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优秀8篇】(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人教版)

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教程,想要学好数学,基础是关键,为了加深您对于四则混合运算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8篇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什么糖及它们的价钱。接着讨论:什么是什锦糖?什锦糖的价钱是怎样确定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糖是学生非常喜欢吃、也很熟悉的东西,进行知道什么糖及各种糖价钱的对话,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口头介绍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解决问题

1、提出“1千克什锦糖合多少元”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的,教师参与交流或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讨论第(3)种方法的算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两点混合运算的顺序,把整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4、提出问题(2),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三、尝试应用

1、提出配制什锦糖问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全班交流,对简单的解题思路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素材进行拓展性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配制什锦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看试一试中的几道题,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自己计算。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的正确率如何。)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二

内容 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一第1~3题。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 18÷9×8 200-17×7 24×5+12

= = = =

= = = =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 35×(107-79) 819÷(108-99)

= = =

= = =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1(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出示例1.学生认真观察例1教学情境图,从中获得信息。

1.根据这个情景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要求还剩下多少个,需要先求什么呢?

3.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应怎样列式?

4.想一想: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即时练习。

125+75×4—90 360÷40+17×8

= =

= =

(二)教学例2(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1.独立尝试。

先独立把例2的计算过程写完整,再小组内交流。

2.讨论计算方法。

a. 例2与例1有什么不同之处。

b.算式里有小括号,应怎样计算。

三、自我检测

1、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150—30×2 (300+240)÷36

= =

= =

100×4—900÷15 275—15+20×3

= =

= =

2. 在160+80÷5×4中按要求添上括号,在计算。

(1)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和乘法;

(2)先算乘法,再算除法和加法。

四、全课小结

你认为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复习

1、板书:(1)150-42214(2)(240+120)(140-20)

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做,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学生做完以后,先让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分别回答:“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能一步?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又有乘和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逐题指定学生计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课题一:混合运算(一)》。计算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如:5(150-90)20,先算150-90得60,5乘以60得300,再除以20得15。

教学例1。

板书:100-(32+54018)。提问:

“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小括号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师用彩色粉笔在54018的下面画一横线。然后带领学生逐步脱式计算。

教师说明:像这样带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除。接着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笔画上虚线框,并说明:以后计算熟练了,小括号可以一次脱去,虚线框中的一步可以省略。

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提问:

“第1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第2题呢?”

让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提问:

“把4道小题对比一下,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相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虽然这4道小题的数字、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加了小括号和不括号的位置不同。因此,混合运算式题在计算之前,也要先审题,根据运算顺序的规定决定怎样然后再计算。

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四

【课时教材分析】

“探索乐园”(P62~P63),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是按图中数的规律填数,分三个层次进行:先呈现了三组较小且便于口算的数;最后教材呈现了三组空白图,让学生自己确定规律填数。活动二,探索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相减的差与9的倍数关系。教材以图框形式呈现了计算的程序,先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顺序操作,并交流计算的结果,初步感受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计算一组除数都是9的混合运算式题,通过计算进一步体会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了解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倍数关系;求出的商就等于这两个数字的差。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规律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的规律。

【课堂实录】

一、探索规律。

1、师:出示课本62页第(1)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图中的数,找出图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2、生仔细观察后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最后得出规律:上面的数是下面两个数的乘积。

3、师:请小组同学合作,按找出的规律,在第(1)题后面三个图的空格中填数,然后全班再交流。

4、生小组合作填数,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课本62页第(2)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排三个图,看看每个图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6、生分小组进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即左下角的数是其它两个数的乘积。

7、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三个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8、生自由填数,全班交流订正。

9、师:出示课本63页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订规律,在下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0、生自己找规律填数,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学习。

二、按顺序操作。

1、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1)题,然后教师说一个要求,生即按要求去做。

2、全班交流每个人写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3、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2)题,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

4、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5、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6、生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议一议。

1、师:仔细观察以上这些算式,看一看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什么关系?求出的商与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2、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探究出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且求出的商正好是两个数字的差。

四、数学游戏

1、师:出示课本65页下面的“24点游戏”规则,逐一进行讲解说明。

2、生四人一组进行游戏。

3、师巡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则混合运算 篇五

信息窗1 进入景区 教学内容:教科书108页—109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 1、泰山风景图片欣赏。 2、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旅游团去泰山游玩。 学生欣赏图片 通过欣赏感受泰山的雄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活动二 1、(课件演示坐车来到山下的动画)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进山的入口处,如果你是我们团的导游,你想知道什么呢?(板书:旅游团一同有多少人) 2、(课件呈现信息窗1)师:请你认真观察画面,你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3、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吗?请试试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师:谁能上来讲一讲你的方法。 5、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6、师: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在算加法。 7、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需要多少张票?…… 学生根据画面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导游说:“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游客说:“还剩5人。”…… 学生尝试解决,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9+9+9+9+5 先算9×4=36(人)在算36+5=41(人) 9×4+5 5+9×4……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在加剩余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学生自由发言。 关注学生能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关注学生能否找出同来解决问题的信息。 学生独立探索。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会交流,及表达是否清晰条理。 关注学生能否讲清自己的想法。 关注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景明确运算顺序。关注学生能否对不同方法进行评价。活动三 1、(课件出示司机拿钱交款的画面)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了? 2、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板书:应该找回多少元)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4、师:对这个同学的方法,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小型车:4元每辆,大型车:6元每辆司机要交3辆轿车的停车费,他拿出来50元。……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要付出多少钱?要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并讲解自己的思路,可能出现的算法 :(1) 4×3=12(元) 50—12==38(元)(2)50—4×3=38(元)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回答。 能否认真观察画面,寻找有用信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讲解算式的含义。 在相互的质疑、解疑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动四 1、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2、师: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都是先算乘法。 能完整清晰地发言,并能专心倾听别人的讲话。 活动五师:请大家完成教科书110页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关注是否能掌握乘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活动六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评价是否公正客观。教学反思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比较困难,教师过于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因而在讲解的过程中过于简单,学生掌握的不够理想。

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题估算方法有多种,孩子只要能准确有条理的说明理由即可。

(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课时教材分析】

第2课时(P58~P59),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买水果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计算过程,就会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要,从而理解两级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初步感知一个算式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道理。活动二,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摘黄瓜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类推将含有加、乘的算式添上小括号后列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独立计算。通过上面两个活动,进一步明确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课堂实录】

一、 出示练习,复习准备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8+2×7 9×3+2×3 18÷3-4

81÷9×2 16+3×4 56÷8-2

7×6-10 38-5×5 3×9÷3

24÷4×3 100÷4-20 20-20÷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课本58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

2、生认真读题交流。

3、(随着学生的回答闪动:50元钱,买香蕉用去了14元钱,桔子每千克3元):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千克桔子?

4、学生试着自主解决并集体讨论、交流。

5、师:你能试着写出一个算式吗?

6、生讨论交流并板演。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带小括号的,一种是不带小括号的。此时可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两种列式方法,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因为小括号)那哪一种列式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7、(师出示50-14÷3):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

8、生:应该先算14÷3。

9、师:而我们在解答剩下的钱能买几千克桔子的时候,应该先算什么?

10、生:买香蕉之后剩下的钱,也就是50-14。

11、师:所以这道题应该怎么办?

12、生:我们要在50-14÷3这个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13、师:也就是说这道题正确的算式应该是

14、生:(50-14)÷3。

15、师: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用?

16、生:改变运算的顺序。

17、师:现在请同学们独立解答这道题。

18、生:独立进行计算。

19、师: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先算50-14。(因为有小括号)这就告诉了我们,在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我们可以加(生齐说小括号),当有小括号出现时,我们一定要先算(生齐说小括号里面的)。

三、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1、师:今年李大伯家的黄瓜丰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摘黄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课本58页下面的情景图)

2、生自由读题,结合情境图理解题意。

3、师:谁来帮他解决一下?

4、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

5、师:谁来说说你的解决方法?

6、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并板演。

7、教师整理总结学生中出现的情况

①34+27=61 61×4=244

②34×4=136 27×4=108 136+108=244

③(34+27)×4=244

④34×4+27×4=244

8、师:同学们都运用自己的办法解答出了这道题,这些方法都可以。那现在你们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究竟哪一种解题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呢?

9、生得出3、4种方法比较简便时,再引导学生比较它俩哪一个最简便,直到得出(34+27)×4=244是最简便的方法。

10、师:列出两个或三个算式的同学,能不能将它改写成一个算式呢?”

11、生自己改写。

12、师:在(34+27)×4这个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34+27)它表示什么?(李大伯这一天一共摘了多少千克黄瓜)然后算什么?(×4)这又求的是什么?(李大伯一天摘的黄瓜能卖多少元)在这里如果不加小括号行不行?为什么?

13、生讨论交流。

14、师:通过刚才这两道题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5、生:混合运算中,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有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多找几个学生说)

四、完成练习,巩固反馈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指名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答案。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中两个算式的联系,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改写成一个算式,全班交流。

3、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每天要看多少页?”,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4、出示课后练一练第4题: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五、课下作业

完成课本64页练习三的第1、5题

第3课时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P60~P61)

【课时教材分析】

第3课时(P60~P61),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课堂实录】

一、 出示练习,检复铺垫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得数。

100-94 32+28 58-34 60×6 4×6+2×7

39÷3 24÷8 24×2 27÷3 100-40×2

2、教师投影出示下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

30×5-100 79-40÷4 (12+24)÷9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师:通过以上的复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各类运算了,掌握了混合运算中一定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来自己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比看谁才能成为生活中合格的小主人。(出示课本60页的主题图)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生完整叙述信息和问题。

3、师: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4、生试着独立解决。

5、师:谁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思路和方法?

6、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相机板书。

①65×6=390(元)

17×6 =102(元)

390+102=492(元)

②65+17=82(元)

82×6=492(元)

③65×6+17×6

④(65+17)×6

7、指名说一说每种算法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8、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最终都能解决问题,这些算法都可以。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解题方法最简便?

9、生:(65+17)×6

10、师:指名说说他的运算顺序。(然后出示65×6+17×6 )那么这个算式又该经历怎样的计算过程呢?自己试着算一算。

11、生在练习本上试算,指名板演。

12、师:整理学生中出现的两种情况

①65×6+17×6 ②65×6+17×6

=390+102 =390+17×6

=492(元) =390+102

=492(元)

13、师:(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在脱式计算时,有以上两种脱式计算形式,第1种情况是两个乘法同时计算;第2种情况是一步一步脱式计算,两种形式的脱式都是正确的,但你们比较一下,哪一种脱式计算的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14、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左右两个乘法同时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15、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65×6+17×6

=390+102

=492(元)

16、师:“想一想”如果把问题改成“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

17、指名完整口述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8、集体交流时关注学生的不同解答方法,除了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以外,还要让学生说说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19、小结: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新收获?

三、完成练习,巩固反馈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先指名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每组一道,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名读题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不同算法。

3、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自由读题,弄清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问题讨论,补充延伸

1、问题讨论

出示教材61页中的“问题讨论”,指名读题后组织学生先小组内讨论,然后班内交流判断思路和方法。

2、补充练习

在每道题中的两个( )里填上相同的数,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 )×5+ ( )×4=81

6×( )+2×( )=96

28÷( )+42÷( )=10

第4课时 探索乐园 (P62~P63)

【课时教材分析】

“探索乐园”(P62~P63),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是按图中数的规律填数,分三个层次进行:先呈现了三组较小且便于口算的数;最后教材呈现了三组空白图,让学生自己确定规律填数。活动二,探索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相减的差与9的倍数关系。教材以图框形式呈现了计算的程序,先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顺序操作,并交流计算的结果,初步感受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计算一组除数都是9的混合运算式题,通过计算进一步体会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了解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倍数关系;求出的商就等于这两个数字的差。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规律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的规律。

【课堂实录】

一、 探索规律。

1、师:出示课本62页第(1)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图中的数,找出图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2、生仔细观察后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最后得出规律:上面的数是下面两个数的乘积。

3、师:请小组同学合作,按找出的规律,在第(1)题后面三个图的空格中填数,然后全班再交流。

4、生小组合作填数,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课本62页第(2)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排三个图,看看每个图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6、生分小组进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即左下角的数是其它两个数的乘积。

7、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三个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8、生自由填数,全班交流订正。

9、师:出示课本63页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订规律,在下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0、生自己找规律填数,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学习。

二、按顺序操作。

1、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1)题,然后教师说一个要求,生即按要求去做。

2、全班交流每个人写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3、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2)题,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

4、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5、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6、生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议一议。

1、师:仔细观察以上这些算式,看一看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什么关系?求出的商与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2、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探究出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且求出的商正好是两个数字的差。

四、数学游戏

1、师:出示课本65页下面的“24点游戏”规则,逐一进行讲解说明。

2、生四人一组进行游戏。

3、师巡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难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做书上第80页“练习十五”第1题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99-68×2 38-[2.44×(8.5-5)]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A、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 )顺序进行计算;

B、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 ),再算( );

C、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再算( )。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 ×18+35 ×18 (25 +35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P48页及练习十一4---6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内容具体涉及加减、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其中加减、乘除这一部分,这节课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习计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更为复杂的计算学习奠定知道和思维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乘法(除法)与加法(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练习,使学生掌握含有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方法指导:

看—说—算—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0+4+30= 2×4×7=

15+5-10= 6÷3×2=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 )顺序进行计算。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中的情境图。

2.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回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同桌讨论,然后说一说。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5.尝试列综合算式:4×3+7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4×3+7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2.指名板演,全班齐练,评价。

3.7+4×3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已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组内交流。

6.想一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用7+4×3这个综合算式计算吗?为什么?

7.比较7+4×3的运算顺序和4×3+7的运算顺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一个算式中,含有除加、除减计算时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下面各题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2)完成第50页第5题。

2.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3.作业布置:课本50页4、6题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8篇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