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师职业道德(优秀7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快回答分享了7篇教师职业道德,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教师职业道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 篇一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强化举措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新时期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素质,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不计得失,淡泊名利。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以及市场经济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影响着某些教师,使之出现了所谓职业理想追求实际,行为方式趋向实惠,价值标准偏重实用的职业情感淡漠,职业道德滑坡的倾向。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选择。

一、提高师品,德高为师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和历史上所有高尚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的遗训的保存人,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教师通过思想,知识,心灵,行动,塑造人的精神和灵魂,改变人的意识和行为,其职业是神圣而崇高的。热爱学生,热爱知识,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孔子强调要有教无类,即教师不能在学生当中划分三六九等,对差生置之不理,置之不顾。学生中没有绝对的差生,任何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该爱所有学生,当然也包括那些所谓的差等生。第一,要尊重学生人格。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心里健康发展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导学生时,应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切忌不能为了教导学生而以伤害学生自尊为代价。第二,要善于发现优点。心理学家詹姆森教授曾说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欲望。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得到强化,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斗志,鼓起前进的勇气。第三,要主动接近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要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特别是学生生病或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像慈母一样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只有真正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完善师知,学高为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的“学,问,思,辨,”是“行”的前提。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才能使自己不迷失方向。学习,既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过程,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是教的基础,教师是教育人的人,教师只有先学好,才能教好,所以学习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第一,提高政治素养。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导我们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指南,也是提高教师政治素养的有力法宝。只有学好政治理论知识才能保证教师教学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第二,学好专业知识。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一刻也不能离开学习。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也是做一名优秀教师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充实新知识,才能接触最新的科技和理念,也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所以对于教师自身,学习好专业知识尤为重要。第三,要善于从师。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凡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注重虚心好学。对于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严谨治学,才可以为人师。在当今经济高速化发展的时代,教师必须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知识,用新的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提供更好地教育学生。

三、培养技能,技高为师

进入21世纪,生产力迅猛提高,科技日新月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教师才能真正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技能,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学到老,活到老,要深入挖掘培育资源,定期参与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定向培训和专题培训等学习计划。通过培训及时遵循教育教学实际特点,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与培育资源,不断充实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知识,增强工作技能,强化专业功底,优化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可以争取机会到高等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进修,通过积极参与案例教学、微格教学、校本研修、教育研究等现代教育教学形式,提高自身的反思实践能力,优化实践性知识,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此外,中小学教师还可以积极与大学教师结为合作伙伴。教育者的一体化,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了解当前学术动向,参与教学课程改革,寻求最新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将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经验及时反馈到大学,有效探寻和总结教育教学规律。

四、端正师表,身正为师

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和塑造人格,教师工作的本质是通过实践行为影响学生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指出教师是一种什么人,就可以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观念,以优良品德和完美人格来感染学生。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教师要能够适当地控制自己,尽量要维持稳定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学生,要学会把自己的快乐和喜悦传递给学生;其次,要有积极的态度。教师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遇到挫折困难,能够从容正确应对。学会每天愉快地投身到工作当中,不断追求进步。最后,要一视同仁。教师要克服对差生的偏见,一视同仁有度量地容忍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此外,教师不仅要稳定自身的心理状态,还要培养学生注意掌握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引导学生追求个人理想,学会做人,达到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行。按照“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原则,正确施教,这样才能成为值得学生学习的,德才兼备的人格楷模,为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增添光彩,成为学生典范。

参考文献:

[1]陈建宗。教师职业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任元顺。师德概论[M].浙江: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4]李清雁。教师是谁-身份认同与教师道德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周艳。论中华传统师德与当前师德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邓乐君。师德建设是育师为本的关键[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关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11.

[8]高凤花。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0.

教师的职业道德 篇二

关键词: 职业道德创新教育教师素质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职业劳动和职业相关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显著的职业性、突出的实践性、广泛的社会性、历史的继承性、鲜明的时代性。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从道德概念上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上位概念,当代中国的师德是其下位概念,两者是包孕关系。师德和医德、艺德等都隶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师德准则和规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要求。从道德功能上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总体功能是对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的职业劳动和职业相关活动进行调整,而师德的调控对象只是其中一部分,即教师的职业劳动和教师相关活动。[1]1997年8月7日修订通过的我国《中小学业道德规范》作出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学生、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共八个方面的规定,其他学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此大同小异。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职业道德认识,深化为个人的职业道德情感,强化为个人的职业道德意志,固化为个人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而养成的素质,包含“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知”是个人对职业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道德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评价能力。职业道德认识和一般的认识不同,它是认识的主体以职业理想为依托的价值取向;它提供的知识不是一般的客观知识,而是特殊的价值知识,这种知识既是主体道德认识的产物,又是主体社会实践的结晶;职业道德认识的目的主要不是概括客观规律,而是知道自身的职业行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是养成职业道德素质的基础。“情”指个人对职业劳动和职业相关活动中的是非善恶做判断时的内心体验,即爱憎好恶的主观态度,包括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义务感和责任感等,其中责任感是职业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同自身的职业观结合,便产生对职业道德的情绪反应,经过对职业道德的必然性的长期体验和长期积累,情绪上升并稳定为情感,一类情感指向他人和社会,如同情、尊重等;另一类情感指向自身,如羞耻、自尊等。职业道德情感是最深沉、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职业道德活动得以进行并按目的发展的主体保证,是教师完善自身的内动力。“意”指教师为实现职业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的顽强的努力,包括毅力和自控力,是教师自我调节道德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如果说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还是教师内心无形的活动,那么,职业道德意志则表现在从内到外、从无形的意识到有形的行动的过渡中,具有自主性、自决性和自律性。职业道德意志活动的过程首先是将职业愿望具体化为职业意向,再做出决定并制定计划,然后尽一切努力克服困难去实施计划。这一过程反映了职业道德意志就是实践精神活动,即内心的行动。“行”指教师在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的支配下,在职业劳动和职业相关活动中对社会、对他人做出的行为反应,包括一般道德职业行为和经过多次实践而形成的定型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知、情、意”都是道德意识活动,“行”是道德实践活动,把内部的完善和外部的完善,自身的完善和他人的完善乃至社会的完善合为一体,既有广义的道德活动的特征,又有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因此,道德实践活动比道德意识活动更能体现道德的本质,更能展示主体性和能动性,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外部表征和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根本标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注重“德行”,如“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君子耻其言过其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等。[2]中外教育家都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坚信“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挥作用了”。

创新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实现教育民主,优化师生关系上。民主与道德相伴相随,同生同灭,讲民主才有道德,不民主就缺德。教师实行民主教育需要树立民主信念,养成民主品质,保持民主作风,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权利,坚持学术自由。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和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激荡和活跃,进而才会有创新潜能的发挥和创新人才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的氛围不仅是创新教育必须的环境和“土壤”,而且其本身就是最有效的创新教育。教育过程的终端,教育目的之所在,不是教师乐教善教,提高自身水平,而是学生乐学善学,实现全面发展,这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达标。师生关系有三个不同的层次:特定的工作关系,自然的人际关系,深层的社会关系,三者交互作用,后者起主导作用。社会性质不同,民主程度就不同,师生关系也不同,创造力发挥的条件便不同。

我国古代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其教育体系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位:“唯人万物之灵”,以人为本在教育上的反映是培养理想人格,讲授“成人之道”。我国教育传统即过去教育所沉淀、流传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在师生关系上有民主的一面,更突出的是不民主的一面。民主的一面,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取亦取,虽师勿师”等。不民主的一面中,最伤心的是师生关系如同君臣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教导必须师云亦云,“教师不称师谓之畔,言而不称师谓之畔”。对于背叛师教的人,明君不纳用,士人不结交,因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最长,封建宗法制、等级制观念在民间流毒很深,以至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农户还供奉并磕拜“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进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家训,加深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育民主被压碎,师生关系成了以知识为中介的人生依附关系,垂鱼之欢的关系变得油水分离,有些学校的师生关系甚至变成水火不容的关系。具有教育传统的以人为本变成以师为本,学生由人变成物(两脚书柜,知识容器),完全听从教师手中的考试大棒指挥,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自由,这种现象不彻底改变,实现创新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学校也将完全背离教育的本质。[3]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写道:“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当前,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在从师本走向生本,致力于培养富有个性的创新人才,同时强调这种个性不是个人主义,而是同时具有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道德感。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写的那样,实行教育民主,优化师生关系,“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发挥他的天才、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延东。伟大的文化推进伟大的复兴[N].中华文化论坛,2005.09.27,(1).

教师职业道德 篇三

关键词:师德修养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终身学习

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干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了这个称呼,多少教师放弃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甘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三尺讲台上用青春和智慧书写平凡的人生,用心血和汗水谱写动人的诗篇。然而,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深感困惑和不安。学生似乎越来越难教,职业压力似乎越来越大。尤其是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改革理论,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在课堂与备课之间疲于奔命.在处理学生矛盾中焦头烂额,面对各种考核忧心忡忡。由此,抱怨声声,埋怨不断。在这种现状中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似乎毫无意义。但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教师对未来一代的人才培养的奠基作用,都使教师职业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任何时候学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都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如何搞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各种能力,而且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不断提高教师对道德的认识,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有所前进。教师不仅是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而且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看到,更能在心灵上影响学生的往往不是教师的“说”,而是教师的“行”,而是由教师道德水平决定的,是反映教师真实品格的行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爱博大无私。深沉久远,是一种崇高的情感。“经师易做,人师难当”。没有这种教育的崇高的爱,顶多只能做个教书匠。因此,教师要学会完善师德修养。在现今素质教育的旗帜下,教师要了解、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多才多艺的谋略、热情深厚的品质塑造学生的人格,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从以上可以看出,师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教师既要以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自身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更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从现实实践的具体问题人手,只有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达到师德修养的目的。

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首要标准

教师之所以有崇高的赞誉,在于有“为人师表”的思想境界。而“为人师表”最直接地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外在文明的言行举止是教师师表风范的基本要求。

1 遵纪守法。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本身就要成为遵纪守法的人。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其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严守纪律的好学生。

2 语言文明。语言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科学知识的传授,美好思想感情的交流,总是离不开语言,教师应善于用语言开启学生求知的心扉。必须做到语言的纯洁性、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激励性。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语言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仪表大方。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它包括衣着朴实整洁、举止稳重端庄、态度和蔼可亲、风度从容典雅、教态高雅洒脱等。只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能为人师表。

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体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对学生的教育不是单靠语言的宣传,也不是为了教育而故意的做作。它是一种表率.是一种深入到心灵的影响和感染,也是一种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到的无言的感受。应提倡“捧着一棵心,不带半根草”的奉献精神.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教师自己的道德品质来看.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感。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书育人这项职业,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态度。即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尊重职业的规范和要求.重视职业的社会意义的实现。第三,行为。即按照职业规范和要求行事,恪尽职守,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完成或实现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爱岗敬业的道德境界――乐教勤业。

四、“热爱所有的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神圣职责

教师热爱学生,是职业道德高尚的表现,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由于学生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他们的社会关系,家庭条件,生活习惯,个人爱好都不一样。就性格而言,有的刚毅,有的软弱,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内向,有的直爽。作为教师无论对能说会道的,还是沉默寡言的.无论对天资聪明的还是脑子反应迟钝的都应该给予爱。因为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国家的未来,我们应该爱他们。有些教师对好学生容易爱,对表现差的学生则爱不起来。诚然,那些学习努力自觉,自律素质好,待人文明礼貌,学习上进,天真活泼的学生确实惹人喜爱。但他们身上某些缺点往往被好的成绩所掩盖,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得不到及时的纠正。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在老师的袒护、偏爱之下容易产生骄傲情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种爱都不是真正的爱。而后进生一般学习成绩不太好,又比较顽皮,不仅爱他们的人少,接近他们的人也很少。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却期待着师长的爱,渴望能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关心。特别是出现差错的学生,他们对爱的欲望比好学生强烈得多,对待他们,教师不能有半点嫌弃和歧视。相反,对他们要更加“偏爱”,即给他们以更多的帮助与关怀。如同一个人在生病期间,更需要加强营养,更需要人去精心照料和关怀一样。不过在爱的过程中要加强思想教育,对他们的态度要能体现一个教师对职业的热爱程度。在对学生的爱中还要体现“严”,严和爱是一个整体,严是为了爱,爱就必须严,但是严不等于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惩罚。有些教师认为,“打是亲,骂是爱”,对学生态度生硬,简单粗暴,以致采用各种形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种方法极易造成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上进心的后果,使后进生更落后,更无动于衷,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当然,以爱护学生为名,放弃对学生的批评管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是不对的。教师对学生 应该严中有爱,严中有情,在此基础上应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方。严之有理就是一要严得合理。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必须是科学的,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切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教师提出的要求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能够达到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二是讲道理。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差错要说服,不要压服,要以亲近信任的态度,满腔热情,谆谆教诲,娓娓规劝,启迪学生的智慧,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严之有方就是要塑造学生的美好灵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必须讲究方法。这就是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交往和生活经历、先天素质、生活习惯、个人爱好和生理心理特点,然后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最合适于他们各种特点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有足够的耐力和毅力,对学生反复进行教育,不能一暴十寒,不能急躁.多一份耐心就多一份收获。总之,教师热爱学生是职业道德高尚的表现,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灵魂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 篇四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从教师本身来说高校教师要做到:

1.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人们的每一项客观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主观意识或者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道德行为也不例外。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各种伦理道德规范,不仅要将其传授给学生,自己也要潜心的研究和修炼,明细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在不同的道德情景中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选择。教师在学习、研究职业道德理论时,不能仅仅限于课本,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某种艰涩难懂的理论,而应该紧密联系实际,重现现实生活当中的道德情景,深入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用伦理道德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去关心帮助他人,去自我锤炼提高。

2.实践职业道德理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美国学者特拉弗斯说过,“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为人师者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必须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品质的陶冶,因为在其举手投足间,教育影响学生的活动就已经悄然开始了。一个高校教师处在多种关系网络和多个事务链条中,不同的角色和职责需要教师做出不同的道德行为选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知识内涵,掌握过硬本领,认真备课授课评课,将有关知识和技能悉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是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的要求。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术,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不谎报科研基金项目、唯利是图,要深入研究探索,力求学有所得、劳有所获,做出可喜的项目成果。

(二)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学校本身也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来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1.实行岗位竞争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岗位竞争制,关键在于遵循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本着服务社会的目的,设置岗位竞争制的规则。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和教师的职称评定彻底分离,根据具体情况,允许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学校和教师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在聘任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行聘用制管理。建立和完善顺应世道要求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通过实行岗位竞争达到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教学的要求,从而达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

2.建立道德评价与道德激励机制。

道德评价就是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效果的评价,是否达到合格教师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对于消除师德失范现象,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道德评价机制的内容包括:

(1)评价主体应尽量覆盖到与教学相关的人员,如领导、其他教师、学生以及参评教师自己。

(2)评价内容主要是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具体说是教师的文化视野和价值取向两方面。

(3)评价的标准是教育效果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者的结合明确了教师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道德激励机制是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鼓励的激励措施。可以按照道德评价的结果树立鼓励先进的导向,带动更多的人争取先进的;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来显示高校组织的特色与优势,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3.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

要提高教师素质,学校领导必须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抓紧抓好,制订本校的师德教育工作方案,明确师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要订出贯彻落实方案的措施。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师德教育,使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际效果。师德教育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内涵与外延,有其不同的目的要求,有其不同的学习内容,高校教师要常学常新,不断学习,自觉接受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搞好本职工作。每个教职工要把为人师表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来衡量检点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合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高校教师的师德对大学生的影响重大深远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高校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合格的大学教师的根本要求。教师是党的教育事业的实施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广大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引导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

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能否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人才,关键在教师。而良好的师德则是对教师的根本要求。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即使个人的业务能力再强,科研水平再高,也不可能为学校的发展、为培养人才作出贡献。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为此,作为教师既要加强自身修养,又要追求自我完善,不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社会生活中吸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和方法

2.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3.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 篇五

关键词:会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魅力方法和手段

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是会计教师共同遵守的规范。会计教师教授的会计是一种经济语言,它所传达的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各种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出于各种目的而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其危害的范围和程度将是无法预计和防范的,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全民参股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已经震惊地看到了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损失。朱镕基总理2001年视察上海、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欣然题写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十六字诤言,至今仍然振聋发聩。教育治本,法纪治标;教育治远,法纪治近;教育和法纪,德治和法治,二者只有并举,才可能从根本上遏止造假行为的源头,教会会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会计教师对会计学生是言传身教,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会计教师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是会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人格魅力要求会计教师“献身教育,教书育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教师集体。爱就是奉献,爱就是给予。热爱自己的会计教育事业,就是为祖国的会计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热爱自己的学生,就是关心爱护学生,全心全意地教书育人;热爱自己的教师集体,就是要置身于集体,团结协作。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年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武装学生;授业就是传播财会科学知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正确理解社会的阴暗面,解答做人和学业上的疑难问题。

第二,坚持“诚信为本,不做假账”,去教育学生,诱导学生。会计诚信危机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从深圳原野、琼民源事件,到郑百文、银广厦,会计造假骇人所闻,安然事件、施乐事件会计造假触目惊心,打乱了市埸竞争的游戏规则,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会计教师应教会学生诚实而守信,学会认识问题,善待问题,知道假账的方式方法,也坚决不做假账,操守为重,树立高尚的节操和品质。

第三,学而不厌,积极科研,勇于创新。孔子曾“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学习境界。面对中国已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发展,新的经济形势不断出现,财会知识不断更新,教书育人,应不断学习,永不满足,充分汲取优秀的知识和智慧。一个具有创新的会计教师,决不会单纯依据条条框框,上级指示,个人经验来教育书育人,应博取众家之长,独辟蹊径,大胆地进行科学研究,努力地寻找最佳教育方案。一项成功的会计研究,一次全真的会计实际操作,一场情趣盎然的会计活动,一种别开生面地会计教学,一回启迪心扉的谈话,都是创新。

第四,爱护学生,诲人不倦。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是教师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要善于发现自己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与学生交知心朋友,真心地爱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第五,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会计教育是多方协作,共同努力的集体劳务。在组织和参与会计教育活动中,妥善处理好各方面教育者的关系,尤为重要。各方面的教师应相互尊重,密切配合,互通有无,勤于切磋,取长补短,互帮互学,不能“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混乱情况,甚至陷入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无谓的矛盾而纠缠不休的困境,更不要文人相轻,同行拆台,相互埋怨,见利益就抢,出问题就推的坏风气。

第六,为人师表,举止文明。教育是塑造人格的事业,教师的个人的范例,对学生影响极大。在语言上,应文明健康、热情诚恳、含蓄幽默而寓于激情;在教态上,站恣、庄重而有活力,手势、简捷适度,表情、丰富亲切,坐态、自然和谐;在仪表上,衣着整齐洁净,大方得体,发式端庄而不花里胡哨,服饰可新颖一点、活泼一点,但不能处处赶时髦,过分前沿,十分性感。在风度上,朴素整洁不呆板,热情大方不做作,善良而不怯懦,谦逊文雅而不庸俗。

具体来说,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会计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求表现在:

第一,丰富教学内容。会计学是一门极为抽象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要点。在学习时,最难做到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而如果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会计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将无法阐释。一方面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比比皆是的会计信息,而不是局限于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通过各种案例学习职业道德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指定和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传授学习会计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不同目的,就有不同的核算,书本上的知识无论用什么方式传授,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而通过书本之外的各种途径,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和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运用案例教学。会计学一门需要用案例来阐述的课程,尤其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这就只能靠教师广泛查阅资料,寻找合适分析的案例。所谓“合适”就是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所选案例必须紧密结合教学理论,直接验证会计教学内容,将会计案例与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所选典型案例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综合性,会计教学学科众多,内容丰富,在选择案例时可考虑选择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涵盖较广的案例;.真实性,无论从时间、地点、人物、单位、内容都要求具有真实性。具有真实性并不是不需要再加工,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对所选案例从内容、逻辑结构、情节、文字等方面进行分析之后,再经过改写、组织、加工、润色,最后形成教学案例;.可参与性。

第三,教授中倡导实证研究的精神。在教学中倡导研究精神,尤其是实证研究的精神,其实是很有必要的。会计研究的方法广义上可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规范研究主要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而实证研究主要回答“实际是什么”的问题。我们的会计教学其实类似于推广规范研究的成果,将漫长社会发展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知识以及实务操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其免于经历实证研究的艰辛过程。

第四,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传播媒介。课堂上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多为单向交流,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要点,除一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几乎没有其他的反馈渠道。利用多媒体进行互动,利用传播媒介向学生推荐如中华会计网、全景网、财会世界、天润财经、会计资讯网等权威的专业网站,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会计资讯,当然也包括职业道德方面的最新资讯。

第五,改变考试办法。会计学成债往往是平时成绩、会计实验、期末考试综合构成的。平时成绩一般根据学生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以及课后完成作业情况来评定。然而,这些传统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平时成绩应该全面考虑个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甚至创造知识的综合素质。如果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辩论赛,教师可以邀请非发言组队长共同构成评审团,根据发言组的观点正确程度、资料充分性、论证结构的合理性、表达能力等各种评价指标,分别给出团队分和个人分。期末考试会计学试卷的题型一般都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这些题分值一般占到20至40分,实际是一个错误的做法,与其让学生倒背如流还不如让他们真正学会理解和运用它。让学生指出并更正案例中企业账务核算的错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会计核算方法和原理,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大学阶段就为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让我们共同遵守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财会人才,为中国经济服务,为中国会计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张朝宓、苏文兵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宏观经济管理与改革》黄琦编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教师职业道德 篇六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含义 特点 途径

现阶段,我国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对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有着强烈要求,并对教师拥有高尚职业道德有着高度认识。在教育系统内外都在强调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何为教师职业道德呢?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道德比起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自觉性、更强烈的典范性和更为深远的影响。教师往往被社会上的人看做最有教养、最讲文明、最有德行的人。教师的言行所体现出来的社会道德,往往成为人们判断是非、善恶、荣辱的标准,并因而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和社会风尚。同时,教师的道德面貌还直接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的品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道德的这种影响将更为广泛而深刻。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在社会性质上,从属于社会主义道德范畴。它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根据教育过程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特点,向教师提出处理这些关系的具体道德规范和要求,使之带上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它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关系,是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具体和一般的关系,是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和发展的。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教育劳动的教师。使其在从事塑造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灵魂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与教育事业,教师与教育对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注意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从而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和职业信誉,以获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一)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道德水平集中体现在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上,这既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的道德要求,教师应该把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的天职。因此,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动力。如果对教育事业本身就不热爱、不热心,没有坚定的信念,当然谈不上尊师爱生,勤于进取,精通业务,为人师表,忠于职守了。热爱教育事业,要解决职业认识的问题,也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理解。理解是热爱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一种放眼未来,勇于献身的职业;是一种热爱学生,童心永在的职业;是一种辛勤耕耘,乐在其中的职业;是一种精心雕刻,不断创新的职业;是一种为人师表,催人上进的职业的时候,才算对教育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理解其伟大和神圣之所在,进而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忠于职守,要求教师坚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人民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谋取私利,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化为春雨浇灌幼苗。

(二)热爱学生是衡量师德水平高低的标准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是教师的使命所决定的。高尔基说得更明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教育中,高尚纯洁的爱,是一座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灵深处的金钥匙。有了它,一个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让科学真理像甘露注入学生的心田,从而开出朵朵绚丽之花。

(三)热爱教师集体,团结互助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为了搞好教育工作,教师不仅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教师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协调一致地活动,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师集体才能给学生集体良好的道德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还必须为建设良好的教师集体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教育过程本身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体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在教书育人活动中,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注意将动机与效果有机结合。辩证地看待教育活动中的动机和效果,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看动机,这样才能公正地、准确地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在评价中还应注重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呈现形式。口头评价具有随时、随地、及时根据素质教育的善恶观或批评、或表扬、或鼓励对某一教师或某教师群体的教育行为作及时评价。这样做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是非,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并按照这些准则和规范来调整与安排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

(二)提高教师自我培养意识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繁重、复杂、见效较慢的工作,长期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师德及它的主要内容在人们的头脑中淡薄了,有个别教师甚至道德沦丧(腐化、拜金)。因此,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培养意识,提高教职工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实践,这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三)加强实践,探索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目的。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积极进取是教师的一种美德。因而,为了适应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的内容要坚持两个方向:一是坚定事业心,热爱本职工作。二是忠于职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教育规律。实践的方法要联系实际,比如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表演赛、观摩课,给每位教师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以老带新,互帮互学”教学相长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 篇七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1]。而教师职业道德把其内涵限定在了教育领域,即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思想品德,是在高校教育职业活动中,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它从道义上规定了高校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去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承担义务[2]。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教育活动中判断教师教育行为优劣的标准,从而协调各种关系使教育活动达到平衡状态。早在我国古代就对教师职业道德操守进行了多维度的阐述。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才能让学生信服。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阐述了教师的职责,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及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孔子更是从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职业做出来阐释,不仅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终身学习观,还要对学生有耐心,不感到疲倦。可见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的自律和反思精神让我们深刻的理解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真正内涵。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又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3]。因此,高校要培养一批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又“博”又“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就必须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这对于高校完成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与完成的基本命题。而这一命题实现的关键就是教师如何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能否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示范和影响,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和教化是其它方式都无法代替的,这种隐性的影响往往更直接,更深入人心[4]。也可以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优劣对教育的成败及输出的人才质量都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只有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质量。

(三)改善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环节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把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定义为“中国梦”。毫无疑问,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教育的助力,因为教育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所以,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教育梦,教育梦实现的关键点在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而高等教育是否能高水平的内涵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发展水平,只有抓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其自身道德修养,才能以良好的人格影响学生,为社会输送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使中国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这种隐性影响必将产生强大的正能量,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三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信仰和职业理想迷茫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易受到侵蚀,部分青年教师出现师德滑坡现象,有些青年教师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政治立场不坚定,崇洋思想有所抬头,课堂上鼓吹国外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完美无暇,贬低本国的经济实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还有一些青年教师职业理想模糊,在本职岗位上不思进取,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自我衡量标准,“混日子”现象屡见不鲜。思想和信仰是行为的向导,如果思想信仰出现了方向性的偏差,必将会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及人才的培养规格。

(二)职业认同感→www.kuaihuida.com←低,服务意识淡薄

高校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不再把教师的职业当作事业经营,而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涌现出许多新兴岗位且薪资丰厚,青年教师由于经不住诱惑,厌倦本职工作,不思教学质量的精进,觉得前途渺茫,甚至很多优秀的青年教师跳槽到单位工作。而在职的部分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意识淡漠,无私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减退,狭隘的功利主义充斥着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声誉。

(三)学风浮躁,科研动力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操守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学术道德水平的高低。当前,高校学术功利化思想泛滥,而高校青年教师则是重灾区,学术道德滑坡,学风浮躁现象层出不穷,学术诚信出现危机。而学术造假、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注水文凭”、“导师经济”等教育黑箱现象冲击着高校学术道德的底线,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违背了教育改革的初衷。

(四)教师关系紧张,协作意识不强

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某个专家可以左右的,应该是全体教师共同合作的结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而现实中由于自私狭隘的价值观作祟,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和谐相处,在职称评定和课题申报等关于个人利益的活动中经常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对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不能容忍,在同事面前相互诋毁,使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工作气氛紧张,这样就严重破坏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而缺乏对同事间的尊重与合作,就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1)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近,易于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较大,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为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的颁布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导,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各校以《意见》为依据,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及时更新形式政策教育,另外,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跟进相应的配套措施,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青年教师由于阅历浅、经验不足,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树立的知识的“权威”,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所授学科知识,还要掌握与此学科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只有做到“专攻”与“博学”,才能形成较高的学术造诣。高校青年教师仅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专业能力,这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要求。那么,在此传递的过程中就需要青年教师具备三方面的能力:教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师不仅让学生全面成长,自己也要不断精进,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这样才能做好本职工作。青年教师在完成自己科研成果的同时还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统筹好教学与科研的安排,使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要学会运用PPT、CAI、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节省人力、时间来进行教学优化研究,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双专性是教师之所以为师的关键。提高专业素养也是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因为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是渗透在专业素质的养成过程中的。

(二)优化内外环境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影响

(1)净化社会环境,形成正面的社会舆论

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影响和制约着教师道德水平的提升,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良好的社会舆论就是要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归属感,激发其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以高尚的师德典型为示范,宣传优秀青年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良好的舆论评价,提高社会各界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的认同度,让高校教师的职业成为社会尊敬的工作。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促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

高校校园是青年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场所,所以,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就对校园文化环境提出了要求,只有丰富校园文化环境的内涵,教师在其中耳濡目染,才能自觉内化为符合职业道德的意识和行为。增强校园文化的视觉和听觉符号辐射功能,就要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橱窗、LED显示器、雕像,校园网等媒介的宣传作用[6],强化对师德内涵的理解,努力营造重德养德的浓厚氛围。另外,为青年教师开展校训校史的教育活动,搭建青年教师与高尚师德典型人物的沟通交流平台,以此来增强青年教师对校园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另外,还要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文化娱乐活动,例如,开展教师的“三新四新会”,素质拓展训练,“社会实践分享会”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举办青年教师新文化主题交流会,师德知识竞赛来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通过校园文化的引导和感染,陶冶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情操,促进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

(三)健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保障机制

(1)优化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是为了使其更好地履行教师的岗位职责,同时也是保障青年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举措。在教师岗前培训的课程中首先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其中《教师职业道德论》的课程对教师师德标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7]。另外,在岗前培训中也可以开展角色实践课堂,让各种师德失范现象重现,然后请优秀教师现身说法或正面视频事例纠正,加强青年教师对职业道德内涵的理解。培训结束后,让青年教师把自己应履行的职业道德行为写入教案的第一课,以此监督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这些隐性课程对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深远的影响。

(2)完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监督考评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靠自身的修炼和觉悟,但也少不了制度化的监督和考评。所以,高校要根据教师整体职业道德的发展状况,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监督机制,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监督小组,小组的督导人员由具有权威的领导班子组成,定期听取来自各方面的评价意见,对教师招聘、教学、评价和考核等环节出现的师德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这也是培养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各地各校要根据《规范》要求及时对本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进行考评,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规范、学术研究规范、校外兼职兼薪规范等配套政策措施,为师德划“红线”,对于违反教育原则的行为要严肃处理。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很难进行量化评价的,所以各地制定的师德考评办法要以教师违反道德的关键性事件为考核要点,把师德考核与打破教师“铁饭碗”的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注册制度相结合,并对师德实行一票否决制[8],此举通过高压态势守住师德底线。另外,还可以建立“全国不适任教育人员通报查询系统”,建立师德失范案例黑名单,实施全国各校联网可查,不适合任教的教师资料上传网上,师德失范严重者,其它学校不得二次聘用,此法一旦有效实施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自律意识。另外,在实施师德考核过程中要注意“寻租现象”,在师德考核的严厉执行时,就会迫使青年教师寻租,如托人找关系、塞钱等现象,所以对负责实施考核的人员也要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只有做到“上清”才能“下廉”,保证相关制度真正落实。

五小结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高校各级部门各司其职,协调一致,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重要指导文件,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优化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引领社会道德建设的新风尚。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7篇教师职业道德,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