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通用2篇】(信息技术2.0语文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案呢?以下这2篇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是来自于快回答的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篇一

大家好!

我是博兴二中的语文老师,2010年,被评为县骨干教师。但我知道荣誉只代表了过去,对于将来,它应是更大的动力和压力。能不能对得起这一称号,只能用自己的工作和成绩来证明。

2010年,根据学校安排,我继续担任语文教研组长,负责语文教研的工作,并担任高一语文备课组长,负责高一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年来,我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带出了一个团结、实干、创新的团队。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教学工作

(一)学案教学

实行学案教学是我校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和老师们加强集体备课,做到每节必备,研究学案的内容、规范学案模式,特别是帮助年轻老师修改学案,通过听课指导老师们充分利用学案。带年轻老师不是容易的事情,高一的年轻老师最多,没上过高三的也最多,因此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系统,灵活运用教学教法,责无旁贷。我以学案为主要阵地,展开了工作。每个学案我都认真审核,和老师们精心研讨,有时一个学案我们几易其稿,不厌其烦。我们边教学、边讨论、边规范,学案越来越趋于完善、合理、实用。在年级会上,语文备课组的学案模式,得到领导的好评,成为年级的样板。

(二)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活动是一种基于教师合作与促进提高的更高层次的听评课的形式。新课改形势下,为了尽快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学校没有安排的情况下,我自发组织高一语文组老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得到老师们的积极响应。通过交换不同的观察点观课,积极议课,在评议别人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每位老师都感到课堂教学的水平确实提高了。我们组的观课议课案例,选在了《教科研导报》,我们这一行动,得到学校和年级领导的赞扬。

(三)教学比武

每个学期,我校举行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我负责语文学科的组织和评价工作,并担任郝娟娟的指导教师。组织听课、评课,活动结束,及时作出活动总结。

二、教学创新实验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我的团队,其实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相对高二高三备课组,力量比较薄弱。

十二名教师男女比例为4:8,女老师中还有两名休产假,男老师中有两名主任,一位身体不太好,一位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事务繁多。春节过后,又有一名老师因妻子重伤而不能上班,盘算一下,我们人员齐的时候,仅在两个学期的两头。其间,我们有四位老师长时间每人承担三个班的教学工作,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但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却历经艰辛,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本年度,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带领高一语文备课组,走在教改的前沿,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创新实验。

(一)选课走班实验

《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指出:“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努力形成具有山东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体系。”

响应省课程改革的号召,高一语文本学期率先进行选课走班实验,这在全市是唯一的。我们敢为天下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一项新的改革,我带领的团队又走在了最前列。

走一条从来没走过的路,困难可想而知。从校长、教科研处主任、年级的领导到各位语文老师,都花费了很多的心血。从动员老师学习,到制定选课指导手册、分发选课单,再到指导学生选课,给学生分班,制定课程表,重新分配教学班老师,经历了非常繁琐的过程。到上课后,繁琐的事情就更多,仅发作业、收作业一项,就很容易出错。每个教学班均有来自2-3个班的学生,每个班的作业都要单独分发,单独收交,每天我们办公桌上都堆着至少4-6层作业,加上当天要分发的作业,有8-12层,如果有晚交的作业,更容易混乱。下课后,学生就回到原班级,如果有事情,信息的上传下达就相当麻烦。还存在学生不适应老师的问题,不同班级的学生组合后不适应班级的问题,等等。

但语文组的老师们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群策群力,加班加点,担当起班主任的重任,克服重重困难,顺利的完成了选课走班工作,无论班级秩序还是教学效果,都超出了预期。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当前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学期几个科目的选课走班趟出了路子,提供了借鉴。

其间,我负责编订了《博兴二中高一语文选课走班指导手册》,做了总结《关于走班制的实践与思考》,设计了教师与学生调查问卷,并将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

我们的选课走班工作,得到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注和赞扬。市教育局高局长高度评价了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称赞“博兴二中从办学理念到办学业绩确实在全市乃至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为全市高中学校提供了可供学习借鉴的样板” (博兴教育信息网)。省级领导也多次对我们的选课走班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我们的经验将在全省交流和推广。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实验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中的新角色,而且是必修课程。本来应该有专门的老师来上,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把这一任务安排给了语文老师。高一语文组在教授语文课的同时,又承担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任务。这是我们从来没接触过的课程,为了上好这一课程,我们从零开始,集体研究,查阅资料,根据学生需求,学校资源等情况,综合分析,确立了“走进名著”这一研究课题。于是在两个学期,分别引导学生开展了对《三国演义》《红楼梦》的阅读及研究。学生分组,撰写研究论文,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

其间,编辑了以下材料:《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走进三国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红楼梦研究课题一览表》等。

(三)五步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实验

五步三段式教学模式是我校高二年级开始实验,其他年级学习之后推广。我听取了高二的观摩课后,指导本组老师们按照五步三段模式编写学案,并推举郝娟娟老师在全校执教观摩课,这一教学模式正在被老师们接受和实践。

三、课题研究

一年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主要进行两个课题的研究:一、继续XX年年以来的省高中语文活动化教材研究课题研究,收录老师的教研作品近百篇,编订教学设计、教育案例成果集,受到省教研室的高度评价;二、继续“十一五”部级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研究,6月征集参赛作品近30篇。

今年的高中语文论文评选,由市推荐到省的六篇论文中就有我校的两篇。

这些都体现了老师们高度的教研热情。

四、业务指导

2010年,在省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工作中,我担任指导教师,我指导的班级,总评价在全省名列前茅,个人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名,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学校的师徒“结对子”活动中,指导郝娟娟老师,她的课荣获学校优质课一等奖,并被推荐执教学校观摩课,被学校评为“教坛新秀”。

每个学期,按照学术委员会的安排,我都执教校级观摩课。我选择的课题,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作文讲评课、文言文特殊句式,这样的课,我尽可能从教法的角度展示,以期真正以身示范,起到榜样的作用。

五、学生活动

在高一年级成立春芽文学社,举行社长竞选活动,编辑《春芽》社刊,组织辩论、诗朗诵等活动,深受学生欢迎。这些信息都在博兴教育信息网上。

六、学习和总结

新课改形势下,需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更新知识结构,明确教育目标,以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本学年度,我拜读了《爱心与教育》《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听袁卫星老师讲课》《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新教育之梦》《怎样观课议课》《一份特别教案》等专家著作,重读《做有品味的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不断丰富理论素养,提高个人修养,了解教育前沿问题。

我认为,做班主任不可不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做语文老师,不可不读程翔的《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走近大师,受益匪浅。

学习的同时,我努力积累经验,撰写教学论文、设计、心得等文章,取得丰硕的成果。一年来,撰写文章三万余字,具体目录如下:

《高一语文备课组观课议课活动案例》

《确立合适的观察点——观课议课的关键一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大比武活动总结》

《示之以范,导之以蹊——我这样教写作》

《作文热点题型解析与佳作欣赏》

《点亮信心的火把》

《让阅读提升品味——读<做有品味的教师>有感》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走进三国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

《<红楼梦>研究课题一览表》

《博兴二中高一语文选课走班指导手册》

《关于走班制的实践与思考》

《博兴二中高一语文选课走班调查问卷(学生卷)》

《博兴二中高一语文选课走班调查问卷(教师卷)》

(调查报告正在分析和撰写中)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篇二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8-0122-06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言

目前,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甚至普及多数家庭,它像电视、冰箱一样,已成为家用电器之一。社会需求的变化,使现在计算机专业的含义从以前的“研究计算机本身”转变为“计算机应用”,甚至是“应用计算机”。尤其近几年计算思维概念被提出后,很快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其中程序设计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思想已被广泛接受。

在“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面向应用”的大背景下,程序设计课程不应再去讲授程序设计语言本身了,而应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应将授课重点从讲授语言的符号、语句等语言成分上,转移到讲授程序设计上。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怎么编程序”,而不是背几个语言符号、说明、语句等,应把该课程的名字从“×××语言”改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或程序设计。

在“面向应用”的背景下,我们出版了《程序设计基础》,该教材被评为“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为了反映计算思维思想和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成果,我们对该教材进行了修订并将其作为“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版《程序设计基础》教材保持了第1版的特色,更加明确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以程序设计为主线和“授之以渔”的宗旨,进一步提升了以计算思维为主导的程序设计教学思想。

1 教材建设

《程序设计基础》教材的历史渊源深远,继承了20世纪60年代以金成植、金淳兆教授为代表的多位前辈的心血,吸纳了多部优秀教材的精髓,同时,结合了笔者30余年的教学经验,凝练了多部教材成果。本教材建设经历了4个阶段。

1)初建阶段,探索并形成完善的内容体系。

1962年吉林大学程序设计方向招收本科生,1970年以招收工农兵学员为标志,吉林大学恢复计算机教学,1972年恢复程序设计课程教学,1976年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程序设计是这个阶段首当其冲的课程。面对国内资料缺乏,无经验借鉴的困难,本专业的前辈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认真研究,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先后出版了两本教材。

(1)1978年,《算法语言ALGOL 60入门》由科技出版社出版,是全国较早的程序设计语言教材。

(2)1982年,教育部六五全国统编教材《程序设计语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紧跟改革开放步伐,锐意教学内容改革。

20世纪80—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进程和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程序设计教学也在不断改革,这个阶段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经历了从ALGOL 60到BASIC,到FORTRAN,再到PASCAL,最后到C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我们紧跟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授课内容,陆续出版3部教材。

(1)1987年,《FORTRAN 77程序设计语言》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2)1990年,《PASCAL语言程序设计》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3)1998年,《PASCAL程序设计》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3)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积极进行程序设计教学理念研究、改革与实践。

随着进入21世纪国内教学改革的进程,我们总结了20世纪末以来的社会发展,认识到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教育已经不是20年前的计算机教育了。与以往相比,现在绝大部分计算机专业人员主要在做计算机应用,而不是研究计算机本身。在这种形势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不应该再去讲程序设计语言本身,而应该讲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授课的重点应该是教会学生怎么编程序,而不是背那些语言符号、说明、语句等。按这种思想,逐渐形成了以程序设计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先后出版了6部教材。

(1)2001年,《PASCAL语言程序设计》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推荐出版,是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学科系列教材中的一本。

(2)2004年,《C程序设计》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C语言为载体,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介绍程序设计技术,摒弃了当时流行的以解释程序设计语言为主的做法,把讲授重点放在程序设计方法上,注重对学生进行程序设计方法及算法的训练。

(3)2005年,《Pentiu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九五”部级规划教材。

(4)2008年,“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程序设计基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进一步明确了“以程序设计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5)2008年,《程序设计基础习题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贯彻主教材以程序设计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所选习题全部为程序设计习题,不依赖于任何“程序设计语言”。

(6)2009年,“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4)跟踪国内外新教学思想发展,进一步进行程序设计教学理念改革与实践。

进入“十二五”以来,计算机学科教学思想进一步得到提升,计算思维思想被提出并得到广泛重视。在由李国杰院士任组长的中国科学院信息领域战略研究组撰写的《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中指出:计算思维的培育是克服“狭隘工具论”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其他信息科技难题的基础。

人类思维可以总结为3个部分:①以观察和总结自然规律为特征的实证思维——以物理学科为代表;②以推理和演绎为特征的推理思维——以数学学科为代表;③以设计和构造为特征的计算思维——以计算机学科为代表。其中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体现了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特征和方法。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思想、理念、内容、方法、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和改革,并取得丰硕成果。

(1)2011年,“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程序设计基础》被评为2011年度部级精品教材。

(2)2012年,《程序设计基础》被选为“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

(3)2013年,“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以计算思维为主导思想和理念的《程序设计基础》(第2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教材特色

计算思维同“读、写、算”一样,应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程序设计基础》(第2版)秉承这一理念,形成鲜明特色。

(1)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主导:计算机的出现和使用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本教材的目的是教会读者怎样编写程序,学会怎样以“计算”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怎么“像”计算机科学家那样思维,彻底地改变“学了程序设计而不会编程序”的现状,提高读者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2)以“授之以渔”为宗旨,而非“授之以鱼”:针对程序设计的每个知识模块都采取图1所示的模式组织教学内容,目的是教会学生怎么编写程序,而不是让学生去背几个语法符号、规则。

(3)以程序设计为主线:按程序设计的思路组织全书内容,真正地讲授程序设计,而非语言,把重点放在讲述程序设计方法上,注重对学生进行程序设计方法、算法和计算思维的训练,摒弃了前一阶段各种程序设计教材中流行的主要“解释程序设计语言”的做法,将C语言只作为讲授程序设计的载体工具。

(4)以案例为驱动,突出实践:选取大量案例,以案例为驱动,彻底改变单纯解释语法、语义等语言成分的做法;改变提出语言概念并解释,然后以小程序说明相应概念的做法;让程序设计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书中案例多选择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实用的题目。案例的目的不是解释语言概念,而是讲述程序设计方法、构造算法,以训练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

(5)重点突出:根据讲述程序设计方法的需要,对C语言本身采取“有所取、有所不取”的策略。对于那些常用的语言成分,直接与讲述程序设计方法有关的语言成分,将其穿插在程序设计过程中详细准确的介绍;对于那些与程序设计方法联系不太紧要,但是还常用的部分,放在最后简单介绍;而对于那些与讲述程序设计方法关系不太大,也不常用的部分则根本不涉及。

(6)分散难点:注意由浅入深地介绍程序设计知识,把难点化解和分散到各个章节中去。例如,函数和指针是程序设计的难点,我们将概念逐渐化解和分散到不同的章节和学时里,便于学生消化理解并各个击破。

函数的概念分4章逐步介绍:①第5章函数人门,简单引进函数概念,让学生会使用函数编程序;②第9章再论函数,介绍有关函数的进一步知识,包括函数参数、函数值、作用域等;③第10章递归程序设计,进一步介绍递归及其程序设计思想;④第14章介绍有关函数的较深入的知识,包括函数指针、函数作参数、函数副作用等。

有关指针内容是程序设计的最难点,本教材把指针知识分散到各个章节去。在第2章先引进变量地址的概念,指出变量地址就是变量指针,并指出变量指针与变量值的区别,让学生对指针有个初始印象;第7章先介绍指针这种特殊的数据类型,引进指针概念,讲述指针与数组的关系;在以后各个章节分别介绍结构指针(第8章)、返回指针的函数(第9章)、文件指针(第11章)、命令行参数(第11章)、用指针实现动态数据结构(第13章),最后在第14章进一步讲述指针与数组的关系,介绍行指针,并对指针进行总结。

3 教材内容

3.1 内容结构

《程序设计基础》(第2版)教材以C语言为载体讲述程序设计,且为突出“程序设计”主题,对C语言做了一定的取舍,目的是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编写程序,而不受具体语言语法的限制。全书共14章,可分为基本知识、程序设计、数据组织3个部分。基本知识部分主要介绍高级程序语言的基本概念、C的基本语法单位;程序设计部分包括函数、流程控制、递归等结构化程序设计开发方法;数据组织部分包括数组、指针、文件、结构体等数据存储形式,以及栈、队列、链表、树等数据组织形式。教材知识模块章节分布如图2所示。

3.2 “授之以渔”的内容组织模式

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始终以“授之以渔、案例驱动”的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强调实践。

(1)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案例。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得到方法,再编码。在整个解决问题过程中,强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淡化语言成分的影响。通过简单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分析程序、编写程序,拉近学生与程序间的距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程序开发过程。这样做使教学从抽象变成自然,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程序设计产生兴趣,对本课程产生吸引力,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全书开篇第1章第1节,从大家熟知的鸡兔同笼问题开始。“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鸡兔各几何?”,按照如下步骤讲解题目并给出程序设计相关概念。第1步,解决该问题应把问题数学化,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第2步,解该方程组,选择消元法;第3步,使用消元法解上述二元一次方程组;第4步,分析计算步骤,给出实际计算过程。针对第4步的计算步骤,指出“这就是程序”,接着指出第1到第4步的“分析过程就是程序设计”,并给出“算法”等概念。

(2)由浅入深、分散难点。像前面指出的,函数是程序设计教学的一个难点,程序设计中的函数虽与数学中函数的概念类似,却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体现在函数本身的形式定义上,而且在其使用方面也有很多区别。本书将函数相关知识点分散至4章进行讲解。

在介绍基本语言成分之后,首先第5章引人函数的基本概念,突出函数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作用。接着在学完数组、指针、结构体和共用体,有了一定的编程序经验之后,在第9章重新回顾函数,解释函数中参数传递和返回值等较难的内容,引出作用域、生存周期、全局和局部变量等概念。然后在第10章递归程序设计,进一步介绍递归函数及其程序设计思想。最后在第14章介绍有关函数的较深入的知识,包括函数指针、函数作参数、函数作用等。

这样避免了将过多知识点集中在一章,使读者学起来枯燥乏味,接受困难。而且学生通过中间对数组、指针、结构体和共用体、文件、程序开发等章节的学习,积累了程序设计经验,带着问题来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3)不避难点,一题多解。“递归程序设计”乃至“递归思维方式”历来是程序设计的难点,许多教材采取淡化的方式去处理,有的甚至回避。本教材从训练学生实际编程能力出发,用一章的篇幅强化“递归程序设计”的训练。

在第10章开篇以读者熟知的“计算n!”为案例,首先给出循环迭代程序,然后引导学生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指出n!不仅是1×2×3×…×n还可以定义成:

从而给出递归程序,介绍有关递归程序的知识,指出保证这个递归程序正确的条件,并给出几个递归程序的例子,包括“计算n次勒让德多项式”“汉诺塔游戏”等程序。然后介绍递归程序设计的思想,它体现在:用逐步求精原则,首先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中有问题的与原始问题具有相同的特征属性,至多不过是某些参数不同,规模比原来小了。此时,就可以对这些子问题实施与原始问题同样的分析算法,直到规模小到问题容易解决或已经解决为止。也就是说,若将整个问题的算法设计成一个函数,则解决这个子问题的算法就表现为对相应函数的递归调用,从而引进递归程序设计。

接着在教材的10.2节以“计算算术表达式值”为案例,讲述间接递归程序设计。最后在10.3节仍以“计算算术表达式值”为背景,讲述递归程序的执行过程,这是任何教材都没有的内容。本教材为了加深读者对递归程序的理解,特别加写了这一节。本节首先介绍保证递归程序执行正确的语言系统在执行函数调用时的调用过程;然后给出一个实例;最后模拟执行这个实例程序,给出程序执行过程中计算机内存的动态分配、释放过程(栈的变化),从实例中让学生理解递归思想。

4 建设成果

经过长期建设,该教材取得丰硕成果。2007年被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部级精品教材”,2012年被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以该教材为主教材的吉林大学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所在教学团队于2010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5 结语

程序设计在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程序设计基础不仅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语言,即能读懂语言的符号和规则,而且还要能够掌握程序设计思想,学会怎样编程,而不拘泥于语言细节;能像计算机科学家那样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为达到此目标,程序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上要摒弃过去那种以“解释程序设计语言”为主的做法,细致讲解问题求解过程、强调思考过程,而非解释语言;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要增加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动手的机会;加大上机实践在正常教学中的比例;同时配以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强化计算思维的训练。

参考文献:

[1]Wing J putational thinking[J]_Communications ofthe ACM,2006,49(3):33-35

[2]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1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2篇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