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画一画》含反思优秀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为了让您对于画一画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15篇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画一画》含反思,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画一画教学反思 篇一

《快乐的颜色》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涂色技巧,发展小肌肉群的力量。活动中我以游戏“找蜡笔”为切入点,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在认识了颜色后,出示身体没有颜色的颜色宝宝,请孩子们说说应该给它们什么颜色呢?抓住了孩子们探索、好奇的心理,牢牢的`抓住了兴趣点,让活动顺利进行。通过游戏,让幼儿零距离接触,视觉感官获取颜色知识,师幼互动中感受合作的快乐。

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浓。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习,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用具和游戏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初浅的社会经验,体验了解他人的快乐。效果好。

中班数学教案:数一数,画一画 篇二

目标:

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设计 篇三

知识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发展数学思维,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教学难点:

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养成教育训练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作业认真、与人合作交流善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法学法:

实验法、演示法、探究法、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圆的半径与周长。

10、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通过复习,提高了学生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的能力。

二、新授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自己独立完成。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注: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6、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

自己独立完成。

在统计图上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计地是否准确

要引导学生将估算的结果与运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三、练习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所需的乘船费用没有变化。

乘船费用与人数成正比例。

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所有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课后反思:

画一画这节课实际上是对正比例图像的教学,对课标要求和前一节课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掌握,本节课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表格——关系式——图像来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与掌握。对正比例图像的学习,把它看做是理解正比例意义的一种途径,通过分析图像,更好的理解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函数思想的渗透。

所以在教学时,我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描点、连线和机械叙述等技能训练上,而是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分析图像,加深了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减少学生枯燥的学习,节省了时间。

画一画教学反思 篇四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习用树叶拓印,让学生了解拓印的一般步骤,掌握简单的拓印方法。 而树叶拓印,这对二年级的同学很有吸引力,可以动手,充分发挥想象力,充满自主探究的乐趣。课前让学生到校园中观察植物的叶子,采集了落叶,将课堂伸展到大自然中,让孩子们感受植物的美,亲近自然,可以使学生自由地、生动地学习到许多难解的知识。

在课堂中,抛去多余的引入,直观呈现图片,让学生看一看放大的树叶,观察树叶的脉络与纹理。接着让学生们动一动手,选择一片喜欢的叶子进行初步尝试,颜色不限。在这个基础上,我挑出一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用添画魔术的方式,将画面逐渐构成一片森林,林子中还有一对小兔子再采摘蘑菇。抛出提问:这样有趣的画面是如何形成的?引出方法:轻重变化,局部印压,旋转,手指添画,拓展学生的'思维,变幻出多种印画方法与技巧。

接下来,学生们要充分发挥创作激情去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在这一环节,我发现有些同学对颜料的控制力较薄弱,直接用树叶沾颜料印画,过多的颜料会使画面很乱很脏,没有美感。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我建议学生们用毛笔沾取颜料,均匀的涂在叶身上,在覆过来印画。添画这个环节下来,发现有些孩子的创造力不错,有一名学生会再一片树叶上用上两种色彩,半片红色半片黄色,显得很绚丽多姿。除此以外,我还鼓励几名学生拿着自己的叶子上台说说他的创意,交换作品,让多种创意交流出去。最后安排的拓展部分,我让学生欣赏用今天的印画作品来做成的书签、杯垫,让学生明白美术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双手,美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将生活变得充满乐趣。

这节课唯一遗憾的是创作时间比较紧张,还可以再多给学生思考、酝酿的时间、空间,最后出来的作品可能会更加美丽。我认识到要把一堂堂好课奉献给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美术的只能,还需要用巧妙的引导,提示学生自主思考,生成具有活力的教学过程,更需要教师未雨绸缪,精心考量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才能在课堂成竹在胸,上的精彩。

画一画教学反思 篇五

我们班的孩子在美术绘画方面的能力特别的弱,尤其是让他们自己想像创作,对他们来说是更难了。我们很多的孩子都喜欢模仿老师的示范画,或者模仿美工书上的示范画,如果绘画活动中,没有示范画大部分孩子都完成不了自己的作品,不知道应该怎么下手去画,这点是我们班孩子在美术绘画活动中最薄弱的,也是我们在今后要努力帮他们改正,引导他们的地方。

在上周的美术活动中,我们的主题是《我们的树朋友》,当然活动是围绕着树开展的,我们美术活动的内容是《小树林》,活动主要是让孩子感知树木的远近关系,用近大远小及遮挡的画法来表现,并能自己大胆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树的各种不同造型,需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创作。因为孩子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画法,所以在活动一开始,我就让他们先观察实物,让他们站起来看向教室外在的树,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实物的方法孩子们很感兴趣,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发现了近大远小的规律。那接下来,我也给孩子们示范了今天我们画小树林的方法,通过范画的形式更形象,鲜明地知道小树林的画法。最后才让孩子们自己动脑筋创设不同的树林的造型,可是我却发现,大部分的孩子根本没有自己思考,而且把我刚才示范画,一模一样的画了下来,完全是模仿我的示范画。只有个别几个绘画能力强,思维比较好的。孩子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在今天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操作速度需要比以前加快了,但是孩子们的作品却是完全一样的,甚至连颜色也是一样。

孩子出现这种现象不只出现一次了,多数的美术活动中多会出现,只会一味地模仿老师的作品,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完全有能力自己思考,作画,大班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创作能力。这种现象发生可能是孩子爱省事,按照老师的画一画就好了,所以今后在美术活动时,我们也可以有奖励,比如说最后把孩子画的画都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欣赏比较,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画画的又好,又有新意,选出几个最好的,可以进行表扬或者奖励,可以奖励些五角星或者是孩子感兴趣的小礼物,这样可以激起更多孩子的绘画的兴趣。

画一画教学反思 篇六

摆在自己面前的是学生创作的一张张形象不同,布局各异,色彩漂亮的画,绝大部分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整个画面色彩和谐统一,给人一种彼此相让,互不争艳的感觉,我总体感觉是满意的,但仔细回味思考的话,是在课堂中急中生智的三招使用才创造出了和谐的画面色彩。

一、小智慧解绘画中邻近色的正解选用农村孩子美术课用得最多的色彩工具是水彩笔和油画棒,有12色、18色、24色、36色的。要让画面色彩和谐就要多用邻近色,少用或不用对比色。但在邻近色的选用时,仍然有个别学生糊涂:一会儿黄绿邻近,一会儿又绿蓝邻近,一会儿又蓝紫邻近,这样画面中色彩就有了黄、绿、蓝、紫等多种颜色,而且每种颜色又平均使用,这就导致画面色彩花花绿绿,反而不和谐统一了。在教学中,我急中生智,首先请学生想清楚你准备用哪两种邻近色作为画面的主要色彩,然后请学生将其抽出来单独放在一边,通常学生只抽出了两只色彩笔,学生肯定觉得只有两支笔的色彩太少了。事实上,相近的色彩是多支的,我就再进一步请学生找出不同色度的这两种色,如黄和绿,我就请学生找出深浅不同的黄和绿,这样可供使用的邻近色就较多了,为防止学生再混,我请学生将找出的一组邻近色的所有色彩放在一起,然后放心使用,这样,学生使用色彩就清楚多了,动作也变快了,作品的'色彩和谐效果也得到了保证。

二、以色定构思,创新思维出和谐色彩的画面以前,学生通常是先构思和画出线描稿,然后再根据画面需要想画什么色彩就选用什么色彩来画,画出来的色彩效果可能是冷暖对比强烈的鲜艳画面,可能是色彩偏暖或偏冷。学生心目中对画面色彩效果是没有预设的。但本课要用邻近色作画,要达到最终的色彩效果,学生在构思时就得动脑筋想一想了,所有的形象色彩都要符合你选定的邻近色要求,就得以色定画。有同学想到了秋季黄橙树叶,有同学想到蓝天下那绿绿的荷叶,有同学想到了朝阳中橙红相间的塔,等等,这都很好。但仍有个别同学想都不想就急急下笔画了满纸的一株株的花,而且有的花形不同,未上色时,感觉还可以,但上色时傻眼了:首先画了一朵红红的花,而下面的叶是绿的,可红与绿却是对比色,与本课的要求背道而驰,当我看到此情况时,我及时提醒并指导挽救:选各种黄和各种绿来画其他的花与叶,这样就做到了画面上多用邻近色黄与绿,色彩效果最终才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色彩和谐下还要有一点点灵动凡有动感的画面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让有觉得有生命力,有一种灵动在里面让人思让人身心愉悦。在本课教学时,有个别同学只考虑了完成画面中的色彩和谐,画面虽然凑满了形象,但却让人觉得呆板无趣。而有的同学虽然只画了一株花,却让人顿生爱恋,原因就是他构思的花叶有姿态,似在迎风飘动。所以,我虽然同意可以选只画几片相同的叶子,但一定要注意叶子的不同摆放,以让人觉得有动感为上。当然,很多同学构思要复杂得多,而且基本上做到色彩和谐是前提,各种形象布局时体现灵动是关键。

以上三点都做到了的同学,他们的作品质量让我刮目相看,让我感叹学生的创造力无穷啊!

画一画教学反思 篇七

一、有关背景:

该班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本次活动内容《摸一摸,画一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美术学科小学二册教材。通过这内容活动,学生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大胆地进行探索、造性的自主表现,使“绘画’感觉’的表现“有零的突破。本人是一位年轻教师,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在教学工作中能努务钻研,积极探索。现今正参加市重点课题“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探究“的研究,及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本人从研究课题入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摆脱“权威“阴影下自由、自信、自主地创造表现。

二、实施:

T:拍手时你感觉到什么?

S1、S2:痛、热、麻、痒、很吵、有风。

T;老师一直在想,这么多的感觉,我们到底能不能把它画出来呢?

(大部分的学生大声地回答“可以“,少部分摇头、一脸茫然。)

T:好,现在就请认为“可以“的小朋友到自己的位置上试试。

(大多学生立刻去尝试表现,个别学生一开始仍在座位上,在师的鼓励下才尝试;学生多数借助“手“来表现,还有个别学生的作业是空白的。)(组织学生回座位)

T:我们用电脑来搜索几位幸运的小朋友,看看他们是怎么画“感觉“的?(搜索,并用投影仪展示作业)

T:你画了什么“感觉“?是怎么画的?

S3:我画“麻“的感觉,手上一点一点的。

T:哦,原来是用“一点、一点“可以画“麻“的感觉。(再搜索、展示,这次学生的作业是张空白纸。)

T:你在拍手时有什么感觉?

S4:痛痛的。

T:还没想出什么办法来画“痛痛“的“感觉“,是吗?好,老师刚才看了大部分同学的作业,有一些小朋友还没想出办法来,没关系,继续努力。(组织学生摸冰,体验摸冰的“感觉“)

T:小朋友想一想,能不能请以前认识的那些“线宝宝“,“点宝宝“还有“色彩玉“来帮助我们画摸冰的“感觉“呢?这次你能不能不画手,直接画出“感觉“呢?(学生尝试表现,师巡视指导。)

T:谁愿意上台,介绍自己画的“感觉“,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S5:我画“湿湿“的“感觉“,一圈一圈的水珠。

T:这位小朋友已经可以不画“手“而直接画“感觉“了。还有哪位小朋友再来介绍一下。

S6:我是画“很冰很冰“的“感觉“,我把白色和蓝色涂在一起,这样觉得很冷。

T:原来“感觉“是可以画的,而且还有很多种方法。(组织学生欣赏范图,引导发现同一“感觉“的不同表现方法,和同一方法表现不同“感觉“。)(再次组织学生触摸多种物品,体验更多触觉,并进行表现。这次学生的作业较为大胆,懂得借助点、线、面及色来表现抽象的“感觉“,但表画画是局部的,无法形成完整的作品。)

T:哪位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刚才摸到什么,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画的。

S7:我摸热水,烫烫的,我用红色的油棒画“烟“。

T“有没有哪位小朋友也是画“烫烫的“,不过和他方法不一样的?

S8:我也是用红色油画棒画的,不过是这样这样的(折线),因为摸时还有点痛。

S9:我摸了冰,然后又摸面粉,就粘粘的,我用白色油画棒一直涂,涂得厚厚的。

S10:我是用白色油画棒涂得很均匀,就像面粉一样。

T:小朋友们,你们今天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呢?“感觉“可不可以画呢?

S:可以画的。

T:是可以画的,而且可以用自己的想法、方法来画。(延伸课堂,布置作业,结束活动。)

三、讨论:

1、学生三次的作业是不完整的,这样学生是否会缺乏成就感?现阶段学生是乐于去发现更多表现“感觉“的方法,还是希望有张完整的作业?延长第三次画的时间,能生能够形成完整的作品吗?

2、将教室分为授课区和动手操作区,是否更利于低年级学生的学生?若利于教学,又该如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如何推广?

四、简析:

1、摆脱权威,学生个个“我能行“在平日的美术活中,学生时常会问老师“我可以这样吗“、“这要怎么画呢“,更甚者会说“老师我不会“、“我不行“。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对老师的依赖使他们渐渐失去了自己个性的思维、见解,他们在猜测中带着恐惧感求知。

设想,当老师的权威性消失了,老师的见解不再是碓一的、正确的,那么学生是否会大声说“我会!我能行呢!“本次活动,我着重探究学生在摆脱权威的阴影时,是否能带着自信进行难度较大的抽象的创作表现。在学生畅谈拍手获得的感觉后,我问学生“老师不知道这些“感觉“是否可以画出来,谁能够告诉我“感觉“到底可以画吗?可以的话要怎么画?“当学生听到老师也不懂的`消息,他们先是一阵骚动,接着兴奋地说:“可以的,我“教“你。“此时大部分的学生已忘却了表现抽象的恐惧心理,大胆地进行表现尝试,以获取“教“老师的成就感。这次的作业,只有少数学生尝试成功,大部分学生还是较为茫然。

在评价这次的作业时,对于尝试失败的学生我给予鼓励,而对成功的学生我不给予裁决式的评价,如“很好,痛的感觉是可以这样画的,这个小朋友动了脑筋,用自己的方法画了自己的“感觉“。还有其它画“痛“的方法吗?“这样,学生便懂得了“感觉“是可以表现的,而且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不用和别人的。在第二次作业时,大部分的学生已能较大胆、较自信地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表现,作业较第一次有了明显进步。第二次评价,我鼓动学生展示同一“感觉“的作业,过作业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的方法是灵活的,没有绝对、统一的,各人的表现方法是没有对错的,只要是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是对的、最棒的。

在第三次作业时,学生的心态十分的放松,他们已能大胆地用线、用色进行表现,在评价作业时,都自信地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感觉“,用了什么方法。最后,我再次问学生:“感觉“可以画的吗?学生异口同声道:“可以的“。经过这次活动,我证实了当老师不再是个“法官“、裁判“时,当老师的绝对权威消失时,当老师假装和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一同求知时,学生会大声地告诉你“我能行“,这时的老师已教会学生最珍贵的东西,这便是自信。

2、新旧知识的承接在教学中的把握抽象的“感觉“可以借助点、线、面及色彩进行表现。一年级的学生已认识了多种的点、线、面,对常用色也有初步的视觉感受,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知识进行“感觉“表现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之一。活动中,学生反复的探索作业并进行作业的评价,无意识地与以往知识连接,并有意识地运用线条、色彩的进行表现。然而时间的关系,学生的作业是局部的,无法形成完整的作业。若在作业前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用学过的点、线、面及色彩来表现,学生则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表现,作业是完整的、美观的。在教学中新旧知识的承接,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联系,还是直接告诉学生?学生的探索过程重要,还是作业的完成结果重要?哪种方式更符合该年龄孩子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

画一画教学反思 篇八

《摸一摸,画一画》是一年级下册一节抽象的造型表现课,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与造型游戏,运用基本造型语言表现对身体触觉的独特感受。从课堂的三次活动及三次作业来看,形式很好,很有特色,能潜移默化地传受知识点,学生也能从畏惧的心理逐渐产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但是要用抽象的造型语言来表现感觉难度很大,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

虽然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个别学生只是跟在背后热热闹闹地“摸”,“画”的时候却无法按照要求用点、线、面、符号、色、块来表现,三次作业下来,还是离不开一只具象的“手”。因此,在辅导学生时,差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再则,一堂课过后,学生只模糊地认识到“感觉”是可以表现的,而对它美在哪里,这样表现有什么意义等还是浑然不知。于是我想,如能让学生欣赏一些抽象派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原来用抽象的画法可以产生这么美的作品,使他们从小就懂得艺术的奥妙所在,这将会震撼他们幼小的心灵,对他们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画一画教学反思 篇九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这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为了使学生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教学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认真制作了课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讲解和演示,应用于教学。 我首先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感受色彩和谐统一的美感,引起学生的注意,顺利导入新课。接着通过课件观察色相环直观认识邻近色,紧接着继续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感受邻近色带给人的美感。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邻近色的表现方法,了解色彩和谐的方法之一就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还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邻近色的同时,让学生判断不同邻近色的感情特性,在了解色彩相对性的同时,感受色彩的`魅力。学生通过课件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和《顾盼》,能够结合作品的内容和色彩,准确深入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对于色彩调和的美,邻近色产生的视觉效果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进行创作,激发了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

画一画教学反思 篇十

《摸一摸画一画》是一节抽象的造型表现课,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运用基本造型语言表现对身体触觉的独特感受。

在平时上课中,我时常听到学生这样说:“老师,我可以这样画吗?”、“老师,这么画行吗?”,“老师,我不会画”。这课中,我做了新的尝试,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带着自信进行难度较大的抽象的创作表现。在学生拍手获得感觉后,我问学生:“老师不知道这些‘感觉’是否可以画出来,谁能够告诉我‘感觉’到底可以画吗?可以的话要怎么画?”。当学生听到老师也不懂的消息,学生兴奋地说:“可以的,我教你。”此时大部分的学生已忘却了表现抽象的恐惧心理,大胆地进行表现尝试。第一次的作业,只有少数学生尝试成功,大部分学生还是较为茫然。在评价这次的作业时,对于尝试失败的学生我给予鼓励,而对成功的学生我说:“很好,痛的感觉是可以这样画的,这个小朋友动了脑筋,用自己的方法画了自己的‘感觉’,还有其它画‘痛’的方法吗?”。从第二次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感觉画出来了。这样,学生便懂得了“感觉”是可以表现的,而且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不用和别人的一样。通过作业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表现方法是没有对错的,只要是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是对的'、最棒的。

一堂课过后,学生只模糊地认识到“感觉”是可以表现的,而对它美在哪里、这样表现有什么意义等还是浑然不知。所以我想,如能让学生欣赏一些抽象派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原来用抽象的画法可以产生这么美的作品,使他们从小就懂得艺术的奥妙所在,这将会震撼他们幼小的心灵,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画一画教学反思 第十一篇

《小老鼠学画画》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绘本中的小老鼠调皮可爱,故事以小老鼠画画为主题线索,生动的介绍了红、黄、緑三种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相关颜色的各种事物。在活动中,我以观察绘本封面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借用小老鼠这一角色,通过看看、猜猜、想想、玩玩这些环节,让孩子们在一次次游戏中巩固对红、黄、緑等基本颜色的认知,拓展幼儿对相关颜色事物的认知经验。在活动中我还存在一些问题,反思如下:

1、导入有些过于太长,提出的问题不够精确,如:你见过老鼠吗?你见过老鼠画画吗?在这两个问题上浪费了一些时间。

2、在进行活动的前半部分时稍稍有些赶时间,当我提出的问题幼儿说不出时,我就很着急的说出了答案,并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3、在教具中“黄黄的”这个小册子里,应该花一点时间给幼儿说说都有哪些黄黄的`东西。而我却只是一带而过,让幼儿看了一下。

4、游戏环节首先在教具的摆放上,应该利用三个小黑板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避免孩子拥挤。其次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教育契机我没有抓住,如孩子将樱桃插在了绿色的色板上,可我非要告诉幼儿樱桃是红红的,可以告诉幼儿樱桃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绿色,那没有成熟的樱桃能吃吗?我却忽视了对幼儿健康知识的教育,而是将我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总之,在这次的赛教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课后我会深刻反思,认真学习,争取在下次的赛教活动中有所提高,更上一个台阶。

画一画教学反思 第十二篇

《听听画画》是湘教版二年级美术第六课的内容,这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能感受歌曲旋律的起伏变化,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并能在学习中感悟音乐与美术的关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听一听想一想”、“听一听猜一猜”、“听一听画一画”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探究,强调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注重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艺术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

我以一曲“森林狂想曲”,让学生在静静的。听,感受过程中,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画面?在学生展开想象的时候,我还将自己事先准备的各种图片让学生上前选择并贴出一幅新的“森林狂想曲”画面,将绘画与音乐联系起来。在学生创作出了一幅幅曲配画的作品。看着稚嫩的作品,我感到很欣喜,从他们的作品中我认识到孩子们的认知在逐步增强,能敏锐捕捉到所听曲目的风格,能将曲目情绪与美术语言结合起来表现,他们已不是只能单纯地画画小动物、人物,只要老师善于发掘,注意引导、方法得当,孩子们同样能表现出一定的艺术风格的作品。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最大的不足在于细节上,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虽然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大的失误,但我发现了很多的细节没有注意到。比如音乐没有贴切学生的生活,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有些问题不能更好地渗透,有时会造成学生片面的思维限度。这些方面是我今后应该加强注意的地方。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设计 第十三篇

制作意图:孩子们一般认为语言活动就是枯燥的讲述,所以参与的情绪不高,针对这个现象,我们用提线指偶的新颖形式,增加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交流,通过指偶空间位置的变化,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达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育价值:

1、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加强幼儿互相协作的意识。

选用材料:废旧纸盒、亮片纸、毛线、卡纸、红色帆布、银纸

制作方法:

1、用废旧纸盒加上亮片纸做包装装饰,纸盒内糊一层银纸;

2、“舞台”上用毛线及各色亮纸加以装饰;

3、在纸盒上部用纸刀裁一小窄边;

4、将做好的指偶固定上细线,在线的另一端缠上纸卷,卡在小窄边上;

适应年龄:5—6岁

地点:语言区

操作方法:幼儿通过提拉指偶,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3)提高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元宵花灯多样的美。

2、大胆讨论制作花灯的方法并尝试自制花灯,体验自制花灯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在教室或走廊布置出一块区域用于幼儿悬挂制作好的花灯。

课件准备:“元宵习俗”组图;《元宵节》动画视频;“花灯展”组图;“花灯”手工组图。

材料准备:塑料瓶、纸盒、剪刀、彩色笔、颜料、绳子、彩纸、皱纹纸、橡皮泥、吸管等。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请幼儿说一说元宵节的习俗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你们是怎么过元宵的呢?

——一起来看看图片上的人们是怎么过元宵的吧。

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有这么多好玩又有趣的习俗,那你们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吗?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吧。

出示组图引导幼儿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1、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造型”,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造型。

2、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色彩”,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色彩。

3、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图案”,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图案。

出示组图发放材料自制花灯体验自制花灯的乐趣

1、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2、出示手工组图“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花灯的制作方法。

3、发放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制花灯,教师巡回指导。

4、引导幼儿从花灯的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分享作品。

5、请幼儿将制作好的花灯布置在环境中,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花灯,共赏花灯。

画一画教学反思 第十四篇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这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前一课《色彩的调和》成为一个色彩知识单元。前一课是基础,这一课就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加深对色彩的知识,本课主要是了解邻近色相关知识,学习运用邻近色进行创作表现。强调要学生以色彩为主。利用色相环和大量的范画来让学生真正了解邻近色,教导学生如果运用邻近色,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感受邻近色带给人的美感。然后学生自己选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进行色彩的填充。

教学设计流程主要采用图片导入,合作探究,欣赏感悟,实践创作,展示评议和课后拓展。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和谐统一的美感,引起学生的注意,顺利导入新课。接着通过课件观察色相环直观认识邻近色,紧接着继续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感受邻近色带给人的美感。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邻近色的同时,让学生判断不同邻近色的感情特性,在了解色彩相对性的同时,感受色彩的魅力。学生通过课件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和《顾盼》,能够结合作品的内容和色彩,准确深入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发言很是精彩。学生对于色彩调和的美,邻近色产生的`视觉效果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进行创作,激发了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除了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分析优秀作品以外,我还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平台进行了绘画演示,引导学生学习使用邻近色的表现方法,了解色彩和谐的方法之一就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作业上来看,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邻近色,运用也不错。

画一画教学反思 第十五篇

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活动和小组的合作交流活动为主,让学 生动手画一画, 连一连, 写一写。 通过学生自己描点连线, 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 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2)在学习中给学生充分操作的空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鼓励学生 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

(3)练习题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一是有判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 例的练习, 二是加强了有关正比例图像的练习以及利用正比例图像和正比例关系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练习, 既加深了学生对正比例图像的理解, 又能培养学 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老师的鼓励、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喜 悦,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 极参与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5篇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画一画》含反思,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画一画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