地背出来的。

14、师:谁能说说“4×9”表示什么意思?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我们会背9的乘法口诀了,还要会应用,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有信心做出来吗?

[1、对口令游戏:

用双手表现出9的乘法口诀,同桌对口令。

2、列式计算:

①8个9相加得多少?

②8与9的和是多少?

③两个9相加是多少?

④两个9相乘是多少?

指名回答,先独立做,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对这4个小题进行比较。

3、解决问题:

①六一儿童节,每个小朋友要吹9个漂亮的气球,小明、红红、欢欢一共要吹几个气球呢?

②一张桌子摆9把椅子,8张桌子要摆多少把椅子?

③一本彩色故事书4元钱,一本彩色连环事5元钱,买9本故事书要花多少钱?]

四、总结评价,升华目标

1、你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总结:孩子们,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每个人都长了一双数学家的眼睛,发现了那么多藏在9的乘法口诀里的规律,掌握了准确计算乘法的秘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特别高兴,因为你们个个都很了不起,会观察、乐思考、能发现、更会应用。所以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找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传统的教学要点,大胆地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背口诀,记口诀才会有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乘法》教案 篇七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1单元1)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板书:144×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讲述:144×1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

同桌交流: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1—4

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第2题。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全班交流:

(1)对还是错?

(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吗?

第3题。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25×112怎样列竖式简便。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下面。

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明确:总价=数量×单价

四、课堂作业

计算:

245×23 136×46 78×312

216×67 54×324 618×23

第二课时 练习课 (1单元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口答。

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

二、笔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

三、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7—10

第7题

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速度×时间=路程

第8题

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

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

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

五、课堂作业

计算:

34×321 78×312 562×12 345×34

264×56 132×58 567×12 89×143

“想想做做”9

认识乘法 篇八

《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 冀教版) 第三册

教学内容:根据情景图列出加法算式,并改写成乘法算式,认识乘法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了解乘法的意义。

2 认识“” ,会读 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求几个几相加,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算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 学生每人准备15片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儿童乐园的情景图)

师:星期天到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玩好吗?请看,我们的小伙伴都在做什么游戏呢?玩得那么开心!希望小朋友能从今天的儿童乐园里探索很多的数学知识。

二 探究新知,动态生成

(一)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儿童乐园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交流:

师:你们看到图上的同学都在玩哪些游戏?要仔细呦!

生:我看到了有玩小火车 碰碰车 还有跳绳的。

生:我还看到了小火车有5节,每节上坐着有4人;碰碰车有4辆,每辆上坐有2人;跳绳有2组,一组有3人呢。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知道的真多呀,能不能给其他的小朋友提出一个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呢?

生:可能问:一共有多少人跳绳?一共有多少人玩碰碰车?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也可能问一共有多少人?还可能问有几个女生,有几个男生?)

师:我们今天只研究:一共有多少人跳绳?一共有多少人玩碰碰车?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

3 尝试列式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看谁先给老师列出算式来呢?(有3名学生勇敢地上台来列式,其余同学在本子上列式。3+3=6 2+2+2+2=8 4+4+4+4+4=20 算式算的是什么,即表示什么)

4 探究算式

生1:(上台列式的):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我们吗?

生1(下面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生1 :从图上看1组有3人跳绳,2组跳绳就有6人,把它们合起来,也就是3+3=6,所以我是用加法计算的。

师:3+3=6中,3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生:3表示一个加数,6表示两个数的和。

生2:求一共有多少小朋友玩碰碰车?列式为2+2+2+2=8请看,第一个“2”表示什么 ,第二个“2”表示什么,第三个“2”表示什么 ,第四个表示呢?

生2(上台列式的):从图上看第一个碰碰车上有2人,第二个碰碰车有2人,第三个碰碰车上有2人,第四个碰碰车上也有2人,一共有4个碰碰车,我是用连加的方法计算的。

师:求4个2相加是多少,我们可以用连加的方法计算。

生:(下面的)小火车上共坐着几个小朋友呢?列式为4+4+4+4+4=20你为什么这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生3:(上台列式的):我们从图上观察到每节小火车可以坐4个小朋友,一共有5节小火车,就是求5个4相加是多少,求5个4相加是多少,我用连加的方法计算的。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们再认真观察这些算式,这些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呢?(注意引导)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第一个算式的两个加数都是3,第二个算式的四个加数都是2,第三个算式的五个加数都是4。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呀,能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能给老师总结出规律来呢。

(二 )探索新知

1 引出课题

师:小红要买练习本,一个本2角钱,要买9个,一共需要多少钱?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师:这样列式简便吗?太麻烦了,求9个2用连加的方法太不简便了。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2 学习算式

师:我们来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先看4+4+4+4+4=20,这道算式的加数都相同,都是几?(板书4)跟老师一起数一数有几个4相加?(板书5)。

师:求5个4相加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在5和4中间写“”,先写“/”,再写“﹨”,伸出小手练习一遍,这个符号叫乘号,(是由加号演变过来的)读作“乘”,我们齐读一遍。

板书: 45=20 或54=20

乘号

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4”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0”表示什么?乘号“”像什么?(像老师打的错号)

生:从图上观察“4”表示每辆小火车上坐4个小朋友,“5”表示有5辆小火车,“20”表示一共有20人坐小火车。

师:求5个4相加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45(板书读作:4乘5); 54(板书读作:5乘4 )。

(全班齐读,记住乘法的读法)

师:请观察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新发现呢?

生:两个数的位置换了,得数没有变。

3尝试练习

(1)师:自己试着把其它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式,互相读一读。

(2)自己也试着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

(3)学生写完后投影出示。

4 小结:小朋友你们能自己改写乘法算式真不简单呀!

三 深化新知 ,回归生活

1 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看花,投影出示

2 尝试

师:请小朋友3人为一组合作,用手中的叶子来代替花按老师的摆一摆,再写出算式。(要求一人摆,2人写,然后读一读,每人摆一次)

3 看算式,写乘法

师:你们的本领真大呀,写出了各种各样的算式。

4全班交流

(1)交流各自的算法。(板书5+5+5=15 53=15 35=15)

(2)师:小朋友,你们为什么能这样列式呢?

(3)生:从图上我知道一组有5个花片,有3组,也就有15个花片。

(4)师:仔细观察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生: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和都是15,乘法算式都是53=15或35=15

师:这就说明53=15或35=15既表示3个5相加,又表示5个3相加。

5比较归纳

(1)请同学们观察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最简便呢?

小结:比较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以后我们要用乘法来计算。

四 巩固新知

刚才我们学习了乘法,现在考考大家。

1出示图片 ,让学生独立计算下面各题。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2 出示图片,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 读作:----------------

3 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18 5+5+5+5=20 3+3+3+3+3=15

□□=□ □□=□ □□=□

五 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上,我们班的小朋友能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可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进步,好吗?

六 质疑 作业(略)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加法:4+4+4+4+4=20 5+5+5=15

乘法:45=20 或 54=20 53=15

读作:4乘5 5乘4 35=15

教学设计思路:

1.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在玩中学的特点。先给学生出示儿童乐园情景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从图画上看出有玩跳绳 碰碰车 坐小火车的,让学生提出问题,增强口述能力,也体现了综合课的特点。尝试列式后,再让学生说出每个数从图上表示什么,这时学生对图和式子非常清晰,从中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很快地地说出每个式子的特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把算式与情景图紧密结合起来,如 3+3=6提出为什么这样列式?再次让学生从图上找到1组有3人跳绳,另1组也有3人跳绳,2组一共有6人跳绳,这样学生就能从图上由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问学生为什么是2个3相加呢?学生再次看图,1组有3人,因为有2组,所以是2个3相加,这样便于学生理解23或32,也提高了学生仔细观察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摆叶片,再交流列式,5+5+5=15 53=15 35=15学生观察到3个式子得数都是一样的,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再让学生比较加法与乘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 在尝试练习中,让学生就其中的某一问题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上第37—3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编制8的乘法口诀。

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寻找规律编制记忆口诀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 记忆口诀

教学准备:小棒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今天,小凯蒂又来到了同学们中间,看看她在向大家学什么手艺?

(出示情景图)

原来凯蒂来到教室里学习编中国结。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2:做2个中国结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3:每周要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凯蒂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编儿歌,填填表(教学红点)

我们一起来看 “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这一问题在老师送给小凯蒂的儿歌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出示儿歌)

小小凯蒂志气高

编起结来手儿巧

中国结儿传友谊

我们一起瞧一瞧

一个结上8个环

……

谁能接着往下编?2个结上……?3个结上……?……

(以小组为单位,可借助小棒,把儿歌编完整)

学生按照共同编好的儿歌,边说边完成38页“填填表”

2、读儿歌,编口诀

同学们数得很好,你是怎样数的?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交流方法)

同学们猜想一下,根据以往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8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们能编出口诀吗?

(学生试着编口诀,并将整理好的口诀进行板书)

3、寻找规律 记忆口诀

(1)来看一下我们编出的8的乘法口诀,一起来读一读。

(2)仔细观察,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引导学生比较发现规律)

(对的,也就是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8,三八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相差几呢?4个8比3个8多几?比5个8少几?)

(4)如果忘记了“六八”这句口诀,怎么办?

(5)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记忆口诀。

三、解决问题 走进生活(教学绿点)

1、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能很快解决吗?

(学生先独立计算解决,然后再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谁能代表你们小组说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是怎样想的?用到了哪句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

生1:就是求5个8是多少?

生2:可以列成5×8或8×5,用到的'口诀都是五八四十。

……

四、自主练习 巩固深化

1、自主练习1“对口令”游戏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师说上半句,生说下半句。再轮换,增加趣味性。)

练完之后再由同桌两人继续练习。

2、7个8比6个8多( ),比8个8少( )

提问:7个8比6个8多几个8?

你能照样子说一句吗?

3、一组一组地做,做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每一组的得数为什么是一样的?

3×8+8= 5×8+8= 6×8+8=

4×8= 6×8= 7×8=

8×4= 8×6= 8×7=

4、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看得数、讲算式)

48 56 24

五、拓展应用

班上共有多少名学生?(42名)

除了用数字告诉大家用,你还能用算式来告诉我们吗?

可能会出现:5×8+2 6×8-2 4×10+2

五、总结评价 延伸拓展

学了这节课,你有新的收获吗?(学生说感受,并一起回忆8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呢?

如:一只螃蟹几条腿?两只?三只?你能编首儿歌吗?(学生做拍手游戏)

同学们编儿歌的兴趣真浓厚,等我们以后学了9的乘法口诀,还能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只要同学们用心去发现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的更多。

乘法 篇十

指导过程

一、引探准备:

1、 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探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4、问:你想怎样计算?这两种方法都行吗?为什么?(板书)3/10+3/10+3/10 3/10×3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三、引探总结:

1、3/18×6 2/5×15 3/7×6

3、P3 1、2

四、引探实践: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一、引探准备:

1、 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探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4、问:你想怎样计算?这两种方法都行吗?为什么?(板书)3/10+3/10+3/10 3/10×3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三、引探总结:

1、3/18×6 2/5×15 3/7×6

3、P3 1、2

四、引探实践: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

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乘法》教案 第十二篇

教学内容:

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81~82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能利用一般笔算方法自主学习、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2.方法与过程: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能和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与态度: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估算和已有的笔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课题纸、自备本、课作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简短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显示画面及音乐:三只小猫兴高采烈地来到河边,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三心二意的)你们猜结果三只小猫一共钓到了多少条鱼呢?学生异口同声:钓到0条鱼。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0 + 0+ 0=0(条) (师板书)

3.师:你能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把你想的乘法算式说给同桌听。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改的?板书:(1)0×3=0 (条) (2) 3×0=0 (条)

师: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不能象小猫一样,做事三心二意的呢?(不能)是啊,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很专心。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改写加法算式算出了这两道乘法算式的积。那这两题你会算吗?

1.出示想一想:0×7=-------8×0=-------

(1)指名算。

(2)师:你是怎么想的?

(3)提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有没有考虑过0×100,0×1000,

0×10000呢?这样的算式说的完吗?从中你发现什么?(板书:……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结合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大家都熟悉的两位客人,他们是谁?(多媒体出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多媒体)有一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去体育馆观看解放路小学、华阳小学、新华小学这三所学校参与的智力大比拼竞赛,走进体育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体育馆真大,这一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啊?

(1)师:小朋友,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一个看台的一排有17个座位,共有6排

(2)师:谁会列式,能很快口算出来吗?

师板书:17×6=102(个) 生口答: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

师:我们来看看小头爸爸知道吗?

(多媒体)小头爸爸:大头儿子,一个看台是102个座位,估计一下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啊?

(3)师:小朋友们试试看,这题怎样列式啊?你会估算吗?

生: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4个看台有400多个座位。(板书:四百多)

(4)你会用竖式来算一算吗?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老师巡视,指名板书。)

(5)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积的十位上为什么写零?

生:十位上是0×4,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十位上写0。

(6)师:我们来比较一下笔算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估算和笔算结果……?(很接近)

师:我们来看看大头儿子算出来了吗?

(多媒体)大头儿子:小头爸爸,4个看台有四百多个座位,那你知不知道8个看台有多少座位呢?

师:大头儿子这个问题小朋友会列式解答吗?独立做做看。友情提醒,先估算将估算结果写在算式旁边再动手笔算。

生独立估算后笔算,指名板演。

核对答案。师:板演的这位同学估算结果正确吗?竖式计算呐?这儿积的十位上为什么写1?

师:观察黑板上这两题,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102×4102×8)

生:都是乘法,乘数都是102。

师:这个乘数的中间有……(0),对了,象这样的乘法算式我们称它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揭题)

三。巩固练习,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第2题。

这样的乘法算式计算你会了吗?噢,老师想考考小朋友,请看(多媒体出示练习第二题)一齐读题。指名估算。打开书到77页做第二题。指名三位学生板演。

重点评讲第三小题。追问:百位上的0哪来的?是5×0得到的吗?这几题你觉得难吗?有没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师:我们来看看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我们平时做计算题时要养成估算的习惯,采用正确的估算方法能帮我们检验笔算结果是否正确。

2、教学第5题:

(多媒体)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观看的智力抢答比赛结束了,我们来看看结果,多媒体出示:解放路小学 742分华阳小学 672分 新华小学四支参赛队的比赛结果 第一队 205分 第二队198分 第三队202分 第四队 196分)

师:能一眼看出哪所小学得第一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估计出新华小学总共得了大约多少分?

生交流方法:

(!)因为每个队的得分都接近200,所以共有四个队合起来大约是800分。

算法一:4×200=800(分)

算法二:200+200+200+200=800(分)

(2)把第三队的两分给第二队,那这两个队的分正好都是200,第一队拿4分给第四队,这样就是800多1分了。(移多补少)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不需要精确计算,比如这,通过估算你知道哪所小学得第一了吗?

3.教学第3题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开心的回家了,回去的路上,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你看,有些树都生病了,好可怜。(在改错题中加一题正确的)

(1)师:请小朋友做一回啄木鸟医生,能很快告诉我哪些树生病了吗?咦,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啦,有没有一步一步算啊?

(2)同桌先互相说一说错在那里,怎么改?

(2)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多媒体纠错。师:你想给哪棵树治病?

小结:

今天,老师非常佩服同学们,能运用各种方法解决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提出的很多问题,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4.教学第6题:

(多媒体)父子俩回到家,围裙妈妈已准备好了可口的点心给他们充饥。奶油蛋糕 150克 巧克力蛋糕 105克 (各两个)

师:猜一猜,父子俩会怎样分着吃?能说出你的想法吗?

师:大头儿子喜欢奶油口味的,小头爸爸喜欢巧克力的,所以他们分别吃完了这两种口味的蛋糕(多媒体演示分蛋糕)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提问题,师板书,

预案生1:大头儿子吃了多少克的蛋糕?

生2:小头爸爸?克

生3:两人一起吃?克

生4:大头儿子比小头爸爸少?克

我们先来解决前面两个问题,请小朋友独立列式并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评讲两个竖式。

师:比较150×2和105×2,一个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个是末尾有0的乘法,这是我们下节课研究的内容,它有简便的竖式计算法,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后去先预习。

四、作业:

第82页第4题第一排,列竖式计算。

乘法 第十三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6,第6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法分配律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把下面复习中的口算写在卡片上;在一张纸条上画5个白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如□□□□□■■■,共做4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如:(36+64)8,205+502,6010+1010等,计算每一题时,第一个学生回答先算什么,第二个学生回答再算什么,第三个学生回答接下来算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让学生摆正方形,先把5个白色正方形摆成一横排,接着摆3个红色正方形与白色正方形在同一行上,教师同时贴出一张画有正方形的纸条,先只显示5个白色的正方形,然后再显示3个红色的正方形。接着教师说明要摆4行这样的正方形,边说边贴出另外3张画着正方形的纸条。教师指着图形提问:

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先请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所列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还有别的算法吗?你是怎样想的?再请一个学生回答,如果这个学生说出另外一种算法,教师再把这个学生所说的算式也写在黑板上。如:

(5十3)4 54十34

教师:第一个算式是先求出每一行有多少个正方形,再求4行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第二个算式是先求出白正方形和红正方形各有多少个,再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这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下面我们大家一齐来计算,看一看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怎样。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然后再提问: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怎样?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说明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

(5十3)4=54十34

等号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的和乘以4。)

等号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先分别乘以4,然后再把两个积相加。)

教师: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5与3的和乘以4等于5与3先分别乘以4再相加。

教师:下面我们再看两组算式,先看:(18十7)6 186十76

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的和乘以6。)

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分别乘以6,再把两个积相加。)

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

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两个积分别是108和42,它们的和等于150。)

教师:左右两个算式都等于1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教师边说边在两个算式中间画一个等号。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什么?(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18与7先分别乘以6再相加。)

教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算式 20(15十9) 20xx十209

先来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各等于多少?

两个算式都等于多少?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20乘以15与9的和等于什么?

2.进行抽象概括。

教师指着上面的算式提问:

仔细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你看出了什么?先看等号左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第一、二两个等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第三个等式是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

教师指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者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再看等号右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都是先求两个乘积,再把两个积加起来。

等号左面与等号右面相等是什么意思?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上面三个等式等号左面分别与等号右面相等说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时板书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4页下面的方框里的结语,全班齐读两遍。

教师:如果用 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b) c=ac+bc

等号左面(a+b) 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等号右面ac+bc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写算式:(200十3)27,提问:

1.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乘积的和?

教师在黑板上再写算式:18527十1527,提问:

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分别乘以哪一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一个数?

2.做第6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读题,再想一想每个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

在(32十25)4中,两个数的和指的是什么?同一个数相乘指的是哪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应该等于哪两个数分别同4相乘再相加?

第一小题的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根据乘法分配律,32与25的和乘以4,应该等于32与25分别乘以4再相加,所以两个方框里应该分别填32和25。)

第二小题应该怎样填?根据什么运算定律?(根据乘法分配律,64与12的和乘以3,应该等于64与12分别乘以3再相加。)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2题。

《乘法》教案 第十四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乘法。

2、初步了解速度的概念,能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

二、教学重点:会用以学方法推导出口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熟练进行口算

四。教具;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交游的好季节,你们喜欢交游吗?出去交游,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a.提出问题,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各是多少。

b,学生根据给出的图片的速度,提出问题。

2.学习新知

学生提出问题

探讨口算方法,请大家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16x3=

学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归纳并板书

1、 拆数法 10x3=30

6x3=18

30+18=48

2、 分解法 2x3x8=48

3、 连加法 16+16+16=48

4、 竖式计算 16

x 3

3. 归纳小节

比较4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

学生根据上题的方法自学讨论、汇报归纳、总结

4.练习巩固

小黑板出示两种练习题

观察、比较总结

教师小节并出示课题

5.作业;见课本

5.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16x3=48(千米)

160x3=480(千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14篇《乘法》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乘法。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