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精选6篇(初中地理教学参考)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为了加深您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6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一

电子白板打破传统黑板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字体太小、颜色单一的局限性。可以将课堂转换成动态课堂,可以将重点知识点、插图等放大、圈点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抓住教学的重点。此外,农村教学资源有限,每个班级的学生较多,若是传统的板书会给后排的学生带来不便,使得后排学生因看不清之类的客观因素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若是使用电子白板的局部放大功能,便可以解决农村教学的这一困惑,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电子白板还有着存储、编辑、批注等功能,可以将课堂上运用的所有文字、插图等保存起来。教师可以在临近下课甚至是下次课时,利用短短几分钟带领学生温故而知新、查漏补缺。传统多媒体与板书教学都要求教师提前准备教学材料,并且这些教学材料一旦生成就不容易修改,有着高度固化的局限性,而电子白板的编辑、批注功能,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随意发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二、互动分析———突破重点难点

传统多媒体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课前花大量时间准备资料,然后呆板地坐在计算机前用着鼠标和键盘为学生播放。这样很难做到与学生的互动,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但是电子白板中的一支白板感应笔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走近学生实现对鼠标和电脑的控制,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针对学生的兴趣点,随时调取、插入教学资源,在共同探究与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针对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找到突破点。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河流的相关知识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一张没有任何文字的水系图,然后采用互动的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标注出大河的名称、源头、流向以及所经省份等,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了解到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各个击破,为每位学生突破知识点的重难点。

三、搭建平台———师生合作创新

在“人际互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信息点,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角,可以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可以将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质疑出来,供大家集体思考解决,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甚至做到创新。同样,我们还是可以拿水系图举例:教师首先可以带着学生在水系图中找到长江与黄河,在解说的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笔标识出来,然后互动,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知识,标记出知道的河流名称等。然后根据学生标记的水系图,做出针对性的放大、批注,在共同探讨中让学生观察不同河流特征、流向等知识点,继而让学生的思维扩展到内河流、外河流等概念,最后再将完整水系图展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使得学生对地理教学更加产生兴趣,从而创新。

四、网络交互———引导课堂方向

交互式白板有着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投票器功能,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兴趣点和薄弱环节进行统计,对学生进行检测,为教师更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发展走向提供依据,使得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投票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避免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一些不合理的、不能博取学生喜好的教学点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例如,笔者在教学西双版纳课时时,首先就拿出学生都感兴趣的旅游话题,由西双版纳的旅游话题设计出旅游时必须考虑到的“天气气候、人文风情、风俗习惯、地形地貌”等问题,让学生投票选取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引导整个课堂的发展方向都是朝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参与度。避免教师设计太多的切入点,最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出现讲不完、讲不透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出现讲了太多学生不感兴趣的话题,致使学生不认真听课,使得对重点问题也没在意,导致学生对整个课时都失去兴趣。

五、结语

总之,电子白板教学对农村地理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既解决了农村教学客观的困难,也打破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主观局限性。可以以“学生”为核心,为学生搭建互动平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合理利用课堂时间,针对性地为每位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二

需要是个体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同人的活动联系着,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积极性的源,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行动求得自身的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在当前的情况下,只有中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于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这样才能产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求知欲,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地理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关于周围和社会上所关心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并进行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知识确实有用。这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地理知识的需要,引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例如:结合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现在冬天为什么不太冷?每隔七、八天就有一次强冷空气的过境,使我们这个地区气温下降幅度较大,为什么?夏天,人们为什么都穿浅色的衣服?新买来的自行车,只要一遇到下雨,表层的漆就会脱落,为什么?再有同学们到杭州去,感到最头痛的事是什么?交通拥挤,行人太多,空气的能见度较差,噪音震耳。就以上同学看到的、生活中体验到的地理现象指导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启发学生的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要求学生针对上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写论文等。大家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是一种迫切的个体和社会的需要,因而群体性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二、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我在讲高一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并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

三、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四、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还有用“马前挑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讲季风之前,让学生听一首孙南的《风往北吹》,这时学生的兴趣全部都调动起来了。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识。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五、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

在讲“世界的陆地与海洋”一课时,我就讲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伦布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之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他对当时人们所能掌握的地理知识了如指掌,对欧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十分熟悉。正是这些地理知识,帮助他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涨,课上得很顺利。

六、不拘一格,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如讲地图图例时,我把各种图例符号做成大卡片。把学生按小组分成八组,当我拿出写有一个图例符号的卡片后,证学生进行竞猜,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答对了在他所在的小组加分,最后看哪组得分最高。在讲天气预报的气象符号时也可以采用这种竞赛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七、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彩图。在讲纬度影响气候时,我让学生对比地图册中冬季的东北与海南。并描述冬季的东北,人们穿着棉衣棉裤,戴着棉帽围着围巾,从头到脚除了脸都裹了起来。而冬季海南岛,人们都是穿着泳衣,在水中尽情畅游。形象生动的画面,再加上详尽活泼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其次,充分利用地理挂图,地理教学需要大量挂图,学校里面也有大量挂图提供,但是这些挂图五彩斑斓,学生反映看不懂,因而兴趣不大,达不到挂图应有的教学效果。如“寒潮源地与路径图”,不仅有寒潮的发源地与路径,还有密集的等压线以及气压的标度值。因此整幅图反映的住处量很大,很难一目了然地找出寒潮的路径。因此我自己动手绘制了一些教学挂图。如“梅雨形成图”、“世界七月等温线图”,“世界一月等温线图”,“东南亚主要物产分布图”、“世界时区图”“台风路径图”这些挂图在绘制中,我删去了大量的多余信息。像“一月等温等温线图”我抛弃了那些鲜艳得哗宾夺主的颜色,把几条主要的等温线加粗加黑(如0℃,10℃,-10℃等)。加之这些挂图规模都比原图要大,最小的也有一开,有些甚至是由两张纸并在一起的。因此整幅中心鲜明,重点突出,学生一目了然,自制的挂图即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适当控制了学生情绪。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八、设计好提问,启动学生思维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是句至理名言,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否则学生昏昏欲睡,根本打不起精神,

更别提兴趣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好提问,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启发学生思考。如我实习的时候讲过的中国气温分布,这一节比较枯燥。我在讲完等温线是怎样判读之后,就设计了一些问题来讲解我国一月等温线图:①等温线分布是稀疏还是密集?②黑龙江北部一月均温是多少?海南岛南部呢?③两地气温相差是多少摄氏度?温差大不大?④从我国南方到北方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对一月气温分布特点也应该是理解了。而七月气温的分析我也是采用设问法,但我把这些题分成四组,然后把学生也分组,让学生派代表回答,这样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九、开展课对活动,是改进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让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观察路旁旱河,思考为什么旱河成为污染严重的河流?污染源有哪些?今后如何治理?怎么预防等。这些活动即激发了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三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最重要的场所,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参与进课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初中地理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以及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点要放在学生基础性的地理知识以及技能的提升上,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初中地理课堂的开展应该符合本学科特色,为学生打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学习的奥妙与乐趣,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地理知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应该主动与学生做朋友,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我们在进行初中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课程的讲*快回答 www.kuaihuida.com*解时,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分析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于大气气候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以及关心爱护地球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堂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从学生现实生活入手,教师可以循循善诱,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与学生互动如“同学们,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我们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大家有没有想过光照角度的不同对于地面所获热量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吗?”通过一系列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适时引出“太阳高度角”这一关键概念。这样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的一点就是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地理课堂的学习来讲,地理图像是初中地理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地理图像包括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等,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这些表格,教师就需要用到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地理教师应该适应时代的进步与变化,有意识的将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灵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比如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初中地理课堂,案例探究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掌握知识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探讨交流,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另外,“分析综合教学法”也是初中地理课堂中十分值得提倡与推广的方法之一。“分析法”就是将整体分解为若干要素与部分,“综合法”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各个部分或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与综合法相结合是我们掌握许多地理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例如我们在确认某地理区域准确位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采用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所给区域的经纬度、所处半球位置、海陆相对位置等入手进行研究,而要进行如“中国的密集型工业分布特点”时就需要引导学生从交通位置、地形、人口、资源等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针对初中地理的学科特色以及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必须要做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通过互相之间的合作交流是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初中地理的学科特色,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可以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不如我们在学习初中地理的“海陆变迁”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如“六大板块中哪个版块基本上是海洋?”“我国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洋变成陆地?”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之间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然后形成小组意见,鼓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走上讲台去陈述本小组的观点,小组其它成员可以在台下进行适当的补充。在一组陈述完以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踊跃进行提问,由主讲小组进行回答,对于学生都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课堂中有意识的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学生小组之间的这种互动研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竞争的氛围中踊跃的表现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应该在宏观上对课堂进行把握,有效的推动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初中地理对于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言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对于我们知识的学习以及关心爱护地理环境习惯的培养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要突出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初中地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四

课堂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推动,想要围绕乡土内容是地理教学这样的一个核心,教师本身就必须提升其专业素养。依据熟悉的乡土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是时刻结合周围环境,挖掘带有亲切感的乡土素材。教师自己平时就要时刻留心相关的课程资源,对于重要的素材必须信手拈来、成竹于胸,对于一些专家的观点也要仔细研究和反复推敲,对于先进的教学思想要努力学习、扬弃其中,对于一线的教学同仁则要互相提点、虚心求教,对于师生提出的教学质疑还要自我反思、解决困难。另一方面,学校也要组织更多相关的教学活动,加大关于乡土地理的教学培训力度,完善高质量的教学设施。如果依然存在部分教师缺乏地理信息技术水平的情况,学校就要及时组织学习活动,真正地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资源的水平。教师和学校共同营造乡土地理的学习氛围,珍惜外出探讨研究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学习资源。

二、运用乡土内容作为课前导入

将熟悉的乡土内容与地理教学巧妙结合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做到日积月累、步步为营。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地理学习的时候,往往留恋于教材中美丽的图片而忘却学习的真正内容,长久之后流于形式而抵触地理教学内容,为继续学习地理留下大患。无论是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都会深受打击,严重者更是无心于地理学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学生对于乡土地理中尤其是自己身边的地理环境如地表形态、土壤植被、地理资源以及农业活动等兴趣浓厚,希望通过课堂的学习对此深入了解,而不是现在课堂中只言片语带过。教师要善于运用好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满足其好奇需求,而不是当作旁门左道连连阻止。在地理教学的导入环节就可以微妙地利用这种学习情绪,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迸发出学习的活跃性。诸如我们学习天气该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展示这几日周围天气的图片,有针对地提问学生这些到底是晴天、雾霾或是大雨,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拉开整节课的教学序幕。一来从身边的乡土地理很自然地过渡到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人倍感亲切、如临其境;二来牢牢抓住学生们的眼球,使他们片刻就能聚焦于课堂,而不是缓慢进入课堂状态;三来将乡土内容渗透于地理课堂,为之后如介绍地理中天气的特殊符号等教学内容起到铺垫作用。

三、围绕乡土实况进行课中讲学

对于教师而言,初中地理的掌握犹如探囊取物,然而对于这阶段的学生却是困难重重。例如我们在讲授季风该章节的时候,学生对于此概念其实是面面相觑的,他们只知道当地夏天经常刮东南风,冬天则刮西北风,季风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教师此时就可以结合乡土内容,向学生们介绍夏天之风来自于海洋,因此潮湿和炎热;冬天之风来自于蒙古和西伯利亚,因此干燥而寒冷。这两者分别就是常见的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学生在听到如此解释之后必当会豁然开朗,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慢慢揣摩其中原理。教师在学生有所感悟之后,可以拓展出各地季风产生的原因,当然也可以就当地情况作出一个系统的解释,季风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生活的具体影响也必须一一指出。在教学完成之时,还可以普及一点如中国称的台风与东南亚称的旋风以及北美称的飓风是同一之物,此类的课外小知识,在夯实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讲学的小小负担。

四、课外开展乡土资源调查实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五

“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教学设计更强调学习者的需求,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整体的、精致的课程资源,作为设计者和教学者要为学习者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活动和任务。在实验中,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我们的实验研究组提出了相对稳定的云课堂教学模式:以“翻转课堂”为核心,包括了课程开发、课前学习、课堂内化、测试与反馈、研讨总结等主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在教学应用上加强与“人人通云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匹配,对传统“翻转课堂”模式的环节和要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以达到“翻转课堂”与云平台的深度融合。云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操作环节如下:

1.课程准备

首先是编制导学案。主备教师在该学科集体备课前准备好学案和电子课件,然后在集体备课时共同研讨、优化学案和电子课件,整合优化后上传到“人人通云教学”平台的“云盘”和“导学”模块。其次是资源的开发和收集,备课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后,依据教学难点和重点,制作微课,或者在其他资源网上收集相关的优质课程资源,推送给学生。

2.云学习

学生在独立预习教材的基础上,运用电脑或者其他电子终端观看导学案和视频,观看、阅读、听讲,进行课前学习。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制作课堂展示课件,学习完成后,利用云平台的笔记功能记录错误和困惑以待课堂上交流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前登录“人人通云教学”平台,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云课堂教学和学习测评

经过三轮以上的实验教学,在学科组的研究讨论下,形成了在时间和顺序上基本稳定的云课堂教学模式课中教学流程,在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和不同容量的教学过程中,时间和顺序可以做灵活调整。课堂上,首先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人人通云教学”平台内准备的课件和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接着,学生在小组协作平台上通过同侪互助,形成统一的意见,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各学习小组在平台互动交流后,排除重复的提问后,提出本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教师在收到各组提出的疑问后,在班上统一对共性问题进行重难点的答疑和小结。最后进行在线测评,教师通过平台的后台统计可以得知学生存在的问题,测试后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对学生存在的个性化问题进行辅导。

4.提炼深化

通过云平台,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表现情况、测验评价成绩,均被实时记录,形成学生云课堂学数据。通过平台系统的分析,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应用技巧、分层能力等进行客观呈现。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发现问题,进行批评性的反思,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二、实验情况和数据分析

1.实验的设计

(1)实验对象。从2014年4月起,在实验校七年级4个班中抽取两个人数、成绩基本相近的班级1班和4班作为实验班和对比班,其中1班为实验班,共47人;4班为对比班,共46人。(2)研究内容。“云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程序,“云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及学生学习策略的改变。(3)控制。实验班和对比班都由同一教师任教,都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九年义务教材,为了避免实验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干扰变量过多从而影响实验效果,本实验没有采用一年或一学期的实验周期,而是采用了按教材单元模块的教学来设置实验周期,实验的教学内容为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时间从4月开始,到6月底结束。按学校的统一规定,每周2课时,实验时间为12周,共24课时。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也一样,实验班的地理课采用“云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4)检测。前测用下学期期中成绩,后测用自编的第三章《走进国家》单元能力检测成绩,,前后测试卷在考后经过的学科组总结和分析,信度和效度均达到较高水平。实验完成后,实验研究人员还应用修改后的初中生学习策略量表(lassi量表)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测量,并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处理。

2.实验数据分析

其中,n为样本容量,即各班级人数。X是样本的平均数,即测验平均分。S为样本的方差。

3.学习策略的测量及分析

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在动机、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自我测试和考试策略这几项上呈统计显著(P<.05)。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上更认真投入,思维能力更强,更善于在学习中面对大量信息时,从中选择重要信息进一步学习,更善于创造和使用辅技术及材料来帮助学习,更善于使用复述和理解监控技术判断自己对要学习的信息的理解程度,更多地意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更善于备考。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验得知,云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改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学实验是有效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云教学平台的使用,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以及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需要教师通过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开发、加工、组合和整理,因此锻炼了教师知识重组、意义建构、资源整合的能力;其次,利用云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功能,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批评性的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学;第三、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导学案的设计成为教学中的重点,是对传统教学设计的一个颠覆,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所教的知识进行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进一步促进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1.必须认真编制导学案,重视导学案的应用

导学案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引领,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云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成败,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对学生进行导引,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在认知上出现新的“冲突”,促使学生为解决“冲突”而自控性地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针对新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同化或顺应,对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进行反思和重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2.提高云教学主导者的全程把控意识

云教学平台是一个新兴事物,学生的好奇心也很重,同时网络的自主性很大,网络的内容十分芜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因此,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对云课堂的全程有意识地把控,通过把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把控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师生互动的频率、课堂氛围等.以期让云课堂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3.提倡进行传统教学和云计算辅助教学之间的混合学习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六

【摘 要】教育具有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具有不同特点,因此,不同阶段的教育衔接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初、高中地理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它是地理教育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由于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不够到位,许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严重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教学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43-02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国外衔接教育研究进展。在教育衔接的研究上,国外进行的研究实践开始得比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中间学校(Middle School)”这一学校形态。中间学校是联结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间的学校,为学生架起了由初等教育阶段通往中等教育阶段之间的桥梁,解决儿童期过渡到青少年的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中间学校坚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教学、课程的整合,有弹性的时间制等,满足了青少年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这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桥梁。邓志伟在《当代美国中间学校运动探析》一文中,指出美国中间学校运动使得战后美国中等教育发生了戏剧性转折,到上世纪90年代,中间学校已经成为美国中等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学校结构与类型,使小学与中学有了很好的衔接,让中等教育充满了生机。

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体系,对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体系衔接有着独特的认识,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教育衔接效果。李海宗、陈磊在《德国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分析了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有效的衔接机制,德国教育委员会建立转学机制,通过教育分流进行了好的教育衔接。

近年来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教育衔接改革,曾菲在《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改革研究》一文中,对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的问题产生的背景、教育衔接改革的基本政策、实施的基本模式、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政策首先确定了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学前和学校低年级儿童之间的衔接在当代是作为儿童不间断教育条件之一来审视并决定了其独立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准备的程度。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国外教学衔接研究开始得比较早,衔接教育发展比较成熟,教育体系比较完整。美国、德国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和规范教育衔接,在国外的教育衔接研究中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支持,对青少年学习和身心发展研究的认识比较深入。国外有关教育衔接的这几个特征可以为我国教育衔接带来一些启示。

总体而言,国外更多地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强调能力的综合运用,设立研究机构,重视教育衔接实践方面的具体操作,但对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的具体、细致实践研究还尚少。

2.国内教育衔接研究进展。这些年在国内对教育衔接的研究进行得比较多。就地区而言,中国台湾比大陆开始早几年,比如九年一贯制衔接教育模式的推行和研究就说明了这一点。钟晨音、徐长江在《台湾地区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特色及其反思》一文中,突出松绑而授权的课程管理,提出用课程纲要取代课程标准,为课程松绑,突出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这些措施解决初中与小学课程衔接不良的问题。

近年来内地关于衔接教育的研究较多,对幼儿园小学的教育衔接、小学初中教育衔接、初高中教育衔接、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中高等职业衔接等各教育阶段的衔接教学研究都有相关期刊著作及文献资料。由此可见,在我国教育衔接研究还是比较受重视。董茜在《流动儿童教育衔接问题研究》一文中,就流动儿童如何衔接小学教育进行了探讨。郭跃进在《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探讨》一文中就如何衔接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进行了相关论述。王岚在《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教育衔接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研究了小学如何与中学进行教育衔接。白秀峰在《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就生物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初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了探究。

郭建华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内容的衔接性问题研究》论文中,从初高中教科书入手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和实验探究衔接进行了比较研究。王琪在《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调查与研究》中,就中等职业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职业教育衔接问题做了相关探究。张磊在《研究型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衔接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如何从本科入手,探究本科-研究生教育衔接模式。

在我国,教育系统虽然对教育衔接的研究比较重视,但系统研究教育衔接的专著却比较少。余立、朱佳生、顾树栋主编的《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是为数不多的教育衔接的论著。这本书从终身教育理念、脑科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系统工程与教育衔接、德育教与学的理念这几个方面对教育衔接进行教学衔接理论思考。从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大、中学生社会实践衔接,中小学行为习惯教育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基础教育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衔接等实践研究进行了总结。为我国教育教学衔接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3.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一线高中地理教师和研究生地理教育论文之中,和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比较,初高中地理衔接基础理论研究比较少,地理课程衔接研究起步落后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相应的,初中地理教师较少参与和关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赵劲梅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从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地理思维能力的衔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赵劲梅认为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课程内容的差异、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差异、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指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注重地理学习方法指导、注重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有效对策。吴华香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中,从教育教学体制、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分析地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指出初高中地理教学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不同版本初高中教材内容不同,初高中课程标准要求不同,初高中地理教育中断,初高中地理学习心理差异、初高中教师教学心理差异、初高中地理考试要求评价差异等原因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产生问题。她提出研究课标,分析、处理教材,关注和了解学生学情,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铺垫,充实处理,对学生地理学法加以指导等方面解决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问题。董迎辉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中,对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地理学科教学方法的衔接、初高中地理学习指导衔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施鲁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探究——以上海市部分高中研究为例》中,认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间断及高中系统地理教学内容铺垫不足;高中地理阶段目标要求更为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缺乏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支持体系;高一学生对抽象模式知识的认识不足。提出通过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寻找教材衔接点、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能力等方式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万正耀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论文中,对初高中地理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初高中教材衔接分析,指出初三地理“断层”,初中地理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高一学生心理准备不足是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赵春燕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初探》中指出地理课程标准差异、学科地位、学生学习心理差异导致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从教育管理部门、高中地理教师和高中生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综上所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较多集中于对教育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体系衔接分析比较少,因此,探究初高中地理理性知识教学衔接有其理论和实际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志伟。当代美国中间学习运动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8):40-43.

[2]李海宗,陈磊。德国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9):100-102.

[3]曾菲。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钟晨音,徐长江。台湾地区中小学一贯课程改革的特色及其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2,(6):35-39.

[5]董茜。流动儿童教育衔接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3.

[6]郭跃进。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探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2):57-58.

[7]王岚。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学前教育衔接状况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0,(2):55-60.

[8]白秀峰。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9]郭建华。人教版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内容的衔接性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10]王琪。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调查与研究[J].职业技术,2011,(133):97.

[11]张磊。研究型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衔接模式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27-130.

[12]余立。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13]赵劲梅。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14]吴华香。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5]董迎辉。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实际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6]施鲁。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以上海市部分高中研究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7]万正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6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