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大家都看到过简报吧,简报的种类尽管很多,但其结构却不无共同之处,一般都包括报头、标题、正文和报尾四个部分。一般简报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的4篇文明校园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文明校园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文明校园范文 篇一
我们认为,校园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文明、秩序文明和人文风气的文明。良好的环境是基础,是校园文明建设的出发点;规范的秩序是必要条件,是约束不文明行为的重要手段;人文风气文明是核心,是校园文明建设的着力点。
一、环境文明
良好的环境文明是校园文明建设的第一步,是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前提。
1 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于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环境,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更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校园就更要体现出高于社会的文明格调,从建筑到景观布置,一场一景、一草一木都要给人以美的感受,通过绿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无声地“说话”。让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校风等从这些物质环境上反映出来,利用学校的建筑、雕塑、景点设计,甚至是公告栏、路标来影响校园内活动者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使其在有意无意之间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修养的提高。
2 人际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和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在现代教育中最受学生的欢迎。我们首先应该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能够与学生和睦相处,融洽交流,形成一种严肃、活泼,自由、向上的校园人际氛围;其次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善良、真诚、宽容、乐观的个性品质;同时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给人的心理造成的冲击和压力,要开展多方面的心理教育,通过心理咨询等各种活动,在学生间营造一种轻松、友好、互信的心理环境。
3 文化环境
建设一所有自己文化特色的高校,就必须营造自己特色的文化环境。当然,文化环境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积淀过程。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包括道德规范、思维模式、行为准则、心理趋向及价值观念等,它的显著特征是具有感染力。文化教育潜移默化,感召力大,穿透力强,作用面广。’校训就是校园文化环境的集中体现,比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博学使思”,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山东大学的“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等等。高校要通过明确的校训,确立自身的文化取向,然后在学生活动中将自己的文化特色渗透进去,在学校的各种宣传中体现自己的文化特点,在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要求广大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语举止,围绕学校发展的文化趋向,带动影响广大同学培养相应的文化观念,就能有效推动学校特色文化环境的建立。要把学校建设成文化的宝库,一个人置身于其中,就能感受到一种科学与知识的气息。
二、秩序文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生活应该井井有条、管理规范,师生行为有节、按章办事,而不是杂乱无章、无轨可循。创建良好的校园文明秩序是一所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最佳体现,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学校的具体落实,也是建设校园文明的前提和制度保障。
1 生活秩序
生活秩序是对学生在学校环境中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提出的规范要求,是校园文明在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一套完备的生活规范秩序,可以有效地约束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让学生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这些秩序规范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机制一步步为学生所注意和遵守的时候,一种良好的生活秩序就形成了。这种良好的生活秩序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持,就能够成为自然而然的规范,从而形成文明的生活秩序。
2 教学秩序
教学秩序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与规范。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都是教学秩序的一部分。良好的教学秩序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来营造。应该依据教学要求和法律要求制定各种规范的规章制度,既要求学生,也要求老师,建立教学计划规范、课堂气氛活跃和考试严谨严格的教学秩序。
3 管理秩序
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学校文明的重要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过去教师是知识的化身、高高在上,学生就是下级,就是服从者,这样的管理秩序培养出的学生缺少创造精神和独立人格。我们的管理秩序应该建立在平等友爱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避免制订“霸王条款”,才能营造出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管理秩序。
三、人文风气
校园中的人文风气对于校园文明的导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建立良好校园文明的核心。
1 学生的人文风气建设
学生的人文风气是指大学生群体中的人文文化规则,如学生的价值观念、人生信念、举止言谈、服饰等。学生的人文风气与社会风气问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同时还受到学校校风和传统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风气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在学生相应素质提高的基础上,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和各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们的集体组织观念和团队精神;二是通过推广日常文明用语活动,教育学生文明交往,拒绝粗话、脏话,交往得体,要具备良好的语言仪态;三是深入进行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善良待人、诚实做事,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2 教师人文风气建设
教师的人文风气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与其他职业群体所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语言符号等。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老师有一些不良习气,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坏的影响。所以对于老师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维护象牙塔的纯洁,在自己一言一行中起到榜样的作用;二是严格教学,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现在有些教师收受学生贿赂,在考试的时候“开绿灯”,对于这种现象要严厉查处,严惩不贷;三是老师要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融洽相处,能够在日常的聊天谈心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并以自己的良好风范感染学生,使师生们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共同进步。
3 行政管理人员的人文风气建设
文明校园范文 篇二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明;特征;统一;建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2-0025-02
一
校园文明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尽管一些学校“有文化无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结果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文化建构的任意性”、“文化引导的盲目性”、“文化主体的浮躁性”和“文化组织的散乱性”等原因所导致,但对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二者关系的理解有误与处理不当才是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智慧的深刻原因。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改造校园环境、协调入际关系、把握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样式、风格及行为。它一般由校园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个层面的文化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建筑、器材等物质条件与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指用以规范师生行为的各种政策、守则,是校园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并自觉认同的群体心理和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行为文化是指师生的具体行为展示,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而“校园文明”则是指校园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满足师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良性运行的程度,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产生条件不同。校园文化是师生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关系的产物,是师生对校园地理环境、人际关系和自身进行人造的结果。而校园文明则是师生在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矛盾的过程中,对人造结果加以合规律合目的的改造后将“人造”结果转化为“造人”结果的产物。例如,各种亭台楼阁、名人塑像、文体活动等校园文化就是师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烙上其思想或活动印迹后的人造之物;但雅致的环境、美好的言行、淳正的校风等校园文明却源于那些具有造就和发展人材和大师这一“造人”功用的优秀校园文化。
第二,存在依据不同。校园文化是特定学校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为了特定的追求而创造出来的一切,故在不同的学校,校园文化总是各具内容、风格和样式,体现出它以不同学校、不同办学条件和办学目的为存在依据的多元特征。例如,农业大学的田地棋布、追求增收增产的校园文化就有别于师范大学的名师丰碑树立、培养师范人材的校园文化,也不同于理工大学的科技迹象遍存、崇尚发现和发明的校园文化。尽管如此,校园文明的存在依据却是一元的,即不论是何种内容、样式和风格的校园文化,它们要想发展为校园文明,都只能以能够满足校园师生获取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共同依据。
第三,变化形态不同。校园文化的变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则是一个相对平稳跳跃的过程。一般来讲,校园文化由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成果,因而它往往是在顾及学校传统及其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连续渐进地展开它的千变万化。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却不同。校园文明对师生和学校发展所起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决定了它一旦形成就不会被轻易地加以改变,而是保持其相对平稳的变化态势,但当学校出现大的转型和调整,抑或校园文化出现大的变革,那么原有的校园文明势必会随着学校的转变或校园文化的积极变革而发生跳跃式的变化。
第四,价值属性不同。在当今学校,师生个性的差异存在及校园文化生成环境的开放使得校园文化的内容往往是真假共存、善恶同在、美丑并蓄,展现出它在价值上既可彰显智慧和先进,又能暴露愚昧与落后的二重属性。而校园文明因为是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恰当把握,其同假恶丑相远离,与真善美相伴生,所以它在校园中的千姿百态只会是精华的自由展示而不是糟粕的丝毫泛滥,从而显示其在价值上惟独容纳校园精华的单一属性。
二
以上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种种特征表现虽然说明了二者之间界限的客观存在,然而透过形形的校园文化现象,二者又不乏有机统一的一面,这种统一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首先,二者相互规定。一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外在地规定校园文明的存在。例如,清爽的校道、别致的景点、畅通的网络、齐备的教研设施等器物文化体现的是精致与优良的器物文明;整理内务、发明创造、排队就餐等行为文化显示的是有益与优雅的行为文明;按章管理等制度文化凸现的是有序与高效的制度文明;勤奋务实、敬业励志等精神文化张扬的是健康与向上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规定。校园文化虽然是千校千面,但它们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文明需求。以学校的社团文化为例,甲学校的文学社在办刊、经济社在生产,而乙学校的文学社在讨论、经济社在消费。显然,这两所学校的社团文化在对方看来或许都存在值得怀疑的地方,然而经过仔细考察却不难发现各自都不乏文明的价值:前者突出的是社团活动的技能性和创造性,后者突出的则是社团活动的表现性和消费性。这一例证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校园文化,不论师生如何建构它的内容和形式,校园文明始终都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意蕴或内在规定。其次,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互依存。一方面,校园文化是校园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园文明从来不是随校园落成就可自然出现的伴生物,而是广大师生积极创造校园文化,并努力克服校园文化中存在的譬如教与学、学与用、劳动与休闲等诸多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之间的重重矛盾,使校园文化发展到具有泽被师生、造福学校这一价值时而取得的历史成就。离开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变革和完善,校园文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代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和个性化特征的存在虽然使得不同校园文化间的频繁交流与碰撞变得空前激烈和复杂,但校园文化避免蒙上文化尘埃,绽放文化光芒的关键既不在于校园文化内容的增多,也不在于校园文化形式的新奇,而在于校园文明现实地成为了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是因为:其一,校园文化如果不以接近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变化的方向,那么我们在发展校园文化时就会只注重校园文化的积累而疏忽其内容的意义,以至于将校园文化的建构看成是一种可以任意为之的操作。其二,校园文化倘若不以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那么我们就会把现有校园文化的存在看作是永恒不变的事情。离开了校园文明牵引的校园文化只能走向混乱、流于低俗。
三
上述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关系深刻表明:校园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校园文明形成和升华的过程,校园文化的多层面构筑与文明化追求必须结合起来,互动互进。既重视校园文化的创造和积累,又追求校园文化的优化和提升从来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然之义。换句话说,校园文化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决不是一个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分离的过程,而是两者相互统
一、交互完善的过程。因而在实践层面上,实现校园文化发展的方略就在于从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统一的角度去构筑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而由以下三要素构筑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无疑就值得学校师生予以重视和参考:
“丰富”,即积累、兴盛校园文化。这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基石。它一方面强调校园文化的建构既要重视对校园自然环境、教研设施等“硬件”的添置,也要关注对校园精神、管理制度等“软件”的培育,以保证校园文化内容体系的完整。另一方面也要求针对师生需要及学校条件,尽可能地创造吸引师生注意、便于师生参与、发挥师生才华的多种校园文化形式,使校园文化形式能够准确、灵活而充分地体现和强化校园文化内容。为此,本着“开放搞活”的原则,在教师和学生队伍中培养和使用校园文化建设的专家及文化活动骨干、积极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投资渠道以争取社会力量的文化投资、建设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数字校园、对外来文化加以批判吸收等就不失为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举措。
“创新”,即变革、优化校园文化。是指对现有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超越性的改造和完善。创新校园文化的目的在于通过反思、批判和发展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能够不断孕育和提升其文明价值,因而它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关键。它首先要求师生时刻反思校园文化的文明程度。例如,反思精神文化是否催生了“道德文章、堪为师表”的大师和“知行合
一、心智健全”的学生;反思器物文化是否得以绿化、美化,因而能够“筑巢引凤”;反思制度文化是否成为了促进学术、培育人才和大师的坚实保障;反思行为文化是否彰显了师生热情、上进的儒雅气质;反思校园文化是否成为积极影响社会的示范文化等等。其次是要求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胆变革校园文化形式、小心改造和完善校园文化内容。采用校园文化新形式尽管经常会面临因违背传统、冒犯权威所带来的风险,但只要新形式有助于增加校园文化的文明价值,广大师生就不妨大胆突破校园文化形式的旧框框、采用校园文化的新形式。当然,校园文化新形式的采用由于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扶持,例如国情的允许、法律和政策的支持、社会舆论的宽让、家长的理解与协作等等,故在变革校园文化形式时要做到必要的小心谨慎,不能随意触犯社会的法规与道德。
“树我”,即树立校园文化的独特个性或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不能独具一格且品格优质,那么该学校不仅难以培育出一流的大楼、大师、大材和大气,而且还将走向沉寂甚至是沉沦[1]。鉴于此,追求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无疑就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重点[2],需要学校特别注意的是:第一,集中发展校园优势文化。这是指在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只有集中发展校园优势文化才能保证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其他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仅仅是强调在维持诸种校园文化相互支撑、协同提高这一结构关系的同时突出对校园优势文化的建设。第二,重视校园文化的国际定位。在日益开放的时代,校园文化个性的树立显然必须面向全球,实施国际定位战略。它主要强调学校须以自信的校园文化传统与西方学校的校园文化对话,用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国际视野来审视、评价和完善自身的校园文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实现向世界展示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个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文明校园范文 篇三
敬爱的老师,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能够参加演讲我感到非常荣幸。关于我校要争取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我们都很高兴。因为学校的荣誉会给我们带来更强的自豪感。我希望我的演讲可以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可以为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尽一点菲薄之力。下面我的演讲将以“文明”为主题,着重论述我校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题目是《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文明西体人》。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个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上,刘晓光老师播放了一部电影,叫做《离开雷锋的日子》。老实说,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我哭了。不全是因为雷锋同志的牺牲让我感到痛心,而更多的是为影片中所描述的“雷锋精神”所感动。同样也为雷锋精神没有在当代社会中发扬光大而感到惋惜。
我们当代大学生青年这个群体是祖国中流砥柱的复兴力量。应当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应当有追求自身价值不断提高的坚定信念。而作为一名西体学子,我们更应担负起壮大我国体育事业的重任!因为祖国需要我们,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证明:祖国的繁荣因为有我们大学生而感到踏实放心;学校的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我们会以最阳光的热情去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肯定。
但是,现实的社会并不是我们所描述的那么理想。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光辉,不积极的事物。以及在调查中发现的中国学生的整体素质呈明显下滑趋势的现实!雷锋在哪里?我们该有危机感了!
文明校园范文 篇四
英语大家学一结束,广播里就传来了李老师的声音:“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实行‘校园文明卡’了。卡分为三种:绿卡,蓝卡和红卡。五张绿卡换一张蓝卡,三张蓝卡换一张红卡……”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显得异常兴奋,我也不例外,觉得要想得到绿卡也不难,不就是多做好事嘛!
下课了,我急忙起身去厕所,因为憋了一中午了。冲进厕所的最后一间,我赶紧脱下裤子,忽然发现五(2)班的几个人飞奔过来。怎么回事?我招谁惹谁了,他们是冲我来的吗?胆小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傻傻地愣着不知如何招架。可出乎意料的是那些人冲向了第一间,“哗哗——”一阵水声,“哗哗——”又一阵水声。我终于明白过来了:原来他们是来冲厕所的呀!看着他们乐此不疲地一间一间地冲过去,兴奋的情绪都写在了脸上。我想:不就是想得到卡吗?至于成这样吗?
几分钟后,我正在穿着裤子,突然又有一个人冲了进来想冲水。上个厕所哪有那么多事,还如此惊心动魄,我气不打一处来,冲着他说:“你干嘛,你干嘛……我自己不会冲啊!用得着你来吗?”显然他被我的话吓着了,一脸委屈地往后退了退。我转身把水一冲,就气呼呼地回教室了。这一路上,我发现好几个同学趴在地上捡垃圾,那个认真劲别提了,连人经过都不会让一下。“怎么变得那么勤劳了,平时都没见他们这么认真过!”我自言自语道。
看,“校园文明卡”之风啊!不,是“校园文明卡”之“疯”!
温岭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蔡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的4篇文明校园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文明校园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