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黄河颂》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帅气的高考家长帮网小编为您带来了《黄河颂》教案【优秀8篇】,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黄河颂》教案 篇一

《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的诗歌。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黄河颂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 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读中领悟诗歌的爱国热情

3、 情感价值目标:理解诗歌中浓郁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领悟诗歌中伟大的民族情怀

课时:1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河吗?你们了解黄河吗?

生答:

黄河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的历史,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它惊涛澎湃,气势恢弘;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它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黄河奔流不息的壮阔景象,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诵(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师范读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关键一个“颂”字,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3、指名生读,师生互评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4、齐读

三、二读,研讨赏析。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品析“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四、三读,品味语言。

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

2、“望”换成了“看”,把“掀”换成了“激”,把“奔”换成了“流”,把“劈”换成了“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加以体会用词之妙。还让学生去品味“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中“铁”的含义

五、拓展研讨

“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民族精神吗?”

今天仍然需要这种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众志成城夺取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才有了奥运盛会的成功举行,才有了天宫一号的遨游太空,才有了世园会又一次胜利举办……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反思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部分,如《黄水谣》《保卫黄河》这几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痛苦呻吟,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领会、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上课时,分析课文的主题,学生基本都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都说在朗诵这首歌词时要体现出一种在压迫下的呻吟,要展现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要表现出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学生能谈到这些,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在教《黄河颂》时,我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简单的音乐了解给学生唱了《黄水谣》、《黄河大合唱》、《满江红》等几首歌,让学生在宏观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具体,为下面的分析课文奠定的基础,虽然在介绍背景和作品时用去了大量的时间,但在教学效果上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河颂》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一、新课导入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8分钟)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

哺(bǔ)育澎(péng)湃(pài)九曲(qǔ)连环diān(巅)峰

流xiè(泻)发yuán(源)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识记划横线部分)

1.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

1、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

2.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

3.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

为什么?

不行。“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不屈东流,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5.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黄河颂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

五、拓展延伸

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啊,黄河,

你用有力的大手,

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

啊,黄河,

你用滔滔河水,

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

啊,黄河,

你用浑厚的歌声,

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

【知识卡片】

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有关黄河的谚语。

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教学重点 篇三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初中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精品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www.kaoyantv.com〗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黄河颂》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

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

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国。

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

◆教学步骤:

一、引入,激发: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

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

(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

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观看屏幕显示图片,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 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师顺势导入课题:

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

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

1、词作者——光未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传唱。1939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这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2、作品简介:《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宏气势后创作的。

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雄姿,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3、曲作者——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学习课文:

(一)、听——整体感知:

1、听课文《黄河颂》。

2、听歌曲《黄河颂》。

3、请问:听配图朗读和歌曲后,你有何感受?

4、词语认读、理解、识记学习:

巅(diān)狂澜(lán)哺育(bǔ)澎湃(p?ng)(pài)滋长(zī)

浊流(zhuó)一泻万丈(xia)体魄(pò)屏障(píng)(zhàng)

5、讨论交流,感知内容:这首歌词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分为三个部分:朗诵词为序曲,展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部分分为望黄河;颂黄河。末尾激励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二)、读——欣赏体会: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提问: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体会思想感情:

(1)、哪一个字统领了望黄河部分?

(“望”字统领)

(2)、作者望到黄河什么景象?这些景象分别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描写的?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分别从近镜头、俯瞰全景,纵向,横向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

(3)、作者通过这些景象描写,展现了黄河怎样的气势?

(波澜壮阔)

(4)、作者从哪些方面去颂黄河的?突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地理优势;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精神价值)

(5)、歌词中三个“啊”字对“颂”黄河起什么作用?

(是感情高亢昂扬的标志,又是歌颂意思的转换和划分。由实到虚,层层推进,文气跌宕起伏。)

(6)、从黄河的身上,我们学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伟大而坚强)

(三)、诵——品味探究:

方法步骤:学生自己大声朗诵——朗读比赛——集体朗读。

1、品味语言:指出你最喜欢的或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2、质疑探究:

(1)根据你的体验,说说你对黄河是“摇篮”,是“屏障”的理解?

(黄河是华夏文化分发源地,黄河养育了华夏儿女;黄河地理优越,靠着它,中华儿女曾抵御了许多外族的入侵。)

(2)“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其中的“千万条铁

的臂膀”是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指黄河支流。这句话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四)、背——体验反思:

1、你觉得我们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品质?

2、如果你站在黄河边,望着气势磅礴的黄河,你最想说些什么?

(五)、延伸拓展:

1、你知道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有哪些?请说给大家共赏。

2、欣赏歌曲,谈感受:

《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3、观看录像:《黄河是如何变“坏”的。rm?》,自由发言谈感想。

四、布置作业:

在班上举办一次《黄河颂》歌唱比赛或《黄河颂》朗诵比赛。

《黄河颂》教案 篇六

一、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本课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热爱黄河、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主题。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说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各部分意思。

⑵ 能力目标:在反复朗读中提高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⑶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说重点和难点:

⑴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⑵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⑴ 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⑵ 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有关知识等,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应进行学科资源的整合,充分为教学服务。

⑶ 讨论分析法: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行驶,先分组进行讨论,再交流各自的理解。

2、说学法:

⑴ 在课堂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⑵ 尝试上网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如:黄河的知识,黄河的文明)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说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 人心的《黄河颂》等光碟,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称为什么吗?

(生答: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吗?

(生答: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该是黄河两岸。)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照片和录像)

早在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热情的风度,博大宽广的胸怀,奋进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体会和吟诵一首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2、话说黄河历史: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让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学生回答:

⑴ 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全长、流经省份等。

⑵ 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开封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⑶ 黄河名胜古迹:西安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建筑,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⑷ 引资料谈黄河带给我们的'灾难和痛苦,如:黄河决堤、泥沙淤积等。

3、吟读黄河颂歌:

⑴ 古代有歌颂黄河的古诗名句: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⑵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中华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⑶ 先由老师配乐范读全诗,请同学将听到的语气、重音标注在书上。听完后,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说应该怎样读。

⑷ 学生讲语言、重音,并试读喜欢的诗句。教师及时鼓励。

⑸ 分三个小组朗读养育、保卫、激励三个层次,比一比,哪组读得最好。

(学生当评委,并作点评,教师小结)

⑹ 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

(师生联读,配上音乐)

4、探究黄河精神:

⑴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屏幕出示问题)

① 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②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③ 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⑵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小结。

5、咏唱黄河歌曲:

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6、归纳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我们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7、布置作业:

课外完成手抄小报一份:《黄河,母亲河!》

【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光未然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黄河颂》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保卫黄河》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画面)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作业布置: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七、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与黄河大合唱有关的文字及音乐资料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相机引导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为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内容探究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

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五、小结课文

六、欣赏音乐《黄河颂》

第二课时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

二、学唱《黄河颂》

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五、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六、课后作业:弹性练笔

1、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3、为你熟悉的一段音乐填写出歌词。

七、板书英雄的气魄英雄的故事黄河颂英雄的体魄英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