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学目标设计范文【最新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这8篇教学目标设计范文是来自于快回答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设计 篇一

【关键词】教学设计 优化 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导学、导教和导评的良好作用。而教学设计的科学与否,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科学、先进、优良的重要标志。可见,优化教学设计对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设计和优化展开讨论。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一堂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既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够通过各种策略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掌握课堂知识,并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充分和持续的发展。

在英语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步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将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步骤总结如下:

课堂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如下图1:

二、优化教学设计的课堂实践

1.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才能有导向性,才能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调整和整合教学内容与辅助材料,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并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进行后期学习成果的测评和分析。

例如,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的八年级英语下册的Unit 6-Topic 3-Section B为《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教学目标为教会学生识别更多的交通图标,学习交通规则,并掌握if条件状语从句的知识。可以将其分为:

(1)Learn some words about traffic rules

(2)Learn more about adverbial clause of condition

(3)Learn to express remindings and warnings

(4)Learn more useful expressions

确定了设计目标后,后续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围绕这四点展开。

2.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根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下图2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如上图2所示,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还有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学后续三个环节。

(1)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指在教新内容之前进行热身活动和复习活动,它是一堂课的开篇环节。

1)热身(Warming up)。热身环节的作用类似体育活动之前的肢体放松与准备,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热身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分钟左右,良好的热身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英语学习状态。根据初中英语学生热爱流行文化、充满好奇心、注重学习多样性等特点,常见的热身活动有:播放影视歌曲、影视片段、PPT多媒体等。导入方式有图片导入、问题式导入、游戏导入、简笔画导入、情境导入等。

2)复习(Revision)。“温故而知新”,任何新知识学习开始前,进行旧知识的复习是前提。复习也是教学准备环节的重要一环,用来将学生们大脑储存的知识进行激活和再加工,使其进入新的记忆状态,并建立与新知识之间的关联,巩固已有知识。

其中,著名教育学家John Keller提出的ARCS模式,因其兼具理论与实际使用价值,而被广泛用做设计热身和复习活动的标准。ARCS是指:Attention(注意)、Relevance(关联)、Confidence(信心)和Satisfaction(满足)。其中,注意是指准备活动应能吸引学生注意,关联是指准备活动应与新的学习有关联,信心是指知识学习应能强化学生的信心,满足是指知识应该使学生感到满足。

(2) 教学活动

1)呈现。进入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学活动后,以教材为本源的新知识呈现极为重要。呈现的内容主要为:课堂教学需要掌握的词汇、句型、对话、短文等。

教学呈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呈现要求教师用学生熟悉的句型引出生词,用熟悉的词语引出新句型,用简单的英语教学,还要遵循“教材为本”和“准确简明”的原则。

2)操练。经过教学内容的呈现后,就应及时进入操练环节。在教学内容呈现环节后,教师呈现出来的教学信息是短时地储存在学生的脑海中,通过操练和复述,才能及时进行知识巩固,进入长期记忆。操练应该注意真实有意义、紧扣教学目标、语句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很清楚操练巩固环节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操练活动,学生才能对信息进行多次深入的认知加工,使其“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才算学会了这些知识。

(3)教学后续。教学后续主要是用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还存在哪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反馈。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并要求他们做出应答,也是一种与学习同步的评价活动。除了课堂中的实时评价外,测验或考试也是课后评价的重要形式。

总之,在中学教学的讲坛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永恒的职业追求。中学英语教学既具有课堂教学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郭春霞。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软件导刊。2009(02).

教学目标设计 篇二

关键词:教学 ; 目标 ; 设计

语文学科是一门开放性特别强的学科。一堂语文课要想达到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必须要设定好。可以这样说,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有直接的关系。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加的省时高效。因此,我们搞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好教学目标。然后,按着目标要求,设计好教学环节,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我们设计教学目标,通常要符合三种要求:

首先,我们要设计好学生在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目标。这是基础性目标。

其次,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设定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最后,我们要结合文本,适应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设计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三点。

现在,我们的教学模式发生了一些改变,实行教学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因为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新知识,互相督促,那么在使用教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我们必须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这种目标意识,让学生清楚每节课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我们要正确的引导他们,一步步去完成这些目标。

当然,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因学情而异的。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要提高他们的目标难度,要求他们去突破。而对于那些学习本来就吃力的学生,就要适当的降低目标的高度,减少一些要求。我们要让我们设计的目标真正发挥其作用,所以不能设计那些假、大、空的目标。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向上跳一跳就能够的着。是一定要符合学情特点的,真正能起引导作用的目标。

现在,虽然我们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但语文教学的总方向没有变。在使用教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充分教学案教学的特点,既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要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我们将来要为社会输送的是思想进步,有学识,有能力的建设者,因此,现在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化特点,用一些精粹的思想去填充学生的头脑,强化学生的意志 ,引导他们的学习。

教学目标设计 篇三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216-02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一定的手段来实现特定的目标,当然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们运用的手段是多元化的,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特定目标。教学目标设计如何才能达到最优化,如何能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实际、贴近教材,教学目标如何才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善、美,这就需要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入手,构建教学目标环节,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是衡量一节优质政治课的重要标准,因此从优化教学目标设计的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就尤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总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出发和归宿点。政治课教学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各级目标都有自己的发展纬度和若干层次学习水平。政治课教师要熟练掌握制定课时目标和单元目标的方法技巧,知道学段目标,了解总目标。政治课教学目标还可以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二、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标准

政治课课时教学目标通常都要依据政治课课程标准、政治课教科书和政治课的学情。

(一)政治课课程标准

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指导政治课课程的标准和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中各个主题都有具体的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的教学指南,它规定了教学的总体框架,是政治课教师授课的基本依据。虽然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明确规定了政治课教学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但还需根据教学内容所在模块,结合模块目标对课时目标进一步分析,检查目标制定的是否全面,判断该课时目标能实现单元目标和学段目标中的哪些目标。比如“公民的政治生活”教学内容所对应的必修模块的教学目标:第一,学习政治课中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有哪些民主权利,初步认识政治生活对我们的影响及我们的参与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知道他们在我国政)快回答○www.kuaihuida.com(治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学习维护自身政治权利的一些知识以及途径和方法,通过模式或参观的方式增强对民主权利的理解。第三,正确认识知识、能力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政治生活、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解决与政治课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树立公民意识。

(二)政治课教科书

新课程下的教科书是“一标多本”,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因而依据学生实际整合教科书与其他教学资源是搞好教学设计的关键。主要环节包括:一是对选用教科书的分析评价。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组织教学的重要资源,活动中应认真研究、充分挖掘。要尊重教科书但不唯教科书,以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认知为标准,用审视的眼光选择教科书内容。二是对其他版本教科书中相关教学内容的分析评价,教师应熟悉多套教科书,汲取各套教科书的优点,重组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三是对其他教学资源(如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的分析评价。特别注重联系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生身边的素材,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四是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师要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及其知识的重要性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政治课教科书体现政治课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规定,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考虑教师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为政治课教学提供最直接的教学内容和组织线索。根据教科书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在教科书所处的位置及前后内容的联系。比如,教科书中与“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关的知识点为:民主权利的内容、民主选举的方式、民主监督的途径、民主决策行使和结果,难度不大,可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为我国政权的性质目前在我国不是热点问题,而公民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现象是以后我国政治发展所着力强调和要求的。

新教科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淡化知识体系设计,重视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避免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个人的独白或知识点的解释、记忆过程。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对教科书的使用提出以下建议: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活动环节的策划上,而不是知识点的解释。如“公民的政治生活”这一节课中,要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实际上增加了与中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悬疑性或冲突性问题的设计,争取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点用分数加以量化的评价方式就不合时宜;虽然依据教科书,但在设计上也给授课老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创造空间。但是不管怎样制定课时教学目标,均要认真领会教科书内容选取和编排用意,挖掘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寻找政治课课程标准在教科书中的渗透痕迹,即所谓的“吃透教科书”。

(三)政治课学情

分析学情有助于对教学目标的可行和层级性做出理智判断。例如“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这一教学目标,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甚至在学习公民政治生活之前就已经具有较强的民主监督意识,这时“体会”改为“增强”就比较恰当。而对生活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这一目标相对较高,这时“体会”改为“体验”或“感受”就比较恰当。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终点。参照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学情分析通常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展开。“知识”维度的学情分析参照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线索,它显示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知识,但不能显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运用观察、调查、诊断性测验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在“能力”维度上,要把握好学生与社会交往能力所处的发展阶段。比如这节课有“模拟听证会”的情景设计。该情景设计不是很复杂,尽量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道理,本节课的目标是“形成一项改进……的建议”。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要把握好目标的深浅程度。“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权利、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参与与政治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环环相扣,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应全面了解,并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深化这种意识,进而培养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政治发展前途的关心。

三、政治课教学目标优劣的判断

通过对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标准的分析,教学目标内容就能够详细具体便于操作,也能够知道哪一个教学目标表述得更好,更符合教学的实际和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我们就能判断下列教学目标的优劣。

例如:判断下列两种教学目标的表述哪一种更合理,并说明原因。

1.使学生懂得我国基本的公民政治生活方面,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

2.通过观察周边的政治生活现象,初步懂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性;以“假如我是候选人”为题,指导我们班级选举是什么方式的选举,以及这些选举方式的优缺点,从而达到优势互补;通过观看对腐败的治理和人大代表的运作视频,说明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和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模拟一次听证会,形成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以及有效性。

显然,第2条教学目标表述更好。因为目标内容比较目标行为实施者是学生,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而第1条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隐含着“教师即塑造”的思想,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上述中第1条教学目标的表述曾被泰勒批评为“把目标作为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2]。他指出常见的教学目标采取概括化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不能具体地指明行为的生活领域,使得提出的目标缺乏可操作性。他提出应把教学目标分解为“行为侧面”和“内容侧面”,并且“目标应该是清楚的,但不一定是具体的”,即在目标的概括化与具体化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度。

第2条教学目标符合豪恩斯坦的教学目标。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教授豪恩斯坦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理动作和行为领域。豪恩斯坦在其所著的《教育目标的一种概念架构――对传统分类学的整合》中认为:认知领域第一层次要形成概念、识别、定义;第二层次是领会、转换、释义、推断;第三层次包括应用、澄清、解答;第四层次包括评价、分析、验证;第五层次包括综合、提出假设、实际解答能力。豪恩斯坦的情感领域目标,是以处方性信息和符号性信息为主要输入,以接受、反应、形成价值、信奉与展露个性五个层次为过程[3]。经过学习体验之后,达到有情操的学习结果,做一个有“素质”的人,突出了如何使得内在的情感品质转化为能够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豪恩斯坦的动作技能领域目标,是以技术性信息和符号性信息为输入,以知觉、模仿、生成、外化与精熟五个层次为过程,经过学习体验之后,达到有胜任力的学习结果,做一个有“体能”的人,即知道“是什么”也知道“如何做”。但是,豪恩斯坦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的新架构中提出了一个新的领域:行为领域。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而是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领域目标的整合,在这一领域中个体的发展具体可分为习得、同化、适应、表现和抱负等五种不同水平,每一种水平又有认知、情感、心理动作的相应类别成分组成。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学目标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普通学生到特殊学生或由特殊学生到普通学生,进而达到政治课的学习和教育效果。由此,一个完整的政治课教学目标应包含几个因素: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理动作领域和行为领域。通过这几个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都可以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教学目标设计范文 篇四

现实教学中,不管是传统的教学目标还是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教学目标都缺乏层次性,“只有一个水平层次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或多样性”[6],忽略了不同层次学生对同一知识的构建差异,长此以往不利于各类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所以制定教学目标需要遵循分层性原则。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个体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设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顺应客观规律,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一节课或一个阶段后有所发展。教学目标的最低层次是教学效果的最起码要求,是每个学生都必需达到的,也是目标设计关注的重点,“如果这一底线都坚守不住,过于重视生成性目标,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7]教学目标的较高层次可以从学生的爱好、优势智能、知识的灵活性、迁移运用能力、情感体验差异等方面着手设计。一般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层次,如关于天气系统的学习,基于多元智能教学的分层目标可以设计为表1所示。

二、地理多元智能教学目标设计流程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目标设计,要考虑的重点就是如何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的智能类型千差万别,教师不能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教学,也不能局限于自身的智能优势,而要兼顾智能,让智能优势各异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整个学段的学习。教师可以给自己列一个清单,每个周期检查自己选用的方法,尽量保证在一个学期内所有智能都能在课堂闪光。在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分解学习内容。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应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参考多种教材来确定。课程标准的要求概括性强,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先分解知识点,如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这一要求需要一些知识作铺垫,如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迁移实例。这些内容的教学都需要教师考虑方法,选择学生活动,如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教学,是直接阅读概念发挥学生语言智能,还是启发想象发挥学生空间智能,又或发挥其他智能的优势,多元智能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许多路径,合理的学习内容分解可以使教学在充满乐趣的同时而不失其方向。第二步,挑选合适的多元智能工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后,在教育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学者将其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创造出了很多好的教育方法,如戴维拉泽尔提出了“多元智能工具箱”[9],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教学方法。挑选工具时先要思量教学内容的难度和重要程度,决定是兼用智能还是聚焦某个智能。教师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随着研究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还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方法,如发挥空间智能,笔者提出了地理景观教学、地理想象、地理制图、颜色符号、地理知识结构图等工具。第三步,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结合前面两步,将某种方法与某个知识内容对应,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如关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学习,笔者设计用“地理想象”这一方法解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知识,具体活动要求是:“指导学生想象自己冬季从中国南部的海南岛到北端的漠河将经历怎样的变化。想象内容为穿衣、对风的感受、雨具的使用、太阳状况、树木的变化、土壤的变化、房屋的特点、河流的变化、地形的差异、人类活动的差异等。”实际教学时学生就上述提示展开想象活动,并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进行归纳提升。关于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就可以这样设计:“通过想象,感受中国南北差异,理解地理环境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地理多元智能教学目标设计范式

教学目标设计 篇五

浙江省永嘉中学 邵胜新

一、课时教学目标含义的限定

课时教学目标是从微观角度,用非常具体的语言表达一节课学生学习后所要达到的程度和结果。如“天体 和天体系统”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能区分天体、天球、星座、天体系统的概念。

2.学生能知道宇宙中基本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并能辨别恒星和星云。

3.学生能在九月星空图上读(填)出主要的星座及其恒星。

4.学生能简述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

5.学生从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学习中,消除对宇宙的神秘感,破除迷信追求科学,正确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 。

课时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师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根据地理学科(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针对教 学对象的特点所设计的目标计划,具有可检测和可操作特性。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陈述

1.陈述的对象不能倒置 教学目标应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在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 变化,即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规范的教学目标陈述应该是“学生知道……”、“学生 能够……”、“学生应该……”等,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而不是教师,才能表达教学 目标的真正含义。

2.陈述的目标应具有可观测性 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和结构形式、编制课堂练 习等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因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精确、具体、具有可观察性、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可观察的低级行为目标和技能目标,可以从“对象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条件下”模式化 加以陈述。例如:“学生在九月星空填充图上,在3分钟内,以百分之百准确度。填(读)出星座名称及北极星 、北斗星、织女星、牛郎星”。这目标的对象、行为、行为标准及行为条件非常具体、明确,可观测性强。

对于难以观察的较高级认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可采取内在心理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来陈述,使之转变 为观测性。例如:对“能源概念和分类的理解”教学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列出几种物质,学生能判断哪些 属于能源?哪些是常规能源?哪些是二次能源?”这就使难以观察和测试的较高级行为目标转变为可观测性。

三、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条件

1.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条件 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原有知识和技能状况。它是某一教学目标能 否进行的前提。例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学生能在闭合等压线分布图上准确画(读)出某地的实际风向 ”。这一目标所规定的是教学终点时学生的能力,要进行这一目标教学,并能达到目标,需要以下的先行条件 :在非闭合等压线图上,①能画(读)水平气压梯度力、②能画(读)地转偏向力、③能画(读)摩擦力。在 设计这一教学目标时,先要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三个起点能力,若具备起点能力(前课时的作业可了解),就 可以确定这一目标的教学,若不具备这个起点能力,就不能设计这一目标的教学。如果非设计不可的教学目标 ,则需要采取补救措施。

2.分析目标的支持性条件 例如:上述的“在闭合等压线分布图上画(读)出某地的实际风向”的教学目 标,除上述的三个起点能力条件外,还要理解气压分布类型、气压分布状况与等压线形状的关系等支持性条件 。例如:学生在三力共同作用形成风的示意图中,能准确判断出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以 及风向,但在闭合等压线图(或气旋、反气旋)上读(画)某地风向则束手无策。这足以说明学生不具备上述 的支持性条件,教师在设计这一目标时,没有分析支持性条件而盲目设计,导致教学目标不能达到。

四、课时教学目标的层次

在上述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还得注意目标的层次性。设计时要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不同作用及 不同地位,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我国现行的地理学科地理教育内容可分为地理知识、地理思想和地理能 力三部分。其中地理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态度,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这是意识形态领域 问题,十分抽象,很难区分其层次。但对地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陈述应尽可能采用具体的可观测的行为动词 来描述,如:“积极参加……活动”、“自觉遵守……法规”、“同……作斗争”等,应尽量不用“增强…… 意识”、“培养……态度”、“树立……信心”等抽象的术语。

地理知识的教学目标,依据《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参考教育部《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目标与培养 》和我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地理知识教学目标(认识目标)从低到高依次可分“知道、理解、掌握、应 用”四个层次。

知道是指对一般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及其空间分布、演变过程的认知,在陈述教学目标时,一般选用“说 出、填出、辨识、指出”动词描述。

理解是指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及地理模式的说明和解释,揭示地理事象的特点、成因及相互 关系。在陈述教学目标时,一般选用解释、叙述、简述、说明、分类、归纳、举例等动词描述。

掌握是指运用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说明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在陈述教学目标时,一般选用“对比、阐明 、从……中说明了什么原理、从……中找出什么规律”等动词或介词结构的动宾短语来描述。

应用是指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陈述教学目标时,一般选用“指导、示范、说明、评价、制订 、修改”等动词描述。

教学目标设计 篇六

有效教学是认真准备的结果,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内容和意义有清楚的认识。教学目标会制约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效果检查。因此,研究与阐明教学目标,对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实现学生深入且有意义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优秀课”与“公开课”在我国中小学历来被看成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尤其是青年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优秀课”与“公开课”又成为推动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因此,通过开展全国性“优秀课”比赛适时了解各地对优秀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情况,这是一个便捷且高效的方式。

本文选择“2010年第五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的教学设计文本进行分析。此次比赛展示的课例可以说是我国当前高中青年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最高水平的代表,本文针对此次比赛的64份(共65份,其中一份资料缺失)[2]一等奖候选人的教学设计文本进行分析,调查他们的教学目标设计情况,分析一线教师教学目标的表述情况及存在问题,探究相应对策。

一、“三维目标”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近7成教师选择以“三维”形式书写教学目标

相关文本调查发现,近7成教师选择以“三维”形式书写教学目标,其中包括简化的“三维目标”,如“知识、能力、情感”、“知识、能力、德育”以及“认知、能力、情感”(见表1)。

在64份教学设计文本中,教学目标严格按照“三维目标”书写的有29份,占45.3%;简化“三维目标”的表述有15份,占23.4%;同以往《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设计一样,“综合叙述”(没有明确标明“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有20份,占31.3%。前两项教学目标表述形式之和为68.7%,即近7成教师在“优秀课”比赛中选择了“三维目标”,剩下的3成教师选择“综合叙述”目标,其中35%的教师在“综合叙述”中会体现“三维目标”。

虽然有研究者强调,“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单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一定要写成“三维”,但调查显示,在单节课的课时计划中书写“三维目标”已经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同。

2.“三维目标”与相应内容的匹配情况

我们的研究显示,“知识与技能”目标与相应内容最为匹配,“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下简称“情感”目标)内容表述存在混乱现象。

1)“知识与技能”目标书写情况

总体来看,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维度目标的具体内容十分清楚,目标名称与内容十分贴切。如,课例“函数奇偶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通过进一步分析目标表述的具体性、可操性作和可检测性,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课例对“知识”水平的划分会用“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来表述。如,课例“方程的根与零点”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为:结合方程根的几何意义,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结合零点定义的探究,掌握方程的实根与其相应函数零点之间的等价关系;结合几类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特征,掌握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方法。

马杰(Mager)关于行为目标的A(Audience,行为主体)、B(Behavior,行为)、C(Condition,条件)、D(Degree,标准)编写法要求“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成分,说明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可观察的要求;“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

在行为主体都是学生的前提下,按照马杰“ABCD编写法”的要求,我们用“行为表现”、“条件”及“水平”对以上目标表述的具体性、可操性作和可检测性进行分析,即目标:结合方程根的几何意义(条件),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水平、行为重合)。此处的“理解”兼有“水平”和“行为”的双重含义,“行为”在这里被隐藏了。如果表达为“结合方程根的几何意义(条件),会(水平,相当于“理解”)阐释函数零点和方程根的关系(行为)”,就会更加明确。

由此看来,上述案例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描述内容比较贴切,表述较为规范,有一定的具体性和可测性。然而,理解这种表述需要一个潜在的假设,即教师要知道“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迷失

不少教师对“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的书写不甚清楚,他们并不清楚“过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还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方法”应该是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是教学方法。例如,课例“正态分布”中“过程与方法”的一个目标是这样陈述的:“讲授法与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先讲,师生再共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概念,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出现“讲授法与引导发现法”,完全是教师教学方法的表述。该课例中描述的“过程”应该是教学过程。再如,课例“独立性检验(第2课时)” 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探究“玩电脑游戏与注意力集中是否有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问题,借助样本数据的列联表分析独立性检验的实施步骤。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已经由数据直观判断出玩电脑游戏与注意力集中可能有关系。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即样本。问题是这种来自于样本的印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这节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学生的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这里描述的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过程,长篇累牍。

此外,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书写方面,教师也会存在同“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混淆的现象。

3)“情感”与“过程”目标的纠结和空洞

在“情感”目标的书写方面,有些教师会存在同“过程与方法”目标混淆、不适合“情感”维度的内容。

如,(1)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课例“二元一次不等式”)(2)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运用观察、类比、数形结合、联想、猜测、检验等合情推理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课例“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实际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例“抽样方法(第1课时)”]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情感”目标表述空洞或针对性不强。

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合情推理、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主动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课例“曲线与方程”)(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辩证思维素质,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见和数学交流能力。(课例“数学归纳法”)

以上两课例对“情感”目标的表述,如果不具体指出来自哪一课例,读者很难辨别,用在别的课中似乎也可以。

二、有关讨论

1.主张单节课书写“三维目标”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围绕“三维目标”的设置与界定,引发了持续的论争。主张书写“三维目标”的研究者往往会从课程、学生培养的高度来认识,把“三维目标”看成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经环节[3]。然而,质疑或反对书写“三维目标”的研究者存在下列两种担忧,一是质疑“三维目标”的科学性,尤其担心“三分天下”,分散与削弱知识的基础和主轴地位[4],二是提出“三维课程目标”,对每节课按照三个维度进行目标陈述不以为意[5]。

其实,作为课程目标,“三维目标”应该坚持,但它不是孤立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们要反对割裂与简单套用“三维目标”,将课时教学目标以“三维目标”的形式给予表述,确实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困难。然而,教学对某一事件有效,它就必须被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和测量[6]。因此,目标表述的全面性是学生达成全面学习目标的一个必要前提。如果我们依然沿用传统的对“教学目标”的表述,仅描述“知识与技能”或者“过程与方法”等目标,则很难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虽然并非每节课中都存在“情感目标”,但“情感目标”的达成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否则学生学到的都将是些“硬”知识。

2.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目标划分为“三维”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虽然指出“本标准的目标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它没有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总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4个方面进行表述,仅仅列举出6项具体目标。这或许是一线教师“过程与方法”及“情感”目标书写困难甚至混乱的根源。结合先前的研究[7],本文尝试将这6项具体目标划分为3个维度(见表2)。

当然,基于这6项具体目标的划分形式并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构成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解决人们对“能力目标缺失、能力与技能混淆”的担忧,使“情感”目标内容变得具体明确。

3.“情感目标”能否作为教学重点

在进行课例调查中,我们特意将“教学重点”给予罗列,以期发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认为的最重要的教学内容。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重点内容反映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也会涉及“过程与方法”目标,但并无一例出现“情感”目标内容。“情”归何处?虽然,有关“三维目标”的解读中多次提到它们是统一整体,任何一维都可以成为书写“三维目标”的“抓手”,但并没有出现以“情感”目标为“抓手”的描述。

美国学者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列出自己教授数学的目标”[8]。结果发现,教师列举出了一系列的能力目标,如运算、估算和近似计算等能力。令研究者惊讶的是,有一种目标被绝大多数教师给排除了,即人们常说的“情感”目标。不少研究者感叹,这一目标如此重要,却又是如此地被忽略和忽视,它是完整目标的构成部分,以至于没有它,其他目标都将变成障碍与绊脚石。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教会学生流利地进行运算,同时也让他们厌恶“数学”、讨厌学校和教师,形成对学科恐惧和不安的态度,或者出现学科知识目标的“副产品”,无疑,这样的数学教学是失败的。

“三维目标”符合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共同要求,体现出国际教育界统整把握“软目标”与“硬目标”的诉求[9]。因此,数学教育要给予“情感目标”更多的关注。

本文认为,单节课书写“三维目标”、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目标”表述进一步划分为“三维”,以及强调“情感”目标的重要性,对消解课例调查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支助项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高质量教学观的理解与重构”与2013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支助项目“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 2008(9):40-46.

[2]凤凰教育网。2010年第五届卡西欧杯全国高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资料集[EB/OL].http:///Html/10/Menu/44/Article/686/2010-10-25.

[3][9]钟启泉。“三维目标”论[J].教育研究, 2011(9):62-67.

[4]王策三。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J].教育学报, 2006(2):3-11.

[5]崔允。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 2004(Z2):16-18.

[6]Hiebert, J., Grouws, D. A.The Effects of Classroom Mathematics Teaching on Students’ Learning[A]. In F. K. Lester (Ed.). Second Handbook of R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C]. Charlotte, N.C.: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7:371-404.

[7]方勤华。高中数学教师数学专业素养框架初步建构[J].数学教育学报, 2012,21(3):77-82.

[8]Gisonti, F.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ive 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J].Mathematics Magazine, 1953,27(1):37-38.

教学目标设计范文 篇七

关键词:审计实验教学;目标定位;课程设计

本文系陇桥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审计课程实验室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3日

审计学专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实务(手工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审计技能,既有一定会计、审计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1983年,南京审计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开办审计学专业开始,至今不少财经类院校都开设了审计学专业。但是审计专业的课程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们普遍认为审计学过于抽象,具有一定难度。究其原因,一方面审计理论和实务是建立在精通会计知识基础上的传承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会计知识并熟悉业务流程,而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又从未接触过真实的会计资料,对审计程序、岗位职能,审计技术等均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一直拘泥于纸上谈兵。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审计实验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成为训练审计知识概念、培养审计基础技能和审计创新能力的课程,而在审计专业教育中处于核心环节。

一、审计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一)审计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随着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重要性的提升,审计学专业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地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审计专业。审计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培养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审计人才。审计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不仅仅是在理论层面,更要体现在实践创新中。所以,审计实验教学是审计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审计理论教学向实践转化的客观要求。审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完整性、概念之间的逻辑结构等等,在课堂上,由老师来讲解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审计课堂的气氛总是沉闷的。学生在理论教学中难以理解审计的相关知识。同时,审计是一个充满大量职业判断的过程,这种职业判断有时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审计实验教学以高度仿真的模拟实验情景,培养学生审计专业知识能力,特别是培养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所以,审计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取审计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审计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客观需要。

(三)衔接社会就业的有效捷径。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审计岗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比其他专业更强。目前的教科书和案例教材,不仅数量不多,而且缺乏客观业务依据,缺乏真实性,脱离生产实践,在校的学生仅凭审计课堂学习是无法掌握审计的实际操作技术和方法的。利用审计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地理解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审计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审计实验教学将成为衔接社会就业的有效捷径。

二、审计实验教学困境分析

(一)审计实验教学缺乏师资支持。审计实验教学缺乏一支既有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又有审计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实施要求审计教师具有一定的审计实践经验,熟悉新的会计、审计准则、税法、经济法等相关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分析、应变能力。而目前各高校的审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担任的教学任务较单一,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与审计实验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相距甚远,无法形成一支既有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审计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为审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发以及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审计实验教学缺乏扎实的会计知识做铺垫。国家对学科专业设置改革后,在大学的专业教育中,审计已被纳入“大会计”专业教育的范畴。审计理论和实务必须建立在精通的会计知识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会计知识并熟悉业务流程,而学生普遍缺乏经验又从未接触过真实的会计资料,对审计更是缺乏感性认识。由于课时等因素限制,学生的会计知识不够扎实,缺乏会计实践经验,致使审计实验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空中楼阁”。

(三)审计实验教学的软、硬件建设难度大。与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相比,审计实验教学涉及面广,起步较晚。通常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资料比较单一,而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实际实务操作相当复杂,这使得实验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而实验资料的设计难度大、投入人力、物力较多,相应的软硬件的配备成本高,所以组织审计实验教学的成本远远高于会计实验教学。

(四)审计实验教学中风险导向理念体现不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基于战略系统观的审计新理念,从企业的宏观层面着手,考虑其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经营目标、战略和经营风险都将最终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全新模式要求审计人员从更广阔的视角,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整体评价。而目前审计实验教学普遍还是从制度基础审计角度入手设计实验环节,模拟审计流程,风险导向理念没有充分体现。

三、审计实验教学目标定位

有研究表明,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在大学专业学习阶段只能获得10%左右,其余90%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获得。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认为,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不能单纯定位在胜任审计工作上。在实际工作中,会计造假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会计舞弊行为越来越具有隐蔽性,所以,由于审计实验的单纯性和实际业务的复杂化,我们不能期待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审计实验就能熟练运用审计的技术方法,更甚至具备审计职业判断的能力。

那么,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何处?首先,审计实验教学通过设定实验情景,指导学生从复杂的经营管理流程、财务和业务数据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新信息的能力。所以,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一是通过审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数据信息加工能力;其次,审计实验通过提供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内部控制概况以及一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同期相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审计知识,来发现问题,并完成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通过审计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熟悉整个审计流程,初步建立审计职业判断的思路。所以,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是通过审计实验搭建审计学习的基础框架,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再次,在审计实验教学中,特别是在以审计小组的形式开展模拟教学的综合实验中,需要学生在审计小组中分工合作,交流信息,并在汇总审计发现的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既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团队工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应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贯穿人文教育,奠定审计工作的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团队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审计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思路

近几年“大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经久不衰,审计专业需求也挤进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排名的前十名之内。全国各大高校纷纷举办审计专业,目前开设审计学专业的国内本科院校有48所,但这与开设会计学专业的531所国内本科院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目前大多数审计实验教学的研究集中在《审计学》或相关单一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我们则力图建立一套适应审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围绕审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提出一点设计思路。

由于各高校在落实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做法中各有特色,课程设计上也有差异,所以在此主要以我们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展开设计。从硬件上说,建立多媒体审计模拟实验室是开展审计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审计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看,首先,为了夯实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加大学生会计学相关课程的实验力度的,为审计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其次,围绕《审计学基础》、《审计实务》、《计算机审计》等专业课程设置“嵌入式”实验,贯穿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运用审计实验软件,开展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再次,设置《审计综合实验》课程,既安排手工模拟实验,又结合计算机仿真实验,使审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全方位多层次地感受审计实践教学,起到专业融会贯通的作用。另外,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加强课外专业实践,让审计学专业的学生有走出去的机会,增强学生应用审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邵世芳,戚振东。基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审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3.9.

教学目标设计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0050-02

当前,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比较模糊和笼统,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存在割裂三维教学目标的现象,直接影响英语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也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教学目标的理论知识,准确理解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要求,把握三维教学目标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教师要树立课堂教学目标意识

许多教师由于长期受到“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备课时很重视对教学内容的钻研,而在教学活动中对“怎样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甚少考虑。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教师长期停留在知识教学内容层面上,课堂教学以背记词汇、词组和语言点为主,忽视英语课程以“能用英语做某事”的目标要求,是导致当前英语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导致学生的语用能力差,严重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对教学活动有导向、激励、选择和评价功能,具体表现在对教学过程的引领、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指导教学设计和实施、方便评估教学效果达成等几个方面,它支配、调节和控制整个教学活动,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某个教学目标而展开。因此,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意识到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白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清楚教学目标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有效达成。可以说,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必须从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教学目标”抓起,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推进“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抓起。

二、教师要整体把握“三维目标”的内涵

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旨在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但许多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认识存在“模糊性”和“笼统性”,认为“三维目标”比较虚化和难以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更是存在割裂“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的现象。其实“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过程与方法”去求得“知识与技能”,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去空讲“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三者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也就是说,“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同时,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即“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内容与对象,需要通过教学过程,运用一定的方法去实现,并在教学中渗透思维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因此,教师只有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的内涵,课堂教学才不至于陷入“只见文本、不见学生或者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见知识不见育人”的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观中,也才能从根本上扫除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障碍,才有利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例如,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1 Shanghai is bigger than Hongkong 一课,有英语教师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运用词汇hometown、than…和比较级的构成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准确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看似层次清楚、条理清晰,也包含了“三维目标”。但事实上,教师把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单纯地设计为三个相互独立的教学目标,人为地割裂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在这节课中,词汇和语法结构是教学内容和对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去让学生掌握,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渗透思维和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和兴趣。特别是对教学内容和对象,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不能含糊带过,更不能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单独表述为教学目标,使其在教学中难以落实。笔者建议将以上教学目标设计改动如下:

1.运用实物和简笔画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形容词比较级的结构(形容词+er)并能够在合作交流的结对活动中初步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听说交际。

2.用中国城市和河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级句型结构A+be+形容词比较级+than+B比较和谈论中国城市和河流。

3.在对两两城市和河流的谈论、比较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

这样的教学目标表述能把三维目标很好地有机统一起来,并使每一个目标都具体可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三、教师要学会按课型设计教学目标

课型,即课的类型,是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划分的课的种类。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任务中,教师需要用不同的课型来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因为每类课型都具有独特的教学目标、基本规律和过程结构特征。在某类课型的课堂教学中,只有符合该课型的目标、基本特征和教学基本规律,教学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英语教学内容种类繁多,任务要求不一,教学情境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根据课型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例如,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外研版是以模块为单位展开教学的,每类模块都需要新授课、复习课和练习课等系列具体课型紧密配合、相互补充,每类课型都是以解决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最后达到模块教学总目标的要求。新授课的教学重心是先感知、理解语言知识并初步运用;复习课的教学重心是梳理、归纳知识,并提升语言能力;练习课的教学重心则是巩固语言知识并熟练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认真研究每一类课型的教学特点,按照英语学习规律,有针对性、递进性和层次性地设计每类课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做到常学习、常研究和常对照,并不断地对每一次教学设计的实施进行反思,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水平,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同时,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具有导向功能。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的真正实施者,教师首先要把教学目标当做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来对待,自觉树立教学目标意识,重视对教学目标的研究和设计;其次要准确把握新课程“三维目标”关系,能够结合英语学科的课型和学科教学规律设计行为化的教学目标;最后,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努力提高教学目标设计水平。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8篇教学目标设计范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教学目标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