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爱岗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最新1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篇一
1.药品的取用
错误操作:
①.取粉末状药品,由于药匙大,加药品时不能深入容器内致使洒落或粘附容器内壁,而不知用V形纸槽代替药匙送药品入容器内。
②.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没紧挨接受器口致使药品外流,标签没向着手心,造成标签被腐蚀。
正确方法:
①.取用粉末状或细粒状固体,通常用药匙或纸槽。操作时,做到“一送、二竖、三弹”。(即药品平送入试管底部,试管竖直起来,手指轻弹药匙柄或纸槽。)使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
②.取用块状或大颗粒状固体常用镊子,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向试管里加块状药品时,应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沿着管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③.使用细口瓶倾倒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一放、二向、三挨、四流”。即先拿下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瓶子,瓶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沿试管内壁慢慢地流入试管底部。
2. 试管的握持
错误操作:用手一把抓或将无名指和小指伸展开;位置靠上或靠下。
正确方法:“三指握两指拳”。即大拇指、食指、中指握住试管,无名指和小指握成拳,和拿钢笔悬臂写字有点相似。手指握在试管中上部。
3. 胶头滴管的使用
错误操作:中指与无名指没夹住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将滴管尖嘴伸入接受器口内。
正确方法:夹持时:用无名指和中指夹持在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夹持,这样可防止胶头脱落。 吸液时: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橡皮胶头,赶走滴管中的空气后,再将玻璃尖嘴伸入试剂液中,放开拇指和食指,液体试剂便被吸入,然后将滴管提起。禁止在试剂内挤压胶头,以免试剂被空气污染而含杂质。吸完液体后,胶头必须向上,不能平放,更不能使玻璃尖嘴的开口向上,以免胶头被腐蚀;也不能把吸完液体后的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以免沾污滴管。
4. 振荡盛有液体的试管
错误操作:手握试管中部或中下部抖动。
正确方法:手指应“三握两拳”,握持试管中上部,这样留出试管中下部便于观察试管内部的实验现象。振荡试管时,用手腕力量摆动,手臂不摇,试管底部划弧线运动,使管内溶液发生振荡,不可上下颠,以防液体溅出。
5. 使用托盘天平
错误操作:
①.直接用手拨游码;
②.托盘上不放或少放纸片;
③.药品放错托盘;
④.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又放回原瓶;
⑤.称量完毕忘记把游码拨回零点。
正确方法:正确操作要领是“托盘天平称量前,先把游码拨零点,观察天平是否平;不平应把螺母旋;相同纸片放两边,潮、腐药品皿盛放,左放称物右放码,镊子先夹质量大;最后游码来替补,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希望大家要记住”。使用时还应注意:
①.移动游码时要左手扶住标尺左端,右手用镊子轻轻拨动游码;
②.若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粉末时,右盘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砝码,不足用游码补充。质量确定好后,在左盘中放入固体物质,往往在接衡时加入药品的量难以掌握,这时应用右手握持盛有药品的药匙,用左手掌轻碰右手手腕,使少量固体溅落在左盘里逐渐达到平衡。若不慎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后不要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6. 量筒的使用
错误操作:
①.手拿着量筒读数;
②.读数时有的俯视,有的仰视;
③.有的不能依据需量取液体体积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
④.液体加多了,又用滴管向外吸。
正确方法:使用量筒时应根据需量取的液体体积,选用能一次量取即可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处。
7. 溶解食盐时搅拌操作
错误操作:
①.溶解食盐使用玻璃棒搅拌过程中发出叮当之声;
②.玻璃棒在液体中上部搅拌。
正确方法:操作时将烧杯平放在桌面上,先加入固体食盐,然后加入适量水,拿住玻璃棒一端的1/3处,玻璃棒另一端伸至烧杯内液体的中部或沿烧杯内壁,交替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做园周运动,速率不可太快,用力不可大,玻璃棒不能碰撞烧杯内壁发出叮当之声。
8. 过滤操作
错误操作:漏纸与漏斗壁之间留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手持玻璃捧的位置太靠上或太靠下;玻璃捧下端靠在滤纸上时:一是没轻靠在滤纸的三层部位,二是用力过大致使漏斗倾斜;盛放待过滤液的烧坏的尖嘴部位靠在了玻璃捧的中部甚至中上部。
正确方法:将滤纸贴在漏斗壁上时,应用手指压住滤纸,用水润湿,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赶走滤纸和漏斗壁之间的气泡,以利于提高过滤速度。过滤操作要求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三靠: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一侧;盛待过滤的烧杯的嘴部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应手持玻璃棒中上部。
9.仪器的连接
错误操作:把玻璃管使劲往橡皮塞或胶皮管中按;拆的时候使劲拉;手握弯管处使劲用力将管折断,手被刺破。
正确方法:“左手持口大,右手持插入,先润湿,稍用力转动插入就可以”。即左手持口大的仪器,右手握在靠近待插入仪器的那部分,先将其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其插入。将橡皮塞塞进试管口时,应慢慢转动塞子使其塞紧。塞子大小以塞进管口的部分为塞子的1/3为合适。拆时应按与安装时的相反方向稍用力转动拨出。
10.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 篇二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技能;操作要求;教材衔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9–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技能训练是完成各类化学实验的基础。在九年级化学启蒙教育阶段,需要适当进行化学实验技能的规范训练,而且技能训练需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衔接性,即由教材演示逐步转向学生亲自操作,由单一操作转向综合操作。如果能使学生完成上述一系列转向,进而激发灵感,缜密分析,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那么化学实验训练就完成了更深层次的衔接。
1 九年级化学实验技能的要求与培养过程
1.1 九年级化学实验技能的要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基本的实验技能”分为两类:一类是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包括药品的取用等;第二类是相对比较综合的实验操作过程,包括某些气体的制取等。根据《课标》,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表1所示要求[1]。
《中华现代汉语词典》对“初步”的解释是:开始阶段的;不成熟的;不完善的。对“学习”的解释是:①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②效法,仿效。对“学会”的解释是:学习并能运用,即在学习基础之上的应用[2]。由此可见,学会的前提是学习。学习和学会的前面都有一个限定词“初步”,这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内容的基础性。
化学实验技能属于操作领域的学习水平描述。不同的目标水平的学习要求不同[3]:
(1)初步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进行实验操作。该层次的操作,学生主要表现为模仿。其规范性与协调性较差,有的学生参与意识不强。
(2)初步学会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操作。该层次的操作水平,表现为学生动作基本规范、协调,基本能做到会拿、会接、会调、会测等。
由表1看出,对于较为简单的实验操作或化学实验最基础的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如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对于一些较高层次但属于化学实验必备的实验技能同样要求比较高,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对这些实验技能的学习需要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记忆,要求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情境时能够顺利地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理解,要求学生通过积极地同化作用,认识事物的共同本质[4]。对于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要求会降低一些,如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1.2 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过程
化学实验技能属于操作领域的动作技能,培养过程有其阶段性。它是由初级到高级、由生疏到熟练、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由此可将实验技能分为三个相互联系,要求上又逐级递增的阶段。
(1)行动的定向——基本技能练习阶段。行动的定向,指通过对行动方式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动作印象的过程。具体到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中的定向,则是指在教材中让学生明确各项操作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后果会怎样。
(2)行动的模仿——技能综合练习阶段。行动的模仿,是按已知知识进行仿效。在化学实验技能训练中,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栏目进行仿效,在充分体会规范操作的科学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转变成规范的动作。
(3)行动的熟练——应用操作技能阶段。行动的熟练,就是指形成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广泛适应性和动作的完善化与自动化。这一阶段的训练,《课标》并没有刻意强调。
2 化学实验技能训练衔接性的具体体现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安排在九年级,教材的编写、组织上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应该由简到繁、从易到难,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衔接性。在初中化学学习初期,学生的化学知识比较欠缺,所以教材应从操作简单、形象直观的实验切入。那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对实验技能训练的衔接性安排是否合理呢?是否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层次性和衔接性?接下来将对此做一个系统性的分析:
结合表1总结的《课标》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技能的要求,整理了实验技能在教材上、下册出现的次数(见表2、表3)。
由表2看出,九年级教材上、下册在“初步学会”这方面,上册出现的操作82%在下册中继续强化。而且上、下册在编排上指导思想一致,即常规操作优先反复训练。由表3看出,对于“初步学习”,上、下册教材同样呈现出一致性与衔接性,如过滤、蒸发等在两册教材中均有出现。总的来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技能部分的编写与《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而且教材上、下册也呈现出高度的连贯性。按照实验技能掌握的三个阶段判断,教材实验安排上是由初级到高级、由生疏到熟练、由简单到复杂,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衔接性。
2.1 化学实验技能训练的重复性体现衔接性
化学实验的操作主要通过手的活动来完成,俗话说熟能生巧,同一实验技能只有在学生重复或循序练习若干次后才能逐渐由生疏到熟练。例如,固体药品的取用这一基本操作,教材上先详细介绍了取用固体药品的两种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固体药品的取用这一基本操作从理论上有一个最初的认识。接着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碳粉还原氧化铜等一系列实验中都涉及到固体药品的取用这一基本操作,使得学生对这一操作不断重复和循序练习,最后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从实验技能掌握的三个阶段判断,表2、表3中实验操作重复的次数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衔接性,这是九年级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
但是,从表2、表3的统计中,也可发现一些欠妥之处。其一,教材在有些基本操作的训练上偏少。如“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操作”在教材中只呈现两次,训练使用试管夹的重复性不够,容易造成学生手持试管夹的短柄进行加热的错误操作。其二,重复是学习新事物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重复中也要做必要的强调。如量液的操作在教材中共呈现两次,对注意事项也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不能加热量筒、不能用量筒作反应容器并未强调,这样可能导致学生不自觉地将量筒作为试管使用的错误操作。
重复不能没有任何创新,完全一模一样的重复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不能从根本上理解所学知识与技能,教材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例如,上册教材中第四单元在介绍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时,呈现两幅相似的装置图,使学生很自然地寻找两者的异同,更加深入地思考反应原理,灵活学习蒸馏装置;又如,上册教材中第七单元在介绍实验室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时,所呈现的两幅插图反应装置一模一样,而气体收集装置略有不同,一个是排水法,另一个是排空气法,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制取氢气的装置,还巩固复习了气体的收集原理与方法。
2.2 化学实验技能训练的渐进性体现衔接性
根据实验操作技能形成的三阶段:定向——模仿——熟练。学生首先需要观察体验,形成最初的动作印象,然后才能形成模仿,进而形成熟练操作。教材在演示实验时,对初次接触的仪器作介绍或进行操作示范,同时也安排学生实验,目的都是让学生能逐渐亲自动手操作,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一脉相承的。教材演示实验的同时引起学生观察、思考,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亲身探究与实践,教材又通过各种活动设计几十个小实验,为学生实验技能训练提供较多的机会。在开篇出现化学最经典、最基础的演示操作——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固体药品、酒精灯的规范使用等,让学生有一个定向认识。之后,学生开始模仿练习,按教材上的栏目仿效操作试管加热、练习量筒读数、学习连接仪器等;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多种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基本实验技能得到了充分训练。然后,学生再在实验室制取气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中熟练应用基本实验技能;这些实验操作都是需要整体思考的,要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所以,九年级化学教材中从演示到练习再到综合,这种渐进式的实验技能训练模式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衔接性。
2.3 化学实验技能训练的整合性体现衔接性
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是一系列基本操作的有机整合。学生仅熟悉化学仪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还远达不到会做化学实验的水平。如果仅死记硬背教材上的固定装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不会用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所以,培养学生协调、组合多个单独操作,完成某一综合实验十分必要。表4、表5统计了九年级化学教材上、下册中,基本操作在单独训练与综合实验中出现的次数。
由表4、表5看到,基本操作在综合实验中的训练强度较大,从内容到数量,都高于单独实验,这体现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课标》明确细化8个“基础的学生实验”,包括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等,《课标》中要求“安排和组织学生亲自操作完成”这8个实验。在教材中,这8个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操作共17种,包括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试剂取用、试管加热、酒精灯使用、气体收集、过滤等。与表2、表3统计出的教材中出现的19种基本操作相比,这17种基本操作都出现在8个综合实验中,覆盖率约为90%,可见在综合性实验中基本实验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再横向比较表4与表5的综合实验,九年级下册的难度加大了,出现了液体的配制以及过滤、蒸发,这都是较高难度的实验要求。由此可以看出九年级的化学教材编排在体现综合性的基础上,也表现出循序渐进的科学思想。《课标》明确的8个“基础的学生实验”,不等同于基本的实验操作,综合性较强,尤其是前6个实验需要学生协调、组合多个基本操作才能完成。如“气体的制备”需要学生组装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称量、加热、气体收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涉及称量、溶解、加热、过滤。通过相对比较完整的实验操作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合多个操作,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综合实验。
3 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九年级化学教材的一系列分析,发现教材中的技能训练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在技能训练安排上体现重复性、渐进性与整合性,充分体现了对于学生实验技能训练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主动从教材中获得启示,将实验技能形成过程看成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地从学习到学会乃至完成综合性实验的过程。在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既要注意个体操作方法的练习,又要强化基本操作的有机衔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础上学会实验操作技能,才能更确切地认识科学探究及其探究内容、探究方法与操作技能的辩证统一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说词解字辞书研究中心。中华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1:181,1399,1398.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 篇三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科特点;实验教学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也给各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把基础生物知识教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国教育部门要求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习生物,初二结课,短短两年的学习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学习上的小插曲,再加上初中生物不参加中考,只要会考成绩合格就能上高中。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意识不到学习初中生物的重要性,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而且,初中生物本身也不是简单易学的学科,如果初中生物教师不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满堂灌”的话,很容易导致本就不重视生物学习的同学更加厌恶初中生物的学习,长此以往盒匝环的话,我国生物研究未来堪忧。因此,针对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我们研究出了许多高效的教学方法,只要教师使用得当,学生很容易能建立起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在这些教学方法中,实验教学法被普遍认为最适合初中生物教学的方法。
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是理科学科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直观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初中生物知识。实验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通常大家所认识到的实验都是在实验室里经由专门实验人员完成的,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高端的以往只会出现在实验室里的实验器材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现如今已经走进了教室,学生如今在教室里就能完成复杂的实验操作。这是教育史上一大进步,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验教学法的主要组成元素是实验,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亲自动手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另外,一个完整的实验往往需要好几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实验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情。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学不同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生物知识的奥妙,这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成功地完成一项实验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地非常熟练才可以,这也间接的鼓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钻研课本知识,为生物实验的完成奠定扎实的知识理论基础。同时,当学生亲身经历了实验过程后,其本身也是对课本知识加强巩固的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伴随着同学间的欢声笑语,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知识。既然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此的受欢迎,那么应该如何科学有效的使用实验教学方法呢,下面以“显微镜的使用”为例具体说明实验教学法的使用。
二、如何进行实验教学
大家都知道在初中生物实验中,显微镜的使用对于实验的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实验的都需要在显微镜的帮助下才能完成,特别是像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这种基本实验完全离不开显微镜,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教会学生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要想灵活地运用显微镜,学生需要首先了解显微镜的结构,这一步骤初中生物教师只要在课堂上一一说明就行。在了解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后,接下来便是显微镜的实际操作演示了。
(一)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借助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来进行显微镜操作步骤的实验教学。一个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许多步骤,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对于演示显微镜操作流程这个实验来说,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等等,只有确保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另外,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之前,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解释说明操作注意事项,避免实验操作过程中因学生的错误操作影响实验结果。
(二)教师做好实验指导
在准备工作就绪之后,确定学生已对显微镜的操作过程熟记于心,接下来便可分发实验器具,让学生真正开始动手操作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在一旁指导,或在教室来回走动,观察大家的行为,如果有学生出现疑问应立马为其进行解答。
(三)做好实验总结工作
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篇四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影响因素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指明了道路和发展方向。但在高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却不断下降。现在我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以及实验调查来谈一下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欠缺的原因浅析,笔者认为主要受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
一、初中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欠缺
初中阶段的学生只有在初三的时候才接触到化学学科的学习,而这时学生正处于初中升高中,学生和老师都面临升学压力的影响,而且中考试题对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考察的力度并不大,所以导致学生和老师对实验的重视度不够。老师只对实验基本操作进行讲解,不进行示范,更甚者有的老师连课本上要求的基本演示实验都不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而只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结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有的学生在上高中之前连实验室都没进过,更不要说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有的连基本实验仪器都没见过不认识。所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欠缺,不会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如组装实验仪器,进行简单的分离操作过滤,正确使用简单实验器材如玻璃棒等。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无法正常进行化学实验科学探究的原因。所以说初中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欠缺是影响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欠缺的原因之一。
二、 学校教学设备及师资配备力量薄弱
特别是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实验室生均面积不达标,设备简陋,仪器药品数量不足,实验室管理不规范,实验经费投入不够等,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不能保证实验课的正常开出率。虽然国家对农村中学配备了必须的一些实验器材和药品,可以满足老师演示实验之用,可学生实验需要的药品数目较大,所以就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新课程在农村的实施。目前农村中学的实验室标准是48人,实验室容纳不了大班额教学实验,实验室的仪器、药品就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好多学校实验老师只能用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勉强完成教学任务,甚至有些学校干脆不做实验,只讲理论。农村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学教师相对缺乏,实验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老师课时重,用在实验和研究上的时间就太少了。农村一些学校管理相对落后,没有专门的实验室管理员,给实验带来了很大不便。这些情况导致有些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进过实验室,更甚于一些基本的仪器和工具不会或不善于使用。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中学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就更谈不上学生科学探究实验的进行。
三、 家庭成长中导致学生基本动手能力不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的方法、途径和手段。然而,现在的学生群体是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里受到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宠爱,什么事都替他们做,什么事都替他们安排,他们简直就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生活上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更缺少基本动手能力的锻炼。基于此情况,要让他们进行实验基本动手能力的操作就更困难了,所以这也是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欠缺的原因。
四、 多媒体的负面影响
现在的学生因受到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实验基本动手操作能力本来就不强,再加之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他们对很多有疑惑的问题或想知道的实验现象或信息,通过网络视频或百度信息搜索,结果就一目了然,这就更降低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了,使得他们从心理上懒于进行实验动手操作。所以多媒体的负面影响就是,使的他们越来越不愿意进行实验探究操作,他们的实验动手探究能力会越来越欠缺,这无形就是一种影响科技进步的恶性循环。所以说多媒体对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五、 受社会及学校安全制约的影响
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社会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不是爆炸事件就是中毒事件,而这些都与我们的化学有关,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得不考虑实验安全。再加之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教师必须时刻紧绷安全教育这根弦,不停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他们时刻提高安全意识。这样受社会和学校的安全制约,学生在做实验时心理上难免会有前怕老虎后怕狼的恐惧心理。这就导致他们的探究积极性受到挫败,或者是放弃实验探究。所以说受社会及学校安全制约的影响,也是影响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欠缺的原因。
当然,化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根据我自身的教学实际的调查研究,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越来越欠缺。不仅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还有其他好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家长的支持,社会的关注等等。以上这些仅代表我个人对中学生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欠缺的浅析,以便以后能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和进步。
本论系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号2013XKT-ZXHX208
参考文献:
[1]韩生民。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员)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的时间与体会。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76期。
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篇五
一、做好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从化学教学的开始,我们就应力求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学习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课题时,就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操作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些实验操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由被动接受变为相对主动的模仿、观察、探究、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了加工、处理和输出信息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一种想要自己通过自主实验操作获得知识的一种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实验操作的兴趣,我们完成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课题的研究后,就走进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让学生根据事先拟订的实验报告自己动手。在实验操作探究后,我们让学生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同学们纷纷发言,互为补充。最后教师小结,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补充遗漏。这样就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学生初步认为学习化学很“好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二、做好演示实验,便于学生模仿
教师演示实验的教学是整个实验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实验中的一举一动,每项操作的示范都将成为学生的实验操作的楷模。因此,化学教师要精心准备、周密设计,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做到四点:(1)正确安装仪器;(2)及时指导学生观察模仿;(3)注意实验的直观性;(4)操作规范化。
三、重视起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在九年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就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而言,其过程可大体划分为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
1.初级阶段——掌握分解动作阶段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完成其他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在培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最初阶段,教师对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要像教“广播操”的分解动作那样,认真教好每一个局部动作,使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中级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在多次反复的练习之后,就可以通过实验把“分解动作”连起来训练。例如,经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装配”和“仪器的洗涤”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之后就可以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过滤”等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了。在做这些连贯动作的实验时,教师仍然要做好示范,再让学生独立操作并加强指导。
3.高级阶段——动作的协调完善阶段
在初步学会了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再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提高,就可以使同时进行和先后进行的动作协调起来,并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
四、做好学生实验 加强实验操作训练
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为此教师应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除了一些演示实验请学生到讲台上来做外,还要尽可能开齐所有的学生分组实验。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让更多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安排实验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也可以由教师先做演示实验,再由学生模仿教师做实验,并且要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做实验时,强调配合,交流讨论。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进程,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关照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最后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巩固实验成果,反思实验操作的得失。经过多次实验,学生的各项实验操作能力会逐渐熟练起来。
五、由浅入深,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 篇六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实验器材的重要性,对化学实验的目的不甚明确,同时严重缺乏创新的探究性。但是,只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由此可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正面的积极影响。
一、简化初中化学实验器材的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会用到的器材和设备较多。有的仪器操作简单,实验原理浅显易懂;有的仪器则结构复杂,实验操作的步骤相对较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对化学实验器材的简化,既可以减少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易懂易记,又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效率,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的。
例如在分析研究分子运动的化学实验中,课本教材上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利用烧杯进行化学实验。氨气是一种具有极强挥发性的气体,这就导致实验过程中的氨气用量较大。氨气挥发在空气中的分子对人体的嗅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很容易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受到影响,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使用滤纸对实验的器材进行简化。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先将准备好的滤纸切割成零碎的纸条,每一根纸条的宽度要基本保持一致,一般控制在1cm左右;然后以2cm为间距,在滤纸条上滴上酚酞试液,放入试管;最后用滴有浓氨水的棉花密封住横放的试管。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观察到酚酞点变为红色的整个过程。应用简化的实验器材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节约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和材料资源,也让学生在浅显易懂的实验效果中学到化学原理,并熟练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
二、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材料的策略
对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材料进行改进,不仅可以增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客观性,而且可以拓展化学教材上的实验方案,用最简单的实验材料完成较复杂的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实验教学的现场具体情况,对实验过程中的设备材料进行改进,以此保证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准确性和顺利完成的可行性。
例如,在对“酸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这一现象进行模拟实验的时候,课本上设计的实验步骤是:将石灰石(也可以是锌元素含量较高的其他物质)、镁条和水分子一起放入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并和按照相同剂量放入同种化学物质的空集气瓶相比较。这种实验方案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自然界中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带来的危害。然而,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不安定因素的气体,不易采集且对人体有害。再加上,初中学生在煤炭燃烧的化学原理上还不具备基本的认知和了解能力,并不能敏锐地观察和分析出酸雨的危害性。所以该化学实验的实施难度较大,实验效果不好。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参照实验的基本原理,结合自身专业的化学知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实验的器材进行改进。化学教师可以用氧气仿生装置制造出二氧化硫,使二氧化硫溶解于水形成和酸雨相类似的化学物质。将这种化学液体滴在树叶、纸张或石灰石上,这些物体会被溶液迅速腐蚀。学生看到这样直观的破坏性,就能清楚地意识到酸雨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危害性。
三、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方法的策略
人教版初中化学的教学课本中虽然有很多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原理解说,但都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要求。如果化学教师仅仅是按照教材上的教学安排进行实验教学的话,则学生很难明白那些晦涩难懂的抽象知识,也很难对复杂繁琐的实验活动产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对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化学实验给学生留下的知识印象。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操作的时候,避免因为强调规范和标准而让实验流于形式,将实验教学变成单纯的重复模仿。
例如,在学习溶液组成的化学知识时,学生对溶液的成分含量,对溶剂和溶质的概念与计算方式都没有建立起明确认识和正确理解,无法依据课本上的实验说明设计出符合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的操作方案。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溶液组成的实验教学。比如,在含量较低的稀硫酸中放入生铁,稀硫酸的溶液中就会不断冒出大量气泡,原本透明的无色溶液会渐渐变成清浅的草绿色。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在放入生铁之前的无色溶液是H■SO■,也就是产生化学反应之前的溶剂。而现在这个草绿色的溶液是由稀硫酸和生铁反应过后产生的FeSO■,也就是产生化学反应之后的溶质。”这样就以创新性的实验手法,让学生分清溶剂和溶质这两个基本化学概念的根本性区别。
如“氢气燃烧”、“硫酸腐蚀”、“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生产”等化学实验,教师可以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生的实验活动。一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的认知;一边适当地在实验过程中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可变因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如果学校的教学条件允许的话,则初中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开展一些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化学竞赛或是实验性的集体活动,这种对化学第二课堂的实验开拓,是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
通过简化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材料和创新实验方法的优化策略,初中化学教师在确保化学实验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保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帮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化学课程的知识理论,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篇七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与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严谨的态度,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概括、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当前,教师都有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意识,都有通过实验探究来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但这大多数是在公开课上能落实到位,将实验功能发挥极致,公开课时教师能认真准备,学生也积极配合,效果自然也很好。可在平时常态课中的实验教学不能认真对待,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1)教师对化学实验课程不够重视。(2)由于有些化学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些老师为了避免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就把学生的分组实验改成教师的演示实验。(3)由于学校在实验设备和课程安排上不够合理,很多学校化学实验教学都是通过老师演示完成的,学生无法参与到实验当中,再加上实验教学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化学实验无法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在新课程理念当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面对问题的思维模式。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止是为了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实践操作,在实验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打开局限的思维,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措施
1.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对“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的理解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化学实验,让不同小组的人纠正其中的操作失误,从而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这样可以通过对具体化学实验的了解,让学生对书本中的化学概念和原理有更加深刻透彻的理解。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掌握更多学习化学的方法,对学习后面的化学知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严谨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们能够正确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持久的内在倾向,是经过实践活动养成的。一名成功的化学家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除去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奋拼搏以外,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严谨治学、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既独立思考,不盲从轻信,又能取人之长,团结协作。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实验中学生的一些不正确态度及时纠正,并以此为素材,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及其整体素质的目的。
3.通过课本实验学习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化学课本中的实验都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安排的,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对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和实验原理有很大的帮助。老师需要将化学实验的内容和课本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只有将书本内容和实验操作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实验操作可以将书本中的文字转化为实际的实验现象,这是提高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步。
4.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的教学除了可以让学生学到化学知识以外,更多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够自己概括和归纳实验结论,以达到理性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我们尽量避免枯燥的讲授实验,避免让学生片面地背实验,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实验,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能力方面有一个提高。
5.通过实验改进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后才能进行创新,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中很重要的收获。在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寻找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且通过自身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化学实验教学是影响教学成果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书本中的实验原理和知识,更多的是对思维能力的锻炼,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只追求成绩效果,更要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训练来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初中化学实验操作的难度不是很大,但是作为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阶段来说,这个时期的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通过化学实验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树立严谨科学的态度,让化学实验教学发挥其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双辉。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133-134.
2.张惠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137-138.
3.顿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探究与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2008.
4.王玉国。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学习活动模式实施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4.
5.张国臻。尝试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05:149.
6.马广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尝试[J].数理化学习,2014,11:74.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 篇八
一、提高教师自身实验操作技能,增强演示实验的示范性和准确性
演示实验是在学生的注视下由教师完成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操作,演示实验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实验技能,力求标准和准确,所以教师在课前演示实验做一次自我操练,切实掌握好演示实验的要领,便于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改进,使每个实验都万无一失。同时,要根据教师的重点、难点,通过演示实验,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实践。在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要领和注意事项,做仪器的选择和装置,观察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加强学生规范实验技能的意识,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在愉悦中提高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本身有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进行化学实验、乐于进行化学实验,在愉悦中提高操作能力。当学生具有浓厚的化学实验兴趣时,就能够认真操作、敏锐观察,从而使化学实验兴趣进一步加强,接受和提高操作能力也会很快。
每一章节过后,增加一定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会更加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克服影响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消极因素,讲清按规则和安全要求,避免降低学生的实验兴趣。
三、做好充分准备,上好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学生提高操作能力的主战场,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中心一环,所以要充分做好准备,上好分组实验。
1.老师方面要充分准备:做好实验的预试、演示实验和边讲边实验,讲清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还要统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路线等。
2.学生方面准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内容,并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实验装置所需的仪器和组装过程,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个方面的注意事项),扼要地做好实验笔记,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四、对易错操作进行归纳,集中训练、反复训练
学生在实验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对于较普通的操作错误,要进行归纳。如易错误操作有:
1.高锰酸钾制O2时,试管破裂;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 过快;
3.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件时,用手拨打法码,而未用镊子;
4.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试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5.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子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6.用量角量取液体时,没有掌握“视线与液体凹为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口”的读法;
7.使用漏管时,将漏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8.在做实验时,瓶塞和漏管张冠李戴;
9.药品用量大多,没有按“最小量”原则取用;
10.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有玻璃器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篇九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有机化学 实验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人才对于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有机化学是高职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农林牧类高职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机化学的教学形式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理论教学主要是传授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验证所学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邮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既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是我院化学制药、生物制药、药品检测、宠物药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重视安全教育
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正常进行,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在第一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时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安全知识教育。由于有机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所用的大部分是玻璃制品,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过程,若粗心大意,就容易发生事故,如割伤、烧伤,乃至火灾、中毒或爆炸等,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的场所。只要重视安全问题,提高警惕,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有了这种警惕意识,学生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时就会集中精神、认真操作。同时教师应教学生一些事故的处理方法,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冷静地处理。如果遇到紧急状况不懂得处理,惊慌失措,必将影响学生以后的实验,不利于实验课程的正常进行。
2.培养科学态度
每次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师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端正的实验态度、规范的实验操作、精确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学生要重视对实验现象细心观察、对实验数据认真记录,对试验结果科学分析,打好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讲解实验操作及试验后总的注意事项,并作必要的示范。学生进行操作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操作过程,并对不当之处及时纠正。例如,“熔点测定技术”实验,由于苯甲酸的熔程很短(0.5―1.0℃),如果没搞清楚正确的初熔现象,学生记录的初熔温度易提前。当毛细管内的样品出现“发毛”、“收缩”、“软化”、“出汗”等现象,在未出现局部液化的明显的液滴和持续熔融过程时,均不作初熔判断。样品的初熔过程很快,有的学生观察不够敏锐或粗心大意,等到发觉样品融化时,实质上样品已经完全变为液体,达到了终熔温度。特别是个别样品在熔融成液体后会有小气泡停留在液体中,此时容易与未熔融的固体相混淆,应仔细辨别。通过测定熔点,学生不仅可以鉴别不同的有机物,而且可以判断有机物的纯度。实验时不细心观察,有时会导致截然相反的实验结果。
3.注重基本技能操作
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在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力求淡化理论,以实用、够用为度,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基本操作,使学生初步掌握蒸馏、分馏、萃取、重结晶等基本操作。教师应通过安排某些物理参数的测定(熔点、沸点、旋光度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定性分析等实验,使学生学会系统运用化学实验方法,掌握实验室中一些常用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如“乙酸乙酯的合成技术”实验,分为乙酸乙酯的制备和乙酸乙酯的精制两部分内容。乙酸乙酯的制备这部分实验,可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制备方法(液―液),并掌握滴液漏斗、冷凝管等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而另一部分实验――乙酸乙酯的精制,则可使学生进一步强化蒸馏、分离和提纯,以及熔点测定等基本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4.合理进行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可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既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讲授完烃的衍生物后,教师可以安排一次设计实验――烃及其衍生物的鉴别实验,提供乙醇、乙醛、丙酮、苯、乙酸、甲酸、苯酚等溶液,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写出实验原理,并应用所学的实验技能,设计实验方案,将以上溶液一一鉴别出来。在方案设计时,学生可列出可能的几种途径,从中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设计的实验方案经教师批准后,可进行具体的实验。如此可引导学生多思考,既动手又动脑。
5.适当增加应用性实验
教师在重视基础实验的同时,适当地增加一些应用性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对做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产品开发和研究打下基础。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我们增加了“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技术”实验。学生在进行该实验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做实验时认真积极。学生不仅掌握了一种新的提取技术和索氏提取器的使用方法,而且巩固了蒸馏、提纯等基本操作技术。
6.尽量开设“绿色”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的试剂大多为易挥发、有毒甚至剧毒物质,学生做实验时有心理压力,同时实验产物对环境会造成有害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开设“绿色”合成实验,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学生能够放心大胆地去做。如,在有机物的合成实验中,我们进行的是“乙酸乙酯的合成技术”实验。该实验中使用的试剂主要是C2H5OH、CH3COOH、NaCO3、NaCl、CaCl3、NaSO4,不仅对实验人员和环境的负面影响都比较小,而且成本较低。
7.加强实验考核
为了切实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师必须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等都应作为考核的内容。每次实验结束后都应及时对所做实验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核。实践证明,学生在接受实验考核后,在思想上会更加重视实验课,实验更认真,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也更到位。
参考文献:
[1]张龙。有机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篇十
【关键词】 初三 化学实验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初三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化学实验习惯,基本操作能力十分重要。但目前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却普遍存在效率低下,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现象。
一、初三化学实验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对实验的忽视。通常听到部分初三化学教师说,一到实验课程他们就会松口气,对于初中实验课程的不够重视,应经成为影响初中化学课上课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老师对于实验课程认同度过低,那么直接导致教师不会认真积极的进行备课,从而导致了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低下。
2. 学生实验时纪律松散。对于初中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刚接触化学,其好奇心较强,如果有机会亲手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必定非常兴奋。这直接引起学生因为情绪兴奋对课堂纪律的忽视。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应试观念的影响对于实验课认识不足,缺乏重视,从内心深处就没有将实验课程作为正常课堂,因此,实验室通常出现虚假的“繁荣”,对于教师的管理工作是个极大的挑战,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的喊,下面依然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3. 教材对于实验对象模糊。目前部分教材对于课本中实验内容区分度不明显或者没有给出区分度。例如,人教版中对于学生自主动手的实验与教师的演示实验没有给出合理的界限,很多教师认为实验很简单,做起来易如反掌,但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看起来,则是十分困难的。
4. 评价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实验的评价未建立严格的体系,通常实验的好坏仅仅局限在一张实验报告中,而忽视了试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基本技能、实验结果、实验效率、实验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相应机制的缺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约束和目标,对提高学生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解决初中化学实验课问题的策略
1. 有条不紊的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前既应做好实验课堂中组织教学等各项准备活动,还应对实验操作中的各项工作予以充足准备。在实验课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即将使用到的仪器、药品进行逐个检查,保证在课堂上每个班级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够正常的进行实验活动,不会因为仪器详损失缺漏等硬件原因导致时间白白浪费。在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在详细讲解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还应该预做实验,通过教师亲手实验去检验实验所涉及的药品用量、浓度、实验花费时间是否适合,只有经过精心准备,教师胸有成竹时,才能保证在教学实验中游刃有余,不会因为预想不到的情况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叶圣陶曾讲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初中三年级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是如此。现在的应试制度使大部分同学善于“纸上谈兵”,对实验步骤以及操作要领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一旦动手操作,就错误百出,就连使用托盘天平时,砝码与药品的放置位置都分不清楚,“左物有码”的常识也会出错。因此,在实验前,进行操作要点的重申是十分必要,部分教师还可以与学生配合进行示范性操作。这从表面上看,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初中三年级的化学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工作”。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详细的计划、完整的步骤脚踏实地落实实验活动,避免好高骛远或者形式主义。
3. 灵活运用实验课本。目前人教版的化学实验课本中对于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操作实验没有明确的界定,这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无所适从,随意为之。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材,并参照新课标的要求,在严格完成新课标要求的八个实验后,通过对学生意象的调查,大胆开发教材中的新实验。如在制备二氧化碳的试验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补充,要求学生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里面,在滴加盐酸。或者将二氧化碳通至石灰水里然后加热。前面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解碳酸钙与二氧化碳之间的转换关系,后一个实验则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反应量会引起不同的化学反应。
4. 建立健全试验评价机制。实验化学应该做到试验考核,将实验考核结果通过一定比例的分数折算加入到期末成绩中。通过用分数这根指挥棒促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引起重视,只有在化学实验考核中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增加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动力。在化学随堂实验的考核中,应该将实验过程表现出的实验态度、基本技能、实验结果、合作意识等参考进来。当然,如果想要公平的将两人划分一组进行过程性综合考核,那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为每个小组增加一个实验组长,其任务是对实验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实验态度、合作意识以及基本技能进行考察,为保证公平,组长应当场给出评价理由。在实验进行中,教师应该进行不间断的巡视,并为学生做出积极的指导与评价。
三、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对于化学实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病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发现、解决,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道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水平,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 参 考 文 献 ]
[1] 严小梅。 初三化学实验课有效性教学初探[J]. 江苏教育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2013,01:70-72.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训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6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22
2016年7月,笔者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芜湖县中学化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学习期间既有来自专家、教授和博导的理论指导,也有来自一线教研人员与教师的经验分享,感觉受益匪浅。尤其是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十四中李佳的报告《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及应用》给了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现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每年5月我县都会举行初三学生理化生实验操作加试,期间笔者曾与参加操作加试的监考教师做过交流,对我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本文结合此次培训期间与老师们的交流与访谈,简单阐述我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 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未能开足开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8个学生必做实验及若干演示实验,共三十多个实验,同时课程标准还弱化了演示实验的概念,倡导与建议能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的尽量进行分组实验,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笔者通过调查与访谈获悉,部分学校的实验没有开足开齐,部分学生分组实验被改为演示实验,甚至个别学校改“做”实验为“讲”实验――描述实验,即教师给出实验现象与结论,学生进行背诵记忆。
2. 教师对实验教学基本素养不足
(一) 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不能达标
不久前笔者全程参与了我县理科实验说课比赛,从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说课中对一些常见操作的动作要领描述不当,甚至出入较大,结合前期笔者参与几节县级观摩课及与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监考老师的交流,发现我县初中化学教师的操作技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不熟练,不能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优化选择实验器材等。
(二)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功能认识不足
教材中为什么要设计或选择这一实验,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价值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教师很少思考,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化学教学的内容,很多教师不能理解,即使理解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教师的实验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薄弱
教师的实验创新与改进的理念落后,实验创新与改进能力有待提升。从笔者参与的化学实验说课来说,14名参赛者中只有2位参赛者真正贯彻了实验说课的精神――创新、改进,其余选手鲜有涉及实验创新的。而笔者也仔细分析了实验说课的评分标准,其中有关实验创新方面的权重很低,涉及实验教具改进的权重则没有出现,这说明了什么?组织方和评委是忽视了这个问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还是别有问题?如果是认识的缺失――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那恐怕问题就大了,需要培训和改变的不仅是一线教师了。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成因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笔者尝试着分析了一下,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新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但中高考的指挥棒没有改变,所以教师的日常教学不可能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大多数教师均以考试和分数为生命线。在与老师们交流时,笔者了解到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做实验费时又费力,而且往往效果还不好。故而用视频代替实验或讲实验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的教师还得出了讲实验要比做实验效果好的谬论。因为教师自身经历的实验操作少,所以实验教学技能的缺乏就不难理解,进而教师对于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就成为无米之炊了。总之,还是缺乏对新课改的正确理解与认识,没有真正践行新课改。
其二,也有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原因。县区初中的规模一般不大,尤其农村中学的规模则更小,所以一般不配备化学实验员,教师要做实验得自己准备实验器材、维持秩序、整理实验室卫生。而初中化学课时工作量的权重本来就低(一节化学课只相当于0.9节语数英的工作量,有的学校更低),如果要准备一个化学分组实验至少得一两节课,甚至更长,所以这恐怕是化学老师不做实验而改为说实验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其三,化学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也是一个原因。我县中考中化学总分60分,无法与语数英150分相比,甚至有的学校领导与班主任还认为化学还不如体育在中考中的地位,故此不太愿意化学教师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化学学科上,更谈不上支持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了,毕竟进行化学实验要耗时费物。那如何改变上述不良现象呢?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1.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化学教师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全面的摸底,对技能未能达标的化学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对于岗前培训可采用“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法。“请进来”:请一些大学的实验老师或在实验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一线教师,来对全县初中化学教师和实验人员进行培训;“派出去”:选派部分初三化学教师及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同时加强考核力度,岗前培训仍不能达标的要延迟上岗。
2. 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式引领着教学价值观的形成。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课堂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课堂的自身特征,即化学实验既是教学的内容又是教学的手段,动手能力与动手习惯应该成为化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在日常教学或各项赛课中强化教师动手能力和实验教学的地位,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帮助化学教师改变对化学实验教学态度,帮助化学教师了解与发掘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改变教师对化学实验消极、应付的态度,让化学教师爱上化学实验、爱上化学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至于如何改变,还得进一步研究。
3. 学校要制定相关奖惩措施
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要调整办学思路,抛弃唯分数论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要真正践行新课程的理念。首先,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帮扶机制,如统一配备实验人员,提高实验教学的课时工作量,激励化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改进与研究,对获得化学实验创新或实验改进的化学教师和实验人员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等。
另外,学校要加大对化学教师与实验人员的监管与考核力度,对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实验的化学教师和实验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篇十二
化学实验教学是农村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组成,又是农村初中学生对化学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在农村初中的化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将会对农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和重大的意义。
1.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初中化学教学是属于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方面的有效教学上,而化学实验教学却能很好地满足这一点要求。特别是属于化学基础知识中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既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既枯燥又抽象。这对于刚处于启蒙阶段且基础又不好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就更难于理解和把握。
1.1有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化学实验教学总是离不开学生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实践和锻炼,再加强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有效的观察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以及学生对从现象得出结论的推导过程的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经过这种长期的实验教学活动的锻炼后,其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观察能力及实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1.2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我国农村的教育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身处农村的初中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十分不足,本身具备的科学素养也很低,因此,在教学中提高农村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达到发展科学素养的目的。
2.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的教学是比较薄弱的,教学中常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给农村教学带来很大制约作用,同时也给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实验设备问题
在农村初级中学,长期以来都处于实验室缺少、不合格、不标准的状态中。各种设备也比较陈旧落后,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也大多数都是短缺不全,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更是基本没有。这些都会给有效进行化学实验教学造成很多的不便。
2.2师资问题
在农村初级中学中,有关师资人员的配置不合理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相应的专业教师少,兼任的教师比较多,实验室几乎没有专职的实验员。也有些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知识的更新能力也不强,甚至有的抱着消极、不负责的态度等。这些不利因素,都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化学实验教学有效进行的效果。
2.3学生认知问题
对于农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由于农村学生长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基础差、起点低;且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不够科学;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虽然很多学生刚开始都抱着好奇心,都有一定的兴趣和激情,但是,随着实验的继续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和激情,并且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不注意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更不愿意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总结出结论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过后,更失去了热情,甚至把实验忘得一干二净。
3.农村中学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
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是属于化学基础的教学。其实验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集中在实验基础知识和基础实验等方面。其中包括实验仪器知识,实验基本操作、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实验、选做实验等。要在农村初中的化学教学中落实有效进行实验教学,就必须在这些方面的教学中进行加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
3.1 因地制宜,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它主要是由教师完成实验操作,并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内容和现象等。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而得出结论的实验活动过程。实验现象能有效地揭示事物的内在涵义和变化规律。故在教学中,应着重加强学生在对演示实验中现象的产生观察、分析和得出结论等方面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演示实验时操作要正确、标准和熟练,以保证演示实验中有效现象的产生,这对学生有较强的示范和感化作用。
3.2 具体分析,设计学生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学生实验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师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由于教材设计的学生实验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学生实验。
3.3 提升能力,做好典型实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学化学就实验内容来说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有关制取实验;②有关性质实验;③有关生活实验;④有关概念定律阐明实验;⑤有关定量计算实验。每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都有规律可循,因此应做好典型实验,由典型实验引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如:制取O2可运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两种方式,就容易使气体的制取实验的有关设计、操作、思路练习得到掌握,学生能触类旁通,将知识技能内化。
3.4 根据家庭实际,设计趣味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篇十三
化学学科概念多、抽象性强、理解性要求高,是一门兼具文科和理科特征的综合性学科.对此,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出了化学复习教学的四步走策略.第一轮复习是围绕教材,按照课本章节复习;第二轮是围绕教学知识点,实施专项复习;第三轮是围绕考纲考点,实施习题训练复习;第四轮是总结式复习,回顾前三轮的复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如此一来,从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到试卷中常出现的经典考题,可以实现“一网打尽”,从而实现有效化学复习教学.
二、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1.围绕教材,学生基础强化
认真研读新课程理念不难发现,中考化学知识点无一不是来源于教材.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知识点的考查更加强调基础和实践.在传统的化学复习教学中,有些教师会一味地拔高和拓展,在一些不必要的题型和知识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因此,在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中,教材必须是复习教学的重点.课本中的例题、知识点总结、课后习题、阅读资料等,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考点.在中考之前,必须将化学课本反复研读,将教材中的化学概念、知识研拓、实验技能等,加以总结.例如,在化学授课伊始,教材中给出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必然有新物质的产生,而物理变化则不引入新物质.由此引出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概念,即是考查某一性质的产生是否需要化学变化的帮助.对此,笔者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题:爆炸现象是化学变化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对于本题,教材中明确指出化学中出现的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必须区别对待.物理爆炸不涉及新物质的产生,如气球的爆炸,则是物理变化;化学爆炸,如鞭炮的爆炸,必定产生新物质,则是化学变化.如果对教材中的爆炸知识点看得不够仔细,自然就难以正确判断出该题的答案.对于初中化学的首轮教材化复习,不必追求深度,但是必须强调对教材的仔细研读,细细品味教材中的每一句话.
2.围绕考点,化学专项强化
初中化学学科涉及的知识点概念虽然繁多,但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往往是固定的.对于简单易懂的化学知识,教师不妨一带而过,从而为化学难点和重点的复习腾出时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化学特殊现象,往往会成为学生失分点.对此,笔者开设了专门的实验课、化学角、化学之最等兴趣活动.在提高化学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只有做到突出主次、真正减负,化学复习教学的高效才能实现.
3.围绕实验,化学素养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更是中考化学的核心考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针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题、实验推断题、实验计算题等,初中化学教师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实验课,利用实验规律、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实现高效化学实验教学.除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的教学外,近些年中考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对此,教师不妨从中考化学的实验真题出发,围绕实验考点,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能力.例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C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1)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什么?实验现象是什么,说明了CO2的性质是什么?(2)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你的实验操作是:取一瓶空气、一瓶等体积的呼出气体,接下来的操作是什么?分析:在该实验中,既涉及化学实验的操作,又涉及化学物质的性质,对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在化学教材中也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在本题中,还涉及探究式实验,在第二问中,要求自主探究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区别.该题中,还隐含要求掌握CO2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