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快回答整理分享了6篇教师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 篇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体验式教学角色转变
一、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突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性、体验性已经成为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体验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去体验知识,锻炼能力,通过体验式教学来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小学生的现有学情、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创设现实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使小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文化知识、发展自身能力、产生情感的升华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以小学生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关爱并提升他们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二、体验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应该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能够有效地调控课堂。可见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其成败的关键所在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关键的关键要看语文教师能否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体验式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现实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尽如人意,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残缺的教育教学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三维目标得不到全部的实现,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情感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知识学习目标等同起来,一般都是重知识,轻能力和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教学活动设置不到位,不能涵盖每位学生。小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语文课实施体验式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设置课堂内容,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随意性和情绪的难控性,再加上老师的耐性不够,也使得体验式教学难以有效的开展。
(二)较低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有效实现体验式教学,必须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因为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是与教学研究密不可分的,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和教学科研能力较低。虽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但所学的内容不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并且理论学习后没有认真的感悟,没有有效的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能采用与本班语文课体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科研,但是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就是他们进行教学科研的实验基地,没能很好地利用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和研究完全脱节。
(三)教学管理的负担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会面对一些困难,这样就会使得部分教师不愿意开展体验式教学。虽然绝大多数的教师其教学管理观念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赞同体验式教学,但是,也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不想加重课堂管理的负担,其还是愿意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自然教学观念也是没有成就的。
三、体验式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分析
为了贯彻新课改教育教学的理念,实现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体验式教学已经迫不及待,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作为体验式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转变自身角色也是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
(—)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小学语文课教师要想在体验式教学中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是关键。学习不但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是深挖教材,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一些课外内容,使自身的素养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不但担任着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还担当者小学生情感的教育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此,要想实施体验式教学,转变自身角色,只有提升了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上述转变。
(二)参与校本教研,增强科研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有助于完善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语文的体验式教学,就要坚持以体验教学为基础的校本教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教学实践性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其他各项研究,增强其科研能力,以辅助自身的教学。
(三)转变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教师要想在体验教学中实现角色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体验式教学设计确立的以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为结构的课堂设计,加大创新力度。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教学策略主要有教学方法构成,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策略是以体验教学思想为基础。它重在使学生认知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达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不同程度的感悟和体验,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在体验教学过程中语文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关注学生的体验。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开展体验式教学是贯彻国家新课改的理念,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精神和小学语文课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想实现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实施体验式教学是其必然选择。研究小学语文课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是希望为其教学注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活力,让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 专业发展 结构 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55
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的提升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机会,这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帮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自身专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结构
1.教育教学信念。小学教师的教学信念是师生观、儿童观、儿童发展观和学科价值等方面的教育观念的综合。就小学阶段的教育来说,学生的发展应该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因为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部分,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这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是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前提。传统的教学,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潜力和可能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想要不断的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建立科学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坚信小学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并且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使他们能够熟练的掌握运用。同时,重视语文学科的熏染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最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力。用正确的教育教学信念指导教学工作。
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结构中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语文学科知识和一般性知识。教师应该有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具有的知识,并且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在这些的基础上还需要拥有学科教学方法等知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教材和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专业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教师的组织、沟通、交流、引导和研究能力,总结起来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能够熟练的组织教学,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良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教学能力需要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最大化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将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大化。教师的教研能力是指教师探讨教学规律,并且能够用规律不断革新教学的能力,这也是教师教育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规律和经验,用这些规律不断的改进教学工作。最后是教师的反思能力,这是提升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主体性的表现,也是教师重视、热爱教学工作的体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表现在对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对自己的工作的规划上,从而指导自身职业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进步。其次,教师应该不断的反思专业能力成长过程,不断的发展自我,要对自身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不断的与时俱进,发展自我。
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一)校本发展
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用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但是教学工作知识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需要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够使教学工作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够很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因此,学校应该立足教师的专业发展,督促教师的成长。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教学工作。首先教师要掌握小学教学科研的方法,知道该如何开展小学教学科研。其次教师要对语文课程和教学有充分的认识,知道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知道怎样能够使教学工作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并且能够不断的创新,根据教学实际不断的改进,创造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的目标。最后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思考、反思、学习,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纠正,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要在实践中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反思,反思教学工作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最好,教学中又存在着怎样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该怎样的改进等等方面。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些问题,采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教育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反思工作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反思包括两方面,一是理念方面,二是实践操作方面。理念是说一个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观、价值观的反思。
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正确,能否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素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在实践操作方面,教师要通过学生对教学的反馈,通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检查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改进。另外,教师要反思课堂内行为的选择,方法选择和各种策略的应用效果。将这两种反思相结合是教师的教学更加符合时代的精神,符合学生的需要。同时,在反思时教师要采用有效的反思策略。首先教师要做好教学实践工作,并且勤思考,经常写反思日记,记录课堂中的关键事件。其次教师应该在参与行动研究过程中,对相关课题的研究进行多方面的反思,形成良好的习惯。最后,教师应该形成自己的反思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非校本发展
首先要努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化必须符合教学工作的客观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育专业知识,不断的丰富相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自身素养的培养,不断的提升专业能力,从而掌握语文学科专业素养。教师应该不断的吸收新的理念,充分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学科对人的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要经常给自己增加人文课程,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精神水准。另外,在设计课程时,对于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应该灵活的把握。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 篇三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而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记,课堂效率低下。而如果教师不只用讲授法来进行授课,还可以运用其他的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吸收为学生的主动求知,这就要求通过语言来启发学生一起来看、听、想和说。笔者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拿了一个圆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有的学生拿出绳子量了一下,得出了正确答案。有的学生直接在地上滚动了一圈,同样也测量出了圆盘的周长。那么,如果不借助外在的工具,教师怎样来测量圆盘的周长呢?于是笔者就给学生讲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14倍,于是就出来了圆周率的概念。这样通过一步一步地引发诱导,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其思考能力,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具有儿童气息
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要做到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儿童气息,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有滋有味儿,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教师需要运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使其受到数学知识的滋养,再通过驱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精彩的导入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猜谜语、编顺口溜等。
三、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求严谨简约,规范准确
小学数学学科的语言跟小学语文学科的语言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数学的语言偏重于逻辑性和简约规范性。不像语文学科语言那么富有诗情画意。尤其是数学学科中的概念和公式等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表达方式,要求一字不差,否则就会产生错误。如“增加到”和“增加了”就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到了某个程度,一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某个量,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一定要尽可能地运用普通话教学。而且教师的语言在精准的情况,还要简洁通俗,干净利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课堂教学只有40分钟,如何向短短的一节课要效率,就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少讲或不讲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教师要注意自己说话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不能随意使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解释,从而表达精准的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的表述,或翻来覆去地重复说某一个要点。
四、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语言要做到幽默风趣
语言幽默是一种比较高的教学境界,极富有情趣且含义深远。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让课堂活跃,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心情舒畅地进行学习并且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愉悦融洽的师生情感,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审题不清和隐含条件而发生错误的方式,就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调加调侃“:一定不要因为粗心马虎走上了牙路哦!”学生一听就哈哈大笑起来。“牙”与“邪”形似,教师看似也因粗心而闹了笑话,实则是告诉学生粗心审题要不得。幽默的方式的确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的学生心悦诚服,能够开启学生的智慧,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课堂的效率,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五、教师的无声语言运用要恰当,做到恰如其分
教师的授课包括“讲”和“演”两个板块,“讲”是有声语言,而“演”则是无声语言,包括表情、手势和体态等,有一些无声语言是可以辅助有声语言做好准备的。作为一名教师,一般一定要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是不可能做一名好教师的。教师的眼睛会说话,可以表达鼓励、批评、赞成和反对等多种态度。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要充满爱心,用爱的眼神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即使批评学生,也可以运用一些警告的目光来进行。数学语言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尤其是无声语言,看似无声胜有声。使用适当的手势,铿锵有力的语言,可以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加亮色与活力。不过,教师也要注意一个度,过犹不及。
六、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运用标准的普通话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 篇四
1 导入语要“异”
课堂导入语的“异”,是指形式和语言的奇异、奇特和标新立异。如果你着装漂亮 ,必定会吸引过往路人的注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的“黄金时间”,在这十分钟里,他们尽情玩耍、嬉闹。上课铃声一响,孩子们都陆续走进教室,平时成绩比较好,自制力比较强的同学很快地进入到课堂角色中,而部分自制力弱的同学还沉浸于刚才的玩耍嬉闹中,如果用一种陈旧的课堂导入语:“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些自制力弱的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当他们“醒”过来时,老师上到哪儿都不知晓。这是影响学生听课效率,造成孩子的思维与教学环节上的脱节的因素,也是造成班中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年代中的孩子,在电视和报刊的影响下,知识面不断拓宽,那些理性、陈腐的陈述,逐渐被他们淘汰,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新颖、奇特、标新立异、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导入语。
在教学《称象》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在导入这堂课时,我是这样开始的:“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一些器材,这节课,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顿时,孩子们的眼睛同时射向了讲台,静候实验的开始。
“听听读读”这类课文兼并了“听、读、记”的特点,孩子们往往对这类课文比较感兴趣,在授此类课文时,教师尤应注意以课堂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听》这课时,我的导入语非常简单:“同学们,你们听――”随之,便播放出一段配乐的朗诵,孩子们顿时便进入了“听”的角色。
由此可见,导入语的“异”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性,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过渡语要“顺”
顺则通,通则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例如教《找骆驼》一课,为了更能让学生明白老人是经过仔细观察才知道那只骆驼特征的。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你们瞧,老人清晰地说出了骆驼的特征,却说自己不知道它往哪儿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通过这段过渡语的设置,既帮助孩子理顺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又使孩子在脑海中对全篇文章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真正的好孩子》中有一个片段,讲黄莺和喜鹊争相夸自己的孩子,乌鸦却在一旁不做声。在处理这个片段和下一个片段“小鸟回巢”衔接时,我用了这样的过渡语:“漂亮的外表,动听的歌喉,真让人羡慕不已,然而,光靠这些,就能称得上是好孩子了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这样,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片段,整堂课也随之和谐起来。
因此,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艺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使孩子在课堂中领略到那种语言和谐之美。
3 提示语要“精”
“精”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精巧、细致,提炼精华,除去杂质。”提示语就好似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你照明前进的方向;提示语又好似一个舵手,在你快要触礁时,让你转变航向,顺利驶向彼岸;提示语又好比一支号角,在疲乏的时候,能激起前进的动力。
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为了让孩子明白小象之所以如此聪明,是由于阿玲的教导、指挥得当,作者称赞小象,实是赞美阿玲。就在学生们为“是赞美阿玲?还是赞美小象?”争论不休时,我这样提示:“小象的技艺真是精湛,但它精湛的技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经过这样小小的提示,孩子顿时领悟了作者是通过写小象来赞美阿玲的指挥有方!同时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教师如果在备课时,细致、巧妙的设置提示语,不仅能激发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 篇五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构建;重要性
《徐特立教育文集》中说:“教师是同志中的领导者,因此就要尊重教师。教师和学生,一切都是相互的平等的关系,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叫做“教学半”(教者学者各负一半责任,就没有资产阶级的所谓教师本位或学生本位的对立),或“教学相长”,在教和 学的当中,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利益,都获得进步。这是新的师生关系的问题。”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学生作为受教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已成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保证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的迫切需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其重要性和意义十分重大。
一、何为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单一的关系形式,而是一个由多层次的关系构成的系统”,在这种关系系统中,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而心理关系与教学与学习关系的形成是必然的。人际关系是集体交流与师生关系的一种补充。总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由教学关系、心理关系和人际关系组成的系统。因此,师生关系这一多方面的制度一旦形成和确立。它不仅关系到教师和学生作为个人的人际关系,心理关系将进一步影响建立在教育和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
对于教师而言,如果教师能够得到学生的尊敬,教师就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但相反,如果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那么教师就会丧失自信,从而导致工作没有热情、讲课没有激情的工作状态,并进而引发对学生冷淡,使得师生关系陷入僵局的严重后果,那么在这种情景下的教学质量也肯定是不高的。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爱护,学生就会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敏捷,这样的状态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学生也更愿意去听从教师的教导,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反之,学生则会产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感和厌恶感,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师生之间所产生和形成的一切,既是师生交往的结果,也是师生共同面对和分享的成果”。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它的好坏是影响教学过程顺畅与否的重要因子,也是关系教学质量是否高效的关键。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现教学本质的基础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得出了著名的期待效应:“凡被教师预先认定为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儿童,若干月后他们的能力相对来说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因为在师生关系中,师生共同面对所学知识这一对象,共悟其文化精神价值。一方面,在教育教学师生交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认可、赞赏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一种责任、一种信任、一种激励,使学生在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体验中获得力量和信心,进而转变学习态度,努力刻苦学习。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容易使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转化为学生的领悟和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期待所产生的行为又使教师由此产生较高的职业效能感,加强对学生的期待。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也有期待。学生在知识、能力、智慧诸多方面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但学生同样也能够以自己的“学”及其独特的表现反作用于教师,进而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如学生以独特的思维所提出的问题,会促进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会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技能。
三、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人际间的信息交换来完成知识技能的转移和发展。教师也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其人格价值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而教师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教师应树立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树立民主意识,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民主平等的态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及时捕捉他们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作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
第二,教师应积极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活动上的,“教”与“学”是师生交往的基础。通过改进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就会提高,师生情感就将朝积极的方向转化,获得教学成功,进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从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则将进一步巩固师生之间的积极情感关系。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地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
第三,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展现自身人格魅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做到真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同时,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必须要具有内在的人格魅力。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自我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水平,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是学生的心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其重要性和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学生为本、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努力提高个人的知识涵养和道德修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保障教学质量的高效,为学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 篇六
主题词:语文 教学语言 策略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武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语文专业知识扎实,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为学生所认同,原因之一就是老师的教学语言缺乏“引导”性。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其课堂教学语言自然应该以“引导”学生,有效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重在学法指导。本文着重就小学语文老师语言的“引导”性进行阐述。
一、开课导入语言,简练生动新颖
生动的课堂,离不开好的开题。有句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形式新颖的开题语言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平铺直叙、平淡刻板、照本宣科的语言,只能使学生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在发展之中,他们还没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如果一节课的导入语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这一堂课他们将不会投入很多的注意力。实践证明,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景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能自觉、轻松、愉快的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
教师在课题的引入时,一定要精心组织语言,巧妙地引入。可以是一个谜语,一首儿歌,一个笑话,一个故事;可以是悬念,是思考,是猜想,可以是……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一些有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也是引入新课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匆匆》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叫同学们计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度过了多少个日子,从而导入课题;有的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形式来引入,如《七颗钻石》一课的导入新课,可以讲故事设计开题。这样,不同教材就选择不同的导入新课方式,学生由不愿学到自愿学,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师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场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解惑释疑语言,启发诱导明了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难免不遇到很多难题,尤其是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更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经常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的困难,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即可抓住时机,运用教学语言巧妙地点拨学生,教给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种课堂讲授语言主要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主要以简明、准确、条理清晰为要。在传统教学中,课堂讲授语言是很重要的,在所有教学语言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表达方式。
三、处理争论问题时,语言要画龙点睛
语文课堂上,学生们由于思考问题方式、阅历的不同,彼此的见解自然会不一样,与教材知识发生碰撞,擦出思维的火花,并由此而产生争论,这是好事。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不能简单地说,谁的观点对,谁的说法错。要用画龙点睛的语言,让双方争论的问题找到一个合理共振点,让学生豁然开朗,如梦方醒。
如在《路旁的橡树》一文的学习中,学生们就为了到底该不该留橡树而发生争论。有的同学认为橡树挡住公路的修建,该砍;有的学生则认为橡树长那么大,多不容易啊!该保护。不同观点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不可开交。这时,老师便引导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筑路工人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学生便自然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了,自己寻找答案。
四、处理价值取向偏离时,语言干错果断、旗帜鲜明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多元感悟,许多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各种不同的答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称之为“有创意”,结果引起学生误解。于是学生绞尽脑汁说出一些“标新立异”的答案,以博得老师的赞赏。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矫正”作用,这时候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干脆果断,旗帜鲜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绝不含糊,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否则,会误导学生一生。
五、总结性的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拓展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6篇教师小学语文论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