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8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欢迎查阅与参考。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林间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鹿在快乐地嬉戏。可是,在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凶恶残忍的狼,一只只鹿接连遭受毒手。为了保护鹿群,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
2、结果是否如他所愿,鹿群是否得到了保护。我们来学习课文《鹿和狼的故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出示自学提示
边读边想: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朗读词语。出示
狩猎 宠儿 厄运 维持 控制 相悖 葱郁 凶恶 承载 疾病 几乎 糟蹋 苟延残喘 罪魁祸首 面目全非 一命呜呼
2、学生说主要内容。
3、回报自学提示问题2
(美国总统罗斯福,他为了保护鹿,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结果(1)对狼来说:生读第二段说理解
师小结:这项决定的结果是使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多么可悲啊,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指导读第三自然段,品味森林里狼群的悲哀。
结果(2)对鹿来说:学生汇报鹿数量变化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①20世纪初叶,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
②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
③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
4、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
(2)、出示鹿变化的数字加以体会。
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
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②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⑤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这些森林的“宠儿”数量锐减的原因是什么?(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小结:狼被枪杀后,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2)、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3)、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结果(3)对森林来说:
凯巴伯森林以前的面貌和25年后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生读句子汇报
森林:原来松杉葱郁 生机勃勃;25年后绿色减少 枯黄扩大。
过渡:是啊,同一座森林25年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为什么?
4、课上到这,我想问同学们,作者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板书: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出示句子: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作者用什么方来说明这个道理呢?(对比、数字、举例)
这就是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齐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结语:同学们,任何生物体都有生存于自然界的道理,我们千万不能随意性地加以破坏,从而使生态失去平衡,这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齐读最后一段,谈理解;罗斯福错在哪儿?
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情境:
给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 做才能挽回损失。
(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政府为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教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1、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育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自主性地学习,因此,我在本课中设置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自主的空间里进行。课堂既给了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在感悟、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学习目标。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凯巴伯森林的狼被猎杀后出现了什么后果?并写写你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在课前,我预先布置了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在查阅有关书籍或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 建立大信息容量语文课堂
在本课中我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努力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开课导入时,我询问学生:“听过或看过有关鹿或狼的故事吗?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谈对鹿和狼的认识,并说几个有关狼的成语。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又如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我利用课前预先布置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让学生相互分享介绍相关的例子,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之余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遗憾,先学后教在时间的分配上我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有些不足,让学生交流问题还是放手不够,怕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没让学生自查自纠,讲的有些多。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做点评讲解;学生回答问题涉及到几个方面之后,教师做归纳总结讲解;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举一反三的时候,教师做延伸拓展讲解。要充分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让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中,鼓励学生广开言论,畅所欲言,畅发己见,并学会倾听,快速思考;要让学生学会补充,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今后在教学中我要努力学透并灵活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精髓。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诸多遗憾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狼和鹿》教学设计 篇二
作者:如东县掘港镇苏虹小学杨亚琴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83
《狼和鹿》教学设计十四
如东县掘港镇苏虹小学 杨亚琴
一、猜谜揭题
1.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两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好吗?
2. 猜后说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3. 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狼和鹿》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请同学把课本打开,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 刚才你们读了课文,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吗?(板书:凯巴伯森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 那时候,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儿的?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这一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
2. 读了这一节,你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些画面?
这些都是课文中描写的画面,你还能想象课文中没有写的吗?
(天空蓝湛湛的,铺满新 绿的 地上,野花竟相开放,小河波光粼粼。)
在我们的精心描绘下,形成了多么美丽的画面呀!
3.(出示图)大家看,谁来读这一句话?(指名读)
4. 是呀,远远望去凯巴伯森林,树木郁郁葱葱的,简直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多美呀!你们能用赞美的语气把它读好吗?(再指名读)
5.除此以外,你们还透过那些语句感受到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的气息?
6.(出示图)谁来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欢乐的语气读)
7.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读出了什么?接着往下读。
(评:你读书可真仔细)(是呀,森林里还有恶狼出没,威胁到鹿的生活)
8.总结:尽管狼经常暗算鹿,可鹿们仍显得那样活泼美丽,整个森林呈现的是一派和谐美好、生机勃勃的画面。(板:生机勃勃)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可是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画面)
2. 再读一读第三节,找一找课文画面?(出示句子)
3.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试一试)
4. (出示比较图),如果说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那现在的森林我们用怎样的的词语来概括?(板:一片枯黄)
5. 多可惜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变化?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原因,同桌相互说说。
6. –已经找好了,我们来认真听他说。(评: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
7. 为了能让同学们抓住要点表达得更清楚,请你们按老师的提示再练习说一说。出示练习:因为( ),造成鹿( ),又因为 ( ),造成森林( ),所以凯巴伯森林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8. 我们通过读、找、说,基本上找到了答案,造成森林变化的原因是:(板:狼被捕杀)人们为什么要捕杀狼?当地居民是怎么做的?
9. 狼被捕杀,森林变枯黄,鹿的命运又如何呢?(请快速看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出示句子,齐读)透过这些数据,你读出了什么?(鹿在不断病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原来活泼美丽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病的病,死的死呢?请大家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能回答老师刚才提到的问题吗?
2. 是呀,多么惨痛的一幕,人们能否从这样的悲剧中感悟出什么?(出示句子,齐读)
3. 理解“功臣”、“祸首”,及其原因。
4. 鹿本身愿意毁灭自己的家园,毁灭自己吗?谁迫使他们这样做的?谁才是真正的祸首?(这么异口同声,相信大家一定都明白其中的的因果关系,谁愿意再来解释一下:人是祸首的原因)
六、拓展延伸
总结:是呀,善良的人们的确是好心做了坏事,在人们捕杀狼前,凯巴伯森林狼鹿共存,那时森林—(生接:生机勃勃),整个森林处于一种生态平衡的状态;而狼被捕杀后,凯巴伯森林——(生接:一片枯黄)。林毁鹿亡,又造成了生态失衡。类似于这样的事例还真屡见不鲜,我们来看这两个小故事。
1.读事例。
2.你们看到我们身边有那些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
3.为了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写什么最合适?
4.小组合作设计警示牌
《狼和鹿》教学设计 篇三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92
《狼和鹿》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论文百分百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说说心里话
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大风车>>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播放课件:大风车主题曲)我们的第一站是“说说心里话”。(播放课件:说说心里话栏目)
2.每年的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你们有没有去植树呀?说说你们为什么要去植树?
师总结:不仅仅是为了一片绿色,不仅仅是你们的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你们在保护这一片可爱的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草原荒废,土地沙漠化;保护地球实际上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3.小朋友,<<大风车>>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
二、我看见
1.小朋友,睁开眼吧,我们到达的第二站是“我看见”。(播放课件:我看见栏目)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森林景色)(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
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
2. 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猎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播入课件)
3.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 (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 ) 的鹿在林间( )
( ) 的小鸟在( )
5.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
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
三、挑战800
聪明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站“挑战800”(播放课件:栏目)
1.挑战的项目一:找一找,读一读:
用你喜欢的去读一读课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捕杀前后有什么什么?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交流,比读,比评议)
2.挑战项目二:出示三个带引号的句子。
比理解,比朗读。
3.挑战项目三:读完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比合作,比交流,比评议。
四、新闻袋袋裤
真是一场激烈的比赛,一次智慧的比拼,一次团体的抗衡。课前,教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生态平衡的事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把它放进“新闻袋袋裤”,好吗?“新闻袋袋裤”里也装着一些见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出示资料)
五、奇思妙想
让我们再一次放飞想象,共同进入第五站“奇思妙想”。
狼和鹿的故事读完了,我们心里有很多想法。因为还有好多好多人,不知道这个故事,不明白这个道理,作为新时代的小主人,我们有责任把这个知识和道理传输给更多的人。小朋友,让我们走出森林,回到课堂,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做。
(生交流,师按要求分组练习,可分为故事小队、手抄报小队、演讲小队、宣传画小队、合唱队等)
指名表演。
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六、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本期的问题是: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由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抓住对比 探究明理——《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论文百分百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讲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狼,消灭鹿群的天敌,枪声响了25年,狼被杀掉六千多只;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结局是森林遭到破坏,鹿群在毁灭。最后得出保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势在必行的道理。
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对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对比主要有三组:一是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二是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三是狼鹿异位的对比。根据教材的特点,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的主要教学思路是:先从整体入手,再以三组对比为突破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体验明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为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比较,探究明理。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看、读、议、比中突破重点、难点,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体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课后的一些反思:
一、 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出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考虑,复习上堂课的学习内容,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设计了一个回答范围较为广泛的问题:“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9《狼和鹿》这篇课文,初步学习课文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自由畅谈初学收获。
(当这个问题提出后,一开始,同学们的反应并不热烈,但不一会儿,同学们的小手就都举起来了。有复述课文的,有谈对狼或鹿新的认识的,有说从《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资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学们各抒己见,一下上公开课的紧张与拘束消失了大半,对上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了一个较好的反馈。但因为同学们要说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发言,所以这一段花的时间偏长了一些。)
二、 精读比较,探究明理
这是引导学生由文明理的关键。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一)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丰富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导入畅谈之后,我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5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听,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二)寻找森林改变的根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刨根问底,凡事爱问个为什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句话,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学生提出疑虑,再请学生自主读文探究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果不其然,第一组对比出示后,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然后主动地寻求着森林改变的根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的设想展开。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
(在鹿群变化的前后比较这一块,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思考并交流数字后面的故事。多媒体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再加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借助媒体展示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灾难的严重。)
(四)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通过一节课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文章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主动举手回答的同学能较好地将内部语言外化加以表达,而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更是我应该关注的对象。)
三、扩展延伸
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进入《小学语文电子教材》这个网络平台,进一步了解关于狼和鹿及生态平衡的相关内容。
在整个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渡衔接较自然,所以三组对比各有侧重点但又并不孤立,学生探究森林状态的前后巨大变化;鹿群的巨大变化;狼鹿异位根源的热情很高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
另外,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这篇课文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又一次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比如在《小学语文电子教材》这个网络平台上,学生从背景资料、拓展阅读中可以大量获取课文相关的资料,这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现代教育媒体也是老师教学的好帮手,它的运用,避免了老师繁琐地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同时能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文章中蕴含的事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学生初读课文,在读通文章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并学习文章“故事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板书课文生难字词。
2、学生认读下列词语,并勾画出相关句子,再读一读。
相悖、雇请、生机勃勃、一命呜呼、难逃厄运
踪影、糟蹋、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
3、学生浏览课文,简要说说课文讲了“鹿与狼”的什么故事?
4、引导学生文章第一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故事简述引导学生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分成三个部分。
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读懂故事中的事理,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t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找出文章中集中说明这个道理的自然段读一读。
2、抓住“一系列”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故事部分”体会第一句的表达作用。
3、抓住“角色”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狼与鹿的关系”
4、指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事理”。
5、学生整体读文章最后以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读全文,引导学生总结所学。
五、读文巩固。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完成生字词书写训练。
4、完成练习册。
5、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相反( )限制( )
反义词:强大( )凶残( )
附板书
14、鹿和狼的故事
保护鹿 杀了狼 (饥饿)
鹿多了 植被少了 鹿数量锐减
(疾病)
道理:遵循自然的规律
行动:科学地认识自然
《狼和鹿》教学设计 篇五
第一课时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狼和鹿》这是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
课文富自然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着重体现“碰撞”二字。首先,在启发谈话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看到狼和鹿,你们会联想到哪些词语或成语?学生在词语交流中不难发现人们对这两种动物的态度。然后学生通过默读找出作者的观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不由让人情不自禁地发问: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接着,在初读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有没有新的看法?这是学生看法与作者观点发生的碰撞。学生在一次比一次深刻的“碰撞”中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新课标中强调: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种凭借。如何凭借教材这一媒介来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老师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是学生发展思维,实践语言文字的一个重要阵地。碰撞的过程是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这样的“碰撞”中,也许有错误,也许有争论,但这却是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正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机。
除此之外,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还注意了词语的理解,积累,应用,包括写字的指导,因为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还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我执教《狼和鹿》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时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第二课时
如果说在执教《狼和鹿》这篇课文时我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体现“碰撞”二字,那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了力求体现“发现”二字。怎么发现?
(一)在朗读感悟中发现
森林一片葱绿多么美丽而一片枯黄又多么会令人心痛!这是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的,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发现了森林面貌的巨大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二)在“比较”中发现
鹿的数量迅速发生变化,由4000只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只,而两年后又聚减到8000只。学生在前后对照的读书中,比较这些数字,发现了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链的关系。
(三)在语言实践中发现
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从狼、鹿和人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复述这个故事,复述要以第一人称进行,加上自己的想法。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数量,发现了人们当初犯下的错误:貌似护鹿,实在害鹿。狼看上去在害鹿,其实也保护了鹿和森林。
(四)在拓展阅读中发现
课后的作业是让学生读一个故事《猎狗和狼》,用故事中的道理来深层感悟课文中的道理:为什么说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拓展的文章补充了课文中没说出来的道理:鹿没有了天敌,安逸的状态让它们的生存能力衰退,这也是鹿毁灭自己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感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语文教育有三个离不开:道德、情感、智慧。没有道德的语文教育是危险的,没有情感的语文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智慧的语文教育是缺乏创造力的。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体验情感,培养情操,生成智慧,从小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初步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朋友。 映示狼和鹿
小朋友,看到它们,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呢?
你们说的这些词语,其实表明了人们的态度。人们喜欢谁?讨厌谁?
这两种动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作者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是什么看法?打开书,默读课文,把表达作者看法的句子划下来。
•映示句子: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谁来读一读?
•你能读懂吗,在这两句话中,谁是“功臣”?谁是“祸首”?
“功臣”是什么意思?狼是功臣,这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从哪个词看出?(居然)能读出这种语气来吗?
“祸首”又是什么意思?鹿在什么样情况下成为祸首?“一旦”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
•为什么这样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请轻轻读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流利。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谁来读给大家听,你喜欢读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评价:读得太好了,很流利,其他同学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听得也很认真。
3、学习词语。
课文中有一些词语,谁来读一读。
葱绿 提防 传染 血泊 贪婪
青烟袅袅 哀嚎 凯巴伯森林 蔓延 糟蹋
•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注意读音。
•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有关内容吗?
4、作者认为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回,我们先自己读读,想想,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你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呆会儿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同学做汇报员。
5、小组合作学习。
6、学生交流(充分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可引导他们从课文中找依据。
7、小结:老师要对你们竖起大拇指,我觉得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你们用心地读书,积极动脑发现问题,这样的读书,才会有收获!
三、学习生字:
讨论我们告一段落,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现在,我们来把课后的生字读一读、写一写。
映示生字:
读一读(组组词)
闹:可以组哪些词?书上说的是闹什么?闹是什么意思呢?
写一写: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上一节课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大家根据作者的观点,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怎么样,大家都谈到了狼、鹿和森林之间的关系,谈到了狼、鹿、森林的变化。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森林的变化:
1、出示填空:
①100多年前,凯巴伯森林 , 。……后来,整个森林像 一样, , 。
读一读书上写森林变化的内容,做做填空。
2、请学生填空。
3、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4、学生朗读。
5、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好象看到了凯巴伯森林到处是葱绿的树木,小鸟在唱歌,小鹿在散步,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6、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美景,我们真想来诵读一番,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小节读一读。
7、后来凯巴伯森林变了样,我们看书中是怎样写的。(指名读)
8、你为什么这样读?……师:这个填空写的是凯巴伯森林的变化。我们都喜欢充满生命的绿色,喜欢生机勃勃的森林,不喜欢这样萧条、荒芜的情景。
9、那么这中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谁来补充呢?书上是怎么写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小节,第三小节)
10、师:其实同学们读了两种原因,人的原因和鹿的原因。请男同学来读人的原因,女同学来读鹿造成的原因。
11、人们本来是出于善意来捕杀狼,可是狼被捕杀后,鹿的生存状态怎样呢?请你们读读课文,像刚才那样,读读前面,找找后面。前后对照起来读。
②出示填空:
凯巴伯森林原来生活着大约 只鹿,狼在被杀了之后,鹿的总数超过了 只,到了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 只病鹿。
12、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填的都是数字。看了这一组数字,你想说什么?
13、这些数字多有说服力!从这些数字背后,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狼和鹿数量的变化与森林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出示填空:狼( ),鹿( ),森林( )。
板书:狼(吃)鹿 狼(保护)森林 鹿(破坏)森林
这正是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链,一旦食物链被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随着打破。
14、这样的结局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我们一起读文章最后一节。
(1)自己读读,说说为什么狼是“功臣”?用书上的语言。
(2)为什么说鹿是“祸首”?
(3)上节课上,有的同学说人才是真正的“祸首”,这种说法也很有道理,作者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4)对呀,故事发生在100多年前,人们当时根本没有想到狼和鹿与森林之间的关系。
(5)如果人们早一点想到……(引读最后一节)
二、复述课文:
1、今天我们的课堂好像再现了凯巴伯森林毁灭的一幕。你愿意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师:复述课文不是把原文背下来,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说,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老师提供你三个角色(1)狼(2)鹿(3)人,你愿意从哪个角度来说就从哪个角度来说。
2、先自己练一练。
3、交流。
4、评价:讲得太好了,很有创造性。听了你们讲的故事,我们仿佛听见了惨遭捕杀的狼的哀号,看到了鹿的加速灭亡,看到了森林被破坏的荒凉情景。
三、拓展:
1、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猎狗和狼》,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呢?(学生自读、交流)
2、我们再来想想课文,没有了狼——鹿的天敌,鹿为什么反而在减少呢?
刚才文章说的道理能不能给你启示?
(没有了狼,鹿减少了生存危机,不用奔跑,体力下降,……)
3、你们看,你们从课内走到课外,不仅理解了课文中说的道理,还悟出了课文中没说出来的道理,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作业:
学习了《狼和鹿》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请联系生活实际,把学了课文后的感想写出来。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六
之一
浙江胡振燕设计
一、导入课题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故事。
四、→www.kuaihuida.com←重点讨论
1.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完全消灭凶残的狼?再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2.学习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什么叫制约?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没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数量骤减……)
找到描写这些情景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吗?见到此景,你想说什么?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小结,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写完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21 鹿和狼的故事
杀狼->鹿繁殖->吃光植物->鹿群病死或饿死
不杀狼->狼吃病鹿->维护鹿群稳定->鹿健康繁殖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七
设计理念:
1、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
3、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鹿和狼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生态失去平衡的相关材料,并做简单整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
1、同学们,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出示鹿的图片)狼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
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可哪一天我们将狼赶尽杀绝时又会猛然发现:得引狼入室!这是怎么回事?学完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2、板书题目,齐读。
【课内外结合,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并设计悬念“为什么要引狼入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能读读这些词语(投影出示:字词积累)。
2、扫清了字词障碍,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个故事的?
【扫清字词的障碍,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围绕重点,合作探究
过渡语: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用心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你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边读边体会,并找出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还可以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默读课文,)
交流: 重点品味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句段
1、感受被摧毁前的凯巴伯森林和谐美丽
①出示森林图片,学生闭眼在头脑中再现形象,让学生说说感受。
②在想象的基础上读文章第一段,充分感受和谐美丽。
2、感受被摧毁后的森林的惨状
①森林里的鹿没有啊了天敌——狼,在数量上有了什么变化?(由原来的四千只迅速繁殖到十万只。)
师述: 同学们,25年过去了,凯巴伯森林已变成这番模样(出示图片)课文是怎样描述的?一起读一读。
② 曾经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如今面目全非,不再美丽,草地没有了,灌木没有了,小树没有了,仅存的大树也伤痕累累。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③两年以后,鹿群数量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师述: 两年减少了6万只鹿,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至少有100只鹿在死亡。面对此情此景,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
【走进文本,从语言文字入手,采用悟读、想象、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语言文字后面蕴含的思想内容】
④师深情描述:4000——10万——4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看到这样的数据,你想说点什么?
3、林毁鹿死,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示罗斯福资料)罗斯福总统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这场林毁鹿死的悲剧。
【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句子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
(四)悟出道理,揭示主旨
过渡语: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可能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得到人类特别恩宠的他们,在人类精心为它们营造的自由王国里不光不能幸福生活,甚至还只有死路一条。其中缘由鹿不明白,你们明白吗?请默读课文7——9自然段。
1、鹿、狼、森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动手画画示意图。
补白:读到这里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创设情境多读课文。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让我们把道理告诉罗斯福总统听。(齐读最后一段)
(2)、只让罗斯福总统知道就行了吗?不,那让我们再响亮地读给人类听。(再读)
3、造成这样的局面并非罗斯福所愿意的,现在他想听听大家的建议。
练习:老师扮演记者采访罗斯福总统: “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读书,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和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根据人类的片面认识,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他们最终还得引狼入室――(出示美国政府 “引狼入室”计划。)
2、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蛇与庄稼、青蛙与庄稼等)教师补充材料。
【让学生相互分享收集的资料,同时我也为学生提供短文作为课内教学的拓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3、体会写作方法: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个启示吗?(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
4、最后,老师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
5、为了不重蹈覆辙,为了让凯巴伯森林万古长青,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课后反思:
一篇较长的文章如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呢?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所以,我抓住这几个数字来教学,它像一条线将一粒粒珍珠(故事与道理;美丽和谐的自然与杀狼后环境的破坏)串联起来,使文章脉络清楚,学习起来思路清晰。
本篇文章分为两部分,1至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一个故事,7至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较深奥、枯燥。怎样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并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呢?怎样让深奥的道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化难为易呢?
我在故事部分做文章,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故事与道理浑然一体,深刻的道理就蕴涵在浅显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读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品读故事部分的三个文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讲解,更不需要灌输,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水到渠成。
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读文的形式有些少,在整节课中,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点评
———曾帆
上星期四听了姚老师的《鹿和狼的故事》后印象深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态亲切自然。
2、抓住了阅读教学的特点,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自主学习、体会、感受。
3、导入新课自然新颖。设奇引趣,激发了学生深究的欲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
4、设计流程合理,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个体自学,使学生个个参与学习,人人都奉献思维结果。
5、通过前后画面的对比,明晰狼与鹿之间的关系,引发情感,展开想象。充分挖掘课文的外延,巧妙地进行填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狼与鹿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生态观。这种教学不仅充实了课文的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6、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据文设句,层层推进,使教学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给学生的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
7、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在教师的行领下进行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告诉学生人们当初捕杀狼,只是和你们当初的想法一样,觉得狼吃鹿太凶残了,要保护可爱的鹿,但恰恰就是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左右了他们,才造成了这一“祸患”,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培养学生那种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
8、课外延伸,升化情感。整个教学片段成为一个整体,将听、说、读、写、思,课外与课内融为一体,提升了自己的认知水平,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狼和鹿》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以及文本的感悟,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重点: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读中悟情,情中悟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先玩个游戏。我请四组同学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依次为(板书:狼、鹿、森林、人类),记住自己的角色了吗?好,下面听好了,老师叫到谁,就立即站起来,比一比,哪组反映快!
2.现在,我要增加难度了,谁能说一说,你看到这些词语,你分别想到了哪些词语?
3.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永远是坏蛋,是坏蛋就要杀之;鹿永远是可爱的,因此我们人类一直在想方设法地保护着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狼、鹿、森林和人类的故事——第19课 《狼和鹿》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第一关:读准每一个词语。出示词语:提防 血泊 威胁 狩猎 生机勃勃 青烟袅袅
你认为哪些词语在朗读时容易读错音?(学生交流。指名读、齐读、小老师带读)
(2)第二关:交流生词理解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文本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3)第三关: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读,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四、写字练习: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交流哪些字在书写时要特别注意。
2、范写比较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同桌互相检查地订正并改错。
2、谈话:对于同一种动物,可能有的喜爱有的讨厌,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不管是鹿还是狼,虽然它们各有自己的品性,但它们都是生命,所以都应该得到尊重。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去了解狼和鹿的另一面。
二、研读课文
(一)走进森林: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2、指名读:“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生机勃勃”什么意思?由“生机勃勃”,你想到了哪些景象?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3、这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可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4、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二)感受狼与鹿的变化
狼的变化:
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读读课文,找到原因。(自由读,读后交流)
2、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
3、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请同学们放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自由朗读后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心情如何?重点指导朗读。)
鹿的变化
1、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凯巴伯森林一时间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
2、指名读第三节,思考:鹿发生了哪些变化?(板书:四千、十万、八千)
2、为什么在数量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再放声读一读想一想。(指名交流后齐读感受鹿的变化。)
三、对照感悟
1、在人类的枪声中,狼一只跟着一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随之被破坏,活泼可爱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惨淡。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读后交流)
2、为什么可恶的狼反倒成了“功臣”?而可爱的鹿怎么成了“祸首”了呢?(学生讨论交流。指导理解引号的作用——说明狼功臣行为和鹿的祸首行为都不是人们事先的愿望,而是做梦也没想到。)
3、昔日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凯巴伯大森林闹的如此悲凉,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呢?是狼?是鹿?
4、小结: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板书:保护)
四。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克但又相关的联系。你还了解哪些?(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给予恰当地引导。)
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材料,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五、总结
大自然中那么多动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简单破坏,不要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美国政府引狼入室――1995年从加拿大引入一批野狼,放回到凯巴伯森林中,慢慢地,森林又恢复到往日的生机勃勃。
板书设计
狼 和 鹿
“功臣” “祸首”
六千 四千、十万
(天平) 保护生态平衡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8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