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精选8篇)(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方法)

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的语文课堂上,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仅关乎着教师的课堂质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好的教学技巧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大脑。为了让您对于语文教学方法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8篇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一

关键词:新课标语法修辞教学淡化

在中国语文教育界近十几年来 , 对语文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问题争论不休 ,教育部于 2001年、2003年先后颁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语文教育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然而 , 语法在语文教学的地位也“几度沉浮”。语法曾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 在 1955年 - 1958年间,语法教育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文学教育区分开来 , 实行了汉语文学科分科,可以说当时的语法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与文学教育并驾齐驱。可是后来,语法的地位又发生了动摇 , 随着汉语、文学分科的取消,语法修辞知识也就相应地削减了。近几年来 , 很多人认为 , 主、谓、宾 , 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的划分在语文学习中 , 最让孩子头疼 , 从而大大削弱了学生对语文这么科目的学习兴趣 , 同时语法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语文教育界发出了要求“淡化语法教育”的呼声。

所以近期的语文教育在语法教育方面着重在语言文字的解释方面,并没有有计划的教给学生以系统的语言规律的基本知识 , 其结果是使学生缺乏严格的语言训练 , 在写作中形成语法、修辞、逻辑上的严重混乱,危害很大。

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相当多数的教师是围绕着中、高考“指挥棒”转,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既然中、高考不考语法修辞知识,那么语法修辞知识就不教了,或者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己看,教师则成了局外人。

窃以为,如此功利性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有悖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的内容进行探究,以便深入准确地把握好其基本内容及其不足之处。

一、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关于语法修辞的教学任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明确提出了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任务。语法修辞知识是语文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世界发达国家的母语教学课程标准中都把语法和修辞或语言技巧的学习列为重点内容,作为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1]

应该看到,一方面语法修辞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给广大师生留下繁琐无用的印象,短时间内难以转变;另一方面,由于淡化语法修辞知识的结果,在题海战术中冒出许多不伦不类的语言测试题而招致语文学界的激烈批评。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得出答案:语法修辞知识一定要讲,但又不能讲得过多过细。一个没有语法修辞知识的母语教学,其科学性必然大打折扣,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汉语语法学百余年,修辞学八十年,有很多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适合教学的知识内容。不过在目前形势下,要采取少而精、分散式、渐进式的随文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中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以下简称要点)由五部分组成,确定了教学内容和范围,也反映出语法体系的取向和特点。其中前四部分是语法,第五部分是修辞格[2]。

第一部分是词的分类,共分出十二个类别。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第二部分是短语的结构。短语的结构分类简单易学而且概括性强,对于初学者来说由此入门非常适宜,像连动结构归入广义的偏正式,兼语结构理解为动宾套主谓都是可以的。至于介宾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等粘附型结构, 在讲介词、助词等词类时可以介绍,这里也就不必列出了。关于分析短语结构的层次分析法,笔者的意见是可讲可不讲,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能认识短语的结构类型就足够了。

第三部分是单句的成分。“要点” 列出的是传统的六大成分。这也就等于提示我们,单句是可以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属于传统语法, 是非常适用于教学的。这种分析法在句子平面上一次分出六种成分, 可以清楚地显示句子的格局,学生在原句上就可以作加线分析, 非常简便实用。要理解一个句子, 找到谓语是至关重要的, 抓住谓语也就抓住了核心。

第四部分是复句的类型。复句教学仅限于二重复句,以此限制难度。通常阅读课文中三重以上的复句也不多见。在实际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要点”之外的内容应该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目的复句可以在因果复句中分出目的与因果,归入因果复句。复句分析采用加线的层次分析,再标上关系。

第五部分是常见的八种修辞格。比喻最常用也最复杂, 教学中应适当侧重。比拟辞格分为拟人和拟物, “要点”只列出拟人。夸张是语义上的,其余的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都是形式上有明显特征的,都是常见而且比较容易判定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确实是简之又简,始终控制在最基本的常识范围之内。通过学习语法常识, 学生可以了解基本的词类、短语、单句、复句知识, 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阅读课文中的语言现象,理解其中的语言难点。通过修辞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体会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将语法修辞的知识应用于语文阅读课的实践,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理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巩固了自己正确的语感,而具备敏锐的语感也就为纠正语法修辞的错误打下了基础。这是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提出的发展语文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思想完全一致的。

二、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关于语法修辞的教学不足:

1、语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材编写中仍然体现了轻视淡化语法修辞教学的倾向

1.1、根据2003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是作为必修课程,而“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选读”是作为选修课程,在七大板块中只有“语言文字应用”与语法教育有关,而且仅仅是作为选修科目存在的。[3]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虽然明确列出了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但对于此项内容的评价体系也未建立,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也未有分段的明确提及,仅仅只有识字量简单的标准而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对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无具体要求,只是在附录三给了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于是很多教师便将其作为不教语法的一个理由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中有关《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解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

“着重”“主要途径”“不宜刻意追求”只是强调了“实践”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而“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则点明了语文实践的目的——掌握规律,而语法不就是规律吗?

可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并没有否定语法教学,只是提出不要过于强调单纯传授语法知识的做法,不要脱离语境讲授和记忆语法规则。教师不要脱离语境去讲授语法,学生不要脱离语境去学习语法,这也应该是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吧。[4]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不要为教语法而教语法,语法的学习不能脱离语言的实践,要通过实践,发展听说读写的全面技巧。

1.2、在教材的编写上,我们可以看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无论是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还是苏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在每一课结束后都有相应的研讨与练习,而在这些研讨与练习中大部分是文学内容,是对情感及个别字词的解释,极少涉及语法修辞内容。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义务教育的教材出现了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等多种不同版本,并且这些教材都把语法修辞等内容放在附录中,这种编排体系体现了课程改革对教材选编的要求,特别是有关语法等知识的要求,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创新性。或许正是这种编排体系,使有些语文老师忽视或放弃了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他们认为,附录就是“附庸”,“附庸”就是次要的,次要的就是无关紧要的,当然是可教可不教的。因此在教学中对附录里的应用文、语法修辞知识基本不提,或蜻蜓点水式或走马观花式一提而过。殊不知完全曲解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白白地浪费了教材资源。[5]

2.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师关于语文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仍呈混乱局面

2.1、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造成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混乱。这里面有两个因素: 一方面, 根据教育部统计, 到2000年95%以上的小学教师、80%以上的初中教师、70%以上的高中教师学历合格, [6]这中间,包括各种教育学历。其实,中国目前大多数的中学语文教师学历与实际素质不符合;;另一方面,中国语文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轻视语法教育,所以受教育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知识极度匮乏。所以造成了老师自己都讲不清语法问题,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觉得语法教学让人头痛, 更何况是学生。

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每册的《说明》中,都明确注明各册教材“汉语知识短文安排在最后”,“学生结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实践随意阅读,不考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在《教学评估》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

于是,这些都成了教师不教语法的依据。殊不知,这些提法在现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和《课标》中都已经消失。

2.2、 语法修辞知识争议较多。汉语的语法修辞体系较多,分歧也较大,解放后语法界有过几场大的讨论。如1955- 1956年关于主语宾语的讨论, 1957年关于单句复句的讨论, 近十年来关于析句方法的讨论。[7]现在中学教师头脑中的语法修辞知识和概念也是各式各样,这难免给中学语法教学带来困难。我们明白, 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主要条件,是每人每天所离不了的。学习把语言弄得正确,对于我们的思想精密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有学会语法、修辞、逻辑, 才能使思想成为有条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东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教材开发与管理中要求“.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

三、语文新课标背景下语法修辞的教学不能“淡化”

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只是在课程阶段目标中稍有提及,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附录中简单列出了语法修辞知识的要点。“淡化语文知识”、“淡化语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了,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已经没有系统的讲解语法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的课时,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学习语法知识的必要了呢?

笔者认为,基础的语法修辞知识不能“淡化”。语法修辞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组织原则和监控者,同时语法修辞与听、说、读、写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生掌握语言的工具。过去,中学语文语法修辞教学只注重传授语法知识,而不关注学生语法能力的培养,机械地讲解语法术语,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需要,使得学生怕学、厌学语法,而老师也觉得语法难教,语法教学的道路越走越窄。语文是母语教学,其目的就是要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法是语言的一部分,语法修辞教学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母语语法修辞教学的目的有:

一是正确认识母语。语法修辞研究的语言的结构和使用规律,学生通过学习语法修辞就能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就能正确的认识语言。语法和修辞、语音、词汇一样都是语言成其为语言的基本条件,学习语法修辞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母语,提高语言素养。

二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孩童学习语言是从模仿开始的,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渐渐习得语言,学习语法修辞可以将零星的语言材料条理化、系统化,从具体的语言事实中归纳出运用语言的规律来,学生从而能够自觉地运用语法规则指导听、说、读、写等各项活动。

此外,学好母语语法修辞也是为学习外语做好准备。在我国,语法修辞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心所在,有别于英语国家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没有大的英语环境,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母语语法体系的指导下完成的,要提高外语的学习效率就必须依赖一个良好的母语学习基础。现在中学的英语老师常常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法常识以至影响了教学效果原因就在此。

中学语法修辞教学的对象是中学生,教学目的是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法修辞教学的内容不同于描写语法和理论语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性,所谓教学性就是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所选内容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吕叔湘说过:“易教的大都易学。但是易学的不一定易教。有的东西要学生学起来容易,教的人要大伤脑筋,想出好办法”。这就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语法修辞教学不能忽略,关键在于给她注入活水,这“活水”就是与生活相连,要有实用性。

一是呼吁重视并提高语法教学地位。我们呼吁提高语法修辞教学地位, 并不是说超过语文教育人文性, 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语法教学在语文教育中所占比例,系统学习语法知识是有必要的。从教材的编排入手,加大语法知识量。

二是对教师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教学培训。针对广大中学教师语法修辞知识薄弱这一点, 高校应当对其进行继续培训, 树立统一的语法修辞知识和概念体系。

三是“不考试”只是一种“淡化语法”教学的策略,是针对过去语文教学中纠缠于繁复的语法概念而忽视语言的生动运用而提出来的。在考试中不考的是语法概念的辨析、静态的语法分析,考的是在读写中渗透语法的真实运用。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以考查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单纯考查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少(占很少的比例)。例如中考试卷中“仿写句子”,就是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和真实表达。因此,“不考试”的提出,目的是将语文教学从机械繁复地肢解语言的训练中解放出来,引导教师关注生活、关注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的课程目标设计。其中指出,要“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 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并且提出应“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

新课标选修课举例中也提到可以设置包括语法、修辞在内的专题课程。这等于在高中阶段再进行一个小的学习循环,一方面巩固义务教育阶段所学内容, 另一方面紧密结合语言运用实践在语法修辞方面介绍更多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新课标搭建的平台上,如何搞好语法修辞知识教学,需要广大教师和语文工作者集思广益, 科研攻关。我们应该认真吸取建国后五十多年来语法修辞知识教育的经验教训, 循序渐进,争取逐步合理化,而不是淡化语法修辞教学。

【参考文献】

[1] 周一民《新课标语法修辞知识解读 》 语文建设 2003年9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20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 秦训刚, 蒋红。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 施家园。 《对中学语文语法教育的思考》〔J〕. 江苏教育, 2004, (3)

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二

英语教学英语视听教学法Presentation教学法成人教育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英语教育与学习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英语已经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一种在国际交流、日常交往与工作合作过程中产生重要联系作用的工具,其实用性与交际性作用非常强,对具有良好基础的成人学生来说,教师通过锻炼学生听、写、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英国语言学家EmestWatson教授曾把学习语言比作学习开车,认为只有反复练习,身临其境,才能熟练地掌握车技。蔺玉萍认为,学英语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述的关于学习是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主动获取、加工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观点,根据贾娟娟提出的选取每章节内容为Presentation主题与英语理论课教学相结合,制作小组口语汇报subject,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学方法,本文提出了将视听互辅的教学方法与Presentation教学法相结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的互补教学方法。

一、成人英语教育课堂存在的问题现状

目前,成人英语教学的内容统一、教育模式陈旧,多采用小、中学常用的先语法、后课文、再解释和课后练习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复习方法形式单一和当成人学生在工作中实际运用英语时,出现看得懂、听不懂、不敢说的情形,无法表达想法,理解他人或是与他人进行日常交流。

因此,教师应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成人学生在工作中自由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能力,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工作中英语交际性和实用性,对传统的成人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要求迫在眉睫。

二、视听-Presentation互辅教学法的应用

考虑到成人学生已工作的实际情况、学生个体文化水平差异等因素,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文提出了视听与Presentation教学法互辅进行教育的方法。

(一)视听教学法在成人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1.应用视听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由于我国早期已采用了交际优先的教学方法,但过于强调传授语言知识,造成语音、语法、词汇与阅读教学脱节;忽视文化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训练出来的学生,往往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语音语调较差,不仅未能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反而造成他们英语基础能力的下降。据孟曙光和张建玲文中所述的学习语言应先经过耳听、口说,之后才落实到书面文字上的方法;采取于海霞文中提到的组织各种听说互动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说英语的机会的课堂教学方法,为把学生从传统的“哑巴英语”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灵活运用英语与人交流,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培养目标。

2.视听教学法在成人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学好语言,仅通过对词和句的认识无法直接体现异国文化的了解;而一旦学会了思维方式,掌握听力技巧和提高口语能力不再是梦想了。本文教师通过选取无中文字幕原版英语电影,先给予学生电影对白作业,促使同学预习其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再在上课时有意识地营造出一种强迫式英语环境,在无中文字幕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用耳朵听英语,同时刺激视觉,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眼睛看、耳朵听和脑袋想的过程当中去,促使学生有开口说英文的欲望,学习气氛由沉闷变得愉快。

(二) Presentation教学法在成人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针对课堂成人学生视听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教导同学们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Presentation教学形式为在课堂上由成人学生用英语口语讲解影片观后感的报告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可选派个人进行报告,采取小组人员汇报轮换制。根据成人学生的英语能力、学习成绩等因素,将学生分成5组,3人一组。

Presentation教学法要求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先是各自独立完成影片观后感,再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在每组学生对影片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制定课题题目。并通过课后递交观后感作业和英文汇报形式,锻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相关文献检索,获得有用的信息资源,充分激发成人对英语学习兴趣。同时,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所学英语转换为实用口语通过课后问卷调查发现,这种引导学生认真听、用心写、开口说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性、对英语词语能够很好的理解、熟悉国外历史和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视听-Presentation互辅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刚开始开展视听教学方法时,学生出现了由于语速过快,刚听懂了这句话,但听不懂下句的情况。有的更是通过视觉对内容进行理解,听说能力没有提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先发电影对白对照纸质教材,留课后翻译作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先通过比较熟悉的文字对影片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再通过Presentation教学法,促使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的手段对外国历史了解,加深学生对所汇报主题认识的深度,同时锻炼学生的日常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填写课后问卷调查发现,90%的学生认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理解,82%的学生认为耳朵适应了这种模拟英语环境,使日常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采用视听-Presentation互辅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但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要求很高,视听英语课程的设置,可依照教学内容和时间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彦。少儿英语室外艺术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蔺玉萍。视听教学法对英语听说课的辅助能力[J].邢台学院学报,2007,(03).

[3]章雅青,陈颖,王馥明。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护理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03).

[4]贾娟娟。Presentation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03).

[5]章国军。传统的理性回归――翻译教学法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学刊,2009,(03).

[6]孟曙光。听说教学法与翻译教学法的背景及特征对比。

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三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学英语教师在工作中通常同时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两种语言相互干扰,即双语互扰的问题。受双语互扰影响,教师的话语,无论是英语的,还是汉语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语言规则,出现语言偏误。教师的语言偏误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等方方面面。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双语素养”这一概念,并就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本体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问题,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英语素养和汉语素养各自所应包含的内容,并在语言素养内容的基础上又拟定出中学英语教师双语素养标准,希望对中学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学英语教师使用双语教学,他们在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运用一种语言时,常常会受到另一种语言干扰,出现语言偏误。教师们也想试图解决这一问题,降低两种语言之间的干扰。就这一问题,我们在河北省部分中学做了一次关于双语使用情况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中学英语教师,调查结果如下:在日常工作中,有66%的教师倾向于使用汉语处理事务;另有34%的英语教师则更喜欢使用英语处理事务。在思考教学问题时,45%的教师直接用汉语思考;35%的教师先想好汉语,然后再翻译成英语;只有20%的老师直接使用英语思考。在授课效果方面,27%的教师认为使用纯英语教学效果更好;52%的教师认为使用汉语解释难点效果更好;还有21%的教师认为比较英汉语言异同效果更佳。在使用汉语方面,70%的教师认为他们的汉语表达受到英语的影响,常常偏离汉语规则和习惯。不难看出,教师通常要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工作,使用过程中,难以做到相得益彰。常理认为,两种事物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互相促进,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却表明,两种语言长期混合使用,彼此产生的影响并非都是正面的,相反,使用双语的教师,在运用英语时受到汉语干扰,而在运用汉语时又受到英语干扰。就个人言语而说,英语中带有汉语的影子,汉语中又带有英语的影子,英语既非纯正的英语,汉语也非纯正的汉语。这种现象在英语教师中长期存在,这不仅困扰着教师们,还对英语教学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毋庸置疑,作为英语教师,谁都希望提高自身的双语运用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我们认为提高双语运用水平的途径之一是加强双语素养。什么是双语素养?我们把对两种语言的有效操控能力称作“双语素养”。本文针对双语素养展开研究,力求找到中学英语教师双语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衡量双语素养的标准,为教师提高双语素养提供可参考的目标。

1 双语素养内容

1.1 与双语素养有关的英语内容

英语素养内容包括英语知识、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部分。英语知识有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三项。语音知识具体包括:字母读音、音标读音、轻重音、不完全爆破、元辅音拼合、音变(元音弱化、音的脱落、同化)、语调、词间连读、节奏等。[1]前两项是最基本的语音知识,其余的是语音运用知识。词汇知识涉及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三个方面。读音指词的静态读音和词的语流音变,词义指词的基本义、引申义、语境义和新义,还有词的同义、近义、多义和反义。词的用法指词的常规用法,词的灵活用法和词的新用法等。综合起来看,词汇数量庞大,用法多样,中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应当在一到两万之间,这个量约是高中毕业生词汇量(3000~5000个单词)的三到四倍,这样的词汇量一般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语法知识涵盖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词法指词的构成方法,如派生、合成、转化、缩写和简写等。句法指组词成句的方法,分为词语层面和句子层面两块:词语层面有词类的划分,词的语法形态,词的搭配,还有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形式;句子层面有句法成分,句子类别,从句的使用规则,主谓一致原则,各种句式等。[2]这部分内容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英语知识。

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指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听力方面:能听懂日常交际会话,包括带有一定地方口音的谈话。能听懂关于英语知识和英语教学的讲座和录音。基本能听懂国际新闻、娱乐新闻、采访谈话等广播电视节目。表达方面:能清晰准确地表达个人诉求。就教学内容进行表达时,做到语音语调纯正、语流顺畅、节奏明快、内容准确、条理分明。表达专题性话题时,经过事先准备,基本做到内容正确、前后关联、逻辑合理、不拖泥带水。阅读方面:阅读兴趣广泛,对国际关注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科技问题都应涉猎,做到能抓住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意图、正确把握作者态度。能欣赏现当代文学作品。能读懂有关英语教学的研究文章,从中获得借鉴,推进教学工作。写作方面:能写出基本符合文体特征的文章,做到用词准确妥帖,前后呼应,色彩鲜明;做到句式选用适应文体风格;做到准确选用修辞格。翻译方面:口头翻译做到意思传达准确,词句选用正确,文化传递到位,避免歧义发生。笔头翻译做到突出语言特点,符合语言习惯,传达文化信息。

跨文化交际要求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理解英美文化,能辨别并接受英汉文化差异,努力探求英语语言中的文化渊源,尤其是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尽力避免习语和习惯搭配中的文化失误。

1.2 与双语素养有关的汉语内容

汉语素养内容包括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个方面的知识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汉语语音指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声韵母拼合规律,四声调值,语流音变,轻声,儿化,节奏,韵律等。能力要求:掌握汉语普通话声韵调的正确发音,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汉字内容指汉字的读音、字形、意义。要求掌握汉字的书写笔画、书写顺序,汉字的形体结构类型,汉字形旁的基本含义,常用声旁的读音,常用汉字的标准读音(含常用多音字),形旁和声旁与整字的关系等。词汇内容指词素的音形义,3500个常用词的词形、语音和词义,虚词的语法意义,合成词和派生词的基本构词法,常用成语、俗语的结构和意义,常用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意义和用法差别等。能力要求:词语运用恰当、准确。语法内容包括词的构成、短语的构成以及句子的构成。词的构成主要指语素的分类及其特点,构词法,词的分类和词的句法功能,语素与汉字的对应关系。短语的构成主要指短语的构成方式以及语义搭配。句子的构成主要指单句的分类及其特点,复句的分类,复句与单句的区别,谓语的构成等。能力要求:掌握汉语词类的语法功能,掌握汉语的句式特点及其使用环境。修辞内容主要有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辞格运用及语体风格。能力要求:掌握汉语词语意义的锤炼方法和语音的锤炼方法,掌握汉语句式变换的方法,掌握各种辞格的形式,学会欣赏和运用常用辞格,能够根据语体风格安排词语和句子。[3]

2 双语素养标准

以上讨论了与双语素养相关的英语知识、汉语知识及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下面我们再谈一谈双语素养标准问题。中学英语教师语言素养的最高境界就是灵活自如地驾驭语言,让语言传递出必要的信息,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展现出高度的智慧,释放出诱人的魅力。

2.1 运用双语正确表达的能力

语音正确标准、用词准确简练、语句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习惯是顺利进行交际的第一层级。教师在运用双语时应多加关注中介语的产生情况,利用双语语言知识尽力自我修正语言偏误,注意遵循英语和汉语各自的标准和规则,避免将汉语规则套用在英语上,反之亦然。教师正确地运用双语可以提升自我想象,起到示范作用,能为学生语言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营造有利的环境。

2.2 运用双语准确表达的能力

教师无论是讲解知识,或是指导学生活动,或是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或是评判学生作业,一定要做到双语运用准确,切合语言使用的环境和目的。指导性话语切忌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万不可使学生不知教师所云。评价性话语应尽力使用客观准确、明白易懂的言语,不能偏离实际,随意夸大或缩小都可能使学生产生言过其实或言不到位的感觉。准确地使用双语能帮助学生获得清晰、明确的认识,使学生学而能得,准确地使用双语也有助于学生较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水平。

2.3 运用双语区别层级的能力

中学跨越六个年级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积累的双语语言知识逐年增加,语言运用能力也逐年提高。此时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感性思维后期与辩证逻辑思维前期的过渡时期,对话语的理解能力呈现阶梯状特点,即对话理解能力逐年递升。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知识基础和语言接受能力的差异选用学生当下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英语教学活动,这样做才能赢得学生回应,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也就是说,教师运用双语要注意分等级,分层次,循序渐进,符合各阶段学生的心智水平。

2.4 运用双语体现逻辑的能力

语言逻辑性意味着教师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以及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方法进行语言教学。一则是语言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准确、完整地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词、短语和句式的分类以及语言单位的运用条件通过逻辑手段教给学生,而不能违反逻辑,随意解释语言现象。再则,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在形成过程中,他们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所学课程的内容和该课程的学习方法,而这些又主要是以语言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唯有语言的逻辑性才能使学生逻辑思维得以有效训练。

2.5 运用双语得体表达的能力

语言得体是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英语语音上的得体就是指说英语要有洋腔洋调。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话方式具有开口度大,口腔后部的肌肉运动范围大,常常运用语流音变、连音、不完全爆破音,重点放在重音上,以轻重音交替规律来体现语流节奏,语调以平调为主等等的特点。教师英语语音得体正是学生们期待的,多数学生希望老师能讲一口“excellent oral Englishand beautiful accent”。[4]词语选择的得体是指运用词语要符合英语习惯,通常一般性话题的表达注重使用“小”词儿和习惯搭配,专业性话题的表达则注重使用“大”词儿。句型选择得体则是指口语多用简单句和并列句,而书面语却要多用复合句以及非常态句型。这些方面都与汉语表达方式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尊重英语和汉语各自的表达特点就是遵从语言的得体性。教师需注意话语表达适合具体情境和文化,主动把握交际过程,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感受和学习语言。

2.6 运用双语激励学生的能力

成长中的学生内心深处盼望着来自老师的鼓励,得到老师鼓励的学生会加倍努力。教师的激励性话语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是从学习和做人的双重角度唤醒学生积极向上的推进器。激励性话语带给学生的是自信的建立、成功的体验和美好的希望,激励性的话语也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教师应当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通过双语言语唤起学生的内在力量。

2.7 运用双语增强亲和力的能力

学生喜欢有亲和力的老师,他们害怕老师那具有伤害力的语言,他们说:“They should not be cruel to the students.They should not hurt the feeling of students.”[4]老师的话语应体现爱心,应体现亲和力。富有爱心的话语可以拉近学生与英语的感情距离,使学生喜欢英语,愿学英语,学而不疲。亲切、和蔼的话语能创造出令学生感到愉悦的氛围,而令人愉快的学习环境又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唤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处在乐学的精神状态下。[5]不言而喻,学习效果自然会提升。

2.8 运用双语产生幽默效果的能力

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魅力。学生希望老师有“a good sense of humor”[4]。教师幽默的语言能打破沉闷的气氛,能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幽默的语言能缓解学生的语言焦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幽默还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能够调整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有利于消除学生因身处与教师对立的地位而产生拒绝接受老师要求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学中应适当地适时地利用双语的混用或者英语汉语各自的特点送给学生一些幽默。

2.9 运用双语整合信息的能力

运用双语整合信息的能力一是指教师运用双语对教学资料进行检索的能力。《新课标》在内容的编排上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权,教师必须学会自己组织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利用英语和汉语通过多种渠道查找和筛选合适的语言材料,以满足教学需要。二是指教师运用双语信息处理工具对英语教学素材和教学科研资料进行处理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学会运用双语词典,学会运用网络、计算机、音频和视频等工具,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双语工具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整合语言教学素材,处理教学研究成果。

2.10 运用双语取得艺术效果的能力

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四

关键词:韩国语;教学方法;精读课程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法自然处于主导地位,本文主要从教师的层面分析教法,根据韩国语教学的经验,以精读课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要从一下几方面考虑。

一、熟悉教材的构成

教师在讲授一门课之前都要进行备课,备课不仅仅是将书的内容看一遍,而是要对书本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其优缺点。如我校使用的延世大学韩国语学堂编,延世大学出版的《延世韩国语》,供6本,分初、中、高级,是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教材。该书供有10课组成,每课由5个小组构成,各以初、中、高级水平的韩国语专业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主题为中心编写,同时包括该阶段必须掌握的词汇和语法项目,在每一课程还有对文化的介绍。本书总体上结构合理,但与其他高校所用的教材相比内容过于简单,从初级到高级都已对话为课文内容,形式单一,体裁单一,所列的单词没有讲解和翻译,语法讲述不够清楚,有些语法说明模凌两可,对相似的语法没有对其进行进一步说明和比对等。教师在授课前,了解书的优缺点,并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寻找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如对于零起点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发音,掌握一定的基础语法及词汇,了解韩国语与汉语的区别等。因此,一年级主要运用讲授法来详细讲解基础语法,词汇的意义,用翻译法让学生直观上了解韩国语和汉语语法上的区别,语序上的差异;多做相关联系,如造句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并适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年级学生要掌握的是韩国语中级相关的内容,教材构成上看,难度跳度较大,部分语法或不能用汉语的语法直接对应,或与之前接触过的语法相似,这让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面对这一难题,教师不能再填鸭式的讲解这些枯燥乏味的语法的语法意义,而是尽量利用回忆法,利用已学的语法重新表达,这更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接受新语法,对于语法的学习也不再是简单的造句,而是设定情景或游戏的方式来解释语法和正确使用语法,这既能有效理解语法意义,又能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 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在初级、中级、高级的教学目标都是不同的。

初级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韩国语语音体系、掌握韩国语常用基础词汇和常用语法项目、掌握朝鲜语初级语法、培养学生基础会话的能力,为其它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用教师中心的方法,讲授语音、语法、词汇,以训练为主方法来加强和巩固所学知识。

中级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学期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准确掌握韩国语常用基础词汇和常用韩国语中级语法项目、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一般会话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复述或综述阅读理解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韩国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避免再继续作为中心,而是应将主导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上多思考、多发言、多讨论、多解决问题,即相互作用的方法占主导,多组织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表演等,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加强学生学习的成果。

高级的教学目标是准确掌握韩国语高级词汇及语法、掌握韩国语高级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复述或综述阅读理解的内容,并表达个人想法、培养学生流利地进行日常会话、能书写书信和1000字左右的作文的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文化背景、作者心理等。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不再是依赖教师,而是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为主。

2. 根据学生知识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知识情况不同,教学方法自然也不会相同。如讲初级单词“???”时,教师只要告诉学生是“陷入”的意思即可,但如果是中级词汇“???”, 那就不能只靠教师的简单翻译,需要学生主动找其其他引申意义,并由学生发表;再如语法“-?”, 向初级学生讲解“-?”时,只要让学生了解是表示“事物存在的场所” 即可,并要求学生在书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在中高级阶段遇到这一语法时,先找同学例举说明“-?”这一语法学过哪些语法意义,全班共同回顾,然后让同学将书中的有“-?”的句子找出来,通过讨论和分析上下文来了解其语法意义,并发表。即使都是“-?” , 但根据学生的知识情况不同,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再如,讲课文内容时,初级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全文或某一段,而在中高级阶段,学生已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因此不再背课文,而是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语言复述。

3. 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每位教师优缺点各异,教师应充分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在授课过程中尽量扬长避短。如有些教师发音非常好,读课文很生动,非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该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可在课堂上适当设置读课文、读对话的环节;如有的教师课件制作很精致,该教师就应该多利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4. 根据教学时间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时间选择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这主要是从学生的生理、心理角度出发,如一般情况下精读课程大多都会安排到上午,上午是最佳的学习时间。到了下午很多同学难免会感到疲倦、烦躁,尤其是夏天,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还要一味地用讲授法讲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学生很难及时消化。这时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适当地运用一些能够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最有效的应该是视频式教学,播放一些与本课程内容相符的视频内容,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中学习。下午课程尤其要重视导入,导入得当、新颖,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

三、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在多种授课方法中讲授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初级精读课上,教师占主导地位,整个课堂主要是由教师的讲授完成。到了中级、高级精读课,虽然学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讲授法仍然是不可轻视的教学方法。但是讲授法容易引起学生的依赖心理,所以教师在用讲授法时在授课内容上、难易方面、深浅方面都有进行斟酌,既要有效的传达知识,也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将讲授法运用恰到好处。

2.直观演示法

讲发音时,有些教师会一味地让学生跟着自己读,而对具体的唇形、舌位等方面不进行较详尽的说明,这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法虽对教学者来说很方便,但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很不负责任的,因为学生只能依靠自身的听觉分析大概的发音。因此,在讲发音时,最好是利用多媒体,将图展示给学生,并在每个发音上都详细说明其唇形、舌位等,这样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同时也能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每个音的正确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同时,在中高级精读课上直观演示法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韩国语除了学习其发音、词汇、语法之外,还要了解韩国文化,对身处中国的学生来说,了解韩国文化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视频影像。如,韩国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阿里郎”文化等,都不是通过口述能说的明白的,如果加上视频影像等媒介,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到这些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了解韩国及其语言。

3.讨论法

在精读课上,很多教师误认为外语只要教师能够做好主角,能够将所要讲的内容说明地详细、细致即可。其实不然,教师授课过程中,能否将新知识讲解清楚自然很重要,但教师还不能忘记一点,即我们面对的是大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中高级精读课上应多设一些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讨论,独立完成问题。如,将两个相似的语法列出来,找出几个例子,要求学生从例子中找出两个语法的异同点;或在分析课文的时候,不是教师翻译,而是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理解课文,并根据自身的理解翻译课文,之后教师再加以总结,指出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等。

4.练习法

这几年授课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似乎都会了,但一做练习就会做得一塌糊涂,这一点充分说明学生实际上对所学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只是理论上了解了一点,针对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做练习。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得到反馈信息,根据练习情况分析难点,并着重讲解难点。

四、结束语

自60年代起至今50多年,韩国语教师队伍不断庞大,主要教学方法可分为一下几类,一是固守传统教学方法,不愿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二是选择外语教学中最先进、最新的理论在指导实际教学方法;三是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恰到好处。其实教学方法无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只要是符合当前教学体制,符合学生知识程度,符合该校专业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不断分析各种情况,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做到“教”的到位,学生自然也能“学”的起劲儿!

参考文献:

[1] 史宝辉。交际语言教学二十五年[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

[2] 国防。 高校英语阅读之教法改革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8[6]

[3] 李静、轩秀敏。大学外语专业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科技博览,2009

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五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能力有限,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非常重要。实践教学经验表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认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并逐渐改善小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小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逐渐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所有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语文教师顺利的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合理的制定阅读教学方案,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并逐渐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重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有效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二)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这一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锻炼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多参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非常重要。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在语文阅读训练活动中,语文教师应时刻重视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在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语文阅读活动,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视程度。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向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一些书籍,使学生可以明确阅读的大致的范围,并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书籍的阅读,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使学生逐渐适应课外阅读的难度,并积极的尝试参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避免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确保学生可以相对顺利的进行阅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状况,与时俱进的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全面的学习语文知识非常重要。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基础的上,合理制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深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友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写算,2015,(6):382.

[2]李文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

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教;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就是提升小学学生对阅读材料和自身写作的能力,通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被结合起来称之为读写结合。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中段语文教学中常常将两者分开进行教学,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还会对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将两者结合起来,针对读写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一、小学语文重视读写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小学语文教材从简单的字词诗歌变换到具有一定深度内容的文章,教材转变也说明了在这一时期教师必须要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读写教育活动,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当中提升整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开展读写教学的策略

1.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

小学语文中段的读写教学活动开展首先要选用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合适的教学方法也能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读写能力,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巴金的《鸟的天堂》这一课文时,针对这一课文展开读写教育就可以从文章本身的内容入手,《鸟的天堂》主要是描述群鸟生活的片段和大榕树的静态之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实时在线巴金文章中的这一内容,结合音乐播放的方式或者观看录像的方法让小学生更有感情也更有氛围地进入到《鸟的天堂》的阅读当中,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让小学生写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小学生领悟到文章当中的真情实感,对于巴金写作这篇文章的手法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此,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多鼓励学生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特点,容易得出不同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要观察这一特点,并且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培养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让每个小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创造出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出示美人蕉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述这一植物的特点。描述方法可以是教师所教授的比喻、拟人、拟物等手法,也可以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来给予“美人蕉”更加深刻的思想。在这样的练习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开发,教师也可通过收集学生所写的内容并且让学生互相交换阅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认知,认识到其他学生的描写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开发。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

教师本身教学素养的提高在小学语文的读写教学活动开展中相当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读写内容分开教学,变得更加枯燥乏味,抹杀了小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教学手法和教学观念来武装自己,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崭新的一面,以更高的教学素养来面对新时期的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进行教育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措施。在小学语文的中段教学中,教学材料也开始从简单的字词内容转变为有内容、有深度的文章材料,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学会把握这一教材特点,将读写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在小学中段教学中努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教学手段入手,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涵思想,让小学生充分掌握读写能力,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七

关键词:成语教学 中学语文 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一。成语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是成语是汉语词汇体系里的特殊类型。中学阶段,随着中学语文教学进入中级阶段,成语的数量和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因此,我们不能不正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语言的词汇由词汇单位组成,词汇单位分为词和熟语两大类;成语是熟语的主体”。成语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历史形成的,在汉民族语言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和普通词语共同构成汉语词汇的有机体。成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高级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成语教学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大帮助。一个学生表达能力的高低与他所掌握的词汇量、语汇量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都受到词汇的影响。词汇对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及日常表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语非常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常常碰到学生对成语的一些误解,对一些成语往往只从字面意思进行理解,很难掌握成语的真正意思,如“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等,这也使得学生对成语精华的掌握不足,整体而言,中学生学习成语需要经历一个逐渐积累、由易到难、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的过程。成语教学,能够帮助留学生了解古今不同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缩短学生的文化休克期,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环境中。

三是成语教学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教学实践需要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检验前者的不足,也能为其挖掘新的研究课题。就成语本体研究而言,其历史已经很长,但是关于成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关于成语分类研究已经比较透彻,成语首先可以按照音节分类,一般是四字格和非四字格,其中四字格为主要形式;成语也可以按照来源分类,分为来源于神话传说的、历史事件的、诗文词句的、民间传说的等;也可以按照成语内部结构分类,分为联合式、偏正式、动补式、动宾式、主谓式、连动式等;根据成语所用的修辞格,也能对成语进行分类,如比喻、借代、夸张、对偶等;根据成语的意义和常用搭配,还可以将成语分为文学艺术、宗教用语、军事战争等多种类别。这些研究,非常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学大纲以及采用教材收录的成语缺乏规范性。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等级大纲》收录了很多成语词汇,该大纲作为基础、初级、中级以及考试及教学设计、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基本依据。在《等级大纲》里的8822条词语当中成语有146条,这个比例只占到整个词汇的1.6%。事实上,这些大纲收录的成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阅读的期刊杂志中使用频率不尽相同,成语的编排顺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语义、语频及历史因素,任意性比较大,缺乏规范性。

二是中学语文成语教学模式缺乏实用性。初中学生在成语语义理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偏误,不仅和人的认识方式、汉语成语的自身特点、语境等因素有关,也同当前的教学方法有关。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成语教学受到语法体系研究中“本位论”思想的影响,包括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以及字本位等等。在教学法中也存在以“词”为中心、以“句”为中心、以“词组”为中心、以“字”中心或以“语素”为中心的几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而对特定对象的差异考虑不足,教学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三是在具体教学中对语义特征把握不准。在具体教学中对语义特征把握不准,仅仅提取了成语的大概语义。如“兴致勃勃”适用对象是人,指向人的精神状态,而不是电影。这属于对成语适用对象把握不准。“一锤定音”中,此“音”非彼“音”。“音”的本义是和音乐有一点关系的,指锣的音色,但是现在多用比喻义,指最后的决定。这个偏误是因为学生按照成语内部单个语素的字面意义来理解整体义。现行的语文教材大都仍只关注词、词组和句子,语素还尚未作为一个正式的层级单位被纳入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体系中。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改进策略分析

一是要对成语教材、大纲中的数量与顺序进行合理安排。我们知道,语汇与词汇都具有系统性,语汇教学事实上包含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借鉴语汇教学的系统性、计划性、目的性。这三个特性要与初中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目的相融合。

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目前在中学语文成语教学中主要以下几种流派,直接法(是以目的语进行目的语教学的一种方法)、听说法、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认知法、功能法(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在进行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心理特质及特定的文化环境,选择某一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成语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乃至价值观念都紧密相连。不同文化成长环境的差异常常会造成对成语意义的理解偏差。

三是要加强教学中对成语的语义分析。对成语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成语语素意义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甚至可以说语义是词义的基础。为了能够准确理解成语的语义,在对中学语文成语教学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汉语教师对成语的类型要有准确的把握。其二,对于汉语成语的高频语素和生僻的低频语素要注意区分。其三,对古今词义不同的成语要注意区分。

参考文献:

[1]马宇环。中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高效性策略浅探[J].考试周刊,2011,(58):58-59.

[2]杜娟。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1,(12):40-41.

[3]田启群。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7.

[4]严义文。巧用成语导入[J].中学语文教学,2005,(9):23.

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八

关键词:简笔画;小学语文;重要意义;应用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多重视对语文课堂的创新,通过应用创新型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语文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简笔画教学法是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课程教学要求,科学的应用简笔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和应用的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简笔画的重要意义

1.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简笔画来进行辅助教学,对于营造多元化的语文学习课堂氛围和促进学生理解语文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简笔画内容是非常有兴趣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图画都在课本上,但是课本上的图画是非常有限的,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然而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应用简笔画,可以将更多的图画展现出来,对学生的视觉产生非常有益的刺激作用,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充满兴趣。

2.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简笔画,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教师将课本上那些学生通过文字不好理解的内容,用简笔画展现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本上的文字内容所描绘的景象,从而促进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除此以外,应用简笔画,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简笔画的有效策略

1.应用简笔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本身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无论应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事先做好调研工作,要明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然后,再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科学地应用。在语文课程中应用简笔画也是这样,只有做到充分地了解,才能使这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应用简笔画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应用简笔画非常有效的策略。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简笔画来为学生打造趣味性语文学习课堂。教师可以将乌鸦放石头在瓶子中喝到水和乌鸦的状态画出来,然后随着课文的不断推进,将每一个阶段的状态全都画出来,一直到课文结束,就是乌鸦喝到水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下一幅画充满好奇,从而使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集中。

2.应用简笔画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阶段,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思维,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良好的语文思维,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应用简笔画,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看图编故事”为主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教师可以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图画,充分发挥想象,来编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语文思维更加发散。

3.应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应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语文课程中,有些内容,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简笔画来促进学生理解。

例如,在学习“柳树醒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简笔画来促进学生理解,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观察得不够仔细,对于春天时柳树的状态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样教师通过用简笔画描绘出柳树活泼的状态,进而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应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对简笔画进行科学的应用,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8篇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教学方法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