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一面》教学设计【优秀9篇】(优秀教学设计范例文库)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为了让您对于一面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9篇《一面》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面教案 篇一

《一面》简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1、感知课文,明确记叙要素

2、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3、初步体会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①: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可用悬念法,及先学课文第二部分,引起对事件的好奇心,后指导学生速读课文,找出各记叙要素,并据此简述事件,同时谈谈自己对各人物的认识。

2、重点②: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3、难点是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三、教学过程:

导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人,你能对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印象吗?如果有一个人你只见过一次,以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了,你在多年后还能描述出他的样子吗?(视学生的情况而定过渡语)有一个叫的阿累先生和鲁迅先生只见过一面,而他却深深地记住了鲁迅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一面》这篇课文。

(一)明确目标

(见上)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写作背景(见预习提示和教师用书)

2、介绍作者基本情况(见素质教育新教案)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齐读课文第二部分,明确: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

记叙什么事?表达了什么观点?抒发了什么情感?(师生讨论)

过渡语:如果说这篇课文我们上到这就算上完了,你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吗?(引出对事件的关注)

2、学习第一部分,完成学习目标①、③

⑴全班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表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句子。

⑵请一至两位学生说出记叙要素,并根据要素简述课文内容。

⑶请一至两位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的看法。(揭开目标3所遮住部分)

过渡语:在这个事件的叙述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引出学习目标②的学习)

3、学习对鲁迅的三次肖像描写,归纳人物肖像描写方法

找出三次肖像描写处,边明确问题边归纳写作方法:三次描写有什么不同?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描绘的?

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征来写? (写作方法1:抓住人物特征)

可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吗?从哪些描写可看出?(方法2:体现人物性格、精神)

三次描写的顺序怎样? (方法3:按一定顺序描写)

结合事件内容归纳: 方法4:有必要时可反复写

方法5:不一定面面具到

(四)肖像描写片段练习

利用刚才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出你的同桌或教室里任何一个人的外貌特点。(生写,师巡视。)

5分钟后,师检查写作情况。请几个学生读出自己的作文片段,师生共同评其优劣。

(五)总结、拓展

(根据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说总结语)

(六)布置作业

思考: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我”对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要求划出并简评。)

附:板书设计 一 面

阿 累

时间:1932年秋的一天中午 地点:内山书店 人物:鲁迅、“我”、内山老板 事件:(略) 主题:体现了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为革命事业甘愿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

远景:身材、年龄、国籍、衣着、烟斗 (粗勾) 中景:脸色、身材、精神、头发、胡须 (细描) 近景:脸色、身材、头发、胡须、烟斗 (特写) 肖像描写方法:1、抓住人物特征 2、体现人物性格、精神 3、按一定顺序描写 4、必要时可反复写 5、不一定面面具到

《一面》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的

一、认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二、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

教学设想

一、鲁迅的肖像描写和他对“我”的影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本文语言生动,饱蘸感情,而且意境集中。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以及旁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领悟、自得。

三、补充有关背景,以便分析课文。

四、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二、课内预习;

三、研习第一部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今天,我们要学习阿累的《一面》里所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里。(加黑字板书,下同)

二、指导预习

1.给下列词语中黑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虐待摩suō

jiǒng相抖擞颓唐

chóuchú不能自yǐ

2.口头回答“理解分析”中的第一、三题。

提示:第一题见课文;第三题(C)。

三、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8节

1.根据“揣摩运用”中的第四题,阅读有关内容,并在书上作标记,准备口述以下问题。

(1)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提示:

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在内山书店,作者与鲁迅先生相遇,对鲁迅的外貌作了突出的描写。

(2)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学生逐项朗读,教师作适当讲解。

提示:

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教师讲解:

因为在暗处看,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瘦)、年龄、衣着;句中的“模糊”、“火光”、“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揭示。

近景:

引导学生朗读第19节。

教师讲解:

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特写:

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第23节“竹枝似的手”,第38节“他的手多么瘦啊!”

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第32节“黄里带黑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面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教师讲解:

鲁迅先生以极低的价格把两本好书卖给了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我”不能不“惊异地望着他”,距离很近,犹如电影里放大了的特写镜头,再次展现人物鲜明的外部特征,连同对“手”的描写,表明了“他”的健康“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灭了”的现实,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

(3)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提示:

“瘦”。“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作者写内山书店和鲁迅外貌的观察特点是什么?

提示:

观察特点是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2.提问:“我”与鲁迅见面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开始“我”只是模糊地辨出一个人的轮廓;当老人从里面走出来时,“我”感到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我”感到父亲般的爱;当他为“我”荐书并赠书时,“我”感到惊异、感激;当“我”认出老人是鲁迅以后,爱戴、敬仰、狂喜之情喷涌而出,连用了五个称呼,从共同的目标、平易的态度、慈爱的关怀、引导和帮助以及卓越的斗争,高度赞扬“我(们)”与鲁迅先生之间平凡而高尚的关系(同志、朋友、父亲、师傅和战士)。

3.小结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完整记叙了“我”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的情景。鲁迅先生荐书、赠书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青年工人,正体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鲁迅先生那“瘦得叫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已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革命鞠躬尽瘁。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崇高的,精神是伟大的,这令人难忘的一面,将会给“我”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揣摩运用”中的第五题。

2.预习第二部分,划分层次。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检查旧课作业;

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三、总结课文;

四、讨论练习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旧课

检查“揣摩运用”中第五题的完成情况,先由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做适当讲解或提示。

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集体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给第二部分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第一层:(“这事到现在……我就更加坚强起来。”)写“一面”给“我”的鼓舞--“我”更加坚强起来。

第二层:(“现在……继续前进。”)写对鲁迅先生的悼念--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第三层:(最后一节)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不能自己。

3.阅读讨论。

(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关部分,然后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明确: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2)“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3)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讨论、小结:

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的悼念。“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

(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归纳:

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又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朗读、背诵第二部分

方法:先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让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要求当堂能背诵,最后检查背诵情况。

四、总结课文

1.师生共同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叙写“我”偶然见鲁迅先生一面的往事,赞颂了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踏着鲁迅足迹继续前进的革命意志。

2.教师归纳写作方法。

(1)成功的外貌描写,突出了文章中心。

例如,对鲁迅外貌进行三次集中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

(2)对比和衬托的运用,抒情和议论的结合,也有力地表达了中心思想。

例如,“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与见到鲁迅先生“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的对比;用工人所受的虐待与歧视和鲁迅先生“正直而慈祥的眼光”对比,用阴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来反衬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

五、练习

当堂完成“记忆联想”中的第九题。方法:先由学生独立书面作答,然后通过学生口头交流检查完成情况,最后教师明确。

六、布置作业

1.课外书面完成“揣摩运用”中的第七题。

2.预习《一件珍贵的衬衫》。

面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 体会“我”对国旗和祖国的尊重和热爱,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体会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外在的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板书课题

“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26课,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 谈话:“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年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做漂流旅行时遇到危险,向一个面包店老板求助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最终得到了面包店老板救助的事情。)

(文中的年轻人是一个热爱祖国的青年)

板书:热爱祖国

3、 过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体味这位中国留学生对国旗和祖国的尊重和热爱,感受外国友人对中国人的敬重和理解。”

“请大家翻开书,看看课文是怎样通过我的行动,写出我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默读课文,用铅笔圈出有关的词语。”

二、 深入理解课文

(一)体会“我”对国旗的爱

1、学生圈词,圈完的可以和同桌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具体指导

(1)“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动作,一步一步地写出我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

a、指名读句子

“谈谈你为什么找这个句子。”

(“举”说明我对国旗的尊重)

b、出图(奥运会开幕式姚明举国旗图)

深入理解漂流旅行举国旗的意义

“姚明在奥运会开幕式也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他的身后跟着我们中国的体育代表团。那么,你怎样理解文中的我在漂流旅行时举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的行为呢?”

(证明自己是中国人,希望在自己拼搏的时候有国旗陪伴在身边;表达了热爱祖国的心意)

c、指名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2)“出发时,我不忘手举这面五星红旗。(板书:出发时 举)这是一面代表自己身份的五星红旗,这是一面鼓舞自己前进的五星红旗,这是一面令我无比热爱的五星红旗。你还从哪些具体动作能看出我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

a、指名读句子

“你和老师找的是一样的。你为什么找这个句子呢?”

(“抽”说明了我保护国旗的动作很快,“系”说明了我对国旗的保护与尊重)

b、换词对比,学生谈对比结果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两个句子,哪个好?好在哪里?”

“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我把国旗从旗杆上取下来,挂在脖子上。”

指名学生对比读两个句子

谈谈文中用字的准确性

(第一句更准确,更能说明我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

c、齐读原句

指名读文中第二自然段

(3)“在遇险时,我最先想到的是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从这一抽一系,(板书:遇险时 抽、系)我们能看出文中的我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你还从哪些具体动作能看出来呢?”

a、指名回答

“你为什么找这个句子呢?”

(从“凝视”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我对五星红旗的深厚感情;可以看出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我都不愿意用五星红旗去交换面包)

b、处理第三自然段

“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是在什么情况下久久凝视这面五星红旗的?指名回答。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和同桌互相说说作者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

板书:困难时

(漂流遇险,面包店老板要求用五星红旗换面包)

(a)指名读第三段

“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国留学生遇到的困难。”

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落水,撞伤,丢失东西,迷路,饥饿)

“在做漂流旅行时,作者不慎落水,身体还受了伤,背包也丢失了,不但迷路,更是饥饿难耐,面对这样的困难,我的心情会是怎样?”

(b) “让我们带着害怕、着急的感受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c 、从“凝视”中体会

“是啊,我醒来时分不清方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拖着受伤的,可能还在滴血的身体,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三天了,我不曾吃过一点东西,饥饿难耐的时候,我最想得到的是食物,而我却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交换面包的要求,久久地凝视着这面五星红旗。凝视是什么意思?”

板书:凝视

(凝视是很专注、很投入、很持久地看)

“当我凝视这面五星红旗时,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不能换。五星红旗比我的生命还重要,它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国旗的尊严,决不能用国旗交换/“换了吗?那他是怎样想的?”)

(4)“这位中国留学生的行动真让人感动。你还从文中哪些具体动作能看出我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

a、指名回答

“那你又是为什么找这一句?”

(急需救助的时候,还在坚持保护五星红旗)

(这位中国留学生宁愿饿死,也不愿意用国旗来交换面包;他在用自己的行动维护国旗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尊严)

板书:急需救助

b、出示完整的第十自然段,齐读第十自然段

3 小结:结合板书

“从出发时的手举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到遇险时不忘系好这面五星红旗,再到困难时久久凝视、绝不交换这面五星红旗,直到生命垂危、急需救助时仍紧紧拿着这面五星红旗,我们从作者的行动中看到了他宁愿舍弃生命,也要维护祖国的尊严。”(板书)

4过渡:这个中国留学生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面包店的老板。这个老板最后是怎么做的?

(二)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1、指名回答,指名读第11段

“面包店老板主动救助了中国留学生。”

2、“面包店老板之前是怎么做的呢?在文中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读一读

“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不同,当我最初向他求助的时候,他不愿帮助我,他还想拿五星红旗交换面包,当我宁愿付出生命也不用五星红旗交换面包时,面包店老板主动地救助了我。”

3“从不愿无偿帮助助到主动救助,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面包店老板被中国留学生的爱国之心感动了;只有具有民族气节的人,才能得到外国友人的尊重)

板书:得到敬重

三、 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当我在医院里醒来时,看到了什么?和同桌一起读最后一段,互相说说你从最后一段中读懂了什么?”

(五星红旗在鲜花的映衬下才会更加鲜艳,祖国儿女就像是美丽、芬芳的鲜花,保护着庄严的五星红旗。)

(1)出图:中华儿女围在五星红旗周围

“正是有着无数中华儿女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和保护,五星红旗才会这样鲜艳、夺目。”

(2)“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留学生怎么样?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赞扬一下他?”

(你用生命保护五星红旗,你真了不起;你是一个有自尊的中国人,你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

2、五星红旗在我身边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儿女用生命保护着五星红旗和祖国的尊严,而鲜艳的五星红旗也在时时刻刻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面对挫折,不断拼搏!”

出示五星红旗在中国困难时期的伟大作用的图片(配乐)

四、教师小结

1、“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每周我们学校也有庄严的升旗仪式,来表达我们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与尊重。希望在以后的每一天,同学们都能像文中的中国留学生那样,热爱祖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维护国旗和祖国的尊严,让我们的心中永远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最后,我们再一起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充满感情地再次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面》的教案 篇四

鲁迅的文章以及与鲁迅有关的文章一般难度都很大,教 《一面》这篇课文时我有些担心:学生能读懂文字背后那份凝重的情感吗?上完了《一面》,我释然了,放心了。

课文是通过作者回忆自己与鲁迅的一面之交,把鲁迅对青年的爱护写的得很细致,如“他的眼神就像慈父的抚摸一样,让我感到了温暖和严肃……”及一面对作者带来了无穷的力量等,足以可见鲁迅在广大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目标定位在体会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同时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学习时,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简单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同时,我引领着学生找出文中鲁迅的六次外貌描写,然后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又适时地补充有关资料丰实人物形象。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虽然鲁迅离我们的学生有点遥远,但我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六年级上册《一面》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一面》教案 篇五

一、素质教育目标

1、感知课文,明确记叙要素

2、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3、初步体会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①: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可用悬念法,及先学课文第二部分,引起对事件的好奇心,后指导学生速读课文,找出各记叙要素,并据此简述事件,同时谈谈自己对各人物的认识。

2、重点

②: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3、难点是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三、教学过程 :

导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人,你能对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印象吗?如果有一个人你只见过一次,以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了,你在多年后还能描述出他的样子吗?(视学生的情况而定过渡语)有一个叫的阿累先生和鲁迅先生只见过一面,而他却深深地记住了鲁迅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一面》这篇课文。

(一)明确目标

(见上)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写作背景(见预习提示和教师用书)

2、介绍作者基本情况(见素质教育新教案)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齐读课文第二部分,明确: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

记叙什么事?表达了什么观点?抒发了什么情感?(师生讨论)

过渡语:如果说这篇课文我们上到这就算上完了,你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吗?(引出对事件的关注)

2、学习第一部分,完成学习目标①、③

⑴全班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表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句子。

⑵请一至两位学生说出记叙要素,并根据要素简述课文内容。

⑶请一至两位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的看法。(揭开目标3所遮住部分)

过渡语:在这个事件的叙述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引出学习目标②的学习)

3、学习对鲁迅的三次肖像描写,归纳人物肖像描写方法

找出三次肖像描写处,边明确问题边归纳写作方法:三次描写有什么不同?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描绘的'?

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征来写? (写作方法1:抓住人物特征)

可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吗?从哪些描写可看出?(方法2:体现人物性格、精神)

三次描写的顺序怎样? (方法3:按一定顺序描写)

结合事件内容归纳: 方法4:有必要时可反复写

方法5:不一定面面具到

(四)肖像描写片段练习

利用刚才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出你的同桌或教室里任何一个人的外貌特点。(生写,师巡视。)

5分钟后,师检查写作情况。请几个学生读出自己的作文片段,师生共同评其优劣。

(五)总结、拓展

(根据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说总结语)

(六)布置作业

思考: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我”对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要求划出并简评。)

附:板书设计 一 面

阿 累

时间:1932年秋的一天中午 地点:内山书店 人物:鲁迅、“我”、内山老板 事件:(略)

主题:体现了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为革命事业甘愿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

远景:身材、年龄、国籍、衣着、烟斗 (粗勾)

中景:脸色、身材、精神、头发、胡须 (细描)

近景:脸色、身材、头发、胡须、烟斗 (特写)

肖像描写方法:

1、抓住人物特征

2、体现人物性格、精神

3、按一定顺序描写

4、必要时可反复写

5、不一定面面具到

《一面》教案 篇六

一、引言。

同学们,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去世,使人们陷入了巨大有悲痛。纪念鲁迅的文章层出不穷。那么在浩如烟海的纪念文章中,为什么只和鲁迅见过一面的普通工人所写的这篇文章能如此感人之深呢?作者是怎样表现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的呢?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叙述者、鲁迅先生、“我”、内山老板):

1、找出文中特写镜头:

(A、书店全景:空荡无顾客,两个人用日本话谈笑,冷窖;

B、书架一角的近景:架上横排一列中文的《毁灭》;

C、一本书特写:书上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2、本文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鲁迅的崇高形象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其中对鲁迅三次肖像描写,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找出文中对鲁迅肖像描写的三段,比较其异同。

(A、刚走进门不久:外形:瘦瘦的`年龄:五十岁上下衣着:穿一件牙黄的长衫

嗜好: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轮廓描写

B、老人走出来时:“瘦得叫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脸色黄里带白;头发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隶体写的“一”字————近观外形瘦削而精神钁铄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形象。

C、鲁迅贱卖赠书后惊异:细致刻画长衫的质地“羽衫”,烟嘴一头已经熏黑——崇敬)

3、齐读三次肖像描写:文中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文中渗透着“我”对鲁迅怎样的感情?

(瘦,但精神很好。突出他整个生命献给人类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渗透着“我”对鲁迅先生无限热爱,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4、A、当我醒悟到眼前赠书者不是别人,而是一位伟人时,文中怎样描写我欣喜若狂的心情,又是怎样写鲁迅的回应的?

(没有过多的对话却胜似千言万语。一个是兴奋的“结结巴巴”快要跳出来;一个是“微笑”“默默点了点头”,显示出慈父般的安详和温柔。)

B、作者为什么“结结巴巴”?为什么“向四周望一望”?没有蹦出鲁迅的名字?

(“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站在身边,一种深切的感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于用语言表达。“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与险恶,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表现“我”对鲁迅由衷的敬爱之情。)

5、老人荐书并赠书时,“我”感到惊异;当认出鲁迅后,“我”由衷的爱戴、崇敬、激动、狂喜。作者高度赞扬了鲁迅先生是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这些称呼有何深刻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同志:志同道合

朋友:亲密无间

崇敬热爱父亲:崇敬热爱

师傅:效仿学习

战士:奋战不息

6、读38段,理解:

“带着体温的银元”:劳动所得,虽少却很珍贵

“他的手多瘦啊”:鲁迅忧国忧民,操劳一生,自我牺牲

“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被崇高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感动

“恭敬地鞠了一躬”:由衷感激和崇敬

7、齐读第二部分:

A、难忘的一面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了牙”“昂着头”?

(“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获得了精神的支柱,也就更加坚强起来。)

B、怎样理解我们不愿恣情悲痛?为什么不是恣情悲痛的时候?

(○1表示鲁迅逝世后仅仅感到无限悲痛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2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顽强战斗。进一步显示“一面”给“我”的精神力量。)

C、文尾中“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个词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对鲁迅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不能自已”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三、小结。

本文语言极其平常,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全文求真意,毫无雕饰的痕迹。既有“理”,又有“情”,从一件平凡的小事,深刻提示了鲁迅永远和广大群众在一起的主题,从而使文章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一面》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3、学习作者用外在的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不同情感变化,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齐读标题《一面五星红旗》。

二、复习字词,整体感知:

1、为了检验同学们对课文的了解程度,老师这里有两组词,请同学朗读,并思考它们背后的主人公分别是谁?——中国留学生、外国老板。

2、这两个主人公围绕什么事物发生了一件小事?——五星红旗、面包。

3、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黑板上四个关键词,概括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快速朗读课文,试填空:“我”在一次()中遇到危险后,向()求助,可是他却要求“我”用()换(),“我”()了。最后,“我”还是得到了帮助。因此我们以后概括课文内容要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

三、深入学习:

1、既然本篇课文题目叫做《一面五星红旗》,文中肯定也有很多描写红旗的句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使你感受到中国留学生对国旗热爱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2、提问:谁来说说你找到的第一句?——“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出门旅行不忘带国旗,看来爱国之情已经深入他的心中。

3、(1)提问:随着时间的流逝,天色越来越暗,河面越来越窄,危险也悄然而至,我首先想到了什么?——国旗。我做了什么?——“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2)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国旗从一开始在我手中,现在已经到了脖子上,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对国旗的爱护。教师补充:说明他将红旗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将国旗和自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4、(1)果然不出他的所料,真的发生了危险,请同学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的句子,看看他醒来后处于怎样的境地。——“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他能来到面包店是多么不容易啊!谁能再来读读?

(2)这位中国留学生经历了怎样的困难才来到这家面包店呢?请学生们想象并填空:____________,才走进一家面包店。(指名3—5人回答)

5、我在大山里转了三天三夜,饥饿难耐啊!此时此刻,我多么想要一块——面包!(学生齐答)可是尽管经历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筏子和背包也无影无踪了,但全程有一面五星红旗始终陪伴我走出大山。因此,当外国老板提出要用五星红旗换取面包来满足我的要求时,我是什么反应?——“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1)提问:你觉得这面国旗鲜艳吗?——鲜艳。是颜色鲜艳吗?——不是。为什么?——因为之前经受过河水的冲洗。(追问2、3名学生)

A、教师补充:是啊,这面国旗之前陪着我经历了那么多困难,也许已经脏了、褪色了,甚至被划破了,但为什么我说他“依然鲜艳”?——因为在我心里我很热爱这面国旗。

B、教师补充:尽管这面国旗已经不那么鲜艳了,但它在我心里永远是那面最美、最鲜艳的国旗,表达了我的热爱之情。

(2)提问:这句话中还有哪几个词让你感受到我对国旗的热爱?——“慢慢接下来”、“再展开”。

(3)指名朗读句子,提问:你能感受到什么?——我动作很慢、小心翼翼,生怕把国旗扯坏。

(4)我们带着这位中国留学生的心情,一起齐读这句话。

6、可是老板似乎对我这面五星红旗很感兴趣,我又是什么反应?——“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1)提问:“凝视”是什么意思?和“看”一样吗?——不一样,是目不转睛地看。教师补充:还带有一种思考。

(2)提问:想象一下,此时我心里在想什么,试填空:此刻我心想:________________。(指名2、3名学生回答)

(3)此时,我心中的无数思绪都已经化为深情款款的凝视。在这凝视中,显然我的内心十分坚定,究竟能不能用五星红旗换面包?——不能!(学生齐答)

7、当外国老板不断提出要用红旗换面包的'要求时,我最终做了什么决定?——“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1)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读这句话,感受其中的感情?(师生共读)

(2)哪位同学能够读得比老师更有感情?指名朗读。

(3)提问:哪几个词让你特别感动?——“吃力地”、“趔趔趄趄地”。

提问:“趔趔趄趄”什么意思?——走路不稳,踉踉跄跄,仿佛下一秒就要摔倒。

提问:为什么是这两个词?你能感受到什么?——他太累了,却毅然拒绝了老板的要求。

(4)这位留学生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宁愿(),也不()。(指名2、3名学生回答)

(5)这一切都体现了什么?——我对国旗的热爱。

8、出示句子。同学们,大屏幕上加红色的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词?——动作。

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说一句话,却用几个动作诠释了我内心坚定的信念,让我们一起朗读,体会这位中国留学生的爱国之情。(师生配乐共读)

(1)漂流遇险,我饥寒交迫,身无分文,多么渴望能有一块面包,老板却让我用五星红旗换面包,于是_____

(2)可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怎么能用它换面包呢?因此_____

(3)五星红旗是我们的骄傲,我宁愿牺牲生命,也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因此_____

9、回忆课文,老板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找出句子。

(1)“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提问:老板最初是什么态度?——无奈。

(2)“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提问:最后老板又是什么态度?——称赞、尊重。

(3)提问:究竟是什么让老板前后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对国旗的热爱。教师补充:爱国旗就是爱祖国。(学生齐答)

10、当我因为身体虚弱被送到医院时,我又看到了那面最爱的五星红旗,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升华:

1、同学们,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展示图片,播放音乐。

教师补充: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她的尊严。

2、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爱国者人爱之。意思就是,热爱祖国的人别人也会爱戴、尊重他。

五、布置作业:

在生命与国旗之间,中国留学生毅然选择了——维护祖国的尊严。此时我想对中国留学生说:。

我想对面包店老板说,面包店老板,你。

《一面》教案设计 篇八

《一面》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上课之前我认真拜读了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中这样帮我们解读课文“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说实话,我觉得说从人物的外貌中去领悟人物的气质还是有些牵强。鲁迅先生长得很瘦,难道就一定是工作太劳累太劳累了?他的胡子和头发就能看出他坚毅刚强的性格?

于是在教学前,我决定按自己的解读去教学。上课前,我依然让孩子们讨论:这篇课文学些什么?孩子们认为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学习课文的重点。教学中,我决定尊重孩子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去展开教学,并不从外貌描写的句子去展开教学。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由于孩子们基础不太好,而且很多孩子不善于归纳,不善言辞,于是我在课堂中给了充分的时间孩子们去读课文,为解决这一个问题去读课文,然后,让尽可能多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孩子们交流的时候并不踊跃,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得太少,对鲁迅先生也了解得太少。虽然在前两课学习了相关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深刻的认识。学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实在是无法领悟文字里所蕴涵的那种凝重的感情。

因为是阅读课文,我在教学中也没有过多的追究孩子们,也没有给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更没有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孩子们。文字的理解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能领悟的东西,不能强求孩子们也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理解的。

我觉得这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没必要小心翼翼,极力将文章讲的透彻仔细。我记得我们学生时代学习这篇课文是在初中,那时大概是讲读课文吧,我们的老师是位中年教师,他把这课给我们罗嗦了好几节课,我是半点兴趣都没有。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篇很寡味的课文。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避免跟孩子们烦琐的分析。

但是,这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到底采用什么方法才更有失效,还值得我认真思考。

《一面》教案设计 篇九

《一面》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 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导学生揣摩抓住外写画人物的方法。

课上我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这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其次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重点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使学生从中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品质。 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是,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教学,课前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如在教学中,一些同学抢着发言,意犹未尽,而另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表达的机会,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矛盾使得我课后经常遗憾。因此,反思这种遗憾,怎样给内向的同学多一些机会,给胆怯的学生多一点心理准备的空间呢?“课前五分钟”就这样诞生了,在上课的头五分钟里,互相读,互相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生带动走进文本。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来表现自己,不仅使这些学生得到了发展,也带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益。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不重复自我,更会有遗憾,但如果抓住遗憾,并反思遗憾,一个新的教学灵感也许就在此时诞生。

一面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在这堂课中,我认为有几个方面是做的比较到位的:

(一)在教学上我努力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并坚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说实话,我虽然这几年一直是这么上略读课文的,但还是在这堂课下课后才听到吴老师说到“任务驱动”这个词。回家后,我马上上网查,才知道这就是“任务驱动”。这两年我一直比较关注略读课文的教学,因为两年前一次异常失败的略读课让我一直反思至今。在各种信息积累的过程中,我抓住了一句话“能常规的就常规,能不变的就不变”。当听到这句话时,我感觉眼前的云雾一下就拨开了。教学本身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何必搞的那么繁琐呢?略读课文前面都有学习提示的,这都是编者精心安排的,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三)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重点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使学生从中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本文词语的感情色彩强烈,课文已对关键词语作了一些批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微笑”,表现出鲁迅的慈爱与安详;“点头”,表现出鲁迅的信赖和放心;“知道”,表现鲁迅的理解和关切。这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到鲁迅关心和爱护青年的品质。

(二)文章末段的文字含蓄,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结合时代背景,作必要地提示。

(三)鲁迅离我们的学生有点遥远,学生的理解一直处于表面层次,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外貌描写的学习上,比较“干”,缺乏“圆润”。

(四)在一些问题的设计上,没有进行一些学习方法的回顾,过于主观的设定了方法,限定了学生的思维。如任务一“小贴士”的设计和对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的提示。

最后,我只想说,上一次公开课是痛苦的,但收获是丰硕的,“磨”出来的硬道理。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9篇《一面》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一面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