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山村教师【精选8篇】(山村教师张桂梅)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这8篇山村教师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山区教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山区教师 篇一

重庆市璧山区公开招聘教师报名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证件照

籍贯

政治面貌

学位

本科毕业学校

专业及毕业时间

研究生毕业学校

专业及毕业时间

教师资格 种类

从教年限

报考岗位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家庭主要成员

称谓

姓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本人简历

(从高中填起,无间断至今)

获奖情况

诚信签名

本人保证以上信息均为真实信息。如因信息虚假造成的一切后果皆由本人自负。

山区教师 篇二

一、教师压力的原因分析

国内外教育界普遍认为,导致教师压力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个人三个方面。社会因素中,社会提供的教师待遇与地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变化等造成教师的职业压力;学校因素中,学校的管理和条件、对教师的评定和要求、学生的品行与学习情况、学校的人际关系都对教师造成职业压力;教师个人因素中,教师的自我期望值、能力素质和感受力是引起教师职业压力的内部因素。[1]

1.从社会层面分析教师压力

(1)恶劣的生态环境与边缘的教师。农村贫困山区自然条件较差,村落分散,山大箐深,教学点分散,交通不便,这给教学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高山、峡谷、河流把村寨分隔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小世界,彼此间“说话听得见,走路要半天”。贫困制约了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能力,而缺少教育使人们继续着落后的生活方式,继续着封闭的思想。这种落后的生活方式、封闭的思想又阻碍了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贫困农村学校教师面临的特殊困境,规定了其发展道路既不可能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又不能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一种新的思想和观念,以一种务实而又不乏创新的精神,探索农村贫困山区学校教育综合发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但是这些山区教师本身在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制约了其探索创新精神的发挥[2],使这些山区教师面临着更多的压力。

(2)社会期望与无奈的教师。多年来,我们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存在着用理想代替现实、用道德代替法制的倾向。强调教师社会责任较多,对教师自身的社会需求重视不够。而这种不正常的“红烛”文化在世俗世界里自然而然地把教师“塑造”成一种只有付出不求回报、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形象,这种形象促使教师承担着一些超出自身职责的社会责任,这给教师以极大的社会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家庭“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农村教师被赋予除教学任务外更多的社会教养责任,甚至是监护人角色。调查时发现,“不少教师都骄傲地告诉我们,说他和村长一起走路,很多碰面的老乡都首先和他而不是和村长打招呼”[3]。对于许多农村家长来说,教师是改变孩子甚至是整个农村家庭命运的全部依赖。但是,农村教师对自己的一份投入期盼着一份回报,对自己的劳动收入一样充满企盼,为可能节省的每一分钱不得不斤斤计较。社会对农村教师崇高的职业期望与教师的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反差,让农村教师生活处境尴尬。

2.从学校层面分析教师压力

(1)师资培训模式和无助的教师。就终身学习的意义而言,从教师专业化角度来看,每一个教师都有必要不断地接受在职培训。大量研究表明,新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经验造成的,实地经历和在经验中学习对新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新教师所要求的是分享专业教师的经验,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和校外专家持续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职培训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促使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实践、防止新教师的流失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实际上,贫困农村山区的教师培训模式尤其是新教师培训模式忽视了教师需求的多样性,培训模式陈旧,培训方式单一,而且多是学科培训,这些很难适应新教师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在效果上难尽人意。大多数学校由于公用经费不足,根本无力考虑教师培训进修与知识更新,再加上农村教师工资偏低,甚至长期被拖欠,教师本人无力承担在职培训和学习的费用,导致农村山区教师培训基本上处于无计划状态。农村山区教师所处学校普遍严重缺乏学习资源,又长期得不到进修学习的机会,难以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导致他们产生压力感。

(2)评定方式和焦虑的教师。在贫困山区学校,有些教学管理已经具体规定到一周内必须考试多少次,批改作业多少次,备课必须写满几张纸,等等。管理者认为量化管理越彻底、越全面越好,认为这种管理简便易行,可以轻而易举达到管理教师的目的。学校评定带有明显的功利化、机械化色彩。但教师评定也应关涉教师的精神成长、生命与情感体验,对于教师个性化特质的评价是无法用数字加以量化的。不合理的评定方式给教师的人格、尊严、自我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超负荷的工作又僵化了教师的心灵,教师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焦虑。

3.从教师自身层面分析教师压力

(1)权威失落与受控的教师。教师权威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角色与权威密切相连,教师权威只有在被学生承认和接受时才能有效地运用。在强调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背景下,教育面临着“同一性”丧失的危机。一方面,社会在扩大自由的同时又带来了个人的无意义感,即那种觉得生活没有提供任何意义的感受,它导致了生存的孤立。另一方面,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永远处于制度框架和具体的人际关系之中。意识和“此在”的冲突与崩溃,使教师在面对权威失落时越发觉得教学的无奈。

(2)职业多重化与僵化的教师。教师职业具有独立性、示范性和工作时空的相对无限性。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接受各种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作业、早晚自习辅导、教案的详略、听课笔记等都是学校领导要检查的内容。据调查,云南农村贫困山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超过八个小时,班主任的工作时间一般都要超过十个小时。一些寄宿制学校的农村教师白天上课,晚上还得充当保安,一天24小时几乎都用在了工作上。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的工作一直是在被检查着、驱赶着、规范着进行的。这样一种缺乏亲和力与尊重感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难免使教师产生压抑感。

二、教师压力的缓解策略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缓教师的压力和不适,我们要具体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共同作出努力。

1.从社会层面缓解教师压力

(1)为教师提供建设性的支持环境。建设性的支持环境不但有利于减少教师的顾虑,而且有助于增强教师应对教育改革的能力,这对于缓解教师的压力,推进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大有裨益。通过访谈发现,教师在教育改革中一直对学生将来的升学心存顾虑。他们害怕在升学制度没有实质性改变的前提下,一味强调新教材、新方法的使用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升学。这与国外学者切尔尼斯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切尔尼斯研究了因自己的学生没有取得成绩而产生沮丧感和无效感的教师,最终得出结论:对于教师而言,教学一定要有成效;如果没有成效,教师与其他专业群体相比,会表现出更大程度的压力。可见,尽快使升学考试评价体系与教育改革评价标准相吻合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2)对教师提出恰当合理的要求,减少教师的消极情绪。教育改革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具体的教学实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谙熟了原有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确实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部分教师会感到自己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受到威胁,自然会产生消极情绪。要吸收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把改革的要求内化为教师改善教学的内在需要。教育改革的推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也应当是不断调整和转变的。

2.从学校层面缓解教师压力

(1)把师资培训落到实处,防止教师产生专业不胜任感。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构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体系,并使之制度化,是提高农村教师教育素质与教学能力,增强农村教师队伍自身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为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加强对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的宏观规划和要求,统筹管理和督导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师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教师培训。除切实推进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研修制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当地学校的校本培训制度,鼓励和支持当地高校和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各方面专家深入农村学校,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农村教师培训计划与内容设置上,要立足于农村教师的教育实践,以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共同的问题与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方法为主要内容,规划、设计农村教师培训的目标与内容,切实帮助农村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素质。

(2)改革考试与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对于减轻教师压力、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王斌华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一种面向未来,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目的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它没有将教师评价制度作为奖励和惩罚的机制。其目的是,在没有奖励和惩罚的条件下,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4]它主要是根据教师的不同起点和工作表现,确定教师个体发展需求,制订教师个体发展目标,为教师提供日后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它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认为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状况的鉴定,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服务。通过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广大教师能够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水平,有利于基层教育工作者加强对教育改革的理解,使他们切实成为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者和积极建设者。

3.从教师自身层面缓解其压力

(1)教师具备自我叙述能力。教师批判性反思的形成有很多方式,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教师的“自我叙述”来实现的。“自我叙述是凭借个体和他人所关心的故事,而对自我认同达成反思性理解。”一旦教师陈述出来他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他对教育的理解、他自己的成长经历甚至他的喜恶,就可以成为增进自我理解的资料;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师改进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基础。促进教师发展和成长最强烈的动机作用,就是教师对于自身实践的“省察”与“反思”。要让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到有过大的压力,除了通常所说的责任感外,还要让教师体会到自我认同及批判性反思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能够从同事身上学到许多东西,同事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通过听课进行教学交流,教师能够开阔自己的思路;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够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比如,开展示范课,交流在阅读中或参加会议中获得的知识,组织某项专题的讨论小组或书籍研究小组,参加专业机构的会议,担当实习教师指导员或小组长,加入某一团体等。教师经常参加团体活动,经常与同事交流思想,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又能体验到友谊,使交往需要得到满足,彼此产生相应的肯定性情感体验。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课余时间讨论一些诸如焦虑、压力的问题,能够从处于同样情境中的同事那里得到有用的建议或者得到解决压力的启示,这有助于教师积极消除不良的情绪。

参考文献:

[1]鲁小彬.在自由、正义与体制、物欲间的挣扎――对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的调查与分析.[EB/OL]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版网,2006-2-18.

[2]王凌,罗黎辉等.以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来自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的研究报告.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5.

[3]项贤明.中国西部农村教师社会责任的功能性扩展[J].教育研究,2004,(10).

山区教师范文 篇三

在我国经济基础相对富裕的今天,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其他方面的教育也不容乐观。有些地区教育配件与设施落后,师资匮乏,好教师留不住,即使普通的教师有时也是一人身兼几职,教育质量可想而知。尤其像地理等所谓的“副课”同样面临如此尴尬境况。面对这样的现状,许多从教者在思索在探讨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落后漠然的现状。本期我们编发了几篇有关农村教育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真正关注默默躬耕在偏远山区的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对农村教育全面重视起来。也希望正在辛勤工作的广大农村教育教育工作者积极与我们探讨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我们能够及时报道,进一步关注。

我的很多同事面对山区学生成绩的难以提高,面对家长们的“非议”,于是调到了县城学校去工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摇身一变,由“水平差”的老师顷刻成了学校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周末我去拜访了他们(调到县城学校的老同事),问起他们的工作情况。他们说,城里学校的工作负担轻,相当轻。首先,代课单一,每位教师只会担任一个年级的一门学科的教学(单班单科),任务最重的也不过担任同年级的双班同科教学任务而已。其次,课外辅导任务量小。学生的作业分为“在校作业”和“家庭作业”,“在校作业”老师在课余时间就批阅完毕了,“家庭作业”由家长或家教老师负责检查批阅。家长和老师分工明确,真正实现了家、校合作的教育。再次,县城学校教师总工作量小。科任教师基本没有兼职工作,只管上课,其他后勤、活动、建立档案资料等等方面的工作有专人(不代课教师)负责。下班之后无牵无挂,照顾孩子、做家务、逛街、交友……真可谓工作生活两不误。

听了他们的介绍和切身体会,再看看和我一起奋战在农村山区教育岗位上的同仁们,我不禁内心充满了困惑。我和我的同事们,每日里上课忙、辅导忙、改作业忙,还得为兼职工作(少先队、图书室、校园安全检查、“普实”验收、“316工程”督导……)的开展和资料的整理忙得不亦乐乎,在校基本就没有了备课的时间。于是,下班后,晚上还得在灯下加班赶备课。我们的学生接受的教育基本上是单一的学校教育,家庭几乎没有起到一点儿辅助作用。学生的学习完全依靠老师课堂的讲解、引导,依靠教师凭良心的课外辅导。仅仅凭借这么有限的时间,仅仅依靠教师微薄的力量,学习成绩怎么能提高呢?教学质量又谈何提高呀?

于是,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走访了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家庭,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希望他们每日里能够抽出一些时间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并检查、批阅和辅导,能够和学校老师密切配合,以使学生学习成绩有较快的提高,最终达到较为理想的成绩。我刚刚有这样的想法时,同事们奉劝我,别白费心机。我不相信,我要试一试。然而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走访以失败而告终。我所走访的家庭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力不从心类。这一部分家长,支持“家校合作教育”观念,但因自身文化水平低下,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担负辅导和批阅家庭作业的任务;第二类,工作繁忙类。这一部分家长,大多在外地务工,学生属于留守儿童,要么自己照顾自己,要么由爷爷奶奶,甚至有的还由亲戚邻居代为照顾。还有的在当地打零工和兼种土地,整日里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学习。第三类,不尽义务类。这是较少的一部分家长。他们有的有时间,也有能力参与学生[www.kuaihuida.com]辅导和家庭作业的批阅,但是,他们情愿把时间用来闲逛、打牌娱乐,甚至上,却不愿意尽自己作为父母的义务。他们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尤其对于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学校老师的事。要是靠家长的话,还要老师干什么呢?

走访失败,渴望家长的配合无果。接下来还得回到老样子、老传统的“农村山区教育”的特殊阵营中去,实行学校教师的单一化教育模式。内心充满困惑之余,我也真想像那些调走的同事一样,进入县城学校,轻松地工作,愉快地生活,成“名师”,当水平高的老师。可细细想来,难道都这样“跑了”,逃避农村山区教育的现实,让农村山区学校“”不成么?答案当然是不能。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山村教师范文 篇四

经过充分的思考与斟酌,____选择了后者,毅然踏上了支教之路。

____县____家学校地处山区,自然条件较差,校舍是九十年代的旧平房,操场尽管宽敞,但是没有铺设水泥,平时学生活动尘土飞扬,下雨后到处泥泞不堪;取暖要生炉子,校园内没有水,吃水要到几百米的村口去提,学校没有食堂,每天要自己做饭。来到这里后,梁老师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难,她以一名普通老师的身份,虚心向该校的老师学习请教,迅速了解和熟悉了学校各方面情况。

____家学校的8名老师负责着全校6个年级72 名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老教师居多,教学方法和水平相对落后。学校交给梁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作为语文高级教师、____市骨干教师的____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山村学生的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刻苦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熟练地掌握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并针对班级实际情况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她朴实无华、灵活多样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喜爱。____的付出有了收获,它所带的班级在学区统考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____家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她积极听课评课,指导教师教学,同时为该校教师做示范课,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____家学校老师们都对她的业务水平赞不绝口,说她的到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老师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引领了整个学校的教育。

作为一名支教教师,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外,____还始终把山区孩子们的冷暖放在心上。

____家村由于经济相对落后,许多家长外出务工,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家庭把孩子们也带到城里上学,因此留在这所学校上学的孩子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经济生活也相对拮据。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相处,____惊讶地发现,能使每位学生都能穿上一套整洁的校服竟然是全校师生的一个心愿。为了实现大家的心愿,____积极筹划、多方联系,发挥派优势,让更多有识之士关心农村教育。她的热心和努力得到了城关区社保局和____茹意服装有限公司的支持,大家自发地捐款为全校同学每个孩子捐赠了两套校服,孩子们领到干净漂亮的校服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张张笑脸也印在了____的心里。

____家学校开设有六个教学班,但没有一间多媒体教室,这种现实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进程。____又联系了城关区就业服务局、____觉醒心理培训咨询有限公司,为学校捐赠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该校教师的教育教研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此时,正值“六一”儿童节前夕,捐赠者还为全校学生购买了漂亮的书包和书籍,并与孩子们一起歌舞,为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充实快乐的节日。

据统计,支教一年以来,经____联系协调、捐助给____家学校的捐款捐物资金达七万余元,这不仅是她对学校的拳拳关爱,更是对山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鼓舞。

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奔走者

作为一名盟员和政协委员,多年来,____积极参政议政,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基层调研,她撰写的调研报告及提案有百余篇,曾被评为城关区优秀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更加关注教育教学,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了许多努力。她撰写的“关于加快新建扩建雁滩地区中小学的建议”等多篇提案被城关区政协评为优秀提案,撰写的调研报告《关于对城中村改造中教育配置问题的调查》代表民盟在城关区政协会上进行了专题发言,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

____4年9月10日,作为“三区”支教老师的唯一代表,____参加了由____省委书

山区教师 篇五

【关键词】山区 幼师 工艺课

工艺课教学是幼师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图案和手工两个部分,两者既可独立又相互联系。工艺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眼明手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耐心、细致、整洁有序的学习习惯。几年来,我结合学生实际,勤于实践,努力探索开展山区美术工艺课教学的新路子。做法如下:

一、转变陈旧观念,树立全新意识

过去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上工艺课既要花钱买材料,又要带各种各样的工具,实在太麻烦了,显得很不情愿。尤其是学生听到要购买材料准备上美术工艺课,虽不敢“怒”,但闻钱已“色”变了。要他们掏腰包去买美术材料上工艺课,学生也确实艰难,因为他们是消费者,既无积蓄,又难以启齿向家长申手。往往到了上课时有材料的学生了了无几,真成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师生要切实转变这种陈旧的观念,树立新意识,做到结合实际,变废为宝,就地取材,让学生“有材可施”。

1、“变废为宝”,创建“百宝箱”。山区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是来自下岗工人家庭,他们的经济比较薄弱,按照美术课本课程一成不变上工艺课,要他们购买各式各样的工具材料上课,许多家长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结合山区情况,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发动学生从收集身边的生活废品做起,鼓励学生从生活垃圾中收藏各式各样的材料,如矿泉水瓶、易拉罐、旧挂历、糖纸、包装盒、泡沫塑料、布头布碎等等归类存放,以作为学生以后上工艺课的材料。这样引导学生“变废为宝”,创建“百宝箱”,使学生在课前就能从生活“百宝箱”中找出老师布置要带的材料了,上课时便能充满信心“因材施工”了。如在上《面具制作》一课,我就让学生找旧的挂历纸作面具的主体模型,那学生就不用花钱买卡纸了。这样,既发扬环保精神,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既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又减轻学生及家长的经济负担。

2、就地取材,发掘工艺素材。山区里的学生总是羡慕大城市里的学生有无穷无尽的高科技美术材料,但实际上作为山区的孩子也可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发掘很多很好的工艺制作素材,如2010年在组织学生参加省“亲亲大自然”书画大赛中我就辅导学生用泥巴做泥塑、用石头雕篆刻、用树叶做拓印画、用沙子做粘贴画材料辅导学生进行工艺制作,其中学生制作的《瓶花》(铅笔削)、《沙子画》、粘贴画《搬家》、用树叶做拓印画《猫、海底城市》、用石头雕篆刻《海底美容师》均获得奖励;让学生体会到“山鸡”也会变凤凰。

二、活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布鲁纳也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的确,学生一旦对所学的材料发生了兴趣,就会很自然地从内心深处萌发出一种为满足自我需要而自觉求索的强烈欲望。工艺课要真正赢得学生的喜爱,就必须从“趣”入手,以“趣”的方法和内容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这些充满“情趣”的活动内容产生积极的、自主探究的心理倾向,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

1、渗透游戏,诱发兴趣。游戏是普遍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它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诱发他们学习的潜在动能。如在上《环保服装设计》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使学生容易理解童装的特点,就请几位学生配上音乐来个环保服装SHOW的游戏导入。学生们不但兴趣浓郁还从中领悟到环保服装色彩、图案、款式等风采,自然就为学生的环保服装设计添上成功的一笔。如上《树叶拓印画》,因为每个学生所带回来的树叶的形象、种类都不同为了更能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我就让学生任意组合成若干组进行树叶的拓印小组比赛,在课堂里,学生可以来去自由,自由讨论,完全进入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结果每一小组的树叶拓印成果都令我出乎意料之外,既生动活泼,又趣意盎然。

2、直观示范,引活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以激活学生的兴趣。如“三边共进法”。即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材料上学着制作。教学时,做到讲解、示范、练习同步。描绘的技法技巧,学生全部掌握后,再次自练就不难了。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都不同,我就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制作步骤图象分解慢动作一样,一步一步示范,根据重点难点还有必要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折叠制作。这样有老师扶着学生“过河”,学生自然就不怕“水深”了。如上《纸制手提袋》,课前有部分学生尝试自己跟着书本的图例完成制作,但设计的纸袋既不整洁又装不了东西。而在上课时,学生跟着示范制作,他们就不由大叹一口气:“原来如此”!最终,学生们制作出了既美观大方又实用的手提袋。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3、作品展评,增添兴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内心有一种希望被认同,被重视的心理需求,处于青少年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样有着这种需求,作为教育者应适时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让这种需求与求知欲望相结合,充分得到满足。诸如让学生参加美展,展示学生作品,组织作品讨论,设计校园信息海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体验成就感,这些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工艺的强烈兴趣。因此,每一节工艺制作课我都展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美术工艺作品给学生相互观摩学习,相互评议优劣,相互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又促使学生相互竞争,不断激发学生共同进步。使学生增加制作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心里很自然有一份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添对美术工艺课的兴趣。

三、张扬工艺个性,推动自主创新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本身就是一个天才的创造者,一张纸、一块布、一堆沙、一根木头、几粒石子,都能成为他们的创造材料,引发他们自主创新的欲望。而作为富有艺术个性的美术工艺课更应张显其独特的个性品质,用其特有的魅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创新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更多的工艺品种,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1、诱发好奇之心,激发创新热情。“好奇”是大部分人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对新奇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而美术工艺课正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创新热情。如上《剪纸》,我把一张有色的普通纸反复折叠,然后,就用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物、植物、小人物的图案作二方连续的基本单位,剪了数幅作品欣赏导入新课,学生看到一个个重复相同的图案显刻在一张普通的纸上,充满了好奇,每欣赏一幅作品都睁大双眼——“哗!怎样剪的?”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萌发动手创作的热情。

山区教师范文 篇六

1 边远山区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1.1 山区教师队伍的配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偏远山区学校分布都比较分散,且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复杂,交通不是很便利,致使教学点覆盖范围十分狭窄。部分小学师生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因为小学教育属于基础阶段,大部分学校的年级分配都是十分全面,这就导致学生总数有所降低,如若按师生比例去分配教师,则教师总数也会减少,甚至还会出现一名教师带几个年级的现象。而要是按年级来划分教师,则教师人数就会增加,不仅浪费了现有的教师资源,也使总体资源出现严重的不足。另外山区小学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其交通运输十分闭塞,无法获取新鲜的信息喜讯,再加上经济效益的薄弱,使得各小学校难以引进专业的教师人才,而部分在职教师由于受不了条件的艰苦,经常出现辞职、转岗的现象,致使其所在学校的教师资源分配十分困难,也大大阻碍了教学质量。

1.2 山区教师结构不合理

大多数偏远山区的学校,基本都是以民办教师为主要工作者,而且一般都是以工作时间较长的当地老教师作为村小和教学点的骨干力量,即使部分学校有年轻教师,也是寥寥无几,使得整体教师结构极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尽管当地老年教师具备丰富的山村教学经验,但由于长期生活在边远贫困山区,缺少进修、培训的学习条件,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明显不符合新时期的课改政策,致使当地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随着近年来继续教育工程的大力实行,山区教师也获得了这一教育改革的优势,主动点的参与到进修培训活动中,以求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但由于工作负担较重,只能抽出有限的时间,或通过函授和自考来完善学业。同时少数在职年轻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知识面,但所学专业与实际教学不符,又处在支教或试用期间,所以其在工作岗位中也是人在心不在,瞻前顾后,无法将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此外边远山区大都是原著居民,民族差异较大,低年级小学生需要教师使用“双语”来进行教学,致使很多年轻教师,尤其是外地来的助教根本无法胜任,因此只能由当地具有丰富山村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担任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

1.3 山区教师缺乏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由于边远山区小学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其管理制度也是极为松懈,再加上激励政策不到位,致使很多教师缺乏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总是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态度,严重制约着其自身的长期发展。另外边远山区经济条件偏弱,大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的家庭由于子女较多,家庭条件十分恶劣,为了忙于生计,根本无法顾及孩子的文化教育。甚至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有些家长只让男孩读书,女孩则在家里务农、做家务,这些严重的现象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将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逃课、流失的情况十分明显,不仅降低教学效果,也使教师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抵消了其原有的工作热情,使得课堂教学秩序陷入混乱、散漫的局面。

2 针对偏远山区小学教师队伍现状提出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山区教师队伍的管理合理配置教师

由于大部分山区小学师生比例存在很大的矛盾,教师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分配,所以当地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山区教师队伍的整合力度,规定其在教学中坚持“依法治教”的教学理念,秉着公平、公正、民主的管理原则,对整体山区教师进行规范化的配置,调动山区年轻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历练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全面掌握山村双语教学的艰巨任务。同时充分体现条件优越学校的领头作用,使其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山村教学活动中,增强其不怕艰苦、不怕困难的工作意识。另外引进专业的教育人才,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可对师范院校毕业生或其他在职教师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评优制度及评先制度等措施。如教师或学生到边远山区历练支教两年,则可直接晋升到研究生级别或评为先进教师代表,这样不仅壮大了山区小学教师队伍,也提高了山区教师的管理水平。

2.2 加大政府对山区小学教师的培训学习力度

近年来我国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师队伍出现很多制约的因素,无法使其得到顺利、健康的发展。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应提高对其教师培训学习的力度,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优先政策,规定每一位山区教师都可以进行现代化的进修学习,让其全面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为山区小学教育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和义务。其次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使政府及社会企业单位都能认识到山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改善村小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并在各学校建立专门的进修培训课程,解决山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为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也帮助各学校留住高水平、高能力的专业教育人才,使其放松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从而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

山区教师范文 篇七

“三堂”即专业引领课堂、教学实践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这三个“研修课堂”一体化设计,相互连接和相互关链。具体操作如下:

1. 专业引领课堂

我们所说的专业引领课堂包括:学科素养提升、学科教育、课堂示范教学。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科素养提升为重点,辅以学科教学指导与示范教学,在学科教育思想的引领下,通过名家们的引导,树立良好的理性学科思想认识,走出旧的樊笼,建立新的思考,教师们的思想有了飞跃,学生才能得到发展,这是本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所在。

为此,我们采取以下办法来实现有效的专业引领课堂:

(1)建立健全的引领制度。包括组织制度、指导制度等。

(2)形成完善的引领机制。其中包括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明晰的“个人档案库”“个人档案库”包括“个人资料”、“教育资料”、“素质资料”、“绩效资料”四个板块,以便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明晰化。

(3)组建“导师团”。 导师团内部包括有外部专家和学校内部“专家”,其中外部专家包括大学教学论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退休校长等等,内部专家刀包括校长、科研主任、教导主任、骨干教师等。课题组通过优化“导师团”内部结构,使各个专家都做到各施其责,各尽其用。

2. 教学实践课堂

包括:到河北省区域内的重点中学听课、评课、交流、研讨、专家点评、引领教学;该课堂的教学设计以相互学习交流为重点,充分利用“差异既是资源”的有利条件,通过来自不同区域的同行们的深入交流、探讨,使学员获取更多的启发和启迪,加深对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1)要开展行动研究,反思教学实践。教师要为行动而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到科学理论的依据,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要在行动中研究,反思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在实际行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行为;要对行动进行研究,每次行动之后对整个行动进行深刻反思,增强新课程改革的体验,总结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提炼和升华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典型案例和教育故事。

(2)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实践技能。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目标及活动设计,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过程的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差异,从学生的参与度、交往度和达成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大脑“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要追求实践智慧,富有教学机智。新课程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实践智慧,能科学调控,也能即兴创造,使课堂教学成为智慧探险的过程,引导学生开放性地吸纳知识;要坚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的原则,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要灵活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追求实践智慧的生成和提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3. 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

包括“教学工作坊”备课、磨课、上课、说课、评课、专家引领教学;通过以上两个课堂的学习与实践,内化到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该如何开展与实施?将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相结合变为自身的教学行为的改变,在教学中又如何体现?我们设计了“教学工作坊”一一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学员亲历教学实施过程,去进一步理解、体会、内化,变为自身教学真正的行动。在此过程我们配有学科教学专家全程引导与评价,还有学员间的相互探讨与交流,多方位的指导和实践环节,使学员达到学以致用。

我们在“语文教学工作坊”中,把不同的语文课型进行分类:说明文教学、议论文教学、记叙文教学、诗词教学、文言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散文教学、作文指导课教学、作文评价课教学等10类。然后,我们把实验教师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钻研一类教学,并发挥集体的力量备课,备完课后,我们将在“语文教学工作坊”中集中展示。

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集中研究,集体备课。

在“语文教学工作坊”中,我们10个小组通过聘请教研员、特级教师及老教师在各个小组内就分到的类别进行集中指导。各小组成员在自己分到的类别中集中学习相关教学知识,并集中就其中某一课进行集体备课。

第二步:集中展示,相互质疑。

当备课成熟后,各小组分别派一名代表上示范课,其他小组成员现场打分,并就其中的问题进行质疑,做课教师当场解答。最后给各队打好分,排好名次。各小组就其他队提出的问题内部修改。

第三步:再次展示,探索规律。

山区教师 篇八

关键词:山区教育 教师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07-01

1 山区学校继续教育现状

1.1 继续教育经费缺乏

广东仍有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县,经济效益低下,且省财政统一转移支付用于继续教育的费用不多,分配到山区学校的金额更为少,难以满足山区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此外,由于山区学校额外创收经费缺乏,不但难以支付继续教育所需经费,而且有的学校难于承担上级组织的免费培训所需的路费、住宿费、餐费等基本费用,无形中影响教师的培训积极性。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但很多农村地区难以落实,校长、教师们普遍反映政府投入缺口很大,培训经费得不到保障。由于教师继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交费当然是天经地义的。随着继续教育培训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新课改培训的普遍实施,需要投资到继续教育工程中的经费数量越来越大。

不少学校的领导认识还不到位,未能以长远眼光来认识教师的继续教育,不能很好地组织相关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继续教育方面的文件精神,没有真正明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要求。有的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培训学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或“杯水车薪”;有的认为花钱、费时搞培训不划算,干脆“以干代训”等。

1.3 受训教师对继续教育积极性低

多数受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分而学,为过关而战”,只看重证书和学分,而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效果,把继续教育看成上级的硬性规定,碍于评职称和提升工资水平的需要不得不参加学习。少部分则没有明确参加培训的目的,满足于学历已经达标,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培训,有的认为在师范院校学过的知识完全能应付目前的常规教学,无须再学。

1.4 培训师资参差不齐

许多山区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不重视,导致选聘继续教育师资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有针对性的考核措施,出现教学内容陈旧,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且培训过程中缺乏交流沟通,培训后缺少跟踪、反馈,影响培训效果,造成受训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思想素质较差的情况。

1.5 教师压力有待减缓

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均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教师而言,他们的工作、生活处境仍然很艰辛,面临的压力也很大。

一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除工资外,几乎没有其他福利待遇可言。很多教师面对养家糊口、孩子的教育费用等大笔的支出,仅靠那点工资很困难维持,多数出自“热爱教师职业”而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中小学教师逐渐开始厌倦这个职业。

二是农村学校的工作量较大,生活环境较差,导致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任教,造成一些农村教师紧缺。

三是基层学校大都以考试来排学生名次、教师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绩效考评,造成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2 解决山区学校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2.1 加大山区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轨道,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投入出资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各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在学校所属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协调下,教师本人、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按照一定的比例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学校也可通过校办产业、教育融资、集资办学等途径开拓继续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

2.2 牢固树立可持续和终身教育的观念

广大山区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争取更多的紫金扶持和继续教育机会,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教学手段。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是对个人、教育和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石。

在当今社会科学迅猛发展形势下,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必然的。如果教师不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就很难跟得上时代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与终身教育体系相配套,晚上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明确教师参与培训的权力和责任,逐步将教师培训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使教学培训成为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2.3 优化继续教育模式

针对部分培训者的业务和思想素质不高的现象,对一些培训者应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在培训者之间应建立一种竞争上岗的制度,对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教师禁止参与对学员的培训活动。受训学员对其意见较大的培训者应立即停止教学活动,由更加优秀的教师来兼任。其次就是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课程改革为核心,学分制管理为手段,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相沟通,实行任职学校、培训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管理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

其次,根据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经费紧缺、交通不便、工学矛盾突出等实际情况,开展继续教育可采用:选派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进行短期脱产培训,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把培训班办到乡镇,送教上门等方式,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可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还可以节省费用,多样兼顾,事半功倍。

2.4 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核定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减缓他们“一师多职”的压力,让他们尽可能在专业上有所发挥。有条件的县区、乡镇可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或农村中心集镇兴建教师公寓或教师住宅小区,改善办学条件和任教环境,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城镇化,使他们安居乐教,让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在农村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关于中小学继续教育的思考[J].教育评论,1998(5):28.

[2] 李凤英。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难点及解决办法[J].中国成人教育,1997(8):25.

[3] 杨昆,于杰。当前基层继续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继续工程教育,2000(5):11-13.

[4] 吴民祥。略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新课程资源网。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8篇山村教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山区教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