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9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坐井观天教学实录。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一
师:青蛙和小鸟这次为什么事情而争论?青蛙是怎样说的?
生:它们为天的大小而争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什么叫“大话“?谁能联系实际说一说。
生:吹牛的话叫大话,像“我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就是大话。
生:夸口的话,如“我不学什么都会”也是大话。
师:课文的“大话”指什么?青蛙为什么说“大话”?
生:课文中的“大话”指小鸟说自己飞了100多里,而青蛙不相信,就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师:“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是什么意思?
生:是说天非常小,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小鸟是怎样认为的?
生: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师:天,“无边无际“是什么样?”
生:“无边无际”就是没有边,大得很。
生:“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看不到边。
师: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无边无际呢?
生:草原辽阔,可以说无边无际。
生:大海很宽,可以说无边无际。
师:谁能用“无边无际”说句话?
生:骏马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奔跑。
生:海鸥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飞翔。
师: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投影第而次对话)
生:读青蛙的话应该用不相信的语气。
生:应该用疑问的语气。
生:读小鸟的话应该用耐心的语气来读。
生:应该用诚恳的语气。
师:说得很对。读青蛙的话要表现出自以为是,读小鸟的话要表现出诚恳。“天”“大”两个字要读重音,以突出“天很大”。下面同桌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练习读)
师:请大家轻声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它们谁对谁错,错在哪里?
师:谁愿意就这两个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生:这次对话主要讲青蛙坚持自己是对的,小鸟再次说它弄错了。
生:青蛙说它不会弄错,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生:青蛙自以为是,从青蛙边说边笑中可以看出。
师:谁还能接着读。
生:小鸟劝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是因为青蛙不相信它的话。
生:小鸟是想让青蛙亲自看一看天的大小,来证明青蛙错了。
师:大家看投影,(活动投影,青蛙跳出井口)如果青蛙跳出井口,看见天无边无际,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同桌分别配戴头饰,分角色练习对话。
生:(青蛙)哇!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对不起小鸟,是我弄错了。
生:(小鸟)没关系,你能知道错就改我真为你高兴。
生:(青蛙)咦,这天怎么和我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小鸟,你说对了,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那!
生:(小鸟)朋友,这回你知道了把!坐在井口看天,只看到那么一点点是不对的。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坐在井口看天是不对行的,只能看到一点。
生:不要做井底之蛙,要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看清了再说。
师:说得好,“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有些人看问题目光狭小,所以有限,还自以为是。这节课,我要送给大家一句话,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评析:本课教学有两个特点。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纸筒、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二、亲身实践,探究新知。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无边无际。
生:天,的确很大。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师: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看画面)明白了。这时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小组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生:他俩笑的含义不一样。
师: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他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生讨论后回答:
1、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2、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3、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4、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师:说得太棒了。
5、我觉得“天天”“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很傲慢的语气。
6、我来读读小鸟说的话。
7、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很有耐心。
师: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
四、拓展知识。
师: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这时它会怎么说?(投影出示习题: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心想:。于是对小鸟说:“。”小鸟“。”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再回答。
五、整体回顾课文。
分角色带头饰朗读。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坐井观天》 教学实录 篇三
一、教材简说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沿、际、信”是要求会认又会写的三个字。教学时,可以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通过查字典,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指导书写时,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再让同学们 “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
“抬、蛙、错、答、还”是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重点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
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3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分角色朗读。
(三)实践活动
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朗读感悟、扩展活动
(一)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6)四人小组再读第二次对话。(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读出劝告的语气)
4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二)扩展活动
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一、教材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三段讲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他从哪里来,小鸟说他从一百多里外的天上来。四至七段讲青蛙和小鸟因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青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鸟请他跳出井口看一看。
二、点及其分析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语的意思,懂得像青蛙这样坐在井中看天是不对的。
通过多种形式读,课件演示,实验演示,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想一想,试一试,这才能把事情做好。
1、识字写字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识记字形。如: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喝、渴”两个字有半部分完全相同,只是偏旁不同,可以引导学生用会意的方法识记。人口渴了需要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人喝水要用嘴巴,所以“喝”字是口字旁。两个字右边的笔顺要强调一下。
“沿”:第五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农”: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2、词句方面
学习时可以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字读课文想想本课讲的是什么事,再想想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并找出有关的句子。“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句话说明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看法是不同的,可以让学生看有关课件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意思。也可以让学生用书或本子卷成一个圆筒,从圆筒的一端向窗外看去。这样,便会有青蛙在井里看见天很小的感觉,借以帮助学生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换词理解“大话”,并把所换的词带进去朗读体会。最后两段课文抓住“青蛙笑了”和“小鸟也笑了”读句子,从中体会他们都自信自己是正确的。
3、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的朗读重点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要引导学生体会小鸟试图说服青蛙,青蛙却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心情,其中“别说”、“井口”、“那么”这几个词语可以读的稍重一些。第七段小鸟真诚告诫青蛙,劝青蛙“跳出井口”看看,要读得诚恳。
4、练习提示
课后第三题是比较形近字并组词。要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再读准字音分清字形的基础上分别组成词语。可以鼓励学生多组一些词语。
第四提示“一……就……”的句子练习。先让学生读懂两个句子,并注意体会“一……就……”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即紧密地连接起前后两个动作。然后启发学生用“一……就……”说句子。如:“我们一进公园就闻到了花香。”“小狗一见生人就汪汪叫。”
三、典型习题配备
读句子,给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画“√”
1、青蛙坐井观天。
(1)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认为很美。
(2)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大。
(3)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小。
2、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1) 大声说话。
(2) 话说得太多了。
(3) 夸大的话。
3、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有编辑。
(2)大到没有边际。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能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三段讲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他从哪儿来,小鸟说他从一百多里外的天上来。四至七段讲青蛙和小鸟因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青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鸟请他跳出井口看一看。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知道故事说明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或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2小鸟、青蛙的头饰。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弄”是后鼻音,不要读成nèng。“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yàn。“答”是多音字,在本课读dá,不读dā。
“别”,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沿、错”,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渴、喝”两个字右半部分完全相同,只是偏旁不同,可引导学生用会意的方法识记。口渴了需要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嘴巴,所以“喝”字是口字旁。两个字右边的笔顺是:曷。
2写字教学。
沿:第五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弄: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渴、喝:这两个字的右半边不容易写好,要重点指导。
(三)词句教学
教学时可以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本课讲的是什么事,再想想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并找出有关的句子。“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两句话说明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看法是不同的,可让学生看有关课件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意思。也可以让学生用书或本子卷成一个圆筒,从筒的一端向窗外看去。这样,便会有青蛙在井里看见天很小的感觉,借以帮助学生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大。换词理解“大话”,并把所换的词带进去朗读体会。最后两段可抓住“青蛙笑了”和“小鸟也笑了”读句子,从中体会他们都自信自己正确。
(四)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的朗读重点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要引导学生体会小鸟试图说服青蛙,青蛙却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心情,从而读出相应的语气。注意第四段中感叹句和反问句的朗读,其中“别说”、“井口”、“那么”这几个词语可以读得稍重一些。第七段小鸟真诚告诫青蛙,劝青蛙“跳出井口”看看,要读得诚恳。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比较形近字并组词。要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在读准字音分清字形的基础上分别组成词语。可以鼓励学生多组一些词语。
第四题是“一……就……”的句子练习。先让学生读懂两个句子,并注意体会“一……就……”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即紧密地连接起前后两个动作。然后启发学生用“一……就……”说句子。如:“我们一进公园就闻到了花香。”“小狗一见生人就汪汪叫。”
(六)扩展活动
1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开个成语故事会。
2联系课文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想好了,同桌互说互听。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注意正音。
2指名说说“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引导读中领会。
1出示问题:青蛙和小鸟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3引导想象。
(1)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如果青蛙仍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跳出井口,后来可能发生什么事?
4最后谈谈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进行扩展活动。
分角色表演本课的故事,可以加上自己想象的内容。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四
上课时间:2005年10月21日上午第一节课
上课地点:象山县林海学校阶梯教室
上课对象:象山县林海学校202班43位学生
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授课者:象山县林海学校语文教师翁益敏
听课者:象山县教指站、城区各片小学语文校际教研组组长、唐懋龙老师
象山县“323”骨干系列导学团队小学语文3组导师及学员
象山县林海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出示青蛙和小鸟图片),它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你知道故事的题目吗?
生(齐):坐井观天。
师:(板书课题)“观”什么意思?
生:“观”就是“看”。
师:那么“坐井观天”呢?
生1: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生2:就是青蛙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你真能干,连故事的内容都知道了。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文里,小朋友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你能到上面来贴上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吗?
(课前黑板上简笔画了一口井,现指名上台贴图,结果一生将青蛙贴在井里,将小鸟贴在井口之上。)
师:他帖对了吗?
生(部分齐):不对,小鸟贴错了!
师:你来!
(又指一生上台贴图,此生将小鸟贴在井沿上,师没让他下去。)
师:你为什么这样贴?
生:课文说,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你预习的真仔细!井沿是哪部分,你能指给同学们看吗?(生用手指点图上“井沿”的位置)你能将“井沿”两个字写在井沿上吗?(指图上,生拿起粉笔欲写,个子矮,够不着)好了,你够不着,老师帮你写好吗?(生回座位,师边板书边说)大家看清楚怎么写这个“沿”字,三点水,注意右边的上半部分是“横折弯”,没有“钩”,不是“几”,下面再一个“口”。
(写好后,指生齐读“井沿”一词,然后师拿起生字卡片“沿”字,再齐读。)
师:井沿就是——?
生:井边。
师:所以这里的“沿”就是“边”的意思。连起来就是井边的意思。这是一则有趣的成语故事,小朋友们昨天已经读了课文,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
生(齐):想!
师:老师也很想读读,所以让老师先来读读行吗?
生(齐):行!
师:但要请小朋友认真听,给老师做评委,读错的马上指出来,读得好要掌声鼓励哦!(师开始范读第一节)“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停在井沿上。”
生(举着手,争着喊):老师读错了?
师(故作惊讶):哪里读错了?你说。
生:小鸟飞来,落(特别强调)在井沿上。不是停在井沿上。
师(指板图上小鸟):明明是停在井沿上,为什么说“落”?
生1:因为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它从上面下来,所以是“落”在井沿上。
生2: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很累了,飞不动了,所以是“落”下来的!
师: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小朋友真聪明,能联系课文读懂了这个“落”字,看来这里真不能用“停”字。这么多老师在听课,我一时心慌,读错了,小朋友读书可别学老师的样,要仔细哦!下面我们一起读读这一节。(生齐读第一节,“落”字读得特别好。接着师继续读完全文,生鼓掌,有的在笑,听课的老师也鼓掌。)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你想不想像老师这样把课文读好,甚至读得比老师还好?
生(齐):想!(跃跃欲试样)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争取比老师读得好!
(生自由朗读课文,非常认真用心的样子。)
师:读好了吗?好,停!要读好这篇课文,其实也不难,只要注意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就行了。(师边说边板书“小鸟”、“青蛙”两词)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读读课文,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划出它们的对话。(师边说边分别在黑板上“小鸟”、“青蛙”两词下划了一条横线和波浪线,然后生自读课文,划句子,师巡视指导。)
师(投影出示对话部分句子,用不同颜色区分):下面我们先来读读它们的对话好吗?老师帮你们读作者的话。
(师开始读旁白,生齐读青蛙、小鸟的话。)
生齐读:“你从哪儿来呀?”
师:青蛙在井里正闷得慌,忽然发现来了一只小鸟,心里怎么样?
生(齐):很高兴!
生1:很惊奇!
师:对呀,突然来了个客人,所以它跟小鸟打招呼时表现出非常热情、高兴,也有点惊奇,该怎么读?
(分别指两名学生读这一句,接着齐读,学生比第一次读更有劲、更有情趣了,然后师生继续配合往下读。)
生齐读:“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朋友”指谁?
生:小鸟。
师:看来,青蛙真的很有礼貌!“大话”指哪一句?
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师:“一百多里”多远?——这里到丹城大概十来里,那一百多里我们要来回走十几趟,远不远?
生:远!
师:小鸟一次就飞了一百多里,它会感到怎么样?
生1:小鸟很累。
生2:小鸟累死了,想喝水。
生3:小鸟口渴了,所以下来找点水喝。
师:天这么大,小鸟飞累了,那么这一句该怎么读?(指一名学生读)你听出她哪里读得好?
生1:“一百多里”特别强调。
生2:还有“天上”两个字也特别重。
师(指着刚才读书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这样读说明了天很大,小鸟也很累!
师:还有谁读得更好,让我们听了感到小鸟真累,天真大?(指名再读这一句)真好,我们学着她的样一起读。(生齐读)可是青蛙相信吗?它认为小鸟在——?
生:说大话。
师:“说大话”就是——?
生:吹牛。
师:“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的意思要不要飞那么远?
生1:不要飞那么远。
生2:用不着飞那么远。
生3:不用飞那么远,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那谁能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青蛙一句)好,我们重新开始读,要像刚才这样读出小鸟和青蛙不同的语气,但它们以朋友相称,又是很友好的。
(师生配合读完全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真不错,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让谁,小鸟说你弄错了,青蛙说我不会弄错的,你们看,它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投影出示句子:
小鸟:你弄错了。
青蛙: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你是弄错了。)
师(指两名学生):你们来做做小鸟和青蛙争论一下,该怎么读?(两生分角色读上面三句话)
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你发现小鸟的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生:第二句多了一个“是”。
师(电脑操作银幕上“是”字红色突出):为什么这里要多一个“是”字?
生1:因为这是第二次告诉青蛙弄错了,它老是说自己不会弄错的。
生2:这里的“是”就是“的确”的意思。就是小鸟告诉青蛙的确是弄错了。
生3:“是”就是“真的”意思。因为青蛙真的弄错了。
师:好,它们就是这样争论不休的,那么该怎么读呢?(又指两名学生读,结果学生读得很好,特别是“是”字重音延长)下面请同桌间争论着读读。(同桌读)
好,我请两个小朋友读5到7小节,要读出争论的语气。(指名分角色读5—7小节)
师(指着读青蛙的学生):青蛙,你为什么笑?
生:我笑小鸟吹牛,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天天坐在井里,不会弄错的。
师(指着读小鸟的学生):小鸟,你又为什么笑?
生:我觉得青蛙傻,连天多大都不知道。
另一生:笑青蛙坐井观天,自己不知道,人家告诉它天有多大了,它还是不相信。
师:小朋友,青蛙和小鸟虽然在争论,但他们都在笑,只不过笑的意思不同,它们的语气还是怎样的?
生1:很有礼貌的。
生2:很友好的。
师:刚才小朋友都读得很好,下面老师和小朋友来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老师读写青蛙的段落,小朋友读写小鸟的段落好吗?(师从黑板上取下青蛙图片,做成头饰戴在头上读青蛙的段落,生齐读小鸟的段落)
师:小朋友读得真像小鸟,下面我请三位小朋友读,一人读作者的话,一人读青蛙,一人读小鸟。(指名分角色读)
师:请同桌学着刚才的样一人读青蛙,一人读小鸟,作者的话一起读。(同桌读)
师:下面老师请三位小朋友上来表演读。(师指三名学生上台,分别戴上青蛙、小鸟头饰,演小鸟的站在凳子上读,演青蛙的站在地上抬着头读,另一生读旁白)
师:小朋友演得真像,读到这儿,你知道青蛙和小鸟实际上就是围绕着一个什么问题在争论吗?
生1:天是井口那么大,还是无边无际?
生2:天到底有多大?
(师板书:天有多大)
师: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生: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板书:井口那么大)
师:小鸟呢?
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板书:无边无际)
师(出示生字卡片“际”,生齐读“际”):“无边无际”就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说很大很大。
生2:就是一眼望不到边。
师:对了,“际”在这里就是“边”的意思,“无边无际”在这里就是指天很大,大得没有边际,你们看天能望的到边吗?你还知道什么“无边无际”?
生1:大海无边无际。
生2:沙滩无边无际。
生3:应该是沙漠无边无际。
生4:田野无边无际。
生5:草原无边无际。
师:那么你认为天到底多大呢?
生:天无边无际。
师:那么青蛙为什么一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生1:因为它坐在井里,被井的旁边遮住了,只能看到一个井口那么大。
师:你是说它的目光被井壁(指图)遮住了,对吗?
生2:因为那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从来没有跳出来过,根本不知道天有多大。
师:这就叫作“坐井观天”,这只坐在井里的青蛙我们就叫它“井底之蛙”。(板书:井底之蛙)学到这儿,你想对青蛙或小鸟说些什么呢?最好用上老师给你的几个词语。(投影出示两排词语:目光远大、眼界开阔、见多识广、自以为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生1:青蛙你真是目光狭小。
生2:青蛙你真是目光狭小,自以为是。
生3:青蛙你真像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很多学生举手欲讲,此时下课零响)
师:好了,下课后同学们互相再说说。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青蛙不再自以为是呢?
生:让青蛙跳出井口。
师:青蛙跳出井口又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对了,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其实在祖国的语言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只要你像小鸟一样努力,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你也会见多识广的,而且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下课!
《坐井观天》 教学实录 篇五
师:今天,王老师要和同学们一块儿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是什么呢?
生:坐井观天
师:对,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教师提示“坐”和“观”的书写)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坐—井—观—天
师:读课题时不要拖音,要读得干脆些。再来一遍。
生:坐井观天
师:就这样读。我们班的小朋友,有谁知道“井”是什么呢?
生1:我知道,井就是一个圆圆的盛水的东西。
师:你说的呀,那是“缸”
生2:井就是在地上挖出来的,里面有水。
师:看来你是见过井了,老师小的时候啊,我们村里就有一口井(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一口井),同学们看这里,这是井的什么呢?
生:井沿
师:对,这就是井沿。那么“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师:是谁坐在井里看天?(有生抢答:青蛙。)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60页,读一读这个故事。(因为课文短小精练,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尝试“复述”课文的很好的载体。固有此安排)
生读课文。
师:聪明的孩子读完课文后一定会有话要说。谁来说一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1: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的故事。(这个孩子说的太好了,用如此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是我没有想到的。)
教师借机板书:青蛙 天小 小鸟 天大
师:让我们再读课文,请同学们拿起笔,边读课文边圈出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学生读课文,圈生字,认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现在请同桌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同桌交流,教师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师:谁来向我们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1:我认识了相信的“信”字,左边一个单人旁,右边一个言,就是“信”字。
师:谁还有别的方法记这个字?
生2:我觉得“信”就好像是一个人在说话。
师:真好,你说的太形象了,一个人在说话,写下来就是信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要写好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1:这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生2:这个字写的时候,“言”中间的横在横中线上。
师:观察的很仔细,而且这条横要有一点向上翘。
生3:“言”的三条横排列要均匀。
生4:“口”要写的扁一些才好看。
师:说的太好了,我们还要把这个字写好。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62页,先认真描一遍,再在田字格中写两遍。注意写字的姿势。
学生练习写字。
师:我们继续汇报,你还认识了哪个字?
生:我认识了“际”,无边无际的际。
生:我认识了井沿的沿字,我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认识的。把铅笔的铅的金字旁,换成三点水,就是井沿的沿了。
师:同学们的识字方法可真不错,生字都认识了,就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课件出示词语)
学生自读。
师:谁想站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生1读。
师:读得真好,不但读对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来,请同学们齐读。
生齐读词语。
师:生字和词语读好了,相信课文也一定能读好的。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朗读课文。
师:我们来做一个读课文的游戏好不好?我们接读课文,但不是一人一段,而是,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只要他读错了一个地方,我们马上喊停,下一位同学接着读。
指名一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两名同学完成了接读。(这个环节设计的初衷还是定位在“正确的朗读课文”上,但在操作起来还是出现了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正确的朗读课文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把课文读熟练、读流利。请同学们快速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7个自然段。
师:老师要找7名同学接读课文。我们听一听,他们把课文读流利了吗?
一号、二号、三号……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定位在“流利的朗读课文”上,但在实际落实的环节上,很难把握什么就是读流利了。)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我们的这只小青蛙错了没有?为什么呢?(现在想来,这个问题是存在问题的。)
生:错了,因为它说天只有井口大。
师:是呀,还是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读课文2—7自然段,读一读青蛙和小鸟分别是怎样说的。
学生读课文。
师:引读课文: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青蛙问小鸟:“……
生1:你从哪儿来呀?
师:青蛙问小鸟:“……
生2:你从哪儿来呀?
师:青蛙问小鸟:“……
生3:你从哪儿来呀?
师:太棒了,你们听,他读的太好了,小青蛙,你为什么这么问呢?
生……
师:小青蛙,你天天生活在哪里呀?
生3:井里
师:对呀!天天生活在井里,突然有一天外面来了一只小鸟,你感到……
生:很奇怪,很惊讶!
师:对呀!所以你才问……
生4:你从哪儿来呀?
师:问得多好啊!同学们,一起来,青蛙问小鸟:……
生:你从哪儿来呀?
师:小鸟回答说……
生1: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师:小鸟回答说……
生2: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师:小鸟回答说……
生3: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师:我们听,他说飞了多少里?
生:一百多里。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3:因为,我觉得一百多里太长了,所以就这么读了。
师:真好,这样一读就把一百多里的远读出来了。你真会读书。我们一起来。
师:小鸟回答说……
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师:一百多里?哼!青蛙说……
生1:朋友,别说大话了!
生2:朋友,别说大话了!
生3:朋友,别说大话了!
生4:朋友,别说大话了!
师:什么是说大话呀?
生:就是吹牛。
师:说的好,是呀!还一百多里?你就吹牛吧。接下来青蛙又说……
生1读大屏幕出现的句子: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师: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生1:这个句子不对。
师:怎么不对了?
生:应该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奥!同学们,句子这么一变啊,就把青蛙心里的话写出来了。小青蛙,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1:小青蛙心里想:天怎么可能那么大呢?
生2: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可能有一百多里!
生3:小鸟,你就吹牛吧!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对呀!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生: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朋友,别说大话了……
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小鸟听了说……
生1: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哪!
师:小鸟听了说……
生2: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哪!
师:小鸟听了说……
生3: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哪!
师:什么是无边无际呀?
生1:就是说天很大的意思
生2:大的都没有边了
师:那么,我们还可以说__________无边无际呢?
生1:草原无边无际。
生2:大海无边无际。
师:说得很好。青蛙听小鸟这么说,笑了,说……
生: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师:小鸟一听,也笑了,说……
生: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师:读的太棒了!老师也想读一读,现在,老师就是那只青蛙,坐在井里,小鸟呢?小鸟在哪里?谁来读小鸟说的话?
生1:小鸟在这里。
(教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去掉提示语,直接对话,教师努力引导学生运用语气变化,表情和动作配合朗读。学生配合的很好。)
师:小鸟啊,你读的太好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这样分角色读一读课文呢?
生:想!
师:就和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语气变化,表情和动作。
师:哪一个小组想表演一下?
小组1表演。
师:演得不错,如果再加上动作就更好了。哪一个小组想表演?
小组2表演。加上了动作,表演的惟妙惟肖。
师:为他们精彩的表演而喝彩!课文学到这里,老师就在想:这只小青蛙真的错了吗?(这是我现在最矛盾的地方,或许,就根本不能涉及对错的问题,只要领着学生去读、去体会,读出精彩就是精彩。而寓意的渗透,只需“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够了。)
生……
师:如果我们就是这只青蛙,我们天天坐在井里,我们看到的天多大呢?
生:只有井口大。
师:对呀!所以青蛙才这样说……(课件出示:朋友,别说大话了!_________________)
生: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小鸟这样说……(课件出示:你弄错了,天____________,大的很哪!)
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哪!
师:而这个时候,青蛙却——笑了!青蛙为什么笑呢?
生……
师:这样吧,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弟弟,见到一位老奶奶,跑上去喊:老爷爷,老爷爷。这时,你什么感觉呀?
生:太可笑了!
师:对呀!再想想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青蛙为什么笑了?
生1:因为他觉得小鸟太傻了。
生2:因为他觉得小鸟太可笑了。
生3:因为青蛙觉得自己就是对的,小鸟就是错的。所以他笑了。
师:是啊!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嘛,还说什么无边无际?所以青蛙说……
生1: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生2: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师:这时候呀,小鸟也笑了。这里为什么用上“也”了呢?
生1:因为,因为前面已经说了青蛙了。
生2:用上“也”就不重复了。
师:说的对,如果我说:我很高兴。你怎么说呢?
生:我也很高兴。
师:小鸟也笑了,它心里在想什么呢?小鸟小鸟,你心里想什么呢?
生1:我心里想,青蛙你太傻了,天本来就是大得很哪!
师:小鸟小鸟,你心里想什么呢?
生2:我心里想,怎么才能让青蛙知道呢?
师:小鸟小鸟,你心里想什么呢?
生3:我想,青蛙也太可笑了!
生4:我想,小鸟是想帮助青蛙的……
师:小鸟笑了,说……
生: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师:是呀,小青蛙,你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生1:因为,因为我坐在井里。
生2:因为我天天坐在井里。
师:说得真好,天天坐在井里,从来都没有跳出来过。所以呀,小青蛙看到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了。
那到底是什么错了呢?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词(教师板书:位置)
师:有些时候,位置会决定一个人的目光,还有一些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比如
生1:盲人摸象
生2:一叶障目
生3:管中窥豹
师: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这些故事读一读。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现在看来,这一部分就是画蛇添足了……)
教后反思:
好久好久没有这样长久的沉浸在一节课中了,这节课带给我的思考,远不是呈现出来的这些文字可比的,背后有太多太多的思考,迷惑、阵痛、顿悟……各种滋味搅在一起,让我欲罢不能。
二年级的阅读教学有两个重点,其一,识字教学;其二,阅读教学。尤其识字教学要放在课堂上,要展示识字的过程和方法。二年级更要强调识字方法的巩固和运用。这一点,在每节课上,我都有意识的去做,去落实教学的细节。
在阅读教学中,认真遵循孩子阅读的规律,由正确到流利到有感情的读,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读正确不难,而由正确到流利的读就有些难度了,这也是达到有感情读的一座桥,教师就要努力给孩子们铺好这座桥,顺利的过渡到有感情的读。这节课上,我是努力在为孩子铺桥搭路的。
有感情的朗读指导,是最难操作,同时也是最有味道的一个环节了,这里有两种策略,一是纯朗读技巧的训练,一是透过文字体会、感悟而由心底自然的有感情的流露。后者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但这才是有感情朗读指导的高境界。我试着在努力。
而反思更深的就是文本的解读了,现在想来,对于文本的解读的确是存在问题的,而关键就是寓意的体会和渗透,“只需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好了。点到为止,无需画蛇添足了。(这一点,是我在探索过程中必然遇到的过程,这是更深层次的反思!)
我还在思考……
坐井观天 教学实录 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又同大家相聚在这温馨的“小教天空”里,我是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的龚月梅老师。现在,我就我执教的《坐井观天》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说教材
我提供的课例《坐井观天》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告诉我们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见识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单元除了《坐井观天》,还有《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都是寓言,它处于由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转化的过渡位置,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难点:理解寓意
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环节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设计的。
一、首先是读
听老师配音读、自由读、质疑读、理解词语读,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理解。
二、理解词语
通过读文中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三、理解寓意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让学生悟出这个道理,关键是要把青蛙的那种傲慢、自以为是的那种语气读出来,学生才有可能理解。比如:“别说大话了,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还有,“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反复地读,读出青蛙的傲慢,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学生就从感性上对这只青蛙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后,在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环环相扣的问题环节,由浅入深,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逐步深入,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么做”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已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这几个问题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小鸟为什么会说对?(因为小鸟见多识广)
2、青蛙为什么会说错?(因为青蛙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还有一个原因:自以为是
这个原因是理解寓意的{WWW.JIAOXUELA.COM}难点,一定要通过读来突破,来理解,通过读青蛙的话:“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读出青蛙的傲慢和“自以为是”。
3、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
4、坐井观天是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或者说是批评犯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学到这儿,《坐井观天》的寓意学生已经明白了,但为了加强理解,我又设计了二个问题环节,并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1、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说?
有的说:天真大啊!
有的说: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啊!
它还会说:原来我真是。
有的说:原来的我真是太渺小了!
有的说:原来的我真是太固执了!
我们班李巍说:原来的我真是白活了!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很生动。
2、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犯青蛙的这种错误呢?
有的说:多出去旅游
有的说:要多看书,多学知识
这样,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轻松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说教法
一、读贯穿始终,读中理解。
不管是理解词语,还是理解寓意,都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读贯穿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
二、问题设置,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理解寓意。
因为是寓言,不讲,不点拨,不引导,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由表及里,把深刻的寓意一层一层的剥列开来,原来青蛙的错误不仅在于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在于它的这种闭关自守、自以为是的态度。学生就很轻松自然地一步一步地理解了课文寓意。
三、重视语言训练,加强课文理解。
这节课共有三次语言句式训练:
1、看了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的课件后,给出句式:
小鸟飞过——,飞过——,也没有看见天的边。
2、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说什么?给出句式:
一天,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说——。
3、它还会说:原来的我真是——。
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自然生动,让课堂生成了许多亮点,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这些句式训练,不仅训练了语言表达,还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由于我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这堂课肯定还存在很多问题,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以促进我以后的教学。
谢谢大家!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七
自读自悟充分想象深刻理解寓意
——</P><P>《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有一定难度。我认为,应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寓意。
教学时可作如下设计——
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看法。
生:我知道了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理解得很好。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很好。下面,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生:还有一点,文中说“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一百多里”既说明小鸟飞了很远的距离,又说明了“天很大”。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的确很大。
生:天,无边无际。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事实上天的确很大。
师:对。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明白了。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我来补充,还因为青蛙整日坐在井里看天,从来没有出去过。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学生按四人一组,一人担任引读,另两人分别读青蛙和小鸟的话,一人担任评委。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点评:这一片断教学,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天有多大”,学生既有了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体验,又有了多媒体画面直观而形象的感知,自然就明白了青蛙形成错觉的客观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师: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点评: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培养语感。]
生:它俩笑的含义不一样。
师: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它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生: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生: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生: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生: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师:说得太棒了。(教师指名两学生分别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并说出这么读的理由)
生:我觉得“天天”“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对自己的看法很肯定、很自信。
师:理解得真好。你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
生:我觉得“是”“看一看”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小鸟很有耐心、很讲道理。
生:我来读读小鸟的话。(生朗读)
生: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婉转一些,要读出很善意地劝告的语气,这样突出了小鸟很有耐心、乐于帮助青蛙。
师: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
[点评: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揣摩青蛙、小鸟“笑”的不同,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再次自读自悟,训练了学生的“悟性”,满足了儿童内心的一种需要。学生通过读,情感得到熏陶;通过读,深刻了解了青蛙和小鸟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为深入了解寓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也明白了:学而不问,自以为是,是青蛙看问题片面的主观原因。]
师: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的天是怎样的呢?这时它会怎样想呢?投影仪出示习题: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心想:。于是,对小鸟说:“。”小鸟说:“。”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哇!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它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对不起,是我弄错了。”小鸟说:“没什么,你以后多出来看看,有错就改还是好青蛙。”
生:青蛙跳出井一看,天真大啊!心想,外面比井底好玩多了,以后我要多出门看看。它对小鸟说:“是我弄错了,我真不该和你争。”小鸟说:“没关系,以后不要老呆在井底,常到外面来看着走走,就不会再闹笑话了。”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天的确大极了。它的脸刷的就红了,心想:小鸟说对了,我确实错了。它不好意思地说:“小鸟,我为刚才的固执向你道歉,希望你原谅我。快到我家喝点水吧!”小鸟说:“你有勇气承认错误,我愿意和你做好朋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点评:这一延伸的练习设计,既是读写结合的一次小练笔,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创造欲望,同时也深化了对寓意的理解。]</P><P> 评析: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合理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强化了对寓意的理解,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应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宗旨。
具体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语感。《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感、形成能力。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2.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这一片断,教师多次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拓宽了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了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3.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创设想象。《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围绕“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样呢”等问题,采用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使学生的知、能、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
《坐井观天》 教学实录 篇八
自读自悟充分想象深刻理解寓意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有一定难度。我认为,应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寓意。
教学时可作如下设计——
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看法。
生:我知道了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理解得很好。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很好。下面,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生:还有一点,文中说“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一百多里”既说明小鸟飞了很远的距离,又说明了“天很大”。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的确很大。
生:天,无边无际。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事实上天的确很大。
师:对。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明白了。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我来补充,还因为青蛙整日坐在井里看天,从来没有出去过。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学生按四人一组,一人担任引读,另两人分别读青蛙和小鸟的话,一人担任评委。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点评:这一片断教学,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天有多大”,学生既有了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体验,又有了多媒体画面直观而形象的感知,自然就明白了青蛙形成错觉的客观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师: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点评: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培养语感。]
生:它俩笑的含义不一样。
师: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它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生: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生: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生: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生: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师:说得太棒了。(教师指名两学生分别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并说出这么读的理由)
生:我觉得“天天”“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对自己的看法很肯定、很自信。
师:理解得真好。你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
生:我觉得“是”“看一看”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小鸟很有耐心、很讲道理。
生:我来读读小鸟的话。(生朗读)
生: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婉转一些,要读出很善意地劝告的语气,这样突出了小鸟很有耐心、乐于帮助青蛙。
师: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
[点评: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揣摩青蛙、小鸟“笑”的不同,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再次自读自悟,训练了学生的“悟性”,满足了儿童内心的一种需要。学生通过读,情感得到熏陶;通过读,深刻了解了青蛙和小鸟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为深入了解寓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也明白了:学而不问,自以为是,是青蛙看问题片面的主观原因。]
师: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的天是怎样的呢?这时它会怎样想呢?投影仪出示习题: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心想:。于是,对小鸟说:“。”小鸟说:“。”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哇!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它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对不起,是我弄错了。”小鸟说:“没什么,你以后多出来看看,有错就改还是好青蛙。”
生:青蛙跳出井一看,天真大啊!心想,外面比井底好玩多了,以后我要多出门看看。它对小鸟说:“是我弄错了,我真不该和你争。”小鸟说:“没关系,以后不要老呆在井底,常到外面来看着走走,就不会再闹笑话了。”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天的确大极了。它的脸刷的就红了,心想:小鸟说对了,我确实错了。它不好意思地说:“小鸟,我为刚才的固执向你道歉,希望你原谅我。快到我家喝点水吧!”小鸟说:“你有勇气承认错误,我愿意和你做好朋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点评:这一延伸的练习设计,既是读写结合的一次小练笔,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创造欲望,同时也深化了对寓意的理解。]
评析: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合理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强化了对寓意的理解,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应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宗旨。
具体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语感。《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感、形成能力。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2.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这一片断,教师多次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拓宽了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了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3.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创设想象。《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围绕“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样呢”等问题,采用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使学生的知、能、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篇九
洪艳琴
一、复习
1.读题
2.复习第一节
二、新授
(一)正确、流利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2-7节,要求正确、流利
2.个别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点评
(二)再读课文,质疑
1.再一次自己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
2.把你的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估计:
(1.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2.“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3.“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4.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6.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7.“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
3.及时解答一些疑问。
(三)精读课文,解疑
1.同桌学着青蛙和小鸟的样子争论,思考没有解答的疑问。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小鸟飞上天看一看。
解答疑问。
练习说话:--是无边无际的。
(2)比较句子:
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4)“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
解答疑问。(用练习本做实验)
(5)比较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6)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7)分角色朗读2-5节,思考: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
解答疑问。(多媒体)
(板书:飞得远,见识广。)
(8)小小组读6、7节,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交流讨论
(9)指导朗读6、7节。
(四)读后感悟
1.读全文
2.讨论: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吗?为什么?
(多媒体)
师小结: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3.现在你知道“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坐井观天,见识短)
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
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先在读中找出质难点,然后在读中解疑,并通过反复朗读解决课文重点、难点,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悟出寓意,并展开争论,发挥想象,更深刻地体会寓意,以达到语文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自我求和的目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这9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坐井观天教学实录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