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墓碑碑文【6篇】

墓碑碑文 篇一

在英国,笔者曾走访了几处墓地:闻名遐尔的卡尔・马克思墓的所在地――海格特公墓以及乡间和城区的一些教堂公墓。

作为懂英语的中国人,到这种地方来,最感兴趣的当然是那隽刻在石碑上的文字,考究的遣词造句,生动形象的比喻,脍炙人口的诗行,它们不但表达了立碑人对死者的哀悼、怀念和依恋,也诉说着那早已成为了过去的悠悠岁月……

进入海格特公墓仅几十步远,你就会在那一片碑林中一眼辨出哪一座是属于卡尔・马克思的――一座银灰色大理石墓碑,上有马克思的头部雕像,那双蕴藏着无比深刻洞察力的眼睛,似乎仍在睿智生辉(见题图)。在他的头像下面,是铭刻着两行金黄色的文字:

WORKERS OF ALL LANDS

UNITE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往日,笔者虽然在书本上多次读过这不朽的名言,但此时,当它又在这特定的环境中进入眼帘时,却仍感到格外新鲜、格外亲切。在这简短的文字后,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从英语文学语体的角度上来说,这一简洁,明快,有力的名句无不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墓碑的下半部,隽刻着人们熟知的那段墓志铭:

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The point howeveris to change it.(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但关键在于如何去改变世界。)

读着这富有深奥哲理的铭文,笔者感受到英语语句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并不由得肃穆而立,同时觉得曾在这里的上空回荡过的一种声音仿佛就响在耳际:

Just as Darwin discovere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organic nature.so Marx discov-ere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正如达尔文发现了有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这正是1883年3月,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在他的墓前为人们留下的千古名句,在这名言中,恩格斯恰如其份地运用了“重复”这一修辞手法,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有意识、有目的加以重复其实并不多余累赘,加深了人们对这些强调部分的印象,并且还更烘托了语义。

马克思逝世后,一百多年过去了。在这块保守势力占统治地位的联合王国的土地上,拜谒马克思墓的人仍是络绎不绝。每天,这里都会有默默地、虔诚地新近敬献上的花束……这一切,或许能够证明恩格斯在他墓前演说中的那句结束语吧――

His name will endure through the agesand so also will his work.(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有许多是慕名而来,拜谒马克思墓才到海格特公墓留下他们的足迹的,笔者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其实有许多意外收获也是令人兴奋不已。

离马克思墓不远,一座纯白的大理石墓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使人惊叹的不仅仅是那位于碑石上方最中央的那条象征着“生命之别”的美丽的雕刻图案――一双紧紧相握的手,也不仅仅是那婷婷玉立在两侧的那天使般的可爱形象,而是那一位立碑人――一个忠实的妻子,慈爱的母亲献给亡夫和爱子的碑文。

从碑文不难看出,这位名叫嘎迪纳夫人的丈夫阿尔弗雷德是1966年10月去世的,当时其子洛伊年龄34岁。12年之后,1978年10月,他们的爱子又与父亲“团聚”了。这位嘎迪纳太太失夫丧子,为了寄托哀思,不但为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立了碑,而且也用一首极优雅的小诗表达了对亡夫生死不渝的爱情。读了碑文,笔者似乎看到,这位忠贞的妇人在百年之后又回到了她的夫君和爱子的身边,他们仍可在天国继续共同安享天伦之乐。嘎迪纳夫人的先生如有灵在天,也可堪告慰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妇人在碑文中运用“对偶”的手法(1nlife l loved you dearly,in death l do the same)“生时爱君情意笃,君逝我情真如昔”,表达了自己对夫君和爱子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在赫弗德希尔的乡间墓地,埋葬着竟有27代的当地村民。其中有一块墓石,看上去与其他墓石没有什么两样,可是那上面的碑文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最下面的一行文字(Reburied a WeekLater)“一周之后重新下葬”读来蹊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7很凑巧,那天教区牧师恰好在场,他向人们解释了这行神秘的文字。原来,在《解剖法》颁布的1831年以前,曾有一些专门靠挖掘新墓盗取鲜尸以便将之卖给医科学校而换钱维生的人。那天夜里,他们掘开了刚刚下葬的约翰・古瑟布里奇的棺木,在携尸逃跑的路上,不知受了什么惊扰,于是扔下尸体仓惶而逃。几天之后,才被一个路过这里的干活的人发现,于是才有“一周之后得重新下葬”之说,那牧师还说:“这事曾在教区掀起了轩然大波”。

然而,最阴惨恐怖的要算是座落在南汉普敦伊城纪念理查德・帕克的碑文了。那其中的一句是:“米涅耐特号快艇失事19天之后,他死于热带地区的一条敞蓬船上,”似乎这位墓中人是死于路途中的不测事件。然而,事实远非如此。那刻在石碑下方的两句圣经经文――“虽然他杀了我,可我对他仍坚信不疑。”“让世人知道他们的罪孽吧!”――才给人们暗示出了那恐怖的实情:帕克,这个在舰长室当服务生的小伙子,是被他的伙伴们杀死并吃掉的!

有时你得从字里行间去寻求线索,以明了事实真相,在伦敦地区米德塞克斯一块教堂公墓有一座为列兵约翰・怀特立下的碑石,上面刻着:“为表战友们对他命运的同情,特立此碑,以资证明”。

莫非怀特是某种暴行的牺牲品吗?好生奇怪呀!伦敦警察总署户籍处所提供的死亡证书上列着他的死因:“被地方军事法庭处以150次鞭笞。”

看来,事情似乎是怀特在酒醉之后对一名中士开了一枪,于是被活活鞭笞而死。难怪战友们对他给予如此深切的同情。

象形性语言之运用,在碑石中极为丰富多彩。球体代表着死亡,蛇口吞含着自己的尾巴,代表着周而复始,以至无穷;玻璃沙漏则象征着时间。打开着的书页可能代表着知识――如若那书页是卷了角的,有人说,这则象征着记忆;而一只脱离开身体的手,则代表着与神灵同在;光芒四射的王冠,则象征着基督的生命。

古老的墓碑石上的图形还往往能反映出墓中人的生前职业。有一座碑石上刻有理发剪、卷发夹、毛刷和剃须刀的图形,显然这是一座理发师的坟墓。

除了用图形之外,能够介绍墓中人的当然还是文字,而一些碑文言简意赅,耐人寻味无穷。在渥斯-莫特莱沃斯的一座碑石,乍看上去,只不过是为一个农夫本杰明・杰斯蒂而树的,那碑文“一个正直诚实的人”,言语朴实无华,似乎也不会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然而,其背景却是:这位杰斯蒂先生在1774至1822年间就曾为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注射过牛痘疫苗。他对于注射疫苗可预防牛痘的发现要先于世人所公认的爱德华・詹纳医生,这可不是吹牛皮说大话的哟!杰斯蒂作为一个处事谨慎,也可以说还是有些幸运的医学先驱者之地位,在他有生之年已得到了承认。

墓碑碑文 篇二

1.当你看道这些字事时----你以经踩到我了!  2.我觉的他们还因该再抢救一下的3.别提了,现在说什么也晚了。   4.在这里面我正与我的电脑一起安息。  5.别来犯我哦!要不然晚上我会来和你谈谈的。6.HI!就到这里!再见吧!7.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8.不要高兴的太早,还会见面的!     9.我们这儿三缺一呀!明年你下来就对咯!

墓碑碑文 篇三

关键词:曹魏;立碑;禁碑;薄葬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54-02

立碑颂德是生者向墓主表达敬意的一种礼仪,意图在于借用碑石之凝固传名于后世,碑文价值更是不可估量,据其内容可考墓主姓名、乡里、升迁官职与事迹、卒年等。东汉以来刻石之作名目渐多,作为统治者实施“举孝廉”政策下催生的产物,碑碣云起,“刻石颂德,遍于郡邑,风气极盛。[1]”由于社会风气要求和驱使,出现了一批精良的刻工,他们将碑的形制纹饰等方面做到一定程度的精美和讲究,且达到了汉代之鼎盛。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历史的车轮来到了“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2]”但正是在这样一个拥有“魏晋风度”的时期,统治者却出台了严厉的禁碑令,不禁使人疑惑重重。本文试图依据文献史料记载对曹魏禁碑缘由加以考证,探讨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一、“碑”释名

我们从书法史料中可得清代崇碑思潮的兴起使奉为圭臬的经典帖系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冲击。阮元作《北碑南帖论》和《南北书派论》,提“碑学”之名,述“尊碑”之情,后学包世臣与康有为继之。在师法碑志的同时,康并在《书镜》里作《尊碑篇》将阮元的思想进一步推衍开来,其主张更加铿锵有力。阮导其源,包、康助其澜,弘扬金石碑版,鼓吹穷乡儿女造像,至此“碑学”始成巨流。那么既然存在“碑学”,我们便会发问具体何为“碑”,其用途又谓之何?

春秋战国时期《仪礼・聘礼》中就有:“东面北上,上当碑南陈”,“宫必有碑,可以使日影,引阴阳”等这样的记载,这就表明碑并非秦时所有,更不是始于汉代,而是在春秋战国便已产生。据考,先秦时期立于宫庙用来辨认“日影”的竖石,竖于墓穴用来引棺下葬的石柱,建于庙门用来拴牲口的石柱谓之“碑”,但此“碑”的功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碑”均为识日影栓牲畜之实用,尚无颂德记功之碑刻铭文,直至西汉时期,“追述”葬铭文字与无字碑结合才变为今天大众口中的刻碑铭石。

汉末刘熙《释名・释典艺》云:

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鹿卢以绳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谓之碑也[3]。

根据刘熙所言,我们清晰地得出汉碑铭石与春秋战国的实用碑确实用途不一。从先秦时产生的无字、无固定形制的“竖石”原始碑,发展为汉代有“刻辞”、有固定形制、多半为记功以表万世之用碑,这期间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而“刻石”即是这一演进过程中碑的主要表现形态。因此我们大胆推测曹操所禁之碑实为臣颂君之功德、子扬父之功勋的刻碑铭石,并非下棺、系牲用的原始碑。

二、碑禁之由

《宋书・礼志二》明确提到禁碑始于魏武帝曹操:“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3]”《三国志B武帝纪》也有记载:“(建安)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诛其妻子,冀州平。下令曰:‘其与袁氏同恶者,与之更始。’令民不得复私,禁厚葬,皆一之于法。[3]”

曹操为何实施禁碑薄葬制,我们试图把原因列为以下几点。

1.经济状况的优劣与薄葬禁碑有密切关联

从东汉末年绵延半个世纪之久的大动乱使得中原地区遭受惨重破坏,农业人口锐减,经济状况一直未能恢复到汉代水平,就是上层达官贵族手中余粮也屈指有限。黄巾之乱以后,曹操攻克袁谭逐步统一北方,此时社会刚经历无数大小战乱,天下凋敝,民不聊生,史载“中国萧条,或百里无烟,城邑空虚,道相望。[4]”战事的结果必然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曹操是不会在兵力都不无保证的情况下,调用大量人力财力为自己修建陵墓。“禁碑令”的出台也正是为了“整齐风俗”,遏制奢侈浮华的厚葬之风,恢复百废待兴的经济,这并不是当人们主观愿望,而是在这种经济条件下,人们被迫丧葬从简,不树不封。

2.经学没落,佛道玄等新生思想合力推动薄葬禁碑的发展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道德伦理规范依然对封建社会起导向作用,孝道观念根深蒂固,崇尚厚葬,一系列繁琐丧葬礼仪皆为社会风俗之主流。曹魏时期,虽仍以孝道治天下,但玄学罕畅,魏晋风度卓然。在生活观念上玄学家们苟且偷安,及时行乐,思想上则寻求顺应时变处世之道,他们蔑视孝道陋俗之厚葬,清淡不仕,主张“以身亲土”痛恨立碑的丧葬观。佛教主张转世再生,生死轮回,反对厚葬,没有“孝”的伦理思想,几乎不扫墓祭祖,人死火葬,不收骨灰,不用土埋,更不立碑。另外本土宗教道家则尊奉并发展老庄“无为”思想,反对儒家积极入世的现实生活态度,对人生持虚无态度,重薄葬而轻厚葬,摒弃孝道观念。曹魏议郎沐其终制言:“戒气绝,令二人举尸即坎,绝哭泣之声,止妇女之送,禁吊祭之宾,无设抟治粟米之奠。又戒后亡者不得入藏,不得封树。[4]”他的这种“反真”思想和“裸葬”做法,对后世丧葬有很大影响。至此,天竺佛学、清淡玄学以及本土道学的合力使得人们对厚葬树碑变得淡漠,关键是将作为厚葬理论依托的儒学推下了至尊地位,成为曹魏薄葬禁碑的缘由之一。

3.曹操自身一些因素也是诱发禁碑的缘由

(1)曹魏时期,战乱纷争,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暴露无疑。曹操出身阉宦,政治先天条件不如其他名门望族,且一些世家大族在地方拥有一定势力影响,而“碑”恰恰又是某种权利、地位、威望的象征,尤其是抛之于黄天化日公之于众的碑文,考虑到会被其他敌对势力利用,也能混淆视听,蛊惑人心,危及到来之不易的统一局势,禁碑令的出台与此不无关系。

(2)《三国志》引注《魏书》说“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洁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在生活上如此节俭之人,必然不会在丧葬之事上大肆铺张,曹操这种节俭对身边的臣属影响颇大,并产生了切实的效果,后代君主及其曹魏皇室、官员大臣都实行薄葬,魏文帝曹丕即位后,承袭父制,丧事亦从简,说明薄葬禁碑观念已深入人心。

(3)灾荒年代,社会上盗墓之风猖獗,这种盗墓之事直至汉末接踵发生。况且曹操在征战中,设置“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率领部下从事盗墓,以获取珠宝金银充当军饷之用。以免自己的坟冢遭到不测,陵墓不留任何痕迹。曹丕之语更是表明其对掘墓之忧:“自古至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室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4]”

4.厚葬树碑潜在的危害导致丧葬制度由厚到薄,碑铭由树到禁。生活潦倒的普通百姓难免会大肆盗墓以获取金银器具和珍珠宝石等。基于种种危害,曹魏统治者提倡以俭率人,生而节俭,死而薄葬也是禁碑这一现状缘由之一。

刘涛先生在《魏晋南朝的禁碑与立碑》一文中推测曹魏时期经朝廷特许仍可树立私碑,情况有二:其一为官方旨意为忠臣树碑,以示优礼;其二表现为普通庶民或故吏上表恳求为清官良将树碑,朝廷“降敕许之”,顺应民意。曹魏统治下的黄河流域薄葬禁碑一直被贯彻执行,我们今天还能见到这一时期仅存的碑,如《孔羡碑》、《曹真残碑》、《王基残碑》、《范式碑》、《郛休碑》等皆是如此。由此可见曹魏禁碑实为勒令限制私家刻石纪功之自由,并非禁绝立碑颂德之民俗。

三、结 语

曹操不曾料到“禁碑令”的出台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行的政令,墓前的石碑之制既少,埋入墓穴的墓志之作大兴,但各朝执行的情况不一样,时而严厉,时而宽缓,尽管树碑未绝,却无复东汉之盛。

综上所述,不仅是曹魏,纵观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虽葬制不一,却大都不行墓祭,信奉“礼不墓祭”,则必然消减人们在丧葬上的耗费,使之成为简便,成为趋势。禁碑是汉末至曹魏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种种因素下的必然产物,由于当时统治者的法令约束和社会经济、政治动荡以及特殊思想氛围,使得薄葬禁碑能得到长期的推行,但归根结底薄葬禁碑还是在于统治阶级选择丧葬制度的着眼点是否能维护其统治的稳定性。总而言之,碑刻“金石铭勒,出于千百载以前,犹见故人真面目,其文其事,信而有征,故可宝也”[5]。经过几千年历史的积淀,碑已经具有极其丰富而深厚的内涵,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倍加重视和珍惜。

参考文献:

[1] 朱剑心。金石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2]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 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墓碑碑文 篇四

1、立碑方向,立碑要和点穴立向的方位一致,很多朋友都知道阴宅风水的细节,立向有24山向,360分成24份是15度,也就是说15度一个山向,如果立碑的山向和坟地穴位的山向不符合,有可能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点穴立向是阴宅风水最关键的环节,不能小视。他关系到后人的人气旺衰、健康、事业,对哪门后人更有利的问题,记住东北的艮方位,一般情况下不要立碑,因为传统的艮方为鬼门,在此立碑容易家人不安,阴气很重,闹鬼气怪异之事。

2、立碑时间,给故去亲人立碑,要选在1周年、3周年、5周年时间段,一年里面有清明前后,农历10初1前后,还有年底腊月前后为好,具体的时间要选个黄道吉日,千万不要和已故立碑的人犯冲,防止给亲人带来不利埋下后患。

3、墓碑和墓穴的距离,墓碑和墓穴的距离不能特远,也不能特近,一般是距离穴位的9寸到6尺之间为宜,记住墓碑和墓穴尽量不要零距离接触,特近,容易影响墓穴的风水效果,特远墓碑和穴位不能互相接气。具体远近要根据墓碑和穴位的建造情况来定。

4、墓碑的大小和颜色,墓碑要大小适宜为好,如果墓陵穴位很小而墓碑很大,有头重脚轻之嫌,如果过小则气势不够。墓碑大小主要依据是墓陵和墓碑要协调统一为好,墓碑的颜色要根据靠山的颜色来决定,如果是在西北向东南,因为西北为金,最好是黄色和白色,如果是坐南向北,墓碑颜色最好选红色和黄色,以此类推。

(来源:文章屋网 )

墓碑碑文 篇五

【关键词】碑刻;宝贵文化财产;知识;提高人的内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初中语文教材中说明类文章体裁的重点篇目,鉴于教学目标的限制,多数人可能很少涉及对有关“碑”的知识介绍。今借相关材料撰文,希望对教学工作有些许帮助。

碑可分为广义的碑和狭义的碑两种。

1 广义的碑是刻帖以外所有文字刻石的总称,按不同的形制可分为刻石、摩崖、碑与碣、墓志铭、石经、造像记、石阙等

1.1 刻石。东汉以前,凡所见刻有文字的石,概称之为“刻石”,现存比较早的刻石有记载秦始皇登泰山的《泰山刻石 》、《霍去病墓石题字》等。刻石类别很杂,形制不固定,字数较少,但书风雄浑质朴,凝重简约。

1.2 摩崖。指的是直接刻凿于山崖石壁上的文字,用于叙功或记事。 现有最早的摩崖文字是《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 位于陕西汉中市褒城镇北古石门以南崖壁上,俗称“大开道”和“开道碑”。此外著名的还有湖南永州的《大唐中兴颂碑》、江苏镇江焦山的《瘗鹤铭》等。摩崖有些是经过书丹的,但也有不少是直接用刀凿刻,故其书法有开张、自然、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感受。

1.3 碑与碣。“后汉以来,碑碣兴起。”①,这与其敬鬼神尚厚葬的社会风气有关,东汉光武中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很快,豪门贵族盛行厚葬,立碑则是厚葬的重要组成部分。碑与碣是有区别的,普遍流传的说法:“方者为之碑,员(即“圆”字)者谓竭。”②也就是说,从正面看,上顶为圆弧形的是碣,上顶平,正面呈长方形的是碑。

碑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在形制上,典型的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首在碑正上方,上面刻碑铭。碑身正面称“碑阳”,刻碑文的正文。碑的背面称“碑阴”,大多用来刻立碑者及出资者的姓名,如不够用,则再刻在碑的两侧。碑下有座,以起稳固作用,称为趺,趺多有长方形,还有雕刻成龟形的叫“龟趺”。

1.4 墓志铭。墓志是为亡人歌功颂德的一种石刻,人们称其为“墓志铭”。其先以平常的叙述性评言记死者姓名、籍贯、郡望、官爵、生平及生卒年月,称为“志”,末有几句押韵的文字加以概括并表达悼念之意。墓志始于汉末,北魏时期,墓志尤盛,以河南洛阳邙山居多,素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汉代墓志的形式不固定,后人所加的名称也多不同,有葬砖、墓志、柩(椁)铭、墓室题记等。

1.5 石经。所刻文字是儒家、佛家或道家经典的刻石,它是从内容的角度来命名的。

古代经籍,都是辗转传抄,年代相隔久远,文字往往谬讹百出,以至俗儒解经穿凿附会,贻误后学。鉴于这种弊端的产生,熹平四年(175),议郎蔡邕与堂溪典、杨赐、马日等经灵帝允许收写经文,使工镌刻后定于洛阳太学门外,作为官方标准。《熹平石经》的刊立对校正古籍以及对文字、书法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其后相继出现的儒家经典刻石还有:曹魏正始年间的《正始石经》, 唐《开成石经》,北宋《嘉裕石经》,清《乾隆石经》等。

1.6 石阙。“阙,门观也。”③汉代,有城阙和宫室之阙,还有在祠庙、陵墓前的装饰性建筑----石阙,石阙在门前两旁,阙中间为行走之道,即神道。阙有的刻有铭文。我国现存的汉代石阙共29处,其中山东4处,北京1处,河南4处,四川地区最多,有20处。石阙到汉代以后基本不再营造。

1.7 造像记: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是我国信奉佛教的一个重要时代,如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的云冈石窟,河南的嵩山等地大造佛像,刻于佛像旁的文字说明为造像记,著名的造像记有所谓“龙门四品”,“龙门十品”,“龙门二十品”,“龙门三十品”等。

除以上几种外,属碑类的刻石还有界碑、经幢、井栏、题咏题名、医方刻石等。

2 狭义的碑,指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这类碑按碑文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功德碑、庙碑、墓碑、纪念碑、记事碑、诗碑等。

2.1 功德碑:这类碑是为活人歌功颂德的。如秦始皇登泰山李斯颂扬他武功文治的刻石;李白写的《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④;又如《敦煌太守裴岭纪功碑》。解放后,我国已没有人立这种碑了。不过,在中国以外华侨聚居的地方,立功德碑的还是不少。

2.2 庙碑:我国的古代寺庙建筑颇多,修补或重建时多立碑记事,以垂示后人。现在极少有人立庙碑了,即使有,碑文也多侧重叙述古迹的兴废历史,古迹确定的依据以及重建过程中的有关事项等。

2.3 墓碑:旧式墓碑有两种:

2.3.1 标名碑:墓碑的正面标名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及立碑时间。这种碑多是死者子孙所立。也有学生给老师、女婿给岳父岳母、夫给妻、妻给夫、朋友之间立墓碑的。

2.3.2 简介死者生平碑文的墓碑:这种碑文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著作、逝世年月、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大多数是死者后代托别人撰写的。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2.4 纪念碑。这类碑文主要是纪念著名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如为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家乡人民在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给他立的碑。清朝著名将领林则徐禁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凛然正气,人们在虎门炮台旁边修建了《林公则徐纪念碑》。我国的纪念碑多为碑刻,纪念人的详于写人,纪念事的详于写事,长汀罗汉岭瞿秋白就义处建有“瞿秋白烈士纪念碑”,较详细地记述了瞿秋白生平事迹和他就义时的悲壮情景。这类碑最有名的是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由同志起草,同志书写,文字简练,气势磅礴,碑座四周镶嵌十幅大型浮雕,文图并茂,产生了一般碑文难以达到感染力。

2.5 记事碑。这种碑的种类很多,有建筑之碑,名胜古迹之碑,文人雅事之碑(如兰亭)天灾人祸之碑等。这类碑意在存真,碑文必须质朴真实,稍有夸饰,就不能取信于人。

2.6 诗碑。这种碑不是指用诗词体裁写的碑文,而是指为诗而立的碑。这种碑古今中外都有。如河南汤阴县岳庙的《岳庙满江红词碑》。内蒙呼和浩特昭君墓前董必武咏昭君的诗碑。日本岚山立总理“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诗碑。现在修建的桂林“碑林”,其中亦有不少是为现代名人新立的诗碑。

碑刻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产之一,了解一些关于碑刻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人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

[2] 唐,李贤《后汉书注解》

墓碑碑文 篇六

上千件作品,曾让无数人感动到流泪。她说,读懂墓碑,也就读懂了人生。

个性墓碑,留下一份精神遗产

2002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魏兴霞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师。

一天,一位大客户请她帮忙做墓碑设计。她吓了一跳,后来才知道,客户的朋友是一对海归夫妇,有个3岁的孩子因病离世,他们希望为孩子“打造一个童话屋”。

魏兴霞给出三个方案:小蘑菇、小花船和花坛。“就是这个!”夫妻俩指着图,墓碑由三只蘑菇组成,依次排列形成层次感,一旁的天使像孩子的化身,四周由花草点缀。这件充满爱意的作品,让父母在悲痛中得到慰藉。

对方送了大红包,还向她介绍,在欧洲,墓型设计注重艺术性,或温暖,或浪漫,不像国内陵园,都是一块黑色石碑,毫无个性。“这种职业在西方很受尊重,且收入不菲。”魏兴霞听了怦然心动。

2004年春天,她加盟重庆一家著名陵园,正式成了“艺术墓型设计师”。

第一位委托者上门了,只有一个要求――独一无二。

什么是独一无二?魏兴霞在墓区转悠了好几圈,决定用景观石做墓碑。对方一眼相中一块蓝白纹理的鹅卵石,旁边配以黄、红、白色花朵,清新典雅。在陵园的“黑森林”中,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味道。

作为设计师,要在小小墓石上浓缩一生,并不容易。每次设计,魏兴霞都要了解逝者的生平、喜好、职业,还要从其文化背景、气质形象等综合考虑。通过墓碑,展现逝者为家人留下的精神财富。

暗红色、绿色的常青树相映,组成阴阳鱼,即太极八卦图,阴面鱼眼处立着逝者的墓碑,阳面鱼眼处放着他的著作和老子雕像,连接阴阳两界的是9根红烛。墓碑主人生前是一所大学哲学系的资深教授,毕生研究道家文化,生前撰写了《老子通论》等10余部著作。子女们感慨:“父亲的墓碑就应该这样,一生为师。”

传统墓碑雕刻和设计很简单,普通工人都能完成。个性化墓碑却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难度大的,还要请雕塑专业人士完成。让每一根线条,都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如果说,因为做一份“晦气”活儿,过去还有点自卑的话,2010年的一份设计,让魏兴霞彻底改变了想法。

当时,两对中年夫妻一同上门,要求设计合葬碑。他们的儿子是好友,都喜欢上网,刚刚在一起车祸中双双遇难。

魏兴霞被生者的悲伤、死者的友谊深深打动,苦思冥想,在碑面上设计了2只象征友谊的白鸽,碑盖上用花岗石雕成电脑模型。看到图纸,父母们哭了:“你读懂了他们的故事,谢谢你。”

好似传记,石头浓缩一生冷暖

设计墓碑犹如写人物传记,要收集很多资料,除了家属提供的信息,还要上网查资料,看别人对逝者的评价。

设计前还要开创意会,确定主题,“这是最难、最关键的环节。很多人可能故事、性格特点较多,但综合起来就较平。到底该凸显哪一点,比较难。”

魏兴霞举例说,2013年,有位大妈去世了,家人想在墓碑上表达“关爱”。但这主题太宽泛,她设计了三稿都没过关。

后来和大妈的亲属聊天,孩子说母亲曾想买一处农家院,种几棵山楂树。魏兴霞来了灵感,设计主题就是“山楂树下”,墓碑周围用木头做成小围栏,又用铜雕工艺设计了木凳、蒲扇摆在旁边,墓碑旁种了一棵山楂树。

设计墓碑,不仅是和石头打交道,还展示着对生命的尊重。抱着这样的信念,魏兴霞一直无法忘记那个早逝的孩子。

那是一个12岁的男孩,因意外离开人世。魏兴霞在心里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弟弟,夜晚安静时默默想他,天微微亮时,她就根据男孩生前喜欢的喜洋洋、CF电脑游戏等内容,设计出一座温馨且只属于他的“家”。

当父母看到效果图时,激动地流着泪,“对,就是它,这就是他!”他们觉得眼前这块墓碑是有生命的,墓与人已融为一体。孩子安葬后,魏兴霞每次经过艺术墓区,都会看望他,她说这是对弟弟的牵挂。

魏兴霞喜欢称自己的工作是一种心理抚慰。她希望墓碑有温度,甚至有生命的刻度,能担负起逝者家属的一段情,能让活着的人从悲痛中走出来。

有一名田径小将去世,她母亲在一个月内白了头发。魏兴霞敲定的墓碑方案是:一条幻化成彩虹的跑道,小脚印逐渐变大,围绕在一个冉冉升起的太阳旁边。后来这位母亲说:“闺女,我当你干妈吧!”

天气晴朗时,魏兴霞总会漫步在遍布花草的“天堂花园”,看看自己设计的作品,就像面对一位老友或前辈。

前不久,这里下葬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艺术家,他的弟子中有的红遍大江南北。不过,他走时却很冷清。设计墓碑时,需要逝者照片,他妻子竟让魏兴霞直接在网上搜,连一张像样的照片也懒得提供。魏兴霞想想就觉得凄凉。

一般夫妻双墓,都是丈夫名字在上,妻子的在下,有位先生却选择将逝去妻子的名字置于自己的名字之前。一般墓碑上只会放逝者照片,但有位先生坚持将自己与妻子的合影以相框的形式,摆放在墓碑前,“我想陪陪妻子。”这种真挚的爱情又告慰了魏兴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