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下面的8篇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一
一、解题
师:同学们,今天要举行一场很有趣的辩论赛,不过辩论的双方是距离现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人。(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一些什么?
生1:我知道它写的是两个小孩在辩太阳。
生2(抢着说):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太阳的远近。
生3:他们争得不可开交。
生4:我还知道连孔子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师:看得出同学们认真预习了课文,也善于动脑筋,同学们,这两个小孩争辩的话题竟然难住了一代圣人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现在想通过什么途径弄清楚这个问题什么?
生:读
二、自学释疑
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吧!
1、范读
2、领读试读
3、讨论读法→练读→评读
(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4、合作译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把原文翻译一下吗?大胆地告诉老师译文中有什么困难?
男读女译→女读男译→师读生译
三、合作汇报
四人一小组合作填写,共同汇报。但四个人必须用四种方式填写表格:1用一个字填写;2用现代语言填写;3用原文填写;4口头叙述。
日始出时日中时
人物观点理由观点理由
小儿甲
小儿乙
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课文。
师:你想怎么样去学习这篇课文呢?谁来建议建议?谁的建议最好我们就用谁的方法。
(学生谈方法)
师:我也有几种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你们想知道吗?(老师介绍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诵读)和根据本文可采用的好方法(辨论、表演))
师: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课文吧!可以独自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学生自学课文)
五、学生汇报。
师:看样子大家都学得差不多了。谁来汇报一下?
(估计有分角色朗读、辨论、表演等形式,在学生汇报时可引导其他学生的评价。)
六、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七、拓展。
师:在文言文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故事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呢!你们想去吗?那么赶快行动吧!
八、探究作业:
1、把《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并考考他们。(必做)
2、试着翻译下列句子:(努力做)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时习之。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照注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懂。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识自然,探索客观事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
1、诱导: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两小儿辩日》一文是一篇古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文《学弈》一文。想必你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谁想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借鉴
2.熟读
(1)刚才大家介绍的方法都很好现在请大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把课文认真地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待会儿我们交流,看谁能读得流利,读得富有节奏,读出古文的味道。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第一小节:
谁愿意读这个小节?
谁愿意和他比一比?
你们喜欢谁的朗读?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小节
你们谁有把握读好?
读得怎么样?
第三小节
这一小节是人物对话,谁想试一试?
第四小节
这一小节与前面的呼应,你们认为怎样读才好?
就按大家的提议,我们把这段话读一读
第五小节
3、巧解
(1)读好段落显示我们的实力,如果能够进一步把全文读好,才能见大家的水平。
(2)分角色朗读
(3)用什么方法翻译现代文
(4)学生交流
二、互动合作
1、发现问题:孔子不能发现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2、读取信息,受科学技术的限制,孔子没法解决的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拿出搜集的资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三互动对话
1、尽管我们已经获得了有关说服两小儿的信心,如果你没有雄辩的口才,很难使两小儿心服口服,现在你扮演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见两小儿辩论会说什么?小组练习。
2、学生表演
3、他们表演的怎么样,有什么想法建议。
四延伸拓展
1、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
2、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可是无法解决两小儿的问题,你还敬仰他吗?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打算要怎样做?
五作业设计:搜集孔子的信息。阅读适合自己程度的古文。
板书设计:
早晨远凉近大
正午近热远小
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
教学思路:
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整合课内外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实践中,解读顾问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蕴,品味古文的特质。并且学习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古代的人物。
教学评析:
先“熟读”,后“巧解”,并在互动合作和表演体验中破译“两小儿辩日”的难点。在此基础上再作“超越时空”与“现代”链接的拓展,既为解读古文放平了坡度,又体现了古为今用,实现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古文教学,如何在现代文化因素的吸引与冲击下重建格局,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探索。
《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激发学生学习和欣赏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记录下不懂的问题。 2、搜集孔子有关资料。
(教师)1、设计与课文内容有关的cai课件。 2、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出示孔子画像)
师:同学们看,他是谁?
生:这位是孔子爷爷。
师:下面我们来听听有关孔子爷爷的介绍。 (听录音介绍)
师:介绍听完了,告诉老师,你对孔子还了解多少?
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还有一句名言:“诲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真好,连孔子说的话你都记得。谁再来说说?
生:孔子自幼好学,熟读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师:说得真精彩,你是位爱读书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孔子的文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提醒学生“辩”中间是个言字旁。)
师:在课题中,“辩”是什么意思?
生:“辩”在课题中是辩论、争论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
(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从课题中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们在辩太阳的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两个小孩是怎么辩的?
生:我想知道他们辩的理由是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他们辩的结果怎样?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别急,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文言城里。今天,咱们就和孔子爷爷一起来玩个闯关游戏,好吗?
生:好!
2、游戏闯关,学习课文
第一关:走向文言城(初读,读顺课文)
师:那我们就来闯文言城的第一关,第一关的通行指令是: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是怎样读课文的,谁来说说?
生:平时我们读课文是咬准字音,并有感情地读。
师:哦,你是这样读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在读古文的时候,要用古人的语气去读。
师:方法都不错,老师也告诉大家一种读的方法,这是一篇文言文,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字词,咱们重点读;不熟悉的句子要注意它的停顿,再连起来多读几遍,开始自由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谁来读读这些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及难读的词:
tāng
cāng
yú
盘盂 探汤 沧沧凉凉曰 孰 汝 乎)
(指名读生字词、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随时正音)
师:字词掌握得真不错。咱们再来看看句子,好吗?
(出示课件: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师:请大家自己先试着读读。
(自由读、指名试读)
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把意思接近的词语放在一块,中间注意停顿!(课件演示: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
(指名试读,读得很好,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另两个句子: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孰/为汝/多知乎?)
(生纷纷举手,全班齐读)
师:读得真好,请同学们用上刚才的这种方法,再试着把全文自由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后听课文录音,再次练习读课文。男女生分段读,最后一段齐读。)
第二关:走进文言城(细读,知晓文意)
师:紧接着,咱们迎来了闯第二关的机会,请大家看第二关的通行指令: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文的意思的?
生:我们一般先借助课后注释,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讨论,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我们先是预习,然后再看看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乃至整篇文章的意思。
师:同学们,用上刚才你们说的方法,咱们一起来理解第一句话的意思。
(课件出示第一句话: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师:谁来说说“辩斗”、“故”在句中的意思?
生:在句中,“辩斗”的意思是辩论、争论;“故”的意思是原因。
师:谁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句话的意思?
生:孔子去东方游学,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上前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师:说得很好。谁再来说说?
生:孔子到东方去游学,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于是询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师:刚才你们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了句意。现在你们就选用自己的方法,一边默读一边理解句子的意思吧!
(生默读课文,理解句子意思)
师:好,同桌互相说说意思,不明白的同桌共同解答,还有不明白的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同桌互相说意思)
师:现在老师要来看看你们理解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及其日中如探汤。
3、孰为汝多知乎?)
(生分别说意思)
师:老师挑了三个最难理解的句子,你们都理解了,学得真不错。现在连起来说说整个故事的意思。
(生自由练说)
师:谁能说说?(生纷纷举手)
师:别急,同学们爱看动画片吗?
生:爱!
(课件展示动画片)
师: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大家注意听,他哪里讲得好,哪里要补充?
(指名讲故事,非常精彩)
第三关:探密文言城(精读,探究内涵)
师:你生动有趣的故事又告诉我们,咱们又过一关了。
(课件出示:1、弄清两小儿辩什么,怎么辩?
2、你喜欢谁,为什么?)
(指名读要求)
师:你们平时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我们先是四人小组讨论,如果再有不懂的,就向老师请教。
师:谢谢你,老师就是你的合作伙伴。
生:我会多看几遍课文,再从文中寻找答案。
师:你们的方法真好,同时,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小诀窍: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划,答案就蕴含在文章之中。
(生勾勾画画写写)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小儿辩什么、怎么辩?
生:两小儿辩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
生:两小儿辩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远还是近的问题。
师:单单是辩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吗?同学们再读课文。
(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到底辩什么?
生:辩日出、日中的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
师: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这里知道的:“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没有。
(师相机板书)
师:他们到底是怎么辩的,谁来试一试?
(生读第一小儿说的话)
师:你说的是这样的一番景象(同时出示相应的课件),日出的太阳大得像车的篷盖,到了中午就小得像个盘子。
师:请你上来板书,好吗?
师:你想在黑板上写些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生:我想写“大”、“小”两个字。
师:为什么?
生:因为日出的太阳大,而日中的太阳小。
师:谁想来跟他辩辩?
(生读第二小儿说的话)
师:你说的又是这样一番景象(同时出示相应的课件)。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你们看,穿了这么多衣服,而一到中午,就热起来了,看,都出汗了。
师:请你上来板书,并告诉大家,你想板书些什么?
生:“凉”、“热”两个字。
师:为什么?
生:因为日出的时候凉,而一到中午就热。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为了一个问题争论过吗?
生:争论过。
师:当时你们的表情怎样,心情怎样?
生: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会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
生:我们会争得脸红脖子粗。
生:我们会各抒已见,谁也不让谁。
生:我曾经在电视里看过辩论赛,选手们个个唇枪舌剑,场面十分激烈。
师:今天我们就来个辩论赛好吗?
生:好。
(指名辩论)
师:请记住,今天你们就是两千多年前的两小儿,你们是一对好朋友,相遇了,可是为了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而发生了争论,记住你们的观点和理由。
(两名学生开始互相辩论,较精彩。师又让两生来辩论,很精彩。生纷纷举手,要求辩论。)
师:好,把机会给每一位同学,那咱们一起来辩一辩,男生做第一小儿,女生做第二小儿,记住你们观点和你们的理由,开始吧!
(男女生都站起来热烈地争辩着,台下观众也情绪高涨。)
师:辩得真精彩,个个面红耳赤,不分上下,有的同学把袖子都给挽起来了。
师:日出、日中的时候,太阳到底离我们是远还是近呢?你们想一想。
(师板书“?”)
生:一样的。
师:为什么?结合你们课外获得的知识讲讲吧!
生:我听爸爸说过,这是视觉上的错觉。
师:具体说说吧!
生:早晨太阳出来,后面有树木、房屋的衬托,显得大些;中午,太阳后面是广阔的天空,就显得小。
另一个学生抢着说:我还从《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早晨的太阳是斜射的,中午的太阳是直射的,在相同条件下,直射比斜射热量高。所以,温度的高低并不能说明太阳的远近。
师:说得真好,看,科学小博士也等不及了,要急着来告诉我们。
(出示科学小博士的课件,介绍太阳的科学知识。)
师:现在同学们都清楚了吧。其实,不管是在日出还是在日中,太阳离我们的远近都是一样的。
(师擦掉“?”,写上“一样”)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说说课文中三个人物你们喜欢谁?为什么?
生:我喜欢孔子。因为孔子能够做到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会不懂装懂。
师:你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
生:我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知道的。
师:是啊,孔子博学多才,是位大学问家,然而,面对两小儿提出的问题却能实事求是,不怕丢面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机出示课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这句话吗?愿意跟老师一起来读读吗?
(师生齐读)
师:谁接着说你喜欢谁呢?
生:我喜欢两小儿。因为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所以我喜欢他们。
生:我也喜欢两小儿。因为两小儿能面对不明白的事物,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不断地探究,所以我喜欢他们。
师:是啊,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大胆质疑、不断探究的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科技的发达,我们应该向他们……
生:学习!
第四关:放歌文言城(诵读,吟咏积累)
师:同学们顺利地闯了三关,咱们齐心合力来闯最后一关!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第四关的通行指令(课件出示:反复吟咏,熟读成诵)!
师:你们平时是怎样吟咏古诗文的呢?
生:我平时读古文时,会注意停顿,并读出古人的语气。
生:平时我在吟咏古诗文时,会学着古人的样子,并加上动作。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现在就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做一回古人一起来吟诵吟诵,还可以加上动作。
(生自由吟咏,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前俯后仰,还有的站起来吟咏)
(指名吟咏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得较好。)
师:看到同学们的热乎劲儿,老师也想来参加,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从第一个自然段开始,你想吟咏哪个自然段你就站起来吟咏哪个自然段。
(师生共同吟咏)
师:吟咏得真不错,古文是古代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想记下来吗?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3、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作业(任选一题)
1.尝试阅读文言名篇,如:《论语》、《左传》、《诗经》……
2.读有关孔子的故事,积累孔子的名言。
3.读读有关科学探索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1、读的目的明确、层次分明、形式多样,课堂上书声朗朗,气氛活跃。
2、每次“闯关”之前,都让学生回忆原来是如何学习的,回忆之后,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授人鱼,不若授人以渔”。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堂课体现得不是太充分,尤其是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还有欠缺,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努力、探索。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四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参加一个有趣的辩论赛,不过辩论的双方是距离现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人。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①解释课题。
②质疑:看着这个“辩”字,你想知道什么?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复习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反反复复读课文。
(2)联系注释讲文意。
(3)讨论交流明道理。
2、试读。
①学生对照方法,自由练读。
②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评价。
3、再读。
①师范读(出示课件)
②学生请同桌练读,找对手赛读。
③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四人一小组合作,结合课文后的注释,理解故事大意;教师参与其中,对学生不懂的稍作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2、创设情境,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扮演孔子,请一小组中的两名学生扮演两小儿,解释课文。
3、学生复述故事。
四、走进文本,感悟寓意。
(一)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两个小孩在争辩什么?
生: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离人的远近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汇报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①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指导重点句子(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朗读。(出示课件)
②请同桌分角色辩论。在辩论时要注意语气,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3)两个小孩争辩的结果怎么样?
师:他们的。辩论有结果吗?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
生:最后一段。
(二)感悟寓意。
1、师: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孔子是一个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人。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把《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朗读并背诵《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内容:
两小儿辩日
二、设计理念
1、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构建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
2、以文言文特点为根本,构建目的要求和能力结构
三、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根据注释理解文章。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与地球之间关系方面的资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感知大家风范,激发学习热情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古代有哪些有名的人物?是的,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人们称为圣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圣人,有一次竟被两个小孩的问题所难倒。大家一定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在他的《列子》这本书中,将这件事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说说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导入和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作为一代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的大家风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下文。
(二)以读为本,目的明确,层次清楚
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大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把课文读一遍,注意句子的停顿。(出示课文课件,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记号,练读。)
读准字音停顿后,边读课文边看后面的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以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请几位同学将课文读一下,学生评议。
教师把诗文范读一遍,学生评议。
出示课件,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读课文,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
A、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儿在争论()
①、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②、太阳在不同的时候的大小问题。
③、太阳在不同的时候的冷热问题。
B、对这一问题,两小儿的看法截然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
C、两个小孩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别用()、<>标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已做好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指名回答问题。
第三四小节是这篇课文的重点,着重阐述了两个小孩的不同观点以及理由。齐读第三四小节。(这两自然段,两个小孩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相同,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读出反问语气。“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味道。)
第一二大组读第一个小孩的理由,第三四小组读第二个小孩的理由,好好地读,接下来辩一辩。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迈好第一步。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展开辩论,师生互动,平等对话。
1、两个小孩各执已见,争辩不下。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辩论一下。
2、第一二组推荐一人,三四组推荐一人,两人辩论,既然是辩论,应强调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注意辩论时的语调。
谁愿意和老师辩论一下?
现在我们把这两段话换成我们今天的现代文读一下,自由读。(出示译文课件)
【设计意图】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运用辩论的方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本文的难点,进一步感知文言文的行文及语言特色,促进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趋于疲惫的大脑得到新的激发,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的效率。
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资源共享
两个小孩争论的。问题应该怎样回答?同学们查到了哪些资料,怎样解答两个小孩争论的问题?
每个合作小组推举代表,汇报本组对这一问题的解答。
3、各小组可以互相补充完整,对不明晰的问题,谈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老师帮助解决学生尚存的问题。[课件:错觉演示;太阳辐射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两小儿各自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运用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深化体验
1、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两小儿:天真可爱,善于动脑;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如何正确地评价孔子?(文章结尾写孔子“不能决也”,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两小孩并无讽刺之意。再说,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是在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却是难以解开的谜。
课本剧表演:三位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其余同学穿越时空隧道对他们三人对话,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设计意图】教学中为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精心组织“如何正确地评价孔子”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热烈的讨论之中使学生悟出“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等道理。当然两小儿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课堂表演,将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是对学生本课学习效果的检验。
总结学法,自主构建,悟道学法
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学习这篇文言文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学生讨论。
播放课件,反反复复读课文,认认真真看注释,仔仔细细找答案,辩论辩论表此情,交流交流明道理。
【设计意图】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要读通、读懂、明理。
(七)巧设作业,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同学们,通过读、看、找、辩,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老师设计了几个作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地做。
排练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
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状况……
收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举办“你对太阳知多少”的班队活动。
4、写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后想到的。
【设计意图】将学生由课本引向课外,由理论到实践。同时也注意到要求的人文性。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
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标
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印发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教师将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解决办法: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著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4、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孩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5、课后扩展:安排一节语文时间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
【教学步骤】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熟读理解文章。
3、分析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4、再次研读课文,继续深入探讨,加深对文章蕴涵道理的理解。
5、理解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实践,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学习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
多媒体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⑴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
⑵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
2、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
困难: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
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多媒体显示“方法指导”)
3、分别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
4、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课文
5、解析课文
⑴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其它?)(多媒体出示“问题”)
⑵文中多次出现“一儿曰,一儿曰”,请给两小儿取名,理解争论的内容,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多媒体出示)
初出日中
小儿甲:近(大如车盖)远(小如盘盂)
(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
小儿乙:远(沧沧凉凉)近(热如探汤)
(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三、朗读背诵,深入探讨
1、分角色朗读:旁白、小儿甲、小儿乙
2、探讨:(多媒体出示问题)
⑴对于两小儿辩日,孔子这么大个学问家也不能决也,说明什么?孔子不能判断解决,那你们能判断解决吗?
教师提示: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根据现在的科学知识判断,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距离。(参考所发资料)
⑵读了这个故事,你还得到哪些启示?(从不同角度探讨)
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人的感觉与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是两小儿争论的话题,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知识面很广,古人不可能完全给予解释。但他们发现了这种自然现象,并努力寻求正确答案,这种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确是难能可贵的。
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再次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创作实践
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编写《新两小儿辩日》,并且尝试表演。
注:①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
②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
五、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自学文言文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游弋于古典文学的海洋,而且能汲取营养,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六、布置作业,拓展迁移
1、熟读背诵课文,复习重点文言实词的读音和意思。
2、拓展迁移《庄子刺虎》(印发资料)
板书设计:
初出日中小儿甲:近(大如车盖)远(小如盘盂)(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小儿乙:远(沧沧凉凉)近(热如探汤)
(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字、词;
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掌握课文的大意;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一、情景预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孔子对他了解多少?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zōu yì(今山东曲阜qū fù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有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孔子说的一些话也广为后人传送。那么你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呢?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小儿辩日》。
2、出示题目:《两小儿辩日》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
3、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篇文言文的朗读。
(听完后,好,现在大家把课文读一遍。)
二、探索发现
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懂文章的大意。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根据课后注释,翻译课文。
2、两小儿讨论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时,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是什么?
3、孔子能判断吗?说明了什么呢?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到底一天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无变化?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有何办法?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两种现象做出科学解释、
A、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懂文章的大意。谁能根据课后注释翻译课文,每人只能翻译一句话。大家一定要把握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谁当第一个?同学们真的是太厉害了。(解决第一小题)
B、我们一起来看第二小题:一个孩子“日始出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到中午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说:“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太阳离人近。
C、孔子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生活在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的你,能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对他们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释吗?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两种现象做出科学解释、
1、远小近大的原因: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
2、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孔子不能决的难题已不成其为问题。
三、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文言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两小儿:
(1)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3)看问题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
1、人再有学问也会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
2、实事求是的精神。
总结:从这个辩日的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两个小儿能够去观察、去思考,还敢于辩斗。天真可爱,勤学好问的孩子;也看到了实事求是的孔子,大量事实表明,做学问、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后患无穷。更让我们明白了知识是无止境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
让我们带着对任务的喜爱和敬仰,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一起用朗读来结束我们的课文吧!
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有目标的认真踏实朝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迈进!
两小儿辩日教学教案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感受古文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难点: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今天学习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
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交流
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
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9、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学生运动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10、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
(五)交流方法,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诵,说方法。
4、集体背诵。
5、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日初出 日中
一儿 近(车盖) 远(盘盂)
26 两小儿辩日 孔子 不能决也
一儿 远(沧凉) 近(探汤)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8篇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