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分析(精选4篇)(小学英语半期考试质量分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应当得到均衡的发展,高年级学生在读写发面要进一步加强,这在试题形式上有较好的体现。这里的4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分析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英语质量分析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分析 篇一

笔者所在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从成立之初至今已经历了十年。在这十年发展过程中,学院积极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整合并在精品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多门基础必修课程已成为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唯独高职英语精品课程仍在建设当中。我院的高职英语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项目化为导向”的职教理念的统一指导选用统一的教材执行统一的教学模式,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学情不一,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充分提高语用能力。于是高职英语课上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教师越教越疲倦,英语等级通过率越来越低,高职英语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困难重重。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需求分析,创新教学模式,从而端正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在需求分析基础上,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分项教学,让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

2.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理论曾被欧洲学者第一次运用于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课程教学,而高职英语课程应该是ESP课程中的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课程。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要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切入点。需求分析旨在搞清楚学习者需要什么,期望什么,缺乏什么,必须或应该学些什么(余小川,2011)。Hutchison和Waters(1987)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把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类。根据他们的理解。为了目标情景中能灵活运用学习者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属于目标需求,而学习者为了学会这些知识和技能而要做的一切则属于学习需求。并且他们在此基础上对目标需求进行了细分,即必学的、欠缺的和想学的知识能力素质。在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必学的是指直接决定着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完成工作的实用英语和学习者必须掌握的行业英语;学习者目前的英语水平与未来职业岗位中需求的目标英语水平之间的差距则属于欠缺的;想学的是指学习者基于自身的特定情景而感到需要学习的英语。

Dudley-Evans和St. John (1998)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需求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首先是目标情景分析法(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它从课程设计者的视角出发,用来宏观分析一个社会或某些行业对EOP教学的需求。其次是学习情境分析法(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它要求课程设计者和教师着眼于学生,分析了解他们对所学语言的态度、经历和要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再次是现状情境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这种分析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现有语言基础,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障碍和差距,以此为依据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3.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革新前的需求分析

笔者运用Hutchinson和Waters的学习者需求分析框架,参考Dudley-Evans和St.John(1998)的目标情景分析法,现状情境分析法以及学习情境分析法,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工分院非英语专业为实证研究个案,主要通过教学反思、企业走访调研、访谈师生等研究方法,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学院人才培养方案需求、服务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高职英语知识、技能和素质,初步探索学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方向。本章的需求分析主要程序有三:一是通过网络搜索与对实习生进行的走访,分析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英语需求,即行业目标需求分析;二是通过分析学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审视高职英语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育需求,即现状情景需求分析;三是在参考Hutchinson和Waters等提出的需求分析框架基础上对授课对象就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即教学需求分析。

3.1行业目标需求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分析 篇二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诊断式教学

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基础课程,而英语写作能力也被视为衡量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可见,英语专业课程中设置英语写作站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尚不理想。诊断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力度不断加大,因而,本文基于此对大学英语写作诊断式教学的研究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1.诊断式教学概述

所谓诊断式教学,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医生诊视病人对其病证进行判断的形式来展开教学活动。就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而言,教师通过对某些方法的采用,对学生英语写作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一定的了解,进而对学生英语写作情况进行相应的诊断,并参照诊断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对其进行解救与矫正,以帮助学生达成英语教学目标。

诊断式教学最早见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而后又经历了逐步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时至今日,诊断式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的教学理念,具体包括师生互动参与、问题解决、批判反思与综合分析。若以加涅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以及评价(ADDIE)系统设计模型理论为根据,可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以及评价等进行有效的设计,以改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2.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我国国内大学英语专业所用的英语写作教材较为多样,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当属丁往道教授等编写的《英语写作手册》(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且就现在英语写作教材的编排形式与内容而言,都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即英语写作教材的前半部分为写作导论,而后从词、句、段落、篇章以及题材等方面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基础知识进行了介绍;后半部分则从文章的结构、立意、谋篇以及写作步骤等来对大学英语写作技巧进行讲解。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开展教学,且教师在对教材的章节进行讲解时,最先讲解的就是英语写作的基础理论,待基础理论讲解完毕后,再为学生布置联练习作业,以加速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的消化。除此之外,出于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考虑,教师会每个一至两周为学生布置英语作文写作作业并批改。一般而言,教师应采用较为系统的写作理论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也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写作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时,应对教学方法与技巧进行掌握,如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及重点他突出,以将大学英语写作知识凝聚为一个系统且全面的整体,进而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拓宽眼界,除此之外,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与英语语言环境等的了解的现实给予其高度的重视。

大部分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均会发现学生会普遍存在着中国式英语的现状,学生上交的写作作业虽然在语言结构、词汇方面并无明显的不妥,但通篇读起文章来却并不像是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如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为:以“A Travel Experience”为题目来写作,有学生的文章中出现了“What came into my sight at the station was the sign ‘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其索要表达的意思翻译成中文应为“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其中的词与语法结构并未有明显的错误,但其在英语环境中却欠妥当,只有语言符合使用英语的国家的语言使用习惯时,该文章才是高水平英语写作的体现。

3.大学英语写作诊断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英语写作课的教学仅仅讲授英语写作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还须体现在学生的作品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是英语写作教学的另外一个尤为重要的方面。对此,多数英语写作课教师所采用的方法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指出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修正,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与错误很直观,教师所做的修改一目了然,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并不能较好的体现出其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诊断式教学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时,通过两种方式进行,首先为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诊断,教师用符号将学生作文中的错误、修改意见指出来,并要求学生进行更正,而后由教师进行检查或进一步更正;其次为学生间的自己诊断,具体方法为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针对小组成员的文章进行小组间的分析与讨论,找出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方案,不仅可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还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变得具有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其英语写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学生也可在具体的诊断、分析与修改处理过程中,提高其自身的主动性与想象力,虽然在诊断过程中对文章的分析与修改缺乏全面性,或对文章的分析仅仅停留在对词的用法、语法、句子结构以及段落等基本内容上,缺乏对文章构思、整体结构以及写作技巧等深层次的分析,但教师主要稍补充与完善,及时处理学生自我诊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可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对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出现质的转变,逐渐提高英语写作教学《快回答·www.kuaihuida.com》效果。

结语:

由上观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尚不理想,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良莠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方法在其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诊断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虽然只是一种初步尝试,虽然并不能对传统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改变,但其在实际教学中会改善教学效果。在诊断式教学应用过程中,学生也应提高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其解决英语写作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红苹,杜尚荣。英语写作诊断式教学的系统设计与有效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04):81-86.

[2]赵婉君,孙阳。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13(06):30-33.

[3]赵江葵,敖练,周艳。大学英语写作策略教学的实效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18(01):52-56.

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分析 篇三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英语教学;衔接

中小学课程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接受高等教学的基础,只有抓好中小学课程教学质量,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英语在国内的广泛应用,教育部门开始高度重视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小学英语教学在衔接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高。所以,加强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思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分析

1.语法教学的衔接分析

语法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据指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在语法的衔接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由于语法的相对复杂,多数小学在英语教学中并没有传授语法方面的知识,教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其对词汇的掌握。而在中学阶段多数教师并不会对简单的语法知识作相关讲解,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小学课程中必备的教学内容,这必然会产生语法衔接问题。所以,这就需要中小学英语教师共同努力,做好语法内容的衔接工作,一方面需要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课本中涉及到的简单的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需要中学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小学课程中的简单语法做简要复习。

2.语音教学的衔接分析

语音教学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读好英语单词的基础和前提。据相关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在中学毕业时都不能独立的按国际音标准确读出生词,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学课时的有限加上师资力量的薄弱使得教学内容中基本不涉及到音标的教学,学生往往是根据老师的读音标注汉字或拼音来识别英语单词。所以必须加强和巩固国际音标的教学,尤其是初一阶段,保证学生在小学毕业前全面掌握26个英文字母和5个元音字母的读音和拼写以及认识简单的单词,为学好中学阶段的语音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词汇教学的衔接分析

词汇是英语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识。但是中小学教材中的词汇教学衔接并不乐观,学生在小学阶段难以意识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不能有效的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词汇,从而影响了初一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授课质量。这就需要加强中小学生的词汇教学,通过多媒体课程教学和趣味记忆法来提高学生掌握词汇的能力,从而实现其词汇的有效衔接性。

二、中小学英语教法的衔接分析

教学方法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尤其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更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国多数中小学在英语课程教学中都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衔接,导致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不高。所以,必须做好中小学英语教法的衔接工作。

1.活动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化的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我、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合理组织安排相关课堂活动,例如朗诵比赛、英语书法比赛或词汇大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能力。

2.小组化语言情境实践

小组语言化情境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据相关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最喜欢的课堂环节就是“小组活动”,小学生可以从小组活动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来加强语言的交际,以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合理安排课堂的小组化语言情境实践教学。

3.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式

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式,就是通过组织学生使用英语参与交际来完成相关任务的教学方式,可以合理衔接各个环节的英语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一个新的话题,并安排给学生一定的任务,然后对这些任务进行语法方面的点拨和评价。这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对于提高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小学英语教学学法的衔接分析

目前多数中小学生在英语学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主要体现在其兴趣、习惯和学习策略方面。为此,必须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学法的衔接,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1.加强集体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也就是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通过彼此间的相互学习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教师共同总结上周教学的得失、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从而形成符合本班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

2.建立多元评价

目前,我国多数学校对小学生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而对中学生的评价则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质量。多元化的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对于小学生则可以参照其平时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来全面评价,另一方面对于中学生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三方面的综合来全面评价学生。

3.反思课堂教学

反思课堂教学对于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据相关调查显示,几乎很少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课本内容,抄袭作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不乐观的现象在初中阶段更为盛行。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反思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综合上文,加强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思考对于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将会呈现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会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作者单位:凯里学院)

参考文献:

[1]惠艳丽。河南省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不连贯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分析 篇四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师话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53-01

一般认为,教师话语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课堂讲解时所使用的语言,是课堂里的外国腔语。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国内十年来外语教师话语研究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脉络,突出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本文对十年来国内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一、教师话语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1.文献检索说明。本研究所检索的数据库为“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的时间为 2004 年至 2013年。检索期刊为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方法如下:第一次检索:检索项为“刊名”,检索词为“外语类核心”;第二次检索:以第一次检索为基础,选定“在结果中检索”,此次检索项为“关键词”,检索词为“教师话语”),共收集37篇论文,其中实证研究论文18篇。

2.文献检索结果统计分析。

(1)文献数量分析。从文献数量的角度分析(见表 1 和表 2)对于期刊的检索既考虑了文章的标题又仔细参考了文献内容, 发文的总数是指该刊物关于教师话语的发文数。

表1从期刊发表数量角度分析,部分核心期刊对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总体来说重视程度不足,仍需增强。表2从时间跨度和文献数量的分布上分析,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甚至近两年(到目前为止)与之前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从实证文章数量比例方面分析,学者们对实证文章的重视度不断增强,特别是2010年以来,实证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2)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师话语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英语教师话语,即传授信息语言;另一类是同教学内容无关、但起着组织与引导教学作用的英语课堂用语,即组织教学语言。

本文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将相关文献分为 3大类:①综述类:教师话语的历史与发展、语用功能、有效性;②研究类:教师话语的形式特征、功能特征以及相关理论(如言语行为理论、输入理论等)下的教师话语研究;③实证类:教师话语质与量,提问策略、提问类型、提问方式,反馈方式,语码转换,规约话语,教师话语语言特征,新手与专家教师话语对比等。

以上文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刘家荣、蒋宇红在对英语课堂话语中师生的话轮替换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教师享有课堂的话语权,而学生也同时应该拥有较多的话语自和控制权的结论。胡青球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而选择合适语言的潜在因素”的课例研究,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使用、话语质量和次序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程晓堂提出课堂话语的真实性、互动性、逻辑性和规范性,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语言输入。何安平认为教师应更新和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要注意教师话语的形式、教师话语的意义和教师话语的教育功能。吕璀璀从话语量、提问和反馈3个方面对大学英语课堂中男性和女性教师话语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显示:性别因素对教师的课堂话语量提问和反馈具有一定的影响。马毅、刘永兵谈话语的三个主要语用功能,然后根据这三个主要功能对我国英语课堂话语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根据内容分类“外语类核心期刊”教师话语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教师话语功能研究的论文最多,几乎占教师话语研究论文的一半。研究已经从话语的外在形式扩展到话语功能研究,例如,对教师话语的量与质、提问模式和技巧以及等待时间、交互调整、反馈方式等的研究。以上的变化说明我国目前对英语教师话语的研究已经意识到教师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教学不再是一个给予和接受的过程,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将学生理论和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管理者和促进者。

(3)文献研究对象分析。

表3从18篇实证类文章的研究对象来看, 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课堂的占61%,研究中学英语课堂的占33.3%,研究小学英语课堂的只有5.6%,而职校英语课堂的却为0%。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关注的大都是高校英语课堂话语,近年来对中学英语课堂关注度有所提高,但是对小学和职校英语课堂话语的研究却屈指可数。

(4)文献研究方法分析。实证类文献中,80%以上的研究前期都采用了自然调查法而后期则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具体的研究手段(测量方法和工具)包括:课堂观察,课堂录音、录像,问卷调查,追溯式访谈等,对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教师话语研究的局限和启示

从以上研究综述可以看出,我国有关学者在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文献和实证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实证研究趋于增长,研究范围趋广,研究手段和方法也趋于科学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外语界主流应用语言学研究已开始意识到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重要性。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课堂话语的一些特征,其发现必然会对我国英语课堂话语研究和英语课堂教学做出很大贡献。

然而,国内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研究内容上,基本是教师话语多于学生话语量,教师话语的形式与功能存在单一、简化特征,不利于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提高。

②研究对象上,偏重于大学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堂,而对中小学和职校英语课堂进行话语研究相当薄弱,并且研究文章大多局限于单一的课型:口语课或阅读课,很少有关于多种课型的教师话语的对比研究。③研究方法上,缺乏相对系统化的课堂观察工具。目前,教师话语研究领域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录音、录像转录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或者综合运用以上方法进行课堂教师话语分析。这些研究虽然也大多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通过数据考察教师的语言特征、互动特征、语言功能等,但研究大多从某一方面展开研究,系统性不强。

基于以上梳理的现有研究的局限,笔者认为这些不足带给今后研究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内容方面,加强对教师课堂话语成效的研究。我国课堂话语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提问、课堂反馈、三语步互动模式、话语量等方面。基本是教师话语多于学生话语量,教师话语的形式与功能存在单一、简化特征,不利于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提高。建议提高教师话语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效,教师需提供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交际模式,让学习者有更多机会参与有意义的交际。

2.研究对象方面,加强不同学段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并且强化多种课型的话语研究。研究者们关注的大多是高校英语课堂话语,近年来对中学英语课堂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是对小学和职校英语课堂话语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在我们收集的37篇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论文中,仅有7篇论文与中小学英语和职校课堂相关。小学和职校英语教育在我国外语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外语界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小学和职校的英语课堂话语研究。大学和中小学应加强合作,大学的学者应更多地走进中小学,带领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师课堂话语研究,形成自下而上的研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英语学科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并且,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关于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文章大多局限于单一的课型:口语课或阅读课等,很少有关于多种课型的课堂话语的对比研究,因而,研究还有待深化和深入。

3.研究方法方面,开发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观察工具。现在的不少研究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研究结论,这在学术研究尚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但对指导一线英语教师提高课堂话语有效性的作用并不明显。而且,在现有的研究中,一些质量较高的研究一般采用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和学术规范,这类研究学术性很强,但不适合一线教师阅读。对于一线英语教师来说,课堂是提高自身职业语言水平的重要平台,开发出一种专门观测他们课堂话语的观察工具,让其对自身课堂话语进行反思,对同伴的课堂话语进行评鉴,扬长避短,才能不断提高其语言素养。

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我国有关学者在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文献和实证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性研究。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冲破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为我国英语课程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HAKANSSON G.Quantitative studies of teacher talk[A].In Kasper (ed.).Learning,Te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C].Aarhus: Aarhus University Press,1986.

[2]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3]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Englewood Cliffs,N J:Prentice Hall Inc.1991:189.

[4]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5]吕璀璀。基于性别差异的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2):66-70.

[6]何安平。短语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23-26.

[7]刘家荣,蒋宇红。英语口语课堂话语的调查与分析―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4,(4).

[8]刘永兵,张会平。基于语料库的中学英语课堂的规约话语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4):14-1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4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分析,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小学英语质量分析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