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搭船的鸟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7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的观察;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教学重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得出:外形美丽,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教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翠鸟美丽
嘴——红色羽毛——翠绿
本领高翅膀——蓝色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材简析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是教科书专门编排的习作单元,它以观察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好处,着力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在编排体例上,本单元除《搭船的。鸟》之外,还编排了另一篇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然后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是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最后是单元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本课作为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其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教学应直接指向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明确细致观察与生动表达的关系,懂得留心周围事物的重要性。
《搭船的鸟》一文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郭风,课文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只是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对于司空见惯的事物、短暂停落在船上的鸟,常人往往熟视无睹,习焉不察,但作者却独具慧眼,对其体察入微,进而发现生活的诗意。因此,本文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细致观察的极佳载体。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作者所观察的事物。
2·品析生动表达的语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教学重点即目标2)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强化生字。
2·了解起点,同步识写。
3·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环节二:问题驱动,整体感知
1·围绕课后习题,自主读文,相互交流。
思考:作者和母亲在探亲途中,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2·指名汇报,相互补充,点拨引导。
环节三:品读感悟,深入发现
1·聚焦作者观察的事物,咂摸语句,感悟作者观察的细致。
2·回扣单元主题,畅谈对主题的理解。
3·归纳小结,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篇三
目标
1.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好处。
2.阅读语段,通过品味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想象情景。
难点
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巩固。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船的鸟》。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中都有哪些人?他们要干什么去?途中遇到了谁?(文中讲了“我”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里,途中遇到了一只搭船捕鱼吃的翠鸟。)
2.齐读第1自然段。教师相机出示“小船”的图片。
三、品读第2自然段,体会观察
1.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样的,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出示第2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
4.交流读后的体会。
师:在你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这只翠鸟有哪些特点?请在文中画出来。
6.教师板书这只翠鸟的特点。
羽毛——翠绿
翅膀——带着一些蓝色
嘴巴——长、红色
7.交流讨论,作者抓住了翠鸟的什么特点来进行观察和描写。
8.教师总结: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展开想象和与同类事物作比对翠鸟进行了描写。
四、品读第3自然段
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中的问句。
师:那么这只翠鸟到底要干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小组内交流。)
五、品读第4、5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说说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描写翠鸟捕鱼时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3.从这些动词中,你发现了什么?(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
4.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指名学生回答这只翠鸟搭船是要干什么。(捕鱼吃)
六、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1.这次旅途刚开始是怎样的?后来呢?是什么使这次旅行发生了变化?(指名学生说)
2.一次普通的平常之旅,因为翠鸟的出现,使得整个旅行充满了快乐,这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素材。
七、升华主题,出示小狗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幅图片怎么样?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你们能像作者那样仔细观察,然后写下来吗?(学生书写)
搭船的鸟
翠鸟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从文中找有关的词句,发现作者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并再次通过体会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去引导学生感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用上这么准确的动词。
《搭船的鸟》教案 篇四
柏拉图曾说:“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而我认为教师也可成为那“艺术巨匠”,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与一切美善事物相遇、相知、相融,而语文课堂正是这样一片让孩子们与美相遇、打开孩子与自然生命连接、启迪学生、提升能力的沃土。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本文搭船的主体是一只翠鸟,一个“搭”字,赋予翠鸟以人性和灵性,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紧扣关键词句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细致,记录观察所得,并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外形和动作描写。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与此同时,我设计的这堂课也秉承着学校“兴发教学”的理念,紧跟兴发教学的步伐,将始于自然、立于礼、启于智、成于乐较好地融入到了课堂。具体解析如下:
一、始于自然——打开学生自然生命
柏拉图认为:“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始于自然”正是打开自然生命之通道,让“自然生命之美”先入为主。让孩子接近,回归自然,让儿童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自然的、敞开的状态,去感受自然生命的美好,无需教师师的灌输,无需教师用语言赘述,轻柔和美的音乐与灵动的自然画面就是最具感染力的。“一只小巧玲珑、美丽敏捷的翠鸟于水波荡漾、粉荷绽开的池塘中,一会静静站立于枯枝上,一会儿迅速冲入水中捕鱼”,这样的视频画面,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看着孩子们目不转睛,不时发出惊叹声,我感受到孩子们正将自身与自然界美好的生命——翠鸟建立起了联系。这时,孩子们是兴趣盎然、充满好奇的,它们渴望进一步走进课文去接近翠鸟,这视频大概也起到了效果。
二、立于礼、启于智——启迪学生理智生命
在语文教学中,“礼”我觉得就是方法的渗透;理智生命的启发就是使学生思维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让有一定距离的自然生命与生活联系起来,启迪学生。而在我执教的这堂课中有以下几“礼”:
1、在“聚焦翠鸟,感受其外形之美”的部分,首先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文本,说说对翠鸟的第一印象(这是一只_______的翠鸟。),让自然生命与孩子的主观感受建立起联系,让文本与学生进行对话;接着层层递进,让孩子们找“关键词”来体会翠鸟外形之美,由模糊、整体的印象上升到了清晰、具体的印象,此时“美丽的翠鸟形象”已经住在了孩子们心中,也从对翠鸟的“相遇”变成了“相知”。
2、在“体会作者内心所想”这一部分,我采取了先让孩子们将自置身于那飘荡的船只上,带孩子们走进情境,如果是自己置身其中会想些什么?发散孩子的思维,孩子们疑问重重。接着再让孩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对话,这样孩子们则能与作者达到共鸣。此时,孩子已不是孩子,大概成了雨后乘船观察翠鸟的那位小朋友了吧!
3、在“聚焦翠鸟捕鱼,体会细致观察”部分,顺势而下,由疑而进,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顺水推舟,接着圈出动词、品析动词、关键词和视频体会翠鸟捕鱼速度,这时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了。
4、在指导朗读方面,注重层次和方法,做到“读有层次、读有所悟、读有所感”。在指导朗读“翠鸟外形”部分,要求读出美丽(感受自然生命之美)、读出喜爱(与自然生命连接),学生通过“彩色”“翠绿”“蓝色”等词语感受翠鸟外形之美,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在指导朗读“作者内心所想”部分,先让学生提疑问,聚焦三连问指导读出好奇;在指导朗读“翠鸟捕鱼”动作部分,聚焦关键词——冲、飞、衔、站、吞,聚焦关键词——没一会儿、一下子,体会翠鸟捕鱼之迅速,先让孩子们自由读,然后观察老师读(带表情、动作、节奏有快有慢),最后孩子再次入情入境模仿读,朗读落到了实处。
5、迁移训练方面,在学完“翠鸟外形”和“翠鸟捕鱼”部分,我设计了口述孔雀外形的环节和描写小狗开车动作的环节,让孩子细致观察,落笔有方法,紧密与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进行迁移训练,让孩子学有所获,授之以渔。
三、成于乐——提升学生文化生命
轻柔舒缓的音乐旋律,是让孩子们在听觉上产生一种美的`感受,让孩子们全身心得以放松,播放一组美丽的图片(雨景图、船夫摇橹图、美丽翠鸟图、翠鸟捕鱼图)回到课文,由分到整,最后启发性地提出让孩子们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去发现大自然、人世间无尽的美好,经由师生对话去重建学生个体与自然、与事物的联系,也使这节语文课有了一定的精神渗透和教育性。
每一堂课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存有一丝丝不足,最后环节,对精神生命的托举还不够到位。教育教学中真的有太多的学问,学无止尽,常学常新,常教常新。“兴发教育”课堂不是将“始于自然、兴于诗、立于礼、展于智、成于乐”这一理念看成是一个一个死板的模式,不是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地强塞进教学设计中,如何将“兴发教育”“生命教育”落实到日常每一堂课中,这是我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所谓“教学”,要不断“学”才能知道如何“教”,永远都抱着一颗“我是学生”的心去教学,想必定会“硕果累累”。
“教育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教学是需要用智慧去打造的,是需要用方法去装扮的,是需要用知识和经验去丰富的,是需要用心去感悟去反思的。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以学习者的心态去面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励志做一名学习型、智慧型、善于反思型、研究探索型、创新型教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 篇五
课文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工业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我明白了,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郭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赏析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无数的好奇与遐想编织着少年的梦。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本篇课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近、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六个。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喜欢?”(生答)
2,师:“啊!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给课堂带来了一只小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搭船的鸟》”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搭船的鸟》
二,复习生字
1,师:“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检查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看看同学们是不是还记得。”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组词),
2,师:“同学们真棒,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这些生字都已经记得很熟悉了,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家。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受情感。
1,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都有哪些人?他们要干什么去?途中遇到了谁?
(生答)
(文中讲了我和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里,途中遇到了一只搭船的'翠鸟)
齐读第一段
四,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师: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3,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4,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5,那么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翠鸟捕鱼的本领怎么样?
6,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五,升华主题
出示图片《搭船的鸟》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什么?你觉得这幅图片怎么样?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你以后打算怎么对待小动物?”
六,积累与扩展。
1,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搭船的鸟》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选自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旨在通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习作方法,提高习作水平。本单元主题为留心观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为写作提供素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学词、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然后进行集中指导书写。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观察”也并不陌生,在一年级科学课上就开始有所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实践,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猎。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观、手摸、耳听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但是对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的了解还不够,对细致观察的方法还不够明晰,对针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习作更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知道作者仔细观察了哪些事物,并说出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初步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2、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讨论,关注翠鸟的外貌描写,体会翠鸟的美丽外形;关注翠鸟捕鱼的动词,感悟翠鸟捕鱼的敏捷;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之美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认读写生字;认识翠鸟,感受自然之美。
难点:体会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观察生活,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从而认识“鹦鹉”一词。提问:你喜欢这只小鸟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2)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搭船”一词。提问:你搭谁的才车或船去过哪里?(生回答之后做简要点评)。一次,一只比鹦鹉还漂亮的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这是一只什么鸟?它要做什么呢?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将抽象的汉字转化为具象的图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自然引入本篇课文。
二、复习巩固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声音洪亮)。
(2)脱离课文单独出示生字让同学们认读,全对的给一张贴纸。
设计意图:检查第一课时学习情况,为深入研读做准备。
三、深入研读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①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鸟?②这只鸟长什么样子?③这只鸟的动作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分小组展示。
①翠鸟。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并齐读: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哦,我明白了,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②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板书:嘴——红色;羽毛——翠绿;翅膀——蓝色。得出:外形美丽。
③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标出表示翠鸟捕鱼的动词(冲飞衔站吞)
问:从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翠鸟的动作敏捷)
问:还能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一下子;没一会儿。)
板书:冲、飞、衔、站、吞、一下子、没一会儿。得出:动作迅捷。
我们一直在说翠鸟,翠鸟在哪儿呢?(船头)
在船头干嘛呢?(搭船捕鱼)
船上除了翠鸟还有谁?(“我”、母亲、船夫)
你觉得鸟与人相处的怎么样?(和谐)
小结:正因为人不伤害鸟,才欣赏到了鸟的神奇美丽,也正因为鸟喜欢人,才生活得这么快乐,才出现了这么和谐的画面,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把这一中心思想表达了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课文,得出作者从外形和动作两方面对翠鸟进行了描写,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为自己的以后的习作提供方法指导和素材积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拓展延伸及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同小组的一起交流一下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2.课下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和动作自己动笔写一篇小习作。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7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搭船的鸟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