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有效导引,详略分明《文成公主进藏》教学案例(优秀7篇)8-8-67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编辑沉默帮大伙儿找到的7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成公主进藏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两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的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⑴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⑵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空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一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六、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文成公主进藏课文 篇二

小题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成公主来到了青海,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3:文成公主进藏的旅途艰难吗?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分)

小题4:文成公主为什么要扔掉日月宝镜?你能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情吗?(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使命:出使的任务。毅然:坚定的样子。

小题1:前方是广阔的草原,帐篷点点,牛羊成群。

小题1:跨过了一条条大河,翻过了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拉萨。

小题1:为了完成伟大而神圣的使命心情:沉重、留恋、伤心

小题1:试题分析:可直接理解词语意思,可根据文段内容来理解。文成公主是被唐王朝送到吐蕃去“和亲”的,肩负唐王朝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的重任,所以是“使命”,文成公主更是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关乎唐王朝的利益,所以甘愿牺牲个人的利益,“毅然”自然就表现了她此时的决心。

小题1: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根据题干中的提示“青海”“景象”搜寻文字信息,“景象”是指描写的自然景物或人的活动场景。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中用排比的写法,突出地表现了文成公主旅途的种种艰难,虽然没有具体的描述,但可以让人想见“跨过大河”“翻过高山”是怎样的历程。

小题1:试题分析:文成公主明确自己的使命,并也做了自我牺牲的准备。文成公主虽然使命在身,但还是一女子,远嫁异族边疆,远离家人,复杂的心情可以想见。

文成公主进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三

张太斌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的美妙与神奇。

学习难点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联系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具、学具准备

学  习  活  动  过  程

活动1.出图导入  你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吗? 看图了解 了解故事背景 初步了解

活动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对字词的学习有什么质疑? 读文,识字词 学习课文,识字释词,讨论文成公主进藏有哪些故事。 加深理解

活动3. 再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文成公主进藏的?遇到了哪些事? 读课文,理解问题 带问题读课文,并汇报讨论结果 深入理解

活动4.故事会-复述课文  全文讲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并在组内人人皆知 代表及个人的情节复述和全文复述 语言训练

拓展延伸 公主进藏给国家带来了什么? 让大家畅所欲言 动手写一片段习作训练

小结     文成公主进藏,汉藏联姻 ,促进了民族团结,给国家带来了安定,给百姓带来了安宁,特别是带来了生产技术。

板书设计 求婚              辨认马母子

接见使臣考智慧{  识别公主

文成公主进藏 { 允婚

进藏途中   遇到所有的事

给西藏带去生产技艺

作业设计 1. 填空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文成公主进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文成公主进藏》读后感 篇四

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有个地方叫做吐蕃,吐蕃有个首领,叫松赞干布,他派大人去像唐朝求婚。

唐朝皇帝想试一试吐蕃使臣的智力。出了两道难题都难不住吐蕃的使臣。皇帝很高兴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她从京城带去了很多的汉族的文化,使西藏地区从此幸福和平。

文成公主进藏,给藏族人民带去了幸福生活,吐蕃人民都十分爱护文成公主。当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还在吐蕃生活了三十年,距续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往来。到现在吐蕃人民流传着赞颂文成公主的诗歌:

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

狮子进了大森林,

孔雀落在大平原,

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

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藏族歌谣

文成公主对西藏的人们很友好,我们要向她学习。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写文成公主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情节动人,深受学生喜欢,通过读文学生感受到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但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学生学习时需要足够地背景材料,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文成公主伟大的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文涉及的历史很感兴趣味,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不多。同时,作为五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上网等多种收集材料的能力。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教学设计就力图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以情为主线,(感知——感受——探究——想象——感悟)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以读为根本,以“动人”为研读专题,开展研究性阅读,采用板块式设计,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另外,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探究阅读,体会故事的“动人”,初步培养探究、推理的能力。

3、感受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体会故事的“动人”,感受文成公主的自我牺牲精神。

[课前准备] 投影片,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初读理解,感知“动人”

今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一位伟大的女性——文成公主。

齐读课题。

我们要去感受她,了解她,那该怎么做呢?(认真读课文,读了一遍就举手,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选择性检查:

1、读一句你觉得最难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2、读一句你觉得最重要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3、读一句你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好在哪?

4、读一句你不理解的句子,说说哪里不懂?

二、建立专题,感受“动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呀?(动人)

三、研读专题,探究“动人”

那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这故事的动人呢?请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用序号标出。划好地请先去读一读,体会它的动人。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1、2、3、4、)

请自己选择一动人之处进行研究。

(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

板书:乐意远嫁他乡 历尽千辛万苦 受到热情欢迎

(勤劳建设西藏 )

四、推理扩充,想象“动人”

本文重点只是讲了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她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多年,和西藏人民一道建设西藏,肯定还发生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请根据课本提供和你自己掌握的信息,推想一个动人的场面,并用笔写下来。

五、升华拓展,感悟“动人”

1、这个故事动人,我们也想象了动人,让我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

(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

——诺贝尔和平奖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文成公主的“动人”吧,再读课文。

2、根据已有的资料,(课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网或查资料,写一篇以《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成公主进西藏

乐意远嫁他乡

动人 历尽苦传文明 为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受到热烈欢迎 自我牺牲精神

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六

一、读下面的文段,给加点字注音。

唐朝( )的时候,吐蕃( )的首领松赞干布派大臣( )到唐朝去求婚。使臣凭借智慧,求婚成功。 文成公主从京城带上青稞、豌( )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 )子和各种( )耕种技术进藏了。他们跨过大河,走过沼( 泽,翻过高山,终于来到西藏,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 )成了夫妻。

二、我会填。

一条条( ) 一座座( )一程程( )

一片片( ) 一匹匹( )一段段( )

三、文成公主进藏经过 、 、等几个地方。

四、请你填一填动词,并背背这几句诗。

( )过一道道河,( )出一扇扇石碾,( )过一条条江

( )出一叠叠纸张( )一座座山, ( )出一瓶瓶美酒,

( )过一个个岗,( )出一件件衣裳

五、你能补着写一写吗?

1、在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文成公主。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

2、过沼泽地时,文成公主 ,所以,路纳的牛羊 。

3、听到松赞干布死了的消息,文成公主 ,她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因此, 。

4、乃巴山挡住了去路,文成公主就 。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文成公主的脚印。

六、用加点字仿写句子。

1、唐朝皇帝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

① 这个城市,连一条小路都这么干净,不用说,

② 都这么 ,不用说,

2、文成公主想:即使松赞干布真的去世了,我也要去看看!

即使 ,也 。

七、修改下面病句。

1、王宇与李晶进了教室,老师对他说“去办公室,把粉笔拿来”。

2、桂林的漓江、北京的故宫是名胜古迹。

3、南京和北京是我国的七大古都。

4、大家完成了并记录下今天的作业。

八、阅读训练营。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来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1、请在文中的方框中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3、3、用“/”把第二段分成两层,并写出每一层意。

4、4、从这两段文字的描写,可以看出文成公主是一个 的人,也表现了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 和 之情。

5、为什么从文成公主进藏起,西藏才有了更大的发展?

九、阅读拓展。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在近40年中,她缓和了吐蕃与唐朝的紧张关系,加快了双方友好交往的步伐;密切了双方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唐与吐蕃在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交流。文成公主对吐蕃的贡献,至今还受到藏族人民的敬佩。他们是这样赞颂她的:

“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把三千八白种粮食,带到咱们藏土。藏地从此开始,种上了各种粮谷。

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把五千五百名工匠,带到咱们藏土。给西藏地区工艺,打开了发展门户。

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带来了五千五百牲畜。给藏地洁白乳酪,打下了丰产基础。”

1、 诗中写到文成公主都为西藏带去了什么?

2、 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出西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爱戴吗?

《文成公主进藏》读后感 篇七

西藏当时叫吐蕃,当时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有个皇帝的女儿叫文成公主,既聪明又能干,松赞干布十分喜欢她,就派了个使臣去求婚。

唐朝皇帝接见了使臣,要考考他的智慧。可无论唐朝皇帝怎么刁难他,他也能克服,皇帝心甘情愿的'把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公主带了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植物的种子,并带了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一起进藏。

公主在路途中,碰到了很多困难: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一条河,于是公主便用一根树干横在河上面。所以,当地人就把这座桥叫“内地桥”。

走了不久,公主又遇到了沼泽地,一只小鸟飞过来:“公主,公主,这是一片沼泽地,不好走。”公主听了,剪了一片羊毛铺在上面,走了过去。公主到达尤龙真这个地方时,碰到了可恶的乌鸦,它说:“松赞干布已经死了。公主还去干嘛?”公主听了非常伤心,头发散了也不管。

后来,文成公主又碰到了神鸟天鹅,天鹅说松赞干布没有死,让公主快去,公主去了之后,松赞干布隆重地迎接了她。于是她们就结了婚。

文成公主进藏后,密切了西藏和内地的联系,把内地的先进文化知识带到了西藏地区,作用好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