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梅花魂教案优秀6篇(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这6篇梅花魂教案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梅花魂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梅花魂教案 篇一

本人从事教育管理和语文教研教学工作20多年。通过实践调研,深感语文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心累,较多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用于从现成的甚至唯一的教案集中抄写教案,以应付课堂教学或工作检查,更甚者以此作为完成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标致,教学课文缺少了对教学研究和教材熟悉的重要程序,思考课堂过程的时间没有保障,难以保证日常的语文课堂质量和教学质量。但在具备充足时间如一周备好一课,有丰富资源支撑的条件下,可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探索一种新型的备课模式,既可克服前述备课工作中和课堂效益存在的问题,又可优化备课工作,更可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并能朝着备课的终极目前发展――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质量,这就是改进备齐模式,提升备课质量的研究宗旨。

我们在参加英特尔信息技术培训时,学习了运用英特尔《单元计划》备课,并以此方式完成教案,比^传统的备课方式都显现优化和有效。

一、单元作者:备课教师个人信息的填写。

二、单元概览:

单元标题:教学课文题目。

框架问题: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在问题链中是最抽象的问题。可作为一组课程或者整个学年学习的大概念框架。基本问题聚焦课程核心和主题。单元问题――对一个单元的学习而言是具体的。单元问题的特征:[1]、与单元具体情境直接相关。单元问题将框定在某个具体的课程单元中,因此单元问题的提出是以单元为背景的。[2]、旨在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设计这些问题目的是为了超越内容问题,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并通过具体主题和学科的“透镜”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内容问题――它不同于基本问题与单元问题,[1]、在大多数情况下内容问题涉及的是事实,而不是对内容的解释。[2]、内容问题具有明确的答案或者具体的“正确”答案。属于封闭性问题。[3]、需要知识和理解技能去回答这类问题。(引用百度搜索,有改动)

三、学科领域:英特尔设计《单元计划》中,提供选择学科领域中相关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充分考虑和准备课文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其它学科知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必备的知识夸度。

四、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下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熟悉所教学年段的课程标准和要求。对某一课文备课时,一定要浏览课程标准并选择相关内容粘贴在框架中,以此作为指引确立教学目标、要求的依据。

五、学习目标和筛选教案:根据单元课文学习要求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利用网络资源,探索相关课文的电子教案和教学资料,确定适合自己的、最可行的教案,并根据自己实际进行修补以形成自己的教案。

六、预计时间: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和时间的预计,课堂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的预计,都纳入备课时应考虑和安排的。

七、课前准备:相关资料、辅助材料、网络资源等。

八、学生情况:备课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哪些方面需要帮助他们,预见他们学习时会出现的难处,教师应怎样提供帮助。面对同一内容或课后知识的延伸,高材生还有哪些空间发展。

九、实践后的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

十、小学中高年段的语文教材,每单元的课文一般为4篇课文。本校各年级一般都是4―5个教学班,每班配一名语文教师,同年级的语文教师4―5人。由年科组长主持单元的备课分工,一人精备一课,所用时间一般在一周时间或多些。人人都完成了备课后,将自己所负的任务教案打印成人手一份,年科组长组织年级语文教师在每周校定的业务学习时间里进行集体备课和交流。自己精备的一课在课堂教学方面应是熟练和优质的,至少较自己而言是提升和保证的。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张家界之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张家界,没有深切地感受到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张家界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梅花魂教案 篇二

一、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塑造党员干部的灵魂

抓不住党员干部的思想,就不能从灵魂深处实施领导。同志曾经说,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精神决定一切,强调的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去塑造灵魂,确保他们思想先进、道德纯洁、作风过硬。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管理党员干部队伍上具有非常鲜明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党的创新理论。用这些理论武装头脑,才能确保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纯洁和理想信念上的坚定。如果把人生比做船,那么思想就是帆,解决党员干部的行为问题首先就要解决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这种先导作用,是任何行政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二是激励作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党员干部在行为之前催生战斗力,在行为之中保持战斗力。三是启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这个从“觉”到“悟”的过程,就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把“不自觉”变成“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启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有三种:一是结合。结合,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优势的相互融入。管理学认为,人是管理的主要对象。管理手段由刚性手段和弹性手段组成。刚性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弹性手段主要是思想手段。刚性手段威严而强烈,虽然坚持了原则性,却容易给人造成心理伤害;弹性手段柔软细腻,虽然具有亲和力,却容易反复,也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刚柔相济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二是移情。移情,是一种态度,是把健康的审美情趣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使之达到仁者见美、智者也见美的境界。其本质是要善于在党员干部身上发现闪光点。就如同面对梅花,审美情趣健康的人都会移情于梅花特殊的美,为之喝彩、为之赞美。比如,陆游在梅花身上看见的是英雄气概,夸它“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冕在梅花身上看到的是大度君子,崇拜它“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气度;触景生情,在梅花身上看到的是共产党的使命责任,一语双关地说它“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三是疏导。“疏导”一词源于“大禹治水”这个典故,把其原理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就是倡导用民主方式教育人。“疏”,就是从民主出发,允许党员干部表达自己的意愿;“导”,就是从原则出发,对正确诉求加以肯定、对错误诉求进行纠正、对把握不住的问题进行深入辩论,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以能位相称的用人原则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

人们经常用“善于用兵”来评价指挥员的组织能力。面对用人失误造成的思想问题,任何教育管理都是苍白的。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关键在于以能位相称的用人原则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党的十特别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使各方面的优秀干部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其落脚点就是能位相称。把人用对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刘邦有过一段自我评价,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用人,使各方面人才各尽其能、才尽其用。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党员干部区分为“人才”和“庸才”两类,人人都是才,个个都有用,人才无贵贱之分,却有高低之别。清朝文人顾嗣协的《杂论》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其实就是在讲用人当其时、用才当其位的道理。当前,最主要的就是把战斗力标准作为用人的根本标准。坚持以战斗力标准辨是非、判优劣,使党员干部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战斗队思想,坚定舍身报国的信念,培育敢打必胜的血性,形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三、以明确严肃的党性原则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

梅花魂教案 篇三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言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1 以点带面提问要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附词会义务总纲领。意思是调理文辞处理内容重要的是抓住纲领举纲以张目。题目有题眼、有文眼,文章有线索,教学如果能以眼或线为中心问题既能避免浅、碎、平的教学弊端,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接触课文,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具体来说提炼以点带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1以题眼为中心提问

题目是全文的旗帜抓住题目尤其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即题眼常常能得其要旨理出主线串起全文。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如《草船借箭》的借明明是骗来的箭为什么偏偏用借不但点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且既借则还暗示了这些箭在将来作战时要还给曹操 曹军造箭射自己可见题眼是课文中的关键字有表情达意的突出作用。

1.2以文眼为中心问题

文眼是指文章中体现其感情的词句段是文章的窗户与灵魂。对于有文眼的文章只要慧眼识窗破窗而人设计中心问题找到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钓鱼的启示》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抓住鱼和诱惑这两个重点词设问:那是一条怎样的鲈鱼?有什么诱惑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在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弄清了鱼与诱惑的关系,加强了思维又透彻理解了文章内容,深刻领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3以线索为中心提问

线索是贯穿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作者借助它把零碎的内容连珠缀玉地交织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文的线为中心提问,顺藤摸瓜使头绪纷繁的课文条理化、简约化。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一般都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如《田忌赛马》一课,根据赛马这一事件的发展顺序可设计以下提问:课文讲了几次赛马?每次赛马的情况是怎样的?同样的马为什么比赛的结果会不一样?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既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自己也受到了启发。

2 讲究提问的技巧,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因此,有效的提问需要问题设计者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做到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趣,从而为学生喜闻乐答。要达到这些要求,使所设计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

2.1变直为曲

直,就是直接发问,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回答。但直问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变化,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曲,就是曲问,就是不从正面发问,而是绕道迂回,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曲问的妙处在于含蓄生动,饶有情趣,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从而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

两位老师在教学《将相和》“完璧归赵”这部分内容时,对相同的问点,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问法:

第一位老师:蔺相如是采用什么办法智胜秦王,实现完璧归赵的?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位老师:蔺相如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还是故意吓唬吓唬秦王,为什么?

第一位老师采用的是直问,问题明确,答案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第二位老师采用的是曲问,不但答案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而且问题中包孕着多种诱答的因素。它需要学生围绕是真撞还是假撞进行多向思考。这样的曲问,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度。

2.2化顺为逆

顺,就是顺问。教师按照一般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发问,学生只需顺藤摸瓜。顺问最大的不足在于思维的价值不大,而且,多次的顺向提问,学生的思维还会出现暂时性抑制。逆,就是逆问。它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逆问的妙处在于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位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是顺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而是逆问:“假如诸葛亮借箭不成功,有可能产生几种情况?现在借箭成功,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加深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通过逆问,不但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全面地看出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3变散为聚

有些教师误认为问答式就是启发式,问得越多,启发性就越大。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问”的倾向,看似热热闹闹,思维活跃,实际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优化课堂提问入手,提问要变散为聚,化零为整,增强提问的整体性。整体性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想清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至能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这种“问题链”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又能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

梅花魂教案 篇四

“我就是梅,梅就是我。”老人喜欢把自己比作梅花。

在他的家中,随处可见梅的踪迹:茶杯上不经意飘落着梅瓣,果盘里装满的梅果,画框里花枝绽放的新梅,花瓶上枝桠疏落的老梅,书房则取名为“梅菊斋”……

老人满头银发、和蔼可亲,他一边品着香茗,一边低吟着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他爱梅花,更爱梅花精神!

两千多年来,钟情梅花、痴迷梅花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古代最为出名是有“梅花屋主”之称的王冕,今天,能倾毕生精力潜心研究梅花,并以卓越成就饮誉国际的只有他一人――陈俊愉,人称“梅花院士”!

与梅结缘

1917年9月21日,陈俊愉出生在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5岁时,全家随做官的父亲迁至南京。母亲是大家闺秀,读过私塾,略懂英文,是陈俊愉的英文启蒙老师,她经常教育儿子要好好念书,将来像两个舅舅一样出国留学。

那时,陈俊愉家里有一个10亩地的花园,栽有各种花草树木,由两个花工养护。童年的陈俊愉天好自然,经常跟着花工学种花,逐渐对各种花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在学校的生物课上,他问老师: “根据遗传规律,杂交后代性状比例为3:1,为什么紫茉莉有多种颜色?”虽然当时以他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还理解不了这一问题的答案,但他的求知欲望却非常强烈。1935年中学毕业,他考入了金陵大学园艺系,从此跨进了花卉王国的大门。

大学期间,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毕业时获得了“金钥匙”奖,并留校任教。次年,他考取了本校章文才教授的研究生,进行柑橘分类与育种研究。两年后,陈俊愉随汪菊渊教授在四川调查梅花品种,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梅花研究。

1964年,陈俊愉被聘为复旦大学园艺系副教授,当时年仅29岁。1947年,他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远赴丹麦哥本哈根农业大学园艺系研究部攻读科学硕士学位。

刚到丹麦,陈俊愉的导师帕卢丹教授对他说: “你的理论学习已经不少了,缺乏的是动手能力。”从此,每逢周末和假期,陈俊愉就去农场、植物园劳动。学习期间,虽然身在安徒生的故乡,他却无心领略那个童话王国的美丽风光,而是埋头苦读,放弃一切娱乐活动,连丹麦人最常去的溜冰场也没有去过一次,他宿舍的灯光常常彻夜不熄。坚韧上进、勤奋好学的陈俊愉,以优异的成绩出色地完成了学业。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陈俊’喻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谢绝了多家公司的高薪聘请,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连毕业典礼都未参加,他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克服重重困难,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情钟于梅

回国后,陈俊愉执教于武汉大学。在教学的同时,他带领学生数度南下进行梅花调查,并力谏东湖风景区入川,网罗梅花良种,为建成今天最大的磨山梅园奠定了基础。

1957年,陈俊愉调入北京林学院,一边教学,一边和北京植物园合作,自1958年春起,开始进行梅花引种驯化研究,试把江南梅花移到北京。3年后,4株幼苗吐出一二十个鲜艳的花蕾,这些“希望之花”使他欣喜若狂!但在朔风寒流的袭击下,大部分花蕾被吹干枯死,到3月底就只剩下两个花骨朵了,不过这两个花蕾终于在1962年4月6日怒放了――这可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迹啊!翌年,那些梅花开了更多的花,初夏时还结了一个硕大的梅子!两朵梅花度过北国严寒,一颗梅子宣告事业成功!单瓣梅花沅江梅和南京梅终于从江南落户北京。百年来,中国人的梅花北移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1

1966年夏天,陈俊愉被打成 “牛鬼蛇神”关进了“牛棚”。1967年初春,他和他的学生们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抗寒梅花新品种“竟在蕴蕾、吐蕊、含苞待放之际”,连同他过去20多年单枪匹马、跑遍10多个省市拍摄、记录、整理出来的“梅花照片和研究资料等物”被勒令停止研究与培育,25年梅花研究成果毁于一旦!后来,陈俊愉又随北京林学院其他人一起被“疏散”到云南,接受“劳动改造”10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陈俊愉也重新开始了梅花研究。他以极大的热情重整旗鼓,再到武汉、南京、成都、昆明等地调查梅花。为了夺回失去的光阴,他组织了全国各地的园艺家协作,用6年时间完成了全国梅花品种普查、搜集、整理,并进行了科学的系统分类,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大型梅花档案《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这部学术著作配以彩色照片,图文并茂,为向国际园艺学会展示中国独有的奇花奠定了学术基础。

“梅花香自苦寒来”。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了梅花,而且继续向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许多国家出口。1997年,陈俊愉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11月,中国梅花蜡梅协会及其会长陈俊愉被国际园艺协会任命为梅品种国际登录权威!至此,国际园艺学会不仅理所当然地确认了梅是中国独有的奇花,而且名正言顺地开始使用梅花汉语拼音作为世界通用的品种名称,彻底纠正并结束了西方对梅花译名的混乱局面。

梅花精神

什么是梅花精神?

“一为艰苦奋斗,不移其志,孤芳自赏;一为不畏,不屈不挠,铁骨冰心。”陈俊愉曾撰文这样写道:“梅花傲雪凌风,先百花而开,真是植物界的奇观,花卉中的魁首。‘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正是这种生物学特性的写照。”

“梅花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它冰清玉洁,坚贞不屈,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延续,中华文明没有中断的精神!”

陈俊愉一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顽强拼搏更是对梅花精神的最好诠释。

梅花是我国原产的传统名花,有着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对它大加赞颂,留下多少传世佳作。但是,我国对梅花的研究与丰富的梅文化相比却极不相称。宋朝范成大写出了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书中仅记载了12个梅花品种。至于梅花的原产地、栽培历史、品种分类等系统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陈俊愉自涉足梅花领域研究之日起,用了20多年的时间,跋山涉水,调查、搜集、整理原有品种,并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一些新品种,共232个,写成了《中国梅花品种分类》一书。这本书是他20多年心血的结晶。一个个早春之际,他在野外的冰天雪地观察、记录。春节本应是阖家团圆的时候,他却与梅花共度新年。每当发现梅花新品种时,那份欣喜若狂的心情,别人是根本无法体验的,然而就在此书将要出版之时,却惨遭厄运,书稿连同已含苞待放的20多个抗寒新品种被造反派的一把火化为灰烬。

厄运对于强者来说是一种磨砺和洗礼。陈俊愉在逆境中没有消沉,他顶住重重压力,用梅花的刚正不阿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自己,最终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当陈俊愉重返工作岗位时,虽然已年过花甲,但他却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因为他知道自己已失去了太多宝贵时间,所以要争分夺秒地抢回来。《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及《中国梅花》的先后出版,见证了他为我国梅花研究工作走向世界前列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梅花魂教案 篇五

赖梅灵17岁就投身教育,当上了“孩子王”,迄今有35个春秋。他无怨无悔地把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故乡,以高尚的师德、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赢得了人们深深的敬意和对教师职业的崇敬。他先后被评为赣州市“十佳”校长、赣州市劳动模范、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江西省中小学优秀校长。

赖梅灵出生于赣州市寻乌县留车镇坳上村。这里属县境边陲,山陡林密,人烟稀少,孩子求学异常困难。赖梅灵就曾饱尝其苦。1977年,年仅17岁的赖梅灵高中毕业。为了这里的孩子能走出大山,他毅然放弃了读大学的梦想,在大山深处做起了民办教师,从此走向神圣的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5个春秋。

山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由于地处偏僻,只有十几个学生,只能是一师一校,赖梅灵既是校长,又是教员,也是工友。最初的教室是在一间破烂的碾米房,既没有讲台,也没有一块像样的黑板,学生就坐在砖头上听课。更糟糕的是,碾米房既不能挡风又不能遮雨。冬天,孩子们冻得哆哆嗦嗦,雨天就只好用身体护住课本。好不容易盼到天气好的日子,又经常有群众来碾米,轰隆的机器声盖过了赖梅灵讲课的声音。赖梅灵非常无奈,最后干脆把学校“搬”回了自己的家,白天十几个孩子挤在他家稍宽敞的一间房子里上课,晚上全家人只好挤在另一间房睡觉。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赖梅灵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在这大山深处,有的孩子上学得走十几里的山路。放学了,多数学生赶着回家,少数学生因为路途不便,留在“学校”。他和学生们赶紧扒几口饭,便开始补课,更多的时候,需要他送教上门。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不仅有溪河的阻隔,还要翻山越岭,而且经常受到野兽的威胁。不知多少次,他摔倒在山洼里,掉进了河溪中,爬起来又继续往前走,没有丝毫的怯意。赖梅灵随便算了一算,每年他上门补课和辅导次数竟达140余次。

那几年,赖梅灵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对自己的家事和孩子却显得那么“无情”,大女儿周岁时患上急性肺炎,他因为接送学生,来不及送女儿去城里医治,女儿差点因病夭折。家中三个弟妹先后完婚,他没有请过一天假去帮忙料理婚事。弟弟妹妹一直都因这事埋怨他,而他无怨无悔,继续在高寒偏僻的山旮旯里默默耕耘。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84年,瑞金师范毕业的赖梅灵被分配到寻乌县留车镇鹅湖小学任校长。几年间,中央出台了很多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文件,使农村教育如沐春风,带来了无限生机。之后,寻乌县中小学校“砖”工程也陆续展开。赖梅灵所领导的鹅湖小学,只是一个教学点,学生不足50人,学校里的教师,除了他自己,就剩一位年逾半百的代课教师。学校的教学设施甚为简陋,教室的墙壁上,几道巴掌大的裂缝触目惊心;教室内,仅有的20余套课桌板凳破烂不堪;晚上,教师躺在床上,还能透过缝隙看见天上的繁星。经上级领导部门鉴定,鹅湖小学校舍属于不合格校舍,必须马上拆建,否则教学点就有被撤掉的危险。

火燃眉毛,赖梅灵十分焦急,寝食难安。他马上找来村干部,商量学校拆建事宜。据初步预算,建设新学校,除去政府下拨的配套资金,至少还得筹资5万元。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要筹集这么多钱,对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而言,无异比登天还难。

为了保住教学点,赖梅灵发动群众捐资捐物。他爬山涉水,不辞劳苦,挨家挨户做工作。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全村村民。在他的感召下,乡亲们慷慨解囊,有钱捐钱,有物捐物,有力出力。据悉,仅赖梅灵个人捐资就达1 072元之多,要知道,他当时的月工资仅有50余元,这一捐就是2年的工资。

校建伊始,赖梅灵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时刻监督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泥水匠未按要求砌墙,他毫不留情扒掉,要求重砌;木匠未按要求打框架,他不讲情面拆掉,要求重做。每建起一间教室,他黑瘦的脸便尖削一圈,直至五星红旗在校园冉冉升起,疲惫不堪的他才露出一丝笑容。在家辛苦劳作的妻子牢骚满腹:“既然你的心在学校,你回来干吗?”赖梅灵傻笑着说:“你老公是校长嘛,就好比一个家,家里有你撑着我放心,而学校我不操心谁操心?”一句朴实的话语,表达出赖梅灵宽广的胸怀。

新校舍落成之后,赖梅灵又是欢喜又是愁:学校还没有一套经得起学生“考验”的课桌椅,更没有一张像模像样的办公桌,而上级拨款和群众集资早已花得一干二净,怎么办?赖梅灵思虑再三,无奈之下,还是拿自己家里“开刀”。于是,他又跟妻子“死磨烂缠”了三五天,硬是将家里正待长膘的猪仔卖掉了5只,再加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终于凑足了600元,添置了25套课桌椅,购买了2张当时“时髦”的办公桌。

鹅湖小学教学点保住了,学校也从此旧貌换新颜。当地群众无不为赖梅灵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没有赖梅灵,就没有鹅湖小学,就没有我们孩子的今天!”的确如此,现在鹅湖小学的桌凳和办公桌上仍清楚地写着“赖梅灵捐赠”的字样。

2003年8月,一纸调令将赖梅灵与留车中学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沉着睿智、年逾不惑的赖梅灵毫无怨言地挑起了1 800余名师生的生活起居的重担。从此,他再一次饱尝了艰苦创业的酸甜与苦辣,诠释了“春蚕”与“孺子牛”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深刻内涵。

刚走马上任的赖梅灵,面临的却是重重困难:留车初中、余田初中、枫山初中、芳田初中,四校合一,人满为患,基础设施甚为薄弱,平均每3名学生才有一张床铺,每4位教师才有一间住房,校园里的道路坑坑洼洼,课桌椅破破烂烂,教师的办公室也是危房,师生对学校环境比较失望。留车中学陷入办学艰难、师生流失的困境中。

一时间,亲朋好友都来劝他:“都40多岁的人了,你又不求升官发财,活这么苦、这么累做什么……”

妻子也责怪他:“你年轻时,只知道工作,很少顾家,也就算了。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不说去找领导要求照顾,反而尽找难事做,家里的事你可以不管,可你的身体不能不要啊。你硬要自找苦吃,谁还会心疼你?”

赖梅灵充满歉意地对妻子说:“没办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工作我没有选择的余地,组织叫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我只是尽可能做好分内之事,应该的。”

面对重重压力、种种困难,赖梅灵也想了很多,但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毅然赴任。

寻乌县是部级贫困县,当时县里面财政困难,对教育的投入很有限,怎么办?等支持?靠政府?要政策?这些都不现实,不如换思想、引资金,主动出击。对学校现状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思考与分析之后,赖梅灵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校主张:“勤俭”与“引资”。

很多人说赖梅灵是“守财奴”,因为他在社交应酬方面“吝啬”得很,每学期的招待费被他强制限定在5 000元之内。赖梅灵自己仍然耕着3亩多稻田,很长时间骑的是破旧的摩托车,用的是土里土气的手机。

勤俭持家是赖梅灵创业的根本。一般小工程都是他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自己动手,带领全体师生用勤俭节约下来的资金,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硬化了坑坑洼洼的道路,亮化了校园,绿化美化了环境,拓展了学生运动场,完善了师生用水设施,购置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勤俭也好,务实也罢,要彻底改变留车中学落后的面貌,学校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硬件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需要,没有资金怎么办?赖梅灵大胆做出了“超前消费、负债运转、求米下锅”的引资决策。一方面他以超群的公关能力、较高的社会声誉、领导的信赖、同学朋友的相助筑巢引凤,使得数家企业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会昌县顺达公司无偿捐赠95万元,江西石化捐赠50万元,寻乌阿髻钵山电力公司捐赠50万元,加上财政配套资金,共筹资400多万元用于硬件建设。另一方面他采取“集”“贷”“讨”的方法筹措资金。找学校教职员工每人集资2 000元,共18万元;向银行贷款,借得20余万元;他带领学校班子不分昼夜、不辞劳苦地奔波于上级部门、同学校友、私营企业主之间,一家一家拉赞助“讨”。日月轮回,漫漫长路,赖梅灵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也不知受了多少次冷嘲热讽,又有多少个节假日没有休息过,究竟跑了多少路,数不清,也无法计算。“心诚引得凤凰来”,所到之处、所遇之人无不被赖梅灵的执着追求所感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深圳市环保局捐赠4万元和10台电脑,深圳市旭程公司、广图公司捐赠大批学习用品和1万元,七七届校友捐赠4万余元,七九届校友捐赠2万元,校友春捐赠1.5万元,其他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40余万元……

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赖梅灵决定建设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学校门楼。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热烈响应。教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拧,“校长,你就领着大家干吧,这个月我们只需500元生活费就够了,其余全部捐给学校搞创业……”

“画圣胸中存丘壑,耕者心田有蓝图”。在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赖梅灵信心倍增,多渠道筹集资金680余万元。厚实的现在必将酿出美好的未来,他心中的美好蓝图也日渐实现:洋溢着现代气息的教学楼、实验楼、师生宿舍楼、富丽堂皇的顺达综合大楼、气派别致的多功能教室、气势雄伟的学校门楼……一栋栋大楼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他细细品尝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滋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过度的操心和劳累,使赖梅灵本来就有的胃病更加严重,有时一天三餐,他加起来吃不了一碗饭。可是他从不叫苦,从不喊累,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病情加重,才不得不到医院就诊。即使如此,也常常是上午刚出院,下午在建筑工地上又能看见他疲惫的身影。教师们劝他休息一段时间,没必要这样劳累。他笑了笑说:“没事的,我的身体我知道,能挺住。再说,工程正在关键时刻,不能离开啊。”

校建期间,赖梅灵一直以校为家,勤勉有加。其实,那时候他的家搬到了圩镇,离学校约两公里。家里只有年逾九旬的老父亲,年老体衰,生活不能自理,也没有兄弟姐妹照料,一日三餐都由他送饭回家,晚上帮父亲洗完澡后,他就要回校住宿,每日如此,坚持不懈。有时也会因为忙于工作,不能及时给年迈的老父亲送饭。兴建顺达综合大楼时,赖梅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尤其是在工程的关键时刻,他一刻也没有离开工地。早上起来忙于检查建材质量、监督施工,下午主体工程结束后,才想起家里还有一个老父亲,当他走到床前,眼看着饥饿了一天的父亲,赖梅灵禁不住泪流满面,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孝之子,愧对年迈的老父亲……

在赖梅灵的带领下,全校师生不懈努力,留车中学终于旧貌换新颜,新校园区域明确、新校园布局合理、规划长远,成为一所花园式学校。徜徉于美丽的校园,你定会被它如诗如画的环境所陶醉。难怪国家副总督学夏铸称赞留车中学是“全省乃至全国校园建设最漂亮的农村中学之一”。

“教师要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者,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时时处处以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重。”这是赖梅灵常常向教师们讲的一句话。

当时的留车中学,由于受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的制约,教学质量一直居于劣势。赖梅灵认为,真正落后的不是留车中学的客观环境,而是教育理念。他决定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以“苏区精神”为主抓手,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使之成为师德建设的永恒主题。

赖梅灵充分发挥“苏区”的德育优势,不断创设多功能的育人情境,以崇高的革命英雄形象来培养师生高尚的情感和人格,用自己的育人实践来丰富和发展学校的德育财富。他主持制订了学校德育工作规划,确立了“立志、造势、建制”的运行机制,积极引导广大师生通过常规课堂、活动课堂和隐性课堂等渠道教育、启迪学生。赖梅灵更注重大胆探索,悉心用现代教育理念诠释校魂,把弘扬革命前辈“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由此营造出情景交融、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并以此去熏陶、感染师生。

赖梅灵身体力行,亲自制定了校训,使其成为师生终身相随的座右铭;确定了校歌,使其成为师生心中永远跳动的音符;设计了校徽,使其尽显赣南苏区的骄傲。

在管理上,赖梅灵多年来一直实践着“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以情治校”三治整合法,形成了一套刚柔并济的管理新路。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为群众服务的热心人。同时,他制订了一整套规章制度、评价机制、奖惩方案。这些制度综合起来,形成了《留车中学千分制考核方案》,并根据教师的考核情况实行相关岗位聘任制。学校处室主任副主任岗位、年级组长副组长岗位、值日组长岗位、班主任岗位实行按需设岗,按岗竞聘、按聘评职、按职定资(绩效工资),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格局,聘用和淘汰直接与经济收入挂钩,从而使教师内部出现了竞争拼搏的好现象,实现了从“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移。

赖梅灵在一手抓“硬”的同时,也注意低聘者的“软着陆”,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寻找低聘的原因,鼓励他们重新扬起奋进的风帆。为改善低聘教师的知识结构,赖梅灵克勤克俭,开源节流,把钱花在提高教师知识水平的刀刃上。学校大部分教师都已参加电脑培训,省、市、县举办的各类研讨会,学校送去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师。赖梅灵认为,学校虽花了钱,但教师学到的是无价之宝。

为集思广益,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办好学校,赖梅灵诚邀社会知名人士和该校历任校长,成立学校教改“点子团”。为加强学生德育建设,赖梅灵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学生新年团拜会。为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每年组织学生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演,丰富了师生的生活。

天道酬勤。在赖梅灵的辛勤耕耘下,留车中学教学质量直线上升,五年来中考成绩一直位居寻乌县榜首。

“以情为先导,以爱为桥梁,以疏为方法。”这是赖梅灵转化后进生的“三部曲”。“没有爱,便没有了教育”更是他35年教学生涯中始终如一的“主题歌”。35年来,在赖梅灵真诚爱心的感召下,不知有多少言行恶劣的学生迷途知返,改过自新;不知多少有偷摸行为的学生在他的教育下,管上了班集体的钥匙;不知有多少贪玩好耍的学生在他的引导下,成立了学习兴趣小组,成绩突飞猛进……其中学生黄图便是后进生转化中最典型、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

黄图是留车中学就读的初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一星期,他就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用伞锥刺破了女同学的臀部,二是向穿花衣服的女同学身上甩稀泥,三是在教室门上安装扫帚“整治”他的数学老师。这个有名的“捣蛋鬼”,为反抗其父亲的管教,曾爬上三楼房顶以自杀相威胁。

黄图接受学校纪律处分的第二个星期,他与几个好朋友应赖梅灵之约叩开了校长的家门。看到桌上摆满了佳肴,他们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说:“赖校长,我们不知道你有客人,我们明天来行吗?”赖梅灵笑着说:“你们就是我的客人,今天是黄图的生日,我们不应该为他庆祝吗?”同学们唱起了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热闹极了。这个因父母忙于生意,从没有为他过上生日的“捣蛋鬼”,第一次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在激励后进生奋发向上的工作中,赖梅灵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非常珍惜,他紧紧抓住这些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对学生们的小错误,则给予更多的理解和体谅。学生们的优点和长处,倘若是潜在的,赖梅灵便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寻找去挖掘;倘若是微弱的,赖梅灵便扬其所长,尽量捕捉其闪光点,予以更多的表扬与鼓励;倘若是生活中受到挫折的,赖梅灵便给予他们父母般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心灵深处打动后进生,帮助其扬起奋进的风帆。赖梅灵就是这样凭看一颗赤诚的爱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奉献着……

每年的教师节,赖梅灵都能收到一大摞的学生来信。其中一封是中山大学学生赖海波写来的。“敬爱的赖校长,是你的博爱和无私奉献支撑着我去完成学业……一朵小花只想收获一缕阳光,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赖梅灵在留车中学任副校长时,刚上初一的赖海波母亲不幸病逝,他与年幼的妹妹全凭年迈体弱的父亲抚养,极度悲伤的赖海波打算辍学回家,靠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养老抚幼的重担。赖梅灵及时找到他,对他说:“海波,老师知道你的苦处,可你不读书将来的日子会更苦的,暂时有困难老师可以帮你,好吗?”赖海波满含感激的泪水使劲地点头。从此以后,他们俩吃住在一起,初中三年的所有费用均由赖梅灵承担,不是亲人的他们形成了胜似父子的感情。在赖梅灵爱心的滋润下,赖海波的成绩突飞猛进,初三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之后,赖梅灵一直伸出关爱之手,支持着他读完高中,后考入全国知名学府中山大学。

刘文旺是家居大山深处的贫困学生,1995年上初三时,父亲因误伤他人而判刑入狱,母亲改嫁去了他乡,刘文旺打算辍学回家。面对刘文旺一家的悲惨遭遇,赖梅灵及时带头捐款并发动全班学生为其捐钱捐物,奉献爱心。每逢节假日,总能看见赖梅灵和几个学生干部与刘文旺一起进行勤工俭学活动,与刘文旺家人一起度过艰难日子。刘文旺的脸上终于绽开了久违的笑容。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临走时,他给赖梅灵的留言是:师恩似海、刻骨铭心。

赖梅灵的爱是无私的,像春蚕,像蜡烛,正如他所言:“老师的付出绝不是为了回报,也不单单为了2 000元工资,更主要的是为了挑起一份责任。” 是的,35年来,赖梅灵担任中小学校长30年,几十年的工资积蓄几乎都奉献给了大山深处贫困的孩子。他先后资助贫困学生的资金高达64 000余元。

梅花魂教案 篇六

关键词:思维;课题;重点词语;插图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这一阐述,强调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使我们更加明确,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对教师的讲解也具有主观选择性,只有符合学生意愿的东西,他们才乐于接受。所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努力从教材中发掘激发学生思维的因素,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利用课题,激发学生思维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课题起着揭示课文中心,点明主题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审题,激发学生思维。例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课题讲的是什么?为什么把教科书说成是“珍贵的”?进而又提出:文章的课题与课文各段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再如,“梅花魂”一文,出示课题就可以让学生质疑:“魂”是什么?梅花怎么会有魂?作者想借梅花的“魂”说明什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这一过程,正是学生思维的过程。

二、利用重点词语,激发学生思维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揭示课文中心,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问题也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因素。例如:“小通讯员”一文,爸爸称赞道:“做得好!遇见敌人就得随机应变。”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孤立地理解“随机应变”一词,而是抓住这一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启发学生思考:小交通员在同敌人斗争时是怎样巧妙地对付敌人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以此来激发学生思维。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头脑中活生生的形象,从而明确词语的含义是离不开语言环境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三、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6篇梅花魂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梅花魂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