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9篇《找规律》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找规律。
《找规律》教案 篇一
设计说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在生活中对有规律的事物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索事物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做了如下安排: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引入新课,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坚实基础。
2.由易到难,层层推进。
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找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彩旗、彩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口念:嘣嚓嚓 嘣嚓嚓 嘣嚓嚓……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师:谁能接?他接得对吗?
(2)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动作:在相应的位置击掌两次。
师:谁来接?
2.好,都会玩这个游戏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的动作的?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对,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规律。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一)]
3.引入新课。(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这样布置会场,一起来看看吧。你能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节课以游戏入手,运用学生平时积累的知识经验,不仅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感受图形的排列规律。
(1)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排列规律。
师:这幅图是联欢会的会场,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同学们都布置了什么。
生:会场里面有彩旗、彩花、还有灯笼,同学们在会场里高兴地跳舞。
师:彩旗、彩花和灯笼是乱摆乱放的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那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都有怎样的规律。
(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同桌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彩旗的颜色是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师:能完整地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再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再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生:彩旗是按一黄、一红为一组重复出现的。
师:你们同意吗?想一想,最后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呢?
(指名复述)
(2)再观察例1,自学并汇报彩花、灯笼的排列规律。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重复出现的,那彩花、灯笼又有怎样的排列规律呢?
请同学们自学并完成例1:后面一个应是什么?请用铅笔圈出来。
(课件呈现例1,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规律的?看谁说得最好?
指生汇报。
生:彩花是按一朵红花,一朵紫花,又一朵红花,一朵紫花这样重复出现的。
师:是这样吗?(是)
师:灯笼呢?又有怎样的排列规律?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灯笼,两个蓝灯笼为一组重复出现的。
师:是的,灯笼是按一个红灯笼,两个蓝灯笼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彩花是按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为一组重复出现的。
大家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师:同学们又是怎样有规律站的呢?(一男一女重复站)
小结: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物体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以上找到的规律,都是依次重复地在图中出现,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3)按照发现的规律在图中圈一圈。
师:刚才我们已经发现了图中各种事物的排列规律,下面请你把每组图中重复的部分用笔圈一圈,看看这些重复的部分是否都一样。
学生圈出后分别说说每组是怎样重复的。
小结:能准确找出规律中的重复部分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排列规律后,放手让学生去寻找彩花、灯笼、同学们的排列规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概括,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集体汇报,自主建构规律的认识,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找规律 篇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及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归纳及推理能力。教具准备:课件,学具每人一份。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师:孩子们,我们人类越来越懂得爱护小动物并喜欢和它们交朋友。如今,小动物们居住的环境可大变样了。这不,今天老师刚刚接到邀请。小兔乖乖邀请咱们二年二班的全体师生到它家做客呢?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那咱们就出发吧。大家看,一路阳光明媚,路边花红柳绿多么美呀!噢,就连路边的树木都这么整齐,咦,你们发现这些树木有什么特点了吗?(课件出示场景图)生:一棵松树,一棵杨树,一棵松树,一棵杨树。师:一棵松树,一棵杨树,一棵松树,一棵杨树。像这样重复出现的排列规律是我们一年级已经学过的。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师:我们这就来到了小兔乖乖的家。小兔乖乖为了防止大灰狼闯进去呀,还在自家安上了最新科技产品—密码门。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门才可以打开。它已经告诉郭老师了。1234、2341、3412最后应该是多少呢。我怎么忘了,对了,小兔告诉我密码的设置有一定的规律。可能有什么规律呢?大家一同来帮老师想想。(课件出示小兔家,并在密码门上出示给出的密码)生:4123师:咱们找的密码正确吗?我们来试一试,郭老师输入密码后。咱们一起喊“小兔乖乖把门开开”好吗?师:输入密码(出示家居客厅图)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师:小兔乖乖家可真漂亮,它家的墙面和地板更漂亮,想看吗?生:想看师:小兔拿来了一部分墙面和地板的图样,我们来研究研究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出示墙面和地板的图样)师:我们先看看墙面,它的图形排列有什么规律。 师:每行都有哪些图形?每行图形的排列顺序是什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横着看:每排都是圆、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这4个图形,只是所在的位置不同,每一行的第一个移动到下一行的最后一个,其他的每个图形到下一行时都向前移动一个格。(课件:随机闪动)生:斜着看:从右上往左下方向的同一斜条上图形都是一样的。(课件:随机闪动)生:竖着看:每列也都是圆、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这4个图形,只是所有的位置不同,每列的每一个移到下一列的最后一个,其他每个图形到下一列时都向上移动一个格。(课件:随机闪动)师:噢,原来是这样的我们一同来看看(课件演示图形动态图)师:墙面图案有这样的规律,那么地面图案的规律呢?(电脑出示地面图案)绿红黄蓝红黄蓝绿黄蓝绿红蓝绿红黄师:认真观察,都有什么颜色?生:答师:地板的颜色的变化规律和墙面的规律是不是一样的。生:(观察)是师小结:像这样每个图形按一定规律,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叫做循环排列的规律。师: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规律吗?生:美术课我们学的花边设计有这样的规律。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也是这种规律。三、实践操作,巩固规律师:小兔乖乖呀非常热情好客,还为咱们准备了很多水果呢?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课件演示)师:孩子们,你们能找一找下一份应该是怎么摆放吗?生:能师:谁来试试?师:再下一份呢?生:和第一行相同。师:“哦”,原来真的是一样的,那么第6行呢?生:和第二行相同。师:恩,真不错,难怪小兔家墙面和地板这么漂亮,小兔待客,这么井井有条呢,原来它们的排列是有学问的,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呀。四。联系生活,表现规律师:孩子们,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一定是累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来请四名同学。师:他们站的有什么规律?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师:按照今天我们学习的规律,我想让第二个站在第一的位置,应该怎么办。生:让站在后边去师:我想让到第一个位置怎么办,你们自己站一站。师:对吗?生:对师:请回吧!师:轻松过后,老师来考考你们的眼力,老师出示一组图形,我们来按照今天学习的规律来用你手中的图形来摆一摆,第四行应该怎么摆?师:谁愿意到前边来,帮助老师把黑板上的完成。师:他摆的对吗?生:对师:说出你这样摆的理由生:第一行的第一个移到下一行的最后一个其它三个到第二行时都向前移一个位置师:恩,有道理。对的小朋友请举手,哦,有这么多小朋友都对了,真能干。这回我可增加难度了,请大家把书轻轻翻到117页,完成117页的第一题。注意:先用你充满智慧的眼睛细心观察,然后再动笔,有难度的同学可以请同伴和老师帮忙,开始吧!师:我找一位同学到前边完成师:画完的同学请坐好,用你会说话的眼睛告诉我你画完了。师:他画的对吗?生:对师:同桌互相检查一下,都对的请举手。生:举手。师:手放下吧,今天我们在小兔乖乖家玩的开心吗?生:开心师:在他家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生:找规律五。拓展思维,创造规律师:你们看,数学不仅可以使我们变得聪明,还可以在生活中处处创造美。大家能用今天我们所学的数学规律,来创造一幅图案吗?生:能师:大家看,小兔家的房间这么漂亮,只有一个小小的地方它自己还不满意,就是他家的窗帘他不喜欢,所以他想让热心的二年二班小朋友帮他设计一幅窗帘的图案,大家愿意吗?生:愿意师:那么就请同桌合作,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帮小兔设计出美丽的窗帘,比一比谁设计的最有规律,最有创意,开始吧。生:动手做师:好了,孩子们停下来吧,谁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师:这些材料当中啊,有些是咱们上学期在学习对称知识时用过的,今天可以说是废物利用,有时候只要你多留心,好多资源是可以再利用的,其实节约就是一种美,看看你们的作品真的很棒。小兔乖乖看到大家帮他解决了自己的烦心事,一定会非常高兴的,请回吧!师:孩子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也正是因为数学规律的合理应用,才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多姿多彩,所以,我们要善于用自己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规律,用勤劳的双手去运用规律,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装扮得更加美丽!师:好了,孩子们,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生:老师再见!师:孩子们再见!
《找规律》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
2、 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
3、 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如何挑
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
2、 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
(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
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
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
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四、活动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孩子们通过拍手拍脚的动作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递增、递减的规律,通过用摆图形找出颜色、形状的规律。最后幼儿在穿珠子、粘贴图片等操作过程中去掌握规律的普遍存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 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活动开始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观察其中的规律存在,逐渐过渡到永动作拍出的规律,用图发现数的递增、递减规律,用图形摆出规律等层层深入,为幼儿认识规律加深了难度。
3、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小百科: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谓整齐而有规则。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篇四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找规律
二、教学目标:
⒈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颜色,图形、物品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种颜色、物品及图形。
⒉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⒈通过涂色找出颜色的交替规律。
⒉通过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难点:通过涂颜色而不是摆卡片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准备彩旗和五角星,学生准备塑料片。
五、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事先布置好教室,挂上彩旗和五角星。
导语:小朋友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啊?
生:新年、圣诞节、“六一”儿童节……
师:“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班准备开联欢会庆祝;所以老师打算用这些彩旗和五角星来布置一下教室,你们学得好看吗?(……)为什么你们会觉得这样挂好看呢?它们是不是随便挂的啊?(……)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挂的,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㈡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⒈师指着彩旗:老师的彩旗还没挂完,要在这最后再挂上一面,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颜色?
⒉生猜中颜色(黄色)。
⒊师:为什么你们都猜黄色呢?
找规律 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至89页的例1到例3,练习十六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课前谈话:
上课之前,先贴上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奖品小星星吧。
老师贴两颗星星。什么颜色的?(黄色、蓝色。)
你猜老师接着会贴什么颜色的星星?(生猜师贴)你猜对了吗?
再猜我会贴两颗什么颜色的星星?(生猜师贴)猜对了吗?
你认为现在我会贴两颗什么颜色的星星?先贴哪颗?
好了,老师还贴上一盒子星星,奖给善于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和学习快乐的同学,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每个同学都能得到星星,你们有信心吗?(有)
倒出信封里的学习材料,放在桌子上。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不急着上课,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口念:嘣 嚓 嚓 嘣 嚓 嚓 嘣 嚓 嚓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谁能接? 他接得对吗? 好,再来一组动作。
(2)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动作:在相应的位置击掌两次。
谁来接? 一起接一次?
2.好,都会玩这个游戏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这样布置会场,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生说。
(1)课件逐步出示彩旗图。
首先来研究彩旗图中的规律。
a.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举起桌面上这种颜色的小旗。
都猜是黄色?看看对不对。
(点击鼠标,出现黄旗)。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b.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
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
(2)课件出示彩花图和灯笼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和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师: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举起你的发现。下一个灯笼呢?
生1:彩花是按绿花、红花、黄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绿色的。
生2:灯笼是按紫、金黄、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该怎么分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同学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和灯笼排列的规律,接下来的“智力闯关”中也藏着规律,你能发现吗?横线上应该填什么?
请组长发学习材料说:有两关,不仅要闯过第一关,还要闯过第二关才算闯关成功。
电脑显示“智力闯关”,点击音乐和字幕。师问:准备好了吗?喊闯关开始,
学生在学习材料上做,集体订正时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2.闯关成功了,都站起来,随着音乐轻松一下吧。
课件出示音乐,师生边唱边跳。
在我们的动作里,大家发现规律了吗?
生回答。
3.嗯,我们还可以用动作或者声音来表演规律呀?谁能想出一组规律来演一演?
生商量,表演。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
课件出示图片:麦当劳叔叔、长城、桥、刘翔等。
2.欣赏了规律的美,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
课件出示: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
生回答。(教室的天花板、地板、黑板上的奖品、自己的衣服。)
五、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聪明的设计师都习惯运用规律来布置我们周围的环境,老师这里也利用规律设计了果盘和衣服。
现在请同学们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按一定的规律先摆一摆,再贴一贴,相信你们能设计出比这更好看的果盘和衣服。
师边发材料边讲要求:
(1)组长安排好两个同学合作设计衣服、两个合作设计果盘。
(2)先摆出有规律的图案,再撕去材料反面的双面胶纸,贴好交给老师。
同桌商量,动手操作,设计图案,师巡回辅导。
展示作品,集体评价,表扬小小设计师。
六、课后小结
课件出示:智慧星、快乐星。
好了,快要下课了。请大家对照屏幕上的两颗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课你会了吗?你快乐吗?如果你都做到了就伸出两个指头,如果你只做到了一样就伸一个指头。
生闭上眼睛想,伸出指头评价自己。
好的,同学们都诚实的对自己进行了评价,这也很好。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和自己的好伙伴一起去操场上、教室里再找找有规律的事物。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找规律》教案 篇六
在数表里框出几个数、在墙面上贴瓷砖、选择连号的参观券或座位等实际问题,都可以和图形的覆盖现象联系起来。围绕覆盖了哪里、有多少个位置可以选择等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能感受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工具,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乐于探索的。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例1里的覆盖比较简单,覆盖的位置只有一个维度上变化。例2里图形的覆盖位置,在两个维度上变化。练习十运用例题里的方法和认识的规律,解决日常生活、数学游戏中的实际问题。
1、 例1突出探索规律时的数学活动。
例1的教学从游戏开始。把1~10这十个数从左往右顺次排列,组成一张数表,游戏的方法是,用红框在数表里框数,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只框两个数,第二次要框三个数,第三次框更多个数。
第一次游戏,先框出数表左端的两个数1和2,算出它们的和是3。再任意移动红框的位置,可以看到各次框出的两个数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两个数的和不可能相同。“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提出了游戏里的数学问题,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到研究红框在数表中有多少个不同的位置。学生首先会想到第一种方法,随着红框从数表的左端逐渐移到右端,依次计算1+2=3、2+3=5……9+10=19,数数一共写了9个算式,得到9个不同的和。第二种方法有两个特点: 一是对问题的理解十分准确。“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这个问题,是问和的个数,不是问和是多少,所以不必进行求和计算。二是应用了图形平移的知识,通过红框从左往右依次平移一格得出了结果。其中,红框平移8次,能得到9个不同的和,是需要突破的难点。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理解并使用第二种方法,学生数学活动的水平有了提升,也为继续进行的游戏和探索规律构筑了平台。
第二次游戏,红框每次框出三个数,和第一次游戏相比,有两点提高: 一是只用平移的方法找答案。在前一次游戏中体会了平移是解决这类问题比较好的方法,在这次游戏中学生必然乐意应用这种方法。二是初步感知每次框出的数多,得到不同的和的个数少。这一感知一方面能在问题的答案上获得: 每次框2个数,得到9个不同的和;每次框3个数,得到8个不同的和。另一方面能在平移的过程中体会: 每次框的数少,红框平移的次数多,得出的和的个数多;每次框的数多,红框平移的次数少,得出的和的个数少。显然,通过这次游戏,学生对用平移方法解决问题的体验深了,为发现规律迈了坚实的一步。
第三次游戏,在同一张数表里,每次框出更多个数,如4个数、5个数,分别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安排学生继续实验,并把数据都填入一张表格。有前两次操作的经验,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活动的方法。或是仍旧用红框逐次去框数,或是看着数表想像框的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对这类现象的感知得到进一步的充实,更清楚地看到,每次框的数的个数越多,红框平移的次数越少,得到的和的个数也越少,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得出规律是例题最关键的教学环节。带着教材里的两个问题逐行观察表格里的数,研究平移次数与每次框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得到不同和的个数与平移次数的关系,找到的共同特点就是这类现象的规律。平移次数与每次框的数的个数的关系,在表格中能看到的是: 它们相加的和都是10(数表里有10个数)。由此推理,10减每次框的数的个数等于平移的次数。如果联想平移红框的操作,就能体会这个关系是合理的。如在数表左端框出3个数,数表里还剩7个数,红框还能向右平移7次。发现和的个数与平移次数的关系比较容易,表格里能看到平移的次数加1等于得到的和的个数,在几次操作活动中都有这一体会。发现的规律要用自己的语言,顺着填的表格,从左到右概括地讲述。如数表里有10个数,减每次框几个数等于平移次数,平移次数加1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看着表格讲述比较方便,关系清楚,也有助记忆。
“试一试”增加了数表里的数(从10个变成15个),“练一练”把数表换成正方形图案连成的花边。要求利用例题里的规律,说出几个问题的答案,在应用中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发现的规律。还要注意的是,“试一试”直接说出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练一练”直接说出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它们都没有问“平移多少次”。这是因为平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平移次数是解决问题时应该主动思考的中间数量。
2、 例2用较简单的规律构建稍复杂的规律。
例2的素材是在墙面上贴瓷砖,每块瓷砖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4块花色瓷砖拼成正方形,组成一个图案。把这个图案贴在墙面任意一个位置,称为一种贴法。要解决的`问题是图案在墙面上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显然,图案在墙面上的位置,可以在同一行左、右移动,还可以在同一列上、下移动,这是例2比例1复杂的地方。但是,无论图案从左往右移动,还是从上往下移动,计算平移次数的方法与例1是一致的。所以,这道例题要以例1的规律为基础,构建稍复杂一些的规律。
首先是理解题意,激活相关的经验。示意图的墙面上贴了瓷砖,中间的4块组成一个图案。“把图案贴在这面墙的任意一个位置”引发想像,可以把图案贴高些,也可以贴矮些;可以把图案贴在墙面的左边,也可以贴在右边。经过交流和,得出两条线索,即教材呈现的两种思考。这两种方法都是把例1里获得的经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第一种方法想的是在一行上移动,和例1非常贴近,很快得出贴在最上面一行有7种贴法。第二种方法想的是在一列上移动,比例1稍有变化,所以贴在最左边一列有多少种贴法需要数一数或算一算。
然后小组讨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逐步深入的。第(1)个问题需要的时间最多,把第一种一行有7种贴法和第二种一列有5种贴法结合起来,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这里不要急于得出一共有多少种贴法,要弄明白的是: 如果一行一行地想,要从上到下想5行;如果一列一列地想,要从左到右想7列。第(2)个问题在理解题意时已经有了答案,这里再次讨论,是因为第一种方法讲的是最上面一行,第二种方法讲的是最左边一列,需要扩展到每一行都有7种贴法,每一列都有5种贴法。第(3)个问题是解决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以及它的算法。有前两个问题为基础,很容易想到一共有7×5=35(种)贴法,这个算式的数量关系就是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与一共有的贴法之间的关系。
“试一试”和“练一练”都是例题的变式。“试一试”的图案虽然仍旧由4块瓷砖拼成,但拼法变成“凸”字形。把它贴到墙面上,求一共有多少种贴法,要把图案看成长方形。这一点可以通过教师演示或学生操作来理解。“练一练”在墙面上贴的是长方形瓷砖,有6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瓷砖拼成一个图案。求一共有多少种贴法的思考与计算,和贴正方形瓷砖相同,能再次体会一共有的贴法与沿墙面长的贴法、沿墙面宽的贴法之间的关系。
练习十第3题里有两类问题,一类是用“十”字形的框在数表里每次框出5个数,一共有多少种框法。解决这类问题,要把红框看成每次框出9个数的长方形。这一点,学生在“试一试”里已有初步的体会。另一类问题是研究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数的关系,只要通过几次框数活动,就能发现框里的5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5倍。中间的那个数是5个数的平均数。
《找规律》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七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今天,能站在这里,与各位专家和老师零距离交流,探讨课堂教学的话题,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教育局、教研室和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
下面就我执教的《找规律》这节课,我将从教材及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跟大家进行交流。
一、教材及学情
1、教材分析:“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探索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础。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或多或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也就是说《找规律》内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触,怎样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领悟、创造规律,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又因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但其又很活泼,思维很灵活。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心理特点扬长避短地进行教学,是我教学设计的重点。
3、教材处理:基于学情的分析,我将教材进行了尝试性的处理,以教材中的主题图作为本节课的第一个层次的练习,而将学生动手创造规律、展示规律、表达规律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将教学的难度提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探索、领悟、创造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之美,体验数学之乐趣。
5、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找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自主探究并发现规律。
6、教学难点:能用合理、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学会用“重复的一组”来表达规律,并会创造规律。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本节课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从事物中发现简单的规律,然后能准确清楚的表述规律,最终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创设多元情景、发展多元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发展潜能。我创设多元情景,如读规律、演规律,听规律,画规律,欣赏规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2、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设计了找规律圈一圈、创造规律摆一摆等操作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圈、摆、画,亲身感知、体验事物的排列规律,逐步发展其动手、观察及推理能力。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对比归纳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学会归纳总结,同时锤炼学生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2、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3、激趣练习,应用规律
4、联系生活,欣赏规律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力图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进行了数学活动的教学。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3、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自编规律,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从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
4、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的最后,我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和同学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我的整堂课中也存在着如时间紧张、学生表达不清晰等问题,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谢谢!
《找规律》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60页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小竞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
师出示两组电话号码,a:13912341234 b:13914541328女生记a组,男生记b组,时间三秒钟,看谁先记住。
交流反馈:男生认为女生的号码好记,有规律。追问:有什么规律呢?(1234 1234)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你还发现了什么?
2、师:那这些物体是随意摆放的吗?(不是)对,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顺序、一定规律摆放的。仔细观察一下,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等待1秒)彩灯和彩旗呢?(同桌说一说) (快速相机出示课件)
3、逐个提问、汇报。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等待2秒,出示要求)[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出示{WWW.JIAOXUELA.COM}要求。]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
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 [不打断]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随生适当板书:画图 推想 计算]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推想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 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2是从哪里来的?7什么意思?1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点击演示
○● ○● ○● ○● ○● ○● ○
师述:像这样,每2盆花看作一组,把15÷2=7,那就有这样的7组。
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学生上实物展示台汇报,教师退位]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让其自主说。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质疑思考:为什么除以3?(每3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8÷3=6(组),得数没有余数,该怎样得到答案?第18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3)重点比较: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可争论)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2.出示“试一试”第2题(同桌两人一组,看图一问一答)自由提问
小结:每几面彩旗可以看作一组?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总结: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般策略。先------再-------最后看---------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练一练第1题。
①引语:最近有的班上学了找规律后,玩起了这样的数学游戏,我们来看一下。观看录像:两同学摆●●○●●○●●○……。他们是怎么摆的?
②提出问题:如果继续摆下去,猜一猜,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独立计算。 (口头汇报。)
2、穿珠子。18÷4=4(组)……2 追问:两个“4”各表示什么意思?
3、画图形:练一练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②提问:比较一下,这三题有什么不同?都是第32个图形为什么画出来不一样呢?
③启发:能不能模仿上面的样子,自己设计一个规律,并画出第32个图形?
[完后教师展示几位,让它们上台自己说,体现主体,下面同学进行评价建议。]
[同桌相互交换,检查,画得对吗?]
六、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规律问题
过渡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生活,接下来老师就和大家讨论几个学习、生活中的规律问题。
1、知道生肖吗?(相关介绍)
提问:今年是狗年,孙老师有个亲戚在六年级,他也属狗,他几岁呢?孙老师也是属狗的,又是多少岁呢?
2、玩游戏(击鼓传花)
5个同学围成一个圆圈,老师拿花传给一号同学,然后依次往下传,如果传14次花在谁的手上?先猜猜,再集体操作。(如果是6个同学呢?)
3、把一些数按下面的规律排列:
1、-1、2、-2、3、-3、……
(1)第25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
(2)第50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你知道它是多少吗?( )
4.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1÷7,计算器会显示0.142857142857…,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21个数字是几?( )(3、4两题机动)
七、欣赏、感受规律之美。
1、“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大自然中有着许多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
2、我们亲近自然,解读自然,从自然中学习,我们的学习也在悄悄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发现也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许多………
生活中规律。(红绿灯、霓虹灯、室内布置、服饰刺绣等)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规律呢,也是这样的呀。课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更多的有规律的现象,并且用我们的所学到数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 篇九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0页到第51页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为两段学习。
①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具,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是第一阶段的内容,重点在有序的“找”规律。
2、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找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欲望,从中发现这个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因此,我在教学中将主要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先用谈话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规律时,将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学生初步发现这个规律后,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摆学具,找规律,对规律的认识得到提高将做到教学思想上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海南有许多旅游景点(出示风景图片),小青和爸爸妈妈想到三亚玩。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你喜欢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学生交流,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这样从学生喜欢的旅游活动谈话导入,让学生观察自己观察和思考,产生问题悬念,达到“不愤不发”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记录。
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同学演示。
指名同学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较方法。
提问:大家观察后,你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3、理解方法。
谈话: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选上衣,配裙子。(2)选裙子,配上衣。
4、小结。
谈话: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先用上衣进行有序搭配,也可先用裙子进行有序搭配。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不同的探索过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9篇《找规律》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找规律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