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6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希望在半截蜡烛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半截蜡烛》教案 篇一

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教学重点

1. 了解话剧的形式和特点。

2. 能依据对话和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5.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二合作交流

1.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2.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3.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6,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三、品读体验

1.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2.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3.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半截蜡烛教案 篇二

【说教材】

〖教材简析

《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十册第12课。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可分为四段。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地相当细腻。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教学目标

目标句有激励,导向功能,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厄运、摇曳、镇定等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这些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中综合渗透完成的。

〖教学重点、难点

从不脱离教材本身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围绕课后练习题,确定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

计划3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质疑点拨法等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学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心理,进一步思考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细细揣摩,突破难点。

【说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

1、激趣直接板书课题──半截蜡烛,学生质疑,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会想:为什么会是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简单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重、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从小了解善恶,了解历史。适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自学课文,及时反馈

这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十分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及应用。

1、检查生字词。

2、检查朗读。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扫除字词障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中间采用学生自评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简练和准确。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活动的主要情节,围绕中心来归纳段落大意。

三、紧扣中心,重点体味

教师先提出一个思考题提纲挈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让学生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感知思想内容。

教师相机板书:

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文章2、3、4自然段是重点段落,要着重让学生反复朗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领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和勇敢。例如:从哪看出伯诺德夫人的机智沉着?学生通过浏览、默读找出许多、始终放心不下、绝妙等词语读出人物当时紧张却不慌乱的心理。

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与敌人的周旋以学生的学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还是通过学生找出表现任务机智和勇敢的关键词来体会心理活动。圈画出动作、神情、语言的有关语句。通过指名读,赛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加深感受。

板书:

镇定、勇敢、机智

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学会合作,提高课堂实效,交流升华。

四、回归文章,课外延伸

1、小节全文:

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学生对人物的体验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更丰满了,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2、第三课时可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课前准备好,加深学生体会。

3、续编故事: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说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4、作业:

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

半截蜡烛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以读悟、表演形式组织教学,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

【教学片断实录】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半截蜡烛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了解,下面我们接着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完成一件事当好导演、选好演员大家看行不行。(同学们欣喜若狂,齐声答道:行)

师:当好导演、演员的要求:

1、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要通过自己的口、手、脸表现出来。

2、公正评价

二、初读课文,谈出感受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人物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与半截蜡烛有什么关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悟一悟,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写下自己的批注。

生:(自读、勾画,相互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

生:每个人在敌人面前都表现得非常镇定,机智,他们都想保护半截蜡烛中的情报。

生:每个人又在极力去争蜡烛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谁有补充?

生:文中每个人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目的一样,而成功的只有杰奎琳一个。

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理在文中因什么而发生变化?

生:因半截蜡烛的燃烧、变短而发生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导演了,让我们通过朗读,表演来选演员好吗?

三、巧设情境,深化理解

师:课文围绕蜡烛的选用、点燃、变短,展示了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理变化,请看蜡烛燃烧图,教师出示图:看图选择你喜欢的角色行吗?下面就请大家自己斟酌,看看你可以演好哪一个角色,展示自己的才华。

生:练习(读书品味,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动作、表情)

师:谁来试一试

生一:我来扮演伯诺德夫人(边做动作、边说话)

组织评议,生1、动作不够准确,表情太呆板。生2、伯诺德夫人紧张的神情没表现出来。请大家再读一读文中的语言,自己在下面模仿一下。

生二、再来试试(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

师:引导再议,好!(特别是盯着蜡烛、紧张的神情表现得好)

生三、我来演杰奎琳(娇声娇气地说话,做动作)

生四、我来演德军中尉(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

师:引导评议指导,放课文录音,想象德军强盗的可憎可恨。

师小结:大家对文章,对人物的理解真透彻,从这可以看出大家付出的努力,从这也可以看出大家真正潜入到课文之中了。本篇课文随着蜡烛的点燃、吹熄、再点燃;随着蜡烛的变短,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我相信通过刚才的选拔指导,大家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下面就让我们观赏他们的精彩表演吧!

学生的演出果真精彩!

《半截蜡烛》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氲戮苄摹?br>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

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提供句式:当_________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回答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词义。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交流:

⑴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⑵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⑶办法巧妙。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用向上的斜线表示危机出现,向下的斜线表示危机过去。

学生初画:

再教育适应的位置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危机出现、过去的原因,可以吗?

学生补充文字:燃 吹 燃 端 回 拿

点 熄 重 走 夺 上 楼

图上好像还差点什么,再补上半截蜡烛就显得更清楚了,怎么画呢?(注意画出蜡烛长短、烛焰的变化。)

燃 吹 点燃 端 夺 拿

点 熄 重新 走 回 上楼

3、引入编排课本剧的程序

瞧!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有戏剧性。正好,课文后面安排了编排课本剧的作业。(指名读题目)

“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先读一读,再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编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4、指导编排的程序

编排课本剧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编写剧本(现成的语文)、物色演员、准备道具。这里,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不但要演好语言、动作,还要演好表情,以表现内心的活动,而这一切只有在“剧本“(课文)中细细地体会。

现在我们就按题目的要求来编排课本剧,为了编排的方便,我们把戏分为三场,分别对应课文第二、三、四段。

三、第一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其他角色该样演?

4、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入角色。

四、第二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又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学生讨论,逐一明确。

3、其他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边读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五、第三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交流所画的句子,反复品味。

2、如果你演杰奎琳,怎么演?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六、指名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七、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讲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附板书:

燃 吹 点燃 端 夺 拿

点 熄 重新 走 回 上楼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 篇五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王浩 评析:杜晓芬

教学理念:

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先由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通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通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事,课题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谁能说一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这半截蜡烛里藏有非常重要的情报。

生:这不是普通的半截蜡烛,蜡烛里藏有绝密情报。

(点评: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仅仅抓住"半截蜡烛"的特殊和重要之处,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读文。)

二,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师:同学们说的没错,这半截蜡烛里藏着绝密情报,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的主意。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吗

生:不是。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它存在着什么隐患

生快速浏览课文,师巡视。

生:我找到了,"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师相机出示刚才这段话。)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齐读两遍。

生齐读句子。

师:这半截蜡烛里的绝密情报也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计划,也许是敌人的阴谋行动,总之这份情报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能落入敌手。所以,蜡烛是万万不能点燃的,一旦点燃,后果不堪设想。师指屏幕引读:(刚才的一段话)

师:事实上,这半截蜡烛却被点燃了,一共被点燃了几次

生:两次。

师:每点燃一次,就说明火焰离情报更近一步,每点燃一次,也就意味着……

生:危险就更近一步。

(点评:教师通过出示这一节,加强了学生的感受和认识,渲染了课堂气氛,仅仅抓住"危急"这一核心,凸现了当时情况的紧急,努力的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师:于是,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请同学们根据要求默读3-7节。

(出示:1,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请划出相关的语句,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气氛。2,小组同学交流读书收获。)

1,生默读课文,圈划交流。

2,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来说说伯诺德夫人的做法。当德军中尉点燃蜡烛时,"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我觉得伯诺德夫人非常机智。

生:我也找到了这句话。我觉得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这个方法很好她非常聪明。

师:同学们句子找的很正确,有些关键词需要我们注意。

生:"急忙","轻轻".

师: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要"急忙"取,为什么要"轻轻"吹

生:伯诺德夫人想赶快用油灯换下蜡烛,所以急忙取出油灯。

生:吹蜡烛时,伯诺德夫人不是很大力的吹而是轻轻吹这样就不会引起德军的注意。

生:轻轻吹熄蜡烛不会引起德军的怀疑。

(点评:此环节教师试图通过"急忙"和"轻轻"两个词的品析,让学生深入的走入文本,去揣摩人物当时的内心情形,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体会了主人公这么说话的用意何在。)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伯诺德夫人在吹蜡烛时还说了一句话,请同学们都来读读她的话,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 为什么

生读句子。指生读。

生:我认为应该强调"亮",因为这样就告诉德军油灯比蜡烛亮,用油灯换掉蜡烛不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师:你能读读吗

生: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强调了"亮"字)

生:我认为应该强调"这盏灯",因为这样可以把德军的注意力转移到油灯上,容易换掉蜡烛。

师:有道理,你来读读。

生:我认为应该强调"瞧",因为这样就提醒德军看油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用油灯换掉蜡烛不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点评:通过朗读,对"亮这盏灯"等一些字眼的强调,让学生进行换位体验,在体验和感悟中感受了人物之镇定,情况之凶险。)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虽然我们的朗读方式不同,但是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

生:换掉蜡烛,而且不能引起德军的怀疑。

师:现在请同学们心里想着这个目的,用你的朗读方式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学生读得很精彩。)

师:同学们,伯诺德夫人在换蜡烛时心里紧张吗

生:紧张。

师:紧张,却不能表现出来。这是怎样的感受 请同学们体会一下,练习读好这段话。

(生读书体会,师指名读。)

生读句子。

师:伯诺德夫人用一盏油灯暂时化解了危机,我们可以感受到伯诺德夫人很有……

生:很有智慧,很机智。

(师板书:机智)

师:可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 这时又是谁试图化解危机

生:杰克。

师:他是怎么做的

生: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他想借此机会把蜡烛拿走。

师:他为什么要说"天真冷"

生:说天冷需要搬些柴来生个火,用这个理由来端走蜡烛。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生读句子。

师:杰克想端走蜡烛,德军有什么反应

生:厉声喝道。

生:夺回蜡烛。

师:由"厉声喝道,夺"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德军很残暴。

生:他们很凶狠。

生:脾气暴躁。

师:我们来读读德军的话。

指名读课文

师:面对凶残的德军,杰克未能端走蜡烛。他为什么还要搬回一捆柴呢

生:如果杰克没有能端走蜡烛就不去搬柴了,那就会引起德军的怀疑。

生:

指导朗读

(板书:从容)

师:蜡烛仍然在燃烧,此时作者是怎样描写当时的气氛的

生读:烛焰摇曳……

师:细细品读,感受当时的紧张气氛。

生感情朗读。

(点评:这一环节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天真冷"这句话,去体会杰克的镇定,从容。同时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体会"厉声喝道"来感受德军的凶狠残暴,来更加反衬杰克的镇定从容。环境的渲染在这里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师:蜡烛继续在燃烧,蜡烛更短了,危险更近了!是谁将整个局势扭转了

生:小女儿杰奎琳。

师:杰奎琳为什么能成功

生:她对德军说话时娇声娇气,让人觉得很可爱。

生:她很聪明,用她的天真可爱来做掩护,德军不会怀疑她。

师:她是很聪明,也很勇敢。

师:你能读读她的话吗

生读句子,师评价。

师:我们都来读一读。注意体会杰奎琳说话时的娇声娇气。

生感情朗读。

生:我觉得,她成功的原因还有她对德国军官很有礼貌。

生:她说的理由也很好,"司令官先生,我能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她好像在征求德国军官的意见。

生:她当时非常镇定。

(板书:镇定)

师:是啊,在如此紧张的时刻,杰奎琳用聪明,镇定挽救了蜡烛。我们再来读一读句子,感受杰奎琳的智慧。

生感情朗读课文。指一女生读(读得非常到位)

师:伯诺德夫人一家,最终通过自己的机智,从容,镇定将灾难化险为夷。在他们身上还有一种最为可贵的品质,那就是……(板书:爱国)

生:爱国。

(点评:小女孩的"娇声"扭转了本来非常危急紧张的局面。学生对这一词的感受和理解非常到位,尤其是一个女孩子的朗读让大家感到震撼。至此,课文的理解也水到渠成,学生们认识了这母子三人的爱国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师: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借他们的机智勇敢取得了胜利。其实,在那个年代有许多像伯诺德夫人那样的家庭,有许多像杰克,杰奎琳那样的孩子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在和敌人斗智斗勇,甚至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出示:爱国名言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 苏霍姆林斯基)

师:同学们来读一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名言

生: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生: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生: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生: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生:……

师:像杰克,杰奎琳那样的小英雄,你还知道哪些

生:小英雄雨来。

生:王二小。

生:送鸡毛信的海娃。

生:小兵张嘎

……

(点评:这是本课最后一个环节,教师的设计意图是进行升华感情,拓展延伸。让我国这些在抗日战争中涌现的小英雄和他的名字刻在民族解放的里程碑上,也留在每个学生的心中。这样一来,学生对这段历史会更清晰,也把课堂提升到了一个境界和高度。因为,语文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平台,更要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主,贯穿始终

整堂课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如:上课伊始,让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意,明确了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再通过引读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使心灵受到激荡,深入地理解情况之危急,心于是随之跳动,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如课上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切实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个人感受,读后有所想,有所为,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

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读文,告诉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还学生自主权。如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让学生自己考虑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我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你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这种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使学生真正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和人物的个性特征。

但在有些环节上,设计还可以更优化。如情境的渲染还不够到位,在指导学生读"杰克"这一段内容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有关词句多读,体会杰克从容,机智,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在人物的机智,勇敢,镇定体会完成以后,如果在适当的安排分角色朗读,效果会更好一些,感情会更深一些。

《半截蜡烛》教案 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半截蜡烛》。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注重情感体验。《半截蜡烛》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宝贵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正义必胜”。《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本课教学,应当认真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夫人一家从容镇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单独阅读理解能力。教学本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从课文描写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的品质。为了让学生能借助文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以及感受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受到情感熏陶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依据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拯救这场灾难的。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镇定、勇敢和机智。学习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模式

“教为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所以我采用“学-议-练”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四、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5分钟)

上课伊始,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描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重、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让学生分析半截蜡烛,领会这半截蜡烛的特别之处,了解课文为何会以半截蜡烛作为叙事主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5分钟)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朗读3-7自然段。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线索”,让他们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半截蜡烛会成为全家的关注焦点?”这样使学生既有了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兴趣。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文章字里行

间透露出来的深刻内涵,并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勇敢、沉着和机智。

(三)合作探究,重点分析(15分钟)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一家人是怎样拯救这场灾难的。让每个学生课堂上都有独立思维的空间,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每位学生都会为了问题有目的的。学习。

(2)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最喜欢谁?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朗读感悟,画重点词句,讨论交流体会,采用教师适时点拨的学习方式,多渠道接受信息。让学生自己发现课文细微之处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智。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5分钟)

小结全文,说明本文只是法国人民对抗德国侵略的一个缩影。全班交流“你最佩服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见解说出来,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续写蜡烛熄灭以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作业布置,我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

板书要概括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 (点燃油灯 吹熄蜡烛) 沉着、机智 杰 克 (借口搬柴 端走蜡烛) 镇定、勇敢

杰奎琳 (拿灯上楼 蜡烛熄灭) 勇敢、机智

六、课堂评价

教学中课堂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半截蜡烛》课堂评价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评价要到位

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将文章的用意读出来,使学生在情感朗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

2、评价要有“尺度”

新课程注重人文关怀,要求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已成为评价的主基调,但过于廉价的评价却没有任何价值。指导学生朗读人物语言时,要抓住重点词句,读出伯诺德夫人一家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

3、评价要有启发性

有效的阅读教学评价要有启发性,注重引导和点拨,例如:在朗读杰奎琳的话时应重点体会娇声一词,运用得恰到好处,面对敌人,小女儿杰奎琳这一娇嫩的声音打破了屋内可怕的寂静,她的话是那样动听,语气中透出一股可爱的童真,这种娇声娇气也正显示出她的机智与聪明。

七、资源开发

为了更好地解决重难点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首先要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1、自学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地读写。

2、搜集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

3、搜集积累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的片段,简要概括人物的特点。

其次,是课上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德国法西斯的蛮横无理以及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勇敢。配乐朗读,让课文内容更有感染力,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剧中人的紧张与无畏,深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三,立足课内,发展于课外,注重课外资源的利用。利用“拓展”环节,推荐学生阅读此类反法西斯的文章,如:《一罐水》、《天职》等。指导学生表演好课本剧,做好续写。

课后延伸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开阔营造语文学习的天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即语文,明白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6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半截蜡烛教案。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