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最新7篇4-11-90

该页是编辑帮大伙儿找到的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最新7篇。

高中生思想政治 篇一

论文摘要: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如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等核心理念对于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巨大作用。伴随着这些核心理念,又出现了一些边缘理念,如生活化理念、反思性教学、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和合作性学习等。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这些理念落实得最为全面的学科之一,很值得大家共同研究体会。本文主要就其生活化理念略作阐述。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层次分类别设计出多样的可供不同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彰显了学科内容的生成性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拓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该学科统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等三大块知识内容,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了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常识融人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并使其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毛泽东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比如在经济生活模块中,要求学生模仿以某个地区经济发展为主题,综合考虑政府职能、市场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居民生活等寻求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设计一项投资经营方案,制定合理的分配计划,完成最后的评价。这在整个学科的设置中比比皆是,多以交流、讨论、模拟、撰写小论文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经典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2)在教法学法方面,改变过去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注重教学的实效性与学习的建构性。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上课是一种单边行动,教学的最理想状态局面是完成教案,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其实教学活动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之间一种双边体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环境要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四个要素构成。一般认为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情境教学、随机访间教学、支架式教学等。

新课标要求,增强课程教学与社会进步,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间题的能力。之所以说政治课是核心理念落实得最为全面的学科,是因为其显著特点是实践性强,学生要想真正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必须进行实践。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产生间题意识,主动参与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去。师生双向互动,通过群体合作,进行知识建构,信息提炼,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反思,不断地更新知识,使课常上常新,达到教学成果的共享并享受创新的快乐。

3)在评价体系方面,改变过去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又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以现实生活为指归,突出评价的多元化。

高中生思想政治 篇二

关键词:高中教学;思想政治;互动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不断革新与变革之中,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推广,传统的教学观念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互动式的教学形式与学习方式得到了深刻的重视,人们在教学活动中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采取多重措施促进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本文主要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发挥学生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互动性的提升。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互动式教学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程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觉悟,促使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在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思想道德课程能在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教学实践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式,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探求良好的教学形式。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研究表明,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增长,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互动性教学的策略

(一)增强教师教学导向作用。良好的思想政治课程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体系中应融合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教育,使学生不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的适应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动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支配权,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努力维持学生互动与交流过程的合理,调控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互动教学的目标得以顺利开展,为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人文性与思想性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死板的给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知识,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观念与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有所理解。学生的互动意识只有在思想政治实践中才得以更好的发展,教师应更加注重生生互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与建议。

(二)提高学生主体意识。自由民主与平等的社会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争取自身主动性的发挥。学习过程是一个交互平等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才能得以有效实施。思想政治学科融合思想性、人文性、时事性的特点,为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注重体察时事政治的习性,在生活中,无处不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特性与竞争特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合作与竞争意识已越来越被重视,由于有竞争,学生才会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让自己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占据主角的地位,使自己的学习荣誉感与成就感得到满足。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思想政治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贴切群众生活,符合时政性的学科特性,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班级的人数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好班级的规模,班级人数过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竞争与交流中去。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思想政治课程的互动性教学模式落到实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得所有教学活动得以充分且全面的开展。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学生的交流范围只能局限在前后桌,为了一改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新的教学形式要采用圆桌型的座位模式,让学生紧挨着坐,努力拉近同学间的距离,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处于中心的引导作用,保证课堂秩序的有序开展,让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需要融合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在多元的信息时代下,采用必要的媒体设备意义重大,借助多媒体技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能化以前枯燥无趣的教学内容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使教学内容增添时代的气息。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互动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师需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一的《经济生活》这本课本中,有一课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师要将学习的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体验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进行各种消费心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抛开问题,让学生自行讨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消费心理,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探讨实际生活中的消费案例,教学需要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教师尽可能以一种平和幽默的语言讲述,而学生是自由发挥、自主讨论,学生在交流中和可能就透露出自己的消费观,教师可在旁指导,加以总结,对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分析,在学到了知识的同时,改善学生消费上的缺陷,提高学生认识的高度,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体悟知识的增长。

高中生思想政治 篇三

关键词:思想政治;情境教学;教学效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高中思想政治课,其本质也是对于生活真知的体现,其课程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四个必修模块都散发着生活气息,这本身就说明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它具有实效性、理论性、政策性三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武装、思想品德进行提高、思维方式进行疏导,同时,注重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教学主要有以下两大难点: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某些重金钱轻内涵、重经济轻政治的错误导向,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的学习。如果老师在课堂教育时仍然一味照本宣科或是讲授内容陈旧,会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脱节,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愈加消极厌烦,更谈不上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了。综上所述,对如何在政治课学习中增加生活趣味,在生活中运用正确思想指导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新教学设计,融入生活情境教学,引人入胜

一定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一定的教育方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观点。背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将陷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泥沼之中。好的教学设计,不仅是一个教师学识水平、思想洞见的体现,更是需要来自实践领域的鲜活经验。在讲授思想政治课时,教师一方面要有效利用教材,把握教材的根本和内涵;另一方面要带领学生的思想跨越书本的空间,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带动学生实现积极、主动、高效的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多变的价格》时,使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播放电视剧《大宅门》七爷一行人在药材市场购买黄连的简短视频,提出三个问题:(1)七爷为什么要放出口风说还需一千斤黄连?(2)为什么几天后市场上的黄连多了,价格却下降了?(3)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价格变化的例子。通过向学生提供真实、有趣味性的社会生活实例,有效缩短了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得课堂教学刚一开始就能“抓人眼球”,借助层层深入的问题辅助引导,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身临其境,直观感受到商品价格前后的变化并对价格变化原因进行主动思考,从而实现学生准确把握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创新教学设计,预设教学思路,融入生活情境教学,将思想政治中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可以进行感性化认识,构建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融会贯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它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不再以灌输概念知识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摒弃说教式或是“填鸭式”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客观发展能力和实际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素质的升华。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基于现实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积极采用丰富的生活素材资源,使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学习知识,领会道理。如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课程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地位、职权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师对教材理论的讲解,学生虽然对课本知识有了总体的把握和了解,但因为政治语言相对晦涩,理论抽象,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根本无法使其彻底吃透教材、掌握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余时间收看“两会”新闻报道,探究“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指导学生观看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实录,让他们能依托对教材的理解,从实际生活中体会人大制度和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运用政治学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内在关系的能力,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教师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课程理论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二者有机联系,融会贯通,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还促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又如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课里,教师在讲授“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让他们不仅仅将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而且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结合课本内容,启发学生去思考、讨论校园生活中如何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习惯,理解他们的思想文化,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三、延伸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生活感悟,学以致用

高中生思想政治 篇四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48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and the people for material and cultural requirements are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led to as a 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rve force of the contemporary high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lso showing a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is a vital link, previous spoon fed indoctrination education mode has already been no longer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high school students, so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is imminent. We must continue to explore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n line with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ultivation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method, thus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achieve a new round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promo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education methods; innovation

1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意义

(1)促进高中生三观的培养和优良品格的全面养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高中生树立正确三观和培养优良品格的主要来源。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公分为四本必修:《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六本选修教材。每一本课程的编写以及每一节课目的设定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三观和引导他们形成优良品格。要做事,先做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能够做好事,但前提还是要先做好人。所以时展,对于人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把握好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的实然和应然走向,努力创新并寻找到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使最后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然走向,成为“德才兼备”的中国新生力量。

(2)增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得以实现。现代高中生思想前卫,认知成熟。如果还是使用以往的灌输、讲授教学法,难免会使他们感到乏味无趣。思想政治教师的成绩就在于使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运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们爱上政治课,带着一种期待兴奋的心情走进你的课堂,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优秀的人格品质。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进行方法革新,比如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设定情境,让学生分小组试演情景剧,使学生把课堂新知识点以台词的方式表现,同时也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贯穿于这个情景剧的始终,这样既使学生牢牢记住了知识点,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了新的升华,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同样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创新,只要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新方法,并且积极配合,都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2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原则

2.1 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虚无主义,一种是保守主义。虚无主义表现为:认为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当代高中生的教育没有价值而拒绝继承。保守主义表现为:认为我们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很系统,很权威,文化和道德的继承受到影响就是因为我们对传统方法否定的太多。在新的形势下,更主要是继承过去的传统,进行具体的应用,以保持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连续性。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虚无主义倾向和保守主义倾向,都会阻碍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不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教育方法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所以应当防止和克服。想要平衡好这两种倾向首先,就必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我们不能完全抛弃过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在精华中融入顺应时展的实时性因素,从而达到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和发展的目的。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创新必须全面了解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比较、借鉴,吸收有益的东西,进一步发展我国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2 尊重客观规律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原则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首先一定要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中生大多是15到18周岁的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同时他们也处在叛逆期,更容易走错路歪路。作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来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完善和创新,绝对不能将小学生甚至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用在高中生身上,这样一定会适得其反。其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也要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比如将网络媒体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或者更加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来创新教育方法等。最后,要想进行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也必须要遵循教育的大规律,要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方法相适应,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最适应当代高中生发展(www.kuaihuida.com)的教育体系。循序这些规律的同时,作为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师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参与教师培训,开拓视野,提升技能,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3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纠正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追寻,不断地纠正,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只有在实践中经过锤炼的理论和方法才是完全成熟的。所以,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首先提出了理论创新,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不能说这就是创新的实现,这些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也就是真正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上或者是运用于其他的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上,运用这些创新的方法,观察学生们的适应程度以及考核中取得的成效的多少来判断创新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否可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和推广。如果学生的适应程度和取得的成效较高,就可以继续实行,反之,教师就要反思其中的弊端,对学生不能接受或者取得成效不理想的新方法不断进行纠正,使其更加完备。

3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的实现对策

3.1 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占领高中的思想阵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教育活动,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氛围。可以在学校里成立社会实践的学生组织,这些组织由老师管理,但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种组织可以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种学生组织的教育作用,将这种学生组织纳入到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中,在举行的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丰富社会实践教育,可以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组织社区服务,高中生们通过服务,能够丰富思想情感,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为以后进入更高的学府接受更好的教育打下基础。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极大的,校园文化对于一个在校时间远远超过在家时间的高中生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的。学校的校园文化如果是积极向上的,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行为有瑕疵的学生起到约束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及时调整纠正自己的思想行为错误倾向,加入到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绿化校园环境,合理巧妙地布置教室氛围以及改进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环境绿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视觉感官上得到一种积极美好的冲击,有利于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情心态。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是对教室进行合理布置。授权给学生,给一个积极的主题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布置,比如设立名言警句墙、社会公德板块或者让学生写理想树目标等,让教室变成一个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三观影响的场所。最后,加强校园文化的重点部分就是加强校园的制度化管理,加强纪律管理,明确管理条例,给自治能力较差的学生一个明确的制度框架,使其一切不符合规定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约束,从而达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

3.3 探索理论教育的新教育方法

当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把握当下对学生思想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善于总结,使教育方式更加贴合高中生的思想动态。互联网和手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了,网络与手机快捷、方便的特点,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中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已经从课堂扩展到了网络。高中生自制能力还比较弱,所以目前很多高中不提倡学生带手机,确实,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手机、网络等会给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了它的便捷性,不能因为它有缺点就避免在教学中使用,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网络新媒体。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准使用手机,在课下可以跟家长沟通配合好,规定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段。这样教师就可以与时俱进,借助网络的信息与沟通优势,创建一个与学生交流的新平台。借助网络渠道,教师不仅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加强了对班级的管理,而且也自然地传递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不断革新教育方法和途径,才能高效落实教学目标并实现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孟庆男,马宝娟。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高中生思想政治 篇五

关键词:高中生;思想政治;举措

在近几年中,因为各种问题发生极端事件的不在少数,为何文明知礼的高中生会有这种举动,发生人命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人所困惑的一个问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政治是一门育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思想品德的课程,而很多学校都没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而让这种不良的现象不断

扩大。

一、加强沟通技巧,引导学生合理解决问题

把高中生要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些个体每时每刻要与别的个体碰撞,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同样如此,那么这就显示出了政治中沟通的重要性,可以说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行动力,这个前提必须要把握好。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情况下的应对活动,例如,在发生争执时,以对对方的了解为前提,先采用对方爱听的话进行劝解,等对方心情平静下来,再进行下一步的沟通,如果不顾一切的大吵大闹,那么沟通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有可能一个小小的争执就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我们来说,我们能用语言将所想的表达出来,就要好好利用这项技能,在沟通中,发生矛盾可以先说一声对不起,很快问题就会被解决,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想要主导沟通的方向,就要组织好自己的言语,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说话方式,不同的事情也要有不同的说话水平,从而把握好沟通的

技巧。

二、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付诸行动

高中生所需要的是关怀,在这个事事以竞争为主的社会很多家长与教师忽略了这一点,缺少了对学生的关爱,所以思想政治的教育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如今政治教育下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的问题,所以,教师也要经常与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例如,在学习“走向自立人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家都帮助父母干过什么,自己的事情是不是都由自己做,接着总结出最多学生会自己干的事情,接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些事应该是你自己干的?抛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明白自立自强的思想,最后还需要和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在家尽量教导学生自立,可以由简单的事情开始让学生试着做

一做。

三、以情景实例入手,引导学生端正品行

在思想政治的教育中,很多学生懂得这些道理,但是真的在实际情况中的时候却不会真的行动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说道理,实践的重要性已经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凸显出来,要给学生展现出一幅鲜活的动态画卷,也就是从情景入手,提出真实的例子来说明让学生了解道理的含义。例如,现在父母都面临失业,家里遭受了重大打击,你不能再来上学,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样一点点的诱导,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去做,教师只能引导,不能介入学生的选择。高中生的思维相对来说较为活跃,看待问题也不再是一知半解,但同样也激化矛盾的燃点,沟通得当,才能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保护了学院的安全性,提升了学校总体的水平。

教师要以实际出发,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要以身作则,贴近学生,如此不仅能更好地教学,还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利于两者之间的交流,这样双赢的局面可见举措的正确性。这也是教育事业的一个历史性的跨越,让学生在校期间真正地学会怎样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怎样做人。

参考文献: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篇六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

新世纪的高中地理教育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地理能力得到发展。目前,在国内外中学地理教学方式上,提倡采取各种不同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价值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课题的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发展。同时,研究性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加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把地理知识与环境科学、化学知识、美术知识、生物知识和语文知识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提高了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二、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学习予以指导,将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指导学生有目的收集相关资料,深化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学会分析、加工、提炼并从中能发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课前引导学生依据所学内容有目的的收集资料,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解释课本结论、活动题、思考题和补充拓展学习内容,如上饶城市交通为什么会越来越拥挤,农民工进城对城市产生哪些好处和坏处,信江河水质变化鱼类减少情况等等,为完成好这些相关任务,学生必须主动查找资料,千方百计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多种渠道查找相关信息已经不是难事,而且这样得来的例证,即能丰富课本内容,又可引起学生共鸣,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热情高涨。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还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会质疑、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方法。同时研究性学习虽然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但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受条件限制,自己难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帮助,使研究性学习得以顺利地进行,反之,学生遇到的困难解决不了,就会使研究难以继续,久而久之则影响学生的兴趣,使研究性学习举步维艰!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协作、学会与同学共同完成课题研究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三种,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更多的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三至四人一个小组,组内成员对所选研究性学习内容分工协作,小组间常以合作的形式交流、评价其协作完成课题的进度情况。如研究课题的选取、资料的收集、结论的验证乃至小论文或探究成果的展示都是小组同学在合作中齐心协力完成的,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人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的表现欲望、探索精神、群体意识得以发展,同时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这样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活,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竞争与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1.引“导”追求真理,不断创新的勇气

科学研究的过程,常常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尽管学生的课题研究,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但既然是进行研究,就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如果没有这种勇气,那么一切研究都是徒劳的。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提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唯一选择,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时代要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2.引“导”学生亲自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走上解决问题的正确之路,而决不是在他们辛苦研究而得不到答案时最后由你告诉他们结果。问题的结论你可以不知晓,最后学生也可能得不到完满的答案,这并不重要。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得到圆满的结果,而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我们的高中生在这一点上恰恰是非常薄弱的,大多数的高中生都不曾有这样的经历:为了一个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而付出努力,找资料,做实验,想尽办法将它解决。就是说,大多数的高中生毫无科学研究的体验。他们有很强的依赖性,希望你告诉他们该怎么做,然后只要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就是了。遇到一个课题,当无法从指导老师这儿得到确切指示时,他们会觉得无从下手。有些则是凭着一股子热情,在毫不知晓和准备不充分,也不考虑任何后果的情况下直接蛮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不断的错误当中总结经验,寻找正确的方法,使他们体会到真正的科学工作者一般是如何工作的。

3.引“导”实事求是的精神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要进行课题研究,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做到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来说话。不能为了某种需要,而添改数据或无视事实。同时要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态度。进行课题研究,免不了要使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有些第二手资料,这就要加以说明,否则,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有意或无意的侵犯。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评价

高中地理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注意全面、客观,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方面的看待与评价。要认识到学生得来的过程是不易的,他们去观测、去调查、去访问、去寻找、去总结,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增强才干。所以,研究性学习的评估不仅是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其全过程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求未知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

总之,地理研究性学习确实是具有丰富而独有的许多素质教育价值,也是培养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媒介,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了发散性、启发性、方向性。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和训练,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得到综合的发展,响应国家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针,但是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让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篇七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面向过程的学习 教学实践 过程评价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不同于普通“传授性学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方式,强调在问题中学,在探究中学,在实践过程中自主学。其理论研究与课程设计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对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取得了基本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仍常常会遇到种种困惑和难题: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是什么?怎样保证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目标的一致性?它与传统教学之间关系如何处理?普通教师如何在课程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又怎样科学地评价其过程和效果?总结近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经验,反思当前研究性学习过程,通过对研究性学习前提、条件、策略、方法及最终目标的分析研究,认真地解答这一系列问题,依据知识建构的规律找到最佳的“面向过程”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使这种教学形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既能让学生充分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在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上得到培养,从而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做到行之有效,水到渠成。

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1]。研究性学习理论正是基于此思想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目标不仅在于知识呈现与传授,更重要的是知识理解与应用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征我们可以将其教学目标归结为以下四点: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和领会课程的知识点,并能够整体融通学科知识体系并应用其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前者是基础、是前提,但后者才是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和最终目标。

2.学习能力目标:使学生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学会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的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指的是对知识点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不断挖掘其内在的,隐性的含义;广度学习则是指对当前知识与本学科其它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关联性的开放性研究。两者都着眼于培养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如:元认知能力,信息的检索、筛选、分析、加工和利用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等。

3.创新能力目标:活学活用知识,能够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世界,去探索与发现,不断地拓展与创新。

4.社会性目标: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交流、合作、组织和参与集体活动,共同面对和克服困难。

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及难点分析

开展研究性学习,本身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目前比较成熟的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主要有: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

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2]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小组成员发表各自意见,通过讨论使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通过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来打分。

可以看出,不论是支架式教学还是抛锚式教学,其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在于:(一)情境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其教学过程的难点也体现在:

第一,问题设计困难,通常一个“情境”中包含的问题不只一个,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学科或特定课程。设计问题的针对性难于把握。问题太小,知识点集中,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可发挥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少、范围小;问题太大,涉及面广,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过高,目标不易达成。

第二,学习活动过程控制困难,首先,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面对“问题”,往往不少学生不知所措,缺乏通过自身努力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过多地依赖教师或他人,学习过程效率不高。其次,学生知识面不足,知识体系不完整,逻辑结构零散,缺乏社会阅历,在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时很难提出有创意的意见和思路,教师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但由此带来的是大多数学生只能以教师的言论为准,解决问题就事论事,学生的任务常常变为简单模仿或照抄照搬,失去了创造性。

第三,学习效果评价困难,学习质量难以保证。过程评价一般只能采用柔性评价和主观评价方法,由于评价体系不完整,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存较大的困难,评价精确度不够,评价指标量化难于把握,系统性不足。研究性学习过程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待提高。

如果这些难点不能找到一些较好的解决办法,研究性性学习将很难达到其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研究性学习内涵的再认识

1.研究性学习是“面向问题的学习”,“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导引,学生参与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面向过程的学习方式”,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某门课程或某个知识的学习过程,而是一种学习经历、一种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包含课堂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日常生活各个环节。

3.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就是学习环境的创设,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3],学习环境的创设包括:学习策略选择、学习资源收集、学习情景设立、学习动机激发、交流方式的提供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4.研究性学习是高级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过程,高级认知能力对于研究性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既是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又是目标。

四、对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的改进

1.培养学生联想思维高级认知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条件

研究性学习本身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高级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其特点和优势,也必然有其前提和条件。这就是它对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学习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则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实质上就是重点解决这种学习方式与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及认知能力间的矛盾。只有通过基于联想思维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和高级认知能力,使之达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从思维方式上说,研究性学习所依据的建构主义就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探究(研究)、学习的历史,探究、学习是人的本真状态,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4]。而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从识别、记忆(回忆)到概括、分析,从忆旧到创新,到处都离不开联想,联想思维是除感觉和知觉之外人类最主要、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一个人的智慧高低主要地并不表现在其知识的积累程度,而表现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上,当然后者离不开前者,必须以前者为基础。而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就在联想,联想能力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主要标志。[5]应该说,在目前的基础教育体制下,随着学习的知识量增大,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记忆和模仿能力的依赖更强,而对于分析和探究能力的运用,尤其是类比联想、因果联想、辩证联想等高级联想能力的运用反而有所削弱。因此,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之前、之中、之后都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方式,强化学生的联想思维意识,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积极性作为重要抓手。

从认知能力上来说,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就是认知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高级认知能力,如分析、发现、探索等。这些能力本身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者素质基础上的,研究性学习只是通过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这种需求方式进一步强化和提高这种能力。而高级认知能力实质上就是高级联想能力,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目前大多数学生实际能力不可能一开始都能适应研究性学习模式,应正确面对学生的实际,避免以主观臆想而赶鸭子上架。在这之前应首先在其熟悉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渗想思维方法,让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研究性学习必需的思维模式,逐步训练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学会在学习中运用类比联想、因果联想、种属联想、辨证联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研究性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2.选择适当的研究性学习时机

在任何课程学习中,学生开始时总是处于理论、概念的接收和理解阶段,不可能像教师一样对课程内容、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充分的把握,对学科体系的了解也不全面,加上社会经验、阅历少,这样情况下并不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但等到基本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后再进行研究性学习则又失去了“面向过程的学习”的关键特性。因此选择恰当的时机,既要保证学生的已有知识足以支持研究性学习,便于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不能将研究性学习变成传统教学的附属而形式化。同时,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而一门课程的学习也不可能完全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独立完成,研究性学习必须与传统教学形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互渗透,其目的只有一个――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研究性学习所创设的“问题”既要源于课程内容又高于课程内容,一个“问题”的提出就是一次研究性学习的开始。

3.把握灵活多变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如前所述,有其基本教学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方式,不应拘泥固定的步骤和形式。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首要任务是“问题”设计,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问题”的设计者可以是教师也可是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针对课程的知识点设计问题(适合理工科基础理论课程);

2)结合学生的实验、实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偏爱和特长设计问题(适合工科专业课程和技能课程);

3)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或针对某一事件的分析或再思考(适合文科课程);

4)针对某些社会现象设计问题,或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适合社会学科课程)。

对于不同的学科内容,“问题”有大有小,有复杂有简单,“问题”的价值性、可行性和学生的关注程度都直接影响到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要设计一个即能体现所学的知识点,又能结合本学科其它知识;即有理论依据又注重实践训练,涉及面不能太广而又有利于学生发挥的“问题”,本身就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难点。所谓灵活多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首先是“问题”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不一定要求每个问题都必须达到所有的要求,大问题则大研究,小问题则小解决。这样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就变得相对容易,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就相应地降低。关键是“问题”的设计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分析“问题”设计的四种方法,可以看出:第一种应是教学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难的,后三种则相对容易。依据近年来本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大多数情况是在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学习即将结束时,再组织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验实习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就在于“问题”设计相对容易,而在课程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就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则“问题”设计与解决则困难得多。实际上这本身就与研究性学习的本意不相符。但如果对“问题”的大小、要求不再严格予以限制,“问题”设计灵活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也可以根据“问题”的大小灵活选择。就为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对于相对较大、涉及面较广的问题,仍可依照情景创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评价等完整的研究性学习步骤,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相对较小,知识点相对集中的问题,则可以采用类比、因果联想、辩证思考、专题讨论,甚至问答的方式,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灵活地对“问题”进行研究,不一定完整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个步骤,对于一个“问题”也不一定需要每个学生都能给出满意的回答,只要能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达到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即可。

另外,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的是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往往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这些信息的重要来源是网络。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应充分发挥网络在自主学习、信息收集和师生交流的作用,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紧密结合,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手段和学习支持。

4.建立和完善研究性学习评价与质量保证体系

研究性学习是“面向过程的学习”,对它的评价不同于一般教学,不能简单地采用总结性评价和单纯的客观性评价的方法,它注重的是对一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的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投入精力、时间、提出的观点、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等方面。目前常用的学习过程评价方法有“学习档案袋”法和基于网络教学的“电子学档”法。这两种方法都是依据预先设定的评价“量规”,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与交流活动、收集学习成果(如:作品集)、综合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打分等方法完成学习过程的评价。只是前者为普通教学,而后者为网络多媒体教学。虽然这种方法基本达到了记录学习过程,反映学习成果的目的,分析现有的一些“电子学档”软件,如ELGG和网络教学中的“电子学档”评价方法,最大问题在于其系统性不强,收集的数据量和精确度不足。由此,笔者认为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评价完全可以参照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标准。其基本思想是:质量管理形成于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目前该思想已被引入教育质量管理领域,美、英、日、加、印等国均有相当数量的学校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认证,我国亦有10余家教育机构通过了该认证[6]。其目的就是通过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来达到教育产品,也就是学生质量的最终控制。对于研究性学习制订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并使之运行,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明确各环节的操作、人员职责和评价方法。尤其是学习过程的数据记录应非常完备。其次,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机和方法可以非常灵活,对其过程评价不应局限于个别“问题”的研究,而应着眼于一个时间阶段,比如一学期或一门课程的全部学习过程。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评价数据的充足与完备,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学习的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精确。

鉴于研究性学习过程评价的复杂性,还可以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研究性学习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电子学档”功能,利用网络教学的数据平台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可以包括:研究性学习目标管理、自主学习与交流活动记录、学习成果汇总与展示、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数据处理与分析,等等。

五、小结

研究性学习所遵循的教学理念和将传统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境界,但它不能摒弃传统教学所提供的基础条件,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运用的前提条件是知识的积累、融会贯通和高级认知能力的运用。研究性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活动或独立学习方式,不能一味强调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将传统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完全隔裂开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根据其特点和作用选择最佳的时机展开,并以面向过程的评价方法对其效果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不断地得到知识建构和能力建构,认知水平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科教育[J].学科教育,1998,(3).

[2]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OL].http://省略。cn/theory/constructivism.htm.

[3]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4]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