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化学实验教学案例(通用6篇)6-3-45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本文是快回答细心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6篇化学实验教学案例,仅供借鉴。

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篇一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 教学案例 实验操作

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师,既渴望课堂上的精彩,又害怕课堂中的意外。而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意外”――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而实验中的“意外”――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上的误导。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不但会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且自身会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因此我们不但要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而且这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于观察、严谨认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本身也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案例一:在做浓溴水与苯酚取代实验时,将苯酚溶液加到浓溴水中,观察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见到溶液变成了黄色。若将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改为“将1―2滴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保证反应中苯酚过量,则预期现象很明显。

再如制备的Cu(OH)2的实验,若按教材或资料上的方法和步骤,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可以产生大量的絮状沉淀,但是对该沉淀进行加热时有时就是看不到黑色CuO。实际上,按如上操作一般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绿色的碱式硫酸铜,因此导致观察不到Cu(OH)2的受热分解现象。所以,若将步骤改为“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确保生成Cu(OH)2过程中NaOH始终是过量的。

小结:我们在实验中,若将有些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颠倒以后,就能得到正常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而不会产生“意外” 。

案例二: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先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备CH4气体,再用石英玻璃管点燃时却发现火焰呈黄色。这是由于制备气体时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所致,使产生的甲烷不纯,含有丙酮等杂质气体。因此可以在实验前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充分炒干、研细、混匀,同时要保证碱石灰过量。

再如做原电池实验时,在观察到除了铜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以外,作为负极的锌片上也会有较多的气泡生成。这种现象是由于锌片不纯,含有C、Fe等杂质且金属表面粗糙,容易产生微小电池,最终使得一部分氢气在锌表面析出。

小结: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其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会产生“意外” 。

案例三:在做银镜反应时,在一洗净的试管里注入1mlAgNO3溶液,然后加氨水到完全溶解,再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却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镜。其原因可能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量未控制好引起的。在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不可过量,教材描述为“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实践经验证明,氨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的效果越差。所以加氨水时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到还略显浑浊(不可使沉淀恰好溶解至溶液澄清)为止,这种银氨溶液氧化能力最强,实验效果非常好。

小结: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做学生实验时由于实验习惯的问题,在取用药品时用量很随意,因此很容易会出现“意外” 。

案例四:如在做乙醇的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变黑后,如不迅速插入乙醇,会看不到铜丝变红亮,不反复几次也闻不到有刺激性气味。因为铜丝插入速度太慢,使铜丝温度下降后反应就不能发生了。

小结:温度是影响反应能否明显进行和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温度的合理控制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案例五:如在检验Na2SO3中的SO2-3离子时,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产生可以使石蕊试纸变红的酸性气体。但是无论盐酸过量或不足,试管中始终会有少量白色沉淀无法溶解。实际上,由于SO2-3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等氧化成Na2SO4,所以看见有不溶于盐酸的沉淀也就不足为奇了。

小结:实验室购置的有些药品会因为在实验室保存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作用或者人为地药品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最终导致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出现。

案例六:如高中化学《氮和磷》一节有这样的练习:“用大试管收集一试管NO2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不久看到试管里红棕色气体消失,水面上升至容积的约2/3处……”事实上由于收集的气体中常常含有NO等物质,存在副反应NO2+NO+H2O2HNO2,因此上升的实际水面要稍大于试管体积的2/3 。

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篇二

在会计学专业运用会计案例教学法,组织会计教学是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许多着名高等学府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目的出发,率先推出了会计案例教学法,实验已经证明,会计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

所谓会计案例教学法既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之后新兴的会计专业,自从1979年计算机进入我国会计领域使会计领域发生了质的飞跃,传统的手工会计已逐步被计算机会计所代替,特别是全球互联网的建立,国内外的会计软件公司纷纷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这一切突飞猛进的发展即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挑战,也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会计案例教学法能够为我们改进教学迎接挑战提供有力的武器。

一、会计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

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即教学案例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

(二)典型性原则

即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会计与理财的实际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会计与理财实例,并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三)综合性原则

即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过于简单。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案例;针对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的综合会计案例,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便于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四)理论性原则

会计案例要将固定的会计与理财基本理论和方法融汇于具体实际之中,以便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会计与理财实际工作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提出正确的处理措施。

二、为案例教学创造应用环境

基于以上会计案例的选择原则,我们应该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教学案例库

实现案例教学要运用到大量的教学案例,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教学案例库,而库中的资料来源有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

3.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例如:我校在会计教学中教师把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会计资料,经过整理做为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4.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例如:我校在会计模拟实验室中采用秦晋豫吉四省财专教材编委会编写的《企业会计实验教程》做为案例进行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

(二)建立会计实验室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且实验项目不能仅用于会计核算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均应设置。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最好是局域网,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维护,且在实验室中备有各种商品化财务软件,例如:我校投资百万元以上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在此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各项功能,进行演示和利用财务软件,利用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这样做一方面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不易疲劳,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会计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一)准备工作

在已建立的会计案例库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根据教学进度而定)提前一周左右发给每一位学生,并且简明的向学生介绍所选择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让学生仔细阅读会计案例和一些参考文献,这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并写出会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价报告。

(二)案例分析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广泛讨论,根据学生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报告,各树己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自己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和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把会计案例用于具体的实验

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首先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帐本、报表等实验工具,使得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得以重演,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革命。

化学教学案例 篇三

在新课标全面推行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搞好高中化学教学?下面,我们从一节化学教学案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课题: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一课时

在这一节的教学中,采用“设疑-学生实验-自主探究-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导课:(引入一个医学小故事)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妇女,当她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可以发现她整齐洁白的牙齿里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另人白思不解的是,自从车祸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疼,医生绞尽脑汁,格林太太的头疼病仍无好转,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看望格林太太并为她治好了头疼病,同学们想知道化学家是怎样治好格林太太的病吗?引出课题。

实验探究: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探究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探究3:将锌片、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设疑:为什么上述实验都是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气泡? 探究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设疑:①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②铜片上产生了氢气,是否说明铜能失去电子?③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④H+得到的电子从哪来?⑤锌失去的电子如何传递到铜? 探究5:如何证明装置中产生电流?

配合课件演示。[演示实验4—15]

三、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特点,实验事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本节课以生活事实设疑,又以实验事实释疑,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的结果。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逐步突破原由认识,形成新认识,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当学生的思考和探索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提示点拨,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实验探索活动,既不是灌输也不能放任自流。由于本节课采取讨论式和学生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尤为重要,应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四人为一小组较合适,以便于学生展开实验探究活动和讨论。在学生实验和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学生中,接受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个别指导。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教学情景中得到启发,教学情景进行设计、分析可行性,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开展第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分析可行性,得出最佳方案,实验探讨构成原电池,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找出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分析可行性,试验证明,得到结论。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篇四

【关键词】将进酒;情景化;教学模式;案例

情景化教学模式也可称之为情境化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职校开展此项研究,要结合专业特点,落实在实践上,探索并设计出切合职业学校实际的多种情境化教学模式,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为最终研究目标。

情景化教学模式的流程通常是这样的: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情境—再现情境;学生进入情境—感知情境—享受情境;最后师生一起检验情境。

在《将进酒》课文教学中,我重点创设了如下教学情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受到了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

一、导入——视频播放,创设情境

在导入阶段,我运用了濮存昕的《将进酒》朗读视频,声情并茂地将学生带入了1000多年前的唐朝,然后,学生全体跟着视频音乐伴奏,朗读课文。在对课文文本有了初步了解之后,用两张中国画人物图片,一个是画的狂放的李白,还有一个是画的闲适的王维,引导学生进入人物讨论,这两个人谁是你心目中的李白。

学生因为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很快就根据课文内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二、新授——演讲、朗诵,创设情境

在新授阶段,我充分发挥了自身朗诵和演讲的优势,用音乐伴奏,加上画面,介绍李白其人其诗。摧枯拉朽的气势,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的激情将学生带入了当时的时代,带到了诗人的身边:

1.介绍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如果把中国古典文学的世界比成浩瀚的苍穹,那么李白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巨星;如果把中国古典诗歌比成巍峨的山峦,那么李白就是诗歌群峰中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

2.介绍李白诗歌所处的时代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盛唐气象的宏阔、豪迈、自信化为生命的汁液,构建了李白的骨架,哺育了李白的血肉,盛唐的气象的魅力集中在李白的身上四溢充盈,喷薄而出!可谓“天精地气,一时凑泊;大千造化,集于一身”。李白舌灿莲花,笔挟风云,简直就是才气、自信、豪迈、飘逸的代名词。

3.介绍李白其人的风格

他冲天而起,破空而出,如芙蓉初发,清新自然;似龙泉出鞘,锋芒毕露!他心雄万夫,平交王侯;他桀骜不驯,睥睨天下。李白是盛唐气象孕育出来的最完美的骄子。他是踵地摩天、扶摇直上的大鹏,是横戈跃马、左冲右突的侠士,是飘荡卷舒、异彩纷呈的云霞,是皎洁明华、丰润光鲜的朗月,是猎猎酒旗潇洒傲岸的微笑。李白身上涌动着一种雷霆万钧的气势,彰显着一种涵盖万有的博大,飘散着一种鹤立鸡群的风神!他是唐诗的最高峰巅,他是个体人格的最高代表!

“我言李白无古双,至今采石生辉光”!他是太白金星降凡,他是青莲居士临世。他集神仙、剑客、游侠、酒圣、诗人于一身,览诸子百家经籍,有超脱尘俗思想,具建功立业抱负,欲为鲁仲连,心仪谢安石,可谓“气吞一代,目无千古”。他的血液里流淌着湖人的放荡不羁的血液,他的体内激扬着激情自由的热血。自由是李白诗歌的精神内核,是其生命最原始的冲动!自由,形成一种性格;狂傲,构成一种火焰;飘逸,凝成一种飞动。三者合一,构成李白诗天风海雨般的气势。李白是历史上任何诗人都不可比拟的,“屈子何悴,宋玉何悲,贾生何戚,相如何瘦”!他抒真情,见其人格之俊爽;写激情,见其愤世之不平;表柔情,见其心灵之善美;字里行间燃烧着电一般的生命!

4.介绍李白其诗的风格

诗系太白恃酒逞才使气之作。它似乎没有什么章法,也不暇安排,完全是凭一时之感情驱使,随气所之,气出而言随,气盛而言盛,气变而言变。严羽评此诗云:“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任情使气,是这首诗的基本特点。此诗咏的是饮酒,是一首名符其实的劝酒歌。诗的首尾相应,中间虽起伏跌宕,但句句与饮酒销愁有关。起首二句,说黄河如海一去不归,高堂白发难转青丝,是说时间不能倒转,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一愁也;既然青春难再,不纵酒行欢更待何时?于是引起了举杯销愁愁更愁的纵酒行乐的主题。“天生我材必有用”,本是自信的豪语,但实际上是怀才不遇,有才不用,二愁也;“千金散尽”本应“还复来”,但如今本应复来的“千金”始终未来,且连饮酒还要用“千金裘”和“五花马”来换,三愁也;自古“圣贤”本应流芳百世,彪炳史册,但如今却“皆寂寞”,而让那些无所事事醉生梦死的饮者“留其名”,世事之颠倒如此,四愁也;此四愁皆千古之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啊!于是,诗的主题就是干杯,干杯,而且还要一连干它三百杯!此诗忧愤深广,又豪情四溢,虽说的是饮酒,其深怀却还在忧世。可以说是酒诗中的奇葩,一朵在酒文化中生出的旷世奇花!

5.介绍李白诗歌的文学价值

读李白的诗,你的感觉是力量和气势,是惊涛拍岸,长河奔流,飞瀑直下;是香象渡河,金翅劈海,骐骥驰野;是笔走龙蛇,语惊鬼神,口吐锦绣。无论是“气雄高畅”的歌行,还是“气势张皇”的七古,也无论是“气象雄逸”的五律,还是“气体高妙”的五绝,“气概挥斥”的乐府,李白都是信手拈来,独占鳌头,另标高格。

能诗能剑亦能酒,李白风采照千秋。他列竹溪六逸,属饮中八仙。宇宙的启悟,酒神的鼓舞,神仙的飘拂,把他的生命意识推到了极致,也把他的生命价值提升到了极致。天道自然,豪放不拘,飘逸不群,就是李白的诗风,也是李白的人格,更是李白的精神,李白的神韵!李白的诗纯属天籁,无迹可求,臻于化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极大地拓展了他的胸襟,更壮大了他的抱负,还平添了他作诗的豪兴。

演讲结束了,学生们沉浸在我营造的氛围中,教室里静悄悄地。这时,我要求学生找到诗句中的关键语句,然后引导学生将“四愁”转化为四个关键字:悲——欢——愤——狂,最终,学生归纳出了全诗的感情脉络。

三、拓展——设问讨论,创设情境

在拓展阶段,我向学生发问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细致解读全诗。

1.《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曲折低回,跌宕起伏。请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学生找到了这些诗句,解读了这些诗句。

2.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全篇主旨是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找到了几句,最终,经过讨论,落实为一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然后,我适时推出了一个问题,进行比较阅读: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表达的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最后,大家归纳为:前者低沉,后者昂扬;前者委婉,后者直白。

3.谪仙诗人李白纵酒高歌:“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何他才高八斗却嗜酒如命?

李白借酒抒万丈豪情,李白用酒写万古柔情。李白因酒越发洒脱飘逸,酒因李白更加酣畅淋漓!

4.从“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诗中,你看出了诗人思想上的什么特点?经过师生讨论,最后归纳为:矛盾。前者豪放自信,后者怀才不遇。最终,通过酒进行了中和。

四、总结——自编自演,创设情境

在总结阶段,我启发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再次解读此诗,加深了学生对比兴、映衬、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印象。

我设计了一个情境:我们平时请朋友喝酒,怎么劝酒的?请两位学生表演一下。如果是请李白喝酒,我们怎么劝酒?如果是李白请人喝酒,怎么劝酒?饶有情趣的表演,气氛有点闹,但效果很好。在同学们的点评中,大家体会到,李白的话,怎么夸张怎么说。

具体归纳为,数字的夸张:如“会须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感觉的夸张: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在教学中,我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充分地创造和合理运用了情境性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对诗歌的关键语句能够理解了,也能够背了。

开展情景化教学模式研究,这是时展的要求,更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程岭。教师情景化教学理论探源[J].继续教育,2011(04).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篇五

关键词:课程整合;模块化案例教学;启发教学;程序设计;解决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C语言”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和应用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C语言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功能,语法结构简洁精妙,便于描述算法,写出的程序效率高,运用C语言可以编写系统底层的内核程序。C++、Java、C#、J#、perl等高级语言也是衍生自C语言,所以掌握了C语言,可以很容易掌握这些新型的语言去开发程序。因此在高等院校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及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建立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及较强的动手编写及调试程序的能力,逐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及其他高级语言课程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存在畏难情绪,更不知如何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给后续学习造成障碍。笔者在教学中调整了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将模块化案例教学引入“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中,进行了教材整合和强化实践教学,并围绕模块化案例展开C语言教学,以案例引出C语言的知识点。全部授课都以程序设计为目的,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2课程进行整合,建立模块化案例教学

2.1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语言知识为主线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以语言知识为主线,按照变量、数据类型、表达式、数据输入/输出、流程控制、函数、指针、结构、文件等顺序进行教学,实训课多以验证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知识点都是独立听记,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因此,学生是边学边忘,学习后续内容没有前期知识支撑,学到5~6周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有些学生放弃对该门课的学习,到期末考试突击复习,不及格率比较高。

2.2课程整合以程序设计为主线

课程整合以程序设计为主线贯穿语言各知识点,就是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分解为四个模块,即C语言基本程序设计模块、函数模块、指针模块、文件模块,每一模块都以案例展开C语言的知识点教学,讲解C语言的理论知识为目的,上机实训以授课中的案例贯穿始终,即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便于后续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编写C程序的能力,紧紧围绕这四个模块的案例举一反三展开程序设计的实训。

2.2.1基本程序设计模块

利用“统计一名学生的三门课程平均成绩”的程序,引导出变量、数据类型、表达式、数据输入/输出等C语言基本知识。这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是学习C语言入门阶段。如图1所示。

2.2.2函数模块

C程序是由若干函数构成的,函数是C语言的核心知识。因此,在讲函数知识及设计函数程序时,将前面讲述的计算学生多门课程成绩组合成较完整的C程序案例。如图2所示。

通过这个案例讲清C语言中变量的存储类型的区别和功能,函数调用、参数传递的方式及要求,按值和按地址传递区别。在讲函数调用时启发学生逐步完成图2各个程序模块的组合。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扩展图2中的功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并提出预处理和文件包含知识概念及运用。

2.2.3指针模块

指针是C语言的重要功能,正确而灵活地运用指针,可以动态分配内存和对物理地址直接进行操作,方便地使用字符串和数组,有效地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在函数调用时能获得1个以上的函数值。指针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复杂,这部分是C语言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按常规模式教学,学生对指针知识理解难、运用更难,部分学生到此几乎放弃学习。采用模块案例教学,学生首先了解指针的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然后逐步从指针案例中启发引出知识点,边学边用,通过实例反复练习,学生能较灵活运用指针知识编写程序。指针模块如图3所示。

首先利用演示链表案例引导出动态分配内存。然后演示用指针修改数组处理学生成绩排序的程序案例,或者设计较简单的对硬件操作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指针知识运用之后,再由学生模仿将函数模块中用数组存储数据修改为用指针进行数据处理。在知识引申的过程中,逐步提出字符串指针、指针数组及指针数组做main()函数的参数的运用。

2.2.4文件模块

主要讲述输入输出函数,将内存中存储的数据输出到外存上,仍然利用案例分析文件的概念及文件的运用。

3围绕案例展开教学

在基本程序设计模块中,以计算1名学生三科成绩的平均成绩这个程序开始引导C语言基本知识。程序如下:

#include

main()

{ int scor1,scor2,scor3;

float grade, total;

total = 0.0;

printf(“Enter grades: \n");

scanf("scor1=%d ,scor2=%d ,scor3=%d", &scor1, &scor2, &scor3);

total= scor1 + scor2 + scor3;

grade=total/3;

printf(“Grade average is %.2f\n", grade);

getch();

}

3.1案例启发教学,使学生轻松听课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熟记模块中程序。例如:第一次课熟记“统计1名学生三科成绩”这个程序。然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一起分析程序中语句的含义,在分析语句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提出新问题,引出C程序中新知识,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再举一反三写出对应不同问题的C语言程序。例如:提出判断并输出学生三科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引出分支结构。提出若是8门课,进行总成绩统计的简便方法,由此引导出循环结构。根据对成绩升序或降序排序引导出一维…快回答 m.kuaihuida.com…数组,再计算多个学生中每个学生多科成绩引导出二维数组等,根据引导的知识逐步扩展和加深知识的运用。

保证学生动脑、用心听课。教师在讲解每个基本知识的过程中不要面面俱到,对常用的编程知识细讲熟练,不常用的知识略讲或用表格统解,有些基础知识是随着编程逐步引出或者以后应用时在自学,保证学生听课不疲劳。听得懂、跟得上、兴趣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动力会产生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强化记忆判断最高分、成绩排序等程序,以便于后续课由用户建立的若干个自定义函数构成较完整的程序。在分析函数案例过程中,讲清数据存储类型的区别及参数的使用等知识。授课过程如图4所示,每节课结束前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便于课后复习。

3.2培养阅读程序的能力

读程序是学习C语言入门最快,也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在讲述程序中各语句含义的时候,首先培养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在阅读程序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C程序的结构。例如:编写程序首先根据表达式确定变量及变量的数据类型,然后给变量赋值(直接赋值或通过键盘接受值),再进行运算,最后输出计算后的结果等。要求学生不放过每一章中提到的所有例题,仔细研读程序,直到每一行都理解了。看懂别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设计技巧,掌握程序结构。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编程思想和基本结构,教师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设计C程序作业,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阅读程序、修改程序、给程序补充语句以及写出程序运行结果,强化训练。

3.3培养学生编写程序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算法

3.3.1模仿编写程序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纸上谈兵”光学不练是学不好C语言的。在阅读程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模仿编写程序,如果没有深刻地理解C语言的语句及掌握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模仿编写程序也是一句空话。在模拟编写程序时,如果写不出来,回过头来再继续研究例题,想想自己为什么写不出来,然后再去写这段程序,反反复复,直到熟练为止,在模仿编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

3.3.2分析算法

利用C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不仅仅是C语言语句,还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及算法。例如,如果你不知道计算π的公式,即使C语言学得再好也无法编写计算π的近似值的程序。如果不知道判断闰年的条件,就无法计算某年是否为闰年。所以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算法,这是设计程序的重要条件。

3.4强化编程能力的训练,树立编程信心

教师在全部的授课过程中,时时鼓励学生能学好C语言。因此教师在提供丰富多样的实验题目时,注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选择自己能理解的训练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编写程序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促进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心和激情。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过程中,阅读一本C语言方面参考书,经常上一些好的C语言论坛进行学习、交流,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也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师生间、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活动,对实训题目采取自测、在线判题等活动。这些多种交流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学习、思考,取长补短获取编程的技巧。成绩考核以笔试、实训、交流等多种形式,每一环节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围绕模块案例开展实训教学

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训教学中,通过上机调试模块中的案例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深化理解,不仅培养学生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的专业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人际技能方面的培养。

4.1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4.1.1调试基本程序设计模块

初学者首先掌握C语言编程软件的使用及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修改程序中出现的语句、语法、程序流程等错误,积累调试程序的经验。在调试程序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探索、发现出错的原因,并且能独立加以解决。再通过修改已经运行程序的某些语句,查看程序发生的变化及分析结果变化的原因,加深对新学知识点的理解。实现“输入”程序加深知识的记忆,“修改”程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理解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编程能力的提高。

4.1.2培养综合实训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调试程序方法之后,对函数模块、指针模块、文件模块案例进行调试,提高学生调试综合程序的能力,修改程序中出现的逻辑结构、流程错误。综合实训可以根据函数模块案例建立学习小组,每个自定义函数分配给小组中不同学生独立编写程序、调试、运行,逐步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然后将小组中每个人编写的程序综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调试、运行。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增加程序的功能,利用开放的实训环境进行自主调试,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

4.1.3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训的总结和知识的巩固,总结实训中调试程序的经验、收获、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便于后续实训课的操作。实验报告也是师生交流的最好手段,老师掌握每个学生实训过程中的问题、想法、效果等,可以调整授课进度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4.2注重学生人际技能培养

当今企业用人原则是构建在以智力因素为基础的非智力因素上,看重员工的心智模式建设及工作中表现出的协同合作精神、诚实可信性、抗压抗挫折能力。因此在综合编程实训中,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在编写程序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在一起讨论、研究、共同解决,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意识,以适应市场用人的需要。

化学教学案例 篇六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 教学案例 实验操作

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师,既渴望课堂上的精彩,又害怕课堂中的意外。而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意外”――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而实验中的“意外”――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上的误导。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不但会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且自身会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因此我们不但要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而且这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于观察、严谨认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本身也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案例一:在做浓溴水与苯酚取代实验时,将苯酚溶液加到浓溴水中,观察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见到溶液变成了黄色。若将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改为“将1―2滴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保证反应中苯酚过量,则预期现象很明显。

再如制备的Cu(OH)2的实验,若按教材或资料上的方法和步骤,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可以产生大量的絮状沉淀,但是对该沉淀进行加热时有时就是看不到黑色CuO。实际上,按如上操作一般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绿色的碱式硫酸铜,因此导致观察不到Cu(OH)2的受热分解现象。所以,若将步骤改为“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确保生成Cu(OH)2过程中NaOH始终是过量的。

小结:我们在实验中,若将有些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颠倒以后,就能得到正常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而不会产生“意外” 。

案例二: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先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备CH4气体,再用石英玻璃管点燃时却发现火焰呈黄色。这是由于制备气体时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所致,使产生的甲烷不纯,含有丙酮等杂质气体。因此可以在实验前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充分炒干、研细、混匀,同时要保证碱石灰过量。

再如做原电池实验时,在观察到除了铜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以外,作为负极的锌片上也会有较多的气泡生成。这种现象是由于锌片不纯,含有C、Fe等杂质且金属表面粗糙,容易产生微小电池,最终使得一部分氢气在锌表面析出。

小结: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其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会产生“意外” 。

案例三:在做银镜反应时,在一洗净的试管里注入1mlAgNO3溶液,然后加氨水到完全溶解,再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却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镜。其原因可能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量未控制好引起的。在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不可过量,教材描述为“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实践经验证明,氨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的效果越差。所以加氨水时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到还略显浑浊(不可使沉淀恰好溶解至溶液澄清)为止,这种银氨溶液氧化能力最强,实验效果非常好。

小结: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做学生实验时由于实验习惯的问题,在取用药品时用量很随意,因此很容易会出现“意外” 。

案例四:如在做乙醇的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变黑后,如不迅速插入乙醇,会看不到铜丝变红亮,不反复几次也闻不到有刺激性气味。因为铜丝插入速度太慢,使铜丝温度下降后反应就不能发生了。

小结:温度是影响反应能否明显进行和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温度的合理控制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案例五:如在检验Na2SO3中的SO2-3离子时,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产生可以使石蕊试纸变红的酸性气体。但是无论盐酸过量或不足,试管中始终会有少量白色沉淀无法溶解。实际上,由于SO2-3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等氧化成Na2SO4,所以看见有不溶于盐酸的沉淀也就不足为奇了。

小结:实验室购置的有些药品会因为在实验室保存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作用或者人为地药品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最终导致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出现。

案例六:如高中化学《氮和磷》一节有这样的练习:“用大试管收集一试管NO2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不久看到试管里红棕色气体消失,水面上升至容积的约2/3处……”事实上由于收集的气体中常常含有NO等物质,存在副反应NO2+NO+H2O2HNO2,因此上升的实际水面要稍大于试管体积的2/3 。

小结:很多化学反应中都有副反应的存在,有些副反应甚至影响实验结果,因此也会出现“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