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大舞台 童心绽光彩——《西门豹》教学实录案例分析 篇一
《西门豹》课堂实录片段及评价
上海市教科院豫英实验学校 朱惠娟
【教学片断】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生:我们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生: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板块花时不多却十分重要,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严肃性,防止了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就是课堂学习并不有效现象的出现。
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否落到实处,一个关键问题是老师有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研究时空。不少观摩课常常有很不错的设计,可是过于小家子气。时常教师的教学导语出口,听课者这边刚刚记下,那边已经让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评价了。没有学习过程,还有什么教学质量可言?没有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交流汇报的成果还会真实吗?而林亚华老师给孩子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时空是实在的。让学生在第二、三大段的语言材料中去研究,空间是充分的,又在本处留下7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的独立感悟和伙伴合作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时间。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生: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生: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来体会的,西门豹说“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
生:我是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来体会的,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
生:我是抓住“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来体会的,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
生:书上说,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虽然西门豹没有将他们投进漳河,但也惩罚了官绅。这样一来,他们再也不敢做坏事了,而且听了他们的求饶,老百姓就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更应当肯定的是林亚华老师将“边读边说”控制得当,见好就收,3分钟左右就干脆利落地解决了。
【评析】
讨论创新教育将不可避免地要说到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研究性学习就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小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和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等重要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字词句或阅读的知识是需要的,但关键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广义上说,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巧妙切入 自读探究──《西门豹》教学片断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 姚 琼
1、默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划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写上“巧妙1,巧妙2……”)
2、四人小组研究:
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巧妙。
3、小组研究,教师指导。
4、汇报交流,展示点拨: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泊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⑴ 四人小组起立,小组长主持汇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其他组的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 有补充吗 )(板书:救姑娘,投巫婆)
⑵ 你们从哪里体会到的:
① “不漂亮”:
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为什么要说新娘不漂亮?
② “麻烦”:
“麻烦”是什么意思?这里的“麻烦”与平常的意思一样吗?
③ “河伯不会满意的”:
西门豹真的相信有河伯吗?
④ “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说明巫婆已经淹死了。
5、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高明在哪里?
⑴ 救出新娘。
⑵ 惩治巫婆。
⑶ 破除迷信。
⑷ 教育百姓。
【反思】
本案例中,我以“这个借口到底巧妙在哪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读探究,小组合作钻研讨论。这个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他们自主地阅读,主动地合作,自奋其力,自求其果。在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合作过程中,学生读读,写写,争争,议议。课堂上形成了探究,讨论,争辩,认同的热烈气氛,真正体现了生命激qing的参与,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堂大舞台 童心绽光彩——《西门豹》教学实录案例分析 篇二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西门豹 学科 语文 总课时数 3课时
单元章节名称 第八单元 页码 125——129 执教者 王传芬
版本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 三年级 册次 三年级下册
教学分析
教材简析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 、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再就是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 尊重科学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老师重点点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 田地、 人烟稀少、 老百姓 、眼睁睁、 旱灾、 迎接、 徒弟、 扑腾、 提心吊胆、 渠道、 灌溉 、收成”等词语;正确流利的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用上面的词语造句;能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 、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从中明白要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 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2. 体会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神态的词句。
3. 理解“人烟稀少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用这些词语说话。
教学难点 1. 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2. 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具学具补充材料 1. 教材127页图制作成动画的课件。
2. 写有生字、 生词的卡片。
3. 指导书写的田字格。
4. 学生准备空白卡片。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2.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知道些什么?
3.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自由提问。(如:画面上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呢?)
4. 教师激趣导入:要想解开这个谜底,学了《西门豹》这篇课文,你们就会明白了。并板书课题:30 西门豹 。
[设计说明: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播放课件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引领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二。 尝试读文,理解感知
1. 回顾过去尝试读文要求完成的任务: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文,完成任务。
3. 同位互帮互查自由读文时所应完成的任务。
4.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相机正音)
(2) 生说说哪些句子不好读,教师范读或领读。学生再练读。
(3)大屏幕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试读,集体读,个别读等。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以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读,并说说如何记住这些字的音形义的。
(5)男女生接读全文。
5.学生默读全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6.鼓励学生试着用连贯的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说明:让学生熟读课文,在读文中了解课文大意,在读文中训练语感,在读文中掌握生字的读音,也是本节课必须实现的教学目标。因此用各种方式读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也是为后面教学目标的完成打好基础。]
三。 思考读文,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3)批注好词佳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等方法弄明白不懂的词意。
2.小组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3.学生质疑。
(1)简单的问题有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邺在什么地方?西门豹姓什么?西门豹如何开凿十二条渠道?”等问题,由学生借助资料解决。
[设计说明:让学生读书学做批注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观察,自主理解生词的意思,小组交流学习,既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老师应该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硬塞给学生,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 集中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理解,并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并能仿照课文用这些词语说话)
(2)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3)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4)西门豹为什么“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
(5)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员也扔进漳河?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1)、(2)为重点研究问题。(说明剩下的问题下节课探讨)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1)(2)两个问题。并让学生学会用这几个词语说话。
[设计说明:过去总是有老师提问题学生来解决,这样就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能根据课文提出问题,说明课文内容也已经很熟悉了,学生上课的热情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五。指导书写,自制字卡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说说那些字可以走捷径很快记住字形(如:女+生=姓;日头晒干了水就是“旱”等)然后把这些比较容易记的字分类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书写特点,再练一练,注意写的正确美观。
2.指导书写“腾 、催、 灌”三个字。学生先观察老师写法,然后描红,再练写几遍。
2.学生把会写的生字进行扩词,并工整的写在空白卡片上。
3.展示学生书法作品,学生赏析。
[设计说明: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每节课的写字教学不容忽视,让学生赏析书法作品,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
六。总结收获,布置任务
1.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学生自由谈)
2.找几个小伙伴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课本剧,下节课展示。
[设计说明:我认为一节课后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明白每一节课都要有所收获,而不要虚度光阴。]
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起因:官府给河伯娶媳妇 词语集锦
经过:西门豹智止此恶习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眼睁睁
结果:开渠引水,百姓获利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收成
堂大舞台 童心绽光彩——《西门豹》教学实录案例分析 篇三
【设计总理念】
注重学生的创新学习,尝试以“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的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我们所面对的主体是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我的目的就是要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这堂课我尝试将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按学生问题的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力图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力图将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给学生以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激发他们以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方法的欲望,努力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
说明:第一课时,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造成邺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较之以往的第一课时只注重生字、词语的练习要灵活得多;学生也肯定比以往要主动、积极得多。因此,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在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门豹惩治和官绅方法之巧妙的探究性阅读,认识西门豹的胆略才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西门豹之巧妙》的片段写作,把学生不够规范、完善的口头语言,提炼为规范、准确、有序的书面语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西门豹惩治和官绅方法之巧妙的探究性阅读,认识西门豹的胆略才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确立研究内容
随机板书:田地荒芜 天灾
人烟稀少 人祸
二、研究学习,综合训练提高
1、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
⑴ 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来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反馈出示: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我们一起来读读,把它读正确。
⑵ 这借口巧妙在哪里?请同学们组成小组进行研究:
教师小结。
⑶ 指导朗读:
学生试读,指名读,读给同桌听。
2、教育其他官绅:
⑴ 像这样话中有话的句子在第二段中还有吗?再找找看:
出示: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⑵ 能说出他话中的意思吗?能读好吗?
3、比较,明白目的不同:
小结并板书:
惩办首恶 教育一般
4、齐读第二段,再次体会西门豹含蓄的语言,巧妙的办法。
5、结合写话练习,进行角色体验:
⑴ 结合写话进行角色体验(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⑵ 学生选择对象写并汇报交流。
6、师生共同小结。
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这以后做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人祸是解除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延伸
1、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对西门豹说的吗?(学生自由说)
2、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欲望,并推荐好书。
【板书设计】
田地荒芜 天灾 巧妙 破除迷信
人烟稀少 人祸 明白骗局
【教学反思】
收获:
1、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反复钻研教材,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把平时学到的新课程理念运用其中,几经修改,最后设计出令自己满意的、既符合学生实际又符合自身水平的教案。这堂课我主要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在课堂中,我注重学生的创新学习,尝试以“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的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目的就是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而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按学生问题的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以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激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方法的欲望,努力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
2、教学灵感:
在讨论“为什么‘官绅头子’和‘官绅’处理方法不一样”时,学生开始只认为“官绅头子”罪恶更大。我为引导学生这样问:如果这些官绅和巫婆、官绅头子一样坏,西门豹还会放过他们吗?”(这是备课中没有的,是根据当时学生出现单一的理解而引导提问的。)于是引出学生“这些官绅认识到自己错了”“西门豹为了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等多元理解。
不足:
1、时间安排合理性不够:
“不行……”句反馈时还可以多请几个学生说说,后面三句说得太多太杂。因当时考虑到如果不让学生说,是否显得不尊重学生。
2、引导作用不大:
(确切地说是教育机智的问题)虽然有引导,如“不行……”句中学生一开始就说到“西门豹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时,我感到大部分学生还没领会到这一点,就问:“那么巫婆以前是怎样的呢?”意在引导学生说出巫婆给河伯娶的媳妇都是漂亮的姑娘,那么西门豹说“这个姑娘不漂亮、要选个漂亮的再送去”就符合巫婆的情理,把巫婆投进漳河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巫婆没有理由推辞。可学生还是在“巫婆和官绅勾结,以河伯娶媳妇为名来骗钱害人”这一点上做文章。估计学生已理解,教师没有再引导,而是让学生读句子。
3、“巧妙”强调不够到位:
应该说整节课的内容以“巧妙”串联、让学生围绕“巧妙”讨论和学习都很不错,但我没有及时强调,导致大部分学生一开始理解不够透彻,参与面不大,重点外显性不够。在学完“不行……”句时,应强调“巧妙”;第二段小结时,应再次强调“巧妙”并板书,这样学生会更更有意识去感悟、体会。
《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德育目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找出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简介
本单元的主题是:(破除迷信),“迷信”是什么意思?
快速浏览看这单元有哪些课文?
二、释题
1、板书课题:西门豹 治 邺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德育目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找出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完成第一个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分钟)
生字:认读课文后要求学会的生字
词语: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2、交流
五、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完成第二个目标)
1、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2、交流:
六、再读课文,找出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完成第三个目标)
1、自学
2、交流:
a、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
(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b、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 “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c、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了解了情况,那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你又怎样评≮www.kuaihuida.com≯价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五
师:这一天(给河伯娶媳妇),河边站着许多人(点击课件出示画面),有小孩、村妇、老大爷、官绅等,他们看到这个场面会说些什么呢?仔细观察画面,结合课文,展开想象,选其中一个对象写话。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等一会儿来交流。(学生写话)
师:好,咱们来交流。交流时先报一下你选的对象,然后再说;如果能描述说话人的动作、神态那更妙。
生:我选的是一位胖乎乎的中年妇女。她看到这个场面,动情地说:“谢谢您,西门豹!是您救了咱整个村子。如果不是您,我们不知要被蒙骗到什么时候,也不知还要白白断送多少条人命。今天,您不但使我们看清了那些狗官的真面目,还让我们明白了迷信的罪恶。”
生:我选官绅。当时他磕头拜地,全身直哆嗦,口中念念有词:“西门豹真厉害,完了、完了,今天如果能保住性命,那我以后再也不干这伤天害理的事了!”
生:我选小孩。他用小手擦干挂在腮边的眼泪,边跳边拍手:“太好了,姐姐得救了,我以后又有糖吃了!”
生:我选的是一位书生。他摇着蒲扇,踱着方步,文绉绉地说:“西门豹真是高明、高明,后生佩服、佩服,哈哈哈……”
生:我选的是一位老大爷。他摸着后脑勺,恍然大悟:“噢!我想起来了,这官儿前几天向我打听这事,没想到他是为惩治这些贪官,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官呀!你真是青天大老爷。”说完双手合十,跪拜于地。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投入、真切。我们从调查中知道造成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天灾人祸”。现在人的祸根已铲除;那么天灾该怎么办呢?
(先让学生自行研读最后一节,然后集体朗读,引读感悟。)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课文中说由于给河伯娶媳妇老百姓都逃到外地去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站在河边?
生:我还是不明白,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杀了官绅,而要在给河伯娶媳妇的那一天,费那么多的功夫和口舌?
生: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官绅杀了?他们可都是贪官呢!
师:下节课,我们带着这些新问题研读课文。
【反思】
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告诉”,更重要的是“感悟”。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语文学科,更要注重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去经历、去探究、去感受。片断利用课文插图,借助文本,创设了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引导想象,创造形象,拓展背景。在表达、交流、评价中吸收知识,丰富内蕴,熏陶情感,培养能力。如:选一个对象,想象他看到这个场面会说些什么?学生在不同对象的选择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展示不同的心灵自由。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感悟,同时进行了语言文字的实践。
如果借助想象能加深语文的理解,得到感悟。那么质疑则能更进一步引发多思,深入感悟。这不仅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唤醒,更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其实,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天空中永远挂着一串串奇异的问号,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这天空中画上一个个问号,并激起他们的探索冲动。片断中学生的质疑,不正是灵性的闪动、悟性的涌动、探索的冲动吗?
(312300)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郑百苗(0575)2833383
《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六
主要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段落结构 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河伯娶媳妇”的底细。
第二段(10—13自然段)讲西门豹怎样破除迷信。
第三段(第14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庄稼获得了好收成。三层也可以这样分:
第一段(1—8自然段)写西门豹调查了解邺这个地方的情况。
第二段(9自然段)写西门豹决定对策。第三层(10—14自然段)写西门豹采取行动。这一层次再分两个层次,先详写除“神”害,后略写修水利,除旱灾。
写作方法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最大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全文中写的最详的是第一段。四问四答,每一次问答都是两个自然段。第一问,是因为他初到邺地,不了解情况所以问事、“怎么回事”。以了解“田园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第二问是意在找出作恶的坏人。第三问是弄清受害者是谁。第四问是了解河伯娶媳妇的结果。从中得到了可靠的事实根据,也找到了如何对付的巧妙办法。
至于如何定计,文章却写得十分简略,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的兴味。第二段写破除迷信比较详细,而第三段写兴修水利则比较简单,因为“神”害难破,水利易修。除“神”害,不但要打击巫婆和官绅头子,更重要的,要教育广大群众以至巫婆的女徒弟和其他的官绅。显然,比较复杂。而兴修水利,只要群众觉醒了,比较好办一些。
教材重点
全文重点写西门豹如何破除迷信。写西门豹将计就计,惩处邪恶、教育群众的场面尤为精彩。如“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一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并不是西门豹真是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做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做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把巫婆投向河里。如“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严厉惩办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教材难点
这篇课文比较长,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如果学生概括能力还不够好,教学时可以在逐句逐段读课文时便分为三个段指导学生理解,教学第一段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使学生能清楚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教学第二段,要启发学生思考:西门豹如何对待河伯娶媳妇的,他的做法为什么能达到破迷信的目的。教学第三段要启发学生体会怎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二、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教学中,可以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上。要指导学生弄清西门豹向老大爷提出了那四个问题以及老大爷怎样回答的,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还要着重指导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帮助学生弄清西门豹是怎样用事实教育老百姓的,同时体会西门豹过人的才智和谋略。
2.“思考·练习”第一题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可结合讲读课文完成。第二题是指导分段、归纳段意的练习,可在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分别讲那三个意思的,然后根据这样的三个意思,练习给课文分段。在深入理解每段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归纳段意。
3.“思考·练习”3是理解词语和句子的练习。这三个句子都表现了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理解这三个句子要注意联系上文。比如第一个句子,联系上下文,上文讲西门豹听百姓述说巫婆用河伯娶媳妇的骗局图财害命,下文讲西门豹设计惩治恶人,就知道西门豹并非真的相信河伯灵验和要去送新娘,而是准备利用官绅和巫婆的骗局来惩治他们。“还真灵”,是正话反说。再如,“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这里不是讲这个姑娘长得不美,而是以此使姑娘免遭迫害。“我要选个漂亮的,”不是真心要重新选更漂亮的姑娘,而是以此为借口让巫婆向河伯 “通报”,惩治宣传迷信,迫害妇女的巫婆。由此看出西门豹善于抓住巫婆的弱点,不动声色地惩治邪恶,保护老百姓,足见西门豹过人的才智。又如,“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等了一会儿”,是西门豹假戏真做的一种姿态。既然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照理该回来了。“麻烦”,是客气的说法,实际软中带硬,把官绅的头子投进河里,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
4.关于字词。
“绸”是翘舌音。“选、早、烦、灌”是前鼻音,“荒、姓”是后鼻音。“荒”中间是“亡”。“跪”右边是“危”。“溉”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475—公元221年)。
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安阳北。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指居住的人很少。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担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开凿:挖掘河道、隧道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堂大舞台 童心绽光彩——《西门豹》教学实录案例分析 篇七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4、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如何巧妙破除迷信,为百姓除害的;练习分段,说段意。
教学难点: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西门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联系课文想想,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要改变邺地的状况,必须解决河伯娶媳妇和年年闹旱灾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西门豹是如何解决河伯娶媳妇的问题的?
2、上节课我们讲了,西门豹了解了河伯娶媳妇的实情后,他是怎么说的?请看P122,我们把西门豹说的话读一读:"我也去送送新娘",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以送新娘为名,惩治巫婆和官绅)过渡: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西门豹是怎样以送新娘为名,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
二、教学第二大段。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大段(10-12自然段),自学课文,学这一部分,由老师提三个问题(挂小黑板),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小黑板上这几个问题:
1、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来到漳河边,在惩治巫婆和官绅之前,他看到了什么?这时候,他心情怎样?
2、用"~~~~"勾出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你怎么理解西门豹说的话?
3、惩治了巫婆,为什么还要惩治官绅头子?
①我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几道思考题。
②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学习理解这几个问题,我们来采取分组、分题重点学习的方法:一大组着重思考第一个问题;二、三大组着重思考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稍难一点;四大组着重思考第三个问题。你那道思考完了,也可以思考其他组的问题,等会可以抢答。时间为2分半钟,开始!
(二)大家刚才自学认真,现在我们来讨论这几道思考题,先看第一题,第一大组重点回答:
1、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来到漳河边,在处治巫婆和官绅之前,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说)(七十多岁的巫婆和十来个女徒弟:女孩子泪流满面……)这时候,作为初到邺县,要治理邺县的长官西门豹心情怎样?(对官绅、巫婆痛恨;对女孩子同情)小结:第一大组学得很好,第一个问题我们就解决了。现在我们看第二个思考题,二、三大组重点回答,其他几组可抢答。
2、用"~~~~"勾出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你怎么理解西门豹说的话?
⑴谁来读读你勾的句子?
⑵老师把西门豹说的这段话写在灯片上,出示幻灯片:"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①齐读这一段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②课后第三题在这几个词语下面加了着重符号:不漂亮不会满意选个漂亮的
③你谈谈你对这几个带点词语是如何理解的?(不漂亮:长得不乖。这儿并不是真指姑娘长得不好,而是借口姑娘不漂亮,保护这个姑娘。不会满意:不高兴,不同意。河伯不高兴就会女大水。选个漂亮的:找个长得好看的,这儿也是一个借口。)师小结:这三个带点词语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借口。
④同学们再看看这几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姑娘不漂亮,所以河伯不会满意,就要发大水,要解决河伯不满意,只好派一个人去跟河伯说一声,过几天再先个漂亮的送去。)师小结:的确是这样,既然姑娘不漂亮,河伯必然不会满意,只有再找一个漂亮的送去,选谁给河伯说一声呢?(巫婆)这样顺理成章地达到了什么目的?(送巫婆去死)
⑤我们理解了几个带词的意思,又弄清了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你对这两句话又是如何理解的呢?(表面的意思:西门豹不仅赞同河伯娶媳妇,而且三个"不"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慎重的,要为河伯选个漂亮的媳妇,同时客气地叫巫婆去给河伯说一声。真正目的:保护姑娘免遭迫害;送巫婆去死。)
⑶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应如何读,谁来试试?(指名2人读,全班读一次)
⑷西门豹语气平静,态度坚决,一个"叫"字把巫婆投进了漳河。(板:投巫婆)
⑸看幻灯:这就是西门豹命令卫士把巫婆投进漳河的情景。长期宣传迷信,残害妇女的巫婆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⑹西门豹惩治巫婆的手段真是十分巧妙,再读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这两句话,联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使用的这种方法叫什么?(将计就计)
①"将计就计"什么意思?(利用对方的计策向对方施展计策。)
②再联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用了巫婆的什么计策又向巫婆施展了什么计策?(利用了巫婆编造的漳河里有河伯这个神,并每年要为河伯娶媳妇的计策。而西门豹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巫婆去见河伯,达到了处死巫婆的目的。)小结:西门豹就这样,不动声色,将计就计处死了巫婆。二、三大组回答二个问题时,发言积极。过渡:西门豹又用同样的办法,又一个"叫"字,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里。(板书:投官绅头子)我们来看第三个思考题,四大组重点回答。
3、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联系前面的课文理解。(①首恶,他和巫婆勾结骗钱害人。②不投官绅头子,就不能吓唬别的官绅,逼他们说出真相。③不杀他,他又会叫别的巫婆来骗钱害人。)小结:这三个问题,同学们自学得不错。
(三)我们接着学习第二大段中的13、14自然段。前面是老师提问,同学们思考讨论这三个问题的,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可默读,可小声读),自己提问,看你们有什么问题?看哪些同学提的问题最好?(学生自读,学生提问)有的同学提问很有份量,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上我们来重点讨论同学们提的这几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下课后再讨论:
1、其它官绅为什么要提心吊胆?(官绅头子投下去了,他们害怕轮到自己。)
2、其它官绅为什么要面如土色?(他们十分害怕被投进漳河,投下去就没命了。)
3、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都投到河里去?(①不是首恶;②逼他们说出真相;③表现西门豹惩罚有度,方法巧妙。)小结:西门豹在了解了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后,将计就计,三个"叫"字,惩办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也惩罚了其他官绅。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文章,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1、巫婆和官绅的一去不复返和官绅们的求绕声,使老百姓明白了,明白了什么?用" "在文中勾出。("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2、老百姓明白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结果怎样?
3、西门豹选择了河伯娶媳妇的好日,以送新娘为名,当众处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也惩罚了其他官绅。这件事教育了老百姓,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弄清了愚弄他们多年的河伯娶媳妇原来是假的。这样,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就破除了。这正是西门豹要达到的目的。同学们,要达到同一个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你是邺地的长官,你会用什么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迷信?①四人一组讨论。
②指名说,不同的办法。过渡: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有很多办法都不错,我们来分析一下各种方法的利弊。我把同学们想的办法归纳了三类:一类:找借口的办法。比如让巫婆、让官绅的女儿去跟河伯配,当河伯的媳妇,这一类办法与西门豹的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差不多,都能达到惩治巫婆、官绅的目的,只是借口不同,大家开动了脑筋的,有创造性。二类:了解情况之后,选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当众处死巫婆、官绅头子。这种办法好在哪里?(能惩治巫婆和官绅),不好在哪里?(不能教育百姓,这个迷信难破除。)三类:把巫婆、官绅先审问、退钱,然后再像西门豹那样惩治他们。这种办法既惩治了巫婆、官绅,又教育了老百姓,还要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我认为这个办法更妙、更富有创造性,应该说比西门豹的办法更好。
三、教学第三段。
1、联系前面的课文理解这一段文。学这一部分,老师不提问,同学们也不提问,你们自学了这段后,谈谈你对这段文章是如何理解的?
2、学生自谈对第三段文章的理解。(①段意:主要讲了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庄稼得到了好收成。②为什么开渠引水?要使老百姓生活变化,必须解决年年闹旱灾的问题。③和上段的关系。西门豹先破除迷信,人们才会相信他,才能去开渠引水,庄稼才能丰收;如果不先破除迷信,就没人敢去开渠引水,人们照样逃离,就不会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
四、总结:
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课文内容得到理解了,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
2、正因为西门豹是一个关心百姓生活、重视调查研究、尊重事实、做事讲方法的人,所以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了千古佳话。
(全国第五届创造教育年会观摩课)◆
《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八
教材分析
《西门豹治邺》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
学情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科学地认识和了解,在阅读中能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并宣传破除迷信活动,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西门豹非凡的智慧和管理才能,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2、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体会出西门豹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旧知,整体感悟
1、师:由于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本文的第一部分(1-9自然段),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1-9自然段)。并且思考:西门豹通过调查,了解到哪些情况,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一下。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造成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4、指名学生回答,引出:天灾人祸(板书)
过渡: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他却故意说──“这样说来,……我也去送送新娘。”(课件演示这段话)学生齐读这部分话。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在朗读交流中解疑。
师:西门豹到底有何打算呢?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1、自学课文10-11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指名学生读。
2、自主开始学习,画出西门豹言行的句子,并且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四人一小组讨论,小组汇报。(根据汇报课件演示西门豹说的话。)
⑴重点品读描写西门豹言行的三句话。在朗读中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了解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a. 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这个姑娘不漂亮吗?西门豹为什么这么说?
b.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c. 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这一句也提到了“催”,这是对谁说的话?(众官绅)你有什么体会?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这样一“催”,达到效果了吗?
⑵激情想象:漳河边的老百姓们看到这场景,会说些什么呢?选择你感兴趣的角色写一写。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写的角色。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就这样,西门豹破除了邺地的迷信(板书:巧除迷信),同时也解开了老百姓精神上的枷锁。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解决了吗?课文写到了吗?(13自然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这些照应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板书:开渠灌溉)
2、设想一下,邺地从此会有些什么变化呢?(课件:丰收图片)
3、评价: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课件:文学常识)
四、回到整体,了解布局
1、快速地默读一遍课文,看一看,同样是治理,谁写得详细,谁写得简单?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详略的安排。
“神”害难破,水利易修。老大爷说河伯是漳河的神。如果不先破除迷信,就没人敢去开渠引水,所以我们要重点表现他敢于破除迷信。看来,文章布局的详略,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板书:详、略)
五、拓展延伸
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身边有哪些迷信活动?你是如何看待的?
六、总结升华
这个故事距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之所以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在当时封建迷信那么流行的时代,西门豹敢于破除封建迷信,尊重科学。那么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还可以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⑴以迷信治迷迷破迷信。
⑵以巫婆、官绅为河伯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七、作业设计
以魏王身份写一份通报,表彰西门豹的功绩,号召官员们向他学习。
八、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天灾 人祸
(开凿灌溉) (巧除迷信)
略 详
堂大舞台 童心绽光彩——《西门豹》教学实录案例分析 篇九
30.西门豹
30 西门豹
教学目标:
1.研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像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借助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投影片逐条展示。
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他明白了原因是――巫婆和官绅头子给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我们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天灾人祸。
2.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他却故意说——(生读)这句话中西门豹到底有何打算呢,让我们来看一段录象
二。学习重点段落
1.观看录象,思考:西门豹是不是真的去送新娘子的,那么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2.讨论上一思考题。
明确:扔巫婆、扔官绅头子、教训官绅、教育百姓。
3.西门豹用什么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自读课文找找写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
4.交流,说说你找了哪些句子,你是怎么想的。教师随机点拨,理解意思,并要求用“西门豹借口……就……”的句式来说话。主要有三句,分别是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说的。使学生明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的巧妙言行。
5.品读。
同学们刚才找得很好,说得很好。的确,西门豹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气说这些话的呢?你能来试一试吗?学生自由练习,可选一处反复读。
交流读,评议,再读。
6.想象写话:
书上说,漳河边上站满了百姓,想象一下岸上有哪些人?――农民、小孩年轻姑娘、老奶奶、新娘、新娘的父母、官绅们……
他们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写在纸上。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三。学习第三段
1.“人祸”解决了,老百姓不用再外逃了。那么天灾如何解决呢?
齐读第14自然段,说说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做了什么事――兴修水利。
2.评价西门豹
说一说: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小结课文
教学目标:
1.研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像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借助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确定研究主题。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西门豹是个好官。现在他想请大家帮个忙,事情是这样的,魏王也听说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要西门豹写个工作汇报,你们能替西门豹大人完成这个任务吗?
教师出示表格,哪些你已能填了,请填好――姓名、性别、职务
2.余下的怎么办――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3.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他明白了原因是――巫婆和官绅头子给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我们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天灾人祸。
4.如果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他也知道了真相,他会怎么做――同流合污;全抓来,杀了;……
5.西门豹这样做了吗?他的做法巧妙在哪里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自主研究,合作探索:
1.学生自学:读10-14自然段,找找写西门豹言行的词句中的巧妙之处,好好读读,细细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说说你找了哪些句子,你是怎么想的。教师随机点拨,理解意思,并要求用“西门豹借口……就……”的句式来说话。
主要有三句,分别是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说的。使学生明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的巧妙言行。
3.同学们刚才找得很好,说得很好。的确,西门豹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气说这些话的呢?你能来试一试吗?
学生自由练习,可选一处反复读。
交流读,评议,再读。
4.除了西门豹的话以外,你还能从其他地方体会到西门豹做法的巧妙之处吗?
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
面如土色,磕头求饶
老百姓明白了……骗钱害人――让学生明白西门豹做法对他们的教育作用
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
……
5.想象写话:
书上说,漳河边上站满了百姓,想象一下岸上有哪些人?――农民、小孩年轻姑娘、老奶奶、新娘、新娘的父母、官绅们……
他们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写在表格上。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6.“人祸”解决了,老百姓不用再外逃了。那么天灾如何解决呢?
齐读第14自然段,说说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做了什么事――兴修水利。
7.填表:
西门豹的主要事迹――破除迷信,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兴修水利。
要是魏王看了这张表,他会怎么评价西门豹,请写在表上。
三。继续质疑:
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师随机处理,或引导自答,或请同学帮忙,或存疑思考。
四。作业:
选择:1.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2.以魏王身份写一份通报,表彰西门豹的功绩,号召官员们向他学习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附一、作业纸:
魏国官员工作汇报表姓名性别职务主要
事迹 巧妙
的言行 人们
的
议论
魏王
的
评价
附二、课后反思: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曾说:“宁可上一堂千疮百孔的研究课,也不上一堂十全十美的传统课。”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所以,本课时的设计理念就是积极开展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首先,我设计了一张“魏国官员工作汇报表”,它囊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仔细研究了课文,对课文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整合才能完成。借助这种崭新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根据课文的特点,我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内容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尤其是惩办巫婆的部分西门豹的语言十分重要,他用了一个借口,将计就计。所以我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先找到这些句子,读懂意思,再进行语言的转换练习,然后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并借助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
在领略了西门豹的睿智与胆识后,我设计了一次写的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写河岸上们目睹这一切后会议论些什么,这样的练习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而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
第四,研究学习不能以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为宗旨,而应十分讲究保持学生的问题意识,真诚地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质疑、解疑,产生新问题的热情和冲动。有实实在在的问题,才会有切切实实的研究性学习。课尾,“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就是问题教学的有机组成总分。
当然,问题还是不少的,自我感觉,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尚不够,二是合作很少,三是容量欠多,课后感觉可以把西门豹做的第二件事和魏王的评价这两部分内容移至第三课时去学。
希望得到专家和同仁们的帮助与指点,共同探究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教学要求: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写段意。
3、认识并学习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关心民众、有勇有谋并能将计就计、巧妙地惩办巫婆、官绅、破除迷信、成功治妖的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按要求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要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文章的1-9自然段。
过程:(略)
第二课时
要点:学习课文10-14自然段,重点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从而认识西门豹这个人物。
过程: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这两个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捣鬼。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门豹是怎样解决河伯娶媳妇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3、西门豹调查了解邺地的实情之后,他是怎么说的?(翻书p60,齐读西门豹说的话)
4、"我也去送新娘"这句话含义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
5、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请大家自读课文10-13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是以什么理由并用什么办法惩治的?在书上勾画批注)。
6、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刚才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问题的情况。请先讨论: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
7、请一个同学读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看图边想,西门豹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巫婆和官绅头子去死的。
8、西门豹怎样当众"送"他们去死的呢?也就是说以什么理由、用什么办法为民除害的?(默读11自然段,用1、2、3标出西门豹"送"巫婆去死的三个步骤)
9、是哪三个步骤?
10、第一步西门豹看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1、第二步西门豹找了什么理由惩治巫婆?(用~~~~勾出西门豹说的话)
理解句子:
①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②找了什么理由和借口来惩治巫婆?
③惩治巫婆最关键的话在哪里?从字面上看他说这句话时是以什么语气来说的?"麻烦"是什么意思?按这种理解该怎样读?
④西门豹内心深处真的是很客气的吗?那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
⑤该怎样读这个句子(与刚才朗读比较)。
12、巫婆愿意去说吗?他会怎样?
13、西门豹第三步又是怎样做的呢?这里进一步看出西门豹怎样?14、西门豹惩治巫婆的这一部分我们是以怎样的步骤来学习的?
15、下面就请按上面教的学法,自学西门豹惩治官绅头子这部分。(按小黑板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讨论)16、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神害"的首恶份子,这样达到了什么目的?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他又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12自然段,他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样说的?用勾出)17、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体会西门豹说话的语气和心情,同桌练读)
18、真是说者容易听者难啊!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看图想象说话)
19、看到此情,老百姓明白了什么?(读句子)
20、"从此,谁也……发大水"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21、学到这里,聪明的孩子们会清楚地认识到:西门豹借送新娘实际上做了什么?他送走的仅仅是两个人吗?
22、作业邺地的大官,他手握大权,完全可以直接杀了作恶多端的巫婆和官绅,可他却选择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借送新娘当众处死了他们,达到了什么目的?这个办法真巧妙啊!这叫什么办法?
23、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看书)
24、引读……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5、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学完了这一课。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26、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第三课时
要点:总结全文,指导分段,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过程:(略)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4、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如何巧妙破除迷信,为百姓除害的;练习分段,说段意。
教学难点: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西门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联系课文想想,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要改变邺地的状况,必须解决河伯娶媳妇和年年闹旱灾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西门豹是如何解决河伯娶媳妇的问题的?
2、上节课我们讲了,西门豹了解了河伯娶媳妇的实情后,他是怎么说的?请看p122,我们把西门豹说的话读一读:"我也去送送新娘",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以送新娘为名,惩治巫婆和官绅)过渡: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西门豹是怎样以送新娘为名,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
二、教学第二大段。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大段(10-12自然段),自学课文,学这一部分,由老师提三个问题(挂小黑板),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小黑板上这几个问题:
1、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来到漳河边,在惩治巫婆和官绅之前,他看到了什么?这时候,他心情怎样?
2、用"~~~~"勾出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你怎么理解西门豹说的话?
3、惩治了巫婆,为什么还要惩治官绅头子?
①我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几道思考题。
②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学习理解这几个问题,我们来采取分组、分题重点学习的方法:一大组着重思考第一个问题;二、三大组着重思考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稍难一点;四大组着重思考第三个问题。你那道思考完了,也可以思考其他组的问题,等会可以抢答。时间为2分半钟,开始!
(二)大家刚才自学认真,现在我们来讨论这几道思考题,先看第一题,第一大组重点回答:
1、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来到漳河边,在处治巫婆和官绅之前,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说)(七十多岁的巫婆和十来个女徒弟:女孩子泪流满面……)这时候,作为初到邺县,要治理邺县的长官西门豹心情怎样?(对官绅、巫婆痛恨;对女孩子同情)小结:第一大组学得很好,第一个问题我们就解决了。现在我们看第二个思考题,二、三大组重点回答,其他几组可抢答。
2、用"~~~~"勾出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你怎么理解西门豹说的话?
⑴谁来读读你勾的句子?
⑵老师把西门豹说的这段话写在灯片上,出示幻灯片:"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①齐读这一段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②课后第三题在这几个词语下面加了着重符号:不漂亮不会满意选个漂亮的
③你谈谈你对这几个带点词语是如何理解的?(不漂亮:长得不乖。这儿并不是真指姑娘长得不好,而是借口姑娘不漂亮,保护这个姑娘。不会满意:不高兴,不同意。河伯不高兴就会女大水。选个漂亮的:找个长得好看的,这儿也是一个借口。)师小结:这三个带点词语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借口。
④同学们再看看这几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姑娘不漂亮,所以河伯不会满意,就要发大水,要解决河伯不满意,只好派一个人去跟河伯说一声,过几天再先个漂亮的送去。)师小结:的确是这样,既然姑娘不漂亮,河伯必然不会满意,只有再找一个漂亮的送去,选谁给河伯说一声呢?(巫婆)这样顺理成章地达到了什么目的?(送巫婆去死)
⑤我们理解了几个带词的意思,又弄清了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你对这两句话又是如何理解的呢?(表面的意思:西门豹不仅赞同河伯娶媳妇,而且三个"不 "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慎重的,要为河伯选个漂亮的媳妇,同时客气地叫巫婆去给河伯说一声。真正目的:保护姑娘免遭迫害;送巫婆去死。)
⑶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应如何读,谁来试试?(指名2人读,全班读一次)
⑷西门豹语气平静,态度坚决,一个"叫"字把巫婆投进了漳河。(板:投巫婆)
⑸看幻灯:这就是西门豹命令卫士把巫婆投进漳河的情景。长期宣传迷信,残害妇女的巫婆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⑹西门豹惩治巫婆的手段真是十分巧妙,再读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这两句话,联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使用的这种方法叫什么?(将计就计)
①"将计就计"什么意思?(利用对方的计策向对方施展计策。)
②再联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用了巫婆的什么计策又向巫婆施展了什么计策?(利用了巫婆编造的漳河里有河伯这个神,并每年要为河伯娶媳妇的计策。而西门豹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巫婆去见河伯,达到了处死巫婆的目的。)小结:西门豹就这样,不动声色,将计就计处死了巫婆。二、三大组回答二个问题时,发言积极。过渡:西门豹又用同样的办法,又一个"叫"字,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里。(板书:投官绅头子)我们来看第三个思考题,四大组重点回答。
3、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联系前面的课文理解。(①首恶,他和巫婆勾结骗钱害人。②不投官绅头子,就不能吓唬别的官绅,逼他们说出真相。③不杀他,他又会叫别的巫婆来骗钱害人。)小结:这三个问题,同学们自学得不错。
(三)我们接着学习第二大段中的13、14自然段。前面是老师提问,同学们思考讨论这三个问题的,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可默读,可小声读),自己提问,看你们有什么问题?看哪些同学提的问题最好?(学生自读,学生提问)有的同学提问很有份量,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上我们来重点讨论同学们提的这几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下课后再讨论:
1、其它官绅为什么要提心吊胆?(官绅头子投下去了,他们害怕轮到自己。)
2、其它官绅为什么要面如土色?(他们十分害怕被投进漳河,投下去就没命了。)
3、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都投到河里去?(①不是首恶;②逼他们说出真相;③表现西门豹惩罚有度,方法巧妙。)小结:西门豹在了解了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后,将计就计,三个"叫"字,惩办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也惩罚了其他官绅。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文章,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1、巫婆和官绅的一去不复返和官绅们的求绕声,使老百姓明白了,明白了什么?用" "在文中勾出。("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2、老百姓明白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结果怎样?
3、西门豹选择了河伯娶媳妇的好日,以送新娘为名,当众处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也惩罚了其他官绅。这件事教育了老百姓,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弄清了愚弄他们多年的河伯娶媳妇原来是假的。这样,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就破除了。这正是西门豹要达到的目的。同学们,要达到同一个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你是邺地的长官,你会用什么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迷信?①四人一组讨论。
②指名说,不同的办法。过渡: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有很多办法都不错,我们来分析一下各种方法的利弊。我把同学们想的办法归纳了三类:一类:找借口的办法。比如让巫婆、让官绅的女儿去跟河伯配,当河伯的媳妇,这一类办法与西门豹的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差不多,都能达到惩治巫婆、官绅的目的,只是借口不同,大家开动了脑筋的,有创造性。二类:了解情况之后,选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当众处死巫婆、官绅头子。这种办法好在哪里?(能惩治巫婆和官绅),不好在哪里?(不能教育百姓,这个迷信难破除。)三类:把巫婆、官绅先审问、退钱,然后再像西门豹那样惩治他们。这种办法既惩治了巫婆、官绅,又教育了老百姓,还要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我认为这个办法更妙、更富有创造性,应该说比西门豹的办法更好。
三、教学第三段。
1、联系前面的课文理解这一段文。学这一部分,老师不提问,同学们也不提问,你们自学了这段后,谈谈你对这段文章是如何理解的?
2、学生自谈对第三段文章的理解。(①段意:主要讲了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庄稼得到了好收成。②为什么开渠引水?要使老百姓生活变化,必须解决年年闹旱灾的问题。③和上段的关系。西门豹先破除迷信,人们才会相信他,才能去开渠引水,庄稼才能丰收;如果不先破除迷信,就没人敢去开渠引水,人们照样逃离,就不会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
四、总结:
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课文内容得到理解了,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
2、正因为西门豹是一个关心百姓生活、重视调查研究、尊重事实、做事讲方法的人,所以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了千古佳话。
(全国第五届创造教育年会观摩课)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十
1.交流调查报告,确定研究主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每一位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报告。哪些同学想来展示?(很多学生举手)
评: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学生作业,这本身就很有创造性。第一课时的作业许多时候就是抄抄写写,训练的思维含量和对儿童创新意识的触发都是十分微弱的。王莺老师用学生的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本堂课自主探索的主题,无疑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设计。
师:时间关系,咱们就任选一份,以它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报告,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报告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你还有什么修改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我觉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你读书读得很仔细。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生:天灾人祸。
评: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时候,一点也不能放松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个以调查报告为内容的导入,不仅起到了引入研究主题的作用,还自然恰当地进行了成功的概括训练。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如果他是贪官的话,也会与巫婆、官绅一起骗老百姓的钱。
生:我想他可能会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了。
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评:水到渠成,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性学习变得实在了。
2.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生:我们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生: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评: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板块花时不多却十分重要,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严肃性,防止了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就是课堂学习并不有效现象的出现。
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评: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否落到实处,一个关键问题是老师有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研究时空。不少观摩课常常有很不错的设计,可是过于小家子气。时常教师的教学导语出口,听课者这边刚刚记下,那边已经让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评价了。没有学习过程,还有什么教学质量可言?没有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交流汇报的成果还会真实吗?而王莺老师给孩子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时空是实在的。让学生在第二、三大段的语言材料中去研究,空间是充分的,又在本处留下7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的独立感悟和伙伴合作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时间。
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生: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生: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来体会的,西门豹说“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
生:我是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来体会的,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
生:我是抓住“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来体会的,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
生:书上说,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虽然西门豹没有将他们投进漳河,但也惩罚了官绅。这样一来,他们再也不敢做坏事了,而且听了他们的求饶,老百姓就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评: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更应当肯定的是王莺老师将“边读边说”控制得当,见好就收,3分钟左右就干脆利落地解决了。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学生挑选句子,反复地练习朗读)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生:(朗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不太满意)为什么?
生: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
师:老师觉得你体会得非常好。你估计咱班哪位能读得比你好?
(生指名同学朗读)
师: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继续交流)
生:(读)“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得很坚决。
(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
生:(读)“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还可以,不过“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还可以读得再急一些,而“麻烦”一词要读得客气点,虽然西门豹心里是要严惩官绅头子,但要不露声色。
师:你能试试吗?
(生读——师生评价——齐读)
评:研究性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就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能说会道,而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读写练习上。王莺老师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此处成为教学的又一亮点。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生选择对象写)(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
生:小孩说:“巫婆死了,姐姐得救了,以后我有糖吃了。”
生:小孩说:“呀,原来巫婆说的话是假的。”
生:书生说:“西门豹有胆有识,高明!高明!”
生:农夫说:“哎!以前我们怎么会相信巫婆的鬼话?多亏西门豹大人,以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了!”
师: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评:这个写的训练安排得精彩。研究性学习有收获,写起来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特点。王芬老师的写的训练是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而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此处又是教学的一个亮点。
师: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4.继续质疑问难,保持研究激qing。
师: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评:这是王莺老师的重要创造。研究学习不以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为宗旨,它十分讲究保持学生的问题意识,真诚地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质疑、解疑,产生新问题的热情和冲动。有实实在在的问题,才会有切切实实的研究性学习。
生:老师,我还是不明白,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抓起来杀了?
师:(环顾全班同学)他不明白,你们明白吗?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除提出问题的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手了)下课后,你可以向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同学请教。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课文前面说邺这个地方人烟稀少,但后面怎么又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生: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也投进漳河?
生:书上说,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巫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巫婆为什么不把她们送给河伯?
师:你们真会研究,这节课你们不仅解决了老问题,还萌发了新问题,可见同学们的研究热情非常高,下一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继续研究。
评:公开课教学结束时,出现了第一个学生的问题,人们常常认为这证明了课没有成功。其实这是偏见。一个教学班,50多个学生,有一个学生还是不信服或说不清楚研究的问题,奇怪吗?一点不奇怪。王莺老师对此问题的处理是冷静的,正确的。可惜后面学生提到所有问题,王老师没有作分析,统统归结为下节课的研究任务就显得欠妥了,也让最后提问的意义变得模糊了。
总评:讨论创新教育将不可避免地要说到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研究性学习就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小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和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等重要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字词句或阅读的知识是需要的,但关键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广义上说,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王莺老师在全国小语会“小语创新教育专题研讨会”上执教的《西门豹》之所以得到各位专家的充分肯定,受到大会与会者的普遍欢迎和重视,首先是因为她执教的《西门豹》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雏形,成功地演绎了“问题教学”的模式:把主要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问题教学”按学生问题设计教学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问题。她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紧密地结合起来,变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构筑了比较理想的思维框架。学生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读懂课文的过程中,会寻找变化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研究性学习对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也很有帮助。
其次是王莺老师执教的《西门豹》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研究根源于课文的语言文字,呈现研究结果也靠的是语言表达。王莺老师将呈现的整个过程,演化成以读写为中心的综合训练过程。只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有意义,才有说服力。如果课堂听不到朗朗的书声,看不到学生自主探索的个性化、有弹性的书面训练,还能称为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吗?读,特别是朗读,是语文教育最古老、最基本、最能创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读可以促进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情感升华作切实的准备;同时朗读训练又是检验学生阅读理解和情感变化的一种有效的外化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加强语言积累的好办法。王莺老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由而充分的个体读,抓住三个重点句让学生进行有滋有味、准确而又有个性化的表情朗读,成了最美丽的一道教学风景线。
(本课是2001年4月27日全国小语会在浙江绍兴召开的“创新教育专题研讨会”上的3节展示观摩课之一)
(王莺:女,31岁,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十佳青年教师、上城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组组长;张化万: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西门豹的民间故事资料
2、教师: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课件。
3、生字词课件:巫婆头饰、化妆胭脂、口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说说理解 (战国时期魏国的官)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
2、自读课文,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3、四人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要求:互帮)师参与。
4、出示课件生字词,抽说音形义及词义:
旱灾:长时缺水造成庄稼死亡。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5、读生字新词:
⑴ 齐读。
⑵ 抽读。
⑶ 去掉音节齐读。
三、提出不懂的词,合作解决
邺:古代地名。
开凿:大孔挖掘。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层次意思。
(给一定时间读书)
2、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3、抽说:
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共探讨评议。(板书:发现灾情──调查──惩治──开渠)
4、齐读课文(注意目标1中词语读音,出示课件,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了西门豹被派去治灾,他调查弄清了原因,除害,开渠。下面,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看看他是怎样的人。
二、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了解西门豹的品质
1、自读勾出西门豹说的话及行动,想想表现了他什么品质?(给一定读书时间)小声说说。
2、研究(四人小组),教师参与。(根据课文)
3、探究(全班教师根据课文)。
4、读课文:
⑴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 有感情齐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1、自己选伙伴组小组练习表演,师巡视发现表演好的。
2、选小组表演。
四、拓展
回家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二、写字
1、四人小组说说易错字或要注意的地方。
2、抽说:
区别:淹──掩官──管早──旱姓──性
注意:睁(目字旁)溉(右边“既”)
3、书写。
三、作业
回家听写。
〖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善于调查研究
有智慧,讲策略
西门豹
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为民办实事
《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十二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反思
《西门豹治邺》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怎样巧妙地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抓住主线,以问激趣,引发学生探究。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还得看教师能不能自始至终抓住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文中的主问题进行积极的思维。以问促思,学生探究的兴趣大增,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细读课文,在文中寻求答案,这一课学习的重难点很快就被攻破了。
一入课,我首先安排了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西门豹为什么治邺?他是怎样治邺的?治邺的结果怎样?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而这些问题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接着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在文中找答案,促进了学生自主阅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抓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的准确与巧妙。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语言感受、体会、积累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精确性,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抓关键词句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如:在学生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一段时,让学生读句子,比较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不行, 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西门豹出将计就计,表面关心河伯,替河伯着想,其实惩治了巫婆。同时,也是在找借口,救新娘。通过朗读,从语言文字的对比中捕捉语言的变化,深切体会西门豹的内心世界,充分感悟到西门豹话中有话,话外有意的巧妙所在,同时领略作者描写的传神。这样的训练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超越文本,提升语言,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三、展开想象,丰富人物形象。
为了让学生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让老百姓逐渐看清巫婆和官绅的嘴脸,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想象填空的练习,想像老百姓的心理活动:
当老百姓看到巫婆被投入漳河等了一会儿,还没有上来时,心里想:( )
当老百姓看到官绅头子被投入漳河,等了很久,也没有上来时,心里想:( )
当老百姓看到官绅们吓得头都磕破了,直淌血时,心里想:( )
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了:百姓终于明白了真相。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西门豹用事实来惩治首恶,教育百姓,破除了迷信。他的做法妙在将计就计,一举两得,以其人之道还治了其人之身。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给西门豹送匾额的环节,让学生思考一下匾额上会写些什么,然后动笔写下来。旨在让学生动笔的同时揭示文章的主旨,丰满人物的形象。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此节课的教学中也留有遗憾,对文章的结尾处理较匆忙,时间安排上还应进行精心的安排。
《西门豹治邺》教学反思
《西门豹治邺》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九单元“破除迷信”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发现这里天地荒芜、人烟稀少,便调查其中的原因,弄清事实的真相之后,运用极其巧妙的方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育了官绅和百姓,破除了迷信。最后,率领百姓开凿渠道,浇灌庄稼,从此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的故事。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西门豹来到邺地调查原因和惩治巫婆官绅头子,而开凿修渠只用了一个自然段简单的叙述了。这就是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不仅这样,本文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当时我讲得是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是如何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我一直都在努力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爱学”、“会学”“学会”的基础上。所谓的“爱学”就是努力的在课堂中用语言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具有亲和力;所谓“会学”就是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习新知的方法,即——设计一个简洁精炼,能突出重难点的预习作业。这种方法可以是(提纲式、表格式、填空式等等),引导学生让他们有目标的学习;其实不仅我这样做着,现在学校上上下下所有的老师都在努力的这样做着。
我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所以在这节课的预习中我就布置给学生这样三道题:①读课文10~12自然段,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②找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地为民除害言行的语句,品读体会巧妙之处;(提示:“这句话是_______意思,我认为巧妙在___________。”或“这句话表面上是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③从而感悟到西门豹_______。就这两个问题布置给学生,目的上照顾那些“弱势群体”,让他们提前有所准备,照顾那些想在课堂表现又怕回答错误的学生,让他有自信的充分展自自己,也是让每个孩子都做学习的主人,自己先学会思考,然后课堂上就是让学思维碰撞,展开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得同时,还要学会倾听、记录自己所没有想到地方。让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发现自己也是最棒的。在学生对西门豹言行的交流体会中教师的稍加点拨,随机板书,从而感悟出他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治理才能,体会出它的巧妙之处。通过开学初到现在一直采用的“预习先导”这种学习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学生课堂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胆子也大了,发言也积极了,这都是“预习先导”的好处,让孩子先学,事先有了准备,所以他们发言积极,胆子大了。
还是我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欣喜,也有遗憾。这节课我感觉:①内容设计比较多,教师随机调控教学内容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其次就是在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其中,教师没有关注到部分学困学生,而且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匮乏;③教师在备课中 “备学生”部分还要用心的去琢磨,这样对学生了解了,因人施教,才能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高效的课堂,艺术的课堂,而这种艺术的课堂只有我们付出、钻研、坚持……它才会是美的!
《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十三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反思
《西门豹治邺》这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彻底扬弃了情节分析。多余的情节分析已被公认为现代教法所不取,但是如何从语言文字角度去教课文,却颇为棘手。我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自主感悟人物语言为目,正确估计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感受知顺序,用一个发散式的探索提问,涵盖全文,组织起科学的教学程序,轻松地突破了感悟“语中有话” 的难点,然后顺势拓展。这样便从课文中跳出来,站在语文的广度、高度上来把握教学策略,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2、综合训练了听、说、读、写。在本课的教学中,读、写能力得到了主动的发展,把“读——说——读”紧密地反复结合在一起训练。感悟西门豹的话中之话,必得读,而读出其语气,演得逼真又得通过说来暴露思维过程。最后的情趣作文又把听、说、读所得综合起来。这样语文素质得到了整体的发展。
3、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给西门豹送匾额的环节,让学生思考一下匾额上会写些什么,然后动笔写下来。旨在让学生动笔的同时揭示文章的主旨,丰满人物的形象。
4、让学生演课本剧。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时,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
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
《西门豹治邺》教学反思
《西门豹治邺》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
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故事生动有趣,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爱学”、“学会”、“会学”上,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育本身是存在着缺陷的艺术,在本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课前老师没有做好谈话放松工作,学生比较紧张,没有完全放开,不敢大胆发言。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得还不够,朗读的指导还要再下力度。
三、 时间的安排上还不够合理。在评析课文细节方面,还要有待于提高。
四、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其中,教师没有关注到部分学困学生。
《西门豹治邺》教学反思
《西门豹治邺》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破除迷信的第一课,它是我们五年级老师在学校组织教研活动中的同课异构。为了突出重点体会西门豹惩办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精神,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学意图
“复习检测”,目的既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为学习新课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回顾你替西门豹完成关于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原因的调查报告”是为了最后拓展延伸,读写结合作铺垫。如我们学完了课文,再看看两部分的内容插图展开想象;假如一年后,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西门豹与老大爷再次相逢,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如果让你再替西门豹做一份调查报告的话,你会怎么设计。学生根据西门豹治邺的结果,通过想象一定有话可写。但,因时间有限,课上没有完成,只能留到课下去做了。
根据质疑问题来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体会巧妙之处,我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请朗读的方法。接着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感悟巧妙(1)(2)是帮助学生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经过的巧妙所在——不动声色、假戏真做、一语双关、教育百姓。讨论是为了深化专题,体验情感。如设想一下,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按照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通过讨论再看看课后金钥匙告诉我们什么。从而体会出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在于“将计就计”,还可以说“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二、课后自评
课后反思这节课有以下漏洞。1、时间没把握好,前松后紧,读写结合没有在课上完成。在复习检测时可省略有关内容把节省下的时间用到学习下面主要内容上面来。2、朗读欠缺,只注重朗读指导,忽略了学生尝试朗读,应让学生亲自体验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巧妙处。3、虽然在备课我也考虑过我的教学环节,学生是否能体会到巧妙之处,感觉上有难度。修改之后效果还不算理想。可见上好课备好学生是多么重要。
《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十四篇
1.交流调查报告,确定研究主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每一位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报告。哪些同学想来展示?(很多学生举手)
评: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学生作业,这本身就很有创造性。第一课时的作业许多时候就是抄抄写写,训练的思维含量和对儿童创新意识的触发都是十分微弱的。王莺老师用学生的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本堂课自主探索的主题,无疑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设计。
师:时间关系,咱们就任选一份,以它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报告,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报告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你还有什么修改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我觉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你读书读得很仔细。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生:天灾人祸。
评: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时候,一点也不能放松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个以调查报告为内容的导入,不仅起到了引入研究主题的作用,还自然恰当地进行了成功的概括训练。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如果他是贪官的话,也会与巫婆、官绅一起骗老百姓的钱。
生:我想他可能会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了。
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评:水到渠成,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性学习变得实在了。
2.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生:我们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生: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评: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板块花时不多却十分重要,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严肃性,防止了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就是课堂学习并不有效现象的出现。
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评: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否落到实处,一个关键问题是老师有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研究时空。不少观摩课常常有很不错的设计,可是过于小家子气。时常教师的教学导语出口,听课者这边刚刚记下,那边已经让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评价了。没有学习过程,还有什么教学质量可言?没有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交流汇报的成果还会真实吗?而王莺老师给孩子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时空是实在的。让学生在第二、三大段的语言材料中去研究,空间是充分的,又在本处留下7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的独立感悟和伙伴合作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时间。
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生: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生: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来体会的,西门豹说“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
生:我是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来体会的,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
生:我是抓住“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来体会的,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
生:书上说,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虽然西门豹没有将他们投进漳河,但也惩罚了官绅。这样一来,他们再也不敢做坏事了,而且听了他们的求饶,老百姓就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评: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更应当肯定的是王莺老师将“边读边说”控制得当,见好就收,3分钟左右就干脆利落地解决了。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学生挑选句子,反复地练习朗读)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生:(朗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不太满意)为什么?
生: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
师:老师觉得你体会得非常好。你估计咱班哪位能读得比你好?
(生指名同学朗读)
师: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继续交流)
生:(读)“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得很坚决。
(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
生:(读)“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还可以,不过“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还可以读得再急一些,而“麻烦”一词要读得客气点,虽然西门豹心里是要严惩官绅头子,但要不露声色。
师:你能试试吗?
(生读——师生评价——齐读)
评:研究性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就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能说会道,而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读写练习上。王莺老师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此处成为教学的又一亮点。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生选择对象写)
(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
生:小孩说:“巫婆死了,姐姐得救了,以后我有糖吃了。”
生:小孩说:“呀,原来巫婆说的话是假的。”
生:书生说:“西门豹有胆有识,高明!高明!”
生:农夫说:“哎!以前我们怎么会相信巫婆的鬼话?多亏西门豹大人,以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了!”
师: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评:这个写的训练安排得精彩。研究性学习有收获,写起来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特点。王芬老师的写的训练是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而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此处又是教学的一个亮点。
师: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 段。
4.继续质疑问难,保持研究激情。
师: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评:这是王莺老师的重要创造。研究 学习不以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为宗旨,它十分讲究保持学生的问题意识,真诚地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质疑、解疑,产生新问题的热情和冲动。有实实在在的问题,才会有切切实实的研究性学习。
生:老师,我还是不明白,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抓起来杀了?
师:(环顾全班同学)他不明白,你们明白吗?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除提出问题的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手了)下课后,你可以向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同学请教。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课文前面说邺这个地方人烟稀少,但后面怎么又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生: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也投进漳河?
生:书上说,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巫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巫婆为什么不把她们送给河伯?
师:你们真会研究,这节课你们不仅解决了老问题,还萌发了新问题,可见同学们的研究热情非常高,下一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继续研究。
评:公开课教学结束时,出现了第一个学生的问题,人们常常认为这证明了课没有成功。其实这是偏见。一个教学班,50多个学生,有一个学生还是不信服或说不清楚研究的问题,奇怪吗?一点不奇怪。王莺老师对此问题的处理是冷静的,正确的。可惜后面学生提到所有问题,王老师没有作分析,统统归结为下节课的研究任务就显得欠妥了,也让最后提问的意义变得模糊了。
总评:讨论创新教育将不可避免地要说到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研究性学习就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小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和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等重要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字词句或阅读的知识是需要的,但关键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广义上说,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王莺老师在全国小语会“小语创新教育专题研讨会”上执教的《西门豹》之所以得到各位专家的充分肯定,受到大会与会者的普遍欢迎和重视,首先是因为她执教的《西门豹》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雏形,成功地演绎了“问题教学”的模式:把主要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问题教学”按学生问题设计教学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问题。她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紧密地结合起来,变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为 学生构筑了比较理想的思维框架。学生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读懂课文的过程中,会寻找变化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研究性学习对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也很有帮助。
其次是王莺老师执教的《西门豹》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研究根源于课文的语言文字,呈现研究结果也靠的是语言表达。王莺老师将呈现的整个过程,演化成以读写为中心的综合训练过程。只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有意义,才有说服力。如果课堂听不到朗朗的书声,看不到学生自主探索的个性化、有弹性的书面训练,还能称为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吗?读,特别是朗读,是语文教育最古老、最基本、最能创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读可以促进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情感升华作切实的准备;同时朗读训练又是检验学生阅读理解和情感变化的一种有效的外化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加强语言积累的好办法。王莺老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由而充分的个体读,抓住三个重点句让学生进行有滋有味、准确而又有个性化的表情朗读,成了最美丽的一道教学风景线。
《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十五篇
一、交流调查报告,确定研究主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每一位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报告。哪些同学想来展示?(很多学生举手)
师:时间关系,咱们就任选一份,以它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报告,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报告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你还有什么修改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我觉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2、师:你读书读得很仔细。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生:天灾人祸。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如果他是贪官的话,也会与巫婆、官绅一起骗老百姓的钱。
生:我想他可能会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了。
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二、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我们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3、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三、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1、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生: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生: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来体会的,西门豹说“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
生:我是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来体会的,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
生:我是抓住“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来体会的,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
生:书上说,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虽然西门豹没有将他们投进漳河,但也惩罚了官绅。这样一来,他们再也不敢做坏事了,而且听了他们的求饶,老百姓就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2、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学生挑选句子,反复地练习朗读)
3、⑴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生:(朗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不太满意)为什么?生: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
师:老师觉得你体会得非常好。你估计咱班哪位能读得比你好?(生指名同学朗读)
师: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继续交流)生:(读)“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得很坚决。
(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
⑵生:(读)“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还可以,不过“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还可以读得再急一些,而“麻烦”一词要读得客气点,虽然西门豹心里是要严惩官绅头子,但要不露声色。
师:你能试试吗?(生读——师生评价——齐读)
4、师: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生选择对象写)
(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生:小孩说:“巫婆死了,姐姐得救了,以后我有糖吃了。”生:小孩说:“呀,原来巫婆说的话是假的。”生:书生说:“西门豹有胆有识,高明!高明!”生:农夫说:“哎!以前我们怎么会相信巫婆的鬼话?多亏西门豹大人,以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了!”
师: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师: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5、继续质疑问难,保持研究激情。
师: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6、拿出我们的调查报告,看右半部分。谁来读一读?拿出笔来,写一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这15篇《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是来自于快回答的西门豹教学实录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