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优秀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如何写。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这7篇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四年级下数学辅导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感知体验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的精彩,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难点】

正确地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直尺、卷尺、线绳、图片、树叶、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观看蚂蚁比赛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一场激烈的比赛开始了,瞧!这是队员红红、黄黄和蓝蓝。比赛规定:谁最先沿着树叶的边缘跑一周,谁就是比赛的冠军。今天请同学们为小蚂蚁们当一回啦啦队员好不好?你支持哪一只小蚂蚁?大声地告诉老师!比赛时大声为你支持的小蚂蚁喊加油好吗?准备好了,比赛开始!(课件演示比赛动画)比赛结束了,请同学们来评一评,谁是比赛的冠军呢?

生:蓝蓝,因为红红没有跑到终点

师:红红是怎么跑的?

生:沿着树叶边缘跑的,但是没跑完。

生:黄黄不是沿着树叶的边缘跑的,只有蓝蓝跑完了一圈。

生:黄黄跑的不规范?

师:怎么不规范?

生:他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跑。

师:还有想说的吗?

小结:小蚂蚁红红没有跑一周,黄黄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跑,只有蓝蓝沿着树叶的边缘跑了一周,那么,这次比赛的冠军就应该是?同学们都是公平的小裁判,像蓝蓝这样从树叶的这一点开始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缘跑,再回到这点,蓝蓝跑了树叶一周的长度这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体会领悟

1、摸一摸

蓝蓝跑完了树叶的一周,那同学们你能指一指这片树叶的周长吗,(拿出树叶,咱们都来指一指这片树叶的周长)

师:谁愿意上来指给大家看?

生:我是从这儿开始指的,这样再回到这一点

师:只要从任意一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缘一周再回到起点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师:其实不仅树叶有周长,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的表面也都有周长,你能指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指出课桌面的周长(让学生都来指一指。同时,小组的同学互相看一看指的对不对。)

2、描一描同学们都会指出物体表面的周长了,如果给你图形你能用彩笔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卡,试一试,看谁描得好!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生展示)

师:听明白他是怎么描的吗?无论哪个图形都是从一点出发沿着图形的'边缘一周再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猜一猜看到同学们描得这么好,红红和蓝蓝又来凑热闹,它们在两个不同的跑道上进行比赛,仔细观察它们谁跑的比较长呢?

师:红红绕着圆形跑道跑了一周,蓝蓝绕着正方形跑道跑了一周,你看它们谁跑的一周比较长?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认为红红跑的长,因为圆形跑道的表面大,它的一圈就长。

生:我认为蓝蓝跑的长,因为正方形跑道的表面大,它的一圈长。

师:虽然它们同时到达终点,要想知道谁跑的长,我们就要知道圆形一周的长度和正方形一周的长度,我们要借助尺子来测量A(课件出示圆形跑道上的红色痕迹逐渐变直,移动过来一把直尺测量是30厘米)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圆形的周长是30厘米)

30厘米是这个圆形跑道一周的长度我们就可以说圆形跑道的周长是30厘米。

B(课件演示正方形的一条边线变成蓝色,出示数据7厘米)

再仔细观察正方形跑道,你又能发现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正方形的一边是7厘米

生:正方形的周长就是28厘米

师:虽然它们同时到达终点,但是红红跑的一周比蓝蓝要长,看来物体的周长有大有小,有长有短,那么你能不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

生:一周的长度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周是一周,长是长度,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它们的周长)师接着出示图形“角”

师:这个图形有没有周长?

生:没有(说错的学生演示:回不到起点,线断开了)

生:有,到前面来指一指(边指边说)

师:像角这样的有缺口的图形叫不封闭图形,像刚才描的图形和正方形、圆叫封闭图形,那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们的周长)。师擦去角

4、量一量

知道了什么是周长,那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多长呢?

(1、)先指,这个是长方形,哪那个同学能上前面来指一指,这一圈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那现在你能用你的两只手来比划一下它的周长吗?

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找学生前面比划),从长方形上把绳子拿下来,看,这根绳子的长度56厘米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你能像他一样先估一估,再动手测量出我们手中图形的周长吗?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工具:直尺、线绳、卷尺来测量它的周长,测量时要取整厘米数。(学生测量)学生动手实践,全班交流汇报。(重点演示“圆形”的测量方法。)

师小结:圆是曲线图形,它的周长不好测量,但是同学们却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有的同学先在圆上做个标记沿着尺子滚一周;还有的同学用绳子把圆围起,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课件展示)我发现同学们的办法虽然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化曲为直。(板书)其实,化曲为直就是数学上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其实,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我们给名画和照片镶边框时,需要先量出它的周长,我们给小花园围上栅栏,栅栏的长度就是小花园的周长,买裤子的时候,售货员总要问你的腰围是多少,这也是周长知识的应用。

课件出示名画镶边框、小花园围栅栏、买裤子图片。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腰围吗?腰围就是一个人腰的一周的长度,请同学们来指一指哪是你的腰围?想知道老师的腰围是多少厘米吗?怎么才能知道呢?用什么量呢?(卷尺)(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及测量工具)谁来给老师量一下(指名到前面给老师量腰围)把尺子的一点固定在腰上,然后让尺子绕着腰一周注意一定要把尺子拉紧,再回到这个起点,看看尺子上的数字是多少就是多少厘米。

想知道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吗?请同桌两人互相帮助给对方量一量腰围。我们都能量出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那么,你还可以量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学生回答。

三、设置悬念,拓展延伸

同学们可以量出这么多物体面的周长,那么你能量出地球的周长吗?从同学们惊讶的神情中老师知道量地球的周长对同学们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是,早在两千多年前有人却量出了地球的周长,想认识这位伟人吗?(课件出示第一个测算出地球周长的人)同学们看到这则信息有什么感受吗?

第一个测算出地球周长的人

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腊的埃拉托斯特尼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千米,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08千米相差无几。

看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愿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敢想敢做的小勇士。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 练习本

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 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 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 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 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 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 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 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较典型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级运算由高到低。

2、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教具准备: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媒体演示复习题

15×8÷6 29+34-21 72÷8×6 64-56+58

请四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多媒体出示例3的挂图

(2)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3)师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购买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4)这道题应怎么列式解答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5)放开让学生独立解答。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较这个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达标测评:

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中的第5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一第6、7题。

板书设计: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雪天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算法一:24+24+24÷2 算法二:24×2+24÷2

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混合运算P10-12例4、例5。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 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难 重 点:四则运算顺序

教 具:挂图

教学教程:

一、 复习24点游戏,引入新课。

1、师准备扑克牌,带领学生玩“算24点”游戏,分组竞

教师抽出四张牌,根据扑克牌上四个数用加减乘除把它列为得数为24为胜。

2、有24个苹果,每6个苹果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二、 学习新课

1. 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

1.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尤其是每30位游人需一名保洁员,师可问:60位游人需几名?90位游人呢?

2. 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

3. 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

4. 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板书后)

问: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 练习P11做一做。

3. 出示例5。(板书后)

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师问: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师: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师整理板书四则运算顺序。(板书后)

4. 练习P12做一做1、2题。

5.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 书

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270÷30=9(名)180÷30=6(名)9 — 6=3(名)270÷30—180÷30= 9 – 6=3(名)270 – 180=90(位)90÷30 =3(名)(270 – 180)÷30=90÷30=3(名)答:下午要比上午多派3名保洁员。 例5、先说出各题运算顺序,再计算

1. 42+6×(12 – 4)=

2. 42+6×12 – 4=

总结四则运算

第四课时有关0运算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面八方则运算中的特性。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进一步对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2、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3、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4、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5、教学过程

i. 导入

1、 出示口算卡片

150+90= 43-0= 52-25=

0 +50 = 0×135= 0÷12=

学生口算后两题时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前两道已学过的含有0的加减法算式来对乘除法算式中含有的0的算法进行归纳。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任何一个数加0或0加任何一个数和0减任何数或任何数减0,它们所得的结果都是原来的那个数而不是0,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如果要课堂上有学生提出我们以前学习的含有0的减法只说了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但如果是0减任何数还得任何数吗?

教师:“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行探讨。”同时并夸讲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好。

2、 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3×2 112-47×2

ii. 教学实施

1、 回忆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 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 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

2、 质疑

(1) 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5÷0=□ 0÷0=□

(2) 引发思考

(3) 小组交流

(4) 举例说明观点

观点1:如果被除数不等于0,如5÷0,它的高商不论等于几,与除数0相乘后的结果都不等于5。

观点2:我们来讨论“0÷0”,它结果是多少呢?可〈WWW.JIAOXUELA.COM〉能有的同学认为“0÷0=0”。也有的同学认为“0÷0=1”(相同数相除,商是1)。实际上“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的积都来等于0,也就是说“0÷0”的结果有无数个。

观点3:根据上面同学的分析,我认为如果0作除数,要么没有确定的结果,要么有无数结果,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3、 拓展练习

(1) 教师让学生先明确题意。

(2) 分组探究

(3) 交流反馈

iii 课堂作业设计

计算

0+8= 22+17×0= 0+7+7=

0×8= 56×27×0= 74-74+19=

iv. 思维训练

巧算

3300÷25= 1320×500÷250

v.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篇三

课题:练习十三第3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加深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通过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完成下面的板书:

锐角三角形:3个角都是锐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1个角是直角

(按角分)钝角三角形:1个角是钝角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6~87页“练习十三”。

1.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180-90-45=45

解法二:90-45=45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和优化,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第5题。

这道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懂得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在对称轴上,并掌握对称轴的画法。

先让学生独立操作,交流时教师强调对称轴的画法。

3.第8题。

课件出示习题中被遮住一部分的三个三角形。

先让学生量一量露在外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提问:你能根据露在外面的角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小组交流讨论。

组织汇报交流得出:第一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第二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个三角形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三、综合练习

1.第9题。

这道题是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通过操作和交流找出规律,分成的两个三角形有两种情况:一是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二是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2.第11题。

这道题是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四边形的内角和。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时,内角和是180,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四边形时,内角和是360。

3.第13题。

由于题目中没有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具体有多长,因此需要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得出只能用20米作为三角形的腰。因此菜园的三条边长就是:10米、20米、20米。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进行解答。

4.第14题。

(1)让学生取出小棒摆一摆。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摆法。

(3)全班交流。

师提醒学生注意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要大于第三边,所以“3、3、8”这种情况不能摆成三角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四年级数学辅导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关键: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

一、填空。

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

⑶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位是(十亿位)。

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

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

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

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

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⑼30300030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

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

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

二、判断对错

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位读起或写起。

⑵4321>4320万

⑶9□000≈9万,□里最小填0。

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

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⑴13500000元=(  )。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

A、1   B、2   C、3   D、4

⑶一个数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

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

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

A、19998   B、20003   C、21000

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一、在〇里填上“>”、“<”或“=”。

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

二、按要求写数。

90000000000吨=900亿吨    810000千克=81万千克

三、求近似数。

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

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

(3000000)+(800000)+(9)=3800009

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的数是(32710)。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

100+0=0+568=0×78=0÷23=

128—128=0÷76=235+0=

99—0=49—49=0+319=0×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课堂测评

1、计算

(1)36+0=(2)0+68=(3)0×68=(4)54—0=

(5)0÷28=(6)128—0=(7)0÷36=(8)25+0=

(9)99—0=(10)49—49=(11)0+39=(12)0×9=

五、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篇六

地点、班级:

杭州长青小学四()班类型:现场新授课

执教:

蓝金霞

课堂谈话:

互相认识

一、引入

回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生:a+b=b+a(a+b)+c=a+(b+c)

二、新知

1、猜测:乘法中有什么运算定律呢?

2、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2+12=()+21

51+13+17=51+(()+17)

12*7=7*()

11*14*5=11*(14*())

生填空,并说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我们来研究研究后面两个算式(板书这两个算式)

3、看12*7=7*12

对照加法交换律,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

这样的算式你们能不能举个例子?17*5=5*17

引导得出: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叫做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们会吗?

生:a*b=b*a

A和B可以是哪些数?

4、小巩固

我是小法官:

54*72=72*54()

890*120=120*980()

160*38=38+160()

5、下面我们看第二个式子11*14*5=11*(14*5)

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什么?

反馈:运算顺序变了,积不变。

就像刚才那个同学所说的第一个先算11*14,第二个先算14*5

那个方便一些?

这两个算式可以填什么符号

(15*4)*10○15*(4*10)

(125*8)*5○125*(8*5)

引导得出: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生:a*b*c=a*(b*c)

6、回到刚才的算式里这两条条用了什么定律?

再加上一条

6*13*5=13*(5*6)怎么填?用了什么定律?

7、19*B*8=19*(()*8)

填什么?这个B可以代表什么数?

三、巩固练习

1、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23*15*25*37*2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课件讲解

2、你能很快算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积吗?

4、34、55、12、1110、25、2

3、仔细思考,你能很快算出它的积吗?

25*9*125*4*8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教材给出的三组图形是根据两组对边是否平行来进行分类的,教材主要是对A组和B组进行研究。教学分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安排了一些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四行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教法、学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法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有目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激趣导课——探索新知——巩固应用——课堂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1、激趣导课

出示各种四边形: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板书:四边形分类)这样,赋于数学知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

2、探究新知

(1)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四边形。“观察-比较”是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方法。让学生观察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再进行比较。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建立了丰富的表象。

(2)小组合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分类摆放,再说一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分类方法。

(3)反思评价。学生到前面黑板上演示分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的特点,再给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师生共同概括分类的方法,同时利用集合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看课本,体验成功喜悦。

3、巩固应用。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填一填、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四个练习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把四边形分类的?

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性教学目标在课时的体现。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也许不够完美,但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体现出极大地热情,非常投入,获得强烈的感受。这是单纯靠书所达不到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会体验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和组织信息的特点,逐渐掌握通过多媒体形式学习知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信息素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7篇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四年级下数学辅导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