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天宫课堂第二课优秀观后感精选4篇6-15-81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本页是www.huabuqi.com爱岗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篇天空课堂第二课读后感的相关文档,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宫课堂第二课优秀观后感 篇一

这天下午,我们看了一场关于航天教育的直播,印象深刻。直播开始,先是几个学生提出了问题。都是以“如果带某件东西去太空,它会不会怎样”来问的。我们班的每个同学也各想了一个问题,其中我的问题是“如果带水到太空里,它会变成什么形态”。带着疑问,我们继续看直播。

现在镜头在地面课堂,先是介绍了待会要在太空做的实验:水膜张力实验和泡腾片实验,我比较期待泡腾片实验。然后介绍了神舟一号返回舱和天和核心舱,最后介绍并演示了组合体形成过程,非常形象、有趣。

镜头转到“天宫课堂”,航天员带我们“参观”了天和核心舱。先是运动区,航天员看上去“胖胖的”,是因为太空这个环境,血液会往上流,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心血管功能下降。为了身体健康,宇航员会穿上企鹅服,用跑步机和自行车锻炼手脚。再是厨房区,太空的厨房功能也很齐全,还能吃到冷藏的新鲜苹果。然后是实验区,宇航员在这里做实验,还给我们看了在失重条件下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尤其是心肌细胞,一闪一闪地,很神奇。

现在是我最感兴趣的环节:做实验。水膜张力实验开始,在太空里是失重的,所以水膜比较牢固,还可以加上很多水,形成一个大水球。通过观察,我发现水球里呈现的是倒像,还有些扭曲。在水球中注入气泡,水球里会有一正一反两像。另一个是泡腾片实验,在刚才的水球里注入蓝色颜料,放入泡腾片。渐渐地,水球中出现了很多气泡。听亚平老师说,这个蓝水球就代表我们的地球。

我还知道了许多有趣的知识。比如在太空站看到的太空是黑色的,一天可以看到十六次日出等。

“我是01,我已出舱,感觉良好。”“我是02,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我是03,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听着直播里的这些话,我也想用直播里的一句话结尾,“我们看你们出舱,感觉良好!”

天宫课堂第二课优秀观后感 篇二

在地球的上方看着属于中国自己的太空站,在茫茫宇宙中,神舟十三号又是如此的耀眼。今天我们就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随着宇航员们去太空旅行。

在下午后两节的阅读课中,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我学到很多,也了解到了很多。

太空仓并不是特别大,但里面的设备很齐全,有跑步机,有厨房,厨房里还有冰箱,微波炉,还有工作的地方,睡觉的地方。王亚平老师也带我们一一参观了一番他们的太空舱,让我们感到太空舱是那么的神奇。

太空上因为失去了重力,所以在太空站能做非常有趣的且在地面上做不成的实验。最有意思的是成双像,一个倒立的像,还有一个正立的像。首先,在太空上水是能够漂浮起来,那么就能够轻易做成一个水膜,再往水膜中注水,让它变成一个水球,用针管将水球中的气泡吸出,等水球中再无水泡后,再慢慢往水珠中注入一个大气泡。这时你将会惊奇的发现,在刚刚往水球中注入的大气泡,成了一个正立的像,而外面的水球是倒立的像,虽然在物理上学过关于像的问题,但还真没见过这种奇妙的现象。

在太空竟然连转身都与地球上的转身不同,在地球上我们能轻松自如的转身,但在太空上却不能,当你在太空上转身时,上体和下体转的方向一点也不同,转身时身体是拧到一块的,根本就转不了身,但如果一只胳膊打圈再转的话,就很容易转过去。

我们不仅观看了有趣的实验室,还了解一些科普小知识,就如宇航员的衣服是怎么样的,更有意思的是在太空中不仅能看小说,还能看电视,听音乐等等,根本不用担心会太无聊。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由我们来创建,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认真学习,长大后和他们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让祖国像太空中那颗最闪耀的星一样,永远闪耀着光芒。让我们向宇航员致敬!向祖国致敬!

天宫课堂第二课优秀观后感 篇三

据了解,“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授课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由此,我想到了此前首次太空授课。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在“天宫一号”进行授课,向我们青少年讲述了失重环境中的物体运动和液体表面的张力情况。

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在失重的环境下,人可以随意漂浮,而且可以做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高难度动作。

看,这是王亚平在向我们演示单摆运动。只见她把小球向后拉了一小段,然后松手,小球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做往复摆动,而是神奇地飘浮了起来。王亚平姐姐又把小球提高了一点,再松手,小球还是没有做往复摆动。这是因为小球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没有了回复力。

这时,王亚平姐姐推了小球一下,小球竟然在做圆周运动,而且一直在转,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一样。再换个角度又如何呢?小球仍在做圆周运动。在太空中,小球处于失重状态,只给小球一个很小的初速度,它就可以绕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但在地面上却不行。

王亚平又从饮水袋中挤出了一个小水滴,这小水滴就像一个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她还把一个金属的圆环伸进水袋里,制成了一个水膜,并往上面加水,水膜就一点一点地变厚,形成了一个水球。王亚平姐姐还向水球中注射了两个气泡。

等把气泡抽出来后,又把红色的液体注入了水球中,红色的液体便在水球中慢慢地扩散开来了。水球也变成了一个红色的水球,像一个红色的水晶球。

这就是“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在太空授课时的情景。这次授课共用了40多分钟呢。我认为这样的课特别有趣而且富有吸引力,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专注认真,没有一个说话的。有的托着下巴,连口水都流出来了,也来不及擦。

通过这节课,我萌生了一个理想:我也想当一名宇航员,因为在太空中,我可以做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譬如,在太空舱里随意地飘来飘去、做一些奇特美妙的实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环境……

这就是令人神往的、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科学的无限魅力!

天宫课堂第二课优秀观后感 篇四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说此前和过去的载人航天器我们更多地骄傲于宏观上发射和运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骄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实验的细节上的生动美丽的展示,一堂太空课,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影响。航天科技能够强国,能够振国威,能够带来民族凝聚力,这话过去也许有些抽象,但是,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学演示,会由衷地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进,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天宫课堂不仅给青少年演示了科学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其次是对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的影响。有趣的“太空授课”,让平时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起来,看得见摸得着,一滴水珠中蕴含着几多科学的原理,一次航天员称重,蕴含了简便的科技应用,不仅让青少年兴趣盎然,也让成人观众更加喜欢科学,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难解,航天科技最终是为生活科技化服务的,这对于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很有裨益。

第三是对航天科技改变生活的影响。航天科技中蕴含了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都会极大推动民用科技的发展,数字温度表、干吃面、尿不湿、心脏泵和补充液体等等无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结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经广泛栽培,服务于人类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没。

第四是对趣味教育的影响。相信看了这一堂“太空授课”,即使很不愿意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科学可以这样有趣,这样生动,这样实际,从水滴到失重的单摆运动,从陀螺的轴心运动规律到液体的张力和毛细现象等,如果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能够多些像“太空授课”这样的趣味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将学习科学知识从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够激发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业,更会在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总之,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不能想当然,过去我们不少人以为航天员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蓝,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们知道了,航天员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学和科技永远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航天科技不仅壮国威,更关系我们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国梦脚踏实地,科技梦张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