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幼儿园课程教案(优秀1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快回答整理了13篇幼儿园课程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促进幼儿基础动作学习;

2.增进幼儿大肌肉群发展;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太空棒若干

活动过程:

热身操

幼儿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一起做一段律动操。

主题游戏:运木材

故事引导:

今天小朋友们要去森林,帮忙老爷爷盖小木屋。那么盖木屋需要什么呢?

游戏方式:

1.每个小朋友肩上扛一支太空棒从起点线出发跑至折返点回来,将太空棒交给后面一个小朋友,自己到队伍后面排队;

2.每两个小朋友一起帮忙扛大木材,队列前后两位小朋友一同合作搬运一支太空棒,同样从起点线出发跑至折返点回来,将太空棒交给后面一个小朋友,自己到队伍后面排队;

3.通过身体意识引导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运输太空棒,互助合作环节尝试让小朋友俩俩沟通商量用何种方法来运输。

注意事项:

1.重视情境的重要性,给孩子身临其境之感觉;

2.给予小朋友行径归属感,说清楚起点、终点,折返点;

3.注意提示安全,避免运输时撞击;

4.多多与孩子做问答。

重要概念:大肌肉群发展、身体协调、创造力培养。

变化游戏:出来瞧瞧

故事引导:

木材都准备好了,房子已经帮老爷爷搭好了,这个时候老爷爷邀请我们到小木屋外瞧瞧,可是我们要小心,不能碰到刚刷完油漆的。房梁,不然就白忙活了。

游戏方式:分成若干组,小朋友俩俩拿一支太空棒,请他们设置障碍,一对坐着将太空棒手扶固定在地,一对站着将太空棒拿在肚脐左右的高度,依此类推,其他组别小朋友做钻爬、跨越动作。

注意事项:

1.要规定好摆放障碍的小朋友所站的位置;

2.注意提示安全。

重要概念:平行游戏、身体部位协调、跨与钻的基础动作学习、大肌肉群发展。

升华游戏:打地鼠

故事引导:小木屋终于盖好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小木屋没有直接盖在地面上,为什么离开了地面一点呢?老爷爷说:因为森林太潮湿了,直接盖在地上木材会腐烂,说着说着,突然发现小木屋下面有一群小地鼠。

游戏方式:队伍紧密排列,当有小朋友站起来时,教师就拿太空棒敲击小朋友,被敲到的小朋友要蹲下去,再可以起来。

注意事项:教师扮演打地鼠的角色,当班级人数过多时,可让保育老师一同来帮忙,也可分组分队进行。

重要概念:平行游戏、大肌肉群与敏捷性发展。

幼儿园课程教案 篇二

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四角向中心折纸的技能。

2、引导幼儿继续学习按图示折纸的方法。

3、培养幼儿仔细、耐心的习惯。

准备:

正方形彩纸、图示

过程:

1、入活动,引起兴趣

“小朋友,在八月二十的集场上,你看到哪些东西呢?今天我们就来折许多新衣服,这好后摆一个衣服摊好吗?”

2、引导幼儿学习按图示折纸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折纸本领,就是从四角向中心折,请小朋友看图示”

图(1)将正方形纸两次对边折

图(2)然后打开找到中心妈妈(中心点)

图(3)四个角是四个孩子,他们都要找到中心妈妈和她亲一下。这就是四角向折,在这个基础上再按图4"图7折

3、请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要看着图示一步一步地折,一步也不能丢掉”

图(4)翻过来在折一次四角向中心折

图(5)再翻过来在折一次四角向中心折

图(6)翻过来将四个正方形打开成长方形

图(7)最后对折成衣服。在折衣服的基础上学折裤子:“衣服有了,没有裤子怎么办呢?”

“看,衣服还会变魔术呢!一变变成了一条裤子。”请幼儿说说是怎样变裤子的。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对齐抹平,四角向中心折共折三次。

5、展评幼儿的作品,把衣裤穿在绳上,可以做集场的角色游戏。

幼儿园课程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学习并正确使用量词。

2、通过情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展示柜上摆有四个瓶子、五顶帽子、三双袜子、实物桌子一张、椅子两把

2、 相应的图及字卡及头饰数个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儿歌内容

1、师扮小兔子:我是小兔子,要开小铺子,欢迎大家光临。我的铺子里有许多货物,看一看都有什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2、小鸭子(教师扮演)上来买东西,依次说出想买的东西,如说错量词,可停下来引导幼儿纠正。

3、让幼儿想一想都有什么东西被买走了,并随着幼儿的发言出示图片。

二、感受儿歌并运用量词。

1、按顺序看图与字卡,朗诵儿歌,帮幼儿理解“张、把、双、个、顶”是量词。

2、重新布置展示柜,请幼儿参与。

“货物都卖完了,我还要进一些货。”引导幼儿观察都有哪些货物,鼓励幼儿正确运用量词来买货物。

三、全休幼儿都参与活动。

1、“我的生意真是太好了。我还要开几家分店。请大家来做售货员。”(提醒幼儿注意售货员要有礼貌,别人说对量词才能把东西卖给他。)

2、幼儿自主游戏,鼓励幼儿正确使用量词。

附儿歌:

小兔子,开铺子,

一张小桌子,

两把小椅子,

三双小袜子,

四个小瓶子,

五顶小帽子。

小兔子的东西卖完了,

明天再来开铺子。

幼儿园课程教案 篇四

主要领域

语言活动

目标相关领域

正确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日用品。

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30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日用品。

难点: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活动准备

挂图第1号。

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认识阿文。

——教师出示挂图。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是一只老鼠,名叫阿文。

——阿文上幼儿园前,很喜欢一条小毯子,到哪儿都带着它。可是现在上幼儿园了,带着这么大的毯子行吗?

二、听听阿文的`故事。

——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阿文常常带着毯子干什么?她喜欢这块毯子吗?

——阿文上幼儿园带着毯子方便吗?为什么?

——后来阿文放下毯子了吗?

三、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

——你们是不是像阿文一样也有一件最喜欢的东西?你们常常用它干什么?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把它放在哪里?

——我们小朋友笔阿文还能干!每天早上高高兴兴地和好朋友说再见,到幼儿园学本领,和小朋友做游戏,晚上回家再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错!

幼儿园课程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感知春天的季节特征。

2、愿意用故事中的话语进行表述,体验小动物间相互分享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用故事中的话语大胆进行表述。难点:在表述中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春天的电话》

2、操作故事板《春天的电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听雷声。春雷响了,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2、介绍故事名称《春天的电话》

二、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欣赏故事第一段

1、小熊被什么惊醒啦?小熊醒来发现了什么?小熊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季节特征(如:花儿、小草、大树的。变化等)

2、小熊发现春天来了,他会干什么呢?告诉小松鼠一件什么事情?

3、小松鼠听了电话做了件什么事情?

4、小白兔听了电话又会怎么做呢?

5、小花蛇听了告诉小狐狸一件什么事?

6、小狐狸会怎么做呢?(打电话)给小熊打电话,告诉小熊一件什么事情?鼓励幼儿依据前面故事情节的发展把自己日常知道的春天特征,用故事中的话语模式进行表述。

欣赏故事第二段重点提问:

1、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相互打电话要告诉好朋友什么事?

2、小动物们为什么都要谢谢小熊?

三、幼儿借助操作板、学说故事

引导幼儿自主操作“故事板”讲述故事内容重点观察与指导:

1、能够按照故事情节,操作故事板。

2、愿意用故事中的语言大胆表述故事内容。

四、经验分享

提问:春天来了,你会告诉好朋友一件什么事呢?

故事里的小动物们都愿意把春天来了的好消息告诉给好朋友,我们还有许多好朋友不知道春天来了,我们也给他们打个电话告诉他们“春天来了”。别忘了告诉他们你是从哪里知道春天来了。

幼儿园课程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尝试画短线和涂鸦给动物洗澡。

2、知道要做个爱清洁的'宝宝。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洗澡

2、贴有不同动物的纸蜡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教师:动物玩了一天,脸上、身上都弄脏了,怎么办?

二、动画片-洗澡

请幼儿观看动画片,看看小动物是怎样洗澡的。

三、给动物洗澡

1、用水彩笔重复画短线表示放水。

2、给动物擦肥皂,用蜡笔在动物身上任意涂抹。

3、引导宝宝多放点水,多抹一点肥皂,搓出泡泡来。

四、讲评

闻闻动物身上香不香?

(爱洗澡,知道要做个爱清洁的宝宝)

幼儿园课程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提高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和反应的灵敏性。

2、体验用废旧材料自制纸棒进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废旧材料自制的纸棒若干 布置场景水帘洞 纸棒的多种玩法课件 废旧直线 录音机和乐曲磁带两盘。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孙悟空,带领幼儿走出水帘洞,在音乐伴奏下准备活动。

孩儿们,今天的 天气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吧!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

(1) 出示“金箍棒”,让幼儿回忆金箍棒的作用,激发幼儿探索金箍棒玩法的`欲望。

这个纸做的金箍棒不光能打妖怪,还有许多玩法呢,请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比一比,看谁玩的花样多。

(2)幼儿分散自由玩纸棒,教师观察指导。

目的是让幼儿探索出纸棒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3、深入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尝试合作玩金箍棒。探索与他人合作的玩法,培养幼儿的 合作意识。

4、游戏:钓小鱼

目的是提高幼儿反应的灵敏性。

玩法:

教师扮钓鱼人,纸棒做钓鱼杆,小朋友扮小鱼,在用纸棒围成的池塘内自由散开,被钓鱼人钓住的“小鱼”离开池塘。

5、看课件: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纸棒的多种玩法。

6、游戏《搬运妖怪》

玩法:

将场地一侧的纸箱当成孙悟空打死的妖怪,请幼儿持纸棒跑到场地一侧,然后两人合作用纸棒将妖怪运回水帘洞。

规则:

(1)“妖怪”在途中不能落地。如果“妖怪”落地,将其重新放回纸棒。

(2)“妖怪”运回水帘洞里,要摆放整齐。

7、放松活动:抬花轿。

课我会洗脸洗手 篇八

活动目标

1、认识病菌对人体的危害,感受到清洗手和脸的重要性。 2、学会正确洗脸、洗手的方法。

3、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洗手液、小毛巾、脸盆、图片、儿歌 活动课时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猜一猜这是什么呢?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的手,它能帮助我们做许多的事。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每时每刻都要碰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沾上许多的细菌。瞧,这就是我们手上沾的细菌。教师出示图片。 (二)观看图片,明白危害。

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洗手的重要性。

据统计,人体皮肤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一万个微生物,尤其以皮肤褶皱处及指尖上为多。手部皮肤上的细菌,除寄生于皮肤表面外,还存在于皮肤的汗腺、毛囊、皮脂腺内,人在1小时内至少会有3次用手去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面部皮肤感染、感冒、肠道细菌感染等,都有可能通过“手---口”途径进行传播。因此,饭前便后、接触传染病人或抚摸过宠物后,洗手是必须的一道“工序”。

第二课时

(一)小组讨论,学习洗手。 1、相互交流:平时都是怎么洗手的? 2、学习《洗手歌》。 你们的洗手方法科学吗?

让我们来念一首儿歌,看看儿歌里说的洗手方法与你的洗手方法有什么不同?

幼儿园课程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了解换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担心、害怕、知道乳牙和恒牙的分别。

2、学习刷牙的正确步骤,养成刷牙的好习惯,知道如何保护牙齿。

3、学习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换牙的过程

牙刷及牙齿模型。

牙刷、漱口杯人手一份,牙膏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导入课题。

2、鼓励幼儿大胆在同们面前讲述自己的`换牙经历。

(1)换牙时你们心里害怕吗,为什么,没有换牙的小朋友,你想换牙吗,为什么。

(2)人为什么要换牙,换牙好不好,老师小结。

3、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初步了解换牙的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换牙过程。

(2)结合挂图向幼儿介绍换牙的知识。

4、共同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牙齿,恒牙长得时候,小朋友千万不要用舌头添,摇,那样会长的不齐很难看。不要用牙签剔牙。

(2)你们平时是怎样刷牙的,正确的刷牙方法是怎样的。

(3)出示牙刷和牙齿模型配合挂图进行讲解

5、巩固经验,鼓励幼儿动手尝试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刷牙。

请小朋友用正确的方法刷牙。小结:要保护牙齿,我们就要天天刷牙漱口。刷牙一定要早晨一次,晚上一次,用正确的方法认真的刷牙齿才能更健康。

反思:

进入大班后,幼儿出现换牙的情况,他们对换牙并不了解。有的产生恐惧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制定的活动目标,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

首先以故事引出话题,发起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台了,并清除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活动重点放在了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上。配合儿歌等形式让幼儿学会刷牙,喜欢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幼儿园课程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 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并了解现代科技的一些成就。

2. 感知中国人民的勤劳、聪明,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活动准备:

1. 关于四大发明的视频、图片、资料。

2.挂图:四大发明。

活动重点、难点:知道四大发明的内容,了解中国现代的成就。

活动过程:

一、 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

1.幼儿谈话,引出主题师:小朋友,我们是什么国家的人呀?你觉得中国人聪明吗?我们中国人很聪明,真了不起。

你知道吗?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就发明了很多东西。

二、幼儿探索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

1.幼儿操作,寻找四大发明的图片师:你能讲出古代的中国人发明的一样东西吗?(幼儿讲述)后面的桌子上有很多中国人发明的东西的资料,我们去了解一下,看看有那些是你知道的。

师:古代的中国人发明了许多东西,其中有四样东西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叫“四大发明”。谁能把四大发明找出来呢?(幼儿操作)

2.利用图片,进一步介绍四大发明

(1)介绍造纸(出示图片)提问:是谁发明了纸?教师讲述蔡伦造纸的故事。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写在甲骨上的,叫甲骨文,到了后来将文字刻在木简上,用绳索穿起来,多不方便呀。东汉时代,一个叫蔡伦的人想出了个好办法,他造出了纸。

(2)介绍印刷术(出示图片)在还没有印刷术之前,书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写出来的,多辛苦啊!宋代的时候,毕N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方块,一端刻上文字,印刷时,将活字印台依照文章内容排列,然后在版上涂墨,再用纸覆压就可以印出文字了。这样就方便啦!

(3)介绍火药火药是方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发明的。把火药做成火龙炮,好象一个火箭筒,在火龙炮的头尾各有两只小火箭,小火箭被点燃后会使火箭筒上升,我们现在用的礼花、鞭炮就是火药做成的。

(4)介绍指南针(出示实物)以前人们利用磁铁的磁力来指示方向,这样就不会迷路了,指南针是宋代的时候制造出来的,它可以用于航海。

我们一起来做做指南针的实验把吧:(和幼儿一起做指南针的实验)3.小结师:我国最早结束人类用手抄文字的繁重劳动,发明了印刷术;我国最早使用火药,我国的烟花爆竹样式很多,很美丽。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四大发明。

师:我们古代的中国人怎么样?真了不起!老师这里有一首赞美中国人的儿歌,跟我念一下:中国人,真聪明,造纸火药指南针,还有一个印刷术,四大发明了不起。我们从小学本领,长大也做发明家,发明家。

你也是中国人,你也很聪明,你长大后,要发明什么东西?用来干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有积极创造的信心)。

幼儿园课程教案 第十一篇

目标:

1、对观察冰块有兴趣。

2、乐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准备:

有太阳的冬天,一处有冰块的地方、粉笔

过程:

一、观察冰块

1、冰是什么颜色的?

2、鼓励幼儿用手摸摸冰块,说说有什么感觉。

3、怎样才能有冰块?

4、小结: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会结成冰的。

二、寻找有冰的地方

1、请幼儿将有冰的地方告诉大家。

2、请幼儿运冰块。每人拿一块冰块在阳光的`空地上。

3、请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块,冰变成了什么?

三、欣赏冰画

1、请幼儿看看场地上的冰块化成了什么?

2、有粉笔将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轮廓,请幼儿说说像什么?

幼儿园课程教案 第十二篇

教学目的:

1、让家长了解班级区域活动的创设布局,正确认识区域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了解哪些是安全卫生的废旧材料,以及这些材料会做成哪些孩子喜爱的玩教具。

3、感受与孩子共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

指导家长为区域活动增添活动材料教学准备:

纸盒、一次性筷子、橡皮泥、幼儿区域活动ppt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演示法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教师:各位家长知道什么是幼儿区域活动吗?

引发家长思考,鼓励家长积极回答。

2、利用幻灯片向家长介绍关于幼儿区域活动的知识。

(1)区域活动的由来(2)区域活动的意义(3)区域活动的内容(4)我班区域活动的创设3、讨论"我能为孩子的区域活动做点什么?"鼓励家长利用废旧材料积极为孩子的区域活动增添材料。

4、制作"开心糖果"家长作业:

请您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做一件区域里的活动材料。

前期问卷问题:

1、您知道什么是幼儿园区域活动吗?

2、您知道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作用吗?

3、您家里有哪些废旧物品?

4、您会把它变成什么孩子喜欢的物品?

后期问卷调查:

1、您认为我班的区域创设有哪些问题?

2、您能为我班的区域活动增添哪些材料?

3、请写上您真诚合理的建议:

实施效果:

通过后期的问卷调查及作业的反馈来看,本次课程的实施帮助家长明白区域活动的内容、作用,丰富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认识,

幼儿园课程教案 第十三篇

女人穿衣与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很多人非常痛恨说到、甚至是听到。因为,它给很多的园长、教师带来了痛苦。虽然我们很乐意、很努力地在做着其中的一些工作。但我们始终困惑?课程,这么大的事,是我们基层的幼儿园能做的事吗?

女人穿衣,是女人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想就这两个,我们这群女人们所痛恨、所开心的话题放在一起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身材优缺点,既定课程之利弊

市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衣服的海洋。女人们根据自己的身材条件、钱包厚度、喜好

风格,在五光十色的海洋里挑啊、选啊。大家有着同一个目标——美丽。但大家的选择一定是多样的。幼儿园的目标是共同的——孩子的发展,但我们的课程应该是怎样的呢?

幼儿教育的百花齐放,就像一个眼花缭乱的服装市场。我们必须用心挑选。我们的上级部门根据地区的特点,为我们做了第一次的选择——《建构式课程》。建构式课程不是一件、或几件衣服。是一条服装街,是一个有一定范围,但选择度较大的一批服装。我们还面临着二次选择,即如何执行课程。在众多的幼儿园中,我们都在努力做着课程的执行。我这么说,有的人可能就会一副不屑的神情:你们幼儿园难道没有课程建设?你们的课程领导就如此不力?请心平气和审视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情。有几个幼儿园能完成课程方案的编制?朱家雄老师直言不讳:我反对每个幼儿园都自己去编制课程,因为课程编制是课程专家的工作,而不是教师的工作。我们做的确实是执行,但绝不是照本宣读。

女人们在“为衣忙”的过程中,发现哪一类衣服能让自己变得漂亮。手臂粗的人,发现自己穿无袖的很难看,于是尽量避免;肚子有赘肉的,发现选择有遮挡效果的衣服能掩盖缺点……幼儿园的课程,难道不是这样吗?每所幼儿园有自己的利弊,有的有历史底蕴、有的朝气蓬勃,有的幼儿园孩子情绪积极但卫生习惯令人担忧,有的幼儿园老师心灵手巧、有的幼儿园老师能歌善舞、有的幼儿园老师内秀者居多……

我们要像了解自己的身材、肤色一样,知道幼儿园课程中方方面面的利弊。才有可能在这条服装街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衣服摊位。我们幼儿园,孩子大部分来自当地家庭。鉴于当地的抚养方式,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较差。鉴于城乡结合的地理位置,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较好。在前五年,中青年教师居多,相互竞争、学习意识强。但是,近年来新老师补偿缓慢,教师年龄结构呈“老龄化”,教师的发展逐渐呈现出瓶颈。幼儿园周边的资源丰富,原有的农田、农场正逐渐减少,新开辟的风光带、新建的新城逐渐城乡。这些,都是我们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是现实存在的。我们该如何在《建构式》课程与幼儿园既定的课程中找到一个平衡?

二、 服装之修改,课程之调整

修改衣服,在当今,机会越来越少;修改之处也越来越小。最多的大概也就是剪裤脚、

移纽扣了。服装之修改,我想把它比作课程执行的调整。不知您是否能认同?我们做的仅仅是课程实施计划的修改与调整,远远没有到达到“XX化”的程度。当然,有的幼儿园也直接把它称之为课程园本化。

女人的经验:一件衣服一定要穿了才知道效果。没有哪个女人笨到拿起衣服看两三下,就动手剪袖子、加扣子的。改动前的效果如何?改动后,也许还不如以前,那改动还有意义吗?我们的修改必须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大到一个课程方案,小到一个教学设计,你必须清楚地知道是在做什么,才可以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判断它是否适合。有一个自己生活中经典的例子:刚流行羊绒衫那会儿,经不住美丽的诱惑跟朋友一起去订做。本人看中了书上的样衣,颜色款式全都照着做了一件,效果很好,到现在也舍不得丢了,偶尔还会穿穿。朋友也看中了一款,但觉得应该有所变化,以免与她人的一样。于是,对颜色的编排进行了创新与特色化。结果,等成品出来大失所望。这件事,我们常常会谈起。朋友只是觉得不要与人相同、要特色,于是武断地否定原设计,自认为有品位地设计了一把。教育现实中,不乏这样的案例。一个主题,本来内容安排比较有序,但因为改变,偏离了目标。一个设计好的活动,本来是规范的,传递的思想是正确的,却因为老师的创造变成一个有害的活动。这是多大的悲哀!课程方案的编制,专家有一个整体的思考。你没有理解课程计划的内容,就浅薄地评论它的优劣、自作聪明地进行修改,这种改编与设计,有价值吗?

因此,课程之修改类似于衣服之修改,谨慎!也有时尚人士,买了品牌衣服一再试穿后觉得必须修改。那,也是由专门的裁缝来修改。这些裁缝因为专业,所以工价相当高。时尚人士修改衣服,为什么请专业人员?因为需要技术、需要专业,才能成就美丽!

我们的课程调整,必须也要有“专业”水准?专业水准从何而来?

1. 来自对文本课程的理解。

本学期小班、中班使用新版的《建构式》课程。期初,园长对两本课程用书进行了细

致的学习,并与老版进行了比对。发现有很多主题的内容更加丰富,主题的持续时间可以有弹性,集体教学的数量增多、有选择的余地,集体教学的设计操作性很强。特别是涉及数学的内容,生活化的特点明显。据此,向老师们提出了认真学习、努力消化、忠于教材的要求。通过听随堂课,一方面了解老师们对该课程方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课堂实践加强自己对该新版课程的理解。

2. 来自园内的课程积累。

① 扬既定课程之所长。

一所幼儿园,既定课程中的一些有利因素会积累下来。如:周边环境的、社区、

教师、家长。我们幼儿园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一些集体教学的设计、一些有关农村题材的区域活动材料。比如:用竹子做成的水枪、用野草的果实来拓印。有的可能只是点点滴滴,有的也仅仅是一、二个主题。但这是幼儿园的积累,通过老师们一年又一年实践的检阅,一定是有价值的。

② 积多套课程方案之精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幼儿园都经历、使用过好几个版本的课程。我们发现,有些课程中的教材非常经典,特别是音乐的、语言的内容等。比如:歌曲《颠倒歌》《庆祝六一》,散文《云彩和风儿》《秋天的雨》,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小弟和小猫》等。我们把这些材料按照年龄段建立了资源库。作为建构式课程的备选资源。

3. 来自对现实情况的把握

时代在发展,课程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在理解、积累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与时俱进”。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我园“城乡结合部”的定位将悄悄发生变化;随着新园的建成,我园的周边资源也将改变;随着生源的变化,家长的层次、素质、要求也在改变;随着教师们的新老更替,我们的队伍的优缺点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的既定课程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就像每年、甚至每季都要更新衣橱一样。

当然,我们不能为这样的小修小改自豪。我们必须得时时检查、自省,减少上面说到过的错误。我们得清楚知道自己是谁!我们不是课程编制专家。朱家雄老师说:幼儿园教师在实施课程中,对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应该的,但是将自己的位置放错了,人人都去创编课程,那就麻烦了。

三、 鹤立鸡群为特色,小小美丽也幸福

刚才说了课程计划的调整,也就是有些人认为的园本化。再来说说课程中另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特色。何为特色?当一群的女人站在一起,总有一、两个会格外漂亮。因为她们身上确实有着非凡的气质、她们的特色显而易见。而作为平凡女人的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可能鹤立鸡群,怎么办?我们没有整天沉迷于特色的寻找当中。我们在“为衣忙”的过程中,总能捕捉到一些可小小的美丽。同事们“这套衣服适合你!”“今天很漂亮!”的点评,让我们自信。尽管,有许多幼儿园使用的是同一个课程版本,但因为各自不同的既定课程、不同的演绎,每个幼儿园的课程,总能有一些小小的精彩。

既然我们不能鹤立鸡群,为什么我们不将这些小小的美丽稍稍放大一些呢?我们幼儿园的关于“农村科学教材”的课题,就曾经是一个小小的亮点。我们也为之自豪。当然,找到这个小小的美丽,是需要智慧、需要尝试的。

讲了这么多,还是觉得与穿衣服一样。找准自己的位置,我们不是设计师、不是裁缝。我们要发现自己“身材”的缺点与优点,扬长避短,才能尽显美丽!我们是幼儿园的老师,我们是课程的执行者,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幼儿园的利弊、优缺,才能把既定的课程、文本的课程完美结合,才能找到自己的一点小小的精彩!

艺术活动中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

作为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在以往的艺术活动中,我们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教师轻儿童”的现象。教师在儿童艺术活动中,多以“像不像”作为评价儿童艺术活动的标准,教育过程中忽视儿童情感、态度的培养,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模仿、训练。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反思自己的艺术活动,我们的艺术教育发生着变化。 以绘画为例,在我们关注“像不像”的时候,绘画活动通常是这样的四步曲:范例、示范、操作、讲评。活动后,我们会收到每位小朋友的作品,他们画的和教师的范例像极了,看起来大家画的都很好,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很有成就感。但用纲要的理念分析这样的活动,我们看出,教师的一步步示范,一句句步骤讲解在辛辛苦苦地剥夺儿童的自主观察和创造性表现。“像不像”扼杀了儿童艺术活动的灵魂-创造性在一次次解读"纲要"中,教师们认识到:感受、喜欢、大胆表现才是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应该追求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以造就艺术家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启蒙教育。儿童艺术活动 的发生和进行,是追求快感和美感体验的过程,它所反映的只是他身边的、经历过的事物或儿童的想象、幻想。儿童艺术活动更多的需要情绪、情感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变过去的“要我画”为“我想画”,“我能画”。 首先,美术活动是儿童“另一种语言”的表达过程,儿童用绘画表达情感。“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师要善于理解、接纳和欣赏儿童美术作品所反映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要善于为儿童创设“想画、敢画、愿意画”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大胆的表现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也就是要为儿童创设自由、轻松、和谐、积极的艺术活动氛围,支持、鼓励儿童“更好地想”。 其次,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形式,孩子喜欢的是过程,而对于结果是不在意的。儿童美术最大的特点是儿童主观和情感的表达,每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各不相同,幼儿美术活动带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应对幼儿富有个性的表现与以鼓励,要创设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 支持儿童“大胆地想”。 最后,儿童的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智力和动作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表现不同,教师应关注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幼儿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有表现的舞台。 随着对“纲要”学习理解的不断深入,我园在贯彻“纲要”过程中教师观念和行为在发生变化,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是我们转变的一个方面,“纲要”将继续引领着教师成长,引领幼儿园的教育向着科学化、现代化转变。

幼儿穿衣与盖被量的研究

优化幼儿生活护理-----穿衣与盖被量的研究

浙江省商业厅幼儿园 作者: 贾晓燕 衣、食、住、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衣”固然非常重要,但在人们的教育观念中,却不太重视。“穿衣、盖被、还用教?长大了不就会了!”“穿衣、盖被,那是家长们的事!”在传统观念中,这些属于生活护理的琐碎的事情,怎么能与儿童的教育,智力发展相提并论呢?

真的与儿童教育发展没联系吗?幼儿园的具体任务中,把“保护儿童的生命与健康放在重要地位。”“体育”的内容也非常明确,“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可见,对幼儿的生活护理是幼儿园教育任务之一,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保证。

一、进行课题研究的认识

1、对幼儿的生活护理要科学

对幼儿的生活护理,光靠老师主观上的热情是不够的。尽管你对幼儿耐心,不厌其烦的呵护,不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收获的成绩肯定不会很尽人意的。因此对幼儿的生活护理要科学,只有科学护理,才能使幼儿和谐、健康地成长。幼儿园生活护理的内容很多,我们主要探讨了,怎样合理的科学的穿衣与盖被。

2、生活护理要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

研究这一课题时,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把幼儿的普遍特点和个别幼儿的特殊差异相结合,幼儿的保育是被动保育和主动保育的辩证统一。

3、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以幼儿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以“增进幼儿基础生活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从幼儿的生理特点看,幼儿的呼吸道短而窄,粘膜薄弱,免疫能力差,易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因此要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尤其是合理的衣着、盖被。从幼儿的发展水平看,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生活经验少,又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因此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4、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的保育观

传统的保育,偏重于对幼儿的生活护理,而忽视心理健康。现代保育观把保育看作是对幼儿进行养护和保护的教育,即在保育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受到良好而规范的养护,而且也应受到有关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由于传统的偏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保”和“教”貌合神离。②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生活护理包办代替太多。③有些年轻的父母和青年教师对幼儿的穿衣盖被量心中无数,较为盲目。 二、进行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

重视研究对象——幼儿

幼儿是生活护理的主体。我们的护理应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而促进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到全面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

1、观察来园时幼儿的精神面貌,身体状况,做到护理及时心中有数.

2、观察幼儿的衣着状况,不合适及时与家长联系.并每天记录室温和穿衣服的量.分一般和特殊两类记载。

3、了解幼儿在家时的穿衣、盖被的护理情况。

(二)合理的穿衣与盖被

穿衣与盖被护理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很多知识,衣服穿得过多,盖被过厚,都很容易“悟”出病来。反之,又容易“冻”坏身体。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需要成人来掌握这个“度”。

我们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摸索:

1、立足全体.观察大多数幼儿的穿衣、盖被情况,并坚持每天记录观察结果。如这天的气温、出勤、幼儿的身体状况,幼儿穿衣、盖被量。

2、不忽视个别幼儿。观察部分幼儿(体质较弱或患病儿)的穿衣盖被量,并作记录。

3、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穿衣与盖被情况,使幼儿园和家庭护理基本上取得一致。

通过一年的连续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既面向全体幼儿,又注意个别差异,“穿衣、盖被参考量表”轮廓初显。认识并不是通过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有意识地把“量表”和幼儿的实际护理相结合,对“量表”进行验证、修改和补充,使“量表”比较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合理护理幼儿的穿衣、盖被提供依据。

(三)变被动护理为主动自我护理

“量表”为我们和年轻的家长们提供较为合理的生活护理的依据,使我们的生活护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幼儿是保育的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成人的包办、代替或说了算,而应当在平时的生活护理中有意识地丰富幼儿一些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使幼儿养成各种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和技能。如对小班的教育可采用观察或示范法,中、大班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法,如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运动前后要增减衣服,为什么天冷了要增加衣服等,并通过游戏方法加以练习。

2、把生活护理和教育有机结合、渗透,让幼儿在学中做,做中学,并通过多种形式如故事、图片等,让幼儿“认识自己”,讨论“人为什么出汗”,“冬冬为啥感冒了?”了解必要的生活卫生知识,从而养成主动的自我保护能力。

3、正确处理家园关系

端正家长的保育观念,积极宣传主动保育的内涵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园联系本和接待家长来访问家长宣传科学护理知识,介绍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改变了大多数家长“包办代替”的生活护理,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了。

三、课题研究的效果与思考

(一)研究的可行性与使用效果

通过实践研究,从整体上看,优化幼儿生活护理的思路是符合“大纲”要求的。“量表”与幼儿的实际相符合,它把我们日常的护理经验提高到了“理性认识高度,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生活护理水平,使幼儿受到了良好而规范的。护理。

青年老师感触最深,以前对幼儿穿衣、盖被的生活护理,往往凭着自己的冷热感觉对幼儿进行护理,结果弄巧成拙,热心做错事。现在有了“量表”,仿佛吃了定心丸,提高了生活护理水平。同时也丰富了教师保育知识、经验。

家长们也感慨道:“以前我们孩子三天两头感冒,百思不得其解,看了“量表”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给孩子穿衣、盖被护理不合理造成的,从盲目走向规范化。”

2、提高了“保”“教”渗透能力,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幼儿基础生活能力,通过“保”中“教”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小班幼儿能根据天气变化主动向教师请求增减衣服;中、大班幼儿在运动前后能自觉地增减衣服,几乎看不见满头大汗还不知道脱衣服的幼儿了;昨天还只是松松地盖着棉被睡觉,而今天却是裹得严严实实的,问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便会七嘴八舌地说:“今天冷,昨天热嘛!”

“我们孩子懂事多了,懂得了料理自己的穿戴”,“在家让我们少操心,以后进小学让我们放心”。这是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评价。

3、运用量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强了幼儿体质,提高了免疫功能。对照“量表”进行规范护理后,明显降低了幼儿的发病率,尤其是感冒或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一系列常见疾病,大大提高了班级出勤率,受到家长一致赞同。

(二)在实践中“量表”的不断完善与深入发展

经过一年摸索,一年验证,以及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使“穿衣、盖被量表”的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它为平时的日常活动护理提供了较为合理的依据。并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的研究不能停止不前,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在以后漫长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总结、验证,使“量表”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

21世纪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那就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这就意味着高质量的现代化人才大军需从幼儿教育抓起。课程是联结教育制度 与教育过程的枢纽。要提高幼儿保教质量,必须要有一套好的课程。

我园在前两个研究课题的基础上,针对我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用性课程的研究。我们 www.chayi5.com 结合本园实际,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寻求一条适合农村幼教发展的新路子,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空间和游戏材料,努力构建适合我园幼儿身心发展的,有使用价值的园本课程。

b、实用性课程的实施。加强对教师的业务指导,教师必须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我们将经常不断地加强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开展兵教兵的练兵活动。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即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做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实行外出学习汇报制。老师外出学习回园后要向领导汇报,向老师进行演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专家学者来指导。以达到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我们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为寻求一条适合农村幼教发展的新路子,确立了构建《“实用性”课程的研究》这一课题。对这一课题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年的摸索,积累了一定的资料,现在已有活动设计60余篇论文5 篇。下一步我们以新纲要为准绳,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效果,《“实用性”课程的研究》就是我们的园本课程研究,我们争取在20xx年完成一套适合我园实际的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有使用价值的园本课程。

角色游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重视角色游戏的组织领导。那么,如何因材施教,通过角色游戏是幼儿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呢?这就必须对幼儿的角色游戏发展水平做一个科学评价。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我制定了“幼儿角色游戏发展水平评价方案”,以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二、评价标准

根据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教育目标及角色游戏本身的特点,对幼儿角色游戏发展水平的评价可以从游戏的目的性、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对所担任脚色的理解度、遵守职责情况、游戏的表现形式、游戏中脚色间的关系、对游戏材料的使用、领导组织游戏的能力和持续时间等9个方面进行。

三、评价的原则及方法:

角色游戏的评价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工作,这是因为,游戏是幼儿处在动态之中,而且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游戏的情节也在不断变化之中,通过一两次观察很难准确地评价好。

在评价过程中还必须遵循下述几个原则:

一、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凭一次观察或主观印象对幼儿作出判断,而且需要在多次观察,全面了解,充分地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再作出恰当的评价。

二、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是伴随着教育活动的过程而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以形成性评价所获取的信息材料为基础,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行为带有随意性、不稳定性的,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强调以多次的形成性评价为基础,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它可以是评价的结果更具有价值。

三、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每个幼儿来说,他们多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无论在体力、知识、能力、行为、性格等方面均有差异。因此,不能片面地追求用定量的方式对幼儿经性评价,这往往会忽视那些较难定量的缺乏客观表现的内容。我们应该将定量的方式与定性的方式结合起来,全面准确地评价幼儿。

如何评价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呢?

幼儿角色游戏发展评价的方法以观察法为主。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角色游戏是按儿童的意愿进行的活动,他们在其中可以充分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不干扰幼儿游戏的进行为原则,要尽量保持幼儿游戏的自然状态,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随机观察和分项目的系统定期观察结合,通过多次观察分析,在对幼儿在这一阶段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作出恰当评价,即特性等级评价。 比如,在期初、期中、期末3次相对集中观察某幼儿在目的性、主动性等9个项目的发展水平,并在观察记录表中记录观察得分,再对观察对象较为稳定的行为特性进行评价,得出评价得分,最后算出9项总分,即为此幼儿角色游戏发展水平的实际得分。 为了取得评价的最佳效果,应建立幼儿的发展水平档案,从对每个幼儿的观察评价中可以考察出整个班级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从而为教师更好地组织角色游戏提供依据,看到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浅谈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

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 ──对幼儿教育的一种反思

谁都不会否认,幼儿教育应该给幼儿以知识,应该发展幼儿的能力,应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我认为这还不够,幼儿教育还应让幼儿感受到幸福。并且,我坚信,幼儿有没有获得幸福,是衡量幼儿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标准。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种理论上的反思。

1.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人类的一切奋斗都指向最终的幸福。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同人生的内在生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积极感受才是幸福。因此,幸福不是一种外在的恩赐,幸福也不等同于物欲享受。儿童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机体在生长发育外,他的精神也在成长。儿童来到人世,就开始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如蒙台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期。这个时期,不同于他的“生理胚胎”期,也不同于日后的成人生活阶段。蒙台梭利认为,“生活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时代,而是人生之初,即从出生到6岁这一阶段。这是因为,这一时期正是人的潜能,其最伟大的工具,本身开始形成之时。不仅仅是智能,人的所有心理能力亦然。”精神胚胎期,儿童开始心理建构的工作。这种工作,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展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许的确不能缺少成人的协助,但儿童主要的和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长大成人。“儿童并非毫无能力,并非须事事依赖成人,好似一只等待成人灌注的器皿。正是儿童‘创造’了人,没有一个人不是从曾经经历过的儿童时代的创造而长大成人的。”“是儿童自己从周围世界中吸取材料,是儿童用这些材料造就未来的人。”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创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原动力。对于儿童来说,不受任何阻碍地投入到自己的创造活动之中,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把儿童在其内在的巨大潜能指引下的创造、建构活动,看作是对整个人类的建构和完善,是人类迈向真正自由和幸福的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创造了人类智能的所有要素,以及人类所幸具有一切。”对儿童而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幸福的过程,只有当儿童的精神建构活动不断受到成人的无理阻挡的时候是例外。总之,儿童的幸福是与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成长联系在一起的。一切有利于儿童精神世界成长的活动,一切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致的活动都有可能给儿童带来幸福。一切违抗儿童成长内在力量的、外在强加的 活动对儿童来说均无幸福可言的,甚至是不幸的。必须指出的是,幸福是一种真正的愉快,它可能外露,也可能内藏。所谓真正的愉快是指这种感受是发自儿童内心的,是与其成长的方向一致的。幸福的感受能引发儿童不断地创造、探究和成长。愉快不一定都是幸福,不当的物欲、无理的要求、侵犯他人的快感等均与幸福无关。

2.幸福为什么与部分幼儿失之交臂现实生活是否让幼儿感受到了幸福?这个问题涉及到影响幼儿生活的所有方面,本文受篇幅所限,无法对这个问题作全面深入的讨论,而只从幸福为何远离幼儿、至少是部分幼儿的成因方面作一些粗略的讨论。

首先,我要认定的一点是,许多儿童感受到了幸福,他们生活在幸福中,并为了幸福而生活着。同时,我也断定,还有许多儿童并没有真正地体验到幸福,或者没有充分地体验到幸福。儿童有没有体验到幸福,不是凭成人去问儿童幸福不幸福就可以断定的。这需要了解儿童的现实生活,了解儿童的真实感受,要从儿童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成长的历程中辨析儿童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为什么有那么多幼教专业人士在呐喊“发展儿童的主体性,进行主体性教育”?为什么会在我们的儿童教育领域中出现“愉快教育”的术语?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甚至某些教育理论中,儿童没有主体性体现,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确认,儿童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到真正的愉快。进而可以说,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与儿童内在的不断萌发的生命力取得一致。因而至少并非所有的儿童都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社会、家长及教师应为儿童真正的幸福而努力,这是一切真正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那么,在一个美好的社会制度下,幸福是如何与儿童至少部分儿童失之交臂的呢?首先,幸福观的偏差。教师尤其是家长,经常把幸福等同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裕,等同于成人为儿童创设的各种成人认为十分优越的条件。

不可否认,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的确是影响人生幸福的一个方面,但这仅仅是外在的方面,物质富有者不能感受到真正幸福的大有人在。儿童同样也是如此。必要的物质条件是儿童真正的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物质条件越丰富,就越幸福。对有的儿童来说,各种图书的确会给他带来内心的愉快感受,使他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但也有的儿童在众多的图书面前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图书并没有给他带来积极的感受。同样,有的儿童在钢琴面前积极而兴奋,乐此不疲;但也有的儿童见了钢琴就烦躁不安。成人经常为儿童在不断丰富了的生活中没有感到幸福或没有出现成人期待的结果而苦恼,这是一种偏差了的幸福观导致的苦恼。这种苦恼的背后,是儿童的不幸福甚至是由于被迫顺从而带来的苦难。因此,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幸福感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个体所从事的活动、所获得的体验与其生命成长尤其是内在精神成长取得一致,内在的生命潜能得以不断激发时,个体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所以,对于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成人来说,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儿童精神世界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就是“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教师和家长“必须遵循这些法则而行动,因为它们表明了普天下共同的人的权利,”并为儿童的成长、为儿童生命法则的展开提供适宜的而非奢侈的条件。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幸福观偏差方面,还需要注意的是成人经常误把儿童的“高兴”、“愉快”当作幸福本身,甚至在生活和活动中刻意去追求这种‘高兴”和“愉快”的效果。在家庭经常能听家长们廉价的许诺;在幼儿园,经常能看到教师以本应属于儿童自身权利之一的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奖赏,经常听到教师在要求儿童“高兴地”说和“高兴地”唱。其实,在这种要求下,儿童脸上挤出来的“笑容”是短暂而廉价的,也是转眼即逝的。那并不是真正的高兴和愉快,因为它们并不是发自儿童内心,并不是建立在儿童对学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的,儿童的内在需要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

其次,对个体需要认识的偏差。个体能否真正体验到幸福,关键在于当前的活动是否与个体的需要或兴趣协调一致。在现实生活中,成人经常把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强加给儿童。有的成人以为,自己需要的,儿童也一定需要。其实,儿童与成人处于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他们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儿童在生命法则展开的过程中,有特殊的需要和兴趣。卢梭在其经典名著《爱弥儿》中有一段十分明了的表述:一个成年人确实必须知道许多对儿童似乎无用的东西。可是,成人所应当知道的一切,难道儿童都该学、都能学吗?把做儿童时用得着的东西教给儿童,你可以见到那已是很够他忙的了。为什么要叫他去求那也许终生都用不着的学问,而忽略那些足以满足他现时需要的学问呢?卢梭提出的问题,其实在今天的儿童教育中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家庭教育的内容不断扩展,在每周五天工作制下,还有许多儿童在并不愉快更不幸福地度过他们的“星期六”和“星期七”(对他们来说不存在双休日);幼儿园课程内容不断超载,人们只知道往幼儿园课程里不停地添加内容,从没有想到儿童的发展是否真正需要这些内容,也从不考虑是否要从现有的课程中减去些什么、课程的内容对儿童是否适合。人们要在幼儿园课程中注入成人自己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而需要学习的内容。但儿童不是成人,儿童的生活不同于成人的生活。正如杜威所指出的“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质,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儿童一切需要中最合乎人道的需要,即他的精神的、心灵的迫切需要,却被忽视了。在儿童心灵里活着的人依然被压抑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解放儿童。要知道,儿童自有其特殊需要,无视这些需要,就是无视儿童的幸福。

最后,对儿童学习认识的偏差。儿童是怎么学习的?3~6岁的幼儿是怎么学习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幼儿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幼儿的学习是同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因此,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以外,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如饮食、劳动、游戏、散步、卫生等等都是幼儿的学习活动,也都是幼儿的学习内容。幼儿学习这些内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静听,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果缺少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学习,这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所明示的。而现实是,幼儿经常地被安置在一个需要端正静坐的环境里。在某些幼儿园,幼儿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的手被要求摆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对幼儿而言,动作就是思维,幼儿在动作中学习。但幼儿动作被控制了,难道不影响幼儿动脑吗?儿童需要活动。蒙台棱利在50多年前就揭示了这一点:“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如果我们给他这个活动场地,我们将会看到,这些从来不能满足的使人苦恼的小孩现在转变成为愉快的工作者。出名的破坏者变成他周围器物的最热心的保护者。一个行动和活动杂乱无章的吵闹喧嚷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精神宁静、非常有秩序的人了。”可见,活动对于幼儿是多么的重要,活动又是多么有效地在改变幼儿。是儿童的生命潜能作用影响着 活动的时长及活动的性质和质量,并使儿童在重复有变化的活动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3.幸福是幼儿教育的应有之义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儿童的幸福与成人的作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成人的干预使儿童没有充分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同时,我们也可以认定,成人的努力──朝着儿童生命潜能成长的方向的努力能使儿童更好地拥有幸福。我认为,幸福是科学的幼儿教育的应有之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智慧性的文明事业,它是人类幸福的有机构成部分,即“幸福需要教育”。因此,教育是人类包括儿童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教育是在人类幸福的光辉映照下的伟大工程,而幼儿教育是这一工程的核心和起始,幼儿正是由于接受了教育,才促进了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使他能更好地感受并创造幸福。另一方面,教育应包容幸福。当然,全面包容幸福的教育一定是依循现代心理科学、教育科学而实施的教育,是确实有助于儿童生命潜能发展的教育,即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儿童教育,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的幸福;科学的儿童教育,其内容和过程应该能够激起儿童的幸福感受,让儿童感到满足和兴奋。使儿童教育充满幸福的关键在于“在儿童教育中运用隐藏在儿童内心深处的那些力量”,这“不仅可能,而且必须这样做”。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只有这样,儿童教育才可能与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联系起来,与儿童的发展联系起来,最终与儿童的幸福联系起来。为此,我们热切地呼吁,儿童教育工作者切实地关注儿童的幸福吧,儿童今天的幸福,就是人类未来的幸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上13篇幼儿园课程教案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课程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