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最新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这3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一

1、指导思想

本设计依据我校推行的人本教学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研读文本,从诗歌的形式、内容、思想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让学生学会研究,举一反三,给予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立人”的目的。

2、教学设想

本课出自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本单元节选了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作品,本课是汉乐府五言诗,之前的分别时《诗经》的四言诗、骚体诗,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鉴赏经典作品的同时,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程。与单元编者的意图相一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刘兰芝人物形象赏析、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的主题探究以及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发展的研究。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乐府五言诗在诗体形式方面变化的理解,它在诗歌发展中承前启后的的作用。

3、本设计的特点

(1)利用学案充分落实课前预习。本的篇幅较长,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详尽,学生容易读懂文意,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对于文中出现重要的文言知识点,我们利用学案(学案为我校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编写而成,本课学案附在后面)分类梳理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教师批阅完毕之后下发答案,这样做使预习更加扎实。教师针对疑难问题略作指导即可,文言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预习的方式得到了有效地落实,

(2)体系化。设计从两个角度展开,将文章纳入到两个体系之中,第一课时进行刘兰芝人物形象的赏析,并将其纳入到中国文学塑造的女性体系之中。第二课时赏析写作形式、手法,并与《诗经》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乐府五言诗的特点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建立体系的思想,对中国文学有整体性感知。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等,培养学

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

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4、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5、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2、增强合作意识。

3、提高质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的摧残,尊重婚姻自由。教学重点: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1、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2、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两课时

课前预习(这部分在学案中得到体现,学生在课前完成。)

一、读准字音,扫除诗文中的文字障碍。

二、释词。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请学生归纳总结本文的文言常识知识点。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偏义复词。

三、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线索、脉络。

四、理解全诗的故事情节,进而掌握全诗结构。

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刘兰芝形象与思想情感的研究

导入: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诗经·氓》中的女子勤劳善良而被弃,但果断、清醒;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英勇无畏;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那份执着令人敬佩。《孔雀东南飞》也成功塑造了一个女性,她就是刘兰芝,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刘兰芝,看看兰芝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

一、学生概括故事梗概。

在我们开始进入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前,同学们已完成了正音明义、疏通诗文的工作,现在呢,我一同来看一下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快速将课文自读一遍,了解课文的整体脉络。教师明确:课文分为五个部分(幻灯片展示):

故事开端(1—6段)自请遣归

故事发展(7—12段)兰芝辞别

继续发展(13—22段)被迫应婚

故事高潮(23—32段)双双殉情

故事结局(33段)化鸟双飞

(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求一律)

此部分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所把握,便于对刘兰芝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二、引导学生进入刘兰芝人物形象的研究。

在刚才同学的叙述当中,我反复听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刘兰芝”,这首诗之所以叫《孔雀东南飞》,是因为古人常常从首句中提取某个词语或者把首句作为标题,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蒹葭》。但事实上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古诗为为焦仲卿妻作》(请看课下注释)。请问同学们,为什么要为焦仲卿的妻子作诗呢?(是赞美,是妒忌,还是鼓励)与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文章的性质有一个思考。问题1:这是一个怎样的“焦仲卿妻”呢?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合作探究)

兰芝形象:正面兰芝请归——贤能知礼、勤劳多才、刚强、反抗

辞别:

①严妆——倔强、好强、冷静、反抗

②外貌——美丽

③别婆婆——有礼有节

④别小姑——善良

推婚、殉情——有情有义、反抗

侧面众权贵求婚——品貌出众

婚事盛况——不慕富贵,不移情志

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思想情感的研究。

问题2:兰芝不幸被谴,只因遇见恶婆婆吗?

《礼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诗中的“焦母”,是一个封建家长的代表,那是一个时代的命运,而不是个人的悲剧,她只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所以,文章最后,作者写:“多谢后世人,戒之甚勿忘”,“谢”是警示后人的意思,而“后世人”指的是“封建家长”。

不幸的社会根源: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压迫(板书)

小结:鲁迅先生说过,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随便翻开一页都是血淋淋的。《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就在于,通过焦、刘二人的悲剧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寄托人民群众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热切向往。

四、本节课总结。

这节课我一同走进了刘兰芝,发现她性格中最闪耀的特质就是对爱情的忠贞,最本质的特征是坚决的反抗,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凶残,她无所畏惧,敢于斗争,最终用生命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控诉和反抗。作者之所以为刘兰芝作诗,目的就在于歌颂她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这种反抗精神。

五、朗读体味。

在梁祝《化蝶》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背景下,小声齐读兰芝辞归、举

身赴死、化鸟双飞这几个段落,深入体会兰芝形象与作品内涵,在高涨的情绪中结束本节课。

六、作业:用细节描写手法补写一段焦刘双双殉情之后描写焦母的文字。字数300字左右。

活动内容:研究本诗的艺术价值

导入:《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么这首诗究竟有怎样的艺术魅力呢?

一、诗歌形式的探究——五言诗。

请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师:好,同学们,这首诗歌是五言诗,而前面我们学习的诗经大多都是四言诗。五言诗跟四言诗仅仅一字之差,但我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五言诗增加的这一个字,到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先来比较一下。

探究问题1:五言诗比四言诗多一个字有何意义?

这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朗读一遍第一、二段的四字改写版,感悟四言诗与五言诗的差异。

改写版:孔雀南飞五里徘徊

十三织素十四裁衣

十五弹琴十六诵书

十七为妻心中苦悲

君为府吏守节不移

妾留空房相见日稀

鸡鸣机织夜夜不息

学生讨论交流,四言诗和五言诗在表意作用和韵律感节奏上的差异。

最后老师归纳结论:

1、五言诗比四言诗信息的承载量更大,传达的信息更多,表现力更强。

2、从节奏感来说,四言诗大多为二二式,节奏单调;五言诗有二二一或二一二等几种节奏,变化丰富。

小结:虽然五言诗只是增加了一个字,但是却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迈出了一大步,为唐代五言律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诗歌风格的探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离骚》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杰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悲剧采用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全文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可以说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探究问题2:本诗这一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在焦刘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交通,是为连理枝;

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也要比翼双飞。这正象征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的不朽,寄托着人民群众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对封建专制的抗议和嘲弄,与全诗歌颂忠贞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是一致的。

3、中国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采用了类似的结尾,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应该能举出一些例子:

梁山泊、祝英台化蝶双飞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为自己洗雪冤情

杜丽娘死后还魂与心上人喜结连理

小结:在封建势力极端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许多理想、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许多作家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寄托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三、诗歌手法的探究——赋、比、兴。

由于赋、比、兴在前面诗经的教学中已经学习过,所以让学生直接找出这首

诗中的运用这三种手法的诗句,让同学赏析手法的作用是本环节的重点。

问题:赋、比、兴的手法在《诗经》大量运用,本诗是否运用了这些手法?分析其作用。

1、“赋”

⑴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繁琐?(引导学生了解

“赋”的特点及作用)

明确:不繁琐。这样写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

知书识礼,为下文刘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同情。

⑵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从头到脚,由腰至耳、指、口、步,

一连串铺陈排比,既突出了她的美貌,又表现了她离开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⑶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热闹隆重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

刘兰芝的身价,说明她确实是个“精妙世无双”的女子,反衬了焦母的独断无知,让读者为刘兰芝鸣不平。

2、“比”

明确:“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突出了刘兰芝“精妙世无双”的美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突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3、 “兴”

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兴“这

一表现手法极其作用)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常用的一种起兴手法,它借孔雀失偶徘徊,为

刘焦二人的爱情营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感情氛围,奠定了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

基调,同时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小结:本诗继承了《诗经》的优秀表现手法赋、比、兴,这些手法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本节课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孔雀东南飞》的魅力,这就是经典的

魅力。所以同学们不仅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品读经典,启迪人生,你我共勉。六五板书:形式——五言

风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手法——赋、比、兴

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2)启发探究式教学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二)课前检查字词

(三)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四)重点突破

1、大家读了文章,都认为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

点拨: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坚强,也是对她命运不公谴责。

兰芝离家时:善良

兰芝的再嫁: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

2、(讨论)兰芝如此之美,她却被休了,难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吗?她的丈夫又是怎样得人呢?

点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一直到“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

3、(讨论)如此美丽的爱情怎没延续呢,是谁制造了这场爱情悲剧?他们有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

点拨: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作用:衬托

(五)难点突破

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有人据“共事二三年”还没子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兰芝被休。你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见。

2、阅读下面文字,寻找原因。

_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_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其得自由。

_兰芝: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

点拨:真是“不顺父母”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莫须有”的罪名,是封建礼教在作怪,一段美丽的爱情,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夭折了,封建礼教才是罪魁祸首。

3、被休后的兰芝被太守家看中,为什么还要“举身赴清池”呢?起到什么作用?

点拨:以死向封建礼教抗争

更是她反抗性格的升华,完成了她完美人格。

(六)小结

因此,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尾,正像《梁祝》。放乐曲

作业:了解陆游与唐琬的故事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六课,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和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那完整的结构、曲折跌宕的情节、丰满的人物性格及个性化的语言等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走进那二千多年前的社会生活,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婚姻悲剧氛围之中,由衷产生对焦、刘二人的同情与哀怜,迸发出对封建礼教家长制罪恶的憎恨。要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能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逐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别欣赏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吟咏,读出诗歌的节奏;在诵读的基础上,以诗歌作品的具体内容为依据,对古诗的文字予以疏通,把握全诗的基本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对话、中心主题、思想感情;利用与音乐的对比阅读,教育学生深入感受文学艺术美,进一步理解本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是非感,努力去理解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和历史的意义。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一的学生普遍喜欢古诗词,但对古代长篇叙事诗和文言文阅读有畏难心理,学习较被动,一般等待老师的讲析。《孔雀东南飞》成诗年代较久远,学生对那一时期的历史尤其是社会生活了解不多,这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但学生已学习过一些古典诗歌和文言文,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老师引导下借助注释等疏通文本,筛选出文中主要的信息,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与人物性格。而且本诗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故事性强,容易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抓住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较高,也很有音乐和文艺表演才能及欲望的实际,借助音乐的功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他们主动去学习鉴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并达到三维目标。“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课堂是我们的,更是学生的。应遵循新课程的理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评价、点拨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通过适当的整合比较,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同时也借助先人的经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拟本文的教学方法为:自主朗读——朗读探究——朗读比较。课前预习要求为:(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思考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3)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给学生听。四、教学目标鉴赏本诗的人物对话、人物性格与思想内容,学习本诗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养成咀嚼回味的良好习惯,能够熟读成诵。通过诗作体察封建礼教毁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感受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追求的坚贞之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与是非感。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分析把握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性格的艺术手法。2、难点:理解刘、焦爱情悲剧的根源,增强学生的同情心、是非感与生命意识。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影视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莆仙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最后几组镜头。提问:同学们知道画面上演绎的故事吗?明确:《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不足为奇,更早以前就有这么一篇描写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故事的优秀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解说:板书课题:孔雀东南飞(并序),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根据需要,让学生来介绍,教师适时补充。)(2)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mtv。刚才播放的是包美圣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缠绵悱恻,令我们为之伤感。那么,这对恩爱夫妻——焦仲卿、刘兰芝——缘何分手呢?(解说: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马上来激情,议论纷纷。好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营造良好气氛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较易投入,思想在不时的碰撞中才有智慧的火花出现,为这节课走向成功奠定基础。)(二)理清诗文思路,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自主梳理出曲折的情节和跌宕尖锐的矛盾冲突,然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教师进行引导。(投影归纳的五个方面内容)学生讨论明确:①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写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诉述,引出被遣之事。极写兰芝的才、德、能之优秀,也写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深厚爱情,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她优秀贤惠,为何被婆婆不容而被遣,引人产生悬疑。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此“一曲”也。②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夫妻誓别,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状摹兰芝之美貌和对仲卿的挚爱之情。随着兰芝的回家,问题矛盾看似已经解决,此“一平”也。③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之后的遭遇。还家不久媒人登门说亲,受到兄长的逼迫而答应“改嫁”。兰芝“违背”誓言,节外生枝,展开矛盾,此“二曲”也。④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为践诺和抗争,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矛盾冲突达到极点,同时也用以死抗争的方式解决了矛盾。此“三曲”“二平”也。⑤“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及诗人强烈的愿望。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情节曲平交错,跌宕起伏。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解说: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梳理,体会文章的行文思路,为下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三)合作研究探讨,理解人物形象(解说:“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要求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诗中语言文字学习上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义疏通;二是语言文字表现力。(1)关于词义疏通。学生自主完成查找①通假字②文言实词③词类活用④古今异义⑤文言句式⑥偏义复词后,小组进行合作探讨、交流和订正,鼓励学生提出其他不理解的字句,教师进行引导,共同解决。(解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投影这六个方面的一些例子)(2)关于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结合人物对话的朗读揣摩,分析人物性格。(解说:由学生自主合作找出诗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小组讨论完成对语言的揣摩,归纳出人物性格,教师进行引导。)①人物形象之一——刘兰芝:学生讨论明确: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温柔、贤淑、勤劳,自尊、自信、自重,有礼、有节、有度,有情、有义、有心,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忠贞而有反抗精神。②人物形象之二——焦仲卿:学生讨论明确:忠于爱情,不敢直接抗争,只消极反抗,忍辱负重,温情,软弱,愚孝。③人物形象之三——焦母:学生讨论明确:专横跋扈、专横固执。对于另一反面形象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的丑态毕露。(解说:人物是主题的载体。对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思考,准确把握,随之才能深入理解主题。把人物塑造得越美,就越能体现封建家长制的罪恶,也就于能引起人们对这种制度的强烈憎恨。)(四)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内容理解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此外,简洁的人物行为刻画,精练的抒情性穿插,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都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布置课外作业,学生(www.kuaihuida.com)自主学习(1)熟读并背诵“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的人物对话多加揣摩。

第二课时(一)抽查背诵情况。(二)学生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三)学生认真朗读课文,针对本诗思想内容的难点问题,启发寻疑析难,深入探究,领悟文章思想情感。(1)刘兰芝才、德、貌“三全齐美”,焦母出于什么心理而一意地要休掉这个难得的媳妇?学生自主合作讨论交流明确:无子说、恋子说、妒忌说、讨厌说、煎熬说、隔阂说、无行说、第三者说、另娶说、能干说、门第说、美色说等等。(2)为什么在刘、焦爱情悲剧发生后又“求合葬”呢?学生讨论明确:结局“两家求合葬”正是对封建家长制的绝妙讽刺。这样的结尾处理也使得这场爱情悲剧更具有震撼力。还必须了解的是《孔雀东南飞》是一篇历经传唱多有加工的古诗,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集体创作的智慧,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愿望。(3)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究竟是人物性格的冲突,抑或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如何理解刘、焦之死?学生讨论明确: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由是观之,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的威压。《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爱情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抗争精神,直接寄托了人们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出对生命的关怀。但两人最终双双殉情只能说是可爱的、可贵的,但不明智。其精神可嘉,做法不足取。(四)朗读对比欣赏,加深理解,写出听读之后感。把握对比。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段非常生动优美、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有一曲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有“草桥结拜”、“长亭惜别”、“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等主要情节,运用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的紧密配合,表现出梁祝之间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反抗。与本文的内容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处。把它引进教学,配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真正领悟在人类生活中有许多感情纯真的爱情,加深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产生同情,去关爱生命。让学生仔细聆听美妙的音乐,合作讨论,加深理解。(1)本诗文中的“兰芝被遣”和“兰芝抗婚”的情节,可与乐曲展开部第一阶段“逼嫁抗婚”对比阅读。文中的刘兰芝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被遣归及被迫“改嫁”,刘兰芝与祝英台一样都进行了抗争。乐曲中的乐器奏出了具有威胁力的封建势力的主题,代表着封建势力的凶暴残酷,同时叙述了祝英台的悲痛和不安心情,表现了控诉、抗争的感情。(2)本诗文中的“夫妻誓别”的情节,可与乐曲呈示部中的结束部“长亭惜别”对比阅读。文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誓别。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乐曲中梁祝分别时依依不舍又充满悲伤,音调抒情徐缓。让学生在徐缓的音乐中去感受刘兰芝与焦仲卿生离死别的痛苦。(3)本诗文中的“双双殉情”的情节,可与乐曲展开部第三阶段“英台投坟”对比阅读。文中刘兰芝与焦仲卿这一对恩爱夫妻恋情浓烈,在高压下又异常冷静,决然相约“黄泉下相见”。刘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自挂东南枝,表现了相知的忠贞和无奈的抗争,双双殉情,实是令人血气俱动的人生悲剧,达到高潮。乐曲中祝英台纵身投坟,锣钹齐鸣,推向全曲的最高潮。祝英台坟前向苍天控诉,有情人难成眷属。(4)最后课文中那具有神话浪漫色彩的一笔与乐曲再现部“梁祝化蝶”一样,都表现了人们对忠贞爱情的歌颂和主人公的同情,同时赋予他们新的生命与生活的美好愿望,表达出对封建礼教的憎恨,起到警示世人,深化主题的作用。(5)学生写出听读对比之后感,在全班交流。(解说:以上开放性教学环节,着眼诗歌与音乐的特点,使学生视听觉交互产生作用,在不同艺术形式的对比结合中,产生共鸣。通过讨论,更深入去领悟诗文内容主旨,体会课文所展现的悲剧氛围和忠贞不渝的爱情,激起是非感与同情心,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五)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1)假如刘兰芝不沿着课文叙述的路子走,还有他法吗?(2)和焦、刘爱情悲剧极为相似的陆(游)唐(琬)却没有走上自杀殉情之路,这是为什么?(解说:作为作业,请学生课外进行自主探究性写作。)(六)总结收束。这首叙事长诗震撼我们心灵的是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小序中的“时人伤之”的话便体现了作者记叙这件悲剧故事的原初动机。这种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恰恰是文学艺术最为重要的东西。为了强化《孔雀东南飞》中焦、刘悲剧的震撼力,也使这一课文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在结束全文前播放了屠洪刚的《孔雀东南飞》。这首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曲,满含激愤,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久久地沉浸在这千古悲音中,难以释怀。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

情节:——(被遣——盟誓——“改嫁”——殉情——合葬)——曲平交错

忍辱负重 追求自由 坚强善良

人物:焦仲卿 忠于爱情 刘兰芝 忠于爱情

抗争 忠贞不渝 抗争专制 蛮横 霸道 无理

(封建礼教)

焦母

刘兄 刘兄

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反抗精神主题:

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 七、教学反思1、在设计中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寻疑析疑,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过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安排学生自学、朗读、研读课文,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所采用的逐句串讲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定向阅读,理解课文。问题与课文相关,让学生去寻找答案,这是一个理解、感悟、探究的过程。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学习的方式。3、欣赏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艺术享受。托尔斯泰曾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鉴于此,结合学生实际,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配乐教学,充分调动视听觉感官,把文学想象和音乐联想结合起来,使文本与音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是非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主动的、创造性的、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品质。 八、点评本设计符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方法恰当,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首先,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本设计中,安排了多次朗读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思考有关问题,自主进行梳理归纳故事情节,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由学生自主合作找出诗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并进行朗读揣摩,分析归纳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朗读并研读课文。注重诵读与背诵,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和阅读实践,用学生自主阅读替代教师的讲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教给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通过师生的交流对话,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和表达,在自主鉴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表述,各抒己见,在合作讨论交流中共享资源,在取长补短中相互提高。此外,本设计中多媒体的运用也比较恰到好处。安排学生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对比欣赏,写出听读对比之后感,在不同艺术形式的对比体验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文主旨,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提供空间。当然,本设计还是有点不足的,比如,语言训练的重点不够明确,内容理解如何落实到文本的解读中去还不是很到位。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3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