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三峡》教学设计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快回答整理了8篇《三峡》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三峡郦道元教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一

三峡

授课教师:xinyue7988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字词。

2、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

3、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 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

新课。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师:对。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

生:三峡。

2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由显入微,导入简洁、明快。〕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3 出示识记字词

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把课文读懂。注意同桌互相监读,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细读。重在读懂、读通。〕

4 (生高声朗读,之后CAI显现出重点字、词、句,供学生解答)〔释疑,扫除理解障碍。〕

师:老师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全班同学一起监读,然后点评。〔分别读。感受、理解。〕

(学生朗读、点评)

5师:同学们读得都很好,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本文选自的《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一书做的注释,全书叙述了1350条水道,注文三十余万字,它历经战乱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三峡》是其中的代表作(CAI显现古书《水经注》并翻页到选文处),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文总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最好能用自己的话证明。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生:我认为第1段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师 (板书文章结构)

6 师:那么三峡究竟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让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1段,请同学们稍稍思考一下。

生:我认为三峡的地貌特征是连绵不断,我是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看出来的。

师:很好。那么,如果我们把“略”字换成“俱”字可以吗?

生:不可以。“略”字准确地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如换成“俱”,就使人感到不是山,而是一面墙了,表意不准确。

师:(赞许地)那么谁能说说三峡还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

生:我认为三峡的地貌特征还有山的高耸入云,我是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总结出来的。

师:可是老师对第1段中最后一句还不太理解,它和这段文字有什么关系?(作思考状)

生:亭午、夜分才能见到日月,如果山不高、山不连,都不会形成这种景象,所以它进一步说明了三峡地貌特征是连绵不断、高耸入云。

师:很好,那么我们用山高岭连来概括三峡的地貌特征可以吗?

(板书:山高岭连)

那么,三峡真的像郦道元所写的这样山高岭连吗?老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像。

7、8 (CAI显现三峡的山景)

师:(配合图像解说)眼前这连绵不绝的群山,耸入云天的峰峦,雄奇险峻、苍天一线,真可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也更让我们不得不惊叹郦道元的生花妙笔。正是由于他能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所以才能传神地刻画出三峡的地貌特征。

〔学习重点。〕

那么他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作者在字词锤炼上又有什么精妙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讨论赏析文章的后3段,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勾画下来。

(生热烈讨论,师巡视)

9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峡夏季的景色。

生:夏季景色的特点是水流湍急。我是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看出来的。

生:我有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生:我来回答,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生:我也有一个问题,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生:你没有注意到这样一句“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师:(鼓掌)同学们能在讨论中发现并解决问题非常好。那么,我们用水流湍急来概括夏季景色特点可以吗?

(板书:水流湍急)

师: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10 大手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的?

生:这一段从色彩的角度描写了春冬景色,如“素湍绿潭”,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溯其间”等。

生:“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

师:春冬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老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像。

11 (CAI显现春冬美景)

师:(配合电脑画面解说)春冬的三峡真是无处不苍翠,流水尽飞泉,郦道元仅用只言片语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相间、动静相生、俯仰生姿的画面,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文章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三峡的春冬之景呢?

生:(齐答)清荣峻茂。

(板书:清荣峻茂)

师:最后让我们看看三峡的秋天又别有一番怎样的景致呢?

师:你总结得很好,但这只是从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如果从修辞的角度去理解,引用有什么作用呢?(稍停,启发)如果把最后一句诗改写成一般的散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行舟至此,听猿声哀鸣,不觉涕泪沾裳”,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回答。

师:很好,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讲到这,我们用什么词来概括三峡的秋景合适呢?

生:(纷纷地)寂静、凄凉。

师:老师用水枯谷凄来概括可以吗?

(板书:水枯谷凄)

师:好,同学们互相合作,共同赏析了三峡,那么谁能总结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生:(踊跃地)本文描绘了三峡的秀美风光,抒发了作者对壮美河山的热爱。

(板书:江山如画)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三峡景色秀美!

师:想去三峡吗?

师:不只是你们想去,许许多多曾经到过三峡和未曾到过三峡的人们都想再睹她的芳容,因为那里正建设着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三峡工程。相信,三峡的明天会更美好!

师: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强化学习重点。〕

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

师:很好,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应善于借鉴、吸收这些写法的长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试着把这篇短文背下来。

(在齐声背诵中,下课铃响)



《三峡》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在头脑中形成总的印象。

B、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

C、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比较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培养更加热爱祖国的感情。

B、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教 法: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三个峡为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游踪以及景点方位。

教学课件:

运用了Authorware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认了解生字、解词进行基础认知自由认知,了解生字、解词

1、生字注音

鲤鱼(lǐ)

怒吼(hǒu)

恐怖(bù)

渺小(miǎo)

2、词语解释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二、导入 导入 课题切入课件

三峡地图及简介看课件,初步了解三峡地理位置。

三、探究学习(多媒体显示)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2、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路线分景描写三峡的山山水水。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课文《三峡》教学设计 篇四

《三峡》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由《三峡之歌》导入

二、 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听录音,或听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教师提出如下字词,请学生要注意读准字音:

阙曦襄陵 沿溯 御素湍飞漱属引哀转

2.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结合课后练习三,解释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山崖和峰峦一层一层的。)

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

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疾风。)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绝山献(极高的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3.吟读,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梳理课文

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

板书: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

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春冬:春、冬:清澈见底,奇异峻秀 摇曳多姿

秋:悲寂 凄凉 忧伤,令人伤感

4、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结合课后题)

(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四、品读,读出意味。

1.品读课文,说描述性的话:同学们,三峡很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 美,你看(听) 。"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品读课文,然后发言。如: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三峡的水美,水以夏季为盛,你看,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水流湍急,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三峡的激流美,你看,春冬之时,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三峡的瀑布美,你看,在极高的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颊上细微的飞沫。

三峡的树美,你看,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它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三峡的猿声美,你听,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三峡的渔歌美,你听,渔人在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歌声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

2.品读课文,说理解性的话:同学们,三峡很美,文章分四段为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山,三峡的水,三峡的春夏秋冬。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一段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学生品读、讨论、发言。如:

第一段大笔勾勒,总写雄峻壮美的山势,体现的是一种"雄壮"美。

第二段写夏,描写凶猛的水势,体现的是一种"奔放"美。

第三段写春与冬,描写秀美的山水,体现的是一种"清悠"美。

第四段写秋,描写凄清的秋意,体现的是一种"凄婉"美。

3.品读课文,说想像性的话: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之中。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说一句想像的话。

学生品读课文,展开想像。如:

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三峡的石美,你看,被中外地质科学家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的长江三峡,简直就是大自然恩赐的一个五彩缤纷的石头世界。每一枚三峡奇石都形神毕肖、色彩斑斓,每一枚三峡奇石都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不朽的画。

三峡的传说美,你听,"白帝城刘备托孤","巫山十二峰","神女峰的故事"??美丽的传说为美丽的三峡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心驰神往。

4、为什么作者能把三峡描写的如此美丽多情,因为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角度写景。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写山,抓住了连续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抓住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欣赏赞叹。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6、再次诵读课文:.因为如此美的山水,如此美的文字,如此美的手法,同学们在赏析之后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比赛当堂背诵。

7、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啊?

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更反衬、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8、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寂静凄清。

五、赏析靓点

1.著名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曾说:学语文不能"得意忘言",也就是说,一般人读文章,只注意文章说了什么,而不注意作者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语文既要领会作者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合作探究《三峡》在写作上妙在何处。用“《三峡》真妙,妙在 你看 "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学法。

(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方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示例:

(1)《三峡》真妙,妙在结构精巧,你看:全文按总安排内容,先述三峡总体概貌,后分季节绘三峡风光,层次清晰。

(2)《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俯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这是仰视。

(3)《三峡》真妙,妙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这是正面写山的"高"和"连","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烘托山的"高"、"连"和"陡"。

(4)《三峡》真妙,妙在语言凝练,你看:"清荣峻茂",一字一景,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5)《三峡》真妙,妙在意境丰富,你想:"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奔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清幽;"高猿长啸" ,"哀转久绝"这是凄婉。

(6)《三峡》真妙,妙在节奏鲜明,你听:整句与散句结合,齐整而不呆板,错落而不凌乱。

六、背读,读出情味。

1.体会文章的情感:一山一水总关情,透过文章对山水的描绘,我们的心也同作者的心一起跳动。请同学们说说体会到的作者的心情。

如:"良多趣味"一句的意思"实在心中有无穷的趣味啊",作者面对春冬之时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欣赏、喜悦之情,而从笔下自然流露出来。

2. 请同学们带着对三峡美景的欣赏、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背诵课文。

七、拓展提高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说说它和本文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的第一段则和诗中“万重山”相应。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为三峡写一段解说词,可以加上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请尽量用上郦道元文中的句子。(提问交流,要求有感情)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下联:天高地厚华夏情。示例:上联: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4、对对联——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岳阳楼壮美雄奇(桃花源和平宁静)

七、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

诗人精美的语言,这趟三峡之旅,大家感觉如何?(“爽!”)

2、是啊,在文字中遨游真是怡然自得。老师真想对三峡说一声:(屏幕显示)读山,读水,读你千遍万遍也不厌倦!

三峡风光无限好,留待大家明日游。

最后,让我们在高声诵读中结束这趟轻松愉快的三峡之旅吧!

板书设计 《三峡》郦道元

山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高峻美 夏季水势浩大、流速迅猛 ——奔放美 水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清幽美——凄婉美

《三峡》教学设计 篇五

师:我想和大家谈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我最近去了一趟三峡。

生:啊!(惊讶)

师:不相信啊!好像天天和你们在一起,也没有去成。但事实上到一个地方不一定非要亲身去的。我是从网上去的,你们也应该去了,是不是啊?

生:是!(恍然大悟)

师:要大家回家找一些关于三峡的资料,大家都拿出来交流交流。

(学生举手踊跃,似都有备而来,课堂气氛活跃。)

生:我找到一份关于课文、作者及《水经注》的资料。

生:介绍三峡中的三个峡的资料。

师:请你顺着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说说看是哪三峡。

生:依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生:我找到的是正在建造中的三峡大坝的资料

生:我找到的是一些自古到今写三峡的诗。

师:其中有一些著名的,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让我们一起来背一下。

(学生大声背诵诗歌)

师:很好,大家都查到了关于三峡的各种资料,我们来评价一下谁找的资料更好一些呢?(学生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看法:或认为新颖的,或认为丰富的,或进行补充的……)

师:刚才大家找的资料真是丰富啊。其实,我们说的书本、电视、电脑,还有大家手上拿的这些材料以及大家的发言都是获得信息的各种渠道,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要了解它的相关情况,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先查查资料,这个就是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

刚才大家通过交流初步了解了三峡,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领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的风采。

(学生自由朗读,相互交流,自己正音。)

师: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大家看看他的字音读得准不准。

(一生朗读,交流评价,明确读音,全班齐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注意朗读的节奏——读顺课文,哪位同学来试试?

(按照课文的自然分段,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老师直接在power point上用“/”划出文章的节奏,交流评价,明确重点、难点。全班再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顺节奏。)

师:大家刚才读得又准又顺,现在老师对大家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同学们参照注释,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那么几处自己处理一下,试着读出感情,读出文章的意韵来。

(学生们的声音由小变大,慢慢就放开来读了,不少同学跃跃欲试,有选一句读的,有选整段读的。)

生:“夏水”应读得快一些,声音大一些,读得要有气势。

生:“春冬之时”应处理得非常轻松、平缓。

生:“林寒涧肃”的部分应读得慢一些,声音低一些,读得哀伤一些。

(学生们反复朗读,读语段,读全文,个人读,全班齐读,合作探究,交流评价,仔细品味,体会文中的情境,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如果胸怀更放开些,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品味品味课文的内容,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生:山水。

(此时学生们对课文已经相当熟悉了,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师:对极了,满篇都是山和水。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三峡的山到底是怎样的山,三峡的水到底是怎样的水。请同学们把课文原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加在山、水前面做修饰语,我们来分一下工,男孩子应该像山一般伟岸,就准备山的部分;女孩子应该像水一般灵动,就准备水的部分。

(学生们觉得很有趣,踊跃参与。轻松地交流之后,大家进一步熟悉了课文,进一步掌握了本文复杂的文言语汇。)

师: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何特点?

(经过之前的铺垫,这个问题地解决可谓是水到渠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补充很快便形成了共识: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富于变化,姿态万千。)

师: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那么由山和水构成的“山水三峡”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呢?我们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呢?

生:美。(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

师:讲得好!山水三峡的确很美,这其中又有哪几种不同的美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来谈谈你眼中的三峡是怎样一种美。

(同学们有说奇美的,有说壮美的,有说秀美、静美的,居然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凄美,很了不起。大家的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眼色,都似有所悟的样子。)

师:老师想把你们刚才说的编成一句语,带点古诗文的味道,大家看看老师编得如何。(板书)山水三峡美兮,奇壮秀静凄绝。

(也许大家觉得这句话还不错,都忙着记下来,不少孩子还点头点脑,口中念念有词,似在咀嚼揣摩。)

师:山水三峡美兮,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生:三峡大坝工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答道。)

师: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们对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查找的资料非常丰富。)

师:大家讲得很好,下面请大家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到了2009年,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的山水风光会有哪些变化?文中的哪些景观还在?哪些景观将不复存在?还会增加哪些新的景观?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讨论气氛非常活跃。)

生: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生: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生: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生:我不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说法,大坝蓄水可以增加三峡对下游清污、排污的能力,使三峡的水更加清澈,美景依旧。

生: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生:大坝建成之后,水被拦起来,就不能打渔了,“渔者歌曰”的景象就看不到了。

生:我不同意刚才同学的看法。大坝控制水的流量,流域之内风平浪静,水量丰盈,有利于渔业的发展,打渔的人应该更多,打到的鱼也应该更多。

师:那渔者就要改唱“巴东三峡巫峡长,打渔归来喜洋洋”了。

生:我认为三峡的渔民即使不用打渔了,三峡也应该保留打渔的景观,这样即可以保留三峡的原貌,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师:讲得非常好,对历史遗迹的保留确实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三峡大坝的建造是人类对自然的伟大改造,它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最伟大、最令人感动的一处景观。

师: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学生们各有各的想法,有喜欢新三峡的,有喜欢旧三峡的,有两者都喜欢的。)

师: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

(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师:刚才我们一直在文字当中神游三峡,现在我们来看一段三峡的风光片,我请同学们看两遍,第一遍注意观察,看哪些写的是原文中的景物,试着背一背,第二遍,你们可以叫我停,我们把相应的文字大声背出来。

(风光片是经过剪辑的,再加配上音乐,很贴合课文的内容和情境,给学生很形象、很直观的印象,片子第一遍还没有放完,学生们已经一条声地喊“停停停”,一句句,一段段地开始大声背书了。)

师:风光片和课文描述的都是三峡,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比较,同学们更喜欢哪种形式呢?

生:我喜欢图片形式,因为图片比较生动,好看,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生:我更喜欢文字,因为文字更富有想像力。

师:讲得非常好,老师和你的看法一样,文字给人更广阔的想象的空间,想象到一些画面上看不到的内容。下面我和同学们把这篇课文完整地背一遍,不熟悉的地方可以看书,我们一起来再次品味文字之美,三峡之美。

(绝大多数同学背得相当流畅,我跟在其中断断续续地背着,背得不如他们好,但我心里很高兴,因为这样的课文当堂背下来是有相当难度的,为此我想了许多办法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现在看来,目标达到了。)

师:背得非常好。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在神游三峡,有机会我们真应该去游一游真正的三峡,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那我们就相约2009年三峡大坝建成之日。下课。

《三峡》教学设计 篇六

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

3、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二、预习导航:

1.本文作者是北魏 学家 ,选自《 》。课文标题所指的“三峡”是

峡、 峡和 峡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

地理 郦道元 《水经注疏》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奉节县

2.读一读 查一查 写一写

略无阙( )处 曦( )月 夏水襄( )陵 沿溯( )阻绝

素湍( )绿潭 绝巘( ) 飞漱( ) 属( )引凄异

quē xī xiānɡ sù tuān yǎn shù zhǔ

3.我能读全文。(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第1段: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①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①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②绝巘/多生怪柏。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4段:①每至/晴初霜旦。②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我能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略无阙处( )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

夏水襄陵( ) 沿溯阻绝( )( ) 或王命急宣( )

不以疾也( ) 虽乘奔御风( )( ) 飞漱其间( )

绝巘多生怪柏( ) 则素湍绿潭( ) 哀转久绝( )

良多趣味( ) 属引凄异( ) 略无阙处( )

通“缺”,缺口;如果不是;日光,这里指太阳;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有时;快;即使;飞奔的马;急流冲荡;极高的山峰;白色的急流;断,此指声音消失;实在;接连不断;毫无。

5.我了解到本文主要描写了三峡的两方面的景象:先写三峡的 ,后写三峡的 。先写三峡的山,后写三峡的水。

三、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著名的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三峡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

早在15XX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短文《三峡》,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二)预习检查:

1.说说作者及《水经注》。

2.读读课文。(可以先抽读,后集体朗诵。)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抽查课前预习题4)

4.梳理出行文的脉络。

(三)精读课文、疏通文意

游“山”,阅读课文第1段

1、译一译

我能准确的解释下面的句子: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①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②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2、绘一绘

我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三峡的“山景”:

3、想一想

①“自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突出了三峡山的什么特点?(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②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并提,是对山进行的侧面描写。如果山不高,会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山不相连或有中断的地方或只一岸有山,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三峡不长,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③我来总结三峡的山有如下特点: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4、背一背

我能在短时间内背诵第一段文字。

四、课后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阙( )处 曦( )月 沿溯( ) 素湍( ) 绝巘( )

2.本文选自《 》,作者 是 时候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 、 、 。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沿溯阻绝。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林寒涧肃。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或王命急宣(有时)c.春冬之时(助词,的) d.良多趣味(善良)

5.按要求用课文句子回答。

(1)描写两岸群山连绵不绝的句子是:

(2)描写山势高峻险拔、遮天蔽日的句子是:

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边句子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què xī sù tuān yǎn

2.《水经注》 郦道元 北魏 矍塘峡 巫峡 西陵峡

3.a 4.d

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7.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 ) ②自非亭午夜分 ( )

(3)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4)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2. ①在 ②如果 3. 三峡的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4.连和高 5.前者是正面描写;后者是侧面描写。

8.本文要求全文背诵,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背诵方法——再造形象背诵法

使用此法最重要的是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我们的联想力和想像力,使我们的思想与情感深入作品之中,与作者同悲喜。如本文的第一段即可抓住三峡山的“连”而“高”的特点想像背诵。

五、教学反思——含教师的教后反思和学生的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惑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2、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教学重点: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

二、预习导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 略无:毫无。略,几乎。“阙”通“缺”, 空缺 。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 [夜分]半夜。[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3.重岩叠嶂:[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至于夏水襄陵:[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宣]传达。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回]回旋。

9.绝巘多生怪柏:[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10.飞漱其间:[漱(shù)]冲刷。

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

12.属引凄异:[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13. 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1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转久绝:[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

三、学习过程

1.复习导入

2.精读课文 疏通文意

赏“水”,阅读课文第2—4段

(1)译一译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它快。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常常有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啸,声音接连不断,甚是凄凉。

(2)绘一绘

我来描绘三峡不同季节的“水”:

夏天:

春冬:

深秋:

(3)想一想

①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词。

①季节顺序;由旺到枯。

②夏: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险

春冬: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趣

秋: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悲

②同样是写水,作者所用的表现手法一样吗?你能说一说吗?

夏——层层铺展——险 春冬——动静结合——趣

(春冬水涸之季,下滩之水雪浪飞溅,此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色彩相同,“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更以“清荣峻茂”四字状物,水清、树荣、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生机。“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良多趣味”,而三峡的春冬之景毕竟只是在热爱祖国山川的人眼里才益发显得“清荣峻茂”。读到此处,使人油然而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秋——侧面描写——悲

(“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并不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也是凄凉之情。

作者不再写山、写水,而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4)背一背

选择其中一段,我能在短时间内背诵这段文字。

3.诗文互读 课外延伸

说说下面这首古诗和课文之间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联系一:

联系二:

联系三:

联系一:课文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联系二:课文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

联系三:课文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四、课后检测

1.自读课文第2—4段,我能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这三段文字依次写了 、 、 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

2.我能用文中句子填写各题:

(1)描写夏天水势浩荡、船舟难行的句子是:

(2)描写水流湍急、舟行快速的句子是:

(3)描写春冬时节江水景象的句子是:

(4)描写山间树木、崖上流瀑的句子是:

(5)描写冬季猿鸣之声的句子是:

1.这三段文字依次写了夏天、春冬、秋天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

2.描写夏天水势浩荡、船舟难行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描写水流湍急、舟行快速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描写春冬时节江水景象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描写山间树木、崖上流瀑的句子是: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描写冬季猿鸣之声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请用横线标出译述下列句子不妥的地方,并在横线下改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日子,树林里十分清冷,山涧里一片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大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宛转,很长时间还未断绝。

(1)“霜旦”应译为“降霜的早晨”。(2)“林寒涧肃”应译为“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3)“高猿”应译为“高处的猿猴”。(4)“久绝”应译为“很长时间才消失”。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c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5.阅读课内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自非( )亭午夜分 ②不以疾( )也 ③属引( )凄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故人不独亲其亲 故渔者歌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引凄异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自三峡七百里中 d.渔人甚异之 属引凄异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a、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5)春冬三峡的景物特征是 ,作者直接描写了这一特征;秋季三峡的景物特征是 ,作者采用 手法来写这一特征。

(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7)第二段写猿猴的哀叫、引用渔者歌的用意是什么?试作简析。

1.①如果不是 ②快 ③接连

2.a 3、略

4.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而秋季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林寒涧肃,猿啸哀转”,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写这一特征。

6.俯视;/仰视。

7.本段写猿猴的哀叫、引用渔者歌的用意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水抵两岸 ( )②悉皆怪石( ) ③不可名状 ( )

(2)文段记叙了道州城西及小溪两岸的哪些景物?

(3)动静结合是本文写景的一大特色,请你举一例说明。

①至 ②都 ③说出 6.山石、树木 7.例:只用“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寥寥数语,便动静结合,写出了小溪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惑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导航

1、重点词语解释。

①通假字 略无阙处 通“ ”,意思:

②古今异义 良多趣味 古义: 今义:

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 今义:

① 通“缺”,缺口

②良 古义:实在、的确 ;今义:常指“善良”“好”等

至于 古义:到了; 今义:常指“另外”等

③一词多义

绝a、沿溯阻绝 ( ) b、绝巘多生怪柏 ( )

清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

属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b、属引凄异 ( )

以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b、能以径寸之木( )

阙a、略无阙处(“阙”通“缺” ) b、不知天上宫阙( )

或a、或王命急宣( )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绝a、动词,断 b、形容词,极、最

清a、形容词,水清 b、名词,清波

属a、类 b、动词,连接

以 ①(认为) ②(用)

阙①(“阙”通“缺” 空缺)②(宫殿)

或①(有时) ②(有的人)

④词类活用。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词活用作 词,意思: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词活用作 词,意思:

c、素湍绿潭 词活用作 词,意思:

d、回清倒影 词活用作 词,意思:

e、林寒涧肃 (寒:形容词用作动词, )(肃:形容词用作动词, )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3. 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

4.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5.林寒涧肃 (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三、学习过程

1、质疑探究

(1)本文写三峡四时风光,重在写水,为什么从山写起?(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2)写水为何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2、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我认为三峡的山(水)有一种 的美,它 。

三峡有一种气势磅礴的美,它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三峡有一种波澜壮阔的美,它夏水素湍急,有时早上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呢。

3、拓展延伸

(1)你能说出有关“三峡”的名句吗?

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2)三峡工程的介绍

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大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自1992年动工伊始,历时18年,将于XX年竣工。届时,“高峡出平湖”,一座长约600公里、最宽处达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的峡谷型水库镶嵌在中华大地,横跨长江之上的三峡大坝,也将成为新的雄伟壮丽的景观而吸引中外游客。不过,三峡原有的自然风貌,就只能到古代名篇佳作之中去寻找了。探讨:三峡大坝竣工后,文中的哪些景色将不复存在了?为什么?

a、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b、回清倒影。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c、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d、渔者的歌声。

大坝建成之后,水被拦起来,就不能打渔了,“渔者歌曰”的景象就看不到了。

4、全文小结

四、课后检测

1、主题探究:《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 、 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 的感情。

主题探究: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重点语句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绝巘多生怪柏绝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回清倒影 *

3、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4、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5、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6、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7、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3、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a )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4、用文章中的句子来回答:

(1)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打着回旋的清波,倒影着各种影子。

(2)每到雨后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啸,声音接连不断,甚是凄凉。

5、下面是某班级同学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一句子理解的课堂讨论片段,请你说说自己的探究结果。

老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子要怎么理解呢?

甲:这句的理解是“虽然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认为很快。”

乙:错了,“虽”在文言文中是即使得意思;奔,活用为名词,是奔跑的马;所以这个句子的理解应该是“即使骑上奔跑的马,也没有这样快。”用了假设的语气,才能体现出“夏水襄陵”。

我的探究结果:

乙同学回答正确,这个句子的理解是“即使骑上奔跑的马,也没有这样快。”虽是即使得意思,用了假设的语气,才能体现出“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势迅疾凶猛。

6、读完课文后,试着用下面类似的语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得山水画卷;也有人说,三峡像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我说,

三峡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

五、教学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惑

课文《三峡》教学设计 篇七

《三峡》

教学目标:

1、能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2、能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了解文章所描写的三峡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

★教学难点: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幻灯片上的美丽风景,先对图片进行一下描述,然后猜一猜,这是哪里的风景?

(多媒体展示三峡图片)

(第一幅)

生:这幅图片中有高耸的群山,延绵不断。群山当中有一条好像绿丝带一样的河流。

生:根据图片我猜是三峡的图片。

(第二幅)

生:这是一条宽阔的江河,河两岸的山像被刀削过的一样,很平直,很陡峭。

(第三幅)

生:这是一幅远景图,壮观的山峡,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植物,中间的江水有点像黄河,水面上有两艘游览的船。

师:你怎么知道是游览的船?

生:因为船的造型就像是游览的船,不像是其他的船,而且船边上有很多人再看两岸的风景,有几个人还拿着望远镜。

师:恩,观察听仔细的啊。

(第四幅)

生:这幅图像一幅中国山水画,近处色彩鲜艳浓郁,远处则显得随意浅淡,画的风景应该是长江三峡的风光。山高水浅,意境深远。

师:很不错,的确可以说是一幅山水画。

(第五幅)

生:这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从规模上来看,应该只能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我想这肯定是三峡了。

师:正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去过三峡旅游的?给大家做做导游,介绍一以下三峡有哪些值得留恋的景物风光?

生:三峡位于长江中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瞿塘峡山高水急,极为壮观,人称“夔门天下雄”。

巫峡谷深峡长,幽静秀雅。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恰似亭亭玉立的十二仙女,自古就有“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浪漫传说,据我所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汉代美女王昭君的故乡都在巫峡附近。

西陵峡水急滩多、行船艰险而令人望而生畏。西陵峡两岸石壁的形态、色泽都十分奇特,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和黄牛峡等区段都名有特色。西陵峡下口正在修建宏伟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已形成以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景观。在到三峡工程之前还有白帝城和地缝天坑等景点。

师:真为同学说得很详细,真是一名出色的导游,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是今天的三峡风光,那么古人眼中的三峡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194页。

二、作家作品:

师:请一个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其作品。

生: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其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这本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师:谢谢××的清楚简练的介绍。对作者和《水经注》一书大家作个了解即可。

三、自渎课文,疏通文义:

师: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自己把文章默读一遍,不会读的字查查字典,注上拼音,不懂的字词作个标记。

(3分钟后)

师:请看幻灯片,请同学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

生:阙处(quē)重岩叠嶂(diézhàng)隐天蔽日(bì)曦月(xī)

襄陵(xiānglíng)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

飞漱(shù)长啸(xiào)属引(zhǔ)

师: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听的时候注意句读和语气,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把自己不懂得字词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等会儿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忙。然后每组选择一段结合课文的注释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三峡的优美风光,说出来小组内部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小组交流时间5分钟。

(小组活动,疏通字词)

师:有没有小组解决不了需要提出来帮忙的字词?

生:“重岩叠嶂”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嶂”怎样解释?

生:“重岩叠嶂”实质重重叠叠的悬崖。“嶂”是指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师:回答得非常好,还有没有需要帮助的?

生:“至于夏水襄陵”这句中,“襄”书上解释为“上”,“陵”又怎么翻译呢?

生:“陵”是指打的土山,这里是说到了夏天水漫了上来,把大的土山都淹没了。

师:翻译的非常准确,看还有没有问题?

生:第二段最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怎么翻译?主要是“御风”和“以”字我们不知道怎样解释。

生:“御风”意思是驾乘着风,我想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这句的意思是就算骑马驾风而行,都没有从长江中行船那么快。

师:解释得非常好,看来你们小组的效率还挺高的。还有没有小组在字词的解释上有问题的?没有的话我们就要请大家做做导游了。

四、讨论体会:

师:纵观整篇课文,大家想一想,课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组讨论2分钟。

(2分钟后)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有一种惊叹的感情。

师:惊叹?有没有一个成语可以更好的表达你这个观点?这个成语中有一个“叹”字。

生:叹为观止。

师:很好。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他写连山,用了“略无阙处”“隐天蔽日”这些词,还有后两段写的那些景物都不是平常所能见到的。

师:理由还比较充分,还有吗?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充满了喜爱之情。三峡嘛,我们现在都有这么多人喜欢去玩,说明大家都喜欢,所以才能成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说明它很美很吸引人。

师:注意,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它,所以它美吗?最好在文中去找支持你们观点的理由。

生:是因为三峡自古以来就是一美景奇景,所以人们喜欢去游玩。

师:那你们认为作者对三峡喜爱,理由是什么?请在文中找。

生:理由是第一,作者对三峡描写比较细致,尤其是对水的描写,分了夏、春冬和秋天来写水。第二,写景都是极力写它的奇险壮美,带有一种前面他们说的叹为观止的感情,既然叹为观止嘛,就说明他很喜爱。

师:“奇险壮美”,这个词用得很不错,能不能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

生:第一段中“略无阙处”、“隐天蔽日”、第三段中“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等等。

师:回答得很具体、很落实。我们知道《水经》是一部地理著作,而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好,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体会作者的这种欣赏和赞叹的感情。

(全班齐读课文)

五、研读赏析:

师:假设我们现在是三峡的导游,请你根据郦道元的这片《三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正准备前往三峡旅游的游客作总体介绍。说的时候尽量突出三峡风光的特点、语言优美,有吸引力。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段集中讨论,组内交流3分钟,然后选派一名代表起来当导游。在本组的导游介绍前需要小组四个人一起将所选的段落当堂背诵一遍,要求整齐、有感情。

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小组合作奖和表现最佳导游奖。获奖的将得到精美礼品一份。

(3分钟后)

师:哪一组同学讨论的是第一段?

(一小组齐背第一段,“导游介绍”)

师:嗯,背得很整齐,也比较流利,不过速度稍微快了点,注意感情的把握。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乘坐“中华之星”号游轮到著名的长江三峡旅游,三峡最有特色的就是两方面——山和水。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山连着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住了天空,挡住了日光请游客们到船边上欣赏这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群山,现在是早上,到中午十一点半左右大家基本上才能在处于峡谷中的船上看到太阳——如果天气好的话,并且到下午一点过后太阳又会躲到重岩叠山后面,一整天见不到面了。月亮也是一样只有到半夜的时候才能看到。

师:很好,有想象力,介绍比较准确,若语气和用词能再增添一点吸引力就更好了,谢谢这名同学和他们小组。哪一组来介绍第二段的内容?

(另一小组齐背第二段,“导游”介绍)

生:游客朋友们,请看岸边那些山陵,到了夏天有时发大水,江水会漫上山陵,就像白素贞水漫金山。沿江上下的行船都被阻绝。据说在古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那清早从四川的白帝城发船,傍晚就到了湖北的江陵县,壤中间相距一千二百余里,就算是骑快马驾轻风开奔驰,也不象它这样快。

师:这为同学语言很幽默,不过在座的应该没有人见过百素贞水漫金山吧。类比最好巨大家比较熟悉的东西。不错,掌声鼓励,next。

(第三小组齐背第三段,“导游”介绍)

生:现在是初春,大家虽然见不到壮观的洪水,但是春冬的三峡也有其不同一般的景致,请游客们看这水面又洁白的浪花,还有绿茵茵的潭水洄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风物的影子。请抬头看那高高的山顶上,长着很多奇怪的柏树,注意留心山崖中会有一些悬泉和瀑布冲刷在怪柏之间,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无穷的乐趣。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这名导游的介绍?

生:我来。这位导游语言丰富,口气也挺有导游的味道。介绍全面,就是有些不流利。

(第四小组齐背第四段,“导游”介绍)

师:背得比较流畅,遗憾的是不够整齐。有请导游。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如果大家国庆十一黄金周有机会的话,不妨再来三峡旅游,不是我贪财还想赚大家的钱,而是秋日的三峡的确又别有一番风味:每逢秋雨初晴的日子,或者有霜的早晨,你会感到这里的树木很清凉,山间很寂静,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叫着,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了哀猿的回声,悲切宛转,很久才能消失。所以自古有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很不错。看来同学们小组合作的效果很好。几位导游的表现都非常优秀,老师真是难评定孰优孰劣,课后请同学们投票选出吧。让我们全班一起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请注意文章的句读和读时的语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需要注意一下最后那一句渔歌的语气应带一些忧伤哀怨。

六、总结归纳:

师:根据刚才四位导游的介绍,结合原文,请同学们讨论归纳一下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小组讨论一分钟。

(一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文章先写山后写水,突出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是从三峡最有特点的几个时间季节——夏日、春冬、秋晨来描绘其不同的景象的。

师:概括得很好,很准确。

七、课后拓展延伸:

师:课后请同学们比较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杜甫的《登高》,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看看它们和《三峡》有和联系、异同?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峡》教学设计 篇八

教 学 设 计

课题:二十六、三峡 第_ _ 1 课时 总序第 57 个教学设计

课型: 讲读课 备课执笔人 孟花秀

预设目标:

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与学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

教 学 预 案

教学改进与随记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  XX年11月6日 ,具防洪、发电、

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美丽的自然

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

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北魏

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

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

二、预习

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

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三、研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

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畅读全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

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四、小结

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

教 学 设 计

课题:二十六、三峡 第_ _ 2 课时 总序第 58 个教学设计

课型: 讲读课 备课执笔人 孟花秀

预设目标:

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与学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

教 学 预 案

教学改进与随记

一、导入

复习导入

二、研读课文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

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

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

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

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

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

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

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

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

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

“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

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

“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

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三、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

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

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

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四、总结全文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

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

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

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8篇《三峡》教学设计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三峡郦道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