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师德素养【通用7篇】

教师要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的从教素质。作为一名老师,在写一篇师德师风心得之前不妨先来学习心得的写法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教师师德修养心得”,下面的7篇师德素养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师德修养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师德素养 篇一

一、德育为先,优化德育管理体制机制

周口幼师根据未成年学生的特点,实施了由外在行为到思想内化的综合教育工程。

1.优化了德育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成立了以德育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和“师德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将此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

2.构建德育工作网络,打造德育教育平台。一是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学生科、团委、学生会、班主任、政治课教师相互配合这一横向德育机构。二是建立了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学生科、教务科、教研组、班委会这一纵向德育机构。

3.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召开班主任会,学习、交流班级德育管理经验;出台《班主任德育工作考核评估办法》,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并给予奖励。

4.建立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制定《周口幼师师德规范八条》,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实现以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精于业务、励德践行为基本要求的师德修养的显著提高。二是推行《学生操行评定实施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二、深化教改,促进德育课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德育教育进教材及课堂。

1.制定并落实了学科教学德育教育目标。要求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蕴藏丰富的教育因素,促进德育课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2.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强化“两课”教育与改革,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

3.加强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管理。加强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4.发挥实训实习的德育教育作用。建立了十几个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创新载体,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1.制定了《周口幼师校园文化建设与实施方案》,校园主要道路、建筑物悬挂了文明礼貌用语标语牌;开通了校园网站(省略),创建了富有幼师特色的校园文化。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增加绿色校园建设投入,突出“师范性、艺术性、知识性、时代性”特征,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花园式学校。

3.夯实德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亿多元,建设了占地面积32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提出“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搬迁;一手抓巩固、一手抓提高;一手抓近期工作、一手抓长远发展”。

4.优化治安预防体系,全面加强警校共建,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四、创新载体,开展富有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

遵循未成年学生的特点与规律,切实在围绕“创”字上做文章,瞄准“建”字下工夫,抓延伸,促发展。

1.聘请专家、学者做形势政策报告,开办道德修养讲座;建立以吉鸿昌烈士纪念馆为主的德育教育基地;授予“自主创业优秀毕业生李灵”荣誉称号。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开展舞蹈基本功大赛、道德演讲比赛等,丰富学生生活,陶冶学生情操。

3.实施分层递进教育策略。对一年级学生侧重进行“导向教育”,进行职业理解和职业意识教育;对二年级学生侧重进行“志向教育”,强化爱岗敬业教育;对三年级学生侧重进行“去向教育”,把重点放在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上。

4.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向贫困学生捐款20多万元,捐献衣物及棉被3000多件(套)、书籍2000多本;向患白血病学生捐款2万多元;向困难职工捐款6000元;到敬老院做好事500多件。

周口幼师扎实推进德育工作,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学校连续16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毕业生李灵当选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五、拓展幼师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幼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思想活跃,追求上进,可塑性强。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要努力拓展幼师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深化德育教育。以强化德育意识、健全德育工作机制为重点,以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突破口,做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2.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和管理监督机制,逐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

3.尊重青少年身心个性发展规律。重点关注基础较差、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行为指导和方法引导,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师德素养 篇二

关键词:幼儿教师道德修养;幼儿品德;影响;养成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重要阶段,道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我国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德育同样也占据着首要位置。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环境,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幼儿品德的养成,所以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逐渐成为人们共同瞩目的问题。

1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

1.1道德修养的主要含义

所谓的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指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道德境界。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道德修养主要指教师能够主动按照社会的道德标准来改造自身以符合相应的标准并能够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

1.2培养幼儿教师道德修养的主要目的

幼儿在入园之后,每天面对的是教师的日常行为,而幼儿有具有极高的模仿性,学前教育阶段内幼儿还处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前习俗水平,这一阶段是幼儿道德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观念完全表现在外在状态,可塑性是比较大的,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必须不断提高,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2幼儿教育中幼儿品德的形成条件

2.1处于道德优良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所处时间最长的环境,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是对于幼儿产生影响的主体,而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则是幼儿主要的参照对象。幼儿通过和教师的接触,对于教师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模仿,从而获得经验和影响。而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生活方式、处事方式、待人接物都是幼儿品德成长的印象因素。因此,良好的园区和家庭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条件。

2.2在教育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

幼儿园对于幼儿品德养成的教育,不应单单止步于环境影响,更应该在日常活动中加入品德教育,对幼儿的品德形成过程提供潜移默化的印象。做游戏是每个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最基本的日常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添加一些潜在的道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

2.3道德教育后形成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逐渐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还要求幼儿保持道德品质的持续性和习惯性。幼儿要对道德教育的成果和社会道德环境有所了解并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使得幼儿的道德品质完全养成。

3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道德修养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对策

3.1注重榜样力量的运用

在幼儿园中,教师对于幼儿是一种权威。在面对权威人物时,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信任和崇拜,从而去积极遵循教师的话,并主动模仿教师的言行。因此,教师的业务素质就不仅仅包括相应专业知识,更应该包括优良的道德,从而做到为人师表,利用自身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3.2利用日常活动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游戏设置和活动策划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道德教育和道德养成环境。在游戏中,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情感体验、价值澄清、移情训练、榜样示范等等的方式,逐步形成对“修身”“齐家”“治国”等美德的理解和认识,并逐步形成相应的道德观念。

3.3保证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

教师要对幼儿进行道德修养的养成教育,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不仅要做到对于幼儿的关爱和尊重,更要做到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不以人格侮辱或身体处罚的方式对待幼儿,让幼儿在良好的状态和氛围中感受道德教育的熏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敬业精神,不仅要主动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还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问题以耐心细心的心态予以对待。要对于幼儿的言行多做观察,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和发扬,在其他幼儿心目中树立榜样观念,从而使得幼儿得到全面进步。

4结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讲过:“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教育孩子并不仅是讲道理,平时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等都对孩子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可见,幼儿教师道德品质的优劣是影响幼儿园品德教育效果,甚至是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以博大的胸怀,包容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关爱。

作者:陈雪兰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幼儿园

参考文献:

师德素养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 素养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79-02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小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应具备以下几方面。

1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2 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3 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 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师德素养 篇四

[关键词] 教师 职业道德素养 问题

师德建设是教育领域的永恒主题。自古以来,只要有教育,就必然有师德素养的客观要求。因为作为教师,其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前提和保证条件。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要调节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师德建设一直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受到高度重视。可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的道德威信却一直是教育上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在相当一部分学校中存在着学生知识质量不错,但品德不好的现象。

在“十年初乱”中,学校普遍存在智育、德育两废的现象,“”在批判师道尊严的名义下,把教师威信被破坏到声名狼藉的程度。以上令人长叹现象的出现,固然不可以认为教师该负主要责任,但总能从侧面证明不少教师不重视德育,本身尚缺乏道德威信,还没有具备“人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这种种现象延续到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的体制转变时期,似乎并没有什么根本的改观。相反,由于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消极文化的强烈冲击,再加上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改善力度微弱,致使教师的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陷入一种令人忧虑的低迷状态。随着21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人们更认识到教育的重大意义。为此,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要坚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时代赋予我们任务,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律和指导方针深入调查研究,解决面临的师德建设的新课题。

一、教师师德素养出现的问题

有的教师产生思想困惑,奉献精神趋于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动摇了;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采取得过且过和应付了事的态度,热衷于搞第二职业,个别教师甚至向学生及其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向学生推销不必要的教学资料及商品;有的上课留一手,课后热衷于搞有偿辅导或家教;有的乱办班,乱收费;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辱骂、体罚学生的违纪行为等。教师心态的这种失衡,一方面,是社会精神迷乱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教师人格人量疲软无力的外部显露。因此,目前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重塑教师形象,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

二、几点感悟

1.教师要有为人师表的崇高品质,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除此之外,必须有崇高的品质,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能自觉以身作则,威信就高,教育效果就好,反之,就缺乏效果。我们调研的某乡中心小学,有300余名学生,教师有16名,其中小学五年级、六年级的语文、数学4名科任教师教法得当,能够以身作则,非常爱护学生,学生学习成绩都在80分以上,学生、家长满意度100%,有2名教师满意度在50%以下。

2.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未来社会观点。教育的长效性决定了教育不仅要为当前的社会发展服务,而且要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才,所以,教师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而且要考虑未来国家建设的需要。全面发展观念,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要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我们调研的10所小学中,有4所小学学生学习成绩较好,但学生的精神外貌特征拘谨,思维反映较其它6所小学的学生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一个教师,一个学校的优劣,不能只看一项指标,只看文化考试的分数高低,而是要看综合指标,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真正全面的发展。全民素质观念。教师要有实际工作中,不但要对特殊才能的学生认真加以培养。更重要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师德修养范文 篇五

首先,教师道德素质在教师素质构成中更显重要

新时期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构成教师素质的特殊性。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还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多数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都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其次,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要求,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由单一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超常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教育是长期的系统的,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还是德育手段等都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是科学的,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最后,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当今社会,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许多学生在人生的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因而可能最终导致其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二、新时期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说来,良好的师德不仅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必需条件,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并且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就能在相应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始终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从教者的判断和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首先,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样,在教师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师,从而增进了师生关系。如果这位教师不仅做不到以上方面,且在上课时无精打采,语言粗俗,不仅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势必对学生起着不良的影响,就无从谈起师生关系了。所以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影响着师生关系。其次,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第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第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第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

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他和热爱上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

三、新时期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一,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师德修养范文 篇六

其实,早在古代,我国就有许多有识之士明确地指出了强国兴邦的必由之路:“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尊师重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因如此,所以,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民族曾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创造了两弹爆炸、卫星上天,人工合成胰岛素等奇迹,令世人瞩目。遗憾的是,一场十年浩劫,大革文化的命,以致几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可喜的是,今天,中国人民终于真正深刻认识到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小平同志说得好:“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入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入手。”

目前,我们国家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在各种媒体中,经常报道广大教师献身讲坛的无私奉献事迹,宣传广大教师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的美好品德,让更多的人感知为师者的艰辛与崇高,如今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正在形成。长期以来,教师就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面对如今优厚的社会、物质环境,作为教师更应不愧于这个称号,自身更应对师徳有较深刻的认识,爱教乐教,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徳修养。

所谓师徳,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无可争议地成为首要焦点,其中,师德修养由于其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尤其显得重要。

正因为教师的职业如此神圣,才更应该要求他们是人中的楷模,要求他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求他们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事事、处处作学生的榜样和模范。别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人道”。当代教育改革中,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社会的主体而非社会工具来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缺乏这一点,说明了缺乏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但是,遗憾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更多的是看重师道之“尊”而忽视对学生之“尊”,于是任意讽刺挖苦学生,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随意打骂学生等等现象屡屡出现在我们周围。这种对学生人格和自尊的不尊重,往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伤害,容易造成学生不信任老师,不信任学校,甚至不信任社会的严重后果。

师德修养范文 篇七

一、新时期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道德素质在教师素质构成中更显重要

新时期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构成教师素质的特殊性。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还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多数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都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其次,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要求,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由单一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超常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教育是长期的系统的,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还是德育手段等都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是科学的,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最后,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当今社会,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许多学生在人生的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因而可能最终导致其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二、新时期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说来,良好的师德不仅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必需条件,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并且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就能在相应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始终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从教者的判断和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首先,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样,在教师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师,从而增进了师生关系。如果这位教师不仅做不到以上方面,且在上课时无精打采,语言粗俗,不仅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势必对学生起着不良的影响,就无从谈起师生关系了。所以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影响着师生关系。

其次,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第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第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第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

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他和热爱上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

三、新时期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一,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7篇师德素养,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师德修养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