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快回答整理了8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一
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情景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材供三年级学生使用,我校三年级共有四个班。他们对于什么是信息技术,怎样规范地进行电脑操作几乎是一个空白。据调查,其中有25%的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过电脑,但只限于一些最简单的操作,有60%的学生看见过他人操作电脑,但自我没亲手操作过,而其余的学生则没有真正看见过电脑。为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特定此计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初步认识软件。
(3)学会使用“画图”软件画画。
(4)学会浏览网络,搜索保存资料。
(5)学会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资源管理
(6)初步掌握Word的文字修改及美化修饰
(7)初步学习电子板报的制作
2、过程与方法:
经过讲解法、示范法、范例引导法、榜样激励法、尝试法等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本应用,异常是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对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存储和应用本事,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职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生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对电脑的亲自操作,养成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初步构成对信息技术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信息技术的科学方法,激发起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情感,
认识到自我肩负的重任,决心为回报社会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分析:
本册教学资料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经过学会画画学会使用画图软件,进而熟悉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第二部分是经过浏览网页,初步了解互联网,并进一步学习网上搜索及保存网上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第三部分是经过学习WORD,初步掌握文字的修改及美化修饰,让计算机真正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及学习。第四部分是简单的WINDOWS基本操作及资源管理,用于平时学生自我对计算的维护。
2、本册教材在学科教学中地位和作用:
本册教材是学生理解真正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培养基本的信息技术本事异常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为以后的学科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画图软件的使用,网上资源的搜索及保存
难点:画图软件中曲线工具、橡皮工具的使用;网上搜索时关键字的选择及条目的筛选。
四、改善教学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五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辅导、认真布置作业、认真考核。
2、加强提优补差工作,对于优秀生可适当加深加宽,帮忙学生构成自我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要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的帮忙、关心和指导,对于异常有兴趣的学生能够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教研工作的目标和计划:
进取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努力将自我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
五、教学进度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二
一、指导思想:
本人坚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windows操作技能。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二、教学条件分析:
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
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搜集各种信息的能力较差;
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
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
5、有些学生键盘操作不熟练,仍存在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
三、教学任务目标:
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在学校的领导下,根据《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要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规范信息技术课,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复习巩固电脑绘图技术,掌握画图的基本技巧。
2、进一步中文输入法,能利用中文输入法完成一些简单和功能,能为自己所用。
3.对文件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会正确保存自己的文件,并能再次找到。
4、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熟练开机和关机,及进行相关的操作。
5、初步学习网络知识,能从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6、培养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为振兴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而树立远大理想。
7、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
8、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措施:
1、针对教材的特点,明确学习目标,巩固与提高课堂所学。
2、对起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分类施教,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学得一技之长,底子薄的学生打好基础。
3、提高课堂兴趣,多采用范例教学法、活动项目教学法、综合实践法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走进幻灯片世界
第二周 制作第一张幻灯片
第三周 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第四周 制作一组幻灯片
第五周 浏览与放映
第六周 设置动画效果
第七周 让文字和图片飞起来
第八周 参观动物的家(超级链接)
第九周 在幻灯片里播放电影
第十周 幻灯片制作秘籍
第十一周 宣传海报设计
第十二周 我的作品
第十三周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第十四周 利用网络了解禽流感
第十五周 复习
第十六周 期末考试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三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学会PU、PD命令的操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命令及独力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PU、PD命令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PU、PD命令与其他命令的综合使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几课我们都是从海龟的“家”为起点来画图。有没有办法将海龟移到其他地方开始画而又不留下爬行过的痕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提笔和落笔的命令。
二、新授
活动一:海龟画走廊
提笔命令:PU
师:这个命令是不带参数的,它的作用是让海龟抬起画笔,移动的时候不留下足迹。
落笔命令:PD
师:这个命令也是不带参数的,它的作用是让海龟落下画笔,恢复到处于画线状态。
让我们来试试这命令的作用吧。
做一做:
让海龟画一组平行线(书P57图1)你看到了什么?继续
你又看到什么了?
画了一组平行线。
试一试:
1、大家来试着画下P57图2。学生练习
师:这个图形只要后退的。步长比前进的步长小,就可以画出来了。每画完一笔要右转90度。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画下P58图3。学生动手,师指导。
师:要记住抬笔走10步后要落笔。
活动二:海龟画“回”字图
师: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下书P58图4怎么画,大正方形边长为100步,小正方形边长为50步,把想发先写在本子上,再进行电脑操作。
想一想上面第三第四两行命令做什么用的?
活动三:海龟画“田”字图
师:我们一起来思考下“田”字图该怎么画。
提示:“田”字由几个正方形组成,画完一个后要怎么样?这里需要几个重复命令,各有什么用处?
说明:重复命令中还有重复命令叫做重复嵌套。要遵循以下步骤来画。
1、先写出画嵌套内的基本命令。
2、在基本命令后加为下一步做准备的命令。
3、在这些命令外再加嵌套上重复命令,就可以将嵌套内的图形重复画多次了。
试一试:
1、画出书P60图6的图形,学生动手,师指导。
2、思考下怎么样把图6改成图7(小三角形边长为50步)
3、大家喜欢图6中的图案吗?请你们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画出来。
师:大家今天学习了抬笔落笔命令,再借助其他我们学过的命令画出了许多新的图案,今后我们还将学习海龟的其它功能,使我们的绘画技术进一步提高。
2022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第10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另一种选择结构——嵌套选择结构程序的编写,这种选择结构可以对更加复杂的情况进行判断;另外介绍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性和技能目标
了解碰撞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与工作原理,理解嵌套选择结构程序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会在机器人上安装和使用碰撞传感器;
(2)学会在编写程序时应用嵌套选择结构;
(3)能应用碰撞传感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性目标
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愉快、成功、竞争、和谐的心情,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同合作、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
(2)编写含有嵌套选择结构程序。
2、教学重点
(1)编写有嵌套选择结构程序;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碰撞传感器。
四、教学准备
与碰撞传感器有关的视频。
五、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游乐园里的碰碰车碰撞情境,以及机器人碰撞后转行走等有关视频。
教师:为什么它们碰撞后会自动改变方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原理。
2、分析、安装碰撞传感器原理。
教师演示受到碰撞后会转向行走的机器人,并简单阐述一下碰撞传感器工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演示如何安装碰撞传感器。
学生分组安装,教师指导帮助。
教师再次阐述安装方法、检测程序。
3、学生练习碰撞行走。
思考:看书P74流程图,思考机器人受到碰撞后怎么办?
学生分析,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方法进行设置,完成后演示机器人碰撞行走(如果不行,试着让学生想想原因及解决办法。)。
教师演示正确的设置方法,并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更正,说明原因。
学生分组合作,教师指导帮助。(提醒学生安装的接口号)
小组表演,大家点评。
4、强化练习、巩固知识。
请同学们完成书中“试一试”练习内容。
5、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回答教材中的“评一评”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Pascal语言的产生和特点,初步了解Pascal程序的结构,掌握Pascal的简单编程。
[教学时间]
2课时,05年2月26号上午第一、二节。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Pascal语言的产生和特点,初步了解Pascal程序的结构,掌握Pascal的简单编程。难点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有畏难情绪,如何通过起始教学,引起学生学习Pascal语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Pascal语言概述
Pascal是一种计算机通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PASCAL语言一种计算机编程的高级语言,它是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N.沃思(NiklausWirth)教授于1968年设计完成的,1971年正式发表。为纪念法国数学家Pascal,把此高级语言命名为Pascal语言。其主要特点有:严格的结构化形式;丰富完备的数据类型;运行效率高;查错能力强。
二、为什么要学习Pascal语言?
在高级语言中:
初级:QBASIC
中级:Pascal
高级:C语言、VB等
三、如何学好Pascal语言?
1、注意Pascal程序的规范语法,体会与QBASIC的区别
2、注意掌握算法,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3、认真完成作业与实验报告,理论与上机并重
4、上课注意记笔记,因为书本写得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所以上课内容与课本差别大。
四、从一个Pascal程序实例看Pascal程序的结构
[例1]已知圆的半径R为16CM,编程求它的周长L和面积S。
1、用QBASIC编程:
PI=3.1416
R=16
L=2_PI_R
S=PI_R_R
PRINT“L=”,L
PRINT“S=”,S
END
2、用Pascal语言编程:
PROGRAMPAS01(INPUT,OUTPUT);←—程序首部
CONST ←—常量定义
PI=3.1416;
说明部分VAR ←—变量说明
R:integer;
L,S:REAL
BEGIN
R:=16; 程序休
L:=2_PI_R;
语句部分 S:=PI_R_R;
WRITE(‘L=’,L);
WRITE(‘S=’,S);
END.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
1.一个PASCAL程序由程序首部和程序体两部分组成。程序首部以分号结束,程序体以圆点结束。
2.程序首部包括三项内容,其顺序是:
(1)PROGRAM,Pascal程序标志,写在程序的开头。
(2)程序名,必须由英文字母开头,由作者自行定义。
(3)参数表,由INPUT,OUTPUT组成,表示输入、输出文件。
3.程序体是程序的主体,也称”分程序“。程序体由说明部分和语句部分组成。
(1)说明部分有常量说明、变量说明、类型说明、函数说明、过程说明等,分别以分号结尾。
(2)语句部分是程序的执行部分,以BEGIN开始,END.结尾,用来描述程序所执行的算法和操作。中间的每一语句均须以分号结尾。
(3)语句部分中,变量赋值用:=,而不是=,输出用WRITE,而不是用PRINT。
[练习]
已知三个数A=15,B=234,C=348,编程求三个数的平均值P。
五、TurboPascal语言系统的使用
目前,常用的Pascal语言系统有TurboPascal7.0与BorlandPascal7.0,下面我们就来学习TurboPascal7.0系统的使用。
1、系统的启动
在运行系统目录下的启动程序TURBO.EXE,即可启动系统。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集成环境。
2、TurboPascal系统集成环境简介
最顶上一行为主菜单。中间蓝色框内为编辑窗口,在它个编辑窗口内可以进行程序的编辑。最底下一行为提示行,显示出系统中常用命令的快捷键,如将当前编辑窗口中文件存盘的命令快捷键为F2,获得系统帮助的快捷键为F1,等等。
3、新建程序窗口
按F10进行主菜单,选择FILE菜单,执行其中New命令。就可建立一个新的程序窗口(默认文件名为Noname00.pas或Noname01.pas等)。
4、程序的输入、编辑与运行
在当前程序窗口中,一行一行的输入程序。事实上,程序窗口是一个全屏幕编辑器。所以对程序的编辑与其它编辑器的编辑方法类似。
当程序输入完毕之后,一般要先按Alt+F9(或执行compile菜单中compile命令)对程序进行编译。如果程序有语法错误,则会在程序窗口的第一行处显示第一个红色错误信息。若无语法错误,则窗口正中央会出现一个对话框,提示编译成功。接下来,我们可以运行程序了。
程序的运行可以通过按ALT+R打开RUN菜单中的RUN命令,或直接按快捷键CTRL+F9。则可以在用户窗口中输出运行结果。通常在程序运行结束后系统回到Pascal系统的集成环境,因此要查看运行结果,要按ALT+F5将屏幕切换到用户屏幕。
5、程序的保存与打开
当我们想把程序窗口中的程序存入磁盘时,可以通过按F2键(或执行File菜单中的save命令)来保存程序。第一次保存文件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要求输入文件名(默认扩展名为。pas)。
当我们要将磁盘上的程序文件中的PASCAL程序装入窗口时,可按F3(或执行File菜单中的Open命令)来装入程序,此时系统也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要求输入要打开的文件名,或直接在文件对话框列表中选择所要的文件,然后回到打开文件。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六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六年级教学目标主要有:
1、以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应用、防护等方面有更深刻的了解。
2、以网络中的各种实际应用为主线,突出网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现网络对生活的改变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价值。
3、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4、INTERNET:浏览网页。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主要为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教材的优点是整合味比较浓,缺点是一些技巧方面介绍的不够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适当的插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班级分析
这个学期,我主要负责六年级一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情况和上个学期相适,面对的是人数多,机子少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发扬上个学期的总结的一些比较好的经验,把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电脑基础,教师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原有的信息素养上来,抓住学生学习的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用科学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措施
1、机房的机器基本上可以实现2-3人一台电脑进行操作。在上机时,要求每位同学严格按照学号坐在自己的坐位上。详细制定机房纪律在班上宣布,如上机时不得下位、调位,不得大声喧哗,有问题时举手提出来等;如有违反则扣除平时分。
2、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风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上机操作时有些同学遇到疑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
3.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4.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5.由于学校存在人多机少的情况,所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6.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7.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8、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课程基本上全在机房上课,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及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比较直观边看演示边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程度适当补充一些最新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对于网络应用的操作部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利用网络教室对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监控,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七
一、教学内容
《制作课程表》一课是根据省编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册第九课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改编而成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通过在Word中制作课程表,让学生掌握简单表格的制作方法。这一课是根据《纲要》提出的“掌握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能根据需求进行编辑”的要求编排的。教材共分为六个知识点:插入表格、合并单元格、添加斜线、在单元格中输入内容、调整列宽和行高及美化表格六个部分。(后两部分在第二课时进行)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Word软件,学会了在Word中输入、修改文字和修饰文章以及图片艺术字的插入,对Word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方法。本课从实际出发,从制作课程表开始,对Word中表格相关的知识进行阐述,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熟练掌握Word软件打下基础。本课教材强调的不仅仅是制作课程表知识点本身,更强调知识的迁移及对知识整合创造的能力。
三、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利用网络教室的优势,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形式,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探索、学以致用的习惯。
本课教学,先创设情境,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表格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向学生出示不同种类的表格,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从而认识表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行、列、单元格;然后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尝试制作本班的课程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促使全体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最后,通过自我评价、课堂延伸,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概念
(2)学会制作简单的课程表。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会制作课程表,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够举一反三,熟练掌握表格的编辑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用信息技术知识服务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
(2)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4、行为与创新: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动脑、敢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格的插入与简单的编辑。
难点:合理的调整表格的行、列和单元格。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显示一些常见的表格,表格的单元格、行、列的概念的概述,本课知识点。
网络教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语:星期天,小明去外公家做客。根据外公的要求,小明要介绍自己每天在学校的学习课程。为此,小明准备了两份不同形式的资料(幻灯片出示:一份是课程表,一份是文字叙述)。请比较一下,小明的外公更喜欢看哪一份资料?
2、引导讨论:课程表有什么优点?
(运用表格来查找信息,方便快捷,简单明了)。
3、揭示课题
师:这张课程表可是小明的得意之作,因为他刚刚掌握了一项本领,运用电脑制作表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课程表》
(二)、观察交流、认识表格
1、观察表格
师:我们以课程表为例,学习用Word 2003制作简单的表格。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表格,请你们仔细观察,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幻灯片展示不同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他们的基本组成部分)
2、教师演示并讲解概念:表格的行、列、单元格。
3、出示一个课程表,让学生数一数是几行几列。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师:小明的这张电子课程表,制作起来也并不难。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大家也可以顺利地制作出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5-37,然后动手操作,在Word中试着制作出我们班的电子课程表。
2、学生开始阅读教材,尝试制作课程表。
(四)、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1、小组交流,相互协作。
提出要求:两人一小组,互相交流,相互合作,完善自己制作的课程表。
2、汇报交流,突破重难点。
师:在刚才制作课程表的过程中,你已经学会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展示与知识点相对应的幻灯片,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插入表格的方法:(挑学生完成)
a、你是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
b、学生利用电子网络教学系统演示:制作一张7行6列的表格。
C、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插入表格的方法?
(常用的三种方法:自动表格按钮插入、表格菜单插入、手动绘制)
d、教师小结:根据不同的表格选择合适的插入方法。
(2)合并单元格:
a、合并单元格时,首先要做什么?(选定需要合并的单元格)
b、还可以用什么其它的方法合并单元格的。
C、学生演示不同的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3)添加斜线:
指导学生演示:单击“绘制表格”按钮,在第一单元格中从左上角向右下角画一斜线。
(4)输入文字
a、提问:如何在单元格中进行文字调整?
b、学生演示交流。
(5)调整行列:
a、交流汇报:如何调整行高和列宽
b、学生演示。
3、根据以上交流,补充修改,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制作的电子课程表。
(五)、有效评价,提高认识
(六)、拓展总结
1、教师进行课堂学习总结。
2、拓展延伸:
备课与教学改进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师生互动,我在课前多次调试了电子教室软件,利用极域电子教室的学生演示和广播教学更好地把知识点突出来,并制作了简单实用的课件。(因为目前使用的极域电子教室V2007是我在网上下的,还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作课前我在五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了试讲,主要是测试电子教室软件的运行情况,并对课件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教学环节的调整,力求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动手空间。从选课内容来说,我结合实际,把原来教材内容中的制作环保宣传表改为教授学生非常熟悉的课程表,为的是更贴近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八
《制作一份电子报》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初中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完成了Word文档制作学习的相关五个任务),基本掌握了Word20xx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Word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故组织该项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电子报制作的过程中去发现Word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表达,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的整合。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所涉及的是集成办公软件Word 20xx操作的内容。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制作Word文档,还要学会制作电脑报,通过制作电子报刊更好地掌握Word文档的制作,并能利用电子报形式来表达思想或信息。
本节课拟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域】
(1)能综合运用Word 20xx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报。
(2)学会设计电子报。
(3)学会评价电子报。
(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感情领域】
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发展领域】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3)学会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报的设计与设计思想的体现(制作);
难点:对电子报的评价
四、教学策略(解决的方法)
1、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从第一学期开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组成了2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
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
围绕“电子报制作”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3、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是完成电脑报的设计和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框架设计、操作上的制作困难进行巡视指导;
(2)教师计划使用的设备和资源:计划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指导,结合实例介绍电脑报的基本构成要素、素材的获取方法以及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五、教学准备
1、本地(局域网)资源:教师事先从因特网、VCD光盘中收集有关“电子报”主题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分类别存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使用;
2、远程资源:本地的局域网连接Internet,学生通过上网检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路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情况反馈
信息技术的应用
引导阶段(3分钟)
提出问题:宣传和传达信息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
(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思考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多媒体教学软件广播教学。
介绍小组协作学习任务(13分钟)
提供3个主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并利用已学word 20xx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制作一份电脑报。(3分钟)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制作主题。
幻灯展示3个主题及相关制作内容。
通过展示优秀电脑报,解释电脑报的设计要点:(5分钟)
1、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
2、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
3、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记录要点,思考如何围绕主题进行设计。
让个别学生简单自己的构思,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作品及制作要点。
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与途径:(5分钟)
1、本地共享中的资料使用;
2、远程资源:如何在因特网上搜寻自己需要的资料。
观察教师演示的两种方法,动手实践。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找到想要的资料,对有困难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教学软件演示获取信息的方法。
分组协作,完成作品设计(20分钟)
布置任务:分组协作,讨论完成任务。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确定制作的主题并初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制作方案及小组成员分工情况。
分组合作交流,完成作品设计。
巡视学生制作情况,观察是否按要点进行设计。
成果交流,评价阶段(8分钟)
展示2-3份学生作品,先让学生自我评价,然后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师点评。
交流展示作品的优点及不足,提高方法等。
多媒体展示作品。
小结、推广(1分钟)
简单小结电脑报制作过程及注意点,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困难。 附:3个可供选择的主题包括:
(1)步入信息时代
可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发展;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影响;介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等。
(2)网络与我
通过使用网络的亲身体验,可介绍网络虚假信息及防护、网络安全与措施、网络道德与法律等知识或感受。
(3)我的多媒体作品
可介绍媒体及其分类、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作品的一般制作步骤、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整理、赏析多媒体作品等。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1、关于小组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与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不同,故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展示优秀电子报及说明电子报的设计要点旨在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样版,同时希望学生一开始的制作即能做到规范、严谨。
3、学生制作电子报规定了三个要表达的主题,原因在于,电子报的主题表达是非常广泛的,由学生自拟不容易控制和把握;同时,三个主题的确定又是基于教材内容的,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依据教材内容来组织表达。
4、资料搜集的方法与途径的指导在本次活动中是必要的,我们所告诉学生的只是方法,而实际的操作则由学生完成。
5、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讲,存在很多问题。故强调明确各自的责任,对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积极的意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8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