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3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篇一
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圆明(www.kuaihuida.com)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出示书中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板书:化为灰烬)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通过前面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切实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这时直奔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英法联军贪婪、无耻、野蛮的强盗行径,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通过朗读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发和强化。
第三步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圆明园的布局。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圆明园布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合作,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
(3)课件出示圆明园布局图。(板书:众星拱月的布局。)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有机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读书、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完成简笔画及课件展示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2、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用笔在文中画一画。
(2)出示小练习,将圆内的景观分类。
(3)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建筑风景图片。(板书:风格各异的建筑)
(4)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景观想像说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奇珍异宝。(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
(3)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损失的不可挽回,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4、模拟导游,介绍辉煌。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小导游,任意选择课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来解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训练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第四步历史再现,升华情感。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2、画面定格,出示: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
3、师小结,齐读课文第一段。(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曾经辉煌壮观的圆明园是如何在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政府的无限憎恨之情。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泻,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步作业超市。
必做题: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词语,背诵课文3、4自然段。
选做题:
1、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一堆废墟旁,想象着它昔日的灿烂与辉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2、组织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写一篇新旧中国对比的小论文。
3、关于是否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讨论后组织一次小小辩论会。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勿忘国耻。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教材。(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组教材的内容、主题,结合着五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特点及其心理特征,参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词:认识,会写,学会,理解,培养什么能力……):
1、自学或结伴学习,借助工具书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
3、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圈、标、加批注),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懂得,领会……):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情,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根据本组课文的主题和本课的学习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词掌握,理解……) 。
由于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所以,我把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较抽象,学生难掌握的)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现在学生生活的年代已久远,所以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下面我从教法上谈谈如何实施目标。
四、说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初步的认知,产生学习课文的愿望,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已成为历史,单单对语言文字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利用图片、小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阅读自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因此,我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作批注,学生从课文中初步获取知识,发现自己的学习难点,使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地有的放矢地学习、探索,最终找到答案。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二人转”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桌或邻桌的学生配对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起来也很上心。
4、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让学生读通、读懂,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难点内容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将本课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奠定情感基调
这里我准备了《圆明园的毁灭》电影片段,指导观看,导入:
1、板书课题;
2、设问:看完电影片段,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然后鼓励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提示阅读方法: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作批注。
这样的导入,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的放矢,直奔课文的情感预设点。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把不懂的生字词,不懂的语句标记出来,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且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文段摘抄下来。读后,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包括生字词、句子等),并且可以与同桌、邻桌结伴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主要是辅导学困生学习生字词,对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正与指正。最后,教师投示生字、新词,检验学习成果和总结学习方法、学习所得。
这个环节中,我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任务与索求,都能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包括认识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了解课文大意等知识点。这样,既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第一课时完)
第三环节:品读交流,体悟情感
学生学习完生字新词,基本掌握课文整体内容后,就可以进入本课教学的第三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品读交流,体悟情感。
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这部分。曾有一位名教师说过:“让学生在读书中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有利于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所以,我投影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3、4自然段,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在笔记上摘抄下好词好句。
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我还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反复品读,感受圆明圆昔日的辉煌。这正好体现了“教是为学服务”的观点。
学习完“圆明园昔日辉煌”这部分,旋即引导:“可是,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有两个强盗放了一把大火,把它化成灰烬了。同学们,请你们学习最后一段,把他们的罪行找出来!”通过学生的品读最后一段,认识侵略者的野蛮途径,从“侵入、闯进、掠、毁、烧”等几个重点词语记住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然后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激励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环节: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通过前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心中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心情难以平静,所以,在接下来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教师激情引导: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这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有什么话想说的?把你们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交流,互相评价。
3、师生小结: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国盛则园兴,国衰则园毁。本课教学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氛围中结束。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师激情引导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动于衷而发于外,在写话中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再次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篇三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篇幅较短,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作者先以优美简洁的文字较大篇幅地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再以精炼准确的文字介绍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它的彻底毁灭令人爱恨交织。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已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在课前预习课文,能在阅读中初步感悟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从一年级学习计算机课,通过四年的学习,已经能够独立运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有一定的网络浏览和网上搜索的能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分析、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时安排及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建《圆明园的毁灭》专题站。
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初步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找出不懂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活动的空间。由于四年级学生已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课外收集资料的基本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
汇报预习情况,确定探究主题
在预习后,上课开始,我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学生的交流中,充分肯定学生预习成果及课外预习的良好态度。然后,在学生的质疑中帮助学生确定本节课探究的三大主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
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探究活动
在网上学习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方法如下:
1.自读赏句法。
学生打开主页的“课文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全文朗读,还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点击,戴上耳机,反复自读、自听,也可找伙伴互读、互听、赛读,从优美的句段中去感受、去想象。
2.赏图、品词法。
需要了解圆明园总体布局和宏大规模的学生,可以点击“圆明园布局”链接,从中可以看到圆明园的全景图,了解到圆明三园的具体分布情况,感受何为“众星拱月般地环绕”。
需要探究圆明园景观的学生,通过点击“圆明园景观”链接,便能欣赏到“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等。这些迷人的风光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同时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
同样,学生通过点击“圆明园收藏”链接,浏览其中所呈现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实物图像,便可感受圆明园何以被称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于课文中介绍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语言简洁、内涵丰富,介绍的内容已消失,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网络优势自读自悟,并以网上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去加深认识,形象地了解、感受。
交流探究成果,升华学生情感
汇报交流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对三大问题的理解或读课文后的感受,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朗读,发挥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背诵。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它的美还远远不止文中所描写的这些。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圆明园,当学生在交流“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个问题时,我再一次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游览圆明园的情境。那就是让孩子们点击“更多风光”或“拓展资料”链接,自由畅游圆明园的其他景点,然后学生自由组合,选择最喜欢的文字、图片,制成幻灯片,写上解说词,像小导游一样向大家介绍。学生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自己积累的词句,对圆明园的宏伟美丽进行描述。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对文中“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时使全体学生入境入情,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感悟、表达等综合素养。
当学生交流圆明园的毁灭后,我播放了场面宏大、惊心动魄的影视片段,将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展现于课堂。我进一步激情:圆明园的废墟始终伫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这时学生情感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我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蛮,去表达对侵略军的刻骨仇恨,完成了第三大主题的探究。
开展辩论活动,引导课外延伸
我们的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学习不仅仅在课上的40分钟。因此,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辩论主题:“昔日的圆明园是那么辉煌,而今天的圆明园又是这样残破,我们是否应该重修圆明园呢?”课上的40分钟是有限的,这个辩论仅仅是个开头。我鼓励学生把这个辩论延续到课外,也可以在指定论坛上围绕“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开展网上辩论会。
辩论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以上这3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