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大班科学《放大镜》教案(优秀5篇)(大班科学放大镜教案及反思)

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快回答整理了5篇大班科学《放大镜》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放大镜。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 篇一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突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刻揭示文中蕴含的道理,注重语言的品味。凸显阅读教学“以读悟理”、“以读悟语”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列文虎克玩镜片,之后,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

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

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

【学情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不大会通过细致的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事件主要内容更是困难。

2、由于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等原因,对于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蕴含的道理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较大困难。

3、学生阅读经验、方法积累的还不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一些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资料、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边读边想象等。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们设计本课教学为五大环节。

一、回顾课文内容(3分钟)

二、感受“大名堂”——玩出了成绩(12分钟)

三、感悟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了花样(15分钟)

四、品味文章中蕴含的道理——玩出了道理(5分钟)

五、联系生活,深化主题(5分钟)

一、回顾课文内容(3分钟)

上课伊始,教师板书:玩。同学们都喜欢玩,老师也喜欢。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名叫“列文虎克”。板书:列文虎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玩出了大名堂。板书:名堂。

同学们,你知道“名堂”这个词在词典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发言时,教师依次出示三种解释:1、花样;2、成绩;3、道理。请同学

们好好读读书,思考:你觉得哪种解释更有道理?在文章中找找理由。

根据一般人的阅读经验及前测,我们估计选择成绩的学生居多。理由在课文第5自然段,这就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感受“大名堂”。

为什么直接切入课文最后,抓住学生触动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开读书交流呢?我们考虑,这样能够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列文虎克的伟大发现有充分的认识,对列文虎克本人充满敬佩,为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发现做好充足的铺垫。

二、感受“大名堂”——玩出了成绩(12分钟)

(一)名堂是指什么

我们先要帮助学生明确这个大名堂是指什么,可以请同学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成绩?

此时,可以利用课件出示几则微生物的图片,丰富学生的必要认知,又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悟名堂之大

紧接着,我们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到底有多大。先请你轻声自由朗读这一段下面的文字,学生有所感之后,在讨论中教师顺学而导。

学生可能会谈到这句话:

1、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我们可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英国皇家学会”的了解。学生交

流资料,丰富必要的认知,当他们知道看门人列文虎克与鼎鼎大名的牛顿等人同属一个学会时,一定会惊叹于列文虎克的巨大成就。教师再利用课件动画演示激发学生读书热情,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敬佩之情进行朗读,效果会很好。

学生还可能谈到这句:

2、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1)课标指出: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抓住“拜访、欣赏”等词,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感悟到女王和沙皇对列文虎克的尊重以及列文虎克伟大发现的轰动效应。

(2)有些学生还可能会关注到句子中“连?也”句式的强调作用。如果没有学生提到,我们可以提示:这句话中有两个字配合起来使用,使得表达效果更好,你能品味出来么?通过比较两句话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会加深对“言外之意”的理解,同时增强语感能力。

(三)师生合作朗读,读出对列文虎克的敬佩之情。

理解到这种程度,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成为可能。在学生练习之后,可以采取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的形式。师生合作朗读,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场”,可以有效烘托课堂气氛,加深阅读体验。

年少时,列文虎克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可是他却?学生接读“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列文虎克就是一个普通的看门人,他的伟大发现却惊动了全世界,连?学生接读“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三、感悟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了花样

(一)理清列文虎克是怎样一步步玩出花样的

列文虎克的伟大成绩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有些同学也认为“名堂”可以解释为花样,你们的理由在课文那些段落呢?学生会找到课文2、3、4段讲了列文虎克玩的过程。这就进入到了本节课的第三大环节,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默读文章,思考列文虎克一步步玩出了怎样的花样?并动笔用序号在书上标出来。

理清故事脉络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请同学们借助这些提示,用自己的话将列文虎克玩的过程说下来。而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啊!之后,教师点评:象这样好好细读文章,用简洁的话语,列出重点情节,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这一环节设计,学生既理解了内容,又发展了语言,还体会了学法,凸显了环节的整合,增强了实效。

(二)细读感悟,有感情朗读

接下来,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细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了。

尊重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列文虎克玩出了一系列的花样,哪些地方吸引了你?想一想:为什么?

放大镜科学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感受其中的变化。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放大镜】,说说放大镜的作用并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 还可以干什么呢?

-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 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展开】

2. 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活动1: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3. 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

【结束】

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扩展活动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带幼儿们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注意事项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活动评价

对于是否理解放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放大镜上有凸透镜,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就叫做焦点。这样通过放大镜的阳光聚合在一点上就可以把纸点燃了。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放大镜下的晶体》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内容。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经过3年半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质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师生关系融洽。

2、但在语言表达上有点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

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等。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生分别观察糖、味精、盐、在肉眼下和在放大镜下发生了那些变化?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7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固体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发展,所以评价时,我更多的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课我采用了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在“初识晶体,引入课题”和 “自制晶体”这两个环节中我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记录表展示和谈体会中我采取了口头表扬、自评、组评、展示等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

1、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探究与实践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四、小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 篇五

设计思路幼儿的世界,就是一张白纸。幼儿认识东西比较直接。亲眼所见的物体,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可是今天物体为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变化呢?原来这是一个有关放大镜的探索游戏。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镜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透过这面镜子观察物体,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这面镜子的好奇与探索的兴趣。,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观擦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

从功能来看,"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的。所以,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变化

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3.培养幼儿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活动准备1.欣赏有关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视频2.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第3.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观看视频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观看然后引入,即让幼儿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又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放大镜的好奇。】

教师肯定幼儿的观察结论如: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镜

1.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2.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3.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4.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想象和比较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四、拓展和延伸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所以,小朋友们不能说不礼貌的话,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面的5篇大班科学《放大镜》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放大镜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