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公共关系学教案范文最新3篇(公共关系教学课件)

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3篇公共关系学教案范文,希望在公共关系学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公共关系学教案 篇一

关键词:教育;职业倦怠;农村学校

一、调查背景

1.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堪忧。2005年8月,人民大学对8699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堪忧: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86%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有49.7%的被调查教师有较明显的情绪衰竭,有68.2%的个人成就感低落。

2.教师职业倦怠是有关职业倦怠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近几年国内心理学界研究的热门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归因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而往往忽视了教师主体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忽视了教师的生存状况和身心健康程度

3.心理学研究的教师职业倦怠多停滞在情感、态度和认知等层面,落脚点是心理干预,对国家政策、社会关系、行政管理等复杂原因造成的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涉猎较少。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又多停滞在思想、认知的状态,具体落实在行动上的少,最终见实效的干预则是更少。

4.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心理学研究、行政管理研究、社会公共关系学研究的眼光多紧紧盯着的是城市教育,忽视了农村教育这个巨大的舞台。而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就像害在腋窝里的疮一样,不受重视,恰好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比城市教师更加严重。

二、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性犯罪率一路攀升2.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3.不务主业和正业。4.酗酒。5.。6.不学习,骄傲自满,刚愎自用。7.没有职业愿景,随遇而安,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应付了事。8.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

三、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根源的调查

1.新课改使教师压力增大。

2.应试教育的沉重枷锁严重腐蚀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3.国家政策导致的教育公平失衡,教育的区域性发展差距增大,使农村教师政治地位低下,工作没有盼头。

(1)义务教育配套资金不完善。

(2)义务教育推进太激进,教育公平严重失衡,教育“边缘现象”突出。

(3)教育经费的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4)农村学校,因为教育资源匮乏,没有能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未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大班额现象仍然很突出。

4.学校管理诱发的教师职业倦怠。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办学目标的定位、学校的制度规定、学校的领导风格、学校的学术气氛、学校教师的角色规定等都会对教师产生影响。

(1)工作环境诱发的教师职业倦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之,不良的学校氛围则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2)还表现为超重的工作负荷和超长的工作时间。很多人认为教师工作清闲,收入稳定,假期多,每天就只上几节课,而没有看到教师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前所做的找资料、研究学生、写教案等准备工作,没有看到课后教师批改作业、出试题等隐性工作。

(3)工作单调乏味。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狭小,内容单一,方法传统。

(4)社会根源。全世界各国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十分重视教师,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各级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而且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懂教学规律,并且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

5.教师自身原因。

(1)教师本人的性格方面有缺陷,内向、孤僻、暴躁、不合群、缺乏自信心、易怒、情绪紧张、焦虑、心理脆弱的教师在工作中容易感到有压力,易产生职业倦怠;

(2)有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目标不明确,教书只是为了挣大钱,图社会地位。

(3)家庭压力大。很多农村教师,不仅在思想上是家庭的支柱,经济是也是家庭的主要来源。

四、干预措施

1.国家政策调控。最强有力的干预杠杆就是国家政策,它的效益是立竿见影,事半功倍。来得最直接,最快速,最稳定,最保障。

(1)确保农村教师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确保农村教师工资高于当地城市教师工资水平。

(2)高级职称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农村教师因为业绩不容易受关注,社会关系简单,信息闭塞等原因,评高级职称非常困难。

(3)严格控制农村学校教师的调动。特别是向城市的流动,政策面前一律平等。

(4)努力改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5)荣誉的分配尽可能照顾农村教师。

(6)逐步建立农村教师提前退休的机制。

(7)建立长效学习机制。

(8)建立常态心理援助机制。

2.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给予教师从容的课前准备时间,缩减班级规模,以减轻教师的负荷。

(2)倡导教师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加强教师间的合作,营造学校组织的和谐气氛围。

(3)吸纳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使之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4)肯定教师的成就,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凸显公平竞争的精神。

(5)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和更大的自由度。

(6)明晰教师的自我期许,使之切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等。

(7)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

(8)鼓励教师参与改革实践,让他们提供建议,参与策划,掌握改革信息等。

3.教师要学会合理调适,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应培养健康的人格,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地丰富完善。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锻炼,是减少心理挫折和压力的根本途径。教师应直面社会现实,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以平稳的健康心态去主动接受现实并适应现实;只有教师自身执著地追求,努力拼搏,使自己充满力量和智慧,才能具备独特人格魅力。合理调节情绪。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情绪自我调节方法,进行适当的转移调控、宣泄调控等。合理调节生活节奏。要改善睡眠、饮食等方面的不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参加业余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找到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

课题标题: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

公共关系学教案 篇二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 教学方法实践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公关”,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当今世界任何组织的成功都离不开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有很多,一般指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组织适应于公众的需要,使公众适应于组织要求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行为。目前,我国92%以上的高校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以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也得到了普遍开设。

1在我国开设公共关系课程的必要性

上世纪80年代初,公共关系学引入我国。作为一门科学,现在我国已出版的相关著作已达数百种,研究水平已从起步阶段向普及阶段发展。1985年深圳大学首先开设公众传播专业。1987年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公共关系事业步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1999年初成立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公共关系已经走向行业化的道路。尽管公共关系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随着公共关系的学科化和职业化发展,人们对公共关系的性质、职能有了深化和成熟的认识,其在中国的发展已是必然的时代趋势。公共关系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公关技能,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竞争观念和创业精神,直接影响学生本人的长远发展,为学生今后适应职业变化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公共关系学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种组织也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商品经济促进了公共关系,同时公共关系又推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必须运用公共关系去占领消费者市场,获得公众的支持,提高企业的知晓度和美誉度,使其社会、经济效益共同发展。

公共关系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体制改革是组织从行政关系向公共关系转变,从单一结构向立体化、多元化结构转变。各级组织机构都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手段,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从而获得国民的支持和拥护,保持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与世界的联通,这种联通不仅限于外交,同时还存在于经济文化生活中。树立中国产品的形象也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目前,我国不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不高,除了品质原因,也与我国企业对外公关工作不够有关。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公共关系课程教学

公共关系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通过合理的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高。但目前我国学生对公共关系的概念及工作仍不够了解,普遍对公共关系课程不够重视。作为高职学院的教师,应努力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进行创新和突破,高职学院中的公共关系课程教育应以实用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强化公共关系意识作为重点,塑造组织形象为核心,“初级礼仪+中级传播+高级策划”,同时兼容诸如经营管理学、新闻学、广告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实地教学法、调研方案设计、情景模拟、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课堂授课加实践的方法,并配合多媒体手段完成教学。

2.1 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就是针对学生将来可能担任的某个工作职务,制定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模拟项目,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解决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记者会、商务谈判、宴请及日常事务性工作,这些都要学生应用沟通、礼仪等相关知识进行场景的模拟。此法比较生动,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表演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及展示,提高了实践能力。例如:模拟某企业的记者招待会,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主办方、记者、工作人员,教师并协助学生理解记者招待会活动的要求及流程。在“记者”的提问中,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进一步了解到了学生潜在的能力,也使学生同时体验到了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2.2 实地教学法

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公共关系知识后,组织学生到相应庆典活动、展销会现场观摩,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变为感性认

知,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公共关系的工作内容。

2.3 案例教学法

公共关系案例就是在公共关系的研究中的范例。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揭示公关活动的规律,进而用理论规律去指导公共关系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公共关系教学离不开生动具体的案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对于管理类课程,尤其是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非常适用。在案例选择时,必须遵循以下标准:接近性,要选择接近学生生活真实并感兴趣的事件;热点性,让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新近发生的敏感事件;激发性,结合案例所授内容,激发学生思考实际问题,使学生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2.4 调研方案设计

在调研之前,就调研的目的及对象,对调研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局考量和安排,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并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例如: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调查对象及目的),让每位学生将学过的问卷法、抽样法、访谈法等调查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调查中去,并要求学生进行公共关系调研时坚持全面客观的原则。回收调查问卷后,分析统计相应数据并撰写分析报告。

3推动公共关系教育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3.1 努力提高公共关系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公共关系教育为学生将来由学校步入社会提供了实践的舞台。作为公共关系教育的任课教师,必须具备品德优秀、理论扎实、技能全面、研究积极等素质。目前,在我国从事公共关系教育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并不高,往往是由其他专业转入公共关系专业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这种现状就要求公共关系任课教师不断学习,除加强自身专业进修外,还要实施全面系统的培训,公共关系教师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公共关系专业组织,与专家探讨,分享彼此的研究结果。这是建立完备的学科体系和培养学生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3.2 结合中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加强理论研究,开发优质教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及完善,公共关系在我国迅速发展,逐步系统化、应用化、科学化。公共关系与传统学科不同,是一门应用学科,培养学生理论素养及专业技能。因此,公共关系教材应结合中国国情,汲取国外先进的公共关系理念,突出实践性,既以基础理论为指导,又以强有说服力的实例为依据,更要以满足学生可操作性的需求为出发点,摒弃传统教材的说教特色,进行大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做到可读性与应用性并重。

3.3 深化公关实践,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只有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公共关系的真谛。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公关演练与操作。经过数年的教学工作,笔者发现社会从业人员是愿意参与学校部分教学工作的。教师应积极配合这些愿意参与学校教学的业内人士,针对学生的专业要求,与相关企业或组织建立起公共关系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策划一些公共关系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提升自己,获得良性互动,这对学生未来就业也是有益的。

4结语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系统的交叉学科,涉及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要应用相关学科最新的成果,来完备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完善公共关系课程教育,让学生有兴趣学,并有所收获。在教学中做到科学与创新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最终让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得到培养,公共关系素质得到完善,实际公共关系活动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熊越强。公共关系事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兴梅,林娟。公共关系基础[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公共关系学教案 篇三

【关键词】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

一、提高对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认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应“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有评论认为,中国在安全生产领域已形成全国性的应急预案体系,从非典疫情,松花江水污染,“桑美”台风,到山西多起煤矿事故……各类突发事件频繁考验着党的意志,国家各级政府也在这一次次“大考"中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关系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也伴随产生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趋于复杂。各级各类学校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多样,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率也在加快。积极预防和完善处置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是维护广大师生员工利益和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是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执政能力,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能力的现实考验。必须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摆在突出位置,认真抓好。加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事关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事关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势在必行。

二、增强对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理解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学校或学校周边地区突然发生的,并对师生生命健康、教育教学秩序或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的公共事件。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并非起始于当今,是由来已久的,只是原来没有上升到公共事件的角度来认识,原来把这些《快回答·www.kuaihuida.com》事件称为校园突发事件或校园群体性突发事件。虽然党和国家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对这类校园突发事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并没有把它纳入应急管理之中。直到2003年春,我国突然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人们才对突发公共事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把“突发公共事件"与“公共危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展开深入研究,并制定应对的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与公共危机密不可分。公共危机,是指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一定范围大众的正常生活、工作、生命财产以及正常的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的状态。从引发公共危机原因的角度,公共危机也就是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尽管有了以上的认识,我认为,目前人们对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认识还很不充分,甚至有人对于教育系统是否存在公共危机还抱怀疑态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无数事实和全国典型案例足以证踞,教育系统同样会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同样需要应急管理,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大家深知一百减一等于零的道理,即一百件事,九十九件完成得出色,仅因为一起突发公共安全事故没有得到有效救助就会全功尽弃了。

为了构建完备科学、系统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置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效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专项基础工作就是对其进行分类。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和形式是十分繁杂的,而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综合考虑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危急处置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七种类型,分别是:违规办学事件、自然灾害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社会安全事故、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国家教育考试事件。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教育性。二是具有公共性。三是具有突发性。四是具有不确定性。五是具有双重性。

三、强化对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

如何对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进行应急管理呢?总的说来,必须依法进行,我们称之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制。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会使学校出现一种非常规状态。在危机状态下,通常的做法就是建立以教育行政为核心的应急机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行使行政紧急权力应对突发事件。教育行政应急改变了日常法律确定的国家机关与教职工和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将重心向教育行政应急主体倾斜,教育行政应急主体可以采取必要的对教职工和学生法定权利和合法利益进行某些限制和带来一定影响的措施来应对突发事件。但是,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实质是法律的管理,需要用法律来规范。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充分依靠法制、科技,以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师生伤亡和危害,保护师生合法权益,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教育事业稳定发展。

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在限定的可控时间内处理完毕突发事件,迅速恢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落实“一案三制”。所谓“一案三制”,是指教育系统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者方案。《国家突发性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与等级、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组织体系、应急运行机制、应急保障、应急监督管理做了详细的规定。其后,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及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教育系统突发事件的实际,制定了全国和各地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对教育系统应急组织体系,预防和预警机制,应急预案启动与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做出了具体安排,并按照预案的要求进行了培训和演练。一些大、中、小学校也结合本校实际编制了应对教育系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

其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核心内容。教育系统要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系统的突发事件的形成、处置和善后,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政府其他部门等组织的配合才能妥当应对。因此,应在各级人民政府协调下,让政府有关部门和组织参与应对教育系统的突发公共事件,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履行教育应急的相应的职责,形成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应急管理体制。

教育系统要全方位建设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运行机制,以担负危机管理职能的机构为核心,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反应快速,按照相应组织结构运作,从而对危机事态进行预警,应对和恢复要做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预防和预警可以说是应对教育系统突发事件的基础和前提,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制,做到报送突发事件的信息快速、准确,采取措施及时、合理。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学校要根据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控制事态发展,并按规定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若事发学校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要启动相关预案,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地区学校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突发事件暴发后,对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使用与事件级别匹配的资源,采取分级应对的措施。教育系统的这种公共危机,除少数特例外,一般都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遏制或者控制,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扩散。这是因为,学校历来是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对象,是各级人民政府重点保护对象,与当地人民政府保持着良好而有效的信息联系方式;学校内部组织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学校教职工是教书育人的职业工作者,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是教职员工的神圣职责。因此,一旦学校突发公共事件,除了学校师生的自救,当地人民政府会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地救助。所以,从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展开救援到恢复重建的周期比较短。

最后,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要实行教育行政应急法制。

教育行政应急的实质是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状态下政府及行政部门行使紧急权力,采取行政紧急措施来消除危险。但教育行政应急要坚持行政法治,依法应对突发事件,遵循正常行政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服从教育行政应急管理部门的指挥。同时学校又是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基层组织。要切实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组织学校师生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各种应急演练。根据教育系统危急管理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应该包括应急预案,公共事件发生前的预警,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危机后处理等四个管理环节。.预案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处理教育突发事件的能力;预警决定着能够对可能的突发事件早发现、早处理,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带来的损失;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是整个应急管理的核心,要对事件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整理分析,对事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各种应对措施做出相应的决策;危机后处理是在突发事件的影响减弱或结束之后,对原有状态的恢复,对事件的相关部门、人员的奖励和追究责任,对事件及时形成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我们必须要重视教育系统的突发公共事件,研究教育系统的突发公共事件,采取科学而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因此,对于教育系统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龚维宾・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4.

[2]黄顺康・公共危机管理与危机法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11.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上面的3篇公共关系学教案范文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公共关系学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