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3篇教师的教研能力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教师教育研究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教师的教研能力范文 篇一
关键词:英语教育;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33-01
关于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育科学研究的调研及理论思索
1、一般情况
人们对英语教师参加英语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英语教育实践的性质,进而促进自身英语教育的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认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陕西教育学院外语系英语教育理论研究室课题组曾对我国目前中学英语教师及职务培训的状况作了历时半年的随机抽样调查。统计数据表明,79.6%的英语教师对于提高英语教育理论研究水平的需求层次很低。在“关于英语教师进修的课程设计”的问卷调查中进一步说明了,他们对职务培训的需求只是偏重于:“英语会话训练”、“英语听说训练”、“英语阅读训练”、“英语写作训练”、“实用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简笔画训练”等。而“英语教育科学研究指导”仅占20.4%。
在榆林市报名参加“英语教育科学研究指导”教程的教师中,从教学研讨活动中观察统计表明,约有40%的教师对于参加英语教育科学研究压根儿没有心理准备;在进一步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据笔者的教育观察调研表明,90%以上的英语教师,在参加本“教程”进修之前,思维层次较低。其表现特征是:他们虽然数十年置身于自身丰富的英语教育教学实际,而没有通过独立思维,提出可供研究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的能力。他们习惯于(或仅满足于)堆砌大量的英语教育事实。水平较高的英语教师,也只限于“梳理教育事实”的水平。
每当研讨学生英语听力训练的学习障碍时,他们往往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缺乏有效的教学对策。他们习惯地把“学习障碍”归咎于“英语语汇的遗忘”。
某些比较注重中国学生常见英语语言分析的教师,也只是“用心地”列出错误频度较高的语言知识点;在他(们)的教学对策中,只是以语言知识点(诸如:人称、名词单复数、时态、语态、情态等)加以归类,而后进行反反复复的“大题量”、“高强度”的试题练习,让他们的学生在茫茫题海中,以“苦”作舟。
一谈到新编英语教材的使用,许多教师无所适从,不知用什么教学原则,什么教学方法去实施,只是淡淡地认为,利用“新教材”,让学生多听一点;一谈到教学效果,一味埋怨:“从考试成绩来看,到底是语法概念差”。
总之,在他们的“经验总结”中,只是集中了大量的“可直接感知”的课堂英语教育现象。他们常常缺乏分析、抽象、概括、总结、提炼,使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正如伟大哲学家培根所批评的,他们只具备“蚂蚁的工作方法”:只知搜集事实,堆砌事实,而不会总结。因此,他们的经验是不系统、不规范、未经验证过的、缺乏迁移价值的。即便是在英语教苑中成功耕耘的“经验”,也没法让同行们借鉴,大部分都“自生自灭”。
2、理论思索
上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上述反映出的英语师资队伍素质问题的诸多“事实”,必须作深入的理论思索,以便探求出这种“现象”的“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找出有效的教学对策和实施途径。
(1)缺乏概括能力是阻碍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第一因素
对于英语教师教育才能的研究的理论起点,首先应当检察他们在自身认知结构中的“抽象概括水平”对自身教育能力的作用有多大。从实践角度来研究它,这就是看他是经验思维型的英语教师,还是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
调研结果表明,在大部分英语教师(即便已达到了一级或高级)的认知结构中,可用于解决自身教育问题的思维“材料”,主要是历年来的英语教育事例,一些零星的感性经验。即大部分英语教师属于经验思维型的教师。
可见,头脑中有上位观念的英语教师可以发现头脑中没有上位观念的英语“视而不见”或不易获得的经验。所以,真正富有经验和完善的英语教师,是理论思维型的教师。,可以说,不能自觉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概念进行解决英语教育问题的思维,是一种较普遍的倾向。显然,这种经验思维不能提高为理论思维的现象,对英语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进修英语教师进行抽象概括能力训练,采取有效策略,指导他们自觉地提取相应的英语教育理论内容来参与自己的思维加工过程,指导他们高层次地去处理英语教育问题。
教师的教研能力范文 篇二
一、增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意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的、有生命力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探索教学规律,对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学情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钻研,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学的方法,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多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大多数人头脑中存在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教育科研无用论” 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还有些教师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此,青年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和更新,树立全新意识。仅仅会教书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增强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及时更新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比如教师要转变对前人成就的继承和传递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等。教师要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尤其是不断创新的观念。教师通过参加教育科研培训,同时阅读大量有关教育科研的书籍并结合教师教育的教学实践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能提高和水平范运灵。
二、增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勇气
教师的教育科研必须立足于学科教学,把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教育科研的切入点,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去贪大求全。学科教学是教育科研的动力和认识来源。教师的学科教学实践是教育科研的认识来源,同时也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内在动力。教师教育科研必须植根于教学活动,以教学活动为前提。教师主要任务是教学,教育科研只有在坚持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结出丰硕之果。离开教学活动去搞教育科研,必然脱离实际,甚至走入误区。教师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应当首先要立足于搞好教学,认真地备课→www.kuaihuida.com←,认真地研究教学规律,吃透教材。其次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只要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试图从备课、上课、批改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以及从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你按着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的四个方面发现问题,方法解决问题,形成总结这样在你的实际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这就是提高你自己教师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径。
三、构建教师开展科研的良好机制
构建起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师教研训一体化机制,以教研组为主体,中小学教师为核心,以教学中教师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并利用校园网设立教研专栏,开展课题讨论,及时报道课题研究进展,以及课堂教学试验或应用情况,及时采纳教师提出的建议,并邀请校内外相关学科带头人或专家作专业性点评,及时将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应为教师搭建教研训机制的服务平台,提供师资、技术、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构建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要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合理、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尊重人才、发现人才、鼓励成才、人才强校的一种手段。学校要设立专项资金如:教研项目奖励基金、学术专著奖励基金、科研成果应用奖励基金等;还可借鉴国外的“科研假期”,并应将科研成果计入工作量,作为评定职称时的参考。当然,科研奖励重心在于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服务。
四、以教育科研促使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教研能力范文 篇三
摘 要: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是经济建设的基本保证。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好的教师队伍,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对深化教育改革,加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提高 教师 教学能力 研究
一、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要求
“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的能力,它是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但并非教师职业的特有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师育人能力”和“教师从事服务于教书育人一系列活动的能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能力体系。这个能力体系才是最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教师专业能力”或“教师核心业务能力”,并且只有这个能力体系做为一个能力整体才是教师职业特有的能力,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能力都不能称之为“教师专业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并不是“教师专业能力”,充其量它只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一)培养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材不是教学的根本依据,而是教学工具,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来使用教材。拥有知识不等于能潇洒自如、轻车熟路地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居高临下的前提下,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下大力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教材中不仅有知识内容,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内容。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思想内容的教育方法,通过教学把握训练的科学过程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具体步骤。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要研究教材的合理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只有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教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在讲课时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二)培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是教育事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录音、投影、电视、电脑、网络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向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可以化大为小或化小为大,科学、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师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问题情景或动态过程,从而增大了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训练课堂教学基本功
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语言表达、板书和板画。课堂教学语言应力求做到:清楚、准确、精练、生动。还要注意词汇丰富、条理清晰、风趣幽默、抑扬顿挫。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他们的可接受性,同时还需借助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来表达。板书、板画、体态语言与教学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在表达上有时比语言更准确、更清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精心设计的板书、板画,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既能产生美感,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板书和版画的设计要注意遵循计划性、准确性、简洁性、启发性、示范性和艺术性的要求,使它成为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结论的思路图。
二、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的需要
为了建设一支面向21世纪的适应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技能,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全面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必须把着眼点转到面向全体教师的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继续教育上来,突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一)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对教材的分析、组织、再创造能力;二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优化组合能力;三是教具制作与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四是实验与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能力;五是对学生评价的原则、方法、技巧的应用能力;六是对教育实践和改革实验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揭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管理中,认真研究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环节,并对这些环节提出质量要求,做到“实、细、严”,即态度从实,检查从细,管理从严,在教学过程管理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技能。
首先,增强教育法规意识,坚持按教学计划开课,按教学大纲教学,坚决克服教学活动中随意性。开齐课程,上足课时,授全内容,这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前提。
其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用教学常规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教师在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中,形成规范加特点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发展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些学校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常规达标活动,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在一定期限内要掌握制定教学计划,写教案和教学工作总结、讲课、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复习考试、评卷、教研等教学常规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的成功经验。
再次,注重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的监控与指导。对教师教的基本环节的监控与指导,重点在备课和上课两个环节。在备课监控中,应加强集体备课,落实“三级备课制”和“备课三级检查制”,即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写出总体、单元、课时三种教学计划,由备课组、学年组、教务处三级检查教案。在此,应指导教师完善备课内容,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在上课监控中,应加强教学综合评价,实行联合听课评课制(也称教学诊断)。在此,应指导教师落实上课的基本要求,包括:一是教学目的明确;二是教学内容正确;三是教学方法恰当,创造性贯彻教学原则;四是教学结构紧凑,组织严密;五是教学基本功扎实全面;六是教学效果好。为了有效地对备课、上课两个基本环节进行监控,通常还采用说课、上课与评课跟踪制,既有对教师备课的检查与指导,也有对教师上课的评价与反馈,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10(1).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上面这3篇教师的教研能力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教师教育研究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