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信息技术与教学论文【9篇】(信息技术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9篇信息技术与教学论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一

一、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突破首先是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思想上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设计与组织环节就无法渗透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转变过来,要深入研究教材与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方法,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而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教师要深入研究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实现自己教学模式的优化。特别要多运用研究式、启发式等新兴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空间等方面深入研究,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契机,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开展思考,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增强能力素养,这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当前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要注重思想理念的创新,善于整合资源和博采众长,想方设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营造条件。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教材,但是切不可拘泥教材。现行信息技术教材虽然编写较为科学,但是教学对象有着千差万别,教师在把握好教材要素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动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立足教材也要拓展延伸,特别是选取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交集或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内容,有机融入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文字输入以及排版编辑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篇最为满意的作文,输入进入进行排版编辑。这样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和学生学习的密切联系,他们更加感兴趣。在学习了页面编排的操作要点之后,自己动手设计页面与字体,包括行间距、字间距、字体与艺术处理等等,学生对于自己作品的编排设计中会投入更多精力,对工具栏的研究更为深入,对其运用更加灵活,融入了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创新,使其更加美观,操作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绘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怎样利用软件工具进行绘图,同时还要赋予学生创新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确定绘画的主题内涵,运用软件工具进行操作,体现了信息技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抓手

小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改进,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这也是推动教学开展的有力举措。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走出自己单向说教的状况,尽可能让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其中,说一说自己学习理解的内容,动手操作相关软件等等。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示范演示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操作演示,和多媒体大屏幕演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在演示中帮助全班同学正确把握相关软件操作的步骤与要点。无论是演示正确的方法还是出现了错误的情况,教师都可以灵活应对,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操作步骤中巩固加深理解,从错误的操作方式中汲取教训等等。特别是学生操作步骤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简单评判,要注重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他们开启思维、积极创新,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和突破难点,这也是保护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方法。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习载体进行创新,指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目标任务交给小组,由牵头学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思考研究,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集中集体的智慧来突破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难点,以及拓展思维设计出更为美观的作品等等,让学生在合作研究的环节绽放创新的火花。

四、教学空间资源整合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除了抓好课堂讲解与点拨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延伸与拓展,在更为广泛的空间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创新运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的许多方面和学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如上网浏览搜集信息、正确运用电子邮箱等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方面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在运用的实践中创新思维与方式,提高运用效果。在上网浏览搜集信息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怎样将这一方法手段运用于学习生活之中,如每日在班级天气预报小贴士、开设健康生活知识专栏德国。在电子邮箱内容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体现电子邮箱联系便捷的功能,全班同学建立通讯录,相互发送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等等,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运用和创新创优的活动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学习中拓展视野,提升学习与运用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龚胜男 单位:扬州市平山实验学校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思考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也挺高了,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目的再到最终的教学评价,其标准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能力培养将逐渐成为教育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中,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者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紧跟教育发展潮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发展模式。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观念并没有跟上新的教育标准。绝大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灌输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而对学生对于知识的原理的理解、知识的适用范围理解和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知识或者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而在课堂外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这与信息技术教学原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教师依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评价方向造成了误导,使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标准围绕书面成绩展开,从而对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验证。因此,这种不正确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情况,不能通过评价来调整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因此,调整完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评价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对策

1.发展评价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评价需要起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作用,而不单单只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发展评价目标,使评价目标符合新的课程标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以往只看成绩的方式,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小成就加以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掌握上的不足也不要加以批评,而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所善于的知识点加强引导,并弥补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目标。

2.拓宽评价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拓宽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倡学校拓宽评价方法的种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中获得更好的成长方式。教师应当在单一的依靠成绩评价方式之外发展更多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达到评价的目的。如以小组形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以班会形式进行师生互评、以班级为群体开展班级竞赛,对各个班级进行评价等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乐趣,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更好的态度投身于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评价方法应当是积极的,应当尽量鼓励学生,在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外同时对学生的优点予以肯定,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并接受评价进行反思改正。

3.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式而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校应当将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纳入评价主体中来。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学生清楚认知自身的优缺点,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方案;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能够更好的发现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足,能有效弥补自己在学习上不易发觉的遗漏点;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有个客观的了解,同时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来调整教学进度;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校园之外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辅导学校与教师共同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不断进步。因此,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全方位、全面的了解师生共同在信息技术教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作者:任伟 单位: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任务驱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一、科学定位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任务,主要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相应的事项,在计算机上编辑文章和图画,做电子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建设与维护网站等。任务应该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操作性等特征。驱动强调的是学生在任务的引领和刺激下,通过同伴的协助,调动多种教学和学习资源,采用自主与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达到建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与提高应用能力的效果。任务必须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这样才能促进达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际效果。

(一)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

信息技术不是单纯为学会理论而设置,应该在课堂中用信息技术处理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小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教学难度要适当,避免过于简单或者过难,这才有利于教学目标尽快实现。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实践能力。

二、把握任务驱动法的特征

(一)提升教师的主导效果

任务驱动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认真对小学生学习辅导和协助,进行合理评价和激励。教师能够设置适合的学生活动,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提高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在合作互动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与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图画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两者的最佳契合点,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操作方案,让小学生设计制作电子书信,将自己的心里话或者祝福语送给父母、同学、老师。教师可以启发小学生充分运用画图工具中的图形、文字、线条等功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人文主义情怀。

(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改变片面关注技能的方式,要让小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提高感悟力和应用能力。任务驱动法能够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有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调动小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觉运用教师教授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会在各自情境中灵活迁移知识,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内容的建构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任务驱动法以具体明确的任务为教学主线,促进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信息技术活动。例如在制作电子演示稿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有关“我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任务,学生在搜集资源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电子演示稿制作知识和技术,同时增加对于自己所在城镇的了解,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关于家乡的信息、照片。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整理的资料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设计出各具特色的电子演示稿。开放性的课堂内容,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积极、向上、健康、人文的教学主题,能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三、控制任务驱动法在课堂中的的各个环节

(一)营造情境,布置任务

首先教师要布置具体的教学任务,推动学生对教材展开学习,任务设置必须合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板块,将知识蕴含在趣味性探究任务中,让小学生产生对问题的兴趣,主动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课堂生成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营造,抓住小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从一个社会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或者现象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认知方向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内在驱动力。例如,闽教版六年级《中山休闲两日游》中,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同学们共同游览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故乡。教师引导小学生将教学主题分为小任务:首先,明确旅游的路线、中山市风俗习惯、重要景点。了解完成任务的途径,如上网搜集资料、运用电子演示稿制作幻灯片等。学习会为完成旅游任务而产生对信息技术操作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在新旧认知冲突中产生进一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二)设立方案,确定任务

小学生要在特定情境下,利用适合的工具和手段,合理整合教学和学习资源,制定出完成任务的可行性方案,使任务更加细化和深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方法和上网查找地址,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站和资料寻找中山旅游相关信息。方案制定和完成的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探究、合作,完成任务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较低,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促进任务得到更好的完成。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我展现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钻研信息技术和布置任务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在互动与讨论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大约6-8人,小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协作。教师全程指导,正确掌控任务执行的整体进度和方向,让学生充分探索和反思,在合作中相互提高与促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热爱,进行合理的思维训练,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体系。

(四)小组分析,评价任务

信息技术与教学论文 篇二

一、巧妙预设,激发阅读兴趣

如同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那样,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行为的一种教学技能。恰当地运用好导入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图像、动画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给学生留下初步的整体印象。初学《灯光》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华灯初上的课件,让学生置身于灯光所带来的美丽世界,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再以“六十年前,见到电灯却只是许多人的一个美好梦想”这样的导语,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差,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突出重点,降低教学难度

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灯光》一文的重难点之一是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如何让学生理解发现这一崇高的人性美呢?教学中,我先出示思考题,安排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独立阅读,再课件显示八至十自然段,集体有针对性地阅读,并以红色醒目地标出重点词语,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关注。在汇报交流后,师生合作,反复以不同身份多角度地阅读,在这一次次的阅读中,学生明白了郝副营长行动的重大意义,对人物产生崇敬之情。

三、直观展示,引出精彩生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分的多种形式的阅读给了学生理性上的认识,但还不是发自内心的。这时,用课件呈现郝副营长高举燃烧的书为部队指路的画面,在背景音乐战士的高喊声中,在教师动情的解说中,直观上让学生对郝副营长的牺牲感到遗憾时,更为他那种人格魅力所感染。埋藏在心地的那份激情,那份英雄气概便喷发出来,让他们有了强烈的阅读与说话的欲望。再次的朗读,便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能做到声情并茂了。然后趁热打铁,以“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面对画面中的郝副营长倘露心扉,使情感得以升华,有效地教育学生好好学习,珍惜今天这一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资料拓展,延伸语文教学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阅读、理解,文中郝副营长的壮举已让学生感动不已,他的那种献身精神也让学生热血沸腾。这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假设自己处在郝副营长的位置时会怎样做,并联想到更多的“郝副营长”。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多媒体向大家介绍其他的英雄人物,这就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了学生的人生。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三

1.1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年)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具有知识性和技能性。《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2年)指出,信息技术要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它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学生的自我操作练习来掌握技能,要求学生不但能够从理论层面上知晓信息技术,更要具备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

1.2中小学生学习特点

当前的中小学生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又叫数字土著,他们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数字原住民生活在一个被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包围的数字化环境中,从小便习惯了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的中小学生崇尚自主学习,他们习惯于迅速地获取信息,处理多种任务,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不强等。

1.3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和当前中小学生的特点,发现当前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以大班集体教学为主,不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增加了教师辅导的难度;课下也没有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学观念落后。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动手操作的课程,但是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仍按照传统观念教信息技术课,致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仅体现在可以上网和玩电脑。最后,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制度有待完善。目前的信息技术评价仍以传统的考试为主,考试内容陈旧,考试模式机械呆板,对操作技能的考核依旧是制约信息技术教学的瓶颈。

2微课概念及创新性

2.1微课概念

在国内,“微课”概念最早是由胡铁生老师率先使用的。黎加厚老师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焦建利老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结合上述定义,笔者将微课定义为:围绕某个知识点、难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完整的教学资源包。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学习内容、随时随地的学习网络、反复播放的学习形式,而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2微课的创新性

根据微课定义,归纳出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多样、交互性强等特征,它突破了乏味冗长的课堂教学实录和静态课件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特别适合网络时代下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组织形式,结合“翻转课堂”理念,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巨大创新。其优越性体现在:1)微课一般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主题突出,既有利于替代教师的多次讲解,也可实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与学;2)微课播放时间短,一般5~15分钟,符合数字原住民的注意力规律和认知特点;3)微课综合了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的优越性,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4)具有强大交互和反馈功能的信息技术微课,能够更好地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尤其是测验类微课能够极大改善当前操作技能评价的弊端。

3信息技术微课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有基础知识类、操作技能类、综合作品类等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发不同类型的微课。类型多样的微课,配合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不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活动,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打造全方位的学习空间。

3.1作为学生课前的预习材料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语数外等主课,它以操作为主,课时少,如果没有提前预习,学生很难跟上进度。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以微课的形式,给出每节课的学习清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来学习,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3.2作为教师课堂中重难点讲解的帮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师可以把操作中的重难点录制下来,做成微课,通过极域电子教室或是其他平台分发给学生。通过微课开展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和学习深度,重难点可以反复学习微课,或请教老师和同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辅导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吃不饱”和“吃撑了”的弊端。

3.3作为学生课后巩固提升的重要资源

信息技术课每周一次,即使学生课堂上完成了相应的操作,没有复习巩固,间隔一周,很容易遗忘。信息技术练习型微课可以起到对所学操作技能的巩固和提升作用。操作技能考核一直是制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难题。教师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微型考核题,尤其是带有反馈机制的信息技术练习型和测验型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学生通过不断地操作练习,达到巩固其操作技能并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目的。

4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四

一、扩大信息量,增强学生知识储备

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科学实验,其结果表明:人类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中82%来自视觉,12%来自听觉,这两项加起来就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由此可见,人必须通过有效调动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才使大脑获得最好的信息摄取。然而目前信息技术透过网络为我们所提供的各类资源,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的资源,各式花样繁多的视频网站以及资源丰富的音乐空间,为有效轻松教学提供了跨越空间与时间限制的方法,借助互联网资源让我们的多重感官再次被激活,从而达到大脑的二次兴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扩大信息量,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将语文的单一课堂讲授学习延展到课外的互动式学习。

二、情景教学,点燃学习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学生反复阅读却很难进入情境,大多十分冷漠,无动于衷,无法进入作者情感的体验。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难免会有枯燥乏味之感,从而大大降低学习的兴趣,然而此时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注重配乐、图片、视频等手段,使课文中无声的文字,变得栩栩如生,画面跃然纸上。例如,在教学《走月亮》一课时,本篇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在单一文字的衬托下,文章美感的展现受到很大的约束。学生很难一下子进入山间我和阿妈走月亮的美好意境中去。但是,通过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在本节课运用音频,声、光结合的办法,让同学们透过大屏幕上宁静的月色下,溪水,小石,山间,小路,我和阿妈小手拉大手的动人画面,伴随着优美的清泉旋律,配合娓娓动听的诵读,使散文中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不是一句空话,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已经渐渐被淡化,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知识的引路人。如在教学《桥之思》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有效教学,从而设计出如下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首先,让学生自主网络搜索有关桥的相关资料;其次,运用学生所查寻到课外资料,自主学习《桥之思》;再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向大家展示你从网络上学到的关于桥的知识和你感兴趣的部分。这一教学设计,将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学生以往机械记忆、被动听讲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从而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充分表现的学习方式。

四、注重学生情感教育,提高德育、审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声情并茂,时空转换的多角度文字世界。在教《走月亮》一课时,配合着山涧溪流的潺潺声,幻灯映出的“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悬挂在美丽的夜空,星星在头顶一眨一眨的,皎洁的月色映照在阿妈的脸庞,萤火虫在山间翩翩起舞,月光洒在水面上仿佛一弯一弯的月牙泉,我和阿妈就在这样的怡人美景中走月亮,这幅充满爱的画面,或远或近、流动变幻地映现在同学们眼前,让大家和小作者一起牵着阿妈的手,在这温馨的月色中,走月亮”然后播放朗诵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理解作者和阿妈的真挚感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享受大自然带给人的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美。

五、总结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就是这个所谓的“灵魂支点”。在教学中充分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它将图片、视频、文字、音乐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使教学过程跨越时空的限制,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培养创造型人才开辟了新的天地。

作者:张洁 单位:未央区讲武殿小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奠定基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把握好开头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更是影响课堂教学整个流程的重要板块。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性思维阶段,如果一味地给学生讲解枯燥僵硬的知识,学生不但不能真正理解与积累信息技术知识,反而会因负担的加重产生对这一学科的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下,为学生营造出宽松民主的氛围,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这一内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输入方法的教学,而是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了调节与激发:“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她具有丰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上学好汉字,理解汉字,而且,我们信息课程也要学好汉字的输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吧!”

二、教学推进串联思路,设置空白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体悟的过程,如果教师直接将所有的答案直接告知学生,学生即便掌握了知识,也都是成为装载知识的容器。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过程,轻结果”的理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设置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推测与估计可能出现的结果。即便有时学生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结果并不一定准确,但在反思与修正中,则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兴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教师则在教学一种知识技能之后,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巩固教学效果,而后教师并不急于传授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摸索和探究中深入进去,尝试还可以形成怎样的认知能力。而在教学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总结提升,让学生自己将教学内容整理清楚,从而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探究过程。

三、巩固成果知行并重,双线并举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实践操作的学科,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仅仅关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学科教学的知识,而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操作中灵活加以运用等手段,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这样的教学结果导致,学生常常懂得不少,嘴上一套,但实践层面却难以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要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块操作”这一内容时,教师了在讲授了相关操作要领和技巧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在实践中巩固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通过“复制、移动、删除”等多种方式的演练,不仅活化了学生掌握的内容知识,更让学生对内容与知识形成了较好的理解,强化了对内容的深刻感知、记忆,让学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激活动力目标驱动,享受愉悦

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教学目标隐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依循着教师的创作思路,达成教学目标。整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清晰的努力方向。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就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公布于众,让学生知晓本节的指向,并能洞察每一步学习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学生自身学习的欲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编辑技巧”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刚刚上课就告知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按时按质完成三份作业,其中一项就是要完成100字以上文字的输入,并运用今天学习的编辑技巧对文本内容进行编排。正是在教学之初的安排,教师对教学目标与任务的直接出示,学生的学习就明显有了动力与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进行录入,并将在课堂中学习的技术运用在对文本的修饰编辑中,每个学生均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彼此学习,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空间,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表现。这种方法,不仅仅对于学生提升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有着较大的作用,更能主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意识,在学生内在心灵中有效地拓展了认知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教师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认知表达兴趣,为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好服务工作。

作者:温春龙 单位: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分析

一、要做好上课准备

上课前要提前准备这节课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上课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是囫囵吞枣,味同嚼蜡。这就要求我们:

1.要有高超的学识和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于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最好诠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即:师德和学识。我们应从这两个方面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东西比较广、比较杂,比如曾经一个叫张盖的学生,比较调皮但就喜欢计算机,他问我这样的问题:拼音加加与智能ABC的区别是什么?哪个好用?我憋了半天,没有回答出来,找了借口溜掉。当一个个学生怀着忐忑的心情,用一颗灼热的眼睛盯着你时,我们也许就会明白能够回答出学生提的问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教师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在教学中锻炼,在生活中学习。

2.通过备课把教材、学生、课堂三方面有机结合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信息技术课与其他的课程一样也需要一次备课,二次备课,甚至更多次的备课。不仅备教材,而且备课堂、备学生。在去年的一节信息课上,《word文档的编辑》一节中,需要对一篇文章进行编辑,加入批注和脚注。由于备课不充分或者说没有备教材的缘故,弄出了一场笑话。一学生举手说:“老师,批注怎样加?”我说批注比较难,以后再学,结果我看了书才知道,书上有这样的例子。同时教材每年都在变,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动脑筋,善于发掘,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驾驭它,为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步提高。

二、精美的课堂设计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根本保障

1.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发学生共鸣

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从传统的教学方法到现在流行的“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分层教学”、“启发式”,可谓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而我校采取的是以分层教学为主导,启发式教学为主线,小组合作为基础各种方法配合使用的教学模式,使我校的学生享受着学习的乐趣。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

2.在教学中使用课件或电子白板激发学生兴趣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形成学习动机。用Authorware制作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立即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几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案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3.通过创设情境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信息技术不仅带给人们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而且带给人们以心灵上的感触,可以身临其境地动手操作。这样让学生感觉有刺激感和挑战感。如在讲《网络的用途》时,我给学生30分钟的上网浏览时间。大部分学生在浏览新闻、下载MP3、打游戏、视屏聊天、看电影,只有王超一人在看商品。然后我让王超走到讲台,把他做的操作过程演示了一遍。这时候大家都演示,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总结了网络的用途。另外,在讲解《软件应用》时,我把初三所学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直线和圆利用《几何画板》设计成齿轮转动,产生出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并动态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参与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4.多媒体可以提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条件

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构造问题情景,指导学生学习并辅之必要的反馈,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运用计算机特有的功能,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在承上启下的过度处、在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在归纳结论的关键处精心设疑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尝试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增强信心,积极投入,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提高素质。

5.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保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当堂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作业,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地练习当节课的内容。如果教学的时间过长,无时间练习,则学生的掌握效果不好,这样长久下去,学生什么也学不到。

三、深刻的课后反思,是每个老师必备的素质

课后反思可以把课上的不足之处写下来,仔细琢磨加以改正。课后反思可以从自己教学中寻找突破,从学生的表现中寻找分层教学的方法。课后反思可以积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经验,让每一位教师每天都不断成长。

作者:仇小彬 单位:宿迁市湖滨新区余娟实验学校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分析

一、课前计划,指导学习行动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行动计划,让计划指导学习行动。当然,学生在制定行动计划时,一定要结合实际,考虑自身真实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只有制定可行性的计划,才能更容易实施、实现。在这一步中,教师充当了指导者和任务分配者的角色,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布置各组的任务,各组自行选举组长、记录员和发言人等,组长安排各成员的任务,任务驱动学生制定学习行动计划。比如:我在讲解“电子表格制作”知识的时候,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要求每组学生要有层次性,基础好的带动基础不好的)。每组安排的任务如下:第一组制作全校语文老师的电话簿,第二组制作全校数学老师的电话簿,第三组制作全校体育、音乐和英语老师的电话簿,第四组制作全校美术、信息技术老师的电话簿,第五组制作全校其他老师的电话簿。各组接收任务后,即刻制定行动计划,让行动计划来指导课前学习活动。

二、课堂活动,培养自主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往往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以往为了维持“好”的课堂纪律,我们常常要求孩子坐端正,不许讲话。其实,太多的限制会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致。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孩子们的朋友,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课主要任务是参与各种制作活动。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活动中,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比如学生学习“画图”知识的时候,我把课堂分成作品展示、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和完善作品四个活动部分,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只作为一个作品的评论员,让学生活动贯穿整个课堂。首先是各组学生的作品展示,各组的发言人把本组作品的制作特点和优点介绍给大家,并让其他组的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在分享交流环节中,其他组的同学评价展示作品,并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时展示组的记录员要将其他组同学的宝贵建议详细记录,为完善本组作品做准备。教师在点评环节中,应肯定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同时也以诤友的方式对每组作品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在完善作品环节中,各组将根据其余四组及老师的建议美化完善作品,让学生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中。

三、课后延伸,提高操作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优于其他学科的原因之一,就是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搬上屏幕,将无声变为有声,将无形变为有形,将抽象变为具体,产生很强的感染力,给学生拓出驰骋想象的广阔的天地。由于每周的课时设置有限,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课堂教学主要倾向于对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而课外的时间非常充裕,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可以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和补充,从而促进课堂的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例如我在教学《浏览网络世界》时,由于网络世界千奇百怪、异彩纷呈,学生的眼界大开,激发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迫不及待地上网,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我趁热打铁,布置学生课下查一查有关当天的国内外主要新闻,搜集网络上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融合其他学科知识,进一步了解神奇的网络世界。通过让学生填写包括“学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帮助了什么?”三个问题的信息反馈表了解到: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地投身到网络探索之中,甚至有些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会用电子邮件写信,并寄给给他们远方的亲友,许多同学还教会家里的老人上网。课后延伸,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灵活多样的,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也非常之多,让我们立足本地、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着重把握好课前、课堂和课后,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真正把培养学生操作技能落到实处。

作者:钱国兵 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仁皇校区

第五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是大势所趋

以我校为例,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于乡镇小学,这几年来变化很大,从最初简单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到后来网络化应用,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再到远程教育的有效利用;到现在是课堂信息技术交互式立体应用。充分说明了教师对信息技术从排斥到主动应用的发展过程。我是一名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同时又是站在教学第一线的一名美术老师,担任着两个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近年来,我参加了市里的新课改培训,同时参与了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种美术学科方面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培训等。培训专家和承担研讨活动的教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全部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或电子白板的互动应用功能。这样的培训和研讨使我感受到很多的新奇和妙用,同时又有一种很震撼的感觉,脑子里边反应的是“教育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啊”“美术课居然也能上得这样轻松和有创新”等。从第一次震撼起我就在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也要尝试上这样的课,学生一定会收获更多,老师也不会再有那么辛苦。于是,近几年来,我就开始实践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从幻灯片的制作到声音、视频的加入;从资源的下载到制作简单的Flash课件,从模拟应用到设计制作。使自己从对信息技术一知半解到现在的熟练操作与应用,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让学生也喜欢上了美术课,让过去呆板的教学方法变得趣味无穷。过程中,我还以自制课件《美术课堂内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申报了教师成长课题,并获得教改科研成果区二等奖。

二、信息技术是新一轮学科课程改革的必备条件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教学信息根据导学的需要显示多媒体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甚至交互融合应用。本次青岛在电子设备课堂互动上的应用,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都着很大的变化。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我也正在积极做着这方面的尝试,把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已成为了我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教育教学中,我就将教学内容和资料制成了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对所学知识有所感悟和了解,并根据已知信息自学、互助学习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信息的超文本形式,教学中的超级链接的有效应用,教学容量的有效增加,知识面的拓展和互补,形成教学信息的交互性;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将学生作品实时呈现在大屏幕上,利用屏幕达到教学信息的再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让课堂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

我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改革成效显著。首先,从教师培训入手,在以前是个别培训,到现在全校性的基础性培训,提高性培训,专题专项培训,例行常规培训等,并大力提倡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和制作教学课件。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学生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而现在每天都节课都有信息技术的呈现;我校开放了计算机房,学生可随时查阅各学科学习所需的信息资源,为学生课前准备和丰富知识面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开设了绿色网吧等,提倡学生健康上网,除了在QQ群、论坛中交流互动,也可以给校领导、班主任和广大教师留言、提问题等等,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去了解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知识。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所需实时解惑,形成课堂课下的实时有效互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信息技术方面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几年来,我校教师电子白板互动课堂现场展示获得全国一二等奖9人次;学科应用信息技术赛课获市区级现场课一等奖6人次;导学精要开发获区级一二等奖;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区级二等奖等。

四、总结

总之,不管学校的管理,还是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对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效利用,都从另一个侧面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熟练的应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学科或学习整合起来,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不是仅仅是一种形式。

作者:何兵 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小学校

第六篇:信息技术生态化教学模式探讨

一、构建新形式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态失衡问题上,一些教师由于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理念中。他们觉得只要管得住学生,学生乖乖听话,就是好老师。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这种师生关系带来的副作用使得学生惧怕老师,创造性被逐渐磨灭。也就没有所谓的高效率的教学效果了。因此,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生态失衡的状况,转变师生关系是关键。“学讲行动”倡导教师和学生不再是传统的授受关系。师生是平等的,尤其在知识面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观念。这样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师生之间的知识处于一个相互循环的过程,从而使得“生态链”得以在师生关系这一环节建立起来。

二、开放教学内容

健康良好的生态系统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态化,一定要重视开放性原则。以往的教育,教学内容过于封闭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准备教案,通过课前的备课制定详细的教案,然后上课照本宣科。认真编写教案对于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有的老师在教案中不懂得变通,过于严苛地按教案进行,任何教案以外的活动都会被教师叫停,这样教学就原地踏步了。学生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对象,他们有很强的主体意识。上课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必然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生成物。有的老师不明白这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反而在教学过程中极力排斥,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备受打击。因此教学内容能够在课堂环境下更加灵活化,这样才能符合生态化要求。

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的对象来自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假如教师在讲课时按照书本一字不漏地讲解,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目标的实现。使得信息技术课堂脱离生活,脱离现实。这也是与生态化教学相违背的。要注意把课本与理论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规划工作表》这一节。由于学生经过一个寒假还没有完全收心。如果一开学就讲新知识,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我这样问同学们:“你是怎样规划自己的寒假的?”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我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发言。我对同学们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说表达了老师也想趁着寒假出去玩。坐动车是首选。但是误了时间就不好办了,那么我们要及时了解车次信息。车站的LED大屏幕可以为我们提供车次信息。比如说徐州东站的LED电子屏,一列中“车次”,“开车时间”,“站台”,“到站时间”这些属于一个个字段,每一行中各个字段形成一条记录。例如一趟动车组G139次列车,14点16分开车,5站台上车,17点19分到站。这就是一条记录。浏览电子屏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大家对“字段”,“记录”就很熟悉了。如果就干巴巴地讲“字段”和“记录”,效果一定不如上面所讲的好。理论联系实际,在高效课堂中起到了纽带的效果,使得课本上的理论运用到了生活实际中,使得信息课充满朝气、活力,生态化。

四、总结

在新课改中,我们积极营造生态化教学环境,在生态化模式下教学,因为只有实现教学活动生态化,才能够避免破坏教学“生态链”,才能够让学生身心得到阳光的滋润,平衡融合地发展自我,从而达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效果。

作者:刘阳 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

第七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更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如,教学“PowerPoint的制作”时,教师首先要通过大屏幕为学生播放由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相信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被漂亮的背景图片、优美的背景音乐所吸引。当教师看到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件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技巧。在这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创建有效课堂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

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表现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却缺乏合理有效的互动。很多教师尽管一味地追求互动,却常常陷入华而不实的怪圈子里。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现状,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每个小组都要对各自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以便完成各自的任务。例如,教学“制作保存网页”时,教师可点名,让被点到名的学生自己制作保存网页,若该生无法正确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则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果不其然,为大家演示操作的女生一下子被难住了,她不知道如何选择保存路径。这时,教师鼓励学生说:“你们开动脑筋来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互相讨论。”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便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都跃跃欲试,教学效果显著。在这里,教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了他们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如此一来,即使有个别学生没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够在小组互动中得到其他成员的帮助,从而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掌握新知识。

三、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活动

如果学生长期在没有任何学习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习,那么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愿望就会逐渐减弱,直到消失。小学生活泼好动,反应能力较强,但是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对同一事物保持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死板地给学生灌输信息技术知识,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必然欠佳。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大量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例如,教学“指法练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专门的小游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连串的拼音字母,要求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说出这些拼音字母的指法,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快又好。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玩一些打字软件上自带的简单小游戏,如用“打地鼠”游戏取代之前单纯的敲击键盘速度练习,由于这个小游戏与学生爱玩的天性相符,因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另外,由于学生都有好胜心理,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打字竞赛任务。在竞赛中,学生都希望尽快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尽快掌握正确的指法,因此自然在练习时不会偷懒。教师设计的这些轻松的小游戏,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而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游戏活动,运用自己的多种感觉器官,大大改善了感知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四、总结

总之,为了解决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作者:许敏 单位: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心小学

第八篇:幼儿园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有效应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十分强大,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它来随意的进行界面交互,根据教育教学的需求进行自主的调控。教师一般可以主动的对计算机中所储存的声音和显示器画面进行调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计算机本身也有动画播放功能,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的动画播放中进行快乐学习,同时,计算机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避免录像机倒回播放,导致的教学进程中断。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人机对话促使幼儿园教学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素材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从而将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实现了幼儿与信息媒体二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提高了幼儿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在现代教学技术当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深受教师们的喜爱,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利用自身对幼儿的理解,帮助提高自身的知识经验累积,提高幼儿思维水平,带动其将复杂的事务简单化,将抽象的事务清晰化。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以及在该年龄段的特性,由于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因此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导致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必须为其营造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或者设定生活化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官,提高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当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鲜明的表达出教师所要教授的内容,创设出一个独特的教学空间,该空间具有立体型的特征,幼儿在这样的空间中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感知教学内容,通过视听感官来自主的探索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也提高了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一个“买卖”活动,将教师布置成为一个超市的现场,让幼儿根据自身去超市的经历模拟出超市买卖现场,通过书本、文具的交易,幼儿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买”与“卖”的区别,并且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境

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从幼儿期开始,因此,作为幼儿成长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关注这个时期的幼儿动手和动脑的能力,避免出现幼儿没有机会动手、口、脑,制约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当中,对各方面能力的应用都取决于这个时期的能力培养,因此现代教师必须注重幼儿知识理论的多方面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当中,这不仅能够最大化的符合幼儿在这个时期内的思维发展特点,也满足了幼儿在该年龄段内的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幼儿教育的趣味性,从而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例如,教师可以举办模仿大赛,通过多媒体投放积极向上的动画内容,幼儿通过眼睛观察和耳朵记忆来模仿动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幼儿的感官灵活度,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是想帮助幼儿拓宽知识经验的储存,增加视野,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的时候,为了创设丰富多样并且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情境,就需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将传统的静态教学转变成为动态教学过程,摒弃传统教学当中枯燥的教学模式,帮助幼儿将乏味的知识趣味化,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为形象的知识体系,积极营造出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之处,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活动当中。

四、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着当代文化和社会、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事业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着现代教育事业创新发展,改变了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们应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改变思想观念,迎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将信息技术的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幼儿提高思维水平,增强教学的效果,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如此才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了现代化教学水平。

作者:旭霞 单位:甘肃省肃北县幼儿园

第九篇: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

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材分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诗歌。教学的内容是从语言描述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的了解,联系自身生活体验,并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体会诗中的情和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趣味。本课是当代诗人海子的经典诗歌,语言明朗清新,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而美好,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由于高一学生对诗歌鉴赏能力和水平不同,鉴于诗中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发掘,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使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方式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首先可先播放音频文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学生进行范读。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齐读,力求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并品味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同时可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其探究性学习的能动性。

(三)走进作者

通过投影展示作者的资料和写作的背景,这一阶段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生进行书面标记和记忆为主。同时使学生加深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诗歌写作背景和写作内容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提问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四)置身诗境

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视频和投影,再次进行播放配乐朗诵,并指导学生进行跟读和自读,并尝试背诵。通过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比较自己先前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朗读要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使学生置身于诗境之中,并初步感受到全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作者形成心灵的沟通,产生出情感的共鸣。

(五)问题探究

首先教师通过投影提出问题,如:从语言入手分析整篇诗中感情,并思考海子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觉得海子采取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不可取?为什么?等等问题,同时为学生提供材料。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或参考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合作探讨,组织回答,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并通过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欣赏歌曲

通过音频文件,播放歌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同时引导学生比较诗歌和歌曲所表达的感情的不同。通过歌曲的感染力,在打动所有学生的同时,激发出他们交流的欲望,使学生们在歌曲播放中得到美的熏陶。

(七)布置不同的作业

通过投影,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可让学生根据各自能力,第一题独立完成,第二题可进行合作完成。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诗人和诗歌内容的印象,同时使学生熟悉自主查阅的方式,以及养成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可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海子其他的诗歌,深入地探讨海子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深切体会海子诗歌中的创作风格。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整合中不能剥夺学生语文学习时的感悟权

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感悟空间,不能完全由现代化信息技术代替学生自己阅读和感悟的过程。学生需要自身去思维和想象的内容,不能因为大量利用信息技术而受到干扰;学生对作品情感的体悟,不能只是简单地用多媒体教学代替,而应当让学生个性张扬在自身感悟和体验的情境中,使其生活经历和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能够相互促进和统一;加强学生朗读方面的自悟,对发展学生语言优势和培养学生语感这方面是信息技术所不能替代的。

(二)整合中应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注重交流和合作

课堂教学中适时的读写和勾画对学生加深知识的感悟和开动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注重适量、适时、适度的原则,加强学生自身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有充分实践的机会,也需留给充分的交流和活动的空间。

(三)整合中不能放弃教师的讲解权利

高中语文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呈现了以往所没有的多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变为简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但这却不能放弃教师自身的讲解权利。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既能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点拨和引导,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出学生思辨灵感的迸发,而这不能仅仅只靠信息技术所能达到的。

三、总结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是语文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的革命。通过整合以及对信息技术适时、适度、适量的应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助能力,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以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的需要。

作者:朱云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第十篇:信息技在高中音乐教学应用

一、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优点

(一)丰富了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将它运用进音乐欣赏教学中能够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教师的课程内容,弥补校园音乐资源匮乏的缺陷。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接触更多种类、更多形式的音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信息设备的操作方式,将高科技资源与课堂相结合,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填补了学生情感教育的空白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青少年欣赏音乐提供了丰富的渠道。但由于中学生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极易受到良莠不齐的音乐环境的影响。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比较浅显,容易将低俗当成个性而盲目推崇。教师将高雅的音乐通过信息技术引进到音乐课堂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将音乐欣赏的范围向更高层次发展,引导学生理智地欣赏音乐。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符合教学活动的规律

将信息技术运用音乐欣赏的教学,主要是要立足于教师的教课和学生的学习两个规律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老师常常担当教学主体的角色,学生往往处在被动的地位。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老师将自身摆在次要位置,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信息技术的运用迎合了新形势下教育的需求,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符合审美教育的要求

审美贯穿了音乐课程的始终,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体验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所以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引进的信息技术应符合审美教育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音乐的海洋。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音乐情境,提升审美能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课本、图片、音频视频、课件等元素融入模拟情景,通过高科技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欣赏音乐。在初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加进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感知音乐,体会音乐之美提供一个良好的、逼真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去感受音乐的魅力,触摸音乐的灵魂。使学生在接触作品、了解作品、体会作品和情感升华的过程里提升感知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将音频工具运用于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在音乐欣赏课堂中,运用最多的信息技术就是音频技术。教师的教学离不开它,学生的创新实践也同样离不开它。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小组互助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音频技术,剪辑编辑音乐片段,制作成幻灯片,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三)运用交互式网络技术,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互联网悄悄地走进了千家万户。现代网络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形式,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打下了基础。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实现了多元化的教学,使教学资源共享。当代学生为了追求个性,通常都拥有自己的QQ、微博或博客、MSN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一个专题网站,迎合初中生的兴趣品味,设置个性化的教学板块,实现师生间的网络互动。这样一来,课堂形式迎合了新时代青年的需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四)课件引导课堂提问,开阔学生的思路

当代老师时常会探索一些新方法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讲究开门见山,在课堂初始阶段就直接向学生点明要讲授的知识点的内容。学生在千篇一律的模式下对课堂越来越倦怠,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课件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课堂的重点,层层递进,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后续教学环节做好铺垫。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走向音乐的神秘国度,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教学论文 篇五

1.1能够促进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中学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寻找一些生动、鲜活的材料,制作成教学资源,才能丰富政治学科的教学材料,才能促进学生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从备课到设计制作教学课件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备课,可以把教学目标在网上,引导学生进行网上讨论。另外,可以联系社会生活问题和知识点,为学生提供发表评论的公开论坛等等。同时,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坚持课堂互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把新知识、内容引入到课堂中,对教学情境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展示作用。由此,在操作和实践中,教师运用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生活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而促进了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1.2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现代教育的要求下,为了实现对信息的准确利用,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积极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和传递,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大容量的存储,利用图像化交互界面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建造一个联合性的自主学习氛围。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够突出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通过网络的交互作用,实现学生和他人合作、协商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

1.3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很多学生缺乏对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认为政治课只是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通过多媒体不断地向学生提供文字、图像、动画等等信号,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政治课的学习和研究,形象地再现了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不但能够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还能克服学生感官上的局限性,从而在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影响下,使学生提高了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效率。

2、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

2.1构建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根据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地学习,增强自己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选择恰当的学习步骤,从而自主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再次,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参与到教师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来,并且按照不同的路线,因材施教,把精心设计和加工的多媒体课程信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到课程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创造探索研究科学的精神。

2.2构建情境创设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创设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如何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它是在实际生活的环境中设置或者模拟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出学习的内容。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具有直观的感官认识,强调学生学习内容的教育功能、实用性和生活的联系性,不但要发挥学习方式上的作用,还要协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首先,在选取、设计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和教学内容相符合。其次,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情境的时候要生动形象。再次,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设计的情境要具有创新性。最后,为了提高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情境的时候还要具有层次性。由此可见,通过网络协同学生开展学习,能够改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3构建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信息媒体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视听环境。其次,利用信息媒体的动态性,使原来静态的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动态知识。一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可利用信息媒体活跃教学氛围,模拟演示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效果。三是利用信息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利用信息媒体信息内容再现的优势巩固学生的记忆。四是利用信息媒体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来。此外,现代多媒体设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提供真实生动的情境,从而诱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3、总结

信息技术与教学论文 篇六

其实,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需的,问题的关键是整合必须有效。

要实现整合的有效,就要摆正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扎实有效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训练,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美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而现代信息技术再先进,只能定位于“辅助教学”,它只能服从并服务于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所谓“服从”就是语文教学中介入信息技术必须“完全必要”“非常及时”,如果没有“必要”,再好的课件,再精彩的画面,再动听的音乐都必须“拒之课外”;所谓服务,就是信息技术的介入,必须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理解语言——你不行,我行

语文教学,理解语言是第一位的,只有理解了语言,才能实现对文学家描写的自然、社会生活画面的还原,才能体悟到蕴涵在语言文字中间的丰富美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道是,义不见,形从何来?形不见,情从何来?理解语言,方法多多,如查阅工具书、讲解、分析、比较、演绎推理……但有些词句,不管用什么方法,效果都很不理想,不能见效,这时,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呈现语言形象,学生就会产生大彻大悟的神奇效果,教学的效率也因此而大增。《燕子》一文中“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一般电线的量词用“根”,这里为什么用“痕”?查字典曰“痕迹”,查词典曰“物体留下的印儿”。学生能理解吗?不能!能讲清楚吗?不能!此刻,屏幕呈现远处的电线画面让学生观察,哇——细细的,淡淡的,模模糊糊的,多像蚯蚓爬过后留下的印痕啦!《小松树和大松树》中,小松树果真是长得高,看得远吗?能讲清楚吗?能让学生信服吗?不能。此刻,运用信息技术优势,将画面上长在山顶的小松树移到长在山下的大松树旁边,嗬!小松树与大松树相比,如一颗小草而已,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了感叹。《做一片美的树叶》中,“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大树怎么像云呀?讲得明白吗?不能,此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近在眼前的枝干粗壮,叶子繁密的绿树一下子推到天地相接的地方,哇,多像天边的彩云呀!《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有什么好喜欢的?学生纳闷,教师能解释清楚吗?不能。此刻,屏幕展示小儿卧剥莲蓬的动画,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呈现于眼前,啊!多么天真烂漫的孩子呀!这些教例,就是在教师没有办法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情况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语言的形象,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语言文字,激发了学习兴趣,感受到了语言背后的情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二、积累语言——你不能,我能

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大量吸收、积累语言,才能夯实语文基础,写作表达时才能“笔泻千里”,这是不争的事实。基于此,苏教版小学语文十分注重语言积累,让学生大量背诵文本中的精彩语段甚至整篇文章。背诵,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当堂背诵,可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怎样提高背诵的效率呢?许多语文教师想了不少办法,如分句群背诵、师生接背、看图背诵等,但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还是有枯燥乏味之感。如果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变着法儿让学生背诵,学生便会想背、乐背,背诵的效率就会大增。如背诵《春笋》第一自然段,屏幕呈现语段,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去掉部分文字,变成:一声( ),唤醒了( )。它们冲破了( ),掀翻了( ),一个一个从( )冒出来。一会儿又变成:( )春雷,

( )春笋。它们( )泥土,( )石块,( )从地里( )。一会儿有变成:一声春雷( )。它们( ),( ),( )。从心理学的角度,这样的背诵学生感到十分有趣,非常愿意背。从记忆规律的角度,这样的背诵由局部到整体,由易到难,降低了背诵的难度,设置了背诵的坡度,提高了背诵的效率。从方法的角度,学生在学习并掌握抓住关键词语背诵的方法。显而易见,这样一举三得的方法唯有借助于信息技术才能实现。

三、运用语言——你不成,我成

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母语的主要途径是实践,听和读是吸收语言的过程,本身就是语言实践活动;说和写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当然也是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使用迁移方法、进行说写训练是语文课堂司空见惯的事情。显然,迁移的仅仅是某种表达方法而已,更重要的是表达的内容。教学《槐乡五月》一文中“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有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槐花美及其语言美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作者的方法,用“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说说其他槐花的美丽姿态,结果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也不会说。另一位教师则运用课件,屏幕呈现二十多种千姿百态的槐花图,教室里沸腾起来:哇——那么多姿多彩的槐花呀!学生凝视槐花图,抓住每一种槐花的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语言表达的欲望空前高涨:有的槐花一串一串的,就像是我们小朋友爱吃的棉花糖;有的槐花圆圆的,绿绿的,就像一个个大西瓜;有的槐花簇拥着,像洁白的绒球,有的槐花大大的,就像一只只大鸭梨……同样的目的,效果有天壤之别,道理很简单,虽说要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但是,就小学生而言,真的有多少人在观察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呢?在记忆仓库里,没有槐花的表象,你叫他们怎样运用语言去描绘他们呢?后者运用信息技术优势,呈现了槐花图,学生由槐花的不同姿态联想到与之相似的事物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精彩的课堂教学情境就此生成。

四、激感——你棒,我更棒

教学有情,有情教学,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崇高境界,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受到美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同样道理,情感教育方法也很多,文本中悟情,教师的激情,语言的煽情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必要时,介入媒体,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爱如茉莉》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的真爱,其中爸爸在病房里坐在凳子上,紧握着妈妈的手睡觉的场面最令人感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此刻,教师借助于媒体,呈现“陪病”的情境,播放舒缓的轻音乐,配上深情的朗读,所有学生都沉浸在美好、甜蜜、幸福的境界之中,经受了一次真爱的洗礼,那份感动实在无法言喻。这真是,你棒,我更棒!这,就是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而这服务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七

一、赏识评价模型

通过有关研究发现,赏识是人类的一种内在需求,在被赏识的过程中,不断激发了人类的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其自身的不断发展,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借助赏识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并且得到身心舒展,促使其主动学习,使其越来越优秀。如在学习网络基本应用这一内容时,借助设问发散法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明确网络操作要点,并且予以理解和掌握。在学生回答各式各样的问题之后,教师给予一定的赏识评价,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关注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适当给予表扬与鼓励,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评价模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不仅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还要充分调动学生评价的功能,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特长与优势。如借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能摆脱空间与时间的制约,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方交流。随着QQ、微博、微信等交流形式的不断普及,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活力。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展开相应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与热情。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这一内容时,文字、段落修饰属于一种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学生在初次接触时,在设置字体、颜色、行间距、字号等内容时,可能十分夸张,其能力与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怎样借助网络平台展开教学,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包括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而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本组作品。之后展示本组作品,通过教师、学生评价,了解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势,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通过学生评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自身不足,学会欣赏他人优点,加以借鉴,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自我评价模型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借助自我评价的展开,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在开展教学评价时,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评价模式,营造平等、民主的评价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其享受成功的乐趣,进而更加积极的展开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模型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免于其他人对他们看法提出批评的担忧,还可以使学生突破传统观念的制约,以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展开一定的创新。如在学习PPT多媒体作品制作这一内容时,随着幻灯片知识的深入,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和当初策划有着一定的差距,一些构思想法根本无法实现。此时,教师可以借助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身学习展开评价,了解自身不足,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同时,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展开理性的思考,寻求解决办法,创作出满意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结束语

四、总结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评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在展开教学评价时,主要包括赏识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设计,选用恰当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扶诗军 单位:重庆市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校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浅议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也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生年龄大小,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而言,喜欢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学好信息技术,为我所用,从而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提升自身发展的能力。真正的原因是电脑中的游戏好玩,电影好看,能够通过QQ聊天,能够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一旦让学生学习电脑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没有了。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防止学生在头脑中出现这样的思想极端,要在新课程开始前,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1.运用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自学意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的伙伴。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顺应学生的这种要求,在课堂导入中,将计算机新知识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习文字输入时的指法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无比枯燥的,教师不能上课直入主题,要先给学生讲解指法练习的重要性,然后再给学生讲述如何在键盘上摆放手指,具体输入时要注意哪些要点,最后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特别累,也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起来很难,从而产生不愿学的抵触情绪,如果教师再强制性地让学生学习多长时间,学生就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厌学情绪。如果能够采取游戏导入,先让学生玩打字类的游戏,比如金山打字通之类的软件,再让学生通过这类打字游戏进行比赛,看谁打得快,打得好,打得多,谁的成绩更好。让学生在多次的游戏中逐渐意识到,要想在打字比赛中有好的成绩,取得胜利,以前那种“乱弹琴”式的打字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须要练习好指法,只有练习好指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才能提升打字的速度和准确度。在学生普遍认为必须要学好指法的时候,再回过头来教给学生正确的指法,学生学习就会更加认真,更加卖力。

2.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既然是信息技术教学,教学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恰当运用多媒体来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给学生演示一些好的作品,展示一些美好的事物,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动手,乐于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进一步强化学习的意识和动机,在明确学习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享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Word中插入图片时,就可以先精心制作好Word插入图片的作品,选择一些以前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到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欣赏这些图文并茂的作品,当学生欣赏这些精美的贺卡,欣赏诗配画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美的声音,都会提出“自己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吗?要怎样做才行呢?”这样的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了,我告诉他们这些精美的作品都是运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制作出来的。并鼓励他们:“要做出这样精美的作品并不难,只要发挥想象力,开动你们的大脑,你们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可能还比这些作品更好、更漂亮。”在教师的激励下,在学生内心深处无比旺盛的求知欲望下,学生就会抱着“我也要制作出精美作品”的思想,认真投入到Word的学习中。

二、敢于放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要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双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乐于动脑,勤于动手,除了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要贯穿这样的理念,要在教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各方面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害怕学生这点不懂,那点不明白,什么都讲,面面俱到。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做到举一反三,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比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功能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教学生如何通过“画图”软件画出矩形,然后再让学生在学会矩形画法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自主探索椭圆和圆角矩形的画法。这样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就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他两种图形的画法。比如,教给学生“复制、剪切、粘贴”等时,只需要一次就够了,因为这些操作在各种软件中都差不多。因此,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个性,推动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能千篇一律,相互模仿,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与众不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很多,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留下这些“空白”,让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在这些“空白”中得到体现,让学生独立创作,自由创作,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比如,在“画图”软件中随心所欲的创作,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中倾注自身心血和意识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大量的创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作个性,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于统一,不能过于细致,在指导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在评价时也要做到灵活多样。

作者:崔金礼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第一小学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提升探究

一、从理念层面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文化内涵

从目前情况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相关主管部门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在主观上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提升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只有教学的主管部门与学校在教学的理念层面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提升重视起来。

二、创设教学情境,凸显信息技术教学的文化内涵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从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创设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信息技术教学应该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更重视技术掌握而忽视文化内涵,教学内容刻板、机械,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充满文化内涵的教学情境,对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要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文化环境,以充满人文气息的信息技术教学凸显该学科的文化内涵,以教学情境的构建引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深刻体验,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三、以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提升

教师是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提升的主力军,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提升的好坏。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在日常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文化内涵,以充满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促进小学生信息技术文化素养的形成,以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提升。

四、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提升对促进小学生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提升途径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挖掘,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作者:王有松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新建小学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兴趣小组互助实践

一、兴趣小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众多领域中应用,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并逐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小学正处于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课程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实践课程,同时受到教师数量的限制,无法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预期效果,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学校与教师经过研究设立了兴趣小组,这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促进小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的提高,兴趣小组可以满足我国计算机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由于网上资源丰富,小学生利用网络方便地获取资源,提高学习效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兴趣小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强化兴趣小组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兴趣小组互助模式实施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以及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进行分组,分组后教师要强化对各组的管控,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于小组的学习进行规划;其次,教师需要对小组的学习状况进行定期考查,了解各小组在学习中存在的弊端,并对其进行适当引导,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教师要在上课前将所讲的内容整理好,并且将按照学习小组对学生的作为进行重新分配,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规范课堂秩序,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课堂环境。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各个兴趣小组需要设立一个小组长,组长主要的任务是向教师定期汇报学习成果、组织小组的学习活动等,小组长人选的确定可以是通过小组内部选举、教师指定或者定期轮换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以给各个小组设立课后学习的内容,课后学习内容的设计可以实行差异化设定,根据不同兴趣小组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以及学习的能力来设定不同的课后研究课题,同时课后谈论的问题需要与本节课堂内容相一致,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内容偏向于理论知识,忽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因此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目前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因此教师以及学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小组内部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具有一定梯度,这样能够保障学生之间可以不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电脑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获取想要的资料,与传统的获取知识的方式相比更加方便,但是信息技术相对复杂,涉及范围广、更新速度较快,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全面素质,提高我国的竞争力,需从小学生开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计算机教学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不相符,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赵广辉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矿区第一小学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重视网络素养培养

一、教师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首要因素

1.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是教学中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条件

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自觉养成正确使用网络,遵守网络道德的行为准则。教师在提高自身网络素养的同时还应了解所教班级的真实情况,包括学生家庭情况、学生使用网络情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价值观念等,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实施网络素养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2.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愿接受教育的基础

《学记》中提到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说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才愿意亲近老师、信任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只有用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所学习的内容,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探讨网络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才会使学生从心里愿意接受,从而得到改变。而制度性、强迫性的要求或命令,有时会适得其反。

二、课堂是对学生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主阵地

1.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以河南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如,教学“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这块内容时,利用“烽火戏诸侯”和“狼来了”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错误信息的危害,引导学生提高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在学习《畅通无限的网上交流》一课时,引导学生登录优秀的儿童网站、论坛,并通这些网站和论坛了解不良言论的危害,消除小学生上网之初的盲目性。

2.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对学生而言,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习小学语文《威尼斯的小艇》时,要求学生搜索威尼斯水上城市形成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它在欧洲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了解威尼斯小艇装饰、颜色等方面历史演变的过程,通过这些材料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

三、实践活动课是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有益补充

1.通过兴趣小组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组建兴趣小组不能以教师自己的喜好确定活动内容,而是在充分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后,针对学生的兴趣合理选择活动的内容。在组建兴趣小组时,先征求学生的意见,然后确定学习的内容。在本次组建兴趣小组时,有两名经常出入网吧的学生并没有报名,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与他们谈心后聘请他们作为我的小助手来辅导其他同学。在第二年参加全省网页制作比赛时,18名学生1人获省一等奖,17人获省二等奖,我聘请的这两名小助手一个学期后不但不再去网吧,在家里每周上网的时间、上网的内容都会主动告诉家长并自愿接受家长的监督。

2.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开展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在实践活动课中对学生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因此,结合学校开展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充分利学校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学模范、学英雄事迹、争当美德少年和爱国主义教育。学雷锋活动月开展“向雷锋学习网上寄语”活动;国庆节期间开展“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活动;利用《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宣传日开展了“绿色上网拒绝网吧”辩论赛活动等,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延伸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来。

四、总结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不能局限于说教,而是利用有效的方式和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作者:梁建亮 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金堤路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用浅析

一、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很多人都是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才能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给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多资源,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像以往一样枯燥,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全面提高。

(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模式得打快速转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各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的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浓厚,在进行各种问题的讨论时,学生可以尽情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

在转变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数学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综合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各种课件的时候,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要考虑数学各种知识的实践性,才能让学生主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多元化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发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提高认识,快速提升教学水平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必须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快速提升教学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创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广,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和具体,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例如:在进行《时、分的认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龟和兔将进行两次赛跑,同时,有10棵大树均匀排成一排,第一次兔子跑完时,乌龟才跑到第5棵树处;第二次兔子跑完的时,乌龟才跑到第7颗树处。让学生自己对比两次所花费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对时、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二)根据数学教学性质,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

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总结,才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例如:在进行《认识角》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交通标志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形象,从而在展示各种图片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关于角的各种知识点,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择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将其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等,使信息技术发挥最大价值。

(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根据长年的教学经验可知,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在学习各种知识使所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如在进行《长方形的周长》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鼠标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长+长+宽+宽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长x2+宽x2的方式,通过利用鼠标拖动长方形的各个边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程度等进行全面分析,以具体的分析结果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另外,教师要尽可能的开放课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以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自由的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已经得到快速提高,是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取得的成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变得越来越广,很好的满足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各种需求,因此,注重上述几个应用策略的合理利用,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实践价值,最终促进小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作者:范金进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腾飞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一、重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都会特别关注如何去击破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数学知识概念,明白数学规律,构建更清楚的数学知识框架结构。

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

学习数学知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对过程的吸收程度。这样的过程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用信息技术把数学的相关知识体现在多媒体上,让学会僧更清楚地理解知识的形成原由和过程,让学生明清楚地知道规律,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简单化、明白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课堂效率大大的提高。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方形的知识》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提前做一些课件,做成动画的形式,把点、边、面等看得清楚明白,快速吸收与长方形有关的概念。学生在简单明白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着多媒体更深入的学习知识,加深自己的学习范围。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认真讲解的时候,就已经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了解,然后再跟教师一起讨论学习,这样知识更加深了一层,教师教学也轻松一些,学生学习也轻松一些,氛围愉快一些。学生通过多媒体自己提前学习教师要讲的知识,然后上课时在教师那里证明是正确的,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满足,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提升,对学习数学就更有了动力。

三、变化练习模式

课后练习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很重要的一个办法,对巩固课上数学知识很有帮助、很重要。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编排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慢慢地养成被动做题变成主动做题的习惯。教师准备的一些题目可以多方面、全方位地针对各种数学知识的重难点。教师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省去用黑板板书省下许多的时间用来练习题目,这样学生就可以有大量的时间来接触不同类别的题目,对题目的种类接触得越多,知识掌握得就越全面,有价值的题目就会越多,对学习数学就会更轻松,教学效果就会提升得越快。教师在用多媒体让学生解答数学题目的过程中,也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环节,让课堂不至于太单调。例如,教师在学生回答正确题目之后就配上掌声或“你真厉害”等音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成功感,及时回答错误也配上“再接再厉”“你会更好”等鼓励学生的音效,而不是批评学生,这样营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放松,更喜欢数学课,数学课更有趣味。

四、总结

信息技术与教学论文 篇八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 三通两平台; 小学数学; 翻转课堂; 班班通; 微课程;

1 前言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 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的一大潮流, 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标志。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也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产生变化。同时, “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也将学生、家长以及教师更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模式, 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整合。

2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基础设施落后这些年来, 随着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到来, 许多学校在教学上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并购置大批先进的教学媒体设备, 甚至有些学校还设立了微机室。然而, “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块黑板讲一天”的情况仍然是要面对的现实。当农村的学生还在努力认真学习电脑的基础知识, 教师还在学习如何制作教学课件时, 城市里的学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每天都面对大屏幕中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进行学习;当农村实现班班通时, 城市里的学生已经可以利用各种移动设备, 和教师以及同学在线进行交流和讨论。现在, 农村学校虽然已经拥有实验室、音乐室、图书馆等六大功能室, 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始终处于跟进状态。

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政府部门每年都会拨给学校一定资金用来购买教育技术装备, 然而事实上很多学校购置教育技术设备的经费仍是杯水车薪, 很难满足实际需求。这些年来, 许多大城市已经在大力推广翻转课堂、微课等依托网络平台的新的教学模式, 人手一部移动终端设备, 而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 这些都是无法想象的。另外, 由于一部分领导没能意识到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没有深入到教学第一线, 对学校的技术设备配备情况不了解, 也不够重视, 即使知道一些情况, 也不理会, 不制订解决方案。

资源存在浪费问题部分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及软件掌握不够好, 操作不熟练, 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 再加上课上操作不熟练, 不但严重浪费时间, 还让学生产生反感;学生课下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来完成预习、巩固和拓展,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由于受到长期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很多教师在观念上无法及时改变, 无法预知信息化教学对未来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 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唯一办法就是时间加汗水, 致使教育思想观念以及教学方式明显落后;习惯了传统的黑板课堂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 无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能在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学生的学业负担太重, 课堂内容枯燥乏味, 以至于学生越来越厌倦学习。另外, 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些都是花架子, 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根本不适用于农村教育, 反倒会浪费时间, 导致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及推广受到很大阻力。

针对信息化课程教学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 很难调动学校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性由于信息技术不是小学教育中的主要科目, 在进行考评过程中也未将其列为主要考核项目, 考试结果更不会影响绩效评价, 因此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失去对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发力点, 从而使信息化教学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三通两平台”建设

“三通两平台”中, 三通指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以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而两平台指的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全面落实三通校园网建设根据上级指示, 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学校全面建设校园网络系统以及网络教学系统, 同时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 以及网络教学空间人人通, 解决了联网最后一公里问题。每一位教师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和名师工作室, 其中包含教学理念、学科思想以及教案和学案, 同时包含特色课程和课题研究, 还有教育案例和论文园地等具有特色的内容, 不但成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平台, 也开辟了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路径。而对于学生来说, 可以随时进入校园信息平台, 建立自己或班级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

建立高效服务的两平台两平台所指的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这两个平台的建立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 使资源配备及服务形成集约化, 做到信息共享;其次, 通过开发的应用系统, 使数据变得更精准且具有动态性, 从而为地方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进行多种学习方式创新信息化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学习方式的创新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 让教育教学不再只局限于课堂上, 而是要让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模式。

1) 情景化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利用其独有的优势创设形象而又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可以从中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教学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充分运用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3) 合作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平台, 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和沟通, 也可以与同学之间交流学习, 还能够与专家进行交流谈话, 从而有效地解决遇到的难题。

4) 探究性学习: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自主选择课题, 通过上网预览, 对问题形成基本认知和了解, 然后通过分析加以论证, 从而决定最终的课题。

5) 创新性学习:通过创建创客教育团队, 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改革, 并强化教研及科研工作, 分别建立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个人创客教育空间, 将教学成果分享到空间中, 在做到教学成果共享的同时, 还能推动学校数字化教学的发展进程。

6) 微课程学习:通过媒体设备制作微视频, 利用网络将录制好的视频按照学科类别分别共享到网络平台, 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观看、重复观看, 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将教师的微课教案分享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外自学结合课内指导的教学方式, 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 利用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 可以加强学生协作探究的能力。

4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优化措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莫测的想法, 是因为它脱离了实际。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数学要尽量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根据生活经验和已经具备的知识出发”, 也就是说, 数学应该接近生活, 数学问题要更加生活化。所以, 要选取实际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对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注重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 重视其对教育的实际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几何图形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 可以利用媒体设备制作课件, 通过实际物体抽出其形态以及位置, 并对点和线以及面和体进行突出显示, 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几何图形的形态, 凸显其本质的特点, 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思想转化过程。如在“方位与图形”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出一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物品的图案, 之后将这些图案的颜色等与数学无关的全部抹去, 让图形更加清晰, 以此来引发对图形的思考和研究。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 不但能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 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整合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需求, 因此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 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 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以要在这一方面加强指导, 将教学内容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及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如“相遇问题应用题”这一部分, 它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常是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遇以及相向, 然而这种方式无法准确描述同时出发和运动速度等问题, 学生也很难理解, 没有办法掌握知识要点。而教师通过媒体设备的运用, 并结合生活实际, 以动态的方式向学生直观地展示这一过程, 让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加强对事物的理解分析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空间的整合利用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及班级圈进行交流分析, 方便知识点的共享和难点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通过网络和空间及班级圈, 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教师可以把每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上传到个人空间及班级圈, 把作业发到班级圈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还可以通过班级圈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如果有课堂没掌握或掌握不清楚的, 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查看教师空间或班级圈进行查阅学习, 或者和教师及同学进行在线互动和探讨, 有重点地解决遗留问题、拓展问题;家长可以通过关注班级圈监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 可以和课任教师及其他家长共同交流、沟通, 达到及时了解、监督和管理。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九

1.以实践应用导向教学模式

教师为主导,把教学任务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组织引导学生在实践应用的环境和气氛下,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并反馈和评价学习效果,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教学形式不再以教师传授为中心,学生是活动中心,实践应用是导向,学生参与的程度更强,表现为学生主动要学;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获得内在喜悦满意的心理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制定问题解决计划、实施计划、解决问题,小组成员的活动与小组的学习结果息息相关。学生间的合作快乐且有趣,能有效地改善枯燥乏味的个体学习。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在这过程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赏识和包容异类学习同伴的精神都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2.实践应用任务驱动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大纲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编排,把要讲的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一个实际应用案例中,在案例中完成教学目的。在案例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课堂教学的气氛才会生动形象,不会枯燥乏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习活动都以实践应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开始,所选用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相关,问题也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具有一定实用性,跟生活或今后工作紧密相关,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高。因此,当他们解决问题后,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又会激发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随着他们不断地深入探究,获取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多,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不断地增强,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改变——更新教材,因材施教

在以就业为导向并结合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制定满足社会需求的校本教材内容,不为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所束缚,面向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的知识体系,自己以模块知识结构编写新教材。提高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专业不同施教,了解每个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其专业要求、专业应用方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之有用,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比如我在学前专业只教学生使用系统自带画图软件,而在旅游专业我教学生用Photoshop修改美化照片。

三、带学生深入企业——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带学生到企业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平时多对企业的接触,课本知识就不会这么抽象了,也可以让学生更平缓地转型成企业员工,让学生对今后进入企业实习更有信心。学生实习或走向工作岗位,在企业里不敢求教主管或老板,企业人员也不会像老师这样耐心对待学生、理解学生,而教师可以随时为学生解惑。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多数时候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解决面对的问题,最多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学生必须在已有的资料的帮助下,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对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确定解决办法,从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有了选择、探究和创新能力,和探索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总结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上面这9篇信息技术与教学论文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