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8篇)(颐和园教案设计获奖第一课时)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的8篇《颐和园》教学设计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在长城一课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建筑的雄伟壮观,它包容一切的博大气势令我们震撼。同样,在中国还有一种建筑艺术也另世人瞩目。她集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精雕细琢、雍容华贵,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板书课题,你对《颐和园》知多少?把你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颐和园》美丽的景观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风景美。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和带生字的词要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课件出示词语。长廓、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姿态不一、隐隐约约、神情气爽、金碧辉煌。

4、检查自学生词情况:(1)指名朗读词语、(2)齐读、(3)联系前后文内容解释带点词语、(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摘录课文的首尾句。课件出示: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都是写颐和园美丽的。

我发现这两句话是课文的起始句和总结句。

师小结:开头结尾互相照应,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结构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

师:景色表现了颐和园美丽?

生:作者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景色,三写昆明湖景色。三处景观都突出了《颐和园》的大、美的特点。

三、细读课文,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

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这几处景物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能看出来?一边勾画一边用箭头标出游览的示意图。

师:课件演示句子。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经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又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师:作者用了那些动词,把各处写物的连接起来的?

生:作者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这些叙述游览过程的动词,过渡连接景物的。

师:这种利用动词过渡连接景物,叙述游览过程的表达方式是移步换景。它让游览的过程不断转换,更加清析。读一读,感受一下。

四、研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师:我们就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先领略一下长廊的美。

师:播放课件,师范读。

师: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从哪体会出长廊的哪美?

生:(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长,间数多。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堪称是艺术珍品。

(4)长廊周围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了长廊解花盛开时的美。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非常舒畅。

师小结:作者从不同方面描写了长廊设计精致美观,表现出了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精湛的技术,我们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感悟到长廊的美。

播放音乐: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师:走完长廊来到了万寿山,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什么?

生:佛香阁、排云殿。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耸立”一词感受到佛香阁高;“一排排”感受到排云殿占地面积大;“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很高;“红、绿、朱红”等颜色,又使人感到古色古香的美。

指导朗读;

师:我们从这些词领略到“万寿山”的景观壮丽。在万寿山上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昆明湖美在哪?

生:又静又绿。

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此处作者为什么没用“划船”的“划”,而用滑冰的“滑”?

生:用“划”字船过去以后,水面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驶过以后,“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所以用“滑”比“划”好。

生:用“滑”字使昆明湖显得更静,更美了,让人回味无穷。

师:是的,这个“滑“字用得真是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大家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悟出了它的妙处,把书读活了,来吧,读一读感悟它的妙处。

师过渡:从万寿山下来,作者来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美丽的什么?

生:美丽的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师:这么美的昆明湖让我们用朗读感悟一下。

师: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丽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五、师总结:

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光辉成就以极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六、作业链接:

1、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小练笔: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颐和园》教案设计 篇二

【摘要】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特别是作为“农远”学校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运用“农远”教育资源,并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农远 阅读教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主题与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颐和园》这一课是笔者在课改年级上的一节公开课。笔者打算就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一些有益地探索。因此,我将《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主题定位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依据学生过去积累的学习经验,以《颐和园》为例,在学习过程中使之具体化,最终达到教学既定目标。课前,我充分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资源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在教学中,运用媒体辅助教学,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整节课采用“确定目标,自由探究,获取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五个环节构成。

【案例描述及分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颐和园》。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

板书课题:

颐和园

生:作者先是游览了长廊;然后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和排云殿;接着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看到了昆明湖的景色;然后下山,观赏了著名的十七孔桥。

师:看来作者的游览顺序即写作顺序大家都清楚了。那么这节课,老师就想帮助同学们通过组内同学之间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来深刻理解课文,进一步领略颐和园迷人的风光。这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方法,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尝试一下?那么,请同学们首先按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自己确定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生:我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这是我们学习每篇课文都应该争取做到的。

生:我想知道颐和园中长廊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读读描写昆明湖的这一部分,看看昆明湖美在哪儿。

生:我想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生:我想背诵课文。

师:下面老师归纳一下同学们提出的学习目标。看看是不是这几个: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必选的);二是体会园中景物的特点(各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学习,不必都选);三是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四是背诵课文。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所需确定学习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体现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充分的尊重。)

师:如果没有问题,就请各小组迅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目标组织学习。大家可以结合以前的学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小组学习)

(评析:课上,教师注意激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颐和园之行吧!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学习了描写长廊的这一部分,我们采取的是“找特点,谈感受”的方法。我们先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媒体出示“农远”资源:长廊画面和文字片段,学生朗读。

生:我先来汇报。通过读课文,我知道长廊的特点是长,走在这样的长廊里,我会觉得非常自豪。因为我还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作为中国人,我为祖国有这样好的建筑而骄傲。

师:是呀!体会得真深刻!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部分,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课文。

生:我接着介绍长廊,我觉得长廊的环境也很美。

读句子。

师:你读得真美!有谁愿意向她学习,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长廊。(看投影)走在长廊里,长廊那独具特色的建筑,长廊上数以千计的彩绘,再加上长廊外昆明湖的美丽景色,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配上音乐再读一读这一部分,共同感受长廊美丽的景色。

齐读。

(评析:充分利用“农远”教育资源中的媒体资源辅助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感悟后,指导学生美读,并注意给全体学生朗读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朗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师:我们不知不觉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引读)哪个组接着汇报?

生:我们小组游览了佛香阁和排云殿,我们选择的是第二种方法“查资料,深入体会”。我先来汇报。通过读课文,我们认为佛香阁非常高大宏伟。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从“耸立”一词能看出来,“耸立”的意思就是高高的直立。

生:从“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感受到佛香阁很高。

生: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佛香阁高41米,是颐和园里最宏伟的建筑。园内所有景观都是以它为中心建造的。通过这个资料我更感到佛香阁非常宏伟,有气势。

生:我知道排云殿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庆祝的地方。这个地方一定是非常华丽、光彩夺目的。

(评析: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查阅了关于佛香阁、排云殿的相关资料,丰富并加深了对课堂阅读内容的理解。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拓宽了知识面。)

师:(运用“农远”资源展示佛香阁图片)这么宏伟的建筑,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体会它的壮观好不好?(生齐读课文)大家想不想登上万寿山欣赏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哪个小组学习的是这一部分?谁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学习的是这一部分,我们选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方法。下面我们请一位代表来读读课文。

师:老师为你配上音乐。好,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看他能不能把我们带到万寿山上。请你开始吧。

生朗读。

师:你们感受到什么了?谁来说说?

生:我感到昆明湖景色非常美。

生:听了她的朗读,我感到昆明湖非常的静,也非常的绿。我也想读一读这一句。

生:作者分别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

生:我通过“滑”字,体会到昆明湖显得更静了,更美了,让人回味无穷。

师:你的发言太精彩了!你感悟出“滑”字的妙处,把书读活了!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生朗读。

师:(请刚才的小组代表)你来评一评,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不错,但声音再轻一点就更能表现出昆明湖的静了。

师:你指导得很好。我也想向你学一学,读读这句话行吗?

(评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到了昆明湖的意境美。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及心理感受,学生感到亲切,使学生感受到了阅读成功的乐趣。)

师:(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你来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老师比我读得还好。

师:谢谢你的夸奖。我们都来练一练,看看谁比老师读得还要好。

练读。

(评析:教师看似普通的一句话,是对学生能比老师读得还好的一种心理暗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教师的诙谐以及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动力。)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把它留在记忆里呀?好,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评析:教师对背诵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鼓励学生背诵精美的课文片段,符合新大纲重视背诵、积累语言的要求。)

师:昆明湖的景色的确很迷人。让我们移步下山,到昆明湖去看一看吧。接着汇报。

生:我们学习的是十七孔桥这一部分,我们采用的是“当小导游”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

学生结合画面介绍长堤、小岛、十七孔桥等景物。

(评析:语文的性质之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处学生创设的当小导游的情境,是学生调动以往的语言储备加以运用和创造,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师:颐和园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引读)其实,园中景物不只作者介绍的这几处,还有许多,你们知道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踊跃发言,介绍得绘声绘色,座位上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师出示课件:颐和园风光图片。

(评析:重视“农远”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化了阅读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同时,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颐和园产生留恋和向往的情感。)

师:(在音乐声中)同学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它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北京,亲自到颐和园细细游览。

【教学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阅读教学强调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独立的创造性的进行学习活动。把教学本位定位在师生交往上,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本课教学,教师让学生先自学,自主尝试,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在个人充分自学、领悟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学习过程运用了“确定目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五步教学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真正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劳动者,求索者和设计者。

教师能充分运用“农远”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能优化课堂教学,准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轻轻松松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信息,进行交流与创新,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而高效,有效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颐和园》教案 篇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导游大致地浏览了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现在我们再来欣赏这大花园的美丽风光。

师:这可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上节课我们还知道作者游览了三个景区。

生:我知道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师: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好吗?

生板书。

师: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走进颐和园,那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用心去感受颐和园的美。

二、 新授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的学案,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补充,深入理解课文,一会儿汇报时拿出小组内最高水平。

长廊:生汇报:师: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倾听是一种本领,补充别人没有说到的词句。

主持:我们小组学习的是描写长廊的部分。

生1:读第二自然段。

生2:我体会到了长廊长的特点。

生3:我从这个句子当中体会到长的特点: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ppt长廊长的图片。

师: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写长廊长的特点呢?

生:作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写出长廊长的特点。

师:我们操场一圈是四百米,七百多米接近操场两周。

出示句子,比较:a:这条长廊的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生:我体会到了长廊美的特点。

生:我觉得这些句子体现了长廊“美”的特点。“每一间的横槛上。。。。。。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ppt长廊横槛图片)“长廊两旁。。。。。。使人神清气爽。”

师:还有哪个小组学的这个景点,再来补充。

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进入下一个景点,哪一个小组来汇报。

万寿山:

特点:美,高

抓词“耸立”高高地直立,体现山的高。

金碧辉煌体现皇家园林的气派。

昆明湖:

师: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生汇报。

小组配乐朗诵。

总结拓展: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自然段,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和课文的优美语言。

3、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仿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练习有感情读文,从语言文字中想象,体会颐和园的美景。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手机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颐和园风景的图片,问:你知道这是哪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板书课题,注意“颐”字里面是个扁扁的口。

是的,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神奇的建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颐和园,去领略那里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行读,重点提醒“堤、耸、舫”三字的读音。(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哪个?

4、指名读文,想: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美)课文中有两处直接点明颐和园很美,在哪儿呢?(提示文章总分总的写法)

5、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交流资料,了解历史

1、课文的第一句话点明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那么,你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交流资料)

2、课件出示图片,师小结。

3、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领略美景

这么美的地方,我们赶快去瞧一瞧吧!

1、了解游览顺序

① 默读2-4自然段,划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

② 指名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

2、领略长廊之美

① 自由读文,同桌说说你感觉到长廊有什么特点?是从书中的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长 一眼望不到头(颜色美、形状美)

七百多米长273间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长廊的长?

读句子

美画 (内容多、题材多样)

花(品种多、数量多)

② 那么,文中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景色如何?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自学,写批注。

3、领略建筑之美

①佛香阁高 耸立

美形状美八角宝塔形三层

颜色美 闪闪发光

②排云殿大一排排

亮金碧辉煌

③小结,练习背诵。

五、练习写话

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游览活动,回忆当时的游览顺序,写一段话。

六、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让我们继续期待下节课昆明湖和十七孔桥之旅吧!

《颐和园》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

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该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以往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改变逐段讲解的方法,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合作交流,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感悟、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式的构建】

这节课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辅,来完成学习任务。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是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1、合作感悟、加深理解:

通过复习的提问导入,回忆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各个景点,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欢哪一个景点就重点研究哪一个景点,进行分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部分。这是学生独立分析理解教材的过程,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然后,分小组汇报,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环节。学生不是按照老师设计的顺序来理解课文,而是按自己的理解来讲解和品读课文,完全是自主的、能动的、不受约束的,无论谁都可以尽情地表白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和体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把课文中提到的各处景点的图片做成课件,配合学生的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都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句子,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2、扩展训练、培养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是教学的依据和参照,但它不是唯一的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扩展开来,放开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我设计了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颐和园的其它资料,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内容。

仅仅这样的延伸是不够的,接着,我给学生们放一段录象,让学生们尝试做小导游,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又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展现他们的个性风采。在这样的训练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颐和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它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

美、大

2、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他是从哪些方面写它的美、大呢?

生:作者是按照游览路线的顺序介绍的。他去了长廊,接着去了排云殿、佛香阁,然后又到了昆明湖边,踏上了十七孔桥……

板书:

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二、自读感悟、交流体会

1、师:颐和园有这么多的美景,真吸引人呀!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点?

生读课文,自由汇报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学习:

师:好,请大家合作学习,喜欢同一个景点的同学你们前后桌几个人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去学习那一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临时指派组长。)

师: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

课件出示导学提示:

自读、感悟、交流、朗读

⑴ 读读课文: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点?

⑵ 这处景点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些语句当中体会到的?谈谈自己的理解。

⑶ 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生进行合作学习,读课文的语段,交流各自的理解。

3、学生汇报:

汇报──补充──朗读。

师引导(配合出示课件):

重点抓住以下语句,感受特点,进行朗读感悟:

⑴ 长廊:

很长、很美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运用数字写出了长)

②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写出了长的特点)

③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感受美)

⑵ 佛香阁、排云殿:

华丽、华美,金碧辉煌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⑶ 昆明湖:

清、静、美

①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很静、很清。从中也说明昆明湖很美。)

②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岛上一片葱绿。

(说明昆明湖很美、很宽阔。)

⑷ 十七孔桥:

桥洞多,狮子姿态不一、数量多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4、师:好,同学们感悟的真不错,老师问你们,游览了颐和园,你有什么感受?

生:颐和园真美呀!

生:修建颐和园可真不容易!

师小结:是呀,颐和园是我国的名园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颐和园的什么情感?

生:赞美、喜爱……

三、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1、师:同学们,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几处景点,其实老师告诉大家,它还有很多美景,课文并没有写全,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给补充一些呢?

生自由谈自己掌握的资料。

2、导游介绍: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还从来没有去过颐和园呢,在座的许多同学也没有去过。你们能不能做一个小导游,领大家去参观参观呢?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一段录象,你们先跟着录象练习说一说,当然也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选出最优秀的导游领我们去游览。

师放录象,参与指导。

生练习说。

选一、二名小导游,运用口头语言,自然讲述。

3、小结:

师:你们讲的真好,已经把我们带到了颐和园的美景之中。同学们,你们认为是不是这样呢?好,但愿颐和园的美景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颐和园》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图片:

中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哪位同学知道?

指名学生回答。

生:颐和园。

师:那哪个同学说说颐和园在什么地方?

生:在北京西郊

师: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雄伟壮观的建筑。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颐和园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颐”字的左边部分,注意到了吗?左边不是我们所认识的大臣的“臣”字,请大家抬起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写一下这个“颐”字。

2、师:颐和园原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几经外国侵略者的破坏,又几经修复,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领略这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语

(一)学习生字

1、让学生默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想想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

3、师:先请大家看下黑板,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这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能读出来吗?

(1)小黑板出示本课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指读、男女读、齐读)

师:去掉拼音,放到词语中去,能认出来吗?

(2)小黑板出示词语:长廊、宫殿、掩映、堤岸、佛香阁、建筑、姿态不一、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耸立、远眺、琉璃瓦、画舫、横槛、栽满

①自由朗读。(先试着自由读一读吧)

②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佛香阁的佛,你们知道它们的另一个读音吗?组个词。

③开火车读

④指导书写(这里面有两个生字得提醒大家一下“廊、栽”)

4、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指导学习

5、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词语

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被我们解决了,相信你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就更得心应手了,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吧,读完后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板书:美、长

2、齐读第一段,从这一段中,我们知道了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用这一句话中的两个词来概括。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放在开头,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课文开头就告诉我们颐和园不但景色优美,而且占地面积很大。

3、美丽的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色?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作者游览路线的语句。

指读

师:从这几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游览了哪些地方?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现在谁来做一下导游,把我们这一次的游览路线告诉游客们。

5、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如果你想把你到哪里游览的景点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6、那如果让我们给这篇课文分段的话,你们会怎么分?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分段,总结段意。

明确要求: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教师总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

这次游览,我们欣赏着风光的秀丽,品味着语言的优美,真是受益匪浅啊,下节课我们继续游赏颐和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上节课呀,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知道了颐和园是一个世界级的皇家园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视频:

2、师:请大家来一起听听课文范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那几个景点。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二、讲读,学习长廊景点。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师:既然作者先游览的是长廊,那我们翻到长廊这一部分看看吧!谁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朗读一下。其余的同学认真看课文。

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看课文。

师: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老师一下给混了,同学们能给我讲讲吗?

生: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提示: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

师:好了,同学们回答的真好。那咱们一起来看看长廊。

出示长廊的图片。

2、师:刚才读完了课文,看了图片,谁能用一个字说说长廊的特点?

板书:长廊的特点?

生:长。“一眼望不到头”。

板书:特点(长)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个地方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读出来的。

让学生齐读“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3、师:你是从这句话中的什么地方知道长廊的长的?

生:700、273。

师:700、273都是……?

生:数字!

师:这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列数字说明。

作者是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板书:写作方法(用数字。)

师:我们在读得时候应该怎样读才对呢?谁来示范一下!(指导朗读:突出700、273)

齐读。集体找感觉。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让学生领略颐和园的无穷魅力,为祖国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设计创意:整堂课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能当好小导游把景物特点介绍清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1、能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移步换景的句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

3、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游览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认真地预习了颐和园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课件)

2、我们看到的颐和园很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这节课,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能当好小导游,把颐和园介绍得更美,有兴趣吗?可是,要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地去学习这篇课文,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导游。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配乐范读,创设情境。

提出要求:你如果要当好小导游,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看,想一想作者到过颐和园的哪些地方?

2、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过渡;刚才不少同学表现得不错,弄清了作者的浏览顺序,是个初步称职的小导游,不过,还有更难的考验在等着你们呢?有信心吗?

3、分清段落,找出作者浏览时地点转移的句子。

a、启发:小导游们,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得知作者的游览顺序的呢?请你把笔拿出来,用横线在书上作上记号。

b、抽生回答。

c、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找得非常准,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开头点明了游览地点的变换,说清了游览顺序。

三、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激趣:小导游们,我们先介绍长廊可以吗?

2、抽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作者介绍了长廊的什么特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长廊很长的?用笔作上记号。

5、哪些句子在写长廊的画和花的呢?

6、“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

7、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8、抽生上台当小导游。

提醒学生应该怎样去介绍,学生上台介绍时出示长廊的课件。

四、自学课文后面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进行介绍。

1、过渡激趣:你能把后面的介绍好吗?

2、总结学法。

3、学生自学。

4、小组汇报。

5、抽代表汇报。

(学生上台介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课件,有没有听懂的可以提问)

6、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时,教师要相机出示重点句和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重点字:“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要让学生多读去体会。

五、抓写作特点,促作文教学。

过渡语:同学们也到过不少的地方去游玩过,你能像作者一样把游玩的景点写出来吗?

师生共同回忆、归纳。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拓展。

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七、全文总结。

今天,我们在一个个小导游的带领下作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小导游们精彩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为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长廊(内—外)

18颐和园万寿山(上—下)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堤—岛—桥)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对颐和园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 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会用“耸

立”“隐隐约约”造句。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难点 :

利用网络制作一份“电子小报”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网络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

一、 介绍颐和园的有关资料。

二、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⑴自渎课文。思考:作者抓住颐和园那些景物来描写的?

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段意)

三、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耸立 、掩映、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葱郁等词的

含义。

四、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可分三段也可分六段)

五、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详)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网络查寻资料制作一份“电子小报”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颐和园是我国首都一处著名的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是旅

游观光的好去处。昨天,同学们随老师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已经领略到了颐和园的美。谁来回忆,昨天的游览路线?

二、出示游览图,复习课文描写顺序。

(学生复述,教师电脑演示)

提问:初游颐和园,你感觉怎样?(美)课文一开始是怎样写的?(读课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丽的景色?

三、学生自读课文,摘抄优美词句,体会课文的美。

1. 学生自读课文勾划出优美词句,说出美在什么地方。

2. 电脑输入,感情朗读。

过渡: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再加上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让我们感到颐和园更美了!

四、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出示学习方法:

⑴读:找出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⑶讲:自己来作导游把美丽的景色描述出来。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解决些什么问题呢?

五、 聘请小导游。

1、分组: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2、推选“颐和园小园长”。

3、师:下面请小导游们到颐和园的网站上去收集资料,制作一份电子简报,

向游客解说!(电脑出示制作步骤)(请学生读)

制作步骤:

㈠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㈡复制图片摘抄文本。

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要求:每一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好以后推荐一名同学进行解说)

六、 网络浏览查寻,收集资料制作电子作品,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在颐和园网站上查阅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自主查阅协作交流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难点)

七、 展示汇报,协作交流,演、讲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二、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现在就跟随小导游,去“颐和园”领略无限的风光。

(一)团长介绍(历史等背景资料)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长廊)

1. 组长汇报。(边讲边演示)

2. 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 组员补充。

4. 游客质疑,导游解答。

5. 理解课文内容:

① 通过导游的讲解,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长)

② 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的?请用笔勾出来。怎样朗读才能体会到长廊的

长?(学生读)教师指正:哪些音要重读?(电脑出示语句品读)

③ 长廊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电脑演示帮助理解)“几千幅画没有哪两

幅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④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向前看……向上

看……向两旁看……)

⑤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很美,为什么作者这样

描写就让我们感到长廊更美了呢?(写作方法:用词准确;抓住特点来描写;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从下→上→两旁。还写出了感受。)

⑥ 过渡:在长廊参观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不仅能看到五彩缤粉的彩画,

闻到淡淡的花香,还能享受微风的轻拂。

(三)第三自然段。(万寿山)

⒈导游解说。(山上景物)

2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通过导游的解说你知道万寿山上有哪些著名的景点?你觉得这些怎样?

怎样的美?请你用书上的语言回答。

4学生质疑。理解“耸立”的含义。(出示佛香阁图片帮助理解)

5过渡:那琉璃瓦光滑 透亮而且是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

排云殿,一排排宫殿富丽典雅,光彩夺目。真是雄伟壮丽!(结合图片演示)

(四)第四自然段。(在万寿山上鸟瞰)(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

过渡:要是登上万寿山,在山上俯看整个颐和园的景色那将是怎样一番情

景呢?

1学生按照:读—看—讲的方法自主学习

(电脑出示学习方法)

⒉质疑品读。(电脑出示优美语句进行品读)

①品读: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

“葱郁”是什么意思!葱郁的树丛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反复朗读)

②品读:昆明湖…………一块碧玉。

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静、绿、比

喻)这样描写你觉得怎样?(美)现在我们就通过朗读来体会昆明湖 的美吧!(重点轻读:静、一镜子、绿、一碧玉)(电脑出示相关资料)

③品读:此时此刻……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体会“滑”的含义。(结合视频理解)

3师:在万寿上上能观赏到这么美的景色,真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看看

小导游会怎样给我们解说呢!

4导游解说。

5 过渡:水平如镜的昆明湖倒映着翠绿的柳条,湖水显得更绿了。置身这样的环境中让我们感到如入仙镜,下面就请昆明湖的小导游们带我们去游览。

(四)学习第五段

⒈小导游解说。每位导游只抓一处景物来讲解:历史—17孔桥—和小岛……

⒉重点讲解17孔桥:

昆明湖上有著名的景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读后回答,(洞多。柱子多。狮子多。)(结合视频理解)

(五)齐读第六自然段。(总结归纳:物多景美)

八、刚才我们随着导游在颐和园里细细地游览了一番。

那你最喜欢哪处景物呢?请你用几句话写出你的感受(学生在电脑中完成)

九、 总结:

今天我们在颐和园里作了一次免费旅游。颐和园那绚丽多姿的美景让人留连忘返,小导游们精彩美妙的解说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第三课时(略)

教学过程 :

一、 完成课后练习。二、朗读训练。三、指导背诵。四、听写。

附录:教学构想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 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美。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创设情境,通过网络浏览查阅,制作电子作品,调动学生全

员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制作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分成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大小组。教师教给学生制作简报的方法。各小组根据不同的分工查阅相关景点的资料。活动中,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任务自主查阅,在网站上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电子简报制作好后,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 加强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学生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查看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得轻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上面的8篇《颐和园》教学设计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